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表方式 » 中国出版业发展现状

中国出版业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 2021-03-24 13:05:55

㈠ 中国商业出版社的发展前景

本社更名为中国商务出版社后,将以“立足内外贸,引领商务潮”为宗旨,为中国的商务活动提供更广阔的交流空间。 本社更名后的图书出版范围为: 出版发行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的著作、译著; 出版发行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的文献、资料、统计、工具书以及有关的普及读物; 出版发行商务系统职工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以及业务培训方面的教材、商务院校的教材和教材辅导用书。
地 址北京市宣武区报国寺1号

㈡ 你怎样看待现在图书行业的现状分析

中国图书出版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图书出版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图书出版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图书出版业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832.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4.3亿元,较2015年分别增长1.19%和7.18%。在零售市场端,根据数据, 2016年图书零售市场码洋为701亿,2017年零售市场码洋803亿,2017年市场同比增长14.55%。图书零售市场的增速相较于整体图书市场表现更好。

2012—2017年图书零售市场码洋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㈢ 中国出版如何走向世界

“五四”以后,中国20世纪的文学始终努力地走文学大众化之路。在走向大众化的路途上,将求雅与随俗努力结合起来,构成其独有的面貌和特点。老舍的市民小说,用传统的叙事方式表达新的伦理观念,将对于传统的国民性的揭示与对于理想的民族性格的刻画结合起来,俗中见雅,在诙谐幽默中使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境地。赵树理的小说创作,努力走“地摊文学”的路,企望让文学创作为农村的普通百姓能够读懂,他借鉴了中国民间的说书艺术、话本小说的传统,在深入而浅出的表述中,开展了中国小说的大众化之路。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其发展途中,努力在求雅中随俗,又常常在随俗中见雅,让其能够大多数民众所接受,让新文学为民族的解放与繁荣出力。 现当代文学在传承中国文化文学的传统中走向大众化之路,并在借鉴接受西方文化文学的影响中,努力走向世界。例如鲁迅是五四时期反传统是最为坚决的,也是一位最具自我批判精神的作家,他常常针贬自己所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濡染与影响。但鲁迅以“拿来主义”的精神对待西方文化与西方文明,尼采、叔本华、达尔文等人的思想都被他拿来, 成为与中国传统封建文化作斗争的思想武器。他的创作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他笔下的阿Q、孔乙己等,成为具有世界性色彩的形象。 还有一些走向世界的作家作品启发了我们,当代文学作品要想走向世界,不仅需要需要传承中国文化文学,借鉴接受西方文化文学,还要为世界读者所喜爱。老舍的市民小说为世界上诸多的读者所喜爱,他塑造的骆驼祥子、虎妞等人物,为世界文坛增添了色彩。沈从文从边城走向世界,他小说的写实中的浪漫气息、人性讴歌中的理想色彩,为国外的读者所偏爱。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新时期的文学中,王蒙、舒婷、顾城、莫言、韩少功、汪曾棋、贾平凹等人的努力,是当代文学作品都在世界文坛上具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要想走向世界,最重要的一点是翻译。翻译对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中国当代文学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大力发展翻译事业。好的翻译能够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学、文化之间的交流,帮助他们相互理解,相互产生兴趣,但是不好的翻译却使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因此而产生误解,加深偏见,甚至造成相互排斥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抓住“中国文学、文化如何走出去”这个问题的实质,才有可能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

㈣ 我国出版行业的现状

4月20日刚刚公布的新闻出版产业的十二五规划 网上应该很好查,各媒体也列举的很多点,你要求的字数才2500,我觉得你就选一个点说清楚即可,面面俱到反而没有重点,可选择的有数字电子出版,这个现在热,报道的 你的参考资料也多,还有就是版权,因为这次版权也刚推出了一个规划,有针对性又很详细。
一般大众媒体都是总结性观点,你要找全文内容就去新闻出版总署的网站,或者新闻出版报的中国新闻出版网都会有。

