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的出版时间
A. 实践论的注释
〔1〕见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新的译文是:“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3页)
〔2〕参见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19页)和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二章第六节(《列宁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44页)。
〔3〕 见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2页)。
〔4〕里手,湖南方言,内行的意思。
〔5〕一九五一年三月二十七日,毛泽东在致李达的信中说:“《实践论》中将太平天国放在排外主义一起说不妥,出选集时拟加修改,此处暂仍照原。”
〔6〕五四运动是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发生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英、美、法、日、意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对德和会,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中国是参加对德宣战的战胜国之一,但北洋军阀政府却准备接受这个决定。五月四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反对帝国主义的这一无理决定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妥协。这次运动迅速地获得了全国人民的响应,到六月三日以后,发展成为有工人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广大群众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也是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以一九一五年《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创刊为起点的新文化运动,竖起“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五四运动中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使新文化运动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他们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7〕参见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要理解,就必须从经验开始理解、研究,从经验上升到一般。”(《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75页)
〔8〕见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任务》(《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43页);并见列宁《怎么办?》第一章第四节(《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页)。
〔9〕 见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二章第六节(《列宁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44页)。
〔10〕见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第三部分《理论》。新的译文是:“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99—200页)
〔11〕参见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二章第五节。原文是:“人类思维按其本性是能够给我们提供并且正在提供由相对真理的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的。”(《列宁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35页)
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最早出自哪里
出自毛泽东的《毛泽东选集》
C. 毛泽东写的有哪些书关于毛泽东的书有哪些
毛泽东传 (关于毛主席的书)
作者:(美)特里尔 著,刘路新 等译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ISBN:7202003597
出版时间:1990-12-1
诗人毛泽东
作者:(日)武田泰淳,竹内实 著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ISBN:7507301222
出版时间:1993-7-1
毛泽东传记三种
作者:(日)竹内实 著,韩凤琴,张会才 译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ISBN:750593936X
出版时间:2002-1-1
毛泽东
作者:英.威尔逊 著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ISBN:7507313204
出版时间:2003-3-1
伟人毛泽东 全三卷
作者:何明 编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ISBN:7507314677
出版时间:2003-10-1
毛泽东传(1949~1976)
作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逄先知,金冲及 主编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ISBN:7507315142
出版时间:2003-12-1
毛泽东自传
作者:(美)斯诺笔 录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ISBN:7543630001
出版时间:2004-2-1
毛泽东传
作者:(英)肖特 著,仝小秋,杨小兰,张爱茹 译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7500654464
出版时间:2004-3-1
毛泽东传(1893~1949)
作者:金冲及 著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ISBN:7507316564
出版时间:2004-4-1
文人毛泽东
作者:陈晋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7208057931
出版时间:2005-9-1
毛泽东传(最新版全译本 插图本)
作者:(美)特里尔 著,胡为雄,郑玉臣 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7300070108
出版时间:2006-1-1
毛泽东生平研究史
作者:周一平 著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ISBN:7801994973
出版时间:2006-8-1
毛泽东家风
作者:孔祥涛 主编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ISBN:7506814730
出版时间:2006-9-1
爷爷毛泽东(修订插图版)
作者:毛新宇 著
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ISBN:7801379616
出版时间:2006-9-1
历史的真迹:毛泽东风雨沉浮五十年
作者:邸延生 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ISBN:7501175047
出版时间:2006-12-1
(毛主席写的书及知名文章)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论联合政府》。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实践论》《矛盾论 》。
《论持久 战》、《新民主主义论》。
D. 毛泽东实践论是哪一年出版的
《实践论》写成于1937年 7月,1951年收入《毛泽东选集》第 1卷。
E. 毛泽东《实践论》的写作背景 论文
(一)、《实践论>写作的必要性
