著名编辑出版人
① 出版人的人物
不同类别的出版人有不同的追求,形成不同的风格和面目。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有个人方面的因素,但主要还是体制和管理方面的原因。本分类难免有偏颇之处,请务必不要对号入座。
一、引领市场型出版人。他们专门以策划畅销书为业,而且已经在业内形成影响。他们在图书市场呼风唤雨,左右着畅销书的出版形势。白冰、金丽红、黎波、邓永标、安波舜等人应属此类人物。一方面他们专门出名人书,另一方面名人指名道姓要他们为自己出书。他们是出版界的英雄,是值得出版界学习的楷模。一些出版人专门盯着他们的动向,以便克隆他们的创意。但是他们面对的市场压力也比较大,要求每本书都成为畅销书,是十分不易的,必须时时保持对市场的高度关注。他们不靠关系和垄断吃饭,没有安闲的时候。现在的畅销书也不一定就能挣钱,宣传推广费用很高,加上盗版的影响,使得有些畅销书并不挣钱。这些都对畅销书出版人构成很大压力。
二、教辅发家型出版人。这些人专门以策划出版教材教辅为业,他们往往获益很多,是出版社的顶梁柱,被提拔成为出版社的领导。他们往往是为制造库存的出版人和获奖出版人提供资金的人。古今中外一些实力较强的出版社无一不是靠教材教辅出版发家的。他们与教材教辅管理的政府各部门之间保持很好的关系,对于通过什么关系发行什么样的教材教辅更是十分精通。
三、嗜好评奖型出版人。这些人专门或主要以出版获得各种奖项的图书为己任。他们不用考虑书出版后会不会卖掉,只要能评上奖,就万事大吉。加上出版社的上级部门以获奖书多少考察出版社负责人的业绩,所以出版社的负责人也愿意出版获奖图书。他们深深懂得各种奖项的操作规则,价值取向,专门策划相关图书。由于过去评奖偏重于大部头的图书,所以评奖图书投入一般较大,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二三百万的都不稀奇。这些出版人得奖后,工资可以提高,职称可以顺利评上,真是春风得意。但是这些人往往为同事诟病,他们往往也是制造大量库存的人。
四、学术绅士型出版人。这些人专以出版学术著作为己任,认为出版大众化图书有损自己的学术品位。他们决不乱出书,出版的图书大多能保本微利,他们也是十分可敬的出版人,虽然没有给出版社挣到多少钱,但对国家和民族文化建设贡献良多。他们往往比较敬业,对专业了解很多,自己往往也是这方面的研究人员,甚至是专家。他们有很高的文化追求,有自己明确的文化和图书定位。但是出版社只靠这些人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五、理论研究型出版人。这些人一方面在出版社做编辑,另一方面对涉及的出版界的理论问题有浓厚的研究兴趣,能经常在报刊上见到他们的文章。他们往往超脱了本单位和地域观念的束缚,看问题往往从全国的角度考虑。关注点较高,研究的问题也不局限在一社一地,而是着眼全国的出版问题。这些人未必能策划出好书,但对理论问题的认识较为深刻。大学和科研机构里的出版专业的研究人员和部分出版社内的研究人员,都应该属于此类出版人。
六、制造库存型出版人。他们往往打着以俗养雅、社会效益第一等旗号,随意出书,只要自己感兴趣的书就出版,根本不管书能否卖得出去,靠的就是出版社有一些教材或其他高额收入作支撑。他们往往喜欢大书套书,成规模,摆起来气派、好看。选题大得让人害怕,这些人可谓有气魄,但造成海量库存,给出版界贻害无穷。据调查,某家出版社的一名编辑名下库存图书码洋高达几千万。
七、模仿跟风型出版人。这些人专以出版跟风图书或盗版为业。国有和民营出版业都有这样的人。他们不下功夫搞市场调查,专门靠寄生过日子。谁的书畅销了,马上模仿炮制一本类似的书,不仅书名相近,就连封面、版式设计都如出一辙,在市场上鱼目混珠。有的干脆就直接盗版。他们还出版伪书,假冒国外名牌出版社或著名作者,胡乱拼凑一些书稿,蒙混上市,欺骗读者。为了挣钱不择手段,什么事都敢干。
八、专挖墙脚型出版人。这些人策划编辑图书不是为了学术,也不是为了市场,而是为了自己,或为自己出名,或为了自己挣钱,而不管出版社赔了多少钱。这些人整日挖空心思研究出版社的管理漏洞,利用这些漏洞赚钱,甚至勾结社外人员从出版社捞钱。他们往往巧舌如簧,能把稻草说成金条,使出版社领导心动,成全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有时靠出版社的钱财和作者进行交换,自己从作者那里得到好处。
九、无欲无求型出版人。这些人虽然在出版社内,整日碌碌无为,不思进取,混天熬日月。不少人是因为出版业收入较高,通过各种关系进来的,对出版业很难谈得上什么感情,更不要说热爱了。编辑的图书既无市场价值,也无学术价值,两边靠不上。自己也不研究业务。虽然他们事业平平,但一般也不研究如何坑害出版社。
② 中国当下著名的出版社、出版人、畅销书和知名作者有哪些
出版社:三联出版社,商务印书社。
知名作者:周国平
畅销书;狼图腾
③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社会活动家,他曾经说过什么
以下是叶圣陶先生说过的名言,你看需要哪句就用哪句吧。
1、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2、文当然要作的,但是要紧的在乎做人。
3、端正教育思想是改革教育最紧要之点。
4、德行须从民主来修养。
5、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
6、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7、教育之要点,当天逾养成儿童正确精神之思想能力。
8、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9、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
10、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11、教习某科为教学工作,熏陶善诱为教育工作,凡为教师,固宜教学与教育兼任也。
12、或说写似技能而非技能,实际是其人的表现。
13、各种学科除了各自的目标之外,有个共通的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使之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14、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
15、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打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16、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
17、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
