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网查重 » 杂阿含经目录

杂阿含经目录

发布时间: 2021-03-29 10:03:53

㈠ 请问一下,《大藏经》里有多少本佛经是释迦牟尼亲口讲的

只有巴利文三藏是佛在世时亲口说的、佛陀的直接弟子说的
佛陀在世时亲口说的经文只有四阿含经,《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
多数都是第一次集结中佛陀二弟子多闻第一,阿难尊者,背诵。
加上讲述佛陀涅槃故事的《涅槃经》等就是巴利三藏了。
其他都是佛陀入灭后几百年里,后世佛教徒编造,声称是佛传授的,用我们熟悉的说法,就是托名著书,自己写本书说是佛陀菩萨传授的……
典型例子:
1、无著的《瑜伽师地论》,说是他打坐入定到了兜率天,慈氏菩萨传给他的……
2、密宗的经典与秘法,按密宗的说法,是龙树在铁塔中发现的,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传下来的……
3、大乘派的经典主要来自“龙藏”,何为龙藏?龙树声称自己在沙伽罗龙王的龙宫中读到的龙宫藏经(你信么?)……我们都知道佛陀时代是没有文字经文的,佛经都是口述 和今天印度的史诗流传方式是一样的。所以龙宫哪来什么经典藏书?(龙树咋没淹死在海里。。。)
所以龙树可以说是大乘佛教的祖宗了……被称为八宗共祖,大乘佛教信的不是佛陀,而是龙树,大乘尊龙树为“第二释迦”。
巴利文三藏的目录你在网上是查的到的可以看一下。大乘佛教汉文《大藏经》中有近两千种经书,绝大部分都是佛陀时代后形成的东西……
所以按照上座部的说法,大乘派就是俩字——“戏论”(胡扯)。
但是大乘的逻辑是啥呢?大乘的逻辑是:凡是符合佛陀所说义理就是佛经,不符合就算是佛陀亲口说的也是假的……(感情对不对、怎么理解不是佛陀本人说了算?)

大乘佛教是彻底的唯心论,在他们看来人类的历史、考据、时间对不对得上,都不值一提。。。(也就是说彻底的不讲理,耍无赖,所以人要想死是救不回来的,人要装睡也是叫不醒的,人一旦“信”什么东西,就走火入魔、无药可救了。所以年轻人一定要秉承科学之精神,怀疑一切,不要去信,这世上除了人类的理性之外没有值得“信”的东西,只不过人类的理性没法否定神佛存在的可能性,人也全然的理性生物)
涅槃经中说的很明白:佛祖涅槃前,阿难尊者问佛祖还有没有遗训,佛祖说:我能教你们的都已经教给你们了……也就是说,除了五百集结所颂的经文之外都是伪经。

㈡ 小乘佛法经典典籍有哪些

阿含是小乘经的总名,译为法归,是万法归趣于此而无漏之义,又译作无比法。共分四部,即增一阿含、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

㈢ 直奔主题,我想要写一套修武玄幻类的小说的修真体系,最好是自创,看小说这么多年不写一个难受。拜谢!

看一看古时的典籍如道家的《道德经》、《南华经》 、《清虚经》 、《道法会元》
《道德》、《南华》、《四品》、《阴符》、《素书》、《左传》、《尚书》、《易经》。
《道藏精华录》:
《正统道藏》 《万历续道藏》 《道藏阙经目录》 《道藏目录详注》 《道藏辑要》 《云笈七签》 《无上秘要》 《三洞珠囊》 《道德真经》 《南华真经》 《冲虚真经》 《通玄真经》 《洞灵真经》 《太平经》 《黄庭经》 《老子化胡经》 《西升经》 《上清大洞真经》 《度人经》 《清静经》 《阴符经》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 《老子河上公章句》 《老子想尔注》 《抱朴子内篇》 《真诰》 《老子义疏》 《玄珠录》 《道教义枢》 《化书》 《〈正易心法〉注》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 《道德会元》 《道德玄经原旨》 《易图通变》 《周易集说》 《重阳立教十五论》 《净明忠孝全书》 《老君音诵诫经》 《太上感应篇》 《文昌帝君阴骘文》 《周易参同契》 《葛仙翁肘后备急方》 《太上洞渊神咒经》 《养性延命录》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 《坐忘论》 《玄纲论》 《铅汞甲庚至宝集成》 《古文龙虎经》 《道门科范大全集》 《灵宝毕法》 《崔公入药镜》 《悟真篇》 《修真十书》 《道枢》 《中和集》 《灵宝玉鉴》 《金丹大要》 《道法会元》 《庚道集》 《方壶外史》 《道书十二种》 《古书隐楼藏书》 《道书十七种》 《列仙传》 《神仙传》 《三洞群仙录》 《混元圣纪》 《金莲正宗记》 《甘水仙源录》 《清微仙谱》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汉天师世家》 《三教搜神大全》 《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 《武当福地总真集》 《茅山志》 《重阳全真集》 《磻溪集》 《长春真人西游记》 《海琼白真人语录》 《张三丰先生全集》
佛家:小乘佛教的主要经典(以汉译名称)有:《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杂阿含经》等。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则有:《大般若经》、《妙法莲华经》、《华严经》、《大涅盘经》、以及《大智度论》、《中论》(龙树造)、《瑜伽师地论》(传为弥勒造)、《摄大乘论》(无着造)、《唯识三十论》(世亲造)等等。

印度教:《吠陀(韦达经)》、《摩诃婆罗多》、《薄迦梵歌》、《罗摩衍那》、《往世书》、《奥义书》、《森林书》
看完这些你绝对可以悟出修炼方法体系

㈣ 佛教有哪些经文

《大佛顶首楞严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乘妙法莲华经》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阿弥陀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 、《佛说地藏菩萨本愿经》、《楞严经》、《金刚经》、《心经》等

内容介绍:

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हृदयसूत्र Prajñāpāramitā Hṛdaya。藏文:བཅོམ་ལྡན་འདས་མ་ཤེས་རབ་ཀྱི་ཕ་རོལ་ཏུ་ཕྱིན་པའི་སྙིང་པོ། 有时也称《般若波罗蜜心经》,为《金刚经》降伏其心篇,简称《心经》。全经只有一卷,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余卷中的一节。

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vajra cchedikā prajñā pāramitā 梵文释义:以能断金刚的智慧到彼岸),简称《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法本是最早也流传最广的译本。

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或《首楞严经》)

《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

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楞严经包括:序分、三番破识、十番显见、剖妄出真、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审除细惑、从根解结、二十五圣圆通章、四种清净明诲、楞严神咒、十二类生、历位修证、七趣、五十阴魔。

