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表方式 » 梦溪笔谈出版

梦溪笔谈出版

发布时间: 2021-03-19 05:29:25

Ⅰ 梦溪笔谈是如何流传下来

,《梦溪笔谈》问世后,受到学界重视,不久即被刊刻印行。《梦溪笔谈》最初刻的三十卷本,内容比今本要多,但早已散佚,仅二十六卷本经宋元明清刊刻,流传下来。宋代有扬州刻本,乾道二年又曾重刻行世,惜宋刻今皆不存,所以目前最古的版本就是现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元代大德九年(1305)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通行的正、补、续三编本首出《稗海》。大德九年东山书院刻本此书开本很大,极为铺陈,而版框很小,装帧为当时流行的蝴蝶装,独具特色。1956年,上海出版公司出版了胡道静的《梦溪笔谈校证》,考据精详。1957年,中华书局又出版了胡道静的《新校正梦溪笔谈》,很便于阅读。

Ⅱ 梦溪笔谈的版本源流

沈括的《梦溪笔谈》宋本祖刻本早已毋见。据流传本考订,可知《梦溪笔谈》最初刻本为三十卷,内容比今本要多,但都散佚。北宋有扬州刻本,南宋孝宗乾道二年又曾重刻行世,惜宋刻本今皆不存。
《梦溪笔谈》,现所能见到的最古版本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1305年(元大德九年)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此本据南宋乾道本重刊(见本节插图),尚可窥宋本旧貌,其开本很大,极为铺陈,而版框很小,装帧为当时流行的蝴蝶装,在元代刻本中独具特色。元大德刊本的卷首有“东宫书府”、“文渊阁”两方朱文方印,卷内还钤有“汪士钟印”、“平阳汪氏藏书印”、“臣文琛印”、“甲子丙寅韩德均钱润文夫妇两度携书避难记”等印。
该元大德刊本流传有序:元代曾藏于元宫中,明太祖朱元璋灭元后得到,并赠送给太子朱标,后又归宫中“文渊阁”。清代,从宫中流出,为汪士钟的艺芸精舍、松江韩氏先后收藏。后为近现代著名藏书家陈澄中(1894-1978)收入囊中。陈澄中于解放前后移居香港,1965年,有意将包括这部《梦溪笔谈》在内的一批珍贵善本出让,时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为避免珍贵文物外流,亲自过问,责成文化部指派专人前去洽办,最终在国家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斥巨资购回,成为书林佳话。1976年,文物出版社曾影印出版,为了让大众使用方便,2003年,“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出版简体版的《梦溪笔谈》。
关于《梦溪笔谈》校订注释本等,明、清两代至民国年间,不断有高质量版本出现,如:明弘治徐瑶刊本,明1631年(崇祯四年)嘉定马元调本,清1805年(嘉庆十年)海虞张学鹏学津讨原本,清光绪番禺陶氏爱庐刊本,近代王国维、叶景葵也有手校本。 通行的《梦溪笔谈》正、补、续三编本首出《稗海》。今有:《梦溪笔谈》文物出版社1976年影印元东山书院刻本;《梦溪笔谈》国家图书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2003年影印元东山书院刻本;胡道静《新校正梦溪笔谈》,上海出版公司1956年版;《梦溪笔谈》中华书局1957年版;《梦溪笔谈·补笔谈·续笔谈》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记”第一编,2005年版;1956年,上海出版公司出版了胡道静的《梦溪笔谈校证》,考据精详。1957年,中华书局又出版了胡道静的《新校正梦溪笔谈》,很便于阅读。
此外,《梦溪笔谈》在国外也很有影响,早在19世纪,它就因为其活字印刷术的记载而闻名于世。20世纪,法、德、英、美、意等国都有人对《梦溪笔谈》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并有全部或部分章节的各国译本向社会公众加以介绍。日本早在19世纪中期,就用活字版排印了沈括的这部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用活字版排印《梦溪笔谈》的国家。从1978年起,日本又分三册陆续出版了《梦溪笔谈》的日文译本。

