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表方式 » 机械强度投稿

机械强度投稿

发布时间: 2021-03-10 03:14:48

① 机械强度排名,机械强度投稿,机械强度怎么样

机械强度分为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拉强度。 抗压强度(compressive strength)代号σbc,指外力是压力时的强度极限 抗折强度指材料单位面积承受弯矩时的极限折断应力 单位为N/mm2(MPa)

② 机械强度投稿好中吗

看你是哪一本期刊

③ 如何进行激光打标机焦距调整

目前的激光打标机焦距调节的方法不外乎谐振腔升降和工作台升降两种。
目前的主流是工作台升降,其机械的原理是工作台平面四角由四根光圆支撑,中间位一根丝杆;工作台底座上有4个导套,中间有一套螺母机构,该螺母通过一对伞齿轮转向90度传递,在工作台前部有一个手柄旋转,调节工作台高度。该机构从原理上说比较复杂,零件多,尤其四个光圆和导套与丝杆之间由于加工精度的问题,容易造成在升降过程中不顺畅,工作台平面边升降边扭摆。更关键的是,这样的机构机械强度非常差,对于重型的工件并不适应,长期使用会造成激光打标机工作台平面扭转。
深圳艾迪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汲取十多年来在激光打标机产业中的经验和教训在2010年推出了第一款谐振腔升降实现焦距调节的AS-CO2-GT30E()型二氧化碳激光打标机。谐振腔升降式焦距调节,由于谐振腔的重量是机器设计时确定的,并不随激光加工中的工件不同而改变。此外由于谐振腔的截面积小,适合采用Ω型直线导轨和直线轴承,大大提高了运动的稳定性,整套机构零件少,机械原理简单。由于采用了谐振腔升降的方式,该款机器特别适合于配备在流水线上使用。(end)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投稿) (2012-11-2)

④ 电的发展史

早在对于电有任何具体认知之前,人们就已经知道发电鱼会发出电击。根据公元前2750年撰写的古埃及书籍,这些鱼被称为“尼罗河的雷使者”,是所有其它鱼的保护者。大约两千五百年之后,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自然学者和阿拉伯医学者,才又出现关于发电鱼的记载。

1832年法国人皮克西制造出世界第一台试验性发电机。1850年英国斯旺用纸碳制成灯丝泡问世。1866年德国西门子制出可应用的发电机。

1879年10月21日,美国爱迪生(和英国约塞夫·斯旺)都研究碳质灯丝电灯泡。爱迪生经千余次的试验用碳素灯丝的白炽灯泡得到了实际应用,故称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杰克·基尔比于1958年和罗伯特·诺伊斯于1959年分别独立发明集成电路。现今,大量晶体管、二极管、电阻器、电容器等等电子原件都可以被装配在单独的集成电路里。

电真正的应用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直到20世纪21世纪才真正的走入平常百姓家。

(4)机械强度投稿扩展阅读

起电现象

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的方式使得物体带上电荷的物理现象。摩擦起电的步骤,是使用两种不同的绝缘体相互摩擦,使得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得到足够的能量发生转移,摩擦起电后两绝缘体必带等量异性电。

静电吸附,是当带静电的物体靠近微小的不带静电的物体时,微小物体表面的自由电荷发生转移,感应出与带静电物体相反的电性,而被吸引贴附于带静电物体上。利用静电吸引轻小物体的原理,可以达到吸附工业粉尘的效果。

静电感应,是指导体中的电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在导体中重新分布的现象,由英国科学家约翰·坎通和瑞典科学家约翰·卡尔·维尔克分别在1753年和1762年发现。

静电屏蔽,是指对于一个接地的空腔导体,外接电场不会影响腔内的物体,腔内带电体的电场也不会影响腔外的物体。

静电屏蔽的应用很广泛,例如电子仪器外的金属网罩、电缆外层包裹的金属皮等都是用于防止外部电场对内部的影响。需要注意,如果外部的电场是交变电场,则静电屏蔽的条件不再成立,另见电磁屏蔽。

⑤ 我国省级刊物及学报有哪些,投稿信箱是什么

发表论文的话一般看期刊类别,按高级等级分为1类,2类到5类。一般发表在3类以上就不错了。像这样的期刊很多,我仅就三类的列出来,当然只是自然科学版的,(社科版的如果需要再说):
ISTP收录、国外刊物,自然科学进展,天津大学学报(原名为: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名为: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方交通大学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吉林工业大学学报.工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上海理工大学学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桂林工学院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学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高技术通讯,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中国科学基金,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科学学报,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理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数学和力学,应用概率统计,工程数学学报,运筹学学报,数学的实践与认识,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应用数学,数学杂志,生物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应用力学学报,实验力学,力学季刊,模糊系统与数学,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系统科学与数学,量子光学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强激光与粒子束,物理,工程热物理学报,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量子电子学报,液晶与显示,波谱学杂志,应用声学,计算物理,原子核物理评论,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高压物理学报,低温与超导,低温物理学报,声学技术,质谱学报,噪声与振动控制,光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环境化学,分析试验室,化学通报,色谱,分子催化,功能高分子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催化学报,燃料化学学报,电化学,有机化学,分析测试学报,化学试剂,无机化学学报,煤炭转化,化学研究与应用,结构化学,生物多样性,昆虫学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动物学研究,遗传,水生生物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兽类学报,人类学学报,植物生理学通讯,实验生物学报,植物学通报,植物研究 ,菌物系统(改名为:菌物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微生物学通报,武汉植物学研究,西北植物学报,广西植物,生命的化学,植物分类学报,动物学杂志,云南植物研究,昆虫分类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四川动物,动物分类学报,新型炭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玻璃钢/复合材料,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材料导报,稀土,材料热处理学报,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艺,稀有金属,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宇航材料工艺,材料保护,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耐火材料,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煤炭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湘潭矿业学院学报,中国钨业 ,煤田地质与勘探,金属矿山,矿山机械,煤炭科学技术,铀矿冶,煤矿自动化,矿业研究与开发,理化检验——化学分册,钢铁,粉末冶金工业,北京科技大学学报,钢铁研究学报,矿冶工程,硬质合金,冶金自动化,冶金能源,铁合金,焊接学报,特种铸造及有色金属,机械科学与技术,铸造,机械设计,金属热处理,机械传动,振动与冲击,无损检测,制造技术与机床,真空,机械设计与研究,机械强度,传感技术学报,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光学技术,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润滑与密封,液压与气动,铸造技术,工具技术,低温工程,继电器,热加工工艺,机床与液压,流体机械,机械设计与制造,锻压技术,模具工业,压力容器,变压器,焊接,起重运输机械,轴承,工程机械,仪表技术与传感器,内燃机学报,电网技术,电池,电力自动化设备,微特电机,华北电力大学学报,中国电力,动力工程,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高电压技术,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燃烧科学与技术,微电机,水力发电学报,电气自动化,高压电器,电机与控制学报,车用发电机,中小型电机,热能动力工程,低压电器,电工技术杂志,汽轮机技术,水力发电,大电机技术,机器人,制造业自动化,光电子•激光,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波科学学报,探测与控制学报,激光杂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信号处理,压电与声光,应用激光,电子技术应用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红外技术,光电工程,电子元件与材料,光通信技术,微波学报,弹箭与制导学报,激光技术,现代雷达,红外与激光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动化学报,半导体技术,半导体光电,通信技术,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管理版),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学报,计算机与应用化学,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工程与设计,计算机工程,微型机与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中国塑料,塑料工业,合成树脂及塑料,塑料,现代化工,膜科学与技术,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工业,化学工程,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硅酸盐通报,无机盐工业,合成橡胶工业,日用化学工业,涂料工业,过程工程学报,林产工业,农药,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北京化工大学学报,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橡胶工业,离子交换与吸附,海湖盐与化工,中国陶瓷,棉纺织技术,中国粮油学报,食品科学,印染,制冷学报,中国造纸,中国乳品工业,中国油脂,纺织学报,中国皮革,粮食与饲料工业,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丝绸,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酿酒技术,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城市规划汇刊,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工业建筑,工程勘察,建筑科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建筑机械,施工技术,建筑技术,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水处理技术,应用生态学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化工环保,环境科学研究,生态学杂志,工业水处理,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资源科学,海洋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农业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环境工程,环境与健康杂志,环境污染与防治,中国环境监测,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西北地震学报,地震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地球科学,地学前缘,地球化学,第四纪研究,地球学报,地球科学进展,古生物学报,中国沙漠,地质科技情报,地质与勘探,现代地质,成都理工学院学报,高校地质学报,地层学杂志,矿物岩石,岩石矿物学杂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国岩溶,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干旱区地理,冰川冻土,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山地学报,地理科学进展,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干旱区研究,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药房,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沈阳药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华西药学杂志

