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表方式 » 上海古籍出版社盛洁

上海古籍出版社盛洁

发布时间: 2021-03-20 14:27:25

『壹』 中国开始推行简体字是几几年的事当时的背景是怎么样的呀

中国开始推行简体字是1952年,从1952年以后逐步完善推行简体字。

1952年在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下成立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重点研究汉字简化问题。1953年毛泽东主席指出:“作简体字要多利用草体,找出简化规律,作出基本形体,有规律地进行简化。汉字的数量也必须大大减缩。只有从形体上和数量上同时精简,才算得上简化。”

1954年12月,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改组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简称文改会,直属于国务院。1955年1月文改会拟定了《汉字简化方案草案》,1956年1月《汉字简化方案》由国务院正式公布。为慎重起见,方案中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从1956年2月至1959年7月先后分四批推行。

1964年5月文改会编印出《简化字总表》。经过补充、调整,简化字由方案收录的515个增加到2236个,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又对原来总表中的个别字进行了调整。


(1)上海古籍出版社盛洁扩展阅读

废除汉字运动

鲁迅曾经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并认为“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是“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倘不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鲁迅临终前接受《救亡情报》记者访问时指出:“汉字的艰深,使全国大多数的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中国的人民,绝不会聪明起来,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压榨,理解整个民族的危机。”

毛泽东最早在1940年指出:“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1956年中国大陆讨论文字改革的时候说“汉字是一种落后的字体”,所以“必须要改革成像拉丁文那样” ,方便学习及辨识,以使其能够符合其救国的思想。

随着中苏决裂,大陆学者认识到废弃汉字不现实。

于是简化汉字与汉语拼音方案成为大陆主流。反对者则认为,现今的中国简化字是中国共产党受苏联影响而制定消灭汉字的步骤,并且进行思想文化控制的方法,正如《一九八四》小说中的新语一样,简化字只是一个政治性产物而不是一个文字自然的进化过程。

『贰』 有权威一点的点评《红楼梦》的书么,要近现代作家写的,比较通俗阅读的,但最好还是比较权威的作者写的书

1、邓云乡:《红楼梦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俞平伯:《俞平伯点评红楼梦》,团结出版社2004年1月版。
3、王国维等:《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点评红楼梦》,团结出版社2004年1月版。
4、欧阳健:《还原脂砚斋——二十世纪红学最大公案的全面清点》,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5、蔡义江:《追踪石头——蔡义江论红楼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1月版。
6、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
7、崔耀华等:《误解红楼——刘心武之“秦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7年4月版。
8、张爱玲:《红楼梦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9、周汝昌:《红楼梦新证》,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刘心武:《红楼望月——从秦可卿解读〈红楼梦〉》,书海出版社2005年4月版。
11、周思源:《周思源看红楼梦》(图文本),中华书局2005年6月版。
12、周思源:《周思源论红楼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1月版。
13、宋广波编校注释:《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
(详见刘云春等编著的《百年红学:从王国维到刘心武》,四川人民出版社)

