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洁发表论文
Ⅰ 孙洁的教育科研
主要教学课程
社会保障学 员工福利与企业年金 社会保险理论与政策
主要学术成果
发表论文(按发表时间排序)
孙洁、高博,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思路,《西北师大学报》201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
孙洁,构建中国积极的失业保障政策体系问题探析,《中国人口科学》2010年增刊
孙洁,我国失业保险基金高额结余面临贬值是个假命题,《中国金融》2010年第14期(《中国社会保险研究》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
孙洁,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模式探讨《科学·经济·社会》2010年第2期
孙洁,基于税收视角的海关风险管理模式与方法探讨,《财会研究》2009第21期
孙洁,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问题研究,《财会研究》2008年第14期
孙洁,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建议,《中国保险》2008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
孙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模式探讨,《兰州学刊》2008年第10期
孙洁,构建多层次计划生育综合保险体系政策建议,《中国保险》2008年第6期
孙洁,农民工社会保障:关注、期待与承诺,《甘肃理论学刊》2008年第2期
孙洁,英国政党政治视角下的社会保障与国民福利,《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
孙洁,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议(提)案综述,《人大研究》2007年第11、12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
孙洁、贾波,寿险理赔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保险研究》2008年第8期
孙洁,英国福利制度模式转变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开发研究》2008年第3期
孙洁,家庭财产调查在英国社会救助制度中的功能及其启示,《学习与实践》2008年第1期
孙洁、何伟,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微观经济效应研究,《保险研究》2007年11期
孙洁、张秀萍,关于完善甘肃省失业保险制度的探讨,《财会研究》2006年第5期
孙洁,政党政治与社会福利的相关性理论分析框架,《学习与实践》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
孙洁,选民、政党与社会福利研究,《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2期
孙洁,我国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探讨,《开发研究》2006年第2期
孙洁,英国的政党竞争与福利共识,《社会保障研究》200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孙洁、高兴华,西部地区非寿险发展现状探析,《中国金融》2005年第2期
孙洁,西欧政党政治中的社会保障与国民福利浅析,《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5年第3期全文转载)
孙洁,城乡统筹: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支点,《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4年第7期全文转载)
孙洁,我国非正规就业方式下的社会保障政策探讨,《金融时报(理论版)》2004-04-20
孙洁、张秀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运作机制,《财会研究》2002年第11期
孙洁,信用体系构建应优先发展国家信用《中国证券报(理论版)》2003-04-18
孙洁,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浅析,《兰州学刊》2003年第2期
孙洁,调整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理论政策探讨,《甘肃理论学刊》200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劳动经济》2001年第4期全文转载)
孙洁,甘肃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分析,《兰州商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1999年第8期全文转载)
孙洁,甘肃省职工失业保障制度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甘肃理论学刊》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1999年第4期全文转载)
孙洁,投资银行与企业资产重组,《甘肃理论学刊》1998年第3期
孙洁,准备金制度改革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甘肃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孙洁、胡晓娟,调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劳动关系的理论政策探讨,《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孙洁、高兴华,加入世贸组织及我国民族保险业的对策刍议,《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孙洁、齐剑琴,甘肃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构建中的几个问题,《开发研究》1998年第2期
孙洁、韩林,兰州市属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革分析,《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7期
张秀萍、孙洁,供应链战略联盟关系研究,《开发研究》2004年第2期
张秀萍、孙洁,供应链环境下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北方经济》,2005年第8期
出版专著
孙洁,《英国的政党政治与福利制度》,商务印书馆2008年8月出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
孙洁,《社会保险法讲座》,法制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Ⅱ 聊城大学法学院的师资力量
张兴堂,男,1969年生,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聊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院长,中国当代社会主义研究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199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政系,获法学硕士学位,2009年6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讲授《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学》、《政治学》等课程。主要从事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研究、民族理论以及国际政治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理论前沿》等杂志上发表论文近20篇。
