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庄窠整体开发表决书
㈠ 圆明园过去和现在的文字资料
=====
圆明园
=====
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区西北的海淀区,是一组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圆明园规模宏伟,融会了各式园林风格,运用了各种造园技巧,被大多数中国园林学家认为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清朝时一些在中国的外国传教士参观圆明园之后将其称作「万园之园」。
1860年,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遗址。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并被中国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圆明园遗址的中部和东部成立了「圆明园遗址公园」,2008年7月29日,圆明园管理局宣布开放九州景区。至此,圆明园已经开放全园面积的五分之四。整个圆明园估计到2010年左右正式全面开放。
圆明园的始建年代至今尚有争议。最普遍的说法是,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其根据是干隆年间编纂出版的《钦定日下旧闻考》。第二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此地原为明代故园,经过清康熙帝四十八年修葺后,赐予皇四子胤禛。明代故园说,起始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徐树钧的《圆明园词序》,此文肯定圆明园地域内原有太监别业,但未提出证据。除以上两种说法外,还有圆明园始建于康熙三十九年前后、康熙四十年等说法,另外还有清代初年、康熙四十年以后、康熙末年等笼统的说法。2005年张恩荫根据《康熙实录》提出圆明园始建不会晚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圆明园本来是康熙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后来继位为雍正帝)的赐园,原名为「镂月开云」。最初时它的规模甚小,只有300余亩。雍正帝即位后,从雍正三年(1725年)起分别向东、西、北三个方向扩展,首先在原赐园的南面增建了宫殿建筑,使之成为兼具听政功能的园林。在他主政时,圆明园也利用多泉的沼泽地形修建了许多大中型水景,并筑造河道,叠石造山,形成山水层叠的格局。雍正帝命名了园中二十八景,如「牡丹台」、「杏花馆」、「卍字殿」等。
雍正之后的干隆帝于干隆二年(1737年)移居圆明园,对该园进行第二次扩建。干隆帝亲自主持了圆明园的扩建。扩建工程于干隆九年大致告一段落,形成了「圆明园四十景」。干隆帝热衷于游冶,一生多次造访江南,广泛地吸取各地园林的精华,融入圆明园中。到干隆三十五年(1770年),圆明园的营建工作基本告一段落,由干隆帝钦定了四十景,分别赋诗,并命画师绘画修饰,此即《圆明园图咏》。
在圆明园建成之后,其东面和南面又先后兴建了两座附园,即长春园和绮春园。长春园始建于干隆三年(1738年),于干隆十四年(1749年)落成。绮春园则是在干隆三十四年(1769年)由许多亲王、公主赐园合并而成,嘉庆年间又扩建西路,并入亲王及公主赐园。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相对独立又互相连通,总体上以圆明园为主,因此一般统称为「圆明三园」或「圆明园」。
嘉庆年间,圆明三园依然有所增建。嘉庆之后,由于国力衰败,清朝皇室再也无力对该园进行大规模的修葺,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咸丰十年(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为止。
===
特色
===
圆明园集中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粹,融会了东西各种建筑风格,大量运用对景、障景、借景、透景等空间处理技巧,汇聚各种造园手法,堪称是中国园林艺术之集大成者和顶峰杰作,被西方国家称作「万园之园」或「东方凡尔赛宫」。
整个圆明园的规模宏大,三园的总平面呈倒「品」字形,占地面积约350万平方米,周长10余公里。三园共有园景123处,其中圆明园69处,长春园24处,绮春园30处,总建筑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三园设园门19座,水闸5座。园内有殿堂楼阁、轩馆廊榭等各种建筑140多组,木制和石制桥梁100多座,各种风景点100多处,还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图书、字画和文房珍宝,如《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和《淳化阁帖》摹版等。