『叁』 龚自珍与顾太清的恋情是否属实

当然不是了 前两天央视的一个节目还说了

『肆』 十离诗的作者的争议

据有关资料显示,关于它的作者,曾有两种争议:其一,少数人把它附会为唐代政治朝堂中权力倾轧背景下一般的仕途失意之作,当然它的作者就非男性莫属了。后周王定保的《唐摭言》首开先河,认为它是遭疏远的府僚薛书记写给他的府主--时在浙东任职的元稹,元相公在浙东时,宾府有薛书记,作《十离诗》,上献府主。后来,《唐诗纪事》据此将《十离诗》系于薛书记目下,与女校书薛涛分条列之,并言之凿凿,称薛书记与薛涛绝非一人,此诗也绝非薛涛所作。后人大抵以此为据,认为《十离诗》不是薛涛的作品。
其二,在《全唐诗》与明人所辑的《薛涛诗》中,认为《十离诗》系薛涛所作,是她因事而遭元稹疏远时所写,是献给元稹的。其最有力的证据,即与薛涛基本属同时代的、也曾入蜀居于浣花溪的诗人韦庄,其《又玄集》中已收录薛涛《十离诗》中的《犬离主》。今人陈文华在《唐女诗人集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一书中,详细论证了《十离诗》的作者确是唐代著名的乐妓--女诗人薛涛。它实际上是一首组诗,它由十首以离为题、不甚工整的七言绝句一气呵成:《犬离主》《笔离手》《马离厩》《鹦鹉离笼》《燕离巢》《珠离掌》《鱼离池》《鹰离鞲》《竹离亭》《镜离台》。诗中薛涛把自己比作是犬、笔、马、鹦鹉、燕、珠、鱼、鹰、竹、镜,而把韦皋比作是自己所依靠着的主、手、厩、笼、巢、掌、池、臂、亭、台。只因为主人的这些宠物犯了错误,不小心咬到了亲情客、笔锋秃掉、名驹惊了玉郎、鹦鹉乱开腔说了不该说的话、燕子衔泥污了珊瑚枕、明珠有瑕、鱼戏却弄折芙蓉、鹰窜入青云、竹笋钻破墙、镜面被尘蒙,所以引起主人的不快而厌弃。就是因为这些小小的错误让原本受宠的她遭到遗弃,不能再享受以往得到的恩赐和宠爱。薛涛设置了这些飞禽走兽、日常用物来比喻自己低下的地位。比喻主仆往日的恩宠,比喻犯了错误后的遭遇,以此来向主人请罪。第一首《犬离主》: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无端咬着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在尊贵的朱门里被供养了四五年的犬,早已被驯化得听话温顺,毛儿香软足底洁净,赢尽了主人怜爱。却因为无端误咬了与主人感情深厚的客人,从此便被喝令不得在这柔软尊贵的红丝毯子上眠息。驯扰:扰,柔顺安和。驯扰,就是驯化得很听话的意思。朱门:古代王公贵族的住宅大门皆漆成红色表示尊贵,此后便用以指代豪富人家。
亲情客:指与主人感情好得如同亲人的客人,在这里是用来指代韦皋身边的人。红丝毯:用以指代毯子的尊贵。这首诗是用犬来形容自身的卑微。在《十离诗》里,它是作为第一首出现,让人看了不禁心下酸苦。众所周知,犬在人群中的称呼是一种什么样的含义。可是薛涛却在这里以此来自喻身世,既让人怜其不幸又让人怒其不争。但又试想在当时的情况,她又能如何来面对这恶梦般的遭遇呢?也许她也曾骄傲地无视过,但到了真正被罚赴的途中,慢慢远离了那个锦衣玉食、安定繁荣的地方,亲身见识到了边境的荒凉以及凄苦,她才慢慢后悔起来,悔不该当初那样不顾后果地冲撞了这位衣食父母。于是,她也再不管什么尊严骄傲,那一切对于现在的她而言都是虚无的东西。她是看透世事的人,她了解那些只是生活的一场粉饰,只有活于其中的人才知道其深入骨血的酸甜苦辣。于是,她便妥协了。至于薛涛为何遭贬则众说纷纭。不过薛涛以才倨傲肯定是有的,终日里众星捧月般的待遇谁能不生些傲气出来呢?更何况,以薛涛的诗风无雌声来看,薛涛的性格不卑不亢,是不甘于充当男性赏玩的工具的,她总是在某种程度上努力维持着自己昂然的自尊。我想事情的根源也应该在此。这首《鹦鹉离笼》似乎透露出了某些信息供我们揣摩。陇西独自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茵。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鹦鹉羽毛鲜艳美丽,能学人言,多为达官贵人的宠物。纵观古典文学作品中的鹦鹉,它的总体形象是很复杂的。由于会学人语,有巧舌鹦鹉之说。有时它又被形容成在主子面前挑拨是非的角色,正所谓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朱庆馀《宫词》)。陇鸟悲丹嘴,湘兰怨紫茎(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怀》),悲由嘴生,祸从口出,可见鹦鹉多属可怜的悲剧角色,而并不是人见人爱的喜庆象征。
薛涛以鹦鹉自喻是不是在影射被罚的真实原因?是否那真实的原因便是薛涛无意间说错了什么话,因多言多语惹祸上身?由此,薛涛的这首《鹦鹉离笼》借写鹦鹉因言语不慎而得罪主人,使自己不再得宠,从而陷入了十分艰难的境地。韦皋镇蜀时,薛涛十六岁入乐籍为乐伎,出入幕府,为韦赋诗侍酒,颇得韦的宠爱。曾经无忧无虑,受主人恩宠的日子真让人怀念。没有看主人脸色讲主人爱听的话,这里就是对自己出语不慎的自责,也有些抱怨主人过于苛求之意。只因恃才傲物才惹来这场劫难。悔矣!所以引躬自责,祈求主人谅解。在被贬当时,薛涛并没有立刻求情认错,可见她性格还是很倔强傲气的。而在被罚边陲之后遭受了种种苦难,实在无法忍受了,才写了《十离诗》来求情。看似悲惨,实则貌似可怜,于深藏不露中默不作声地反讽。这是薛涛独有的狡黠,别具一格的娇饰。薛涛将自己对韦皋的怨全部寄予其中,实际上那是一种欲离不能、欲罢还休的情绪,更是一种对男权社会的叛逆,对威权的仇恨。一唱三叹,淋漓尽致。即使求饶讨好的十离诗里刻意地贬低了自己,也以追风曾到日东西的骏马、平原捉兔称高情的利鹰、常将劲节负秋霜的劲竹,清光似照水晶宫的明珠,来比拟自己的才能和品质。首首都写出每种事物的珍奇与价值,以貌似无辜的悔叹,陈述自己的不平遭遇。清代学者钟惺也瞧出薛涛的机智与倔强,他的《名媛诗归》云:十离诗有引躬自责者,有归咎他人者,有拟议情好者,有直陈过端者,有微寄讽刺者,皆情到至处,一往而就,非才人女人不能。盖女人善想,才人善达故也。自贬之中隐含反讽,反讽亦为一种言语的机智。到底是求饶还是继续倔强?薛涛在这期间毫无疑问也经过了复杂的思想斗争。被罚赴边,所罚之地又是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的松州,曾经锦衣玉食的她不光面临着闻道边城苦,而今到始知的艰苦,而且随时有生命不虞之忧。
一个孤弱卑贱的女子,身处危苦境地,唯一的自救方式就是把她所有能够让韦皋收回成命的才思,充分反映在《十离诗》十首、七绝《罚赴边上韦相公》二首、五绝《罚赴边有怀上韦相公》二首等十余首诗中。也由此可见,薛涛审时度势、能屈能伸的韧性是她历经几届节度使更换都能过往甚密、长盛不衰的先决条件。既然薛涛不惜自我贬低来向韦皋请罪,韦皋堂堂节度使,自然也不会再与一个自贬身价,诚心诚意取悦于他的柔弱女子斤斤计较。欢场中沉浸几年的薛涛对男人的心理还是摸得很透的。不就是想我对你忏悔低头吗?不就是想我依附于你,以你为天吗?好吧,我给你道歉,我以我的柔弱来打动你的刚硬。如此,韦皋心一软,转念又想起她的种种好处,本来就有些后悔、等着台阶下的他不觉转怒为喜,顺水推舟,于是很快就将她召回成都,对她宠爱如初。薛涛才情并茂的十离诗,还真给她带来了好处。被赦免回蜀之后,薛涛便脱了乐籍,隐居浣花溪畔,过起了优哉游哉的雅致生活,并创制了薛涛笺。薛涛笺是用古井之泉浸乐山胭脂魂之木制成,曲折着松花的纹路,再题上清新素雅的小诗,精美之极、雅致之极,索求者趋之若鹜。薛涛一生都在追求雅致,自尊心极强,却在现实面前不得不写下《十离诗》以求自保。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时,适时地示弱也不失为一种生存技巧,而这种示弱里又分明透露着倔强。