孔繁军,男,1964年1月生,法学硕士,硕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系。现任聊城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法律顾问室主任。主要讲授《宪法学》、《行政法学》等多门课程。主要从事宪法行政法学和卫生法学的研究。曾在《法学论坛》、《南京社会科学》、《东岳论丛》、《理论与改革》、《法制日报》、《南方周末》、《健康报》、《医学与哲学》等报刊上发表论文、随笔等60余篇,著有《宪法原理》、《社会主义法治基本理论》等著作。主持司法部课题、山东省社科基金课题、中国法学会课题等5项。
张进军,男,1969年12月生,法学硕士。聊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副书记、副院长,聊城大学第三层次优秀人才。1993年参加教学工作,在2000年以来的历次评教中均名列前茅。研究方向为《民法学》和《法理学》,已发表文章近20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复印。2001年—2003年3次获得聊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3等奖。曾主持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课题、聊城大学社科项目多项。
杨道波,男,1973年9月生,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聊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副院长。1998年获得律师资格,并于同年在聊城大学参加教学工作。主要讲授课程:经济法学、商法学、金融法学、财税法学等多门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与社会法学,目前主要方向为非营利组织法律问题及其在经济法、社会法框架中的运行机制。先后在《甘肃社会科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河北法学》、《法学论坛》、《理论探讨》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近30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以及聊城大学社科项目各1项。
庄海丽,女,1974年5月出生,法学硕士。聊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民商经济法教研室主任。1991—1995、2001—2003分别在山东大学法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商法学专业学习。任教以来,曾讲授《法学通论》、《民法学》、《债权法》、《合同法》等法学专业课程,尤其擅长《债权法》和《合同法》的讲授。科研方面,曾在《山东社会科学》、《理论学刊》等核心期刊和其它学术期刊上发表法学论文10多篇。
付东年,男,1968年1月29日生,法学硕士。聊城大学法学院讲师,刑事法教研室主任。2003年在重庆师范大学主讲《刑法》,2004年9月-2005年1月在聊城大学政法学院主讲《社会主义法治基本理论》,2005年3月至今在政法学院主讲《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多门课程。备课认真,讲课有激情,讲课内容涉及到的理论有深度,并注意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深入浅出,有利于学生对法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进行研究生考试的学习准备,治学态度严格。讲课能够使用较为流利的普通话,讲课水平得到了我院师生的好评。主要研究方向司法制度以及诉讼制度。
由龙涛,男,1970年2月13日出生,法学硕士。聊城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实践教研室主任。200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2002年调入聊城大学从事教学工作,先后任教《法理学》、《刑法学》等学科。主要科研成果包括:中国法律类核心期刊《人民检察》2001年第5期《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绑架杀人定性浅析》,中国法律类核心期刊《人民检察》2004年第3期《具体用途与挪用公款罪犯罪构成关系思考》等。曾主持山东省教育厅课题1项。
王涛,男,1969年9月出生,在读博士研究生。聊城大学法学院讲师,国际法教研室主任。2003年7月在聊城大学政法学院从事法学教学工作以来,先后从事《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国际公法》、《国际经济组织法》的教学工作。曾在《兰州学刊》、《行政与法》、《聊城大学学报》、《理论观察》、《经济论坛》和《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王仰文,男,1973年8月16日生于山东聊城,法学博士。聊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理论法学教研室主任。先后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1995)、西北政法大学(2002)和苏州大学(2008),获法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行政法专家杨小君教授、王周户教授、董和平教授和杨海坤教授研习宪法与行政法学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曾在政府机关和解放军某部任职多年,从事《军事法学》、《武装冲突法学》、《宪法学》、《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和《法律英语》的教学科研与法律服务工作。现在聊城大学法学院主要讲授《宪法学》、《政治学》、《法律逻辑学》等课程。在《中国军法》、《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求实》等军内外各级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学术著作4部。
刘晓燕,女,1975年12月16日生,硕士,聊城大学法学院讲师。自2003年来校后,先后讲授过经济法、企业与公司法、环境资源法学等课程。在科研方面,近年来在《中国教育与教学杂志》、《中华职教理论与实践》、《经济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6篇。
秦莉莉,女,1974年8月出生,清华大学法学院双学士毕业。聊城大学法学院讲师。2002年以来先后主讲婚姻家庭法、国际法、社会保障法、法治理论。授课效果以语言生动、说理透彻、通俗易懂、引领到位为特点,追求教学相长、思想互动。2002年以来撰写文章6篇,编著1部,参与科研项目1项。
翟月玲,女,1973年11月生,法学硕士,200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法学院,聊城大学法学院讲师。从事法学教学工作以来,先后从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物权法》的教学工作。曾在《山东农业干部管理学院学报》、《黄河口司法》、《行政论坛》、《党史博采》和《聊城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10多篇。
刘洁,女,1980年7月出生,烟台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硕士,聊城大学法学院讲师,主要讲授《刑法学》、《犯罪学》、《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学和犯罪学,曾发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探析》《新时期流动人口犯罪趋势及对策》等数篇论文,并参与多个科研课题研究。
