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网查重 » 宋诗钞目录

宋诗钞目录

发布时间: 2021-03-28 15:46:35

❶ 历代人物谱集目

查考人名或人物传记资料的工具书既然很多,查考的方法当然也是多种多样的。现概括介绍如下:

一、查几种最常用的工具书

查考人物,可以首先查检几种最常用的工具书,如臧励龢等编的《中国人名大辞典》,彭作桢的《古今同姓名大辞典》,姜亮夫编、陶秋英校的《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二十五史刊行委员会编的《二十五史人名索引》,杭州大学图书馆编的《中国历代人物年谱集目》等等。

1.要了解一个人的姓名、字号、时代、籍贯及其简单的 生平,可查《中国人名大辞典》。该书内容丰富,共收上古至清末四万多人。自1921年由商务印书馆刊行后,至1949年已印至九版,1958年又予重新影印,可见很有使用价值。但它也存在不少缺点,主要是观点陈旧,没有注明人物的生卒年代和传记的出处,以及部分材料失实等,这些都值得使用时注意。

由于大辞典按姓氏笔划编排,而同姓者太多,查检时颇感不便,故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又编四角号码《中国人名大辞典索引》附于书后,也有单行本,读者可加以使用。

此外,有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在《辞海》也可以查到。

2.中国历史很长,出现了许多同名同姓的人物,读书时容易混淆,要解决这个问题,可查彭作桢编、1934年北平好望书店出版的《古今同姓名大辞典》。该书根据梁元帝《古今同姓名录》、余寅《同姓名录》、陈棻《同姓名谱》、刘长华《历代同姓名录》、汪辉祖《九史同姓名略》而编成。收五万六千七百人,依姓氏笔划编排。

哈佛燕京社1931年为清刘长华《历代同姓名录》编制一部专门索引:《历代同姓名录引得》,可供迅速查找刘书所录人名之用。

3.如果你主要想知道人物的生卒年代,可查姜亮夫的《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是书原名《历代名人年里碑传总表》,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所收材料包括钱大昕的《疑年录》、吴修《续疑年录》、钱椒《补疑年录》、陆心源《三续疑年录》、张鸣珂《疑年赓录》、闵尔昌《五续疑年录》和作者自编《六续疑年录》,以及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梁廷灿《历代名人生卒年表》、张惟骧《疑年录汇编》中多于上述七种疑年录的人物和大量的碑传资料。解放后经作者订正错误、补充脱略、删汰芜杂和增补若干新的碑传材料,1959年由中华书局重印并改今名。全书收春秋末期至1919年以前去世的人物约一万二千余名,按人物的生年顺序排列,末附人名笔划索引。由于该书引用资料不尽可靠,某些人物的生卒、里第有脱漏和错误,但总的来说还是一本有用的工具书。又旧的《总表》收有名僧,再版时已删去,因此,若查佛教徒的生卒年代,可查陈垣的《释氏疑年录》(中华书局1964年版)。此书根据七百余种佛教典籍、僧传、语录,参考诸家文集、方志和金石碑拓等材料而编成,计收晋至清初有年可考者二千八百人,书末有僧人法名通检,是查考历代僧人事迹,包括名号、籍贯、生卒年月等等的重要工具书。

4.研究历史人物,需要查找较详细的传记材料,《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的“备考”栏注明了人物传记的出处,尽管也有错误和遗漏之处,还是可根据这个线索进一步查阅原始资料。另外,可以通过《二十五史人名索引》查阅史书列传。

清人汪辉祖把二十四史中的人名编成《史姓韵编》,曾受到当时学术界的极大重视。但因所收只限二十四史,而且不载帝王后妃及外国诸传人名,又依旧有韵目编排,查检甚不方便,所以二十五史刊行委员会搜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等二十五部正史中全部列传及附见的人名,编成四角号码索引,人名下注明见于某史某卷和开明版二十五史总页数及栏数。又中华书局1936年出版梁启雄等编的《二十四史传目引得》也可以利用,不过此书不及《二十五史人名索引》方便。

5.关于人物一生的活动,最详尽的记载莫过于年谱。

哪些人物有年谱可供阅读?一般说来各大图书馆都有书目可查。解放后作为单独的书目出版的有杭州大学的《历代人物谱集目》。该书于1962年铅印,收录年谱约一千八百余种,可以作为参考。但据赵国璋《语文工具书使用法》称,汪訚编《中国历代名人年谱综录》(稿本),收有年谱二二一四种,可见杭大书目失收尚多。此外,李士涛《年谱目录》(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梁廷灿《年谱考略》(载1929年7—11月《北平图书馆月刊》第三卷第一至五号),可以参考。