⑥ 科学手抄报

“电”一词在西方是从希腊文琥珀一词转意而来的,在中国则是从雷闪现象中引出来的。自从18世纪中叶以来,对电的研究逐渐蓬勃开展。它的每项重大发现都引起广泛的实用研究,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今,无论人类生活、科学技术活动以及物质生产活动都已离不开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带有专门知识的研究内容逐渐独立,形成专门的学科,如电子学、电工学等。电学又可称为电磁学,是物理学中颇具重要意义的基础学科。

电学的基本内容
电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静电、静磁、电磁场、电路、电磁效应和电磁测量。
静电学是研究静止电荷产生电场及电场对电荷作用规律的学科。电荷只有两种,称为正电和负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遵从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任何物理过程中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所谓带电,不过是正负电荷的分离或转移;所谓电荷消失,不过是正负电荷的中和。
静止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符合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它们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它们之间的联线,同号电荷相斥,异号电荷相吸。
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是通过电荷产生的电场相互作用的。电荷产生的电场用电场强度(简称场强)来描述。空间某一点的电场强度用正的单位试探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来定义,电场强度遵从场强叠加原理。
通常的物质,按其导电性能的不同可分两种情况:导体和绝缘体。导体体内存在可运动的自由电荷;绝缘体又称为电介质,体内只有束缚电荷。
在电场的作用下,导体内的自由电荷将产生移动。当导体的成分和温度均匀时,达到静电平衡的条件是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处处等于零。根据这一条件,可导出导体静电平衡的若干性质。
静磁学是研究电流稳恒时产生磁场以及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学科。
电荷的定向流动形成电流。电流之间存在磁的相互作用,这种磁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传递的,即电流在其周围的空间产生磁场,磁场对放置其中的电流施以作用力。电流产生的磁场用磁感应强度描述。
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了电磁场普遍遵从的规律。它同物质的介质方程、洛仑兹力公式以及电荷守恒定律结合起来,原则上可以解决各种宏观电动力学问题。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导出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存在电磁波,变化的电磁场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这也说明光也是电磁波的一种。
电路 包括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研究,是电学的组成部分。直流电路研究电流稳恒条件下的电路定律和性质;交流电路研究电流周期性变化条件下的电路定律和性质。
直流电路由导体(或导线)连结而成,导体有一定的电阻。稳恒条件下电流不随时间变化,电场亦不随时间变化。
根据稳恒时电场的性质、导电基本规律和电动势概念,可导出直流电路的各个实用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路定律,以及一些解决复杂电路的有效而简便的定理:等效电源定理、叠加定理、倒易定理、对偶定理等,这些实用定律和定理构成电路计算的理论基础。
存在电磁感应和位移电流,存在电磁波。
电磁效应 物质中的电效应是电学与其他物理学科(甚至非物理的学科)之间联系的纽带。物质中的电效应种类繁多,有许多已成为或正逐渐发展为专门的研究领域。比如:
电致伸缩、压电效应(机械压力在电介质晶体上产生的电性和电极性)和逆压电效应、塞贝克效应、珀耳帖效应(两种不同金属或半导体接头处,当电流沿某个方向通过时放出热量,而电流反向时则吸收热量)、汤姆孙效应(一金属导体或半导体中维持温度梯度,当电流沿某方向通过时放出热量,而电流反向时则吸收热量)、热敏电阻(半导体材料中电阻随温度灵敏变化)、光敏电阻(半导体材料中电阻随光照灵敏变化)、光生伏打效应(半导体材料因光照产生电位差),等等。
对于各种电效应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物质的结构以及物质中发生的基本过程,此外在技术上,它们也是实现能量转换和非电量电测法的基础。
电磁测量也是电学的组成部分。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学科的理论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理论的发展推动了测量技术的改进;测量技术的改善在新的基础上验证理论,并促成新理论的发现。
电磁测量包括所有电磁学量的测量,以及有关的其他量(交流电的频率、相角等)的测量。利用电磁学原理已经设计制作出各种专用仪表(安培计,伏特计、欧姆计、磁场计等)和测量电路,它们可满足对各种电磁学量的测量。
电磁测量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非电量(长度、速度、形变、力、温度、光强、成分等)的电测量。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电磁量与非电量相互联系的某种效应,将非电量的测量转换为电磁量的测量。由于电测量有一系列优点:准确度高、量程宽、惯量小、操作简便,并可远距离遥测和实现测量技术自动化,非电量的电测量正在不断发展。

其它电学分支学科
磁学、电学、电动力学
其它物理学分支学科
物理学概览、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磁学、核物理学、固体物理学

电学发展史
1.公元前的琥珀和磁石
希腊七贤中有一位名叫泰勒斯的哲学家。公元前600年前后,泰勒斯看到当明的希腊人通过摩擦琥珀吸引羽毛,用磁钱矿石吸引铁片的现象,曾对其原因进行过一番思考。据说他的解释是:“万物皆有灵。磁吸铁,故磁有灵。”这里所说的“磁”就是磁铁矿石。
希腊人把琥珀叫做“elektron”(与英文“电”同音)。他们从波罗的海沿岸进口琥珀,用来制作手镯和首饰。当时的宝石商们也知道摩擦琥珀能吸引羽毛,不过他们认为那是神灵或者魔力的作用。
在东方,中国人民早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就已经具有天然的磁石知识。据《吕氏春秋》一书记载,中国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就已经有的指南针,他们在古代就已经用磁针来辨别方向了。
2.磁,静电
通常所说的摩擦起电,在公元前人们只知道它是一种现象。很长时间里,关于这一种现象的认识并没有进展。
而罗盘则在13世经就已经在航海中得到了应用。那时的罗盘是把加工成针形的磁铁矿石放在秸秆里,使之能浮在水面上。到了14世纪初,又制成了用绳子把磁针吊起来的航海罗盘。
这种罗盘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及1519年麦哲伦发现环绕地球一周的航线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磁,静电与吉尔伯特
英国人吉尔伯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御医,他在当医生的同时,也对磁进行了研究。他总结了多年来关于磁的实验结果,于1600年出了一本取名为《论磁学》的书。书中指出地球本身就是一块大磁石,并且阐述了罗盘的磁倾角问题。
吉尔伯特还研究了摩擦琥珀吸引羽毛的现象,指出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琥珀上,而且存在于硫磺,毛皮,陶瓷,火漆,纸,丝绸,金属,橡胶等是摩擦起电物质系列。把这个系列中的两种物质相互摩擦,系列中排在前面的物质将带正电,排在后面的物质将带负电。
那时候,主要的研究方法就是思考,而他主张真正的研究应该以实验为基础,他提出这种主张并付诸实践,在这点上,可以说吉尔伯特是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开创者。
(2)雷和静电
在公元前的中国,打雷被认为是神的行为。说是有五位司雷电的神仙,其长者称为雷祖,雷祖之下是雷公和电母。打雷就是雷公在天上敲大鼓,闪电就是电母用两面镜子把光射向下界。
到了亚里斯多德时代就已经比较科学了。认为雷的发生是由于大地上的水蒸气上升,形成雷雨云,雷雨云遇到冷空气凝缩而变成雷雨,同时伴随出现强光。
认为雷是静电而产生的是英国人沃尔,那是1708年的事。1748年,富兰克林基于同样的认识设计了避雷针。
能不能用什么办法把这种静电收集起来?这个问题很多科学家都考虑过。1746年,莱顿大学教授缪森布鲁克发明了一种存贮静电的瓶子,这就是后来很有名的“莱顿瓶”。
缪森布鲁克本来想像往瓶子里装水那样把电装进瓶子里,他首先在瓶子里灌上水,然后用一根金属丝把摩擦玻璃棒能到水里。就在他的手接触到瓶子和棒的一瞬间,他被重重地“电击”了一下。据说他曾这样说过:“就算是国王命令,我也不想再做这种可怕的实验了”。
富兰克林联想到往莱顿瓶里蓄电的事,于1752年6月做了一个把风筝放到雷雨云里去的实验。其结果,发现了雷雨云有时带正电有时带负电的现象。这个风筝实验很有名,许多科学家都很感兴趣,也跟着做。1753年7月,俄罗斯科学家利赫曼在实验中不幸遭电击身亡。
通过用各种金属进行实验,意大利帕维亚大学教授伏打证明了锌,铅,锡,铁,铜,银,金,石墨是个金属电压系列,当这个系列中的两种金属相互接触时,系列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带正电,排在后面的金属带负电。他把铜和锌做为两个电极置于稀硫酸中,从而发明了伏打电池。电压的单位“伏特”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19世纪初,正是法国大革命后进入拿破仑时代。拿破仑从意大利归来,在1801年把伏打召到巴黎,让他做电实验,伏打也因此获得了拿破仑授予的金质奖章和莱吉诺-多诺尔勋章。
(3)伏打电池的利用与电磁学的发展
伏打电池发明之后,各国利用这种电池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和研究。德国进行了电解水的研究,英国化学家戴维把2000个伏打电池连在一起,进行了电弧放电实验。戴维的实验是在正负电极上安装木炭,通过调整电极间距离使之产生放电而发出强光,这就是电用于照明的开始。
1820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奥斯特在一篇论文中公布了他的一个发现:在与伏打电池连接了的导线旁边放一个磁针,磁针马上就发生偏转。
俄罗斯的西林格读了这篇论文,他把线圈和磁针组合在一起,发明了电报机(1831年),这可说是电报的开始。
其后,法国的安培发现了关于电流周围产生的磁场方向问题的安培定律(1820年),法拉第发现了划时代的电磁感应现象(1831年),电磁学得到了飞速发展。
另一方面,关于电路的研究也在发展。欧姆发现了关于电阻的欧姆定律(1826年),基尔霍夫发现了关于电路网络的定律(1849年),从而确立了电工学。
3.有线通信的历史
有人说科学技术是由于军事方面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历史事实根据。
英国害怕拿破仑进攻,曾用桁架式通信机向自己的部队进报法国军队的动向。瑞典,德国,俄罗斯等国家也以军事为目的,架设了由这类通信机组成的通信网,据说都曾投入了庞大的预算。
将这种通信机改造成电通信方式的构想大概就是有线通信的开始。