1、从认识根源上清算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走过了一段传奇而又曲折的路程。它在实践中取得过巨大的成功,也经历了1924年和1934年两次惨痛的失败,这两次挫折虽然主要是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造成的,但外部反动势力对中国共产党的巨大打击是通过党内路线错误而得手的。其中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四年统治,更把党几乎引向毁灭的边缘。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但它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举行的,只能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中央领导机构问题作了变动,其他问题还来不及解决。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在一次政治局会议谈到博古时说:“遵义会议纠正了他的错误,然而没有指出宗派主义、冒险主义,这个问题是路线上的错误。”可见,全党需要对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根本路线上进行通盘的审视。
2、中国革命形势的巨大变化需要全党在观念上进行一次大的转变
1937年前后,中国的政治局势正处在重大的历史转折时刻,开始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面对着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国内外各种矛盾,客观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党内有统一的认识,对形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制订出正确的路线和策略。然而,党内的思想并不统一。关门主义(也就是宗派主义)、冒险主义以及作为它们共同思想基础的教条主义,仍然阻碍着党的正确路线、策略的制订和执行。这些问题如果不能从思想理论的高度上加以解决,中国革命就不能前进一步。
(二)《实践论》写作的可能性
1、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超越前人的经验和极其深刻的教训
一方面,中国革命是在十月革命之后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义革命,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员人在思想理论战线上的工作,不是要独立地创造一个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而是首先学习已经有了的并且被俄国十月革命实践所证明了的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中国革命也积累了极其深刻的经验和教训。中国革命的国情特别复杂:毛泽东当年判定说:“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又经过了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这一判定表明中国革“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同时存在,由此造成了极为复杂的阶级关系。二、命有以下特点:一、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同时入侵中国,它们之间不统一,由此造成了它们所支持的各派军阀的不统一。三、“中国是一个大国”,大有大的好处,大也有大的难处。四、“中国是经过了一次革命的国家”,准备了革命的力量,但阶级对抗也特别尖锐,在这样的环境下的进行革命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往往更深刻、更丰富、有更多特点,对这些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并上升到哲学高度,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哲学思想就可以反过来指导中国革命。
2、 暂时的平静使毛泽东在延安有一段相对空闲的时间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特别是在1936年下半年和1937年上半年,国民党西北军吃了红军的几次败仗,剿共态度更不积极了,陕北局势相对稳定,国内翻译出版的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和文章已经能传送到这里。西安事变(1936年月12月)又促成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毛泽东就挤出不少时间,不分昼夜,发奋研读了不少西方哲学著作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书籍,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并需要把这些心得体会整理出来。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前后的几个星期里,军队陆续开赴前线了,此时(延安)抗大正准备办一个青年干部培训班,这批青年学生经过3个月的短期训练,准备在今后几年做政治辅导工作,班上需要作关于哲学基础的讲演,在党中央的坚持要求下,毛泽东又腾出时间来收集材料,比较集中地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和理论概括,用几个星期时间写了一些简明而基本的讲义,《实践论》和《矛盾论》就这样完成了。“两论”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的日常实例结合起来,并具体地、灵活地、巧妙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在培训班上毛泽东用两个小时左右时间,来具体讲述《实践论》和《矛盾论》。讲解时毛泽东自己认为《实践论》比《矛盾论》更重要。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论著,分别写于1937年7月和8月。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已经结束,开始了抗日战争时期。
从当时共产党内的思想状况来看,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经验主义者长期拘泥于自身的片面狭隘的经验,不了解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的指导作用,因而轻视革命理论的重要性。
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不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到处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只言片语,使中国革命力量遭受极为严重的损失,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
为了总结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和教训,从思想上全面清算党内的“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对全党造成的恶劣影响,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
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而作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为了在国内全面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认识论;
也为了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文化“围剿”,揭露张东荪等资产阶级哲学家和叶青等假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诋毁和篡改,毛泽东以极大的精力从事哲学研究,在延安的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等学校,以《辩证唯物论讲授提纲》为题,作哲学讲演。《实践论》、《矛盾论》便是其中的两节。
如果说,《实践论》、《矛盾论》是从认识上来揭露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教导共产党员要把自己的思想纳入实事求是的轨道,那么,《矛盾论》则是从方法论上来揭露教条主义者形而上学的错误,教导共产党员要把自己的思想纳入唯物辩证法的轨道。
从当时社会环境来看,《实践论》、《矛盾论》的写作有着诸多的有利条件。
从国外社会环境分析,当时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苏联哲学界对德波林学派进行了有力的批判,消除了、割断了党内教条主义者思想理论的国外根源,这是一个十分有利的国际环境。
从国内社会分析,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不仅给毛泽东同志写作“两论”提供了环境条件和可能性,而且提出了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上肃清“左”的影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和战斗力的必要性,这为“两论”的写作创造了前期难得的国内环境,从延安根据地具体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分析,陕甘宁边区革命化生活和干部、战士学文化、学哲学的热潮,为“两论”的写作创造了特殊环境。
