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著作的出版方式
1联系出版社或代办机构;
2按要求提交申报选题;(出版社要求为准)
3审核通过方可受回理,拟定合同答;
4合同签订并付清书号申请费用。印刷款需从出版社过账;
5书稿送审:书稿需要三审三校。第一审为彩稿,二审可以是黑白稿,三审按出版社要求提交;
6三审三修确认齐清定后,由出版社提供社标、书号条形码、CIP;
7确稿后,出版社开具复印单方可印刷;
8印刷完毕需按出版社要求寄送样书。
2. 学术专著的出版流程是怎样的
1联系出版社或代办机构;
2按要求提交申报选题;(出版社要求为准)
3审核通过方可受理,拟定合同;
4合同签订并付清书号申请费用。印刷款需从出版社过账;
5书稿送审:书稿需要三审三校。第一审为彩稿,二审可以是黑白稿,三审按出版社要求提交;
6三审三修确认齐清定后,由出版社提供社标、书号条形码、CIP;
7确稿后,出版社开具复印单方可印刷;
8印刷完毕需按出版社要求寄送样书。
3. 什么是专著,专著应该怎么出版
第一、什么是抄专注
一般来说专著是袭指针对某一专门研究题材其实也是是著作的别称。古老的专著是用竹简编辑,质地是竹,后来纸的发明,专著质地变成了纸。计算机出现,专著又进了一步,从原来的纸质形式,扩大到了计算机软件形式,即计算机软件著作,依托储存介质是磁盘,是目前最高级的专著质地形式。
第二、专著分类
通常我们根据学术的长短,又可以分为单篇学术、系列学术和学术专著三种。一般而言,超过4-5万字的,可以称为学术专著。编辑学术专著比发表单篇更具学术价值。因此,在评定职称时能够获得更多的加分和认可。
第三、专著出版
由于我们目前最常见的就是学术专著,那么小编以学术专著为例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这方面出版信息:
学术专著出版的方式
学术专著出版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公费出版,一种是自费出版。公费出版是指由出版社或图书公司负担出版专著所需的所有费用,并支付给作者一定的版税。自费出版是指由作者个人或作者所在的单位、机构负责出版专著所需的所有费用,出版社或图书公司不支持给作者版税,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图书是否发行上市
4. 知道学术专著出版有几种方式吗
一般来说出版需要一个过程,最快的一般要2个月左右,没有快速的出版方法,不能违背一些最基本的出版规律而且出版一些粗制滥造的东西。
5. 如何出版学术专著
1联系出版社或来代办机构;源
2按要求提交申报选题;(出版社要求为准)
3审核通过方可受理,拟定合同;
4合同签订并付清书号申请费用。印刷款需从出版社过账;
5书稿送审:书稿需要三审三校。第一审为彩稿,二审可以是黑白稿,三审按出版社要求提交;
6三审三修确认齐清定后,由出版社提供社标、书号条形码、CIP;
7确稿后,出版社开具复印单方可印刷;
8印刷完毕需按出版社要求寄送样书。
6. 现在书的出版方式有哪几种
三种出版方式
第一种,计划图书
即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图书。由作者把出版策划送出版社(或书商)审核通过后,双方签订出版合同,由责任编辑组织图书书稿编著、一二审、装帧设计、宣传推广、发行等全盘工作。
计划图书实行稿费或版税制。稿费一般为每千字50至120元,版税制6%—15%。计算方法是,版税率X印数X定价,即作者应得稿费。通常签合同时付30%,余款在图书出版一个月内付清。也有按销量,每年或每半年结算一次的。
第二种,自费出版
自费出版是作者自由度比较大的一种出版形式。单位、个人均可操作,可以出版学术专著、论文集、画册、小说、诗歌、辞书、辞典等各类图书画册。
自费出版有关知识:
1、作者需提供作品简介、目录及计划开本、页码、出版日期、作者本人简介、地址、邮编、电话及身份证复印件。出版社收到上述资料后发出自费出版协议书。
2、作者支付书号、管理、印刷等出版费用。
3、出版社收到作品介绍、作者介绍、管理费后,负责图书的编审、编配ISBN统一书号、条形码胶片、图书版权页、签发《图书印刷委托书》,必要时签发图书的主编、副主编及其他编辑人员等聘书。时间一般为收到书稿十天左右。