(2)莫尔斯电报机
1837年,莫尔斯电报机在美国研制成功,发明人就是以莫尔斯电码而闻名的莫尔斯。莫尔斯电码是一种以点,划来编码的信号。
莫尔斯本来是想当一名画家,他为此在伦敦留学。1815年,他在回美国的船上听了波士顿大学教授杰克逊关于电报的一席谈话,萌发了莫尔斯电码和电报机的构想。为了铺设电报线,莫尔斯成立了电磁-电报公司,并于1846年在纽约-波士顿,费城-匹兹堡,多伦多-布法罗-纽约之间开通了电报业务。
莫尔斯的事业获得了极大成功,于是就在美国各地创办电报公司,电报业务逐渐扩大起来。
1846年,莫尔斯电报机装上了音响收报机,使用也更加方便。
(3)电话和交换机
1876年2月14日,美国的两位发明家贝尔和格雷分别递交了电话机专利的申请,贝尔的申请书比格雷的申请书早两个小时到达,因而贝尔得到了专利权。
1878年,贝尔成立了电话公司,制造电话机,全力发展电话事业。
从发展电话业务开始,交换机就担负着重要的任务。1877年前后的交换机称为传票式交换机,话务员收到通话请求,很把传票交给另一位话务员。
其后,经过反复改进,开发出了框图式交换机,进而又开发出了自动交换方式(1879年)。
1891年,史端乔式自动交换机研制成功。至此,自动交换的愿望就算实现了。之后研究仍在继续,又经过了几个阶段才达到现在的电子交换机。
(4)海底通信电缆
陆上通信网日渐完备,人们开始考虑在海底敷设通信电缆来实现跨海国家之间的通信。1840年前后,惠斯通就已经考虑到了海底电缆的问题。
海底电缆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电缆的机械强度,绝缘及敷设方法都陆上电缆不同。
1845年,英吉利海峡海底电报公司成立,开始了从英国到加拿大并跨过多佛尔海峡到达法国的海底电缆敷设工程。
海底电缆敷设中碰到了电缆断裂等大难题,但敷设诲底电缆是时代的要求,各国都为此投稿了力量。
1851年,最早的加来-多佛尔海底电缆敷设完毕,成功地实现了通信。以此为契机,欧洲周边和美洲东部周边也敷设了许多电缆。
现在,世界上的大海里遍布着电缆,供通信使用。
4.无线通信的历史
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的信息都能显示在电视机上,这种方便是电波带给我们的。
最早的电波实验是德国的赫兹在1888年进行的。通过实验,赫兹弄清了电波和光一样,具有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频率的单位赫兹就是来自他的名字。
(1)马可尼的无线电装置
在杂志上读到过赫兹实验文章的意大利人马可尼,在1895年研制出了最早的无线电装置,利用这一装置在相隔大约3公里远的距离之间进行了莫尔斯电码通信实验。他想到了要把无线通信企业化,就成立了一个无线电报与信号公司。
尽管马可尼在无线通信领域获得了诸多成功,但由于与海底电缆公司的利益相冲突,他想在纽芬兰设立无线电报局的事遭到了反对,马可尼的反对者还不在少数。
(2)无线电话
如果传送的不是莫尔斯信号而是人的语言,那就需要有运载有信号的载波。载波必须是高频波。
1906年,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的亚历山德森制成了80KHZ的高频信号发生装置,首次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话的实验。
用无线电话传送语音,并且要收听它,这就需要有用于发送的高频信号发生装置和用于接收的检波器。费森登设计了一种多差式接收装置,并于1913年试验成功。
达德尔设计出了以包鲁森电弧发送器为发送装置,以电解检波器为接收装置的受话器方式。在当时,由于都是采用火花振荡器,所以噪声很大,实验阶段可说是成功了,但离实用化还很远。
要想使产生的电波稳定,接收到的噪声小,还得等待电子管的出现。
(3)二极管和三极管
1903年,爱迪生发现从电灯泡的热丝上飞溅出来的电子把灯泡的一部分都熏黑了,这种现象被称为爱迪生效应。
1904年,弗莱明从爱迪生效应得到启发,造出二极管,用它来进行检波。
1907年,美国的D。福雷斯特在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又加了一个叫做栅极的电极,发明了三极管。
这种三极管既可以用于放大信号电压,也可以配以适当的反馈电路产生稳定的高频信号,可说是一个划时代的电路元件。
三极管经过进一步的改进,能够产生短波,超短波等高频信号。此外,三极管具有能控制电子流的功能,随后出现的阴极射线管和示波器与此有密切的关系。
5.电池的历史
1790年,伽伐尼根据解剖青蛙实验提出了“动物电”,以此为开端,伏打发现了两种金属接触就有电产生的规律,可以说这就是电池的起源。
1799年,伏打在铜和锌之间夹入一层浸透盐水的纸,再把它们一层一层地迭起来,制成了“伏打电堆”。“电堆”的意思就是指把许多单个电池单元高高地堆在一起。
(1) 一次电池
一次电池放完电后不能再用的电池称为一次电池。伏打对伏电电堆做了改进,制成了伏打电池。
1836年,英国人丹尼尔在陶瓷桶里放入阳极和氧化剂,制成了丹尼尔电池。与伏打电池相比,丹尼尔电池能长时间提供电流。
1868年,法国的勒克朗谢公布了勒克朗谢电池,1885年(明治18年)日本的尾井先藏发明了尾井乾电池。尾井乾电池是一种把电解液吸附在海绵里的特殊电池,具有搬运方便的特点。
1917年,法国的费里发明了空气电池,1940年,美国的鲁宾发明了水银电池。
(2)二次电池
放完电还可以充电再用的电池称为二次电池。1859年,法国的普朗泰发明了能够反复充电使用的铅蓄电池,其结构是稀硫酸中装有铅电极,这是最早的二次电池。现在,汽车里使用的就是这种类型的电池。
1897年(明治30年),日本的岛津源藏开发出了具有10A*H容量的铅蓄电池,并把他本人名字GENZO SIMAZU的字头GS作为商品名称,取名为GS电池投放市场。
1899年,瑞典的容纳制成了容纳电池,1905年爱迪生制成了爱迪生电池。这些电池的电解液都用的是氢氧化钾,后来就被称为碱性电池。
1948年,美国的纽曼发明了镍镉电池。这是一种能充电的乾电池,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池。
(3)燃料电池
1939年,英国人格罗夫发现氧和氢的反应中有电能产生,并由实验证明了燃料电池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电解水的时候消耗了电能而生成了氧和氢,反过来,从外部给阳极一侧送入氧,给阴极一侧送入氢,就能够产生电能和水。
格罗夫当时只是做了实验,并未实用化。1958年,剑桥大学(英国)制成了5KW的燃料电池。
1965年,美国GE公司成功地开发出了燃料电池,这个电池就安装在1965年的载人飞船双子星5号上,用于供给宇航员饮用水的飞船电能。1969年登上月球的阿波罗11号飞船上的电源也使用了燃料电池作为飞船内电源。
(4)太阳能电池
1873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用硒和铂丝制成的光电池。现在照相机曝光表上所用的就是这种硒光电池。
1945年,美国的夏品发明了硅太阳能电池,这是一种当太阳光或灯光照到其PN结上时能产生电能的元件,广泛用于人造卫星,太阳能汽车,钟表,台式计算器等。提高这种元件转换效率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仍在进行中。
6.照明的历史
18世纪60年代由英国兴起的产业革命使工厂进入了连续加工,批量生产的时代,夜间照明成了重要问题。
前面已经讲过,英国人戴维1815年曾做过用2000个伏打电池产生电弧的有名实验。
(1)白炽灯泡
1860年,英国人斯旺把棉线碳化后做成灯丝装入玻璃泡里,发明了碳丝灯泡。
然而,由于当时的真空技术不高,点灯时间不能过长,时间一长,灯丝就会在灯泡里氧化而烧掉。
斯旺所想到的白炽灯泡的原理是现在的白织灯的起源。随着灯丝研究和真空技术的进步,白炽灯最终达到了实用化。从这点不说,斯旺的发明是一项大发明。
1865年,施普伦格尔为研究真空现象而开发出水银真空泵。斯旺知道这件事后,就在1878年把玻壳内的真空度提高,又在灯丝上下了一番功夫。他先把棉线用硫酸处理,然后再碳化,最后,他公布了斯旺灯泡。斯旺的白炽灯泡曾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展出。
1879年,美国的爱迪生成功地把白炽灯泡的寿命延长到了40小时以上。1880年,爱迪生发现竹子是做白炽灯灯丝的优良材料,就把日本,中国,印度的竹子收集起来反复进行实验。
爱迪生把部下穆尔派到日本,在京都的八幡寻找优质竹子,若乾年后,用八幡竹子制造出了灯丝。为了制造这种竹灯丝的灯泡,1882年他在伦敦和纽约成立了爱迪生电灯公司。
在日本,1886年(明治19年)东京电灯公司成立,明治22年起,一般的家庭开始用上了白治灯泡。
1910年,美国的库利厅用钨丝做灯丝,发明了钨丝灯泡。
1913年,美国的兰米尔在玻壳里充入气体以防止灯丝蒸发,发明了充气钨丝灯泡。
1925年,日本的不破橘三发明了内壁磨砂灯泡。
1932年,日本的三浦顺一发明了双螺旋钨丝灯泡。
正是由于上述的不断探索,今天我们才能享受白炽灯照明的日常生活,想起来真是漫漫长路啊。
(2)放电灯
1902年,美国的休伊兹特在玻壳内装入水银蒸气,发明了弧光放电汞灯。由于这种汞灯在汞蒸气的气压较低时发出了紫外线较多,所以常作为杀菌灯使用。而当水银气压较高时,可发出很强的可见光。
现在广泛用于广场照明和道路照明的高压汞灯所发出的光是一种混合光,混合光包括水银电弧放电的光和紫外线照到涂敷在玻壳内壁的荧光材料上所发出的光。
1932年,荷兰菲利浦公司开发出了波长为590nm单色的钠灯,这种灯广泛用于公路的隧道照明。
1938年,美国的英曼发明了现在广泛使用的荧光灯。这种灯通过用水银电弧放电发出的紫外线照射涂敷在灯管内壁的不同荧光粉而发出不同颜色的光。通常,白色荧光灯用得最多。
7.电力设备的历史
可以说,1820年奥斯特所发现的电磁作用就是电动机的起源。
而1831年法拉第所发现的电磁感应就是发电机的变压器的起源。
(1)发电机
1832年,法国人毕克西发明了手摇式直流发电机,其原理是通过转动永磁体使磁通发生变化而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并把这种电动势以直流电压形式输出。
1866年,德国的西门子发明了自励式直流发电机。
1869年,比利时的格拉姆制成了环形电枢,发明了环形电枢发电机。这种发电机是用水力来转动发电机转子的,经过反复改进,于1847年得到了3。2KW的输出功率。
1882年,美国的戈登制造出了输出功率447KW,高3米,重22吨的两相式巨型发电机。
美国的特斯拉在爱迪生公司的时候就决心开发交流电机,但由于爱迪生坚持只搞直流方式,因此他就把两相交流发电机和电动机的专利权卖给了西屋公司。
1896年,特斯拉的两相交流发电机在尼亚拉发电厂开始劳动营运,3750KW,5000V的交流电一直送到40公里外的布法罗市。
1889年,西屋公司在俄勒冈州建设了发电厂,1892年成功地将15000伏电压送到了皮茨菲尔德。
(2)电动机
1834年,俄罗斯的雅可比试制出了由电磁铁构成的直流电动机。1838年,这种电动机开动了一艘船,电动机电源用了320个电池。此外,美国的文波特和英国的戴比德逊也造出了直流电动机(1836年),用作印刷机的动力设备。由于这些电动机都以电池作为电源,所以未能广泛普及。
1887年,前面所讲过的特斯拉两相电动机作为实用化感应电动机的发展计划开始启动。1897年,西屋公司制成了感应电动机,设立专业公司致力于电动机的普及。
(3)变压器
发电端在向外输送交流电的时候,要先把交流电压升高,到了用电端,又得把送来的交流电压降低。因此,变压器是必不可少的。
1831年,法拉第发现磁可以感应生成电,这就是变压器诞生的基础。
1882年,英国的吉布斯获得了“照明与动力用配电方式”专利,其内容就是将变压器用于配电,当时所用的变压器是磁路开放式变压器。
西屋引进了吉布斯的变压器,经过研究,于1885年开发出了实用的变压器。
此外,在此前一年的1884年,英国的霍普金森制成了闭合磁路式变压器。
8.电子电路元器件的历史
当代,是包括计算机在内的电子学繁荣昌盛的时代,其背景与电子电路元器件由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1)电子管
电子管是沿着二极管-三极管-四极管-五极管的顺序发明出来的。
二极管:前面曾经讲过,爱迪生发现了电灯泡灯丝发射电子的“爱迪生效应”。1904年,英国人弗莱明受到“爱迪生效应”的启发,发明了二极管。
三极管:1907年,美国的福雷斯特发明了三极管。当时,真空技术尚不成熟,三极管的制造水平也不高。但在反复改进的过程中,人们懂得了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终于拉开了电子学的帷幕。
振荡器也从上面所讲过的马可尼火花装置发展为三极管振荡器。三极管有三个电极,阳极,阴极和设置在二者之间的控制栅极,这个控制栅极是用来控制阴极所发射的电子流的。
五极管:1927年,德国的约布斯特在阳极与帘栅极之间又加了一个电极,发明了五极管。新加的电极被称为抑制栅。加入这个电极的原因是:在四极管中,电子流撞到阳极上时阳极会产生二次电子发射,抑制栅就是为抑制这种二次电子发射而设置的。
此外,1934年美国的汤绿森通过对电子管进行小型化改进,发明了适用于超短波的橡实管。
管壳不用玻璃而采用金属的ST管发明于1937年,经小型化后的MT管发明于1939年。