18、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19、教师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20、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21、师范教育是推进和革新教育事业的根本。
22、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
23、就作用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熏陶。就领受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自得。
24、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25、当教师的人,应当讲究修养。
26、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 类别:教育
27、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类别:教育
28、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类别:学习
29、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治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
30、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31、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32、在教育方面,什么学制、备课、训导纲要、教科书籍,比起教师来,都居于次要地位。
33、在教育来学的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34、在现代中国做一个人,决不可放弃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每一个机会。
35、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
36、教训对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对于儿童,却有共鸣似的作用。所以谆谆告语不如使之自化。
37、唯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导引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
38、国文是儿童所需要的学科,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
39、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
40、教育工作不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抓,才能使学生受到更多的实益,打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
④ 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界名人
罗紫初——出版理论大师
武汉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博士生导师,2001年被评为全国编辑出版学科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学术研究方向为出版学基础理论、比较出版学。
现为中国编辑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协调小组成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科研人才库入选专家,湖北省新闻出版局聘请的十位湖北省新闻出版行业行风义务监督员之一。
肖东发——出版史学大师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1974年10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留校任教近30年,1995年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收入《国际名人辞典》。
研究方向:出版印刷史、年鉴学、出版经营管理、传媒史等。
林穗芳——编辑大师
1951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语言学系,通晓16国语言。30多年来担任责任编辑共发国际政治等书稿一百几十部,此外,致力于编辑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和著作,其《列宁和编辑出版工作》一书获得首届全国编辑出版理论优秀图书奖。1990年获第二届“韬奋出版奖”。
刘杲——出版业的一面旗帜
刘杲先生曾3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他致力于研究编辑、出版现状及发展,始终牢记出版工作的神圣使命,时时处处为读者着想,规范行业行为,在出版业树立了一面严谨、精益求精的旗帜。
王振铎——编辑学的创始人之一
国内编辑学理论主流派——“编辑缔构论”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当代编辑学的创始人之一。现为河南大学教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等。
⑤ 我国有哪些著名编辑
我国当代著名新闻工作者、新闻教育家、人民日报社前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教授
⑥ 出书,我是将写好的稿子直接邮寄给出版社还是找著名出版人,怎样做最好
我觉得还是找个熟抄人比袭较好,现在就是这个社会,比较现实,所以人们也都很现实,靠关系是成功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有个熟人带一带什么都能很顺利了,如果只是靠自己的运气去争取,不是说不会成功,只是机率会小很多而已,不过出书这不是一件小事,建议房主妥善考虑,要用对人,和对方的关系要处理好,而且你的书也要足够的内容出书,现在市场上乱七八糟的书太多了,希望房主不失众望,写出让自己以及所有人都满意的作品,给文学界也添把力,本人是很喜欢写作的,不过我如果出书应该是会靠自己,呵呵,因为没有坚强的后盾,不过还是希望你好好利用机会,毕竟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的机会的啊!祝你好运咯!