4、作者可委托出版社安排联系印刷厂安排照排,返回作者校对、出版、装订,并运输至指定地点。以上费用根据不同书刊,由作者支付费用。也可由作者独立安排印刷,由出版社开具委印单(书),出具印刷规格,包括书名、开本、页码、出版日期、印数、价格以及印刷厂(含照排单位)名称、地址、电话、传真、负责人和联系人姓名等。
5、图书登记注册:印制完成后,交样书20册备案。
6、发行:自费出版物发行由作者本人负责。
7、版权:该书著作权归作者依法享有,版权为出版社所有。
(通常自费出版多是委托某文化公司,以丛书形式出版,可以减少麻烦和降低费用。)
第三,合作出版
合作出版是介于计划图书和自费出版之间的一种更为灵活的形式。
对于有自费出版能力、没有发行能力,但图书确实有一定市场的,一般可以采取合作出版的方式。书稿由出版社(书商)审定,作者负责图书设计制作和印刷费用,出版社(书商)负责图书的市场运作、发行经费,发行收入五五分帐。
另一种合作出版形式,是书稿由出版社(书商)审定,出版社(书商)负责图书设计制作和印刷费用,负责图书的市场运作和发行经费。但原作者应该包销一定数量的图书。
7. 学术著作的出版方式有
D
A,B应该是常规的都可以。当然自费也是行的
因为以前的老师就这样出了一本物理的书。
8. 出版有哪几种模式
POD是目前新兴的一种出版模式,或者说是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它可以有效地整合信息资源、物流资源、人力资源,因此也就越来越迅速地在业内展开。
数字印刷印量越小,价格优势就越明显
POD大致指两类业务,一类是图书的按需印制(printingondemand)和发行。从事这类业务的公司通常具有一定规模。 如美国最大的发行商英格拉姆(Ingram)所属的LSI公司、世界最大的出版集团贝塔斯曼所属的Offset公司等。其主要特点是,服务对象是出版商和发行商,实现图书先订购,后制作。
另一类是指按需出版服务(publishingondemand),也称自助出版。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印刷技术的日臻成熟,使美国的出版服务公司蓬勃发展,采用这种方式出版图书的品种较多。公司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作者,收入也主要来自作者,来自市场销售的收入大约占总收入的20%-30%左右。
我国每年出书近22万种,庞大的出版基数背后,是庞大的库存压力,以及昂贵的物流费用等等。从全球的出版市场来看,图书出版倾向于越做越精,越做越个性化,越做越专业,这使得“短版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基于一定的弊端,传统出版模式独揽生杀的局势正在一点点地被动摇,社会需要一种新的经营模式,让图书出版更节约能源、更节省成本、更高效、更多样化,而POD无疑是这种社会需求下呱呱落地的“优生儿”。
POD的流程
我们先来看一下想要实现POD所需达到的硬件标准。
数字印刷设备。数字印刷设备是POD最基础的硬件设施,包括黑白数码印刷设备和彩色数码印刷设备,这两种设备目前国内普及率不高,主要用于文献印刷、设计打样以及样书制作等等。该设备的特点是,印刷时不出片,不制版,直接输出,相对普通胶印机,数字印刷印量越小,价格优势就越明显。据美国LSI公司提供的数据,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印制成本上的平衡点约为1500册,也就是说,印量只要在1500册以内,数字印刷都有价格优势。在国内,依知识产权出版社的数据,数字印刷在四年前,价格平衡点还在300~500册间,现在已经提高到了800册,随着业务的不断成熟,这个数字还将继续增长。
网络技术平台。这里所说的平台,一个是异地印刷网络平台,一个是营销网络平台。首先,数字印刷不仅实现了1册起印的神话,同时还可以实现图书的异地印刷。也就是说,出版机构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设印刷点,通过网络将图书文件传输过去,完成异地印刷。其次,数字印刷实现了即用即印之后,图书完全可以先有订单后制作,所以,要实现更高效的POD,良好的营销系统非常重要,尤其是网络营销系统。图书的批销单位以及终端读者可以根据网络上提供的资料,向出版者发出订单,之后,一个完整的印销过程便完成了。
降低库存