F. 毛泽东《实践论》中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什么 他与现实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离我们最近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经过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发展起来的,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他虽然离开我们近30年,但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许多方面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对今天的社会实践仍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颁布,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对从理论上正本清源,光大马克思主义,加强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一定会起到积极作用。下面从四个方面摘录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显示其强烈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一)、人民群众观 人民群众观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以人为本思想。
1、为人民服务思想。“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591页)
“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同上592页)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为人民服务》587页)
“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605页)。
2、相信依靠群众方面。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59页)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在革命政府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同上62页)
“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压不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592页)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他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实践论》131页)
“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斯大林曾经说过,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空洞的理论是没有用的,不正确的,应该抛弃的。对于这种好谈空洞理论的人,应该伸出一个指头向他刮脸皮。”(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整顿党的作风》494页)
“如果只是口头上讲联系,行动上又不实行联系,那末,讲一百年也还是无益的。”(同上497页)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一定要同中国的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如果不结合,那就不行。这就是说,理论与实践要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按照辩证唯物论,思想必须反映客观实际,并且在客观实践中得到检验,证明是真理,这才是真理,不然就不是。”(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297页)
“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535页)
“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能是瞎说一顿。”(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63页)
“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以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以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实践论》122页)
(三)、实事求是思想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反对本本主义》49页)
“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07页)
“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反对党八股》512页)
“我们的同志不要靠老资格吃饭,要靠解决问题正确吃饭,靠正确,不靠资格。”(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411页)
“不应该肯定我们的一切,只应该肯定正确的东西;同时,也不应该否定我们的一切,只应该否定错误的东西。”(同上410页)
“不论是用肯定一切的观点或者否定一切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工作,都是错误的。”(同上412页)
“我们除了科学以外,什么都不要相信,就是说不要迷信。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死人也好,活人也好,对的就是对的,不对的就是不对的,不然就叫做迷信。要破除迷信。不论古代的也好,现代的也好,正确的就信,不正确的就不信,不仅不信而且还要批评。这才是科学的态度。”(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131页)。他的实事求是思想还表现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面,即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上。
(四)、民主思想
1、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那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怕群众的道理呢?有了错误,自己不讲,又怕群众讲。越怕,就越有鬼。我看不应当怕。有什么可怕的呢?我们的态度是: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我们工作中的是和非的问题,正确和错误的问题,这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不能用咒骂,也不能用拳头,更不能用刀枪,只能用讨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一句话,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让群众说话的方法。
不论党内党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就是说,都要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要真正把问题敞开,让群众讲话,哪怕是骂自己的话,也要让人家讲。”(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816页)。
“现在有些同志,很怕群众开展讨论,怕他们提出同领导机关、领导者意见不同的意见。一讨论问题就压抑群众的积极性,不许人家讲话。这种态度非常恶劣。民主集中制是上了我们的党章的,上了我们的宪法的,他们就是不实行。同志们,我们是干革命的,如果真正犯了错误,这种错误是不利于党的事业,不利于人民的事业的,就应当征求人民群众和同志们的意见,并且自己做检查。”(同上818页)
“如果没有充分的民主生活,没有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就不可能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方法。”(同上819页)
“有了错误,一定要做自我批评,要让人家讲话,让人批评,……不负责任,怕负责人,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同上822页)
“要使全党、全民团结起来,就必须发扬民主,让人讲话。在党内是这样,在党外也是这样。……我们不怕公开的反对派,只怕秘密的反对派,这种人当面不讲真话,当面讲的尽是些假的,骗人的话,真正的目的不讲出来。只要不是违反纪律的,只要不是搞秘密集团活动的,我们都要允许他讲话,而且讲错了也不要处罚。”(同上834页)
“对于民主人士,我们要让他们唱对台戏,放手让他们批评。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有点象国民党了。国民党很怕批评。每次开参政会就诚惶诚恐。民主人士的批评也无非是两种:一种是错误的,一种是不错的。不错的可以弥补我们的短处;错的要反驳。”(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355页)。