⑦ 中国古代有哪些出版人 出版机构 和出版思想以及出版成果
《百年中华一书局》
中华书局是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中华书局1912年1月1日在上海创立,创办人为陆费逵。在传统学术和古籍整理方面,中华书局拥有雄厚的人才资源,已故著名专家学者如陈乃乾、徐调孚、宋云彬、杨伯峻、马宗霍、金灿然、赵守俨等,在中华书局的发展过程中起过巨大的作用。现有工作人员中,高级职称占27%,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人,绝大多数是学有专长的专家。中华书局以她一流的作者、一流的编辑出版人才和高质量的出版物享誉海内外,是最能代表中国古籍、学术著作出版水准的出版社。
中华书局以编印新式中小学教科书为主要业务的出版机构之一。1912年1月1日在上海创立,创办人为陆费逵。初系合资经营,资本二万五千元,以编印新式中小学教科书为主要业务。1913年设编辑所,陆续编辑出版《中华教育界》《中华小说界》《中华童子界》等杂志和大型汉语工具书《中华大字典》。1915年改为股份有限公司,自办印刷所,增设发行所;翌年资本增至一百六十万元,职工达千余人,继商务印书馆之后成为国内第二家集编辑、印刷、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1917年,因资金周转不灵,几至停业。经多方设法,营业重获发展。此后,除编印出版教科书和各种图书杂志外,还于1929年创办中华教育用具制造厂,制造教学文具仪器;1932年扩充印刷所,1933年在九龙新建印刷分厂,1935年在上海澳门路建成印刷总厂,购置先进印刷设备,既印本版图书,也承印地图、邮票、香烟壳子以及政府的有价证券、钞票、公债券等。
到1937年春,资本扩充至四百万元,在全国各地和香港、新加坡开设四十余个分局,年营业额约一千万元,进入全盛时期。
中华书局在开业之初出版发行的杂志风行一时,号称“八大杂志”,有《中华教育界》《中华小说界》《中华实业界》《中华童子界》《中华儿童画报》,《大中华》《中华妇女界》以及《中华学生界》。其中梁启超主编的《大中华》在社会上颇具影响。黎锦晖等主编的《小朋友》创刊于1922年。其他杂志还有,《中华英文周报》(1919年创刊)、《新中华》(1933年创刊)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陆费逵赴香港,成立驻港办事处,掌握全局重要事务;上海方面由常务董事舒新城等主持日常事务,设在公共租界的印刷总厂以“美商永宁公司”的名义维持营业。1941年7月9日,陆费逵在九龙病逝。随后太平洋战争爆发,领导核心内迁,在重庆设立总管理处。此间,仍然印制教科书,编辑出版各种图书杂志。抗战胜利后,总管理处迁回上海,印制教科书的业务虽迅速恢复,但图书杂志出版业务逐渐陷入困境。
从创立至1949年的三十七年间,先后编印出版了《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辞海》《饮冰室合集》等重要书籍,卢梭《社会契约论》、达尔文《物种原始》等重要译著,以及几十种杂志,在学术界颇有声望。
⑧ 国内外出色的编辑出版人和出版活动。
1 最明星的出版人有郭敬明 他的“最系列”《最小说》《最漫画》很畅销 是年轻读者很喜欢的品牌
2 网络作家转型为出版人的路金波 现任万榕书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常年致力于网络文学领域,现为榕树下总经理,并成为王朔、韩寒、安妮宝贝等国内知名作家的“大东家”,成为当今著名出版人
3 诗人沈浩波转型出版人 创办创建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为民营书业之翘楚,在中国出版业享有盛誉。签约畅销书作家近60位:七堇年,萧鼎、当年明月、南派三叔、安意如、张悦然,朱德庸、麦家、毕飞宇、张承志,中医学家武国忠、曲黎敏教授,身心灵领域首席畅销作家张德芬女士,“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兔斯基”创造者王卯卯,职业经理人唐骏先生等重要财经人物也是磨铁图书财经图书的“专业供稿人”。
4 近代最出名最有学术水平最有出版道德的出版人是邹韬奋 他对后来的中国出版人起到模范榜样的作用
⑨ 著名杂志主编出版人沈昌文去世,他的一生有过哪些传奇经历
著名杂志主编出版人沈昌文去世,他的一生有过那些传奇经历呢?
沈昌文老先生著有《阁楼人语》,译作有《控诉法西斯》、《列宁对全世界妇女的遗教》、《阿多拉茨基选集》(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的历史》(部分)、《苏维埃俄国与资本主义世界》(部分)、《马克思主义还是伯恩斯坦主义》(部分)、《出版请的成本核算》等等。在《知道》这一本书中,书中主角是沈昌文老先生本人,这个书名”知道“,不是我们寻常说理解的字面意思,知道某件事。而是知”道“。书名中的这个”道“字,就是沈文昌老先生的做事原则,也是在生活上的原则。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沈昌文老先生一生的人生经历,在他的这些经历中,能让我们受益匪浅,暂时忘却自己目前的一切,回到过去,回到心灵最初的那个地方去。
沈文昌老先生他心系读者,也很尊重作者。在工作中,他能正确处理好编辑、作者、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他独具慧眼、目光敏锐,再加上他的思维独特,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因此也开拓了不少读者的视野。说起沈昌文老先生的一生,我们从这些著作中看得出,沈昌文老先生一生都执着于文学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