圆明园是一座以水为主题的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的一半以上。它的水主要来自玉泉山,通过颐和园的昆明湖和清河支流万泉河,由西马厂铁闸从西北注入圆明园的紫碧山房,然后散布于各园。这种将水源布置在西北角的布局参考了中国神话中天下之水发源于昆仑山的传说。雍正年间大规模修整了水道,将全园的湖泊相连,形成了整座园林的脉络。这些河道、湖泊和遍布全园的假山、岛屿等相互烘托映衬,具有山水写意画般的意境。
圆明园的景观大量取材于中国的神话传说和诗画意境,如方壶胜境、蓬岛瑶台(蓬莱仙岛)、武陵春色(桃花源)、上下天光(洞庭湖)、杏花春馆(仿杜牧杏花村诗意)等。园内仿建了许多江南名胜,称为「缩景」,如取自杭州的「西湖十景」(西湖十景全部仿建,其中一些被计入圆明园四十景)、取自庐山的西峰秀色、取自海宁安澜园的四宜书屋、取自南京瞻园的茹园、取自苏州狮子林的狮子林、取自杭州汪氏庄园的小有天园等。此外长春园北部还有欧式建筑群——西洋楼。
圆明园主要供游玩和休憩之用,但后来帝王们经常在此处理政事,因此园内也有许多宫殿和其他建筑,如住宅、庙宇、戏楼、市肆、藏书楼、船坞等。圆明园的建筑尺度比一般的皇家建筑要小,显得比较亲切。建筑的平面造型丰富多样,出现了许多罕见的建筑平面,如卍字形、书卷形、眉月形、田字形、方胜形、套环形等。除极少数殿堂外,建筑的外观装饰朴素雅致,多用小式灰瓦、卷棚顶,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而内部装潢则大都富丽堂皇,极尽奢华之能事。在圆明园的周围,还修建了用于观赏游玩的数座皇家园林(参见三山五园),亲王公主赐园,翰林院、集贤馆臣僚办公退居的花园,以及泉宗庙花园、圣化寺花园、紫竹院花园等行宫花园。
圆明园内的植被和动物配置十分丰富。三园中以植物命名的景点约150处,占全园景点总数的六分之一。根据嘉庆时期圆明园内工档记载,园内主要绿化植物花木有天台松、马尾松、果松、刺松、白果、梧桐、桑、柏、垂杨柳、观音柳、桃、杏、李、栗、榛、柿、海棠、玉兰、丁香、玫瑰、山茶、栀子、波斯桃、文冠果、金银花、连翘、棣棠、荷花、乌沙尔器、金莲花、紫藤、石榴、葡萄、佛手、探春、芍药、牡丹、茉莉、兰草、桂花、梅、竹、芭蕉、罗汉松等80余种。园内散布白鹤、孔雀、锦鸡、白鹇、鸳鸯、凤头鸭、梅花鹿、麋鹿等鸟兽。
作为平地建起的人工山水园,圆明园总体布局是比较成功的,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最早落成的西部园区河道过窄,建筑过于密集,存在园林布景简单重复、部分空间空淡乏味(如安佑宫、山高水长、洞天深处)的情况。绮春园的平面构图则过于散漫,没有形成一条合理的游览路线。长春园的山水比例尺度最为成功。
圆明园经西方传教士介绍至欧洲后,对欧洲传统的法式几何图案人工园林和英式纯自然风景园造成了冲击,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结合的中国式园林风格开始引入西方。英国造园师为肯特公爵建造的邱园(Kew Garden)即参考了中国的造园理论。
========
焚毁与残败
========
圆明园的毁败始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的大规模纵火抢劫。圆明园被焚后经清室整修,尚有部分建筑幸存。1900年,北京被八国联军攻占,圆明园在混乱中遭到附近驻军和匪民的劫掠,残存建筑大部被毁。清朝灭亡后,圆明园遗址无人看护。残存的石料大多被掠去,残存的建筑和园墙也因人口的大量迁入大多遭到平毁。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6日攻抵北京德胜门、安定门等处,僧格林沁和瑞麟部士兵纷纷退至圆明园一带,英法联军遂追至圆明园。联军士兵起初尚相劝戒,勿进入园中,恐中国日后以失物索赔,但不久于黄昏间即有数千名法军士兵冲入圆明园,守园的官兵寡不敌众。见法军展开抢劫,英军司令格兰特遂批准英军入园。联军士兵大肆劫掠园中的珍宝和陈设物。根据英国官员事后估算,被掠走的文物珍宝(金银、宝石、绸缎和古玩陈设等)价值达600万英镑之多,因不识其价值或因搬运不便而被毁坏的珍本图书、佛塔、瓷器、家具等价值与此相仿。由于此前清廷谈判代表曾拘捕英国军使巴夏礼一行,并曾将其囚禁于圆明园中,英军在园中发现《泰晤士报》随军记者被肢解的尸体,英军统帅詹姆斯·布鲁斯,第八代额尔金伯爵遂以「对外交人员实施虐待」为由,于10月18日下令放火烧园,以作为对清廷的惩罚。英军第一军团一部于10月18日起在园中各处纵火,同时派出分队焚毁附近的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畅春园等皇家园林。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两天,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
圆明园被焚毁的原因,中国官方史学界的说法是英法联军为掩盖其野蛮劫掠而放火灭迹,但是自1980年代以来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认为是由于清朝不遵守基本的外交礼仪,将英法的谈判人员,悉数关押,导致39人中的26人,被折磨致死。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后,发现这一状况,出于对清朝皇帝的报复,而采取火烧圆明园的策略。英法联军之所以选择焚烧圆明园主要是因为,皇宫(今天人们称之为故宫)是一国政权的象征,而圆明园是皇帝的私人园林,额尔金伯爵要惩罚的是当时的皇帝咸丰,而不是中国人民。有关这段历史可参见三联书店出版的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的《鸦片战争》。