李永军,男,1969年10月生,法学硕士,聊城大学法学院讲师,2005年调入聊城大学从事教学工作。主讲《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法律史以及非营利组织法律问题。从2006年至今,共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3篇。
刘海江,男,1980年5月生,法学硕士,聊城大学法学院助教。主讲《国际公法》(双语教学)、《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法以及非营利组织法等,曾发表论文6篇。
庄玉友,1977年2月生,男,山东潍坊人,汉族,中共党员。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法学硕士,浙江工商大学国际企业管理本科,经济学学士。现为聊城大学法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法、日本金融法、证券法。2003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获法律职业资格证书,2004年获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2005年获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证书,2007年获证券从业资格。曾在《证券市场导报》(CSSCI期刊)、《国际经济法学刊》(CSSCI集刊)、《民商法论丛》、《中国海洋法学评论》、《证券时报》等重要出版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孙洁丽,女,1983年9月出生,陕西省韩城市人。2002年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本科期间认真勤奋,考试成绩名列班级前茅,获得过校“海航奖学金”及校“三等人民奖学金”。2006年考入厦门大学法学院公费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知识产权法学专家林秀芹教授。2009年7月顺利毕业后,进入聊城大学法学院任教,开始教书生涯。至今已公开发表法学论文3篇,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完成2万字左右。主要教学与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
冯玉厅,山西大同人,汉族,硕士研究生,2009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主讲课程: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向:诉讼法学。主要学术成果:《死刑程序问题研究》(《山西师大学报》第34卷(2007)、《侦查监督程序完善刍议》(《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论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完善》(《中国司法鉴定》2009年第2期)。
Ⅲ 新华电脑学校的四川新华电脑学校
新华教育的蓬勃发展在全国家喻户晓,“新华教育,兴教报国”的办学理念深入人心。新华教育的发展被教育界称为“新华模式”,并成为同行交流、学习的典范。
硬件设施
学校校区可容纳 超过5000名学生同时学习、生活。学校设备先进,建设有国际互联网机房、电子分屏教室
四川新华电脑学校公益(3张)
2012年6月1日,“仁爱在心,慈善随行”校园募捐,为山区孩子捐赠了包括教学用电脑、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在内的共计10000多件物资,价值10万余元
2013年4月24日,四川新华电脑学校师生为雅安地震捐款2万元
2013年5月10日,由四川新华电脑学校爱E佳协会,NET领域,微编等学生协会自主组织的爱心旧物义卖活动,为雅安灾区同胞,再次募集善款1700元.
词条图册
Ⅳ 你的母校里哪些教授是你眼里当之无愧的大师
我们学校哲学系的袁教授!真的是很厉害了,他是研究道家文化的,感觉博古通今的,而且还会算命看风水,重点是算得很准。都说十个道士九个医,他还会看病。
Ⅳ 孙洁的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
1.《简明老舍词典》,任副主编,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老舍文学词典》,参加撰写,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3.《追寻梦幻--中国现当代文学名家名篇精编·小说卷》,编选,上海文化出版社,即出。
4.《尼采在中国》,合编,珠海出版社,即出。
主要论文
1.老舍生命观探索,《学术月刊》1996年第7期。提交第6次全国老舍学术讨论会,1994年7月。
2.现代性·近代性·现代主义--对《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近代性》的质疑,《学术月刊》199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7年第7期转载。收入宋剑华主编:《现代性与中国文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老舍在十七年间的创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年第1期。
4.老舍与现当代文学中的幽默,《文汇报》1999年1月23日。
5.制作通俗文艺的苦痛--老舍抗战时期文艺态度的一个方面,《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6.试述老舍新中国时期的文艺理论,《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第6期。
7.抬头见喜--老舍的山东时期(老舍幽默论),提交99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节收入曾广灿、范亦豪、关纪新编:《老舍与二十世纪--99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论老舍山东时期的幽默主题,《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1期。
9.从左联的成熟化问题看左联的历史意义,与陈鸣树教授合作,提交纪念左联成立70周年学术研讨会,2000年3月。
学术小品
1.七虚三实话孔明,《新民晚报》1995年2月4日。
2.老舍沉思,《中外交流》1999年第2期。获纪念老舍先生百年诞辰我读老舍征文活动(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日报社主办)二等奖。
3.《红岩》:叩问真实,《文汇报》2000年1月4日。
Ⅵ 读大庆民警孙洁先进事迹读后感
写读后感需要真情实感,所以还是自己阅读后,自己动笔比较好,下面提供关于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一、读后感的概念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感。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二、读后感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了。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三、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Ⅶ 讲一讲你母校当之无愧的大师级别的教授是哪个
感觉我们学校出来的潘建伟教授在量子通讯领域走在了世界的最前端,就像杨振宁先生一样,未来潘教授也必将留名物理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