『伍』 简爱这本书的基本介绍 出版社什么的

《简·爱》(Jane Eyre)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1927年,翻译家伍光建从英译本节译了《简爱》的部分内容,取名《孤女飘零记》。这应是这本小说最早的中文译介,但是它直到8年后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而此前,翻译家李霁野在1933年译完全书,起先投稿至中华书局,被拒,后来于1935年在郑振铎主持的《世界文库》上发表,次年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

(5)上海古籍出版社盛洁扩展阅读

这本小说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简·爱》是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简·爱》中的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这本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对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的呼号和责难,一个小写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

『陆』 残本川藏十英雄的书我有本不知谁要

清朝部份

甲戌本(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本,抄本)
己卯本(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己卯冬月定本,抄本)
庚辰本(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庚辰秋月定本,抄本)
列藏本(苏联列宁格勒抄本《石头记》,抄本)
戚张本(张开模旧藏戚蓼生序本,抄本)
戚正本(有正书局石刊戚蓼生序本)
戚宁本(泽存书库旧藏戚蓼生序本,抄本)
王府本(清王府旧藏本,蒙古王府本,抄本)
杨藏本(杨继振旧藏本,红楼梦稿本,抄本)
舒序本(舒元炜序本,抄本)
郑藏本(郑振铎藏本,抄本)
梦觉本(梦觉主人序本,甲辰本,抄本)
程甲本(乾隆五十六年辛亥萃文书屋活字本)
程乙本(乾隆五十七年壬子萃文书屋活字本)
东观阁刊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
善因楼刊本(批评新奇,绣像红楼梦,善因楼梓)
宝文堂刊本(同治壬戌重镌,宝文堂藏板)
抱青阁刊本(嘉庆己未年镌,绣像红楼梦,抱青阁梓)
本衙藏板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本衙藏板)
藤花榭刊本(嘉庆庚辰镌,绣像红楼梦,藤花榭藏板)
宝兴堂刊本(嘉庆丙寅新刻全部绣像红楼梦,宝兴堂藏板)
凝萃草堂刊本(道光辛卯孟冬,绣像红楼梦,凝萃草堂监印)
三让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三让堂藏板)
五云楼刊本(咸丰己未新镌绣像红楼梦,五云楼藏板,光华堂发兑)
耘香阁刊本(绣像红楼梦,藤花榭原板,耘香阁重梓)
聚和堂刊本(绣像红楼梦,济南聚和堂藏板)
同文堂刊本(曹雪芹原本,右文堂发兑,同文堂藏板)
纬文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纬文堂藏板)
翰选楼刊本(绣像红楼梦,翰选楼藏板)
文元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文元堂藏板)
忠信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忠信堂藏板)
经纶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经纶堂藏板)
务本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务本堂藏板)
经元升记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经元升记梓)
登秀堂刊本(绣像批点红楼梦,登秀堂藏板)
连元阁刊本(曹雪芹原本,新增批点绣像红楼梦,佛山连元阁藏板)
三元堂刊本(东观阁梓行,三元堂藏板,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
双清仙馆评本(洞庭王希廉雪香评)
妙复轩评本(张新之评)
聚珍堂评本(王希廉评)
翰苑楼评本(王希廉评)
芸居楼评本(王希廉评)
卧云山馆评本(张新之评)
同文书局评本(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
大观琐录评本(增评绘图大观琐录,王希廉、姚燮评)
增评补像全图本(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
诵芬阁评本(古越诵芬阁藏板,王希廉、姚燮评)
增评补图本(王希廉、姚燮评)
上海书局石印评本(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
绣像全图增批评本(王希廉、姚燮评)
桐荫轩石印评本(王希廉、蝶芗仙史评)
求不负斋石印评本(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
广百宋斋铅印评本(王希廉、姚燮评)
阜记书局评本(王希廉、蝶芗仙史评)