圆明园被焚后,尚有部分景点幸存。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内务府调查报告,园内幸存建筑有圆明园的廓然大公、紫碧山房、鱼跃鸢飞、耕云堂、慎修思永、知过堂、课农轩、顺木天、春雨轩、杏花春馆、文昌阁、魁星阁、蓬岛瑶台、万方安和十字亭、藏舟坞,长春园的林渊锦镜、海岳开襟,绮春园大宫门、庄严法界、正觉寺等建筑。同治十二年,慈禧太后和同治帝打算择要重修圆明园,计划修复圆明园前朝区、九洲区,以及福海以西以北的少数景点,并将绮春园择要修复,改名「万春园」,作为慈禧太后居所。但该计划终因财力不足而在开工11个月后作罢。此后对园内一些景点仍有小规模维修,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曾多次到园中游幸。此时的圆明园除幸存建筑外仍保留有大量的名贵花木、山水叠石、建筑基址,桥梁、道路、园墙和园门大多完好。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庭再次逃亡。在混乱中,圆明园又遭到附近驻军和匪民的趁火打劫。园内残存建筑除新宫门(绮春园宫门)有庄户保护外,全被土匪推倒拆毁,拆卖砖瓦木料。园内的古树名木、木质桥梁以及建筑地基中的木桩,全部被劫运往附近的清河镇出售。
清朝灭亡后的数十年里,圆明园遗址继续受到劫掠。园内的方砖、条石、石料、汉白玉雕刻、太湖石、青片石纷纷被军阀官僚运走修建私园和陵墓,圆明园虎皮石围墙被拆除修路。此外也有一部分圆明园遗物被安放于公共场所,如长春园门铜麒麟、安佑宫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后于1910年至1937年被移往颐和园;安佑宫华表、石麒麟、西洋楼线法桥和翻尾石鱼、梅石碑、莳花碑、文源阁碑被分别移至燕京大学和北京图书馆旧馆;兰亭碑和「青莲朵」等珍贵太湖石于1915年移往中山公园;长春园大东门石狮子及基座移至正阳门和新华门。西洋楼遗址的汉白玉及砖瓦也多被军阀官僚运走,或被各家石作坊买去,就地改刻为其他石料。1928年大水法遗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绥远阵亡将士碑。日占时期,园内部分遗址在「奖励农业」的口号下被平山填湖,改为水田。
1950年代,曾计划将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定址于此,但1960年代园内土地大多被附近生产队改为农田,大量人口迅速涌入,相继拆除了圆明园福海石驳岸、舍卫城残馀城墙及地基、万春园三孔桥、运料门、长春园七孔闸等残存建筑,以及残留的全部园墙,并砍伐了园内残存的唯一一株花神庙古树。特别是1975年以后,各单位在园内大量平毁土山、填平湖泊、砍伐树木,修建工厂、养猪场、养鸡场,圆明园遗址原有山形水系和残存的古树植被彻底消失。
=======
现存遗迹
=======
经过70余年的残毁后,圆明园已成荒地。目前圆明三园内有迹可考的遗址大多分布在西洋楼一带,包括海晏堂大锡海,谐奇趣、方外观残存石柱石台,大水法西洋式石门及喷水池,绮春园单孔桥,圆明园别有洞天石舫等。
圆明园被劫掠后,园内价值连城的珍宝大量流失于海外。在欧洲各博物馆收藏有来自圆明园的藏品,如《女史箴图》(藏于大英博物馆)、《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文源阁版《四库全书》残本和瓷器、佛像、佛塔(多集中于法国枫丹白露宫)等。圆明园其他珍宝绝大多数已无可考察。
被英法联军于1860年盗走的海晏堂「水力锺」喷泉12生肖铜像,目前已知尚存的遗珍中,牛首、虎首、猴首铜像已于2000年4月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被北京保利集团以3137万港币(牛首、猴首1539万、虎首1544万)标得,2003年9月一间名为贞观国际拍卖(香港)有限公司宣布会拍卖狗首铜像,但被外界质疑真伪,最后该公司收回货品,取消拍卖,同月何鸿燊出资600万馀元购回猪首铜像,并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现都展存于东直门南大街14号保利大厦二层之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兔首及鼠首铜像则存于一名欧洲私人收藏家手中。马首原收藏于台湾,由何鸿燊于2007年9月下旬(即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原定将之拍卖之前夕)以6910万港元(据当日汇率折合人民币6673.678万元)成功投得并赠与中国政府;在拍卖前,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公开表态:坚决反对公开拍卖该铜像。另外此前龙、蛇、羊、鸡、狗一直杳无音信,其是否存世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
圆明三园现在可供游览的景点主要是绮春园、长春园和圆明园福海的残迹,重点有正觉寺、西洋楼和含经堂遗址等。正觉寺是唯一一组历经1860年和1900年两次劫难而完整留存下来的建筑物。寺庙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正殿、东西配殿、后楼、禅院和八角亭等。但1970年代,这里改为工厂的厂房和生活区,拆毁严重,现仅存山门和东西配殿等少数建筑。圆明园九洲景区废墟已清理完毕,但未开放参观。