二、按时代或地域查考人物

除了查上述常用的几种工具书外,也可确定人物的时代和地域范围,利用另外一些工具书试加搜寻。

1.先秦人物,可查《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燕大引得第40号,1947年出版)、钟华编《史记人名索引》(中华书局1977年出版)和班固的《汉书古今人表》。

《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中有关人名的部分,可供查检先秦至西汉初期人名之用。《史记人名索引》系根据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史记》校点本编制,以姓名或曾用称谓作主目,其他称谓如别名、字、号、封号、谥号、绰号等附注于后,并一律作为参见条目,可以从不同名称进行翻检,是专查《史记》人名,也即查先秦至汉初人物极为重要的工具书。

清梁玉绳《古今人表考》、蔡云《人表考补》、翟云升《校正古今人表考》,可供查阅《汉书古今人表》时作参考。又日本重泽俊郎的《左传人名地名索引》(弘文馆1935年版),也可查找见于《左传》的先秦人物。

2.两汉人物,可查明傅山《东西汉书姓名韵》(山西铅印本)、庄鼎彝《两汉不列传人名韵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前书是两汉书的传记索引,后书辑录两汉书中没有专传而散见于纪表或他人列传中提到的人名。另有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编的《汉书及补注综合引得》、《后汉书及注释综合引得》,也都有人名可查。

最近,李裕民编著的《后汉书人名索引》,中华书局已于1979年出版。该书系据1965年出版的《后汉书》点校本编制,收录两汉及三国(魏蜀吴)、两晋的人名。两汉以前的人名,凡属纪传追述世系或有重要价值者,也予收录。这是查找汉代人物尤为重要的工具书。由于此书与前面提到的《史记人名索引》以及下面要介绍的《晋书人名索引》、《隋书人名索引》等等是根据新点校本二十四史编制的,使用较方便,希特别留意。

3.三国、两晋和隋代人物,可查王祖彝编《三国志人名录》(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张忱石编《晋书人名索引》(中华书局1977年版)和邓经元编《隋书人名索引》(中华书局1979年版)。

卢弼《三国志集解》于《吴书·吕蒙传》“近者破樊本屯,救酃,逆为孙规所破”句下,用小字加注:“或曰,此语不可解,疑有脱误。”《三国志选》、新标点本《三国志》出于误解,于孙规均不作人名标注。而《中国人名大辞典》、《二十五史人名索引》等又查无孙规其人,读书至此,就不知“孙规”究作何解?一查《三国志人名录》,才知孙规实是人名,除《吕蒙传》外,还见于《孙权传》。该传下有“乃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等语,一看便知孙规是东吴将领,所以《三国志选》、新标点本《三国志》于此均作人名标点。可见《吕蒙传》不作人名标注,显系因卢注而产生的偶然疏忽。《三国志人名录》因是索引,在编制过程中很自然地将两处关于孙规的条目合并起来,就可避免上述差错。

通过这一番周折,再读一下《三国志人名录》的出版说明,就进一步了解这部工具书的重要性。原来《二十五史人名索引》三国部分仅以陈寿《三国志》为限,且只收列传及附见人物;《三国志人名录》除了列传及附见人物外,还把文章中提到的人名,甚至裴松之注解中的人名全部收录,而裴注文字要多出陈书数倍,所以查三国时代的人物,一定要知道利用《三国志人名录》。旧燕大编的《三国志及裴注综合引得》,把陈书及裴注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综合排比,收录的人物极多,关于孙规也有两个出处,可见其用处和《三国志人名录》一样,甚至更为广泛。由此也可以推知前面提到的有关史、汉的三种引得的用处,它们所收的人名同样远远超过了《二十五史人名索引》,值得加以重视。

《晋书人名索引》据1974年11月出版的《晋书》点校本编制,收晋代(包括十六国)、三国(魏蜀吴)及由晋入刘宋的人名。但关系到晋代人物世系的古代人名,仍予收录。书中提到的其他古人,均不收录。本索引以姓名或常用的称谓作主目,其他称谓如字、号、小名、绰号、官名、爵名、谥号等,附注于后。为了方便于从各种名称进行翻检,主目后面附注的所有异称,另立参见条目。全书按四角号码检字法排列,后附笔画检字表,极便查阅。

《隋书人名索引》,据1973年出版的《隋书》点校本编制。该书收录隋代、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北齐北周)以及入唐的人名。纪传中上溯隋代人物世系的人名,不受此限,仍予收录。书中提到的其他古人,均不收录。但《隋书·经籍志》中的作者名,一概全收。