Ⅲ 著作《梦溪笔谈》是谁编的

沈括

Ⅳ 《梦溪笔谈》历代的主要版本和注本有哪些

《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时期沈括撰写的一部笔记著作。沈括(1031-1095),宋钱塘人,字存中。嘉佑间擢进士,累官翰林学士、三司史。博学能文,通天文、历算、方志、音乐等。制天文仪器,造新历,为后世所采用。创隙积、会圆两术,补《九章算术》所未及,开后世垛积术及弧矢割圆术之先河。著作除《梦溪笔谈》外,另有《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还有《长兴集》等。《宋史》有传。
《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的见解和见闻的笔录,内容有故事、辩正、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十七类,总结了沈括多年来对科学技术、历史、考古、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科学地记录了许多当时中国劳动人民在工业、工程上的杰出发明,如布衣毕升创造的活字印刷技术、有关中世纪指南针的装置方法、喻皓的建筑技术、陕北鄜延境内的石油等等。保存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据考证,《梦溪笔谈》最初刻的三十卷本,内容比今本要多,但早已散佚,仅二十六卷本经宋元明清刊刻,流传下来。宋代有扬州刻本,乾道二年又曾重刻行世,惜宋刻今皆不存,所以目前最古的版本就是现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元大德九年(1305)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此书开本很大,极为铺陈,而版框很小,装帧为当时流行的蝴蝶装,独具特色。
陈仁子,号古迂,南宋度宗咸淳十年举漕试第一,后五年南宋灭亡。入元后发誓不再出仕,筑别墅于茶陵东山,专事讲学、著述和刻书。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总结了元代书院刻书的三大优点:1,负责掌管书院的山长多精于校雠,使书校勘精审,版本价值高;2,经费充裕,版刻铺陈,非常讲究,印书质量较高;3,书版藏在书院,印刷起来极为方便,便于流通。这些优点在东山书院刻本的《梦溪笔谈》中得到了比较突出的体现,也让我们对东山书院刻《梦溪笔谈》的大开本、小版框的铺陈有了更多的理解。
此书卷首有“东宫书府”“文渊阁”两方朱文方印,卷内还钤有“汪士钟印”、“平阳汪氏藏书印”、“臣文琛印”、“甲子丙寅韩德均钱润文夫妇两度携书避难记”等印。书在元代曾藏宫中,明太祖朱元璋灭元得之,贻与太子朱标,后又归宫中“文渊阁”。清代从宫中流出,为汪士钟的艺芸精舍、松江韩氏先后收藏。时私家藏书多秘不示人,曾见此书者屈指可数。此书后为著名藏书家陈澄中收入囊中。陈澄中移居香港后,于1965年有意将包括这部《梦溪笔谈》在内一批珍贵善本出让。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为避免这批珍贵文物外流,亲自过问,责成文化部指派专人前去洽办,在国家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斥巨资购回,成为书林佳话。1976年文物出版社曾影印出版,2003年“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也制作出版,为大众使用提供了方便。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史料笔记中,宋代沈括撰写的《梦溪笔谈》可以说是个少有的异数:它 是为数不多的得到国际汉学家高度评价的笔记作品,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之为 “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它又是被中国学者整理得最为深入的笔记作品,著名文献学家胡 道静先生耗费了几乎大半生的精力,为这部笔记编纂了近百万言的《校证》。《梦溪笔谈》 因此而为学人们所熟知,饮誉学界。为了便于一般读者使用《梦溪笔谈》,胡道静先生还在 《梦溪笔谈校证》的基础上做了一个简要读本——《新校正梦溪笔谈》。这个读本的初版, 距今已经近半个世纪,因为种种原因,原出版社也没有考虑对这个版本修订重版,要使用《 梦 溪笔谈》的读者一直缺乏一个好的本子。在此期间,《梦溪笔谈》的选注本却是出了几个, 据笔者所知,质量较好的有科学出版社版的李群选注本、安徽人民出版社和安徽科技出版社 共同出版的中国科大选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选注本,但这几个选本的出版距今也有 二三十年了。胡道静先生自己还主持编写过《梦溪笔谈导读》(巴蜀书社出版)和《梦溪笔谈 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不过这些本子都替代不了作为一般通行本的《梦溪笔谈》标 校整理本。最近,上海书店出版社在该社“历代笔记丛刊”中出版的《梦溪笔谈》,弥补了 这个缺憾。尤为难得的是,该书的整理出于胡道静先生的受业弟子金良年之手。据该整理本 “后记”称,金氏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在胡道静先生指导下研读《梦溪笔谈》,并 参加过胡道静先生主持的《梦溪笔谈导读》和《梦溪笔谈全译》的注释,在此基础上,为了 让老师整理《梦溪笔谈》的事业继续发扬光大,以《新校正梦溪笔谈》为蓝本,吸取近年来 的各家研究成果,整理了一个新的本子。经初步翻阅,笔者认为这个新整理本有以下几个特 点:

Ⅳ 梦溪笔谈的创作情况

关于《梦溪笔谈》的创作背景及相关情况,作者沈括在《梦溪笔谈·序》中有比较清楚的说明:1082年(宋元丰五年)后,作者政治上不得志,约1088年前后(元祐三年)住润州,在那里修筑一座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东)卜居,作者日常的生活较少外出,也较少与人来往,是谓“予退处林下,深居绝过从”。
在创作上,作者自谓“圣谟国政,及事近宫省,皆不敢私纪。至于系当日士大夫毁誉者,虽善亦不欲书,非止不言人恶而已。”即是说,帝王私事,当朝得失,人事毁誉,乃至之前自身的仕途遭遇等等,沈括都没有也不愿意涉及。因此,作者所创作的都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发点则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
《梦溪笔谈》的撰写时间,历来有多种说法。胡道静在《梦溪笔谈校正·引言》中提出:“《梦溪笔谈》撰述于1086-1093(宋元祐年间),大部分于1088年(元祐三年)定居于润州以后写的”;李裕民《关于沈括著作的几个问题》(《沈括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认为:“作于1082年(宋元丰五年)十月沈括在随州安置后,至迟在迁居润州梦溪园之初已完书。”但现一般认为,胡道静的说法较为可靠,即《梦溪笔谈》成书于1086-1093年间。
书名《梦溪笔谈》,则是因为作者沈括在梦溪园完成作品(注:至少是完成主体部分以及最终定稿,此点未有异议,考《梦溪笔谈·序》亦无冲突),因此便以该园名为书名,曰“梦溪”。笔谈,则是由于平时和客人在园内交谈,作者经常将“与客言者”记录于册,友朋聚散无常,时长日久,作者觉得好像自己是“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故用名“笔谈”。两者串列并称,则为《梦溪笔谈》。

Ⅵ 梦溪笔谈 这本书有什么重要的历史地位

《梦溪笔谈》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

现存《梦溪笔谈》分为26卷,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17个门类共609条。内容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地质、物理、生物、医学和药学、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等学科。《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网络全书式的著作。

在数学方面开创了“隙积术”和“会圆术”。天文方面指出极星不在天极;得出冬至日长、夏至日短等结论。并且对天文仪器也有所改进。历法上大胆创新,提出《十二气历》。地理学方面以流水侵蚀作用解释奇异地貌成因。物理方面记载了磁偏角、凹面镜成像实验和声音共振实验。书中还记述当时一些重大科技成就,如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炼铜、炼钢、石油等。其中“石油”一词是在该书中首次提出的,并且沿用至今。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