自己找要的吧!

⑦ 中华外科杂志的相关说明

主要栏目有临床论著、基础研究、述评、专家论坛、综述、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学术争鸣、问题与探讨、外科新技术、专题讲座、书评、消息等。
期刊范文
结直肠手术预防应用头孢三嗪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刘玉村,高付生,万远廉,徐文怀,黄莚庭
1629例普外科手术病例医院感染分析 柏茂仁,王修玉,张健
开胸术后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张国良,沈晨阳,刘军,姜冠潮,彭洁,张静华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获得性感染的致病菌及其药敏 谭平国,钟伟健,张灿嫦,钟志光,林吉惠
心脏移植围手术期感染的特点及处理 董然,陈宝田,孟旭,韩玲,李岩
抗生素对肝脏和胰腺组织穿透能力及杀菌效力的实验研究 黎沾良,邓群,陆连荣,祝小枫,吕国平,马楠,熊德鑫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微循环的改变与细菌移位关系的实验研究 陈建中,戴植本,Chen Jianzhong,Dai Zhiben
三种抗生素骨水泥抗菌作用和机械强度的研究 吕厚山,马迪,丁海明,Lu Houshan,Ma Di,Ding Haiming
庆大霉素重组合异种骨复合体的制备及相关研究 张超,胡蕴玉,孙怡群,张立红,李丹
抗生素治疗导致细菌内毒素释放的研究进展 李晋,彭毅志,肖光夏,吴其林
外科危重病患者的医院获得性感染 刘大为
局部应用抗生素的新进展 卢欣,赵玉沛
胸骨裂-心脏异位一例 张涤生,钱云良,唐思聪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致心内膜炎一例 沈文胜,徐英春,任华
闭合性胸外伤并胸内大血管破裂一例 李维东,李成茂,李华贵
枯否细胞对内毒素吞噬能力的实验研究 秦孝建,袁建成,周立新
肾上腺囊性占位性病变 孔垂泽,张维国,刘同才
Steffee椎弓根钢板疲劳特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朱青安,欧阳钧,赵卫东
肝性脑病大白鼠急性分离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K+、Na+电流改变 张宗明,吴才宏
不同压力T管胆道造影周围血内毒素含量变化临床分析 陈登庭,高万勤,王建军
肝癌的病理类型与血清层粘连蛋白含量的关系 廖彩仙,赵国湘
胆肠一层连续外翻吻合的临床研究 马凯,戴显伟,徐彦
座带型骨折固定器械的稳定性评价 欧阳钧,朱青安,翟文亮
缩乳术治疗乳腺病的初步探讨 李志宏,袁辉生,程石
急性胰腺炎相关蛋白 mRNA表达机制 么改琦,吴咸中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套扎术对择期手术肝硬变患者的作用 乐可赞,徐传德,周怡和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肝外胆管横断性损伤的经验 周正东,陈训如,毛静熙
转化生长因子β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姬洪全,党耕町
阴茎海绵体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的实验研究 彭明强,张幼怡,薛兆英
包埋后的几丁质与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研究 刘彦春,王炜,曹谊林
修复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的实验研究 杨贵勇,卢世璧,张伯勋
门腔静脉侧侧分流加肝动脉强化灌注对肝硬变肝脏影响的实验研究 翁以炳,王宇,薛建国
nm23-H1基因与恶性及半恶性骨肿瘤相关性的初步报告 哈力南,郭卫,冯传汉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肝细胞癌 郑起,汤钊猷,吴志全
胃癌患者卡铂腹腔化疗时体内药物浓度分析 王娟,陈峻青,吴永生
脑胶质细胞增生症(34例随访与病理分析) 于如同,高立达,毛伯镛说明:1、目录是每期杂志的的刊内容的索引,单一的把期刊目录做为词条内容是否有一定的参照意义?同时也不排除一些造假者以正规期刊之名行发布虚假信息之实,望用户能自行甄别其直实性。2、注意所列内容与投稿须知内容所述事实为类同, 且在多个词条以断章取义的形式全部重复或部分重复出现,望用户能仔细甄别其真实性。3、参考资料和扩展阅读为词条内容的信息来源和内容的延伸阅读,而一些专职的编辑网络词条的机构和个人大量的在词条正文中增加不相关和重复的内容以增加虚假参考资料和扩展阅读的目的,请用户能识别词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向期刊举报不实信息的信息来源,以便于期刊能更健康的发展。

⑧ 哪种矿物质最硬

新产品 最新动态 技术文章 企业目录 资料下载 视频/样本 反馈/贴吧

技术应用 | 基础知识 | 外刊文摘 | 业内专家 | 文章点评 投稿 发表科技文章

金刚石介绍

newmaker

金刚石在自然界材料中具有特别优异的机械性能、热学性能、透光性、纵波声速、半导体性能及化学惰性,是一种全方位的不可替代的特殊多功能材料。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简称CVD)方法生长的金刚石膜具有与颗粒状天然金刚石和高压人造金刚石几乎完全相同的性能,但却克服了小颗粒状天然金刚石和高压人造金刚石尺寸大小的限制。材料学家一致认为只有这种连续性大尺寸块状材料,才能使得金刚石全部优异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金刚石膜的优异性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机械性能: 金刚石在已知材料中硬度最高(维氏硬度可达10,400kg/mm2本站注:约合102GPa)、耐磨性最好且摩擦系数极低。CVD金刚石膜中不含任何粘结剂,其多晶结构又使其在各个方向具有几乎相同的硬度,且没有解理面,因此其综合机械性能兼具单晶金刚石和聚晶金刚石(PCD)的优点,而在一定程度上又克服了它们的不足,而且价格低廉。它不仅可代替天然金刚石、高压人造单晶金刚石和聚晶金刚石在机械领域应用而且大大拓宽了其应用范围:如制造各种适合拉制软硬丝的高性能拉丝模具;焊接型CVD金刚石工具(使用寿命超过PCD工具的1-3倍);制作形状较为复杂的CVD金刚石涂层硬质合金刀具(使用寿命比涂层前提高10-50倍);其低摩擦系数还可用于摩擦部件如轴承的耐磨涂层等。据国外专家统计,仅应用于超硬材料方面就可以开发、改造出二千多种新产品。

声学性能: 金刚石在所有材料中的传声速度最快,为18.2km/s。利用此性能不仅能制作频率响应超过5GHz的声表面波器件(这种最高频响声表面波器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极其广泛)而且还可制作频响达60kHz以上的超高保真扬声器及性能最优异的声传感器。

热学性能: 天然金刚石热导率达20W/cm.K, 为所有物质中最高者, 比SiC大4倍, 比Si大13倍, 比GaAs大43倍, 是Cu和Ag的4-5倍; 高纯CVD金刚石膜热导率已达到甚至超过天然金刚石热导率,而且其较大面积膜片状形态使之成为极为理想的电子器件大面积散热材料(又称为热沉),而高绝缘性与低热膨胀系数,可作为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微波器件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最好的热沉。CVD金刚石膜热沉的大量应用将引起电子工业的一场巨大变革。