=======
现状保护
=======
20世纪初期开始,就陆续有工厂和居民迁入圆明园遗址从事生产活动或居住。迁入者在园内平山填湖、毁园还耕,给遗址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根据1951年周恩来对圆明园的指示,北京市规划局、北京市园林局以及海淀区绿化队对圆明园遗址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绿化。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圆明园遗址再次遭到破坏,建筑基址和山形水系仅存轮廓。
1976年11月17日,海淀区设立了圆明园管理处,圆明园遗址开始得到中国政府的有效保护。管理处对圆明园东半部和西洋楼一带的建筑遗址进行了整理,1983年开始恢复长春园围墙,1984年修整福海景区,1988年6月29日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对外开放。福海、绮春园大宫门、仙人承露台、鉴碧亭、西洋楼万花阵等少数几处景点得到复建。
1980年代后,关于圆明园是否要复建的问题,中国国内曾出现过一些争论。支持者们认为复建圆明园可以展现国家强盛的形象,并提升民族的自尊心。而反对者们则认为那不过是造了一堆假古董,也是对中国近代史的不尊重。2006年9月22日,横店集团宣布将集资200亿,在浙江横店以1:1比例重建圆明园,不仅包括建筑和水域,也包括建筑内部装饰和装饰品(仿品)。
2000年和2002年,北京市政府先后公布《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和《圆明园遗址保护专项规划》。在这两份规划中,提出「整体保护,科学修整,合理利用」的方针,将圆明园定位为遗址公园,以「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见证」为主旨。遗址内不进行新的构思,不增加新的景观,重点修复原有的山形水系,允许复建长春园含经堂、正觉寺和圆明园大宫门等部分景点,但须严格按原样恢复。同时占用遗址的工厂和居民也必须迁出。
虽然当地政府已经加强了对圆明园遗址的保护,遗址仍然受到旅游开发、影视拍摄等商业行为的破坏。圆明园管理处采取的某些保护措施也受到批评。2005年2月,圆明园管理处开始在遗址内1.33平方公里的水底铺设防渗膜。虽然管理处声称这一工程的目的是防止湖水和河水渗漏,是应对北京地下水位严重下降的不得已和常规的办法,仍然被环保人士批评为实际是对遗址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媒体披露包括防渗工程程序违法、大量资金去向不明和将湖心岛蓬岛瑶台西院租给私人使用等诸多管理问题。
2007年12月 ,人民网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网友反对重建或修复圆明园,大部分网友认为,中国国耻不能忘,不应复建圆明园。
2008年2月18日,浙江农民企业家徐文荣,昨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宣布,耗资200亿元人民币、总规划面积6000馀亩的圆明新园今年将在浙江横店动工兴建,目前圆明新园全部西洋建筑和40个中式景点的设计已完成。
㈡ 100分请人写以“安徽旅游产品开发与宣传”论文
您可以参考一下这篇:
《关于安徽淮海战役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考》
淮海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过程上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体现中国人民革命武装力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威武雄壮战争交响乐中的华彩乐章。作为现代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该战役在中外军事史上均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引得后人不断回顾研究。由于战役规模空前巨大,发展进程扑朔迷离、跌宕起伏,众多战斗血火交织、精彩纷呈,是国共两党长期军事斗争最后决战层面上你死我活的斗智斗勇,因而充满了波澜壮阔的史诗感与戏剧性。淮海战役发生在江苏、安徽、河南三省交办的准海平原地区,原主战场地貌改变不大,尚有一定历史遗存。国共双方当年参战人员著述甚丰,不少人依然健在,战役的余波和影响至今仍挥之不去,因而,将这一宝贵资源精心包装打造成高品位的红色旅游产品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安徽淮北地区拥有该战役“三部一场”遗址。即: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和中原野战军临涣集指挥部、小李家指挥部、华东野战军蔡凹村指挥部及双堆集歼灭战战场遗址。该地区事实上是我党我军淮海战役前线最高军事指挥部所在地,也是战役第二阶段全歼国民党军黄维兵团的主战场。当前正值党和国家大力开展红色旅游,积极扶持全国红色旅游基地建设,安徽淮北地区“淮海战略三部一场”已列入全国 100个红色旅游基地建设计划。我们应当乘势而上,尽快对这一资源进行高水平的规划和建设,使其早日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安徽地域特色的全国著名红色旅游及军事旅游产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安徽省淮海战役红色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趋势简析