POD的出现让我们感觉到,出版业正悄悄地发生着一场技术革命。可以预见,图书市场越来越细分化后,便为低印数、快捷高效的出版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空间。一种全新的出版印刷发行模式已经呈现在眼前,尤其是在如何利用按需出版和按需印刷技术解决短版图书(特别是学术著作)出版难、断版图书购书难以及实现中文图书走出去方面,给我们提供了诸多启示与思考。
POD让印制与发行两个环节高度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库存问题,并让退货的物流成本降到最低。据了解,国内出版社中,库存码洋超过1亿,甚至达到几亿、十几亿的,绝不是少数。而每年由于图书“过季”(如一些教辅、考试类用书)而需要报废的图书数量也高得惊人。其原因在于,发行环节与生产环节往往难以准确对接,确定印数时,往往出现一些“拍脑门决策”,而如果能够采用POD,先确定市场需求量,再进行生产,就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库存,甚至可以实现“零库存”。
在操作方式上,则可以灵活多变。一本新书上市,可以首先数字印刷出一部分,作以征订,有了订数,再开机大量印刷,便可以有效避开许多风险。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减少退货,同时也就减少了由于退货产生的物流成本。如果是短版图书的少量订货,采用异地数字印刷,那么物流成本就可以减少到零。
但需要说明的是,依照国外的经验,数字印刷本身利润率较低,但它可以带动相关业务。有统计显示,每1元的数字印刷,会产生6元的关联业务,关联业务里会有更多的利润。美国POD实现的利润,主要来自发行。这也是大发行商和自办发行的大出版集团推动按需印刷的原因。先订购后印制,没有库存,有效延长图书的生命周期,大大降低图书发行投资风险和资金占用。按需印刷的图书占美国图书印数总量的1%左右,但是按需出版图书的品种和销售额所占比例远远高于此比例,按需出版图书总量在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长。
复活死书
相当一部图书在市场上流通3到5年后,都会陆续退出市场,图书也就被迫宣布“断版”。受制于再版印量小,成本高,利润低的情况,许多出版单位都不愿再版这些书。所以近年来,图书馆缺藏现象十分普遍,新建的图书馆想要购进“老书”,也变得异常艰难。
一些专家正在从1949年以来出版的约140万种图书中筛选出“推荐馆藏目录”,估计有几万种图书需少量加印或重新出版,对民国时期的图书和一些古籍图书也都有一定需求。这种情况下,采用传统印刷方式显然是不现实的,于是POD便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惟一途径。在拥有原书的样书或者电子文件以后,通过技术处理实现小批量印刷,这无疑是诸多大图书馆馆藏书再版的一大喜讯。从这一意义上讲,POD是让大量断版书“复活”的最佳方式。
此外,POD还将给专业出版带来新的空间。目前我国在出版结构上,教材的产值比重一直超过50%,而专业出版这个富有无限潜力和创新精神的出版市场,由于利润率低,市场份额目前尚不足10%。
专业出版的薄弱让我们一直停留在“是出版大国,但却不是出版强国”的水平上。为了发展专业出版,国家曾推出各种政策,如设立出版基金等等,但效果都不是很明显。POD的出现,为专业出版难开了一张较为对症的药方,在整合作者资源、读者资源、营销资源的情况下,图书如果可以实现网上订购、按需印刷的形式,专业图书就会在小印量的前提下,实现“永不断版”。
此外,POD还可对专业图书的进出口产生影响。比如可以解决海外购买中文图书难的问题,加速将中文图书推向全世界的进程。同时,也可使国内读者更方便地买到外文图书。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出版发行体制改革,为的就是要让出版业在创新的大潮中显示并发挥出自己应有的地位和作用。POD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中国还毕竟刚刚崭露头角,相信,作为传统出版的有益补充,按需出版、按需印刷都将愈加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