4.《妙法莲华经》

此经被称为‘成佛的妙法’,经中有原文称此经为‘经中第一’,可见其重要性。此经也比较长,有28品,但也是比较容易读 的。需要注意的是:此经中佛理至深,读此经前读者一定要对佛陀有绝对的信心,否则如读了又不信,乃至谤经,反而可能遭大恶报,不如不读。佛讲此经之前,就 有5000弟子及居士自己主动离开,因为他们善根福德因缘不够,业障所阻,得少为足,不愿意听。如果你自信善根福德因缘足够,对佛有绝对的信心,绝不会诽 谤此经,当然应尽快找来看,大有益处。

5.《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

此经是释迦牟尼成佛后首先讲的第一部经,最适合的也是大根器的人。释迦牟尼初成佛时,犹如太阳刚 升出来,光芒照耀高山,所讲的《华严经》下面中小根器的人尚听不见,或者听见了也等于没听见;

到了最后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又似太阳快落山了,照的又 是山顶上的人;相对而言《楞严经》、《金刚经》、《心经》等则是如日当空,可照遍全人。《华严经》很长,比《妙法莲华经》、《楞严经》都长,可看其中有名 的几品,比如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净行品等。

(4)杂阿含经目录扩展阅读

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其把佛教典籍分为经、律、论三藏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的,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分类,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分类。经、律、论所载内容分别:

一.经,一般被认为是佛说过的话的汇编,它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

二.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它的基本原则一般被认为是佛所确定的,而系统化的佛教戒律是后来才逐步形成的。

三.论是对经、律等佛典中教义的解释或重要思想的阐述。它在佛教中一般被认为是菩萨或各派的论师所做,可也有一些极少数的论被认为是佛自己做的。

㈤ 佛经共有几部

佛经有三藏十二部之说
三藏即经、律、论,十二部
即佛说经分为十二类,亦称十二分教,即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
经藏,佛陀所说的经文;律藏,佛陀所制定的戒律;论藏,佛弟子所造的论述
一切经教的内容分为十二类,叫做十二部经,又叫做十二分教。

一、长行,以散文直说法相,不限定字句者,因行类长,故称长行。
二、重颂,既宣说于前,更以偈颂结之于后,有重宣之意,故名重颂。

三、孤起,不依前面长行文的意义,单独发起的偈颂。

四、因缘,述说见佛闻法,或佛说法教化的因缘。

五、本事,是载佛说各弟子过去世因缘的经文。

六、本生,是载佛说其自身过去世因缘的经文。

七、未曾有,记佛现种种神力不思议事的经文。

八、譬喻,佛说种种譬喻以令众生容易开悟的经文。

九、论议,指以法理论议问答的经文。

十、无问自说,如阿弥陀经,系无人发问而佛自说的。

十一、方广,谓佛说方正广大之真理的经文。

十二、记别或授记,是记佛为菩萨或声闻授成佛时名号的记别。
此十二部中,只有长行、重颂与孤起颂是经文的格式,其余九种都是依照经文中所载之别事而立名。又小乘经中无自说、方等、授记三类,故仅有九部经。

㈥ 中国贝叶经全集的目录

《中国贝叶经全集(第91卷)摩诃宾图·天界星宿》
《中国贝叶经全集(第92卷)本名占星学·建城建寨》
《中国贝叶经全集(第93卷)十五诵经·坦厄伽尼伴》
《中国贝叶经全集(第94卷)粘芭细敦(第一部)》
《中国贝叶经全集(第94卷)粘芭细敦(第二部)》
《中国贝叶经全集(第94卷)粘芭细敦(第三部)》
《中国贝叶经全集(第94卷)粘芭细敦(第四部)》
《中国贝叶经全集(第95卷)乌沙与巴罗(上)》
《中国贝叶经全集(第95卷)乌沙与巴罗(中)》
《中国贝叶经全集(第95卷)乌沙与巴罗(下》
《中国贝叶经全集(第96卷)增一阿含经》
《中国贝叶经全集(第97卷)杂阿含经》
《中国贝叶经全集(第98卷)小阿含经》
《中国贝叶经全集(第99卷)中阿含经》
《中国贝叶经全集(第100卷)长阿含经》