安徽省现有淮海战役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成高品位的旅游产品后,完全符合党和国家关于开展红色旅游的条件和要求,符合国内旅游市场对于红色旅游产品的需求趋势:
1.改革开放以来,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一洗百年来贫穷挨打的屈辱,创造了落后大国短期内迅速崛起的奇迹,从而吸引了更多人们对于执政党的奋斗历史产生兴趣、予以关注。近年来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等革命纪念地已经成为热门的红色旅游产品。以“三大战役”为标志的解放战争是我党我军成长发展最辉煌时期,也必然要受到瞩目。
2.国内旅游业蓬勃兴起已有多年,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都市,外出旅游已成为一种日常生活需要,旅游者的出游选择已趋向多元化、细分化、对于文史、军事、探险等类产品的需求有所增长。
3.当前,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和台湾问题是人们高度关注的焦点,应对台独,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是党和国家的政策,也是全国人民关心的大事。台湾问题实际上国共两党军事斗争的遗留问题,加上美日两国的介入,极易牵动民族情绪,同时引起人们对于国共战史、富国强兵的极大兴趣和向往,对于战争年代的英雄史诗心向往之,充满仰慕,目前许多反映战史、将帅传记的书籍、影视作品热销,一再出版放映,军事网站论坛也是热火朝天,都显示了这一需求趋势。
4.党和国家目前十分重视开展红色旅游,已将其提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经济工程高度加以倡导和支持。红色旅游的开展必须依托大量各具特色的纪念地景点,各单位和部门在组织红色旅游活动时也不会受有关公费旅游的限制,可以预见,这一需求将持续和长期的。
5.加强军事教育,增强国防意识的需要。世界各大国对于本国参加的战争史迹均十分珍视,建有各类纪念观光设施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和平已久,但忘战必危,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中国人,既要能抵御“和平演变”,也要能应对军事威胁和战争考验,重游战地、重温战史无疑是强化国防意识,锻造民族精魂的好方法。
6.《大决战》等影视作品多年来的反复播映、西柏坡和徐州红色旅游的先期开展都使淮海战役和双堆集有了更广泛的知名度。其可能拥有的众多客源层:一是国共双方当年的参战人员(战役规模巨大,影响广泛,参加人员至今健在者众多、喜爱战地重游);二是军史战史研究人员(海峡两岸、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等);三是国内外军事院校教学人员(具有反复、多次来游可能);四是国内大中小学师生(此为常年不断客源);五是自驾车游客(高速公路进入便利);六是军事发烧友(网络联系、人数众多);七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红色旅游活动的参加者(不必再有公费旅游的顾虑);八是一般旅游团队(距周边大中城市客源地较近)等。
二、突出安徽淮海战役红色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增强吸引力
淮海战役战场地跨三省,目前已初步建有以徐州为重点的、以纪念塔纪念馆烈士陵园为主要形式的参观设施,已成为全面展示淮海战役全景点的红色旅游产品主景点。因此,在规划建设安徽淮海战役旅游产品时,应从市场需求出发,从差异化角度入手,深入研究史料挖掘资源,努力找出那些独特的闪光点加以包装突出,进而将其打造成独具特色、与同类景点迥然不同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王牌产品。这样才能摆脱在低层上简单模仿的雷同化产品模式,取得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安徽淮海战役红色旅游资源中最具独特性、最具吸引力的闪光点主要如下:
1.淮海战役我党我军的前线总指挥部位于安徽。淮海战役虽以徐州为中心,但徐州只是国民党军的指挥部。中共准海战役总前委成立于安徽,总前委及中原野战军指挥部自战役第一阶段起一直驻在安徽。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在战役第三阶段也迁至安徽,许多战役重大决策是在安徽做出的。战役末期,总前委五位成员唯一一次全会也是在安徽召开的。在安徽小小的简陋乡村指挥部里成功指挥国内外战争史上最大的战役,领导弱势军队一举全歼美式装备、驻节城市的强大国民党军,这更具有历史和军事的魅力。淮海战役结束后,总前委继续在安徽指挥了渡江战役。在安徽成立的总前委从临涣集一直走进了南京总统府。