光学性能: CVD金刚石膜在X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很宽的波长范围内都具有高透过性且能抗高温、抗腐蚀、机械强度大,因此可用作在恶劣环境中使用的光学窗口等。如各种光制导的高速拦截导弹头罩和应用极广的多色红外探测器窗口、红外焦平面阵列热成像装置窗口、高功率微波窗口、高功率激光窗口等;透X光特性可成为未来微电子器件制备的亚微米级光刻蚀技术的理想材料。优异光学性能和较低的价格使得CVD金刚石膜在军用和民用光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电学和半导体性能: 利用CVD金刚石膜优异的电学特性,可用于高温、高功率、高频率、强辐射环境中工作的电子器件及各种特性的传感器等。它的冷阴极发光特性,已有可能获得低功耗、高清晰、超薄、超大屏幕多种色彩的显示屏。其最有前途的高温半导体器件工作温度可达到600℃,金刚石高温半导体器件的问世,将是电子技术的一场革命。

化学性质: 室温时可耐所有酸、碱及溶剂,即使在高温时,也抗所有的酸腐蚀。可见,金刚石极其稳定,可用作抗腐蚀防护层。在医疗器械领域,由于金刚石手术刀极其锋利并和人体血液不相容,手术效果佳,病人康复快,CVD金刚石手术刀将代替目前使用的金属手术器械;CVD金刚石膜为纯碳元素组成且耐磨、耐腐蚀是植入人体内金属元件表面最好的涂层。

CVD金刚石膜在机械、热学、光学、声学、电子、航天等领域广泛应用将对这些领域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因此CVD金刚石膜材料被材料学家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材料,“金刚石膜时代已露出曙光”。

