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发表ei
1. 一篇ei会议的二作 对本科生用处大吗
比较一下就有用了,大部分本科生是不会有EI的二座的,这代表你的学习能力,就算研究生也未必能发EI。如果读研,导师肯定会非常喜欢,如果工作,可以拿来吹比。别人没有的,你有,你上!自我介绍的时候可以吹啊,比如说,我学习能力强,在本科就买某某期刊发表了一篇论文EI,效果肯定不错。
码字不易,请采纳~
2. 本科生如何在SCI上发表文章
本科生发表SCI论文是国内高校近年出现的新现象。通过对公开报道的若干事例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了非组织性的本科生SCI论文现象中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基本分布规律。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若干学术论文类拔尖人才培养的启示。
关键词:本科生;SCI论文;统计分析;拔尖人才
本科生发表SCI论文是近年来国内高校出现的一个新现象,这种现象在各个层次的高校、各个不同的学科都存在,而且有日趋蔓延之势。本科生发表SCI论文现象令人震惊,震惊之余则是带给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科学研究者的思考:基础薄弱的本科生为什么能够发表SCI论文,这种现象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高水平SCI论文是一所大学甚至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表征,本科生SCI论文预示着多大的科研潜力?学术论文类拔尖创新人才该如何培养?
四川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有专门的组织和管理体制。为了研究非组织性的本科生SCI论文现象,本文对非985、211高校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期了解本科生SCI论文现象的普遍规律,并给出学术论文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启示。
3. 大学期间如何才能发表论文最好被SCI,EI,ISTP,SSCI全文收录。
本科生在正式期刊上发表文章虽不是什么稀罕事,但也不是普遍的事情。一则是因为受本科生的能力限制,做具有原创性的工作本身就是很困难的;另一个也是因为本科生对发表文章也是持着近而远之的心态,绝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觉悟到发表一篇文章的对他自身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发表文章是某个研究工作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在大学本科的学习阶段,学校是不会要求本科生发表期刊文章,最多也只是要求写个毕业论文。这一阶段的毕业论文其实更接近于实验报告。老师定好题目,学生做做模拟或者实验,测测数据,处理一下,放几个图表,就算完成了。这样的毕业论文几乎不包括前期的查阅文献和原理解释,所以很多带本科生的老师都觉得这样的论文就是鸡肋。而即使在这么宽松的要求下,还是有不少学生临时抱佛脚,随便敷衍,交上来的论文能保证语言表达就不错了。
但是我们还是得提提在正式期刊上发表文章,当然,肯定不是以发表为目的的追名逐利。现在大学本科的学习一般局限于单向接收知识或是在大学内部进行交流,双向的和横向的跨校跨地域交流机会很少,大学学科教育与实际科学研究脱节。很多学生上理论课时云里雾里,临到要考试时就通宵突击,考完之后又忘得差不多了。这是因为理论课上学到的东西对学生来说无法跟实际应用相联系,学生都搞不清楚自己学的是什么,有什么用处,以及该怎么用。如果本科生能较早树立科研的观点,有发表正式论文的想法是很有好处的。
首先,想要发表一篇论文,就得做文献调查,这一过程既可以培养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了解所在专业的过去及未来发展方向,这样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去回顾课程材料以及了解别人的思维方式。
其次,参与科研的过程需要不断与导师或者其他合作者互动,这样可以总结到不少团队合作的经验。即使以后不从事科研工作,有了这个经验找工作面试也会大大加分的。
同时,在本科阶段能够有机会开展一个项目是非常有价值的。既可以将理论课上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也可以有机会让自己更多思考以后的职业方向。如果确实发现自己对做科研很有兴趣的话,以后读研读博的动力就非常足了;反之,早点确定自己不喜欢搞科研也是很有用的。与其浑浑噩噩读研读博,还不如把节约下来的时间好好地积累工作经验呢。