2.淮海战役全部8次主要作战有4次发生在安徽,3次重大战役一次发生在安徽。
3.邓小平同志担当大任从安徽开始。1948年11月16日,毛泽东同志以军委名义批示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电报发到驻于安徽淮北临涣集的中原野战军指挥部,电报明令以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统一指挥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淮海战役开始和结束之际,毛主席曾两次对邓小平说“我把指挥交给你了”,这在战争年代毛泽东与前线将帅关系史上是十分罕见的。邓小平在安徽首次挑起统一指挥两大战略区党政军领导的重担并出色完成了党中央交会的任务,为其后进中共最高领导层工作及领导中国改革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在安徽总前委工作期间结下了友谊保持了终生。刘陈邓三人作为淮海战役总前委的常委,在安徽淮北临涣集首次会合后便一起在安徽工作了近50天,直到淮海战役结束。艰苦的环境下三人互相关心照顾,共同指挥作战,结下的深厚友谊保持了终生,十分感人,这种情形在其他野战军主要领导之间并不多见。
5.战前中原野战军在安徽淮北临涣集召开了唯一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会上邓小平部署首攻宿县,提出名言:就是中原野战军打光了,各路解放军照样过长江全国革命照样胜利,我们付出这个代价是值得的。陈毅赋诗壮行:“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参会者陈赓、陈锡联、陈再道、杨勇、秦基伟等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名将,日后均多次出任重要军职。
6.双堆集大战是整个淮海战役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作战。它直接牵动国共双方最高领导人密切关注;是解放战争中野、华野两大野战军长期并肩作战的最佳杰作;它创造了淮海战役我军最弱部队围歼敌军最强主力部队奇迹;它是淮海战役国共两军决战硬碰硬、伤亡比例最高的典型战例。
7.双堆集大战我军参战部队指挥员将星灿烂。其后该部队共陆续产生党和国家领导人2人,党中央副主席2人,中央政治局委员6人,军委主?人,军委副主席5人,元帅2人,大将2人,上将11人,国防部长1人,副部长2人,解放军总参谋长1人,总政治部主任1人,志愿军司令、副司令员各1人,军兵种司令员4人、大军区司令员6人,华北大演习和建国35周年阅兵总指挥1人等。其中,中原野战军6纵、9纵改编的我国第12军、15军后在朝鲜战场对美军的上甘岭战役中再显神勇,至今仍是我军的主力部队。由豫皖苏军区部队改编的第18军进军西藏、平定叛乱并胜利完成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任务,其军长张国华是最受毛泽东、周恩来喜爱的我国高级指挥员之一。
8.双堆集大战被歼之敌第18军是长期与我军作战、战斗力与整编第74师相当的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中的头号王牌军。该军是解放战争中原战场上毛泽东多次点名要求中野华野重点寻歼而一直未能抓住的我军歼击对象。迟走一天遂陷重围,18军军长杨伯涛对黄维抱怨终生、死不原谅。被歼之敌第85军是曾反复袭扰刘邓部队挺大别山的对手,是刘伯承提出名言:“狭路相逢勇者胜”时的作战对象。
9.双堆集大战带伤逃脱的敌第12兵团副司令胡琏与我国作战经验丰富,是国民党军败退台湾后的重要领军人物,后曾指挥重组的12兵团参加金门战役,给我军三野登陆作战部队造成很大伤害;1953年胡率军进犯东山岛引起毛泽东的直接关注,被叶飞指挥我军击败;1958年炮击金门时胡险被我军炮弹炸中。胡琏长期以来被视为台湾的守护神,直至今日在海峡两岸仍有较大影响。目前,金门战地旅游已对大陆游客开放,胡琏知名度预计将会进一步提高。
10.双堆集战场黄维兵团的汽车防线独具特色,为国内其他战场所仅见。
三、针对红色旅游产品特点,搞好产品定位
孙子兵法日:“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多算胜,少算不胜”。安徽开发淮海战役红色旅游产品起步较晚,在动手设计打造之前,尤其需要仔细研究目前已有红色旅游产品的经验,弥补不足,多方谋划,力争在策划阶段即不走弯路。要注意克服:
产品形式单一、雷同的问题。大多是以纪念碑、纪念塔、塑像、展览等为主,走到哪里看到的都是一样。景点管理运行机制与市场结合不紧的问题。大多数红色旅游景点多隶属民政、文化部门管理,引入旅游和市场意识严重不足。
景点可说的多,可看的少的问题。对革命遗址、遗迹的合理包装不足,不能充分满足旅游者的观览需要,看后总感到不够味、不解渴。
文字介绍和讲解内容忽视观众需求的问题。许多红色旅游景点的解说词由于没有考虑到一般旅游者的欣赏特点,往往就事论事,严肃说教有余,生动有趣不足,只有骨头没有血肉,听起来不免感到乏味,不能做到老少咸宜、雅俗共赏。
展示方式落后老套、制作粗劣的问题。不能运用时尚现代的科技手段充分诠释红色内容,难以真正有效吸引旅游者,从而达到感染效果。