民国部份

增评加批图说本(王希廉、蝶芗仙史评)1914年上海石印本
增评加注全图本(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1925年上海石印本
文明书局评本(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1927年上海文明书局铅印本
江东书局石印评本(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
铸记书局评本(王希廉、姚燮评)
万有文库评本(1930年商务印书馆铅印)
许啸天句读本(1923年上海群学社铅印本)
汪原放句读本(1921年上海亚东图书馆铅印本)
大达图书本(1929年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铅印本)
广益书局本(1934年上海广益书局铅印本)
新文化书社本(1929年上海新文化书社铅印本)
通俗小说库本(1937年上海中央书店铅印本)
亚东初排本(1921年上海亚东图书馆铅印本)
亚东重排本(1927年上海亚东图书馆铅印本)
中华索隐本(1916年上海中华书局铅印本)
世界书局本(1934年上海世界书局铅印本)
开明书店洁本(1935年上海开明书店铅印本)

传世一十二种脂砚斋评石头记钞本之版本概况

诗曰
自执金矛又执戈 自相戕戮自张罗
茜纱公子情无限 脂砚先生恨几多
是幻是真空历遍 闲风闲月枉吟哦
情机转得情天破 情不情兮奈我何

乾隆中(一七五四年顷),有小说曰石头记者忽出于北京,历十数年而盛行,然皆写
本。时传抄面世,即为脂砚斋之评本。惜乎书犹未就,雪芹曹先生为泪尽而逝。诸本
止八十回矣。藏书家抄录传阅,纸贵京都,几三十年。沿传既久,坊间缮本及诸家所
藏秘稿,繁简歧出,前后错见。比乾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乃有程伟元、高鹗之百
二十回刊印聚珍版问世,改题红楼梦,字句亦时有不同,不明何人续撰。程本既出,
风靡天下,势力影响,莫与之京。钞本遽日渐湮埋,不为世人所晓。其后伪本垄断,
几至一百二十年,千亿坊间本俱其化身,遂成定本。一时海内哄传,士人争读,谓之
历代小说中之无上上品,曰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
直至清季民元(一九一一至一九一二),方有沪上狄平子石印戚本行显于世。脂本始
得重见天日,此举于红学界中不啻石破天惊。迨民国十年(一九二一),胡适先生为亚
东图书馆之新式英文标点排印本(世称亚东初排本即是)作序,题红楼梦考证,为新红
学滥觞,令学界震动。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俞平伯先生红楼梦辩改定,顾颉刚先
生序之曰,胡俞二著标识着「旧红学的打倒,新红学的建立」云云,始有新旧红学二
者之分辨。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甲戌本出,归胡适。庚辰本随之继现。新红学遂
凭借此等新材料,借助新方法,破中见立,颇有建树,成就较之旧红学不可以道里计。
红楼梦之版本研究亦由是肇始。
自此以降,七十年来,世间幸存之脂砚斋评石头记古旧钞本相继重现人间,迄今凡
一十二种,实如凤毛麟角,弥足珍贵。脂本留存未经旁人改动之曹雪芹原文面貌,可
供校雠,更兼有脂砚斋(或曰雪芹乃其亲侄)等人评批三千余条,散见诸本,间或透露
作者身世,或指示写作意图,或论及八十回后佚稿及作者修改删却的情节,其文艺批
评自身亦独具只眼,颇是精到,历来为方家所重。是为天下红迷不可不读,不可不知。
然各钞本版本不一,互有出入;历经二百余载,蠹祸难免,实无完璧。
公子闽人,性耽红楼。今受业西郊燕园,得傍规模居国内第三的北大图书馆,古籍
庋藏只让北图,与上图比肩。馆藏脂系中最为重要的庚辰本,并有名藏书家冯隅卿先
生所遗之九部古版红楼梦,内有大陆仅存的三部程甲本之一,九部程乙本之一,以及
最早的雕版刻本东观阁本一部。时值大四,公子功课骤弛,更喜都门连降大雪。夫天
下至乐,莫若雪夜拥被读红。公子心血来潮,入库翻书,搜罗脂本点滴资料,并细加
梳理,述其大要,开列于下,盖「以公同好」 耳。
注:文首之题红楼梦七律止见于庚辰本第二十一回回前评。