㈦ 《大藏经》中都有哪些经

大藏经目录

01. 阿含部(0001-0151)
GBK繁体版整卷下载:第1卷、第2卷 经号 卷号 页码 经名 (卷数) 〖 朝代 译者或作者〗

0001 01 P0001 长阿含经 (22卷)〖 后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宗教文化出版社版本<br>
0002 01 P0150 佛说七佛经 (1卷)〖 宋 法天译〗<br>
0003 01 P0154 毗婆尸佛经 (2卷)〖 宋 法天译〗<br>
0004 01 P0159 七佛父母姓字经 (1卷)〖 失译〗<br>
0005 01 P0160 佛般泥洹经 (2卷)〖 西晋 白法祖译〗<br>
0006 01 P0176 般泥洹经 (2卷)〖 失译〗<br>
0007 01 P0191 大般涅盘经 (3卷)〖 东晋 法显译〗<br>
0008 01 P0207 佛说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 (2卷)〖 宋 施护等译〗<br>
0009 01 P0213 佛说人仙经 (1卷)〖 宋 法贤译〗<br>
0010 01 P0216 佛说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 (3卷)〖 宋 施护等译〗<br>
0011 01 P0222 佛说尼拘陀梵志经 (2卷)〖 宋 施护等译〗<br>
0012 01 P0226 佛说大集法门经 (2卷)〖 宋 施护译〗<br>
0013 01 P0233 长阿含十报法经 (2卷)〖 后汉 安世高译〗<br>
0014 01 P0241 佛说人本欲生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br>
0015 01 P0246 佛说帝释所问经 (1卷)〖 宋 法贤译〗<br>
0016 01 P0250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br>
0017 01 P0252 佛说善生子经 (1卷)〖 宋 支法度译〗<br>
0018 01 P0255 佛说信佛功德经 (1卷)〖 宋 法贤译〗<br>
0019 01 P0258 佛说大三摩惹经 (1卷)〖 宋 法天译〗<br>
0020 01 P0259 佛开解梵志阿颰经 (1卷)〖 吴 支谦译〗<br>
0021 01 P0264 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 (1卷)〖 吴 支谦译〗<br>
0022 01 P0270 佛说寂志果经 (1卷)〖 东晋 竺昙无兰译〗<br>
0023 01 P0277 大楼炭经 (6卷)〖 西晋 法立共法炬译〗<br>
0024 01 P0310 起世经 (10卷)〖 隋 阇那崛多等译〗<br>
0025 01 P0365 起世因本经 (10卷)〖 隋 达摩笈多译〗<br>
0026 01 P0421 中阿含经 (60卷)〖 东晋 瞿昙僧伽提婆译〗宗教文化出版社版本<br>
0027 01 P0810 佛说七知经 (1卷)〖 吴 支谦译〗<br>
0028 01 P0810 佛说园生树经 (1卷)〖 宋 施护译〗<br>
0029 01 P0811 佛说碱水喻经 (1卷)〖 失译〗<br>
0030 01 P0811 佛说萨钵多酥哩逾捺野经 (1卷)〖 宋 法贤译〗<br>
0031 01 P0813 佛说一切流摄守因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br>
0032 01 P0814 佛说四谛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br>
0033 01 P0817 佛说恒水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br>
0034 01 P0818 法海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br>
0035 01 P0819 佛说海八德经 (1卷)〖 后秦 鸠摩罗什译〗<br>
0036 01 P0819 佛说本相猗致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br>
0037 01 P0820 佛说缘本致经 (1卷)〖 失译〗<br>
0038 01 P0821 佛说轮王七宝经 (1卷)〖 宋 施护译〗<br>
0039 01 P0822 佛说顶生王故事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br>
0040 01 P0824 佛说文陀竭王经 (1卷)〖 北凉 昙无谶译〗<br>
0041 01 P0825 佛说频罗婆裟罗王经 (1卷)〖 刘宋 法贤译〗<br>
0042 01 P0826 佛说铁城泥犁经 (1卷)〖 东晋 竺昙无兰译〗<br>
0043 01 P0828 佛说阎王五天使者经 (1卷)〖 刘宋 慧简译〗<br>
0044 01 P0829 佛说古来世时经 (1卷)〖 失译〗<br>
0045 01 P0831 大正句王经 (2卷)〖 宋 法贤译〗<br>
0046 01 P0835 佛说阿那律八念经 (1卷)〖 后汉 支曜译〗<br>
0047 01 P0837 佛说离睡经 (1卷)〖 西晋 竺法护译〗<br>
0048 01 P0837 佛说是法非法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br>
0049 01 P0839 佛说求欲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br>
0050 01 P0842 佛说受岁经 (1卷)〖 西晋 竺法护译〗<br>
0051 01 P0843 佛说梵志计水净经 (1卷)〖 失译〗<br>
0052 01 P0844 佛说大生义经 (1卷)〖 宋 施护译〗<br>
0053 01 P0846 佛说苦阴经 (1卷)〖 失译〗<br>
0054 01 P0848 佛说释摩男本四子经 (1卷)〖 吴 支谦译〗<br>
0055 01 P0849 佛说苦阴因事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br>
0056 01 P0851 佛说乐想经 (1卷)〖 西晋 竺法护译〗<br>
0057 01 P0851 佛说漏分布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br>
0058 01 P0853 佛说阿耨风经 (1卷)〖 东晋 竺昙无兰译〗<br>
0059 01 P0855 佛说诸法本经 (1卷)〖 吴 支谦译〗<br>
0060 01 P0856 佛说瞿昙弥记果经 (1卷)〖 刘宋 慧简译〗<br>
0061 01 P0858 佛说受新岁经 (1卷)〖 西晋 竺法护译〗<br>
0062 01 P0859 佛说新岁经 (1卷)〖 东晋 竺昙无兰译〗<br>
0063 01 P0861 佛说解夏经 (1卷)〖 宋 法贤译〗<br>
0064 01 P0862 佛说瞻婆比丘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br>
0065 01 P0863 佛说伏淫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br>
0066 01 P0864 佛说魔娆乱经 (1卷)〖 失译〗<br>
0067 01 P0867 弊魔试目连经 (1卷)〖 吴 支谦译〗<br>
0068 01 P0868 佛说赖吒和罗经 (1卷)〖 吴 支谦译〗<br>
0069 01 P0872 佛说护国经 (1卷)〖 宋 法贤译〗<br>
0070 01 P0875 佛说数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br>
0071 01 P0876 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 (1卷)〖 东晋 竺昙无兰译〗<br>
0072 01 P0878 佛说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1卷)〖 失译〗<br>
0073 01 P0879 佛说须达经 (1卷)〖 萧齐 求那毗地译〗<br>
0074 01 P0880 佛说长者施报经 (1卷)〖 宋 法天译〗<br>
0075 01 P0882 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 (1卷)〖 失译〗<br>
0076 01 P0883 梵摩渝经 (1卷)〖 吴 支谦译〗<br>
0077 01 P0886 佛经尊上经 (1卷)〖 西晋 竺法护译〗<br>
0078 01 P0887 佛说兜调经 (1卷)〖 失译〗<br>
0079 01 P0888 佛说鹦鹉经 (1卷)〖 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br>
0080 01 P0891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1卷)〖 隋 瞿昙法智译〗<br>