缺少战场遗址样式的旅游景点问题。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发展壮大的法宝,但过去总把革命战争的纪念馆建在城市,如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纪念设施均设在原国民党军驻守的锦州、天津、徐州三市,对我党我军的乡村指挥部和克敌制胜的野战战场考虑不足,其实后者才是真正的红色遗址,更有感染力的说服力,也符合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旅游者从都市向乡村的流动趋势。
因此在对安徽淮海战役红色旅游产品进行开发利用时,首先要树立建设国内外一流战史遗址类旅游景点的意识,从战略高度对产品进行准确的定性与定位。
1.产品的定性,是以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战略决战,我党我军前线乡村指挥部和重要战场遗址为主要观览内容的中国红色旅游产品。
2.产品的定位,是以中国最大的人民解放军战争年代张村指挥部群落遗址;中国最大的人民革命战争战场遗址。淮海战役局部战场的真实观览。
3.产品开发遵循的原则:
差异化设计:借鉴汲取旅游发达国家古战场旅游景点设计理念、时尚的艺术手段和科技方法,突出本产品与国内一般红色旅游产品的不同,尤其要注意加大与徐州淮海战役同类产品的区别,努力营造出唯我独有、能最大限度吸引旅游者眼球、而又不易为后来者模仿的差异化优势。
错位式发展:应重点围绕乡村军事指挥部和野战战场的特色打造产品、设计旅游活动及开展经营。应密切参照徐州淮海战役红色旅游景点的改建充实情况,据徐州展馆必须展示全局,不可能具体一一顾及的实际,努力将本产品尽量深化、细化、专门化,使其在每个细节上都充满感人的闪光点,成为中国淮海战役红色旅游产品不可或缺的生动组成部分。既借徐州景点之光,又补徐州景点之缺,以形成“看概貌去徐州,看遗址来淮北”的错位发展、互补双赢良好发展态势。
竞争性谋划:在设计规划本产品时应有高度的竞争意识,充分考虑到未来周边同类资源可能对本产品的模仿,因而除了在构建时就应注意造别人无法模仿的特有优势,还须为今后预留新的发展创意和改进空间,以期不被别人超越。
具体实施中,可采取下列方法:
1.以人为本的主线:改变一般史迹陈列和遗址景点见物不见人、重事不重人的方法,着重表现大战役中人的思想、感情、活动和作为及大战对参战双方重点知名人物其后命运的影响,并以此为展示主线。在景点的吸引和服务功能上,则须以游客需求为中心加以设计。
2.情景再现的布置:景点场景的设计应尽量再现当年独有的实际情境,并在日常维护中保持其生动、鲜活的形态。可运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再现当年实地感觉,从而使游客如同身临其境而受到感染。争取军队有关部门支持一部分当年式样的军兵器,按战场原样加以配置。新增建的设施则必须与遗址风格相吻合。对国民党军方面的描述,应本着忠于历史、客观展示的原则,不骄矜、不丑化。
3.生动有趣的展示:组织有关人员大范围地对战役双方幸存人员进行采访和录音、拍摄,在充分肯有全部有关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出新意迭出的展示内容。要大量征集历史图片、遗物,参战者的口头和书面回忆,选取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充实展览,多采用当事人对当年战况的描述,注重突出那些鲜活感人的具体细节。聘请一流艺术空创作大型战争壁画、油画、雕塑等。
3.跨越时空的联系:跳出史迹陈列就事论事的单调窠臼,突破时空局限,对双方参战人员、部队的过未来进行大胆联系和展示,拉近当年战事、人员与游览者的关系。
4.亲身体验的互动:注意改变“我说你听,我展你看”的单向输导信息方式,在指挥部群落和战场景点可以设计大量吸引游客参与互动的节目。在展示陈列的最后还可创见性地设置游戏馆,以色彩鲜艳的动画、彩绘、拼图、漫画、电脑游戏等形式,就当年战役史实经过、双方参战部队和将帅、双方部队使用的武器装备等内容设置有趣的测验和模拟,吸引众多青少年和旅游者动脑动手,正确完成者可赠予纪念品,让其在轻松互动的娱乐中即可获得军事体验和红色传统教育。
5.精湛时尚的设计:虽然景点景区多为历史遗迹,但在展览观光设施、景区通道、服务设施等方面应要求尽量做得精美时尚,经得起看,经得起游,调动先进的电子、音响、色彩、灯光等手段突出展品、烘托气氛,营造气势。具体制作装修方面则要务求精美,力避粗劣。
四、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产品的性质应确定为有教育意义的旅游项目。其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文物、党史战史研究、建筑、环保、小城镇开发等各方面的工作都要围绕旅游做文章,须根据市需求讲求投入与产出,发挥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作用。在制定和评审景区旅游规划时应尽量吸收旅游营销方面专家参加,切忌将景区搞成一个城市休闲式的风景园林,或是一个靠政府拨款的公共文化事业单位。
2.建成后的红色旅游景区应按旅游企业机制动作。初期政府可以给一些补贴,但应尽快实现自收自支、自负盈亏。景区企业应建立自己精干、专业化的管理营销队伍,以各种先进方法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在全国范围广泛提高景区知名度,不断增加游客量和经营收入。
