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表方式 » 发表语论自由

发表语论自由

发布时间: 2021-03-14 10:25:44

Ⅰ 关于约翰密尔的《论自由》

最佳答案 - 由投票者2007-12-19 16:12:13选出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1806年5月20日-1873年5月8日),也译作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19世纪影响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他支持边沁的功利主义。

著作
《穆勒名学》严复译
《论自由》 许宝骙译 商务印书馆 2005 ISBN 7-100-02027-1/D·165
《论自由》,程崇华 译,1986,台北:唐山。
《代议制政府》 商务印书馆 1982
《论自由及论代议政府》,郭志崧 译,1961,台北:协志。
《政治经济学原理》
《功利主义》

姓名: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
出生: 1806年5月20日 (英国伦敦)
逝世: 1873年5月8日 (法国亚维农)
学派/流派: 经验主义、功利主义
主要领域: 政治哲学、伦理学、经济学、归纳法
著名思想: public/private sphere, hierarchy of pleasures in Utilitarianism, liberalism, early liberal feminism, first system of inctive logic
受影响於: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奎那, 霍布斯、洛克、边沁、亚当·斯密、李嘉图、托克维尔、James Mill、圣西门
施影响於: 约翰·罗尔斯、罗伯特·诺齐克、伯特兰·罗素、卡尔·波普尔、罗纳德·德沃金、H·L·A·哈特、Peter Singer

Ⅱ 约翰·密尔 《论自由》,他对于自由的观点是怎麽样

1.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探讨社会对个人施用权力的性质和限度。认为干涉社会成员行动自由的唯一目的应是“自我防卫”──防止对他人的危害。宣布自由是在不剥夺他人自由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道路去追求自己的好处的自由。
2.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认为人类应当自由形成意见,自由发表意见,否则便是人类理性与德性的毁灭。
3.个性的自由发展,认为这是人类幸福的首要因素,会使人对自由、对他人更有价值。主张容许不同的人过不同的生活,反对社会习俗的专制。
4.社会对个人自由控制的限度。提出个人对社会的义务源于社会对他的保护。社会成员的行为只要互不损害利益和权利,只要为保卫社会或其成员免受损害与妨碍而承担责任,就不受社会强制。
5.个人行动只要不涉及他人利害,个人就不必向社会负责,他人也不得对之干涉;个人行动若有害于他人利益,个人要向社会负责,要承受社会或法律的惩罚。

Ⅲ 论自由的内容简介

《论自由》是英国著名思想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最重要的政治著作, 完成于1859年。严复在1903年译成中文,以《群己权界论》为书名。1959年商务印书馆重译出版。2009年10月1日南京译林出版社重译出版。
全书中心论题有三个:
(1)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
(2)论个性自由;
(3)论社会对个人自由的控制。
通读该书,可以看到对个人和社会之间权力界限的划分是全书的核心要义之所在。一是个人的行动只要不涉及自身以外什么人的利害,个人就不必向社会负责交代。二是个人对社会负责的唯一条件是,个人的行为危害到他人的利益。密尔认为,个人在追求某一合法目标时,无论在任何制度中,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他人利益的影响,造成他人利益的损失。判断这种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是:是否对社会普遍利益造成危害。因此,密尔所强调的个人自由是种社会自由,这体现了密尔对如何实现自由原则的思考。他认为人格的价值不仅是形而上学的教条,而是在实际条件下要实现的东西。《论自由》肯定思想和讨论自由,并要求政府不仅要通过消极地不干预来保障公民自由,还须依靠立法来创造和增进公民自由。体制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是社会,社会要素被引入密尔对自由的讨论之中。密尔认为,政治自由和社会自由本身具有价值,人们对自由的追求不仅于己有利,也使社会能从中得到好处。
通过密尔的论述,自由的范围更加广阔,自由主义哲学也更加贴近时代要求。自由原则和自由主义哲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论自由》共5章,以公民自由为中心,对自由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
第一章为引论,指出全书要阐述的是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探讨社会对个人施用权力的性质和限度。认为干涉社会成员行动自由的唯一目的应是“自我防卫”──防止对他人的危害。宣布自由是在不剥夺他人自由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道路去追求自己的好处的自由。
第二章论述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认为人类应当自由形成意见,自由发表意见,否则便是人类理性与德性的毁灭。
第三章阐述个性的自由发展,认为这是人类幸福的首要因素,会使人对自由、对他人更有价值。主张容许不同的人过不同的生活,反对社会习俗的专制。
第四章讨论社会对个人自由控制的限度。提出个人对社会的义务源于社会对他的保护。社会成员的行为只要互不损害利益和权利,只要为保卫社会或其成员免受损害与妨碍而承担责任,就不受社会强制。
第五章重申两条基本原则:个人行动只要不涉及他人利害,个人就不必向社会负责,他人也不得对之干涉;个人行动若有害于他人利益,个人要向社会负责,要承受社会或法律的惩罚。