⑨ 电学发展

电学发展史
1.公元前的琥珀和磁石
希腊七贤中有一位名叫泰勒斯的哲学家。公元前600年前后,泰勒斯看到当明的希腊人通过摩擦琥珀吸引羽毛,用磁钱矿石吸引铁片的现象,曾对其原因进行过一番思考。据说他的解释是:“万物皆有灵。磁吸铁,故磁有灵。”这里所说的“磁”就是磁铁矿石。
希腊人把琥珀叫做“elektron”(与英文“电”同音)。他们从波罗的海沿岸进口琥珀,用来制作手镯和首饰。当时的宝石商们也知道摩擦琥珀能吸引羽毛,不过他们认为那是神灵或者魔力的作用。
在东方,中国人民早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就已经具有天然的磁石知识。据《吕氏春秋》一书记载,中国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就已经有的指南针,他们在古代就已经用磁针来辨别方向了。
2.磁,静电
通常所说的摩擦起电,在公元前人们只知道它是一种现象。很长时间里,关于这一种现象的认识并没有进展。
而罗盘则在13世经就已经在航海中得到了应用。那时的罗盘是把加工成针形的磁铁矿石放在秸秆里,使之能浮在水面上。到了14世纪初,又制成了用绳子把磁针吊起来的航海罗盘。
这种罗盘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及1519年麦哲伦发现环绕地球一周的航线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磁,静电与吉尔伯特
英国人吉尔伯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御医,他在当医生的同时,也对磁进行了研究。他总结了多年来关于磁的实验结果,于1600年出了一本取名为《论磁学》的书。书中指出地球本身就是一块大磁石,并且阐述了罗盘的磁倾角问题。
吉尔伯特还研究了摩擦琥珀吸引羽毛的现象,指出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琥珀上,而且存在于硫磺,毛皮,陶瓷,火漆,纸,丝绸,金属,橡胶等是摩擦起电物质系列。把这个系列中的两种物质相互摩擦,系列中排在前面的物质将带正电,排在后面的物质将带负电。
那时候,主要的研究方法就是思考,而他主张真正的研究应该以实验为基础,他提出这种主张并付诸实践,在这点上,可以说吉尔伯特是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开创者。
(2)雷和静电
在公元前的中国,打雷被认为是神的行为。说是有五位司雷电的神仙,其长者称为雷祖,雷祖之下是雷公和电母。打雷就是雷公在天上敲大鼓,闪电就是电母用两面镜子把光射向下界。
到了亚里斯多德时代就已经比较科学了。认为雷的发生是由于大地上的水蒸气上升,形成雷雨云,雷雨云遇到冷空气凝缩而变成雷雨,同时伴随出现强光。
认为雷是静电而产生的是英国人沃尔,那是1708年的事。1748年,富兰克林基于同样的认识设计了避雷针。
能不能用什么办法把这种静电收集起来?这个问题很多科学家都考虑过。1746年,莱顿大学教授缪森布鲁克发明了一种存贮静电的瓶子,这就是后来很有名的“莱顿瓶”。
缪森布鲁克本来想像往瓶子里装水那样把电装进瓶子里,他首先在瓶子里灌上水,然后用一根金属丝把摩擦玻璃棒能到水里。就在他的手接触到瓶子和棒的一瞬间,他被重重地“电击”了一下。据说他曾这样说过:“就算是国王命令,我也不想再做这种可怕的实验了”。
富兰克林联想到往莱顿瓶里蓄电的事,于1752年6月做了一个把风筝放到雷雨云里去的实验。其结果,发现了雷雨云有时带正电有时带负电的现象。这个风筝实验很有名,许多科学家都很感兴趣,也跟着做。1753年7月,俄罗斯科学家利赫曼在实验中不幸遭电击身亡。
通过用各种金属进行实验,意大利帕维亚大学教授伏打证明了锌,铅,锡,铁,铜,银,金,石墨是个金属电压系列,当这个系列中的两种金属相互接触时,系列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带正电,排在后面的金属带负电。他把铜和锌做为两个电极置于稀硫酸中,从而发明了伏打电池。电压的单位“伏特”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19世纪初,正是法国大革命后进入拿破仑时代。拿破仑从意大利归来,在1801年把伏打召到巴黎,让他做电实验,伏打也因此获得了拿破仑授予的金质奖章和莱吉诺-多诺尔勋章。
(3)伏打电池的利用与电磁学的发展
伏打电池发明之后,各国利用这种电池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和研究。德国进行了电解水的研究,英国化学家戴维把2000个伏打电池连在一起,进行了电弧放电实验。戴维的实验是在正负电极上安装木炭,通过调整电极间距离使之产生放电而发出强光,这就是电用于照明的开始。
1820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奥斯特在一篇论文中公布了他的一个发现:在与伏打电池连接了的导线旁边放一个磁针,磁针马上就发生偏转。
俄罗斯的西林格读了这篇论文,他把线圈和磁针组合在一起,发明了电报机(1831年),这可说是电报的开始。
其后,法国的安培发现了关于电流周围产生的磁场方向问题的安培定律(1820年),法拉第发现了划时代的电磁感应现象(1831年),电磁学得到了飞速发展。
另一方面,关于电路的研究也在发展。欧姆发现了关于电阻的欧姆定律(1826年),基尔霍夫发现了关于电路网络的定律(1849年),从而确立了电工学。
3.有线通信的历史
有人说科学技术是由于军事方面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历史事实根据。
英国害怕拿破仑进攻,曾用桁架式通信机向自己的部队进报法国军队的动向。瑞典,德国,俄罗斯等国家也以军事为目的,架设了由这类通信机组成的通信网,据说都曾投入了庞大的预算。
将这种通信机改造成电通信方式的构想大概就是有线通信的开始。
(1)有线通信的原理
除了将前面所讲到的西林所发明的电磁式电报机以外,还有德国的简梅林发明的电化学式电报机,高斯和韦伯(德国)的电报机,库克和惠斯能(英国)的5针式电报机等。电报机的形式也是各种各样的,有音响式,印刷式,指针式,钟铃式等。其中,库克和惠斯通的5针式电报机最为有名。1837年,这种电报机曾通过架设在伦敦与西德雷顿之间长达20公里的5根电线而投入实际使用。
(2)莫尔斯电报机
1837年,莫尔斯电报机在美国研制成功,发明人就是以莫尔斯电码而闻名的莫尔斯。莫尔斯电码是一种以点,划来编码的信号。
莫尔斯本来是想当一名画家,他为此在伦敦留学。1815年,他在回美国的船上听了波士顿大学教授杰克逊关于电报的一席谈话,萌发了莫尔斯电码和电报机的构想。为了铺设电报线,莫尔斯成立了电磁-电报公司,并于1846年在纽约-波士顿,费城-匹兹堡,多伦多-布法罗-纽约之间开通了电报业务。
莫尔斯的事业获得了极大成功,于是就在美国各地创办电报公司,电报业务逐渐扩大起来。
1846年,莫尔斯电报机装上了音响收报机,使用也更加方便。
(3)电话和交换机
1876年2月14日,美国的两位发明家贝尔和格雷分别递交了电话机专利的申请,贝尔的申请书比格雷的申请书早两个小时到达,因而贝尔得到了专利权。
1878年,贝尔成立了电话公司,制造电话机,全力发展电话事业。
从发展电话业务开始,交换机就担负着重要的任务。1877年前后的交换机称为传票式交换机,话务员收到通话请求,很把传票交给另一位话务员。
其后,经过反复改进,开发出了框图式交换机,进而又开发出了自动交换方式(1879年)。
1891年,史端乔式自动交换机研制成功。至此,自动交换的愿望就算实现了。之后研究仍在继续,又经过了几个阶段才达到现在的电子交换机。
(4)海底通信电缆
陆上通信网日渐完备,人们开始考虑在海底敷设通信电缆来实现跨海国家之间的通信。1840年前后,惠斯通就已经考虑到了海底电缆的问题。