0081 01 P0895 分别善恶报应经 (2卷)〖 宋 天息灾译〗<br>
0082 01 P0901 佛说意经 (1卷)〖 西晋 竺法护译〗<br>
0083 01 P0902 佛说应法经 (1卷)〖 西晋 竺法护译〗<br>
0084 01 P0903 佛说分布施经 (1卷)〖 宋 施护译〗<br>
0085 01 P0904 佛说息诤因缘经 (1卷)〖 宋 施护译〗<br>
0086 01 P0907 佛说泥犁经 (1卷)〖 东晋 竺昙无兰译〗<br>
0087 01 P0910 佛说斋经 (1卷)〖 吴 支谦译〗<br>
0088 01 P0912 优陂夷堕舍迦经 (1卷)〖 失译〗<br>
0089 01 P0913 佛说八关斋经 (1卷)〖 刘宋 沮渠京声译〗<br>
0090 01 P0913 佛说鞞摩肃经 (1卷)〖 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br>
0091 01 P0915 佛说婆罗门子命终爱念不离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br>
0092 01 P0916 佛说十支居士八城人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br>
0093 01 P0917 佛说邪见经 (1卷)〖 失译〗<br>
0094 01 P0917 佛说箭喻经 (1卷)〖 失译〗<br>
0095 01 P0918 佛说蚁喻经 (1卷)〖 宋 施护译〗<br>
0096 01 P0919 佛说治意经 (1卷)〖 失译〗<br>
0097 01 P0919 广义法门经 (1卷)〖 陈 真谛译〗<br>
0098 01 P0922 佛说普法义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br>
0099 02 P0001 杂阿含经 (50卷)〖 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宗教文化出版社版本<br>
0100 02 P0374 别译杂阿含经 (16卷)〖 失译〗<br>
0101 02 P0493 杂阿含经 (1卷)〖 失译〗<br>
0102 02 P0499 佛说五蕴皆空经 (1卷)〖 唐 义净译〗<br>
0103 02 P0500 佛说圣法印经 (1卷)〖 西晋 竺法护译〗<br>
0104 02 P0500 佛说法印经 (1卷)〖 宋 施护译〗<br>
0105 02 P0501 五阴譬喻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br>
0106 02 P0501 佛说水沫所漂经 (1卷)〖 东晋 竺昙无兰译〗<br>
0107 02 P0502 佛说不自守意经 (1卷)〖 吴 支谦译〗<br>
0108 02 P0502 佛说满愿子经 (1卷)〖 失译〗<br>
0109 02 P0503 佛说转**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br>
0110 02 P0504 佛说三转**经 (1卷)〖 唐 义净译〗<br>
0111 02 P0504 佛说相应相可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br>
0112 02 P0504 佛说八正道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br>
0113 02 P0505 佛说难提释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br>
0114 02 P0506 佛说马有三相经 (1卷)〖 后汉 支曜译〗<br>
0115 02 P0507 佛说马有八态譬人经 (1卷)〖 后汉 支曜译〗<br>
0116 02 P0507 佛说戒德香经 (1卷)〖 东晋 竺昙无兰译〗<br>
0117 02 P0508 佛说戒香经 (1卷)〖 宋 法贤译〗<br>
0118 02 P0508 佛说鸯掘摩经 (1卷)〖 西晋 竺法护译〗<br>
0119 02 P0510 佛说鸯崛髻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br>
0120 02 P0512 央掘魔罗经 (4卷)〖 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br>
0121 02 P0544 佛说月喻经 (1卷)〖 宋 施护译〗<br>
0122 02 P0545 佛说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土坌身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br>
0123 02 P0546 佛说放牛经 (1卷)〖 后秦 鸠摩罗什译〗<br>
0124 02 P0547 缘起经 (1卷)〖 唐 玄奘译〗<br>
0125 02 P0549 增一阿含经 (51卷)〖 东晋 瞿昙僧伽提婆译〗宗教文化出版社版本<br>
0126 02 P0831 佛说阿罗汉具德经 (1卷)〖 宋 法贤译〗<br>
0127 02 P0834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 (1卷)〖 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br>
0128a02 P0835 须摩提女经 (1卷)〖 吴 支谦译〗<br>
0128b02 P0835 须摩提女经 (1卷)〖 吴 支谦译〗 (与上文略有不同)<br>
0129 02 P0843 佛说三摩竭经 (1卷)〖 吴 竺律炎译〗<br>
0130 02 P0845 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 (3卷)〖 宋 施护译〗<br>
0131 02 P0854 佛说婆罗门避死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br>
0132a02 P0854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1卷)〖 失译〗<br>
0132b02 P0854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1卷)〖 失译〗 (与上文略有同)<br>
0133 02 P0855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br>
0134 02 P0857 佛说长者子六过出家经 (1卷)〖 刘宋 慧简译〗<br>
0135 02 P0857 佛说力士移山经 (1卷)〖 西晋 竺法护译〗<br>
0136 02 P0859 佛说四未曾有法经 (1卷)〖 西晋 竺法护译〗<br>
0137 02 P0860 舍利弗摩诃目连游四衢经 (1卷)〖 后汉 康孟详译〗<br>
0138 02 P0861 佛说十一想思念如来经 (1卷)〖 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br>
0139 02 P0861 佛说四泥犁经 (1卷)〖 东晋 竺昙无兰译〗<br>
0140 02 P0862 阿那邸邠化七子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br>
0141 02 P0863 佛说阿遬达经 (1卷)〖 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br>
0142a02 P0863 佛说玉耶女经 (1卷)〖 失译〗<br>
0142b02 P0863 佛说玉耶女经 (1卷)〖 失译〗 (与上文略有不同)<br>
0143 02 P0865 玉耶经 (1卷)〖 东晋 竺昙无兰译〗<br>
0144 02 P0867 佛说大爱道般泥洹经 (1卷)〖 西晋 白法祖译〗<br>
0145 02 P0869 佛母般泥洹经 (1卷)〖 刘宋 慧简译〗<br>
0146 02 P0870 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 (1卷)〖 失译〗<br>
0147 02 P0872 佛说舍卫国王十梦经 (1卷)〖 失译〗<br>
0148 02 P0873 国王不梨先泥十梦经 (1卷)〖 东晋 竺昙无兰译〗<br>
0149 02 P0874 佛说阿难同学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br>
0150a02 P0875 A佛说七处三观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br>
0150b02 P0883 B佛说九横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br>
0151 02 P0883 佛说阿含正行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