Ⅳ 《论出版自由》这篇演说词的发表背景是什么

这篇演说辞发表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之际。1643年,革命阵营内的上层长老派试图与王党妥协,促使国会通过了一项新闻检查法案。为捍卫出版自由、反对检查制度,弥尔顿以演说辞形式向国会提出了呼吁。

Ⅳ 意论自由如何解释

言论自由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民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概念,在这概念下,它被认为不应受到政府的审查。然而国家可能仍然处罚(但非禁止)某些具有破坏性的表达的类型,如明显地煽惑叛乱、诽谤、发布与国家安全相关的秘密等等。几乎所有国家都将言论自由的相关内容入宪,然而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言论自由逐渐演变为一个模糊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的地区被赋予不同的含义。如法国政治学者托克维尔指出,人们对于自由地发表言论有所疑虑,可能不是因为害怕政府的惩罚,而是由于社会的压力。当一个人表达了一个不受欢迎的意见,他或她可能要面对其社群的蔑视,或甚至遭受猛烈的反应。尽管这种类型的言论自由的压制比政府的压制更难预防,关于这种类型的压制是否在言论自由的范围内还是存有疑问的,而言论自由被视为有代表性的公民自由权利或免受政府行为干涉的自由权利。

Ⅵ 密尔提出的他自己“自由论”是考虑的很周全的自由吗

约翰.密尔( Mill,John Stuart1806 —— 1873 )英国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逻辑学家、经济学家, 19 世纪英国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旧译作穆勒。1806 年生于伦敦,受业于边沁和奥斯汀的门下,继承了功利主义学说传统,在边沁和老密尔之后为该学派的领袖。曾长期在东印度公司任职,1858 年退休,1865 年当选为议员,在英国下议院任职。1868 年因选举失败而隐退。密尔在政治上属于资产阶级激进派,长期致力于社会改革,特别是对宪章运动抱有一定的同情,在1866——1868年任下议员期间,以始终坚持照顾劳动阶级的利益,妇女参政权和爱尔兰土地改革著称,并对1867年的议会改革起了促进作用。
约翰.密尔的自由论与人类知识越来越快的增长相比,它的智慧却总好象是一个常数。在约翰.密尔这本讨论自由主义基本原则的小册子发表近一个半世纪之后重读该书,你一定会再次从心底油然生发出这样的感慨。难怪有些西方学者至今仍然称赞它是:英语文献中为个人自由所作的最动人心弦、最强有力的辩护。(见卡尔.科恩编:《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与民主》,纽约:兰敦姆书坊,1962年版,页547)。也有人说,除了罗素提出的用来衡量在表达自由和行动自由之中何者更为重要的普遍尺度外,一百多年以来,就对自由的一般论述而言,还没有哪种著述堪与本书相比拟(克斯迪安.贝易:《自由的结构》,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70年版,页127)。
自由论是密尔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密尔主张维护个人自由和个性发展,提出不仅要反对国家压迫,保证政治自由,而且要反对社会习俗和舆论的奴役,维护个人在社会中的自由,密尔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中首次提出社会具有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划定了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的界限。
按照密尔的见解,自由本质上是属於人类的每个个体的权利。它由以下三个领域所构成,即:意识的领域,包括良心的、思想的、意见的、情操的自由,以及表达这些思想、意见、情感的绝对自由;在不涉及他人的范围内独行其事的自由;从以上两者引申出来的出於自愿的"个人之间相互联合的自由"(见《论自由》,商务印书馆汉译本,1996年版,页12至页13。下文凡引用该书,仅括注页码)。在总共五章中,第二章"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占据了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密尔反复论证的个人意识和表达自由的一个重要根据,就在於任何一个人或人类团体,从最伟大的政治家、宗教领袖,到某一个集团、阶级、党派、社群直至国家、社会,都不可能一贯正确;因此,人类永远不应当抑制任何不同的意见与表达。
"一贯正确"一词,在《论自由》的英文原文中写作infallibility 。它被密尔从各个角度反复证伪。商务印书馆的汉译本──这个翻译本的质量确实非常高──将该词译为"不可能错误性";改为本文中的译法,不过是想使汉语读者觉得更眼熟一点而已。
无论被权威所试图压默的那个意见的实际性质如何,压制一方当然否认它的真确性。然而这种对於自身判断的自信正是以自我一贯正确的假定为基础的。就象一个雄辩家,密尔枚举"全部历史中最富悲剧性的"那些典型事例,证明无论是整个时代,或是具有宗教的、道德的、爱国的情感的人民,还是居於人类先前一切成就巅峰、具有开创而无约束的智力以及最无垢的公正的统治者,都曾经犯过"引起后代惊诧和恐怖的可怕错误"(页25);而那种以为真理永远能战胜迫害的看法,"其实是一个乐观的讹误"(页29)。
密尔嘲笑了那种反对将拒绝一贯正确的论据"推至极端"的庸俗看法。后者虽然一般地承认对一切"可能有疑的题目"都应予以自由讨论,但是同时又认为,"有些特定原则或信条,因其如此确定──实在是他们确信其为确定──,故因禁止加以质难"(页22)。他又指出,更大多数的人们,实际上未必真相信被奉为金科玉律的某些原则或信条是一贯正确的,但他们会认为它对於当日社会和社会福祉是那样有用,所以政府应当不遗余力地支持它们。密尔尖锐地写道,将束缚讨论的正当性问题说成问题不在信条的真确性,而在其有用性,不过是把对於一贯正确的假定由一点转移到另一点而已:"一个意见的有用性自身也是意见问题;和那意见本身同样可以争辩,同样应予讨论,并且要求同样多的讨论"(页23)。
写於一九五二年的《论自由》汉文本重印序言,称本书是密尔的"急进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作。但是与密尔在本书中表达的思想相比,以卢梭为代表的欧陆自由主义显然要更加激进得多。不仅如此,对於他的前辈边沁、老密尔,当然更不用说威廉葛德文思想中的激进倾向了,小密尔似乎也基本上没有继承。贝易因而将英国式的以及卢梭代表的欧陆式自由主义这两种传统分别称为"经验主义-功利主义的传统"和"理想主义传统";而在边沁、老密尔和小密尔这三个最重要的功利自由主义思想家中,他又称前二者为"正统功利主义者",以此把他们与约翰.密尔再予区分(《自由的结构》页36)。它暗示着,英国自由主义激进派的历史命运,到约翰.密尔的时代似乎已经结束了。