海底电缆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电缆的机械强度,绝缘及敷设方法都陆上电缆不同。
1845年,英吉利海峡海底电报公司成立,开始了从英国到加拿大并跨过多佛尔海峡到达法国的海底电缆敷设工程。
海底电缆敷设中碰到了电缆断裂等大难题,但敷设诲底电缆是时代的要求,各国都为此投稿了力量。
1851年,最早的加来-多佛尔海底电缆敷设完毕,成功地实现了通信。以此为契机,欧洲周边和美洲东部周边也敷设了许多电缆。
现在,世界上的大海里遍布着电缆,供通信使用。
4.无线通信的历史
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的信息都能显示在电视机上,这种方便是电波带给我们的。
最早的电波实验是德国的赫兹在1888年进行的。通过实验,赫兹弄清了电波和光一样,具有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频率的单位赫兹就是来自他的名字。
(1)马可尼的无线电装置
在杂志上读到过赫兹实验文章的意大利人马可尼,在1895年研制出了最早的无线电装置,利用这一装置在相隔大约3公里远的距离之间进行了莫尔斯电码通信实验。他想到了要把无线通信企业化,就成立了一个无线电报与信号公司。
尽管马可尼在无线通信领域获得了诸多成功,但由于与海底电缆公司的利益相冲突,他想在纽芬兰设立无线电报局的事遭到了反对,马可尼的反对者还不在少数。
(2)高频波的产生
要实现无线通信,首先要产生稳定的高频电磁波。
达德尔采用由线圈和电容器构成的电路产生出了高频信号,但频率还不到50KHZ,电流也只有2~3A,比较小。
1903年,荷兰的包鲁森利用酒精蒸气电弧放电产生出了1MHZ的高频波,彼得森又对其进行了改进,制成了输出功率达到1KW的装置。
其后,德国设计出了机械式高频发生装置,美国的斯特拉和费森登,德国的戈尔德施米特等人开发出了用高频交流机产生高频波的方法等,很多科学家和工程师都曾致力于高频波发生器的研究。
(3)无线电话
如果传送的不是莫尔斯信号而是人的语言,那就需要有运载有信号的载波。载波必须是高频波。
1906年,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的亚历山德森制成了80KHZ的高频信号发生装置,首次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话的实验。
用无线电话传送语音,并且要收听它,这就需要有用于发送的高频信号发生装置和用于接收的检波器。费森登设计了一种多差式接收装置,并于1913年试验成功。
达德尔设计出了以包鲁森电弧发送器为发送装置,以电解检波器为接收装置的受话器方式。在当时,由于都是采用火花振荡器,所以噪声很大,实验阶段可说是成功了,但离实用化还很远。
要想使产生的电波稳定,接收到的噪声小,还得等待电子管的出现。
(4)二极管和三极管
1903年,爱迪生发现从电灯泡的热丝上飞溅出来的电子把灯泡的一部分都熏黑了,这种现象被称为爱迪生效应。
1904年,弗莱明从爱迪生效应得到启发,造出二极管,用它来进行检波。
1907年,美国的D。福雷斯特在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又加了一个叫做栅极的电极,发明了三极管。
这种三极管既可以用于放大信号电压,也可以配以适当的反馈电路产生稳定的高频信号,可说是一个划时代的电路元件。
三极管经过进一步的改进,能够产生短波,超短波等高频信号。此外,三极管具有能控制电子流的功能,随后出现的阴极射线管和示波器与此有密切的关系。
5.电池的历史
1790年,伽伐尼根据解剖青蛙实验提出了“动物电”,以此为开端,伏打发现了两种金属接触就有电产生的规律,可以说这就是电池的起源。
1799年,伏打在铜和锌之间夹入一层浸透盐水的纸,再把它们一层一层地迭起来,制成了“伏打电堆”。“电堆”的意思就是指把许多单个电池单元高高地堆在一起。
(1) 一次电池
一次电池放完电后不能再用的电池称为一次电池。伏打对伏电电堆做了改进,制成了伏打电池。
1836年,英国人丹尼尔在陶瓷桶里放入阳极和氧化剂,制成了丹尼尔电池。与伏打电池相比,丹尼尔电池能长时间提供电流。
1868年,法国的勒克朗谢公布了勒克朗谢电池,1885年(明治18年)日本的尾井先藏发明了尾井乾电池。尾井乾电池是一种把电解液吸附在海绵里的特殊电池,具有搬运方便的特点。
1917年,法国的费里发明了空气电池,1940年,美国的鲁宾发明了水银电池。
(2)二次电池
放完电还可以充电再用的电池称为二次电池。1859年,法国的普朗泰发明了能够反复充电使用的铅蓄电池,其结构是稀硫酸中装有铅电极,这是最早的二次电池。现在,汽车里使用的就是这种类型的电池。
1897年(明治30年),日本的岛津源藏开发出了具有10A*H容量的铅蓄电池,并把他本人名字GENZO SIMAZU的字头GS作为商品名称,取名为GS电池投放市场。
1899年,瑞典的容纳制成了容纳电池,1905年爱迪生制成了爱迪生电池。这些电池的电解液都用的是氢氧化钾,后来就被称为碱性电池。
1948年,美国的纽曼发明了镍镉电池。这是一种能充电的乾电池,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池。
(3)燃料电池
1939年,英国人格罗夫发现氧和氢的反应中有电能产生,并由实验证明了燃料电池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电解水的时候消耗了电能而生成了氧和氢,反过来,从外部给阳极一侧送入氧,给阴极一侧送入氢,就能够产生电能和水。
格罗夫当时只是做了实验,并未实用化。1958年,剑桥大学(英国)制成了5KW的燃料电池。
1965年,美国GE公司成功地开发出了燃料电池,这个电池就安装在1965年的载人飞船双子星5号上,用于供给宇航员饮用水的飞船电能。1969年登上月球的阿波罗11号飞船上的电源也使用了燃料电池作为飞船内电源。
(4)太阳能电池
1873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用硒和铂丝制成的光电池。现在照相机曝光表上所用的就是这种硒光电池。
1945年,美国的夏品发明了硅太阳能电池,这是一种当太阳光或灯光照到其PN结上时能产生电能的元件,广泛用于人造卫星,太阳能汽车,钟表,台式计算器等。提高这种元件转换效率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仍在进行中。
6.照明的历史
18世纪60年代由英国兴起的产业革命使工厂进入了连续加工,批量生产的时代,夜间照明成了重要问题。
前面已经讲过,英国人戴维1815年曾做过用2000个伏打电池产生电弧的有名实验。
(1)白炽灯泡
1860年,英国人斯旺把棉线碳化后做成灯丝装入玻璃泡里,发明了碳丝灯泡。
然而,由于当时的真空技术不高,点灯时间不能过长,时间一长,灯丝就会在灯泡里氧化而烧掉。
斯旺所想到的白炽灯泡的原理是现在的白织灯的起源。随着灯丝研究和真空技术的进步,白炽灯最终达到了实用化。从这点不说,斯旺的发明是一项大发明。
1865年,施普伦格尔为研究真空现象而开发出水银真空泵。斯旺知道这件事后,就在1878年把玻壳内的真空度提高,又在灯丝上下了一番功夫。他先把棉线用硫酸处理,然后再碳化,最后,他公布了斯旺灯泡。斯旺的白炽灯泡曾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展出。
1879年,美国的爱迪生成功地把白炽灯泡的寿命延长到了40小时以上。1880年,爱迪生发现竹子是做白炽灯灯丝的优良材料,就把日本,中国,印度的竹子收集起来反复进行实验。
爱迪生把部下穆尔派到日本,在京都的八幡寻找优质竹子,若乾年后,用八幡竹子制造出了灯丝。为了制造这种竹灯丝的灯泡,1882年他在伦敦和纽约成立了爱迪生电灯公司。