最后撰写论文、投稿接受审稿意见再修改的过程也很能锻炼自己的逻辑能力。即使最终文章被拒,谁说一个人早受点挫折不是个好事呢。
有鉴于此,许多著名学府和出版商创建大学论文期刊,以缓解大学学科教育和硕博教育之间的矛盾。还有个附带的好处是,不少学校的大学论文期刊都交由学生在经营,顺带还可以培养一些出版方面的人才。所以,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发表文章是个很有益处的事情。只是别把事情做得过了,把好事变成负担就不好了。
4. 本科生应该怎么发表论文
学术堂总结了三种论文发表期刊的渠道、优点、缺点,主要针对不知道如何发表论文的同学。
1.跟随指导老师写论文
优点:期刊级别高;有引路人;能力提升快;
难点:时间跨度长,耗费精力大
2.自己投稿官方邮箱
优点:第一作者;自己把握流程进度
难点:等待时间长,投稿容易失败
3.花钱投稿
优点:进度快
难点:容易投到垃圾刊;费用大;发表含金量不高
对于大部分交大本科生来说,可能都会觉得发论文很难,其实原因并不是我们的能力问题,而是大部分本科生对发论文一点概念都没有,甚至对读论文都没有概念。以一个非完全统计的数据来说,清华的本科生参与的论文量一年能达到1000+甚至更多,交大好像只有数十篇。(具体数量不是重点,差距是重点,数据有问题不要拍砖)。这反映的问题是发论文概念的普及和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氛围问题。
如果让一个刚刚接触科研还是业余参与的本科生一下发一篇唯一作者或第一作者的顶级期刊或会议论文当然很难,如果我们换一个情况,让同样一个本科生发一个第N+1作者,录稿率高达80%的超级水会议(当然也是EI索引)的论文也许就不是那么难了,所以我认为本科发论文的核心原则是
“先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再解决由少到多的问题,再解决论文质量由次到优的问题,最后再解决作者顺序有后到前的问题”。
很多人觉得发论文难是因为他们把发论文当成是进行科研上的重大创新,觉得是发论文是一个神圣而高不可攀的事情,我对发论文认识的改变可以用一句胡爷的话形容“一夜之间撕下了科研的神秘面纱”。
所以先不要过于自卑,觉得发论文太难,或太自负,觉得自己只能发第一作者的牛文,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各种机会,水上或者挂上一篇哪怕很水的论文,先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
第二步,再解决有少到多的问题,如果你已经通过某种方法挂上或水上一篇之后,你就会发现发论文其实可以靠“混”或“水”,你就可以如法炮制的进行第二篇第三篇。其实与此同时你参与的科研项目也逐渐增多,你的科研视野也逐渐拓宽,渐渐达到量变产生质变的效果。
第三步,再解决论文质量由次到优的问题,如果你只有一把水文,会显得你这个人太水,并不是长久之计,这时就该考虑论文质量的问题,本科生发高质量论文比较容易实现的有两个途径,一是寻找挂牛论文的非一二作者,一是发高质量会议的short paper(workshop或poster等我就是这个)。
第四步,当你经过前三部的洗礼,可能对科研已经有了真正自己的想法,觉得可以自己想idea,自己发出高水平论文,也就不需要我的建议了。。。
5. 机械类本科生发EI和专利是一件很掉价的事情吗
做专利是一件很智慧高尚的事情啊,怎么会掉价呢?
6. 发表EI论文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普刊(省级抄国家级)一般安排周期是1到3个月,比如现在是3月,现在基本都是征收四月的稿件,本科学报的安排周期一般在2到4个月,现在大部分本科学报基本都是安排的六七月的版面。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在6到8个月,审稿周期一个月。三月安排的话,基本上要十月十一月的版面了。更高端的一些期刊已经在征收13年版面了,如SCI EI等。 ————中国期刊库
7. 本科生发表一作SCI的话,牛么
不好说,得看内容、含金量和 IF;一般SCI 算不上多牛,即便是第一作者发表的,但对本科生而言算不错的了,至少可以证明在科研能力方面具备一定基础了;
国人发的SCI、EI 等论文多数都是抄来抄去、改头换面、玩点数据游戏什么的,原创性的、创新性的、革命性的东西很少的,总体至少85%以上的论文都没有什么价值的
8. 请问中国学生怎么发表EI论文,中介勿扰,
首先你要明白,EI检索式指你的论文可以被他检索,而不是有个期刊叫这个名字。
在你给一个期刊投稿的时候,你可以查看这个期刊是否是EI检索的,如果是,那就叫EI检索,否则就不是
提前祝你周末快乐哦
9. 本科生的论文能被EI收录吗
只有被评优的才会被收录,但是可能性也很小,但是在
论文答辩
后会对论文进行检索,防止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