法华部·华严部

法华部·华严部)

法华部(0262-0277)

经号 卷号 页码 经名 (卷数) 〖 朝代 译者或作者〗

0262 09 P0001 妙法莲华经 (7卷)〖 姚秦 鸠摩罗什译〗宝库录校版本
0263 09 P0063 正法华经 (10卷)〖 西晋 竺法护译〗
0264 09 P0134 添品妙法莲华经 (7卷)〖 隋 阇那崛多共笈多译〗
0265 09 P0197 萨昙分陀利经 (1卷)〖 失译〗
0266 09 P0198 佛说阿惟越致遮经 (3卷)〖 西晋 竺法护译〗
0267 09 P0226 不退转**经 (4卷)〖 失译〗
0268 09 P0254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 (6卷)〖 刘宋 智严译〗
0269 09 P0285 佛说法华三昧经 (1卷)〖 刘宋 智严译〗
0270 09 P0290 大法鼓经 (2卷)〖 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
0271 09 P0300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3卷)〖 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
0272 09 P0317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10卷)〖 元魏 菩提流支译〗
0273 09 P0365 金刚三昧经 (1卷)〖 失译〗
0274 09 P0374 佛说济诸方等学经 (1卷)〖 西晋 竺法护译〗
0275 09 P0379 大乘方广总持经 (1卷)〖 隋 毗尼多流支译〗
0276 09 P0383 无量义经 (1卷)〖 萧齐 昙摩伽陀耶舍译〗
0277 09 P0389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1卷)〖 刘宋 昙无蜜多译〗

--------------------------------------------------------------------------------

华严部(0278-0309)