3.产品开发重在他新和保持“唯我独有”的优势。首先应集合各方面的智慧,在战略层面上搞好策划和规划,广泛借鉴国内外文史陈列馆数十年一成不变的以我为主、自我欣赏、简单拘泥、枯燥乏味的陈腐模式,要改变视角,学会依据市场和游客的欣赏口味来设计展览,学会以讲故事娓娓动人的风格来讲述历史和战史。
4.认真做好资料收集工作。项目前期要组织得力人员不避烦难,大量搜集新的战史和实物资料,组织专业人员对当年战场重点地段进行发掘,对当年参战的部队和各类人员进行采访、录音录像,尤其是对一些年事已高的老同志更要进行抢救性的征集,尽可能多地获取新的鲜活资料,加工整理后加以运用。
5.由于开发红色旅游涉及方面较多,景区建设仅靠旅游部门牵头是无法完成的。项目开发前期应由党委、政府主导、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共同配合,组成不同小组分工协作、具体落实、层层推进,方向有效完成。
6.景区开发时应充分考虑到未来景点所在地居民和农民的利益,确保他们能在未来的红色旅游活动开展中获益,与景区的经营活动保持和谐双赢。
五、安徽淮海战役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成功,将极大增强皖北地区旅游资源
安徽旅游产业的分布一直南重北轻,而交通的格局却又北重南轻,这就形成了一种眼下有旅游景区的地方没有高速公路,而有高速公路的地方双没有旅游景区的尴尬局面。安徽北部地处平原,历史积淀厚重,拥有众多海内外知名度极高的文史旅游资源。周边地区人口密集,旅游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基本成网,交通便捷、客流熙攘,但由于重视不够,多年来基本没有进行创造性的旅游开发,许多国人家喻户晓的文史遗迹一直处于原生态资源阶段,第三产业和旅游业发展迟缓,淮北至合肥间高速公路两侧没有一个像样的旅游景点,已成为中原地区旅游业发展落后的一个洼池,与周边省份和地区形成很大反差。有着 13万平方公里的面积,6400多万人口的安徽,仅有皖南发达的旅游业是远远不够的。从发展旅游经济的高度,在全省范围内谋篇布局,方能谱写出安徽旅游业未来整体联动、持续发展的大文章。而淮北地区正是这盘棋局上一个重要的眼,正需要像淮海战役红色旅游这样的重量级棋子来布点。皖北旅游曾打过帝王牌、史记三国志牌、老子庄子牌,都未能真正形成气候。比起这些残存无几的古老史迹,淮海战役产品似乎应有更广泛的市场号召力。如果真正下工夫按照高标准将其建成国内一流的红色旅游景区,必将会对这一地区乃至全省的旅游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一是将彻底改变淮北地区双堆集、临涣集等多年不变的单纯依靠农业的状况。红色旅游发展起来以后,势必将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带动该地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必进农村产业结构,吸纳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小城镇发展。
二是带动淮北市旅游业的发展。淮北战役红色旅游景区如成功推出,将大大提高安徽淮北市的知名度,延长游客在淮北地区的停留,有可能引来新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而唤起人们对旅游资源开发的热情和信心,对该地区其他旅游资源陆续进行流动开发,不断形成新的产品链,如“中国古运河唐船旅游区”、“中国现代雕塑大师刘开渠作品艺术展示”、“平原古镇临涣集”等。
三是带动本地和周边红色旅游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如淮海战役总前委在淮北地区另两个纪念地——小李家和蔡凹村、周边淮海战役其他两个主战场陈官庄和碾庄圩都会逐步得到重视和开发,省内蚌埠、合肥、桐城的渡江战役总前委遗址也会向此方向发展,进而有可能在这一地区催生一个庞大的以革命战争战场遗址为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集群:从抗战的台儿庄到解放战争的沂蒙山、孟良崮,再到淮海战役的三大主战场、渡江战役总前委所在地等,借助高速公路连点成片,形成未来具有规模效应的红色旅游黄金景区。
四是促进皖北地区旅游资源加快向产品转化,改进全省旅游布局。红色旅游项目实施成功后,将会对淮北相近的大泽乡起义、垓下之战遗址、虞姬墓、淝水之战遗址、凤阳中都城等高知名度资源的开发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加速其向高质量产品的转化,逐步改变全省的旅游产品布局,争取早日将北方高速公路干线上的来往车流客流引入皖北地区的各个景点。
㈢ 天津静海杨成庄乡闫咀,董庄窠,双窑,是不是要开发
开发是一定的,不过原县委书记孙文魁的无能把这一项目给毁了。着要等到来了好官。
㈣ 团泊新城西区董庄窠什么时候拆迁
这个问题你应该去问县政府才是.因为什么时候拆迁都是由规划的.再说拆迁的进度是由当村群众的意愿决定的.村民们都愿意那就快.若村民们不愿意那就难啦.团泊新城的开发是大局已定的.只是个时间问题.
㈤ 有谁知道关于静海杨成庄管铺头,闫咀,董庄窠一带开发的政策
七月动工,每人20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