㈤ 如何改善中国出版行业的现状

这么长

㈥ 中国出版业距春天还有多远

诸多出版人纷纷发表意见。 文学阅读被置于金字塔尖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报告文学家、作家出版社前社长何建明认为,莫言获“诺奖”对于文学类图书的出版无疑注入了“正能量”。一方面,它使文学工作者在“生产”作品的环节,精益求精,好中求好,相信最近几年会有更多的纯文学精品出现。另一方面,它也使出版工作者更有底气,使以中青年为核心的文学阅读市场十分活跃。中国文学类图书的出版状况一度十分低迷。一般来说,一本书如果销售到2万~3万册,就算很不错了。在市场中能否销售至20万册、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作品当属凤毛麟角。而近期,围绕着文学出版市场确实出现了一些亮点。 何建明说,最关键的是,诺奖使世界关注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文化中的民族性部分,这使得中国作家有更多的自信和自觉进行创作。他们会从原先的“我是世界的中心”进而考虑“我离世界有多远”。这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内驱力。 中国文联出版社编辑室主任、诗人洪烛说:“一轮新的出版潮的出现往往是需要契机来启动的。莫言-诺奖对于2013年中国出版业最实质性的影响是——纯文学被重新置于金字塔尖,文学阅读也被置于金字塔尖。因为,经济唱主角,文学被边缘,‘挣钱’是‘主流’,已有相当长的时间。这个文化事件似乎有‘扭转乾坤’的意义。”他说,以前逛书店会发现,摆在显著位置的全是大众畅销书、励志读物、富豪传记,或者“舌尖上的美食”。而现在却被替代为莫言作品——这将会带动一场文学阅读热。当然,它对于其他作家的影响则有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就像珠穆朗玛峰带动喜马拉雅山脉一样”。 洪烛看好2013年的中国出版业。他说,以往,互联网上的文学写作已经升温,如,博客写作、微博写作,几乎掀起了一场全民写作热,但这是自下而上的。莫言获诺奖确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文学变革。两者将共同推动出版业的发展。 一个人不可能拯救一个行业 洪烛表示,以往,中国出版业所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前,从社会效益来看,纯文学升温,出版业水涨船高。从经济效益来看,拉动了市场销售链条。最重要的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大众曾一度怀疑现当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反而对古代文学高山仰止。这个文化事件正是一场“造山运动”:为当代文学建造一座高峰。一个莫言出来了,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创造中国文化的高海拔。 然而,北京经典博维文化发展公司负责人之一史翔,却冷静地直接从市场销售上谈到,莫言获诺奖已经对出版业形成了一段时间的刺激。如,卖场销量上涨、网络阅读量上浮、书店人流量增长等。同时,与此相关的印刷业、造纸业、物流业被拉动。“但这种畸形的畅销会逐渐趋于平淡。不可能指望一个人拯救一个行业。” 在出版的延伸行业之一的杂志社里,相关编辑也感到兴奋。《长篇小说选刊》编辑马季说,在促进出版业发展的同时,作家作品的版权问题不容小觑。无论是谁,出版商一窝蜂开始印书,缺乏必要的市场评估,资源就会过度集中在一个人的作品上,造成资源浪费。随之而来的版权大战,更是凸显无序竞争的急功近利。中国出版业应在法规上规范强化,遏制乱的局面。 马季说,这段时间,一批1980年代成长起来的成年读者,似乎回到年轻时代——理想复苏,梦想升温。当然,对于作家本身而言,还是要冷静、踏实地写作。以往作家似乎总是赶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总是慢一拍。现在,中国的“移动阅读”量从18亿攀升到30亿。读者和作家都搭上了时代的列车。 翻译作品“自觉”走向世界 何建明指出,优良、贴切的翻译,有助于中外文化沟通。对于中国出版来说,以往的情况是:中国引进外国作品多。如,几乎九成以上是“走进来的”,只有一二成是“走出去的”——图书贸易逆差大。而且输出的作家、作品也显得比较单一。如,外国读者似乎只知道余华、莫言、《狼图腾》等作家或作品。当下正是改变这种现状的开端。 “中国出版人的眼光,更具有了世界性,心境与胸怀更加宽广。作家的写作,也不只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事件、一个领域,而是有可能放眼到国际视野中去书写、去刻画、去记录。走出国门成为一种自觉。” 何建明相信,2013年,国外出版商会对翻译中国作品更感兴趣。“国际图书博览会”中的版权交易,会有更多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正能量。 史翔说,作为目前大陆莫言作品的授权出版方,他深感规范市场版权乱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㈦ 中国数字出版业在发展途中所遭遇的困境有哪些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正处于初期的高速发展阶段,转型过程中应该注意:

1. 优质内容乏善可陈,创新不足。数字世界,信息完全开放对等,消费者只会对引起自己兴趣的优质产品产生购买欲望。创新将是数字出版未来一段发展时间的主要核心关键词。
2. 法律保护问题。法律环境和版权保护亟须加强;侵权盗版现象严重;执法和监管方式亟待加强;手机成本监管亟待加强。
3. 技术标准难以统一;缺乏统一平台下的技术与资源交流。
4. 企业层面的问题。发展方向不明;领导不重视、认识不足,企业缺乏信心;
5. 缺乏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产品缺乏竞争力;产业链断裂;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衡。
6. 还应该注意政府对行业的支持和要求,监管机制不全。
7. 缺乏全数字化流程的操作,没有一个统一健全的机制。
8. 传统出版社对自己产业链的有效整合,形成一个全新的数字出版产业。
9. 数字出版产业要首先考虑方向。传统出版对风险比较敏感,但数字出版的决策层要学会如何快速想明白:方向对不对、选点准不准,而不是因为算不清楚投资回报率就先袖手旁观了。

与传统出版业产业链相比,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最大特征是设备制造商和技术提供商的地位凸显。它的另一特点是简化了出版流程,缩短了流通环节,使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从出版社网站、光盘、智能手机、掌上电脑、电子移动终端等许多地方方便、快捷、直接地获取到数字内容资源。
出版从传统的物流转变为信息流,从单向传递转变为双向互动,从以产品为主转变为以产品和服务为主。服务为主,必将是出版社未来必不可忽视的一个发展因素。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