在日本,1886年(明治19年)东京电灯公司成立,明治22年起,一般的家庭开始用上了白治灯泡。
1910年,美国的库利厅用钨丝做灯丝,发明了钨丝灯泡。
1913年,美国的兰米尔在玻壳里充入气体以防止灯丝蒸发,发明了充气钨丝灯泡。
1925年,日本的不破橘三发明了内壁磨砂灯泡。
1932年,日本的三浦顺一发明了双螺旋钨丝灯泡。
正是由于上述的不断探索,今天我们才能享受白炽灯照明的日常生活,想起来真是漫漫长路啊。
(2)放电灯
1902年,美国的休伊兹特在玻壳内装入水银蒸气,发明了弧光放电汞灯。由于这种汞灯在汞蒸气的气压较低时发出了紫外线较多,所以常作为杀菌灯使用。而当水银气压较高时,可发出很强的可见光。
现在广泛用于广场照明和道路照明的高压汞灯所发出的光是一种混合光,混合光包括水银电弧放电的光和紫外线照到涂敷在玻壳内壁的荧光材料上所发出的光。
1932年,荷兰菲利浦公司开发出了波长为590nm单色的钠灯,这种灯广泛用于公路的隧道照明。
1938年,美国的英曼发明了现在广泛使用的荧光灯。这种灯通过用水银电弧放电发出的紫外线照射涂敷在灯管内壁的不同荧光粉而发出不同颜色的光。通常,白色荧光灯用得最多。
7.电力设备的历史
可以说,1820年奥斯特所发现的电磁作用就是电动机的起源。
而1831年法拉第所发现的电磁感应就是发电机的变压器的起源。
(1)发电机
1832年,法国人毕克西发明了手摇式直流发电机,其原理是通过转动永磁体使磁通发生变化而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并把这种电动势以直流电压形式输出。
1866年,德国的西门子发明了自励式直流发电机。
1869年,比利时的格拉姆制成了环形电枢,发明了环形电枢发电机。这种发电机是用水力来转动发电机转子的,经过反复改进,于1847年得到了3。2KW的输出功率。
1882年,美国的戈登制造出了输出功率447KW,高3米,重22吨的两相式巨型发电机。
美国的特斯拉在爱迪生公司的时候就决心开发交流电机,但由于爱迪生坚持只搞直流方式,因此他就把两相交流发电机和电动机的专利权卖给了西屋公司。
1896年,特斯拉的两相交流发电机在尼亚拉发电厂开始劳动营运,3750KW,5000V的交流电一直送到40公里外的布法罗市。
1889年,西屋公司在俄勒冈州建设了发电厂,1892年成功地将15000伏电压送到了皮茨菲尔德。
(2)电动机
1834年,俄罗斯的雅可比试制出了由电磁铁构成的直流电动机。1838年,这种电动机开动了一艘船,电动机电源用了320个电池。此外,美国的文波特和英国的戴比德逊也造出了直流电动机(1836年),用作印刷机的动力设备。由于这些电动机都以电池作为电源,所以未能广泛普及。
1887年,前面所讲过的特斯拉两相电动机作为实用化感应电动机的发展计划开始启动。1897年,西屋公司制成了感应电动机,设立专业公司致力于电动机的普及。
(3)变压器
发电端在向外输送交流电的时候,要先把交流电压升高,到了用电端,又得把送来的交流电压降低。因此,变压器是必不可少的。
1831年,法拉第发现磁可以感应生成电,这就是变压器诞生的基础。
1882年,英国的吉布斯获得了“照明与动力用配电方式”专利,其内容就是将变压器用于配电,当时所用的变压器是磁路开放式变压器。
西屋引进了吉布斯的变压器,经过研究,于1885年开发出了实用的变压器。
此外,在此前一年的1884年,英国的霍普金森制成了闭合磁路式变压器。
(4)电力设备和三相交流技术
两相交流电是用四根电线输电的技术。德国的多勃罗沃尔斯基在绕组上想出了窍门,从绕组上每隔120度的三个地方引出抽头,得到了三相交流电。1889年,利用这种三相交流电的旋转磁场,制成了功率为100W的最早的三相交流电动机。
同年,多勃罗沃尔斯基又开发出了三相四线制交流接线方式,并在1891年的法兰克福输电实验(150VA三相变压器)中获得了圆满成功。
8.电子电路元器件的历史
当代,是包括计算机在内的电子学繁荣昌盛的时代,其背景与电子电路元器件由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1)电子管
电子管是沿着二极管-三极管-四极管-五极管的顺序发明出来的。
二极管:前面曾经讲过,爱迪生发现了电灯泡灯丝发射电子的“爱迪生效应”。1904年,英国人弗莱明受到“爱迪生效应”的启发,发明了二极管。
三极管:1907年,美国的福雷斯特发明了三极管。当时,真空技术尚不成熟,三极管的制造水平也不高。但在反复改进的过程中,人们懂得了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终于拉开了电子学的帷幕。
振荡器也从上面所讲过的马可尼火花装置发展为三极管振荡器。三极管有三个电极,阳极,阴极和设置在二者之间的控制栅极,这个控制栅极是用来控制阴极所发射的电子流的。
四极管:1915年,英国的朗德在三极管的控制栅极与阳极之间又加了一个电极,称为帘栅极,其作用是解决三极管中流向阳极的电子流中有一部分会流到控制栅极上去的问题。
五极管:1927年,德国的约布斯特在阳极与帘栅极之间又加了一个电极,发明了五极管。新加的电极被称为抑制栅。加入这个电极的原因是:在四极管中,电子流撞到阳极上时阳极会产生二次电子发射,抑制栅就是为抑制这种二次电子发射而设置的。
此外,1934年美国的汤绿森通过对电子管进行小型化改进,发明了适用于超短波的橡实管。
管壳不用玻璃而采用金属的ST管发明于1937年,经小型化后的MT管发明于1939年。
(2)晶体管
半导体器件大致分为晶体管和集成电路(IC)两大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半导体技术的进步,电子学得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晶体管是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莱,巴丁,布拉特在1948年发明的。
这种晶体管的结构是使两根金属丝与低掺杂锗半导体表面接触,称为接触型晶体管。
1949年,开发出了结型晶体管,在实用化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1956年开发出了制造P型和N型半导体的扩散法。它是在高温下将杂质原子渗透到半导体表层的一种方法。1960年开发出了外延生长法并制成了外延平面型晶体管。外延生长法是把硅晶体放在氢气和卤化物气体中来制造半导体的一种方法。
有了半导体技术的这些发展,随之就诞生了集成电路。
(3)集成电路
大约在1956年,英国的达马就从晶体管原理预想到了集成电路的出现。
1958年美国提出了用半导体制造全部电路元器件,实现集成电路化的方案。
1961年,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开始批量生产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并不是用一个一个电路元器件连接成的电路,而是把具有某种功能的电路“埋”在半导体晶体里的一个器件。它易于小型化和减少引线端,所以具有可靠性高的优点。
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在逐年增加。元件数在100个以下的小规模集成电路,100~1000个的中规模集成电路,1000~100000个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100000个以上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都已依次开发出来,并在各种装置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0(∩⊥∩)0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