2、舆论宣传方面。“我们在人民内部,是允许舆论不一律的,这就是批评的自由,宣传有神论和无神论(即唯物论)的自由。”(毛泽东选集第五卷《驳舆论一律论》157页)。
“在内部,压制自由,压制人民对党对政府错误缺点的批评,压制学术界的自由讨论,是犯罪的行为。”(同上159页)。
“百花齐放,我看还是要放。有些同志认为,只能放香花,不能放毒草。这种看法,表明他们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很不理解。一般来说,反革命的言论当然不能放。但是他不用反革命的面貌出现,那只好让他放,这样才有利于对他进行鉴别和斗争。”(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339页)。
“现在,我们决定扩大发行《参考消息》,从两千份扩大到四十万份,使党内党外都能看到。这是共产党替帝国主义出版报纸,连那些骂我们的反动言论也登。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目的就是要把毒草,把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摆在我们同志面前,摆在人民群众和民主人士面前,让他们受到锻炼。不要封锁起来,封锁起来反而危险。……发行《参考消息》以及出版反面教材,就是种‘牛痘’,增强干部和群众在政治上的免疫力。”(同上349页)
3、对群众闹事方面。“对于闹事,究竟是怕,还是不怕,我们共产党历来对帝国主义、蒋介石国民党、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怕,现在倒怕学生闹事,怕农民闹社,这才有点怪哩!对群众闹事,只有段祺瑞怕,蒋介石怕。此外,匈牙利和苏联也有些人怕。我们对于少数人闹事,应当采取积极态度,不应当采取消极态度,就是说不怕,要准备着。怕是没有出路的。越怕,鬼就越来。不怕闹,有精神准备,才不至于被动。……事情的发展,无非是好坏两种可能。无论对国际问题,对国内问题,都要估计到两种可能。你说今年太平,也许会太平。但是,你把工作放在这种估计的基础上就不好,要放在最坏的基础上来设想。”(同上352页)。
“对于少数人闹事,第一条是不提倡,第二条是硬要闹就让他闹。我们宪法上规定有游行、示威自由,没有规定罢工自由,但也没有禁止,所以罢工并不违反宪法。有人要罢工,要请愿,你硬要去阻止,那不好。我看谁想闹就闹,想闹多久就闹多久,一个月不够就两个月,总之没闹够就不收场。你急于收场,总有一天他还是要闹。凡有学生闹事的学校,不要放假,硬是来它一场赤壁鏖兵。这有什么好处呢?就是把问题充分暴露出来,把是非搞清楚,使大家得到锻炼,使那些没有道理的人、那些坏人闹输。
要学会这么一种领导艺术,不要什么事总是捂着。人家一发议论,一罢工,一请愿,你就把他一棍子打回去,总觉得这是世界上不应有之事。你不许罢工,不许请愿,不许讲坏话,横直是压,压到一个时候就要变拉科西。党内、党外都是这样。各种怪议论、怪事、矛盾,以揭露为好。要揭露矛盾,解决矛盾。
对于闹事,要分几种情况处理。一种是闹得对的,我们应当承认错误,并且改正。一种是闹得不对的,要驳回去。闹得有道理是应当闹的;闹得无道理,是闹不出什么名堂的。再一种是闹得有对有不对的,对的部分我们接受,不对的部分加以批评,不能步步后退,毫无原则,什么要求都答应。除了大规模的真正的反革命暴乱必须镇压以外,不要轻易使用武力,不要开枪。段祺瑞的‘三一八’惨案,就是用开枪的办法,结果把自己打倒了。我们不能学段祺瑞的办法。”(同上353页)
同时,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忠实积极襟怀坦白光明正大的为人风范,他反对两面派,他说:“阳奉阴违,口是心非,当面说得好听,背后又在捣鬼,这是两面派的行为表现,必须提高干部和党员对两面派行为的注意力,才能巩固党的纪律。”(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289页)。他谆谆告诫人们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夹紧尾巴做人,不要看不起人,指出:“共产党员决不可以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以为自己什么都好,别人什么都不好;决不可以把自己关在小屋子里,自吹自擂,称王称霸。”(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289页)。他提倡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他十分重视学习,他认为“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即使是对马克思主义了解得比较多的人,无产阶级立场比较坚定的人,也还是要学习,要接受新事物,要研究新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407页)。谈到学习时他还指出:“我们现在许多同志不下苦功,有些同志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打纸牌、打麻将、跳舞这方面,我看不好。应当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养成学习的习惯,”(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做革命的促进派》478页)。他要求人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反对党八股》517页)。
他十分重视领导方法问题,他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种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任何工作任务,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遍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但如果只限于一般号召,而领导人员没有具体地直接地从若干组织将所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也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就有使一般号召归于落空的危险。”(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567页)。
总之,重温毛泽东教诲,使人倍感亲切,他给人信心,给人力量,给人智慧,给人启迪。同时,给我们另一个明显感受是,一些毛泽东同志谆谆告诫和严肃批评的现象正是多年来出现而未能根本解决的,比如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两面派行为等等;他大力提倡并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方式方法,比如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等,没能很好地贯彻落实或流于形式。加强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理由在于他不仅仅发现发展了真理,给人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且探索和总结了成功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以及其他方面的矛盾的具体办法。就是说,加强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并非一部分人的主观感情需要,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需要。
G. 毛泽东选集中矛盾论的出版时间地点是多少
你好:
长期以来,归于毛泽东名下的重要意识形态作品如《实践论》、《矛盾版论》等,实际是艾权思奇等中共理论家的作品,并在相当程度上沿用了一些当时翻译的苏联哲学理论,以加强毛泽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权威地位。毛泽东主席逝世后,相关内容逐步公开。 比如,《矛盾论》的第四部分题为“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与艾思奇的数篇作品几乎雷同。
1981年6月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毛泽东思想解释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作品,并将毛泽东晚期的绝大部分观点划在毛泽东思想之外。
1952年毛泽东署名的《矛盾论》首次发表,1962年被收录于《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出版。
欢迎交流,适时采纳。
H. 政治哲学实践论有哪些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方法论]要求我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原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推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学习科学理论,形在正确的认识。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