目 次

脂评石头记八种:

壹 甲戌本;贰 己卯本;三 庚辰本;肆 列藏本;
伍 戚 本;陆 戚宁本;柒 蒙府本;捌 靖 本;

脂评红楼梦四种:

玖 甲辰本;拾 梦稿本;壹拾壹 己酉本;壹拾贰 郑藏本。

说 明

脂砚斋评本石头记系统的传世写本依据底本年代,所存原文与脂评情况及后人窜改
多寡,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较为正规,为最早期的脂本。多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保存着最近于曹
雪芹原文的正文文字和大量较可信的脂评。研究价值最高。如上之壹至三,可包括梦
稿本前八十回中的六十余回未改前的原文。对列藏本的版本价值有较大争议,但公认
不如前三种。

第二类:经加工过。批语全无署名。多题为石头记。出现了许多早期脂本所无的批
语,不能确认是否脂评。价值稍逊。如上之伍至捌,且此四种为同一祖本,属戚本系
统(或称立松轩本系统) 。

第三类:经增删窜改。大都以红楼梦为题。以脂本为根据,大量删改原文或删弃脂
评。如上之玖,壹拾壹,壹拾贰,以及梦稿本前八十回中的六十余回改后的面貌。

甲戌本第一

又称脂残本,脂铨本。
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见于各册首回首页首行。
因第一回第八页楔子正文中 「出则既名,且看石上是何故事」 句上,比他本多出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十五字,指明所据底本年代,故名甲戌本。
甲戌年,是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
存十六回。即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第四回回末缺下半叶,
第十三回上半叶缺左下角。四回一册,共四册。每半叶十二行,行十八字。

一、此本祖本可能是脂砚斋的编辑本。理由是每页版心下部都有脂砚斋的署名,有
些地方虚以待补,如若干回的回前诗,仅有「诗曰」空悬。林黛玉眉目描写尚未成文,
其下半句以朱笔空围。底本无拼凑现象,正文很少修改,有部份批语系从另本移录。

一、此本第一回有畸笏叟丁亥春的行侧朱批,墨抄总评也有作于丁亥者,说明抄录
时间在乾隆二十三年丁亥(一七六七)之后。

一、第一回第一页第一行顶格题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行 「凡例」二字,
第三行起凡例五则,末题诗一首。陈毓罴认为这一段是脂批,正文当从 「列位看官」
起。其中第一至四则及题诗,共四百一十四字,为此本独有。第五则「此书开卷第一
回也,作者自云。。。」,后来本子仅存此段作为引言,与正文混同,遂成了正文开
始。凡例之末诗前横书「诗曰」二字,脂系钞本题诗多这种格式,下七律一首:「浮
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谩言红袖啼痕
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脍炙人口

一、第一回第四页下第一行 「丰神迥异」 句下至第五页上末行 「大展幻术,将」
句之间,较他本多出一段文字,恰好两页,四百余字。

一、此本有眉批、侧批、双行批、回前回后批多种,无署名及日期。其中朱墨抄录
双行批是此本一大特色。有九回无批。此本独出的批语都在第六、第八回。

一、所存各回脂批远多于其他脂本,尤有一些重要批语为他本所无。如第一回「满
纸荒唐言」 诗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
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
这条批语是持曹雪芹卒于壬午年(一七六三)论者的首要依据。

一、值得注意的是,此本不避康熙帝的 「玄」 字讳。

一、书中有刘铨福几条跋,又有其友濮文暹、濮文昶兄弟跋。胡适、俞平伯、周汝
昌在其上亦有批跋。

一、纸黄脆,已经一次装裱。第十三回首页缺去小半角,衬纸与原书接缝处,钤有
「刘铨福子重印」章。

甲戌本原为清朝大兴刘位坦得之于京中打鼓担中,传其子刘铨福。内有刘铨福在同
治二年(一八六三)、同治七年(一八六八)所作的跋,极有见地。另有刘铨福的友人绵州
孙桐生批语三十余条,署「左绵痴道人」。之后流传不详,一九二七年夏此本出现于
上海,为刚刚归国的胡适先生重价购得,是为首次发现的传抄残本。胡适根据上述第
一回中文字称此本为甲戌本,开以干支年份定名红楼梦各钞本之先河,并且认为甲戌
本「为世间最古又最可宝贵的红楼梦写本」,所以适之先生视此本为平生秘本,向不
轻易示人。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六日胡适南下,临行匆忙,一生藏书俱皆抛下(由北大
图书馆收得),只随身带走了这一十六回的甲戌本和他另藏的一部程乙本。一九六二年
胡适去世后,将此本寄藏于美国Cornell大学图书馆。