Ⅶ 言论自由是否包含发表错误的观点的自由

“言论”这一词汇与其说是名词,莫如说更偏向于动词,作为动词的“言论”,包含的是“言”与“论”两方面。前者指的自然是言说,而“论”包含的则是“论断、议论”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言论自由本身就包含了论断自由,而人时有局限性的,这边决定了个体的论断难免会有错误的时候。所以,言论自由从表层上也应该包含了对错误判断的包容。

所以,言论自由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之下,本身就隐含了容错机制,也就是意味着容许争论,认可观点差异。

Ⅷ 毛主席语录《论自由主义》

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
但是自由主义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结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使党和革命团体的某些组织和某些个人在政治上腐化起来。
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
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结果是有害于团体,也有害于个人。这是第一种。
不负责任的背后批评,不是积极地向组织建议。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心目中没有集体生活的原则,只有自由放任。这是第二种。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是第三种。
命令不服从,个人意见第一。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这是第四种。
不是为了团结,为了进步,为了把事情弄好,向不正确的意见斗争和争论,而是个人攻击,闹意气,泄私愤,图报复。这是第五种。
听了不正确的议论也不争辩,甚至听了反革命分子的话也不报告,泰然处之,行若无事。这是第六种。
见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漠然置之,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把一个共产党员混同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这是第七种。
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这是第八种。
办事不认真,无一定计划,无一定方向,敷衍了事 ,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第九种。
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这是第十种。
自己错了,也已经懂得,又不想改正,自己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这是第十一种。
还可以举出一些。主要的有这十一种。
所有这些,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
革命的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它使革命队伍失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政策不能贯彻到底,党的组织和党所领导的群众发生隔离。这是一种严重的恶劣倾向。
自由主义的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因此产生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者以抽象的教条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他们赞成马克思主义,但是不准备实行之,或不准备完全实行之,不准备拿马克思主义代替自己的自由主义。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两样货色齐备,各有各的用处。这是一部分人的思想方法。
自由主义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和马克思主义根本冲突的。它是消极的东西,客观上起着援助敌人的作用,因此敌人是欢迎我们内部保存自由主义的。自由主义的性质如此,革命队伍中不应该保留它的地位。
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克服消极的自由主义。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用以巩固党的集体生活,巩固党和群众的联系;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样才算得一个共产党员。
一切忠诚、坦白、积极、正直的共产党员团结起来,反对一部分人的自由主义的倾向,使他们改变到正确的方面来。这是思想战线的任务之一。

Ⅸ 《论出版自由》这篇演说词有什么特点

弥尔顿的这篇演说非常简短,但是条理清晰,他在演说中从两个方面谈论了新闻出版自由的必要性,他首先列举了出版检查的弊端,用假定的种种可能嘲讽了出版检查动机的荒唐可笑,“如果我们想依靠对出版的管制,以达到淳正风尚的目的,那我们便必须管制一切消遣娱乐,管制一切人们赏心悦目的事物。”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即使真的实现了这个措施,结果可想而知。弥尔顿只是假设这样一个与出版管制在实质上一样的可能,使听者发现此项立法的荒唐可笑。接着,弥尔顿谈论了言论自由的好处所在,通过比方说明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保持其智慧、思想和灵魂自由的重要意义,表明思想言论的自由代表一个民族“没有陷入一蹶不振的地步,而是脱掉了衰巧腐败的陈皱表皮经历了阵痛而重获青春。”全篇演说语言生动形象,论述简洁犀利,准确明白地表达了演说者的态度和立场。

Ⅹ 《论出版自由》的名词解释

1644年弥尔顿在国会作长篇演讲,系统地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同年印刷了这篇演讲词,名为《论出版自由》。于18世纪得到广泛流传,是出版自由理想的经典论述,是新闻自由理论的基石。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