0278 09 P0395 大方广佛华严经 (60卷)〖 东晋 佛驮跋陀罗译〗第9卷共788页
0279 10 P0001 大方广佛华严经 (80卷)〖 唐 实叉难陀译〗宝库录校版本
0280 10 P0445 佛说兜沙经 (1卷)〖 后汉 支娄迦谶译〗
0281 10 P0446 佛说菩萨本业经 (1卷)〖 吴 支谦译〗
0282 10 P0451 诸菩萨求佛本业经 (1卷)〖 西晋 聂道真译〗
0283 10 P0454 菩萨十住行道品 (1卷)〖 西晋 竺法护译〗
0284 10 P0456 佛说菩萨十住经 (1卷)〖 东晋 只多蜜译〗
0285 10 P0458 渐备一切智德经 (5卷)〖 西晋 竺法护译〗
0286 10 P0497 十住经 (4卷)〖 姚秦 鸠摩罗什译〗
0287 10 P0535 佛说十地经 (9卷)〖 唐 尸罗达摩译〗
0288 10 P0574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 (3卷)〖 西晋 竺法护译〗
0289 10 P0591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 (1卷)〖 唐 玄奘译〗
0290 10 P0592 佛说较量一切佛刹功德经 (1卷)〖 宋 法贤译〗
0291 10 P0592 佛说如来兴显经 (4卷)〖 西晋 竺法护译〗
0292 10 P0617 度世品经 (6卷)〖 西晋 竺法护译〗
0293 10 P0661 大方广佛华严经 (40卷)〖 唐 般若译〗
0294 10 P0851 佛说罗摩伽经 (3卷)〖 西秦 圣坚译〗
0295 10 P0876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1卷)〖 唐 地婆诃罗译〗
0296 10 P0878 文殊师利发愿经 (1卷)〖 东晋 佛陀跋陀罗译〗
0297 10 P0880 普贤菩萨行愿赞 (1卷)〖 唐 不空译〗
0298 10 P0883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 (1卷)〖 唐 实叉难陀译〗
0299 10 P0884 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 (5卷)〖 宋 法天译〗
0300 10 P0905 大方广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 (1卷)〖 唐 提云般若译〗
0301 10 P0909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1卷)〖 唐 实叉难陀译〗
0302 10 P0912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1卷)【失译】
0303 10 P0917 佛华严入如来德智不思议境界经 (2卷)〖 隋 阇那崛多译〗
0304 10 P0924 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 (1卷)〖 唐 实叉难陀译〗
0305 10 P0928 信力入印法门经 (5卷)〖 元魏 昙摩流支译〗
0306 10 P0959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 (1卷)〖 唐 提云般若等译〗
0307 10 P0961 佛说庄菩提心经 (1卷)〖 姚秦 鸠摩罗什译〗
0308 10 P0963 佛说大方广菩萨十地经 (1卷)〖 元魏 吉迦夜译〗
0309 10 P0966 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 (10卷)〖 姚秦 竺佛念译〗

㈧ 佛教《杂阿含经》的内容及译文是什么内容

梵名Sam!yukta^gama ,巴利名Sam!yutta-nika^ya 。音译作散瑜乞怛迦阿甘。凡五十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为北传四阿含之一。关于杂阿含名称之由来,据五分律卷三十、四分律卷五十四等所举,此经乃佛陀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子、天女等讲说四圣谛、八圣道、十二因缘之教说,今集为一部,称杂阿含。又据摩诃僧祇律卷三十二载,以汇集文句之杂者,故称杂阿含。另据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载,杂阿含,乃阐明诸禅定,为坐禅人所必习之法门。又据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五载,一切事相应教,间厕鸠集,故称杂阿笈摩(杂阿含)。全经包括五十一相应,乃佛祖在世时对弟子所说的重要教理,以“五蕴”、“六入处”、“十八界”为禅观,对“缘起”、“四圣谛”的阐释,了知一切法是“无常”、“苦”、“空”、“无我”,从而获得真正的解脱。《杂阿含经》是禅修的经典,文章精简杂录,超过一千三百多篇经文,包含:“五阴诵”、“六入处诵”、“杂阴诵”、“道品诵”等。南朝宋时大秦僧人求那跋陀罗(约435年—453年)译出汉文,但在中国被视为小乘佛教,流传不广。
据《精刻大藏经目录》(支那内学院编)记述,现存历代异译本39种。都是从大部中撮要别译。这些异译本大多依中亚或北印度流行的传本译出,各出自何派,尚无定论。《杂阿含经》与南传《相应部经典》大体相应,但后者无论在经典内容还是经文编排方面都比前者更有系统性。有的学者认为此经有受大乘思想影响的痕迹。《长阿含经序》记《杂阿含经》有四分十诵,但现存刻本品目均不全,且经文多有重复,似译出后未作系统整理。《大智度论》卷八十五有“弟子所说佛所说”、“五取蕴六处因缘相应”、“道品”、“结集”等四分之说,与现行刻本大体相同,但顺序略异。
现代佛学家吕澄依据《瑜伽师地论·摄事分》作《杂阿含刊定记》,调整后的四分十诵次第是:
● 五取蕴六处因缘相应分有六诵,即五取蕴诵、六处诵、缘起诵、食诵、谛诵、界诵
● 佛弟子所说佛所说分有二诵,即佛弟子所说诵和佛所说诵
● 道品分为念住等诵
● 结集分有八众诵。
此经主要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 联系比丘修习禅定讲述佛教教义.主张“善摄诸根”,“内寂其心,如实观察”。阐明正确的禅思,并斥责外道(异教)的禅观。记述修禅的步骤、方法,注意事项及其所要达到的结果等。故有人认为此经重在指示止观道理,为修禅者所专习。
■ 论述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首先详释五蕴、六处、缘起、十二因缘等学说,以阐明无常、苦、空、无我之思想。此外阐述了四谛、四食、八正道、四念处、七觉分、四禅、十八界、因果报应等学说。
■ 向优婆塞、优婆夷弘扬佛法。鼓励他们信奉佛教,皈依三宝,勤修善业。
《瑜伽师地论·摄事分》所引用的《杂阿含经本母》和《思所成地》所引用的《杂阿含经伽陀旧解》,为比较完备的注释此经之书;而《摄异门分》则为解释此经中异门法相之作。全经共有五十卷,一三六二小经(大正藏编目),内容相当于南传巴利本之相应部(Sam!yutta-nika^ya,共有五聚五十六篇二○三品,计二八五八小经),为汉译四阿含中之最大部者,其成立时期,亦为四阿含中之最早者。依性质而区别,全经可分为三大部类:
● 第一部分,即‘修多罗’,内容为蕴、处、缘起、食、谛、界、念住等之道品。
● 第二部分,即‘祇夜’,为以偈颂问答而说法。
● 第三部分,即‘记说’,为佛及诸弟子之所说,此分别编于各卷之中。
上述之三大部类,依次相当于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五所举之‘所说’、‘所为说’、‘能说’三类。
杂阿含经保存了原始佛教之风貌,其中虽含有后代之编纂,然大部分皆为早期成立者。本经之法句大多简明,于实践上之修行法门,列有念住、蕴、界等道品。由佛陀及弟子对话之中,显现出四双八辈之别,依八众而说‘众相应’,使在家、出家、男女老少、诸大弟子等皆能领受法益。