一九六一年五月,胡适始决定由台北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央印制厂影印行世,止五
百部。为朱墨两色套版印刷,附胡适的影印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缘起及跋。次
年六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朱墨套印出版,两种:甲。线装一函两册,保留胡适的序
和跋;乙。依原大四册,去尽胡适手迹,附有俞平伯先生的后记及红楼梦年表,大陆
发行。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上海人民出版社据六二年版重印,删去后记,线装四册;一
九七五年五月出平装一册。一九八五年九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据台湾商务版。

己卯本第二

又称脂怡本,脂馆本。
题石头记,见于封面。每回卷端题有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卷之」 字样。
第二册总目书名下注云 「脂砚斋凡四阅评过」 ,第三册总目书名下复注云 「己卯
冬月定本」,故名己卯本。己卯年,是乾隆廿四年(一七五九)。
存四十回。即一至二十回、三十一至四十回、六十一至七十回。其中第一册总目缺,
第一回开始缺三页半,十回末缺一页半,七十回末缺一又四分之一页。十回一册,共
四册,每半叶十行,行二十五或三十字不等。

一、此本第三十四回末题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终」,为脂本石头记第一个出现
「红楼梦」标名的本子。如果不是后世藏书家所加,则说明曹雪芹生前一度使用过
「红楼梦」 为书名。

一、第十七、十八回尚未分开,共用一个回目,第十九回无回目,第六十四及六十
七回原缺,此与庚辰本同。此本中六十四及六十七两回系据另一种钞本抄配,文字与
程高本系统相同,见第六十七回末注云「石头记第六十七回终。按乾隆年间钞本武裕
庵补抄」。

一、此本无复杂的眉批侧批,面貌乾净。批语绝大多数在正文内双行书写,计七百
一十七条,除多一条单字批外,与庚辰本全同。只有十二处写在正文右侧。这些侧批
为别本所无,见于第六回和第十回。

一、此本正文始自 「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陶洙抄补了前三页半。正
文避国讳 「玄」 和「[礻真ZHEN音]」,避两代怡亲王胤祥和弘晓的名讳 「祥」 和
「晓」。据此判定为清代怡亲王弘晓府中的原钞本。

一、此本第十一回之前,无批语,为白文本。

一、此本中夹有六张笺条,补此书批注不足。第一张为第一回正文 「昌明隆盛之
邦」 批注「伏长安大都」 ;第二张为第四回 「护官符小注」;第三张为第五回题诗
一首;第四张为第六回题诗一首;第五张为第二回前指示将总批低两格抄;第六张为
第十九回一条批注,连所属正文,另纸记在回前。

一、此本曾由陶洙于丁亥年(一九四七)、己丑年(一九四九)据甲戌本和庚辰本份别用
朱蓝二笔校过,有校记二则。

一、此本讹夺字很少。公认与庚辰本渊源极深,文字有多于庚辰本的地方,语意较
庚辰本确切。尤其以前五回文字差异较大。底本可能早于庚辰本,为庚辰本同祖之本。

一、所用乾隆竹纸,薄而稍粗,有罗纹,土黄色,颜色深暗。周边褐色,多磨损。
夹条比书纸黄暗。朱笔校补文字新旧之分明显,红者时深,紫者时浅。夹条批语朱色
颇鲜。

己卯本当为清怡亲王弘晓府中原钞本。怡府是有清一代名闻海内的藏书大家,世代
相传百余年。宋元精刻,叠床盈架,且多完帙孤品。弘晓之父怡亲王胤祥为康熙第十
三子,曹家与之关系非浅,故所据底本可能就出自曹家。此本约于二十年代末三十年
代初为名藏书家董康所得,董在抗战中当了汉奸,抗战胜利后瘐死狱中。此本归其友
陶洙所有。后来陶洙将书让与北京图书馆。

已卯本残卷

一九五九年冬出现在北京琉璃厂中国书店,由中国历史博物馆购得。现藏于此馆。
存三个整回又两个半回。即第五十五后半回、五十六回、五十七回、五十八回以及
五十九回前半回。共余五十二页,装订为一册,行款格式同己卯本,且和己卯本一样,
避「祥」字和 「晓」 字讳。据此判定此当为已卯本的失散部份。然此本一体墨色,并
无朱批。
该残卷仅有夹批三十条,与庚辰本这部份内容的批语类型和条数一致,其中十一条
小有出入。

一九八零年五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线装五册,计四十一又两个半回,
首有冯其庸序及凡例。

庚辰本第三

又称脂京本。
题石头记,见于封面。各册卷首标明 「脂砚斋凡四阅评过」 。每回卷端题有 「脂
砚斋重评石头记卷之」字样。
第五至八册封面书名下注云 「庚辰秋月定本」 或 「庚辰秋定本」,故名庚辰本。
庚辰年,是乾隆廿五年(一七六零)。
存七十八回。即一至八十回,底本原缺第六十四及六十七回两回。十回一册,共八
册,每半叶十行,行三十字。