㈨ 佛经。佛教经书。经文

大藏经 药师经 观音经 六祖坛经 金光明经 阿弥陀经 金刚顶经 妙法莲华经 金刚经 龙树心经 苏悉地经 佛说佛名经 大方等大集经 仁王经 高王观世音经 天龙八部赞 阿含经 佛母经 伽耶山顶经 达摩心经 释迦经 大光明经 三世因果经尊胜陀罗尼经 提谓波利经 大有经 观普贤经 华严经 理趣经 四品法门经 十二部经 中论 唯识二十论 因明入正理论 念佛三昧宝王论 金錍论 十二门论 三十唯识论 杂阿昆昙心论 释摩诃衍论 百法明门论 四分律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首楞严经 楞严经 楞伽经 地藏本愿经 小乘经 维摩诘所说经 大宝积经 大方便佛报恩经 大方广宝箧经 方广大庄严经 大方广师子吼经 大方等无想经 灌顶经 灌腊经 观无量寿经 四十二章经 大树紧那罗五所问经 菩萨善戒经 佛印三昧经 孟兰盆经 善生经 弥勒上生经 弥勒下生经 解深密经 大般涅盘经 梵网经 顶生王经 观所缘缘论 杂集论 摄大乘论 成实论 无著摄论 辨正论 大宗地玄文本论 百论 世亲摄论 文殊师利问经 阿毘达摩发智论 王法正理论 文殊悔过经 大乘玄论 大智度论 大乘五蕴论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成唯识论 大乘起信论 五教章 四教仪 佛遗教经 优填王经 金刚寿命经 人仙经 大日经 譬喻经 无量寿经 莲华三昧经 胜鬘经 圆觉经 称赞大乘功德经 贤劫经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 大乘经 无问自说经 论议经 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 摩诃摩耶经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莲华面经 法苑珠林 杂阿含经 卢至长者经 菩萨璎珞经 月光童子经 菩萨内戒经 月上女经 菩萨戒本经 月灯三昧经 阿闍世王经 楞严神咒 三转法,轮经 菩萨戒经 佛本行集经 金刚光焰止风雨陀罗尼经 佛地经 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经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 妙吉祥观门经 乳光经 本事经 法句经 无量义经 优婆离经 耶只经 延寿经 胞胎经 法华三昧经 尼母经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放钵经 古尊宿语录 密严经 碱水喻经 阿闍世女王经 无常经 教王经 诸佛要集经 悲华经 龙施女经 菩萨藏经 咒齿经 普贤经 了本生死经 大随求经 三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宝两经 善住秘密经 金刚三昧经 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 大意经 清净毘尼方广经 法苑义林章 虚空藏菩萨经 三千佛名经 添品妙法莲华经 入定不定印经 福力太子因缘经 杂譬喻经 造塔功德经 宝女所问经 造像功德经 十上经 授学无学人记品 八大人觉经 众许摩诃帝经 谤佛经 须真天子经 宝星陀罗尼经 解脱戒经 菩萨处胎经 过去现在因果经 大方广如来秘密义经 无极宝三昧经 入楞伽经 无尽意菩萨经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 智光灭业障经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无垢优婆夷问经 旧城喻经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胜军五所问经 大庄严法门经 五无反复经 大法鼓经 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大品般若经 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威德陀罗尼经 六字神咒经 大白伞盖经 大悲经 一字佛顶轮五经 菩萨藏经 八名普密经 王法经 八师经 善思童子经 八佛名号经 阿毘达摩藏显宗论 四法经 碧岩录 四愿经 法界观门 占察经 五教止观 甘露经 大庄严论 明论 辨中边论 法界无差别论 十诵律 摩诃僧只律 法华经论 瑜伽师地论 大萨遮尼犍子受记经 稻杆经 入阿毘达摩论 显扬论 分别瑜伽论 阿毘达摩顺正理论 五分律 善见律 阿毘昙心论 阿毘达摩大毘婆沙论 阿毘达摩杂集论 阿毘达摩俱舍论大藏经 大藏经为汉译的佛教经典,与东土高僧著作入藏的总称,简称为藏经。又称为一切经。 一切经的名称起源于隋朝,它的内容包括佛所说的经典及西方释氏的著作。现今的大藏经,又加入中国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据隋书经籍志记战:梁武帝在华林园中总集释氏经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门宝唱撰经目录,这是佛经有藏的开始。 唐朝开元年间,沙门智升著开元释经目录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十八卷、福州东禅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东禅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开元寺版六千一百十七卷、思溪版五千九百十八卷、碛砂版五千八百零二卷。元朝有杭州版六千零十一卷。明朝有南藏六千三百三十一卷、北藏六千三百六十一卷、武林版六千七百七十一卷。清朝有雍正刻龙藏,乾隆续藏。 宋、元、明诸版本,多半亡佚,只有南宋碛砂版尚存孤本,藏於西安卧龙、开元两寺之中。 药师经 药师经有五种译本: 一、东晋帛尸梨蜜多罗所译的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脱经,佛说灌顶经十二所载。 二、南朝宋慧简译药师琉璃光经(不入藏经)。 三、隋朝达摩笈多译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一卷。 四、唐朝玄奘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 五、唐朝义净译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二卷。 观音经 法华经卷第八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一品别行者,称为观音经。一卷,秦罗什译长行,隋闍那崛多译偈颂。 法华传记一:「唯有什公普门品,於西海而别行,所以者何,昙摩罗忏,此云法丰,中印人,婆罗门种,亦称伊波勒菩萨,弘化为志,游化葱岭,来至河西,河西王沮渠蒙,归命正法,兼有疾患以语菩萨,即云:观世音此土有缘,乃令诵念,病苦即除,因是别传一品,流通部外也。」 六祖坛经 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慧能於韶州大梵寺坛上说法,门人记录下来,便尊称为六祖坛经。简称为坛经。 夹注辅教编六坛经赞题注上说:「始其众人欲请宗门第六祖大鉴禅师开演东山法门於韶阳大梵寺,尊敬大鉴之道,乃封土为坛,以资其说法,其后其弟子者集大鉴之说,因而目为坛经也。」 金光明经 有三种译本: 一、北凉昙无谶译,四卷,题为金光明经。 二、隋宝贵等取前译补译,合入其缺品八卷,题为合部金光明经。 三、唐义净译,十卷,题为金光明最胜王经。三译中以第三译文义最周足。但金光明经因天台智者说玄义及文句,因此以第一译流传最广。 阿弥陀经 佛说阿弥陀经一卷,秦罗什译。净土三部经之一。这部经略说西方净土依正庄严等事,令人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即得往生,最为切要。这部经拣除小善根福德因缘,唯摄一类纯笃之机。 金刚顶经 金刚顶经与大日经、苏悉地经同为密教三部经。也是金刚界诸经之总名。梵本共有十万偈十八会,现今中国所流布的有三种: 一、不空所译的教王经,三卷。详称为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这本教王经在十八会之第一会的四品之中,只翻译第一品。 二、施护所译教王经,三十卷。详称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教王经。翻译十八会之第一会的四品。 三、金刚智所译的略出经,四卷。详称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 以上三本都称为金刚顶经,但是普通所说的金刚顶经,都是指不空所译的那一本。 法华经 详称为妙法莲华经。 妙法的意义是:揭示三乘归一之旨,使二乘回小向大,故称为妙法。 莲华有两个意义: 一、出水之意,表示所诠之理出离二乘泥浊水。 二、开敷之意,表示以胜教言开真理。 法华经有三个译本: 一、姚秦鸠摩罗什译,七卷。 二、晋竺法护译,称为正法华经,十卷。 三、隋闍那崛多,达摩笈多共译,八卷,称为添品法华经。 现今流通最广的是第一种译本。 金刚经 详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经以空慧为体,专说一切法无我之理,繁简适中,最便於诵持。 现今通行的,为鸠摩罗什的译本。 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简称,又称为般若心经。心经的经文很简短,然而大般若经精要,都浓缩在其中,因此命名为心经。心,就是精要的意思。 现今通行的是玄奘的译本。 苏悉地经 详称为苏悉地羯罗经,译为妙成就业经,三卷,唐朝输婆迦罗译,密宗三部经之一。 苏悉地羯罗,译为妙成就作业,指成就一切世间出世间作业之妙法。 苏悉地经疏一:「羯罗者,又称迦罗抳,此云作也,又羯赖麼呢,此云业,又迦抳,此云务也,并应通用。」 开元录九:「苏悉地羯罗,唐云妙成就法,此与苏婆呼并是咒毘奈耶,不曾入於曼荼罗,不合辄读,同未受具人盗听戒律,便成盗法。」 苏悉地经说苏悉地之法,真言经一百余部内,虽皆说速疾成就之法,而此经独为其至极,故名妙成就法。 大方等为大乘经之通名,佛在欲色二界中间广集十方之佛菩萨,说大乘之法,称为大集经。 大集经没有全本,前后诸师,各译一部分,高丽藏本收诸师译本为一部,有六十卷。