一、此本底本年代相当早,应该是曹雪芹生前最后的一个本子。保存曹雪芹原文及
脂砚斋批语最多,脂批中署年月名号的几乎都存在于此本。面貌最为完整,文字比较
可信。

一、此本第十七与十八回尚未分开,共用一个回目,第十九回无回目,第六十四及
六十七回原缺,此同己卯本。另,此本无第八十回回目。回目双行并列,唯此本与郑
藏本如此,诸本皆是单行直书。

一、此本第二十二回末惜春谜后缺文,并记曰 「此后破失,俟再补。」 另页写明
「暂记宝钗制谜云:朝罢谁携两袖香。。。」「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
畸笏叟」等文字。后人续补了宝玉及宝钗两首谜诗,就将此谜错改属了黛玉。第七十
五回缺中秋诗,回前单页记曰「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
芹。」 第十九回 「小书房名」下空五字,「想那里自然」 下空大半行。这些残缺可
用以鉴定他本后人补缀之处。

一、第六十八回脱去约六百余字,估计失去一页。

一、此本有眉批、侧批、双行夹批及回前回后批多种。批语之多为各本之最,总计
两千余条,包括了己卯本双行夹批的全部(除一条单字批外)。其中有一批非常重要的
批语,如第二十回朱笔眉批「茜雪至 『狱神庙』 方呈正文。袭人正文目曰:『花袭人
有始有终。』 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 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
叹叹! 丁亥夏 畸笏叟」。

一、此本第十一回之前,除偶将回前总评与正文抄在一处外,都无批语,为白文本。
朱笔批语全集中在第十二回到第二十八回。

一、此本抄手不止一人,水平参差不齐。最后一册质量尤差,讹文脱字,触目皆是。
在后世流传中,曾经读者旁改过,多属于臆改。后人加批的,有署鉴堂、绮园、玉蓝
坡。

一、纸色黄,周边褐色。批语朱色与燕大图书馆章色几同。已经 「金镶玉」 法精心装裱。

庚辰本原出北城旗人家中,徐星署一九三三年初于北京东城隆福寺地摊以八银币购
得,格外珍视。一九四九年五月五日,经郑振铎先生介绍,燕京大学图书馆折价黄金
二两购自徐氏后人之手,与原藏之明弘治岳氏奇妙全像西厢记(此书最古刻本)及百回
钞本绿野仙踪(刻本皆八十回)并称燕大馆藏「三宝」 。一九五二年北大燕大合流之后,
始入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一九五五年,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朱墨两色套版影印出版,是首次影印行世的早期
脂本,所缺二回据己卯本补入。十月出精装二册,十二月出线装八册。一九七四年人
民文学出版社重印,换用蒙府本文字补入。二月,出尺寸依原大的线装本八册;十月,
出大三十二开本四册。

列藏本第四

又称脂亚本。
题石头记,见于各回回前所题,无书前题页。
因藏于原苏联亚洲人民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故名列藏本。
存七十八回。即一至八十回,中缺第五、第六回。第五十回未完止于黛玉谜,缺半
页。第七十五回末至「要知端的」 下脱半页。共三十五册。每半叶八行,行十六、二
十、二十四字不等。

一、此本另有一些回(第十回的回首,第六十三、六十四、七十二回末)则题作红楼
梦,可见当时此名既已通用。

一、第十七与十八回共用一个回目,但两回文字已经分开,中有 「再听下回分
解」一句。第二十二回缺文,止于惜春谜。第七十九回和八十回未分开,只有一个回目。

一、此本有六十四及六十七两回。其中六十四回回目之后,正文之前有一首五言题
诗,为别本所无,回末有一联对句,是早期钞本的形像;又推究题诗的内容,此回应
是曹雪芹手笔。六十七回近甲辰、戚本一系。

一、此本共计批语三百余条。有眉批一百一十一条,侧批八十三条,与其他脂本完
全不同。疑多为后人所批。在前四回集中了五分之三。另有双行夹批八十八条,几乎
全部与庚辰本相同,其中第十九回占了四十二条。

一、此本另有一种特殊批语是接着正文写的,字体也相同,在起讫处加方括号,并
于开头右侧空行小字写有「注」字。出现于第十六、六十三、七十五回。当是过录时
误将批语抄作正文,后校对时发现,加以标明。

一、为竹纸抄写,纸薄而稍粗。浅黄色。有包角。经后人重新修补装订,残留装订
线洞眼,且有装错顺序处,反折清高宗御制诗第四、五集作为页间衬纸。

列藏本为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由随第十一届俄国传教使团来华的大学生Pavel
Kurliandtsev传入俄京,书首有其墨水签名及两个笔画拙劣的汉字 「洪」字,当是他的
中文姓氏。原存外交部图书馆,一九六二年苏联汉学家B。L。Riftin(汉名李福清)于
苏联亚洲人民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收藏中重新发现此本,一九六四年撰文介绍,始为
人所知。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图书馆。