其中前二十六卷及三十一卷至三十三卷之日密分三卷,北凉昙无谶译,为诸译中之大本,其他的藏本称为大方等大集经而别行之,第二十七卷至三十卷之无尽意菩萨品四卷,为智严宝云所译,别行本题为无尽意菩萨经。第三十四卷至四十五之日藏分十二卷,隋那连耶舍译,别行本十卷,称为大乘大方等日藏经。第四十六卷至五十六卷之月藏分十一卷,高齐那连提耶舍译,别行本十卷,称为大方等大集月藏经。第五十七、五十八两卷之须弥分二卷,别行本题为大乘大集经,第五十九、六十两卷之十方菩萨品,后汉安世高译,别行本题为佛说明度五十校计经。 仁王经 仁王,指当时十六大国之国王,佛对诸王各护其国,使国家安稳,因此为他们演说般若波罗蜜多深法之经文。能够受持讲说此经,则七难不起,灾害不生,万民丰乐,因此自古以来认为是护国三部经之一,消灾祈福时,便读诵这部经。 高王观世音经 东魏天平年中,高王时人所感得之观音经。续高僧传二十九,法苑珠林二十五称为观世音救生经,又称为高王观世音经,佛祖统纪五十四称为十句观音经,稽古略二称为救苦观音经。 续高僧传二十九:「昔元魏天平,定洲募士孙敬德,於防所造观音像,及年满还,常加礼事,后为劫贼所引,禁在京狱,不胜拷掠,遂妄承罪,并处极刑...梦一沙门教诵观世音救生经,经有佛名,令诵千遍,得免死厄。德既觉已,缘梦中经,了无谬误,比至平明,已满百遍,有司执缚向市,且行且诵,临欲加刑,诵满千遍,执刀下斫,折为三段,三换其刀,皮肉不损,怪以奏闻,丞相高欢,表请免刑,仍敕传写,被之於世,今所谓高王观音经是也。」 天龙八部赞 天龙为八部众中之二众,八部之中以此为上首,故标举为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闼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侯罗迦。 华经提婆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被龙女成佛。」 天龙八部赞出於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大云轮请雨经,普遍光明大随求陀罗尼经之卷末及毘奈耶杂事四。 无垢大乘经卷末:「天阿苏罗、药叉等,来听法者应至心,拥护佛法使长存,各各勤行世尊教,诸有听徒来至此,或在地上或居空,常於人世起慈心,昼夜自身依法住,愿诸世界常安隐,无边福智益群生,所有罪障并消除,远离众苦归圆寂,恒用戒香涂莹体,常持定服以资身,菩提妙华遍庄严,随所住处常安乐。」 阿含经 阿含,梵语,义译为无比法,又译为法归,它的意义是「万法悉归趣於此」。 阿含经共有四部: 一、增一阿含经,共五十卷,东晋僧伽提婆译,主明人天因果。 二、长阿含经,共二十二卷,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主破邪见。 三、中阿含经,共六十卷,东晋僧伽提婆译,主明诸深义。 四、杂阿含经,共五十卷,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集不摄於前三经的篇章,因此称为杂阿含,主明诸禅法。 这四部阿含经均属於小乘经。 佛母经 详称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三卷,不空译。 佛母大孔雀明王,又称为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大金色孔雀王、大孔雀明王、大孔雀王、孔雀明王、佛母明王,以能生诸佛神变之德为主,因此称为佛母,佛母乘金色孔雀,因此称为大金曜孔雀明王。 内容叙述佛在只园,莎底苾刍为众破樵,为黑蛇所螫,不堪苦痛,阿难向佛求救,佛为他说大孔雀明王神咒而救之。 佛母经有好几种译本,最流通的是不空的译本。 伽耶山顶经 有四种译本: 内容叙述佛初成道在伽耶山时,最初文殊菩萨问佛发菩提心之深义,次应诸天子等交相请问,而文殊自答种种之菩萨道者。 尊胜陀罗尼经 有五种译本: 一、唐杜行顗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 二、唐地婆诃罗译,佛顶最胜陀罗尼经,一卷。 三、唐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 四、地婆诃罗重译,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经,一卷。 五、唐义净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 六、宋施护译,尊胜大明王经,一卷。 在这六种译本中,不空三藏的弟子法崇,就第三译佛陀波利本作疏二卷,流行於世。 提谓波利经 有二部: 一、提谓经一卷,真本。 二、提谓经二卷,伪撰本。 出三藏记集卷五伪经伪撰杂录第三:「提谓波利经二卷,右一部,宋孝武时,北国比丘昙靖撰。」 唐高僧传一:「又有沙门昙靖者,以创开佛日,旧译诸经并从焚荡,人间诱导,凭准无因,乃出提谓波利经二卷,意在通悟,而言多妄习,旧录别有提谓经语同,但靖加五方五行,用石糅金,致成伪耳。」 大有经 胜论六句义中之说大有句义者。 仁王经上:「一切众生烦恼不出三界藏,一切众生果报二十二根不出三界,诸佛应化法身亦不出三界,三界外无众生,佛何所化,是故我言。三界外别有一众生界藏者外道大有经中说,非七佛之所说。」 起信论:「若说三界外更有众生始起者,即外道经说。」 良贲仁王疏中一:「若言界外有众生者,即是外道吠世史迦六句义中大有经说,非佛教也。」 观普贤经 详称为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一卷,刘宋昙摩蜜多译。 本经说观念普贤菩萨而忏悔六根之罪之法,与法华经之普贤劝发品相表裏,因此定为法华之结经,且天台修法华之忏法,全宗此经。 华严经 详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本经为佛成道后第一次说法,於大乘中最为宏博。「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证此法理之人,「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称为华严。 华严经相传由文殊菩萨与阿难结集,经龙神收入龙宫,后来龙树菩萨入龙宫见之,有上、中、下三本,下本十万偈,中本四十九万八千偈,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龙树受持下本,流传於阎浮提,中国所翻译的三种,都是从下本抄略出来的。 理趣经 又称为般若理趣经,大乐金刚不空真言三摩耶经。 有关的著述有: 不空译的理趣释二卷。 日本弘法的理趣经开题五卷。 亮典的纯秘钞三卷。 金刚智所译的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一卷,也简称为理趣经,那是般若经的异译本。 四品法门经 一卷,赵宋法贤译。 经说法有四品类: 一、界法,六界十八界等也。 二、处法,十二处也。 三、缘起法,十二缘起也。 四、处非处法,道理非道理也。 了此四品类,则为智人,不了则为愚人。 十二部经 一切经分为十二种类。 一、修多罗,指契经。 二、只夜,指重颂。 三、伽陀,译为讽颂。 四、尼陀那,译为因缘。 五、伊帝目多,释为本事。 六、闍多伽,译为本生。 七、阿浮达摩,又称为阿毘达摩。 八、阿波陀那,译为譬喻。 九、优婆提舍,译为论议。 十、优陀那,译为自说。 十一、毘佛略,译为方广。 十二、和伽罗,译为授记。 这十二部中,修多罗与只夜及伽陀三者,为经文上之体裁,其余九部从经文所载之别事而立名。 中论 详称中观论,四卷,龙树菩萨造,青目菩萨释,姚秦鸠摩罗什译,三论之一。 中论主张最彻底之中道,破空破假,进而并破执中之见,说八不中道,即无所得之中道,而为般若思想者也,书中分为破因缘品,破去来品,破六情品,破五阴品等二十七品。 受中论影响而产生的作品有: 一、顺中论二卷,中阿僧佉释,瞿昙般若译。 二、般若灯论释十五卷,分别照明菩萨释,波罗颇迦罗译。 三、大乘中观释论九卷,安慧释,惟净等译。 以上皆为中论之异出,西藏也有中观学派二系统。 唯识二十论 一般称为二十唯识,一卷,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 唯识二十论由偈颂之数而命名,论中共有二十一颂,后一颂为结叹,并非表明宗义。 注释有唯识二十论述记,二卷,唐慈恩作,以玄奘译书的旨趣,解释唯识二十论。 因明入正理论 陈那之弟子,商羯罗主著,唐玄奘译,一卷。明真能立、真能破、真现量、真比量、似能立、似能破、似现量、似比量之八门,而辩自悟悟他之两益者。 念佛三昧宝王论 宝王,佛陀之尊称也,佛以诸功德为庄严,故称宝王。 楞严经:「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往生论注:「华严经宝王如来。」 宝王三昧,为念佛三昧之美称,念佛者为三昧中之至宝,故称宝王三昧。 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九:「善男子善女人,虽能以上一切世界盛满七宝众具,供施一切众生,功德虽广,然故不及前善男子善女人等闻此三昧宝王名字。」 宝王论:「法华三昧者,念佛三昧也,是以如来名此胜定为三昧宝王,为光明藏,为除罪珠,为邪见灯。」 念佛三昧宝王论简称宝王论,三卷,唐终南山飞锡撰,开二十门而劝赞念佛。 金錍论 本名金刚錍,一卷,荆溪湛然著。 阐明无情草木悉皆成佛之义。各家的撰述如下: 金刚錍论私记二卷,唐明旷记。 日本辨才会,金刚錍科一卷,宋仁岳撰。 金刚錍科一卷,宋智圆集。 金刚錍显性录四卷,宋智圆集。 金刚錍论义一卷,宋可观述。 金刚錍论义解中卷,宋善月述。 金刚錍论释文三卷,宋时举释,海眼会。 评金刚錍一卷,宋善熹述。 注金錍论一卷,传教著。 金錍论逆流批三卷,凤潭著。 金刚錍科解一卷,慧证著。 十二门论 一卷,龙树菩萨造,秦罗什译,三论之一。 内容叙述观因缘门至观生门之十二门而入於空义者。有吉藏疏二卷、及略疏一卷、元康疏二卷、法藏疏一卷。 三十唯识论 又称为三十唯识,唯识三十论颂。一卷,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成唯识论之本颂。 注释如下: 唯识三十论直解一卷,明智旭解。 唯识三十论约意一卷,明明昱约译。 杂阿昆昙心论 杂有杂揉之义,本论即法胜阿毘昙心论的解释,法救尊者造,十一卷,刘宋僧伽跋摩译。简称为杂心论,也称作杂阿毘昙经。 释摩诃衍论 十卷,龙树菩萨造,筏提摩多译。释起信论者,常略称为释论。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