一九八六年四月,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会同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
格勒分所编定,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精装六册。次年一月出线装本,二函二十册。
首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序,次李福清、孟列夫二人文列宁格勒藏抄本石头
记的发现及其意义。

戚本第五

又称有正本,上石本,戚序本,脂戚本。
题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见于封面。中缝则题曰 「石头记」 。
因卷首有戚蓼生所作石头记序,故世称戚本。此本为石印本,由上海有正书局印行
过三次。 「大字本」清末宣统三年辛亥(一九一一)石印前四十回,民国元年壬子(一九
一二)石印后四十回。民国九年(一九二零)用「大字本」 剪贴缩印了一种 「小字本」
,于是有大小字本之分。 「小字本」又于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再版。存八十回,全。
「大字本」 四回一册,共二十册,十回一卷,共八卷。每半叶九行,行二十字。缩印
「小字本」 为十二册,每半叶十五行,行三十字。

一、此本抄写工整,石印精美,清楚有条,是脂本系统中面貌颇为精良的流传本。
抄手虽楷书整齐,但语文水平不高,文中时时可见错讹字。

一、六十四、六十七两回,十九、八十两回回目,二十二回末等缺文都已补齐,十
七、十八两回已分开。凡此种种,以下诸本大同小异。此本除第七十八回 「芙蓉诔」
后缺回末收尾一小段外,无残短。如正文文字比之程高本所改,大都同于脂本原文;
比之其他脂本,又有个别细碎异文。第十七与十八回分回之处不同于今本。

一、此本有句下夹批、回前回后批的形式。回前回后批俱已补齐。批语较多,几乎
都在前四十回。不少为独有,有一定的价值,如第四回前的「请君着眼护官符,把笔
悲伤说世途。作者泪痕同我泪,燕山仍旧窦公无。」一诗,但已不好判断是否脂批。

一、此本眉批前四十回为狄葆贤所加, 「小字本」后四十回中也有眉批,为狄葆
贤徵求他人所加。价值不高。

一、此本底本付印前经整理,有改动失真之处,描改过个别字迹。批语有不少移位
,如将原文眉批和侧批俱改成双行夹批或回前回后批,并都删去原署的年月名号。

戚本为乾隆年间德清戚蓼生收藏并序。桐城张开模藏有过录本,光绪年间为俞明
震所得。上海有正书局老板狄葆贤(平子)据以摄影付诸石印。鲁迅先生一九二零年创
撰中国小说史略时第一个予以重视。在第二十四篇论述红楼梦专章清之人情小说中,
所引红楼梦原文全用戚本。这是当时他能见到的唯一的脂本。戚本是最早传印的八十
回脂本,突破了延续一百二十年的程高本垄断的局面,首次将一个真的(或接近于真的
)曹雪芹原文的红楼梦行显于世,意义非同寻常。

原本黄绫装面,存上海时报社。曾传闻已于一九二一年毁于火。一九七五年冬,上
海古籍书店整理旧库,意外发现迷失多年的底本前四十回半部。白色连史纸抄写,有
蛀蚀。版框界格系木版水印,版心书名手写。乌丝栏,版框高十八点八厘米,宽十一
点六厘米。序文和目录是浅色丝栏,微黄略带青,近于隐格。字体为乾嘉时期流行的
馆阁体,有朱色圈句,色陈暗略紫。无书名页。据鉴定,约在乾隆后期至嘉庆年间抄
成。现藏于上海图书馆。称戚沪本。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据 「戚大字本」影印出版,线装二十册;一
九七五年六月出平装八册。一九八零年五月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全五册。

戚宁本第六

又称南图本,脂宁本。
题石头记,见每页中缝。
今藏于南京图书馆,卷首有戚蓼生之石头记序,故称戚宁本。
存八十回,全。四回一册,共二十册,十回一卷,共八卷。每半叶九行,行二十字。
行款格式与戚本全同。但无格栏。

一、此本抄写字迹,有的较工整,有的很幼稚。文字几乎与戚本全同,凡有正付印
改过的地方,此本保存原貌。

一、据高一涵分析,此本约在咸同年间抄成。

一、今存书上有标签 「泽存书库藏书 子部 小说家类 平话之属 清曹雪芹撰 石头记
八十回 二十册 抄本」。

一、钞本所用毛太纸,黄软。几一色,不暗。蛀痕有无及大小不一。

戚宁本有谓在一九三零年前后曾属昆山于氏,后归伪内务部长陈群 「泽存书库」。
日本投降之后,陈群畏罪服毒自尽
残本川藏十英雄的书我有本不知谁要
这样的提问感觉没有意义

『柒』 这是那首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gé),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水浒·施恩三人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上海古籍出版社《水浒传》266页)中曾出现过词曲,下片首句为“高卷珠帘”,其余相同。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捌』 买国外的一些名著哪个出版社最好

人民文学出版社或上海译文出版社,不过译文的都比较贵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