另有《新旧五代史人名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在排印中,不久将出版发行。以上二书,为查考隋代及五代人物提供了便利。

4.宋辽金元人物,主要的可查旧燕京大学编、中华书局1959年影印的《四十七种宋代传记综合引得》、《辽金元传记三十种综合引得》。

《四十七种宋代传记综合引得》、《辽金元传记三十种综合引得》都提供搜寻古代人物传记资料的重要线索。由于宋辽金元四朝时间上是交叉的,有些见于宋代传记引得的人物,在辽金元传记引得里也能够查到,这两部书有相互补充的作用。

宋代和辽金元的两种引得采用了一些不属于传记性质的书,前者如《桐阴话旧》、《万柳溪边旧话》、《宋诗钞》、《北宋经抚年表》、《南宋制抚年表》,后者如《辽诗纪事》、《辽大臣年表》、《辽方镇年表》、《元诗选》、《元行省平章政事年表》等,或为史表,或为诗选、诗话。从体例上说有问题,但从查考人物来说,资料愈多愈好,这并不算是太大的缺点;相反,诗文集和笔记里还保存着不少关于人物的记载,传记引得为了体例的关系又没有采用这类的书,因此我们如果要比较全面地了解某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还不能以引得里所指出的线索为满足。日本梅原郁、衣川强从一三二种宋代文集中收录三千二百人的传记资料(包括行状、墓志铭、神道碑传),按笔划顺序编成《辽金元人传记索引》(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72年版),朱士嘉则从三十三种宋元方志中搜集三九四九人的传记资料编成《宋元方志传记索引》(中华书局1963年版),正好弥补上述不足,有相互补充的作用。而且,正史和许多传记资料汇编收录的人物,一般都是全国性的知名人士,它们不予收录的人物,文集和地方志中往往可以找到。这里着重讲一下方志的作用。如李贽《焚书》中有一篇文章叫做《赞刘谐》,《中国人名大辞典》、《二十五史人名索引》、《八十九种明代传记综合引得》查无刘谐其人,而近年来根据李贽生前的活动范围,终于从《麻城县志》中找到了刘谐是隆庆辛未年进士,做过余干知县,“喜奖寒士,抗上而不慢下”。又如有人整理和研究林则徐的史料,看到有一个名叫李芸渠的人,与林书信往还,甚为相契,但只知此人曾在云南做官,要进一步了解他的情况,查《中国人名大辞典》、《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清代碑传文通检》等都查不到,一查《云南通志》才知李是江西南城人,原名熙龄,芸渠是其字,曾任云南澄江府及广南府知府,主编过《广南府志》、《澄江府志》、《普洱府志》等书。若是根据这个线索再去查有关的府志县志,当有更详尽的材料。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举不胜举。

宋元方志较少,已有朱士嘉《宋元方志传记索引》可查。明代有方志八百多部,清代有五千多部,民国一千多部,要编制传记或其它专题索引,规模太大,恐一时难以办到。所以要从明清以来的方志中查找人物,目前只能通过了解人物的出生地(包括生前主要活动地区)而后查阅有关方志。又据朱士嘉介绍,《吴县志列传人名索引》(1939年版),是我国第一部方志人名索引;1934年商务印书馆在影印河北、山东、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各省通志的时候,书后都附有四角号码索引,人名当然也包括在内,故查考上述地区的人物,可加以利用。

再附带说一下,按地域查考人物,也不失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除了查考省志、府州县志乃至镇志、村志以外,尚有备查地方人物的专书,如河北省,可查清孙奇逢《畿辅人物考》;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河南省,可查孙奇逢《中州人物考》;浙江省,可查明徐象梅《两浙名贤录》;广东省,可查明欧大任《百越先贤志》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又日本梅原郁编《续资治通鉴长编人名索引》(京都同朋会1978年版),若城久治郎编《辽史索引》(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1937年版),小野川秀美编《金史语汇集成》(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60年版),田村实造编《元史语汇集成》(京都大学人文科学部1961年版),也可以查辽金元之人物。

5.明清人物。

明代,可查中华书局1959年影印的《八十九种明代传记综合引得》;清代,工具书较多,而以中华书局1959年影印的《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和陈乃乾编、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的《清代碑传文通检》最为重要。

明清两种引得是查考明清两代人物的重要工具书。明代传记引得在排列上偶有疏忽;清代引得只录本名,不列字号,与前几种引得不同,是很大的缺点。

《清代碑传文通检》收有关文集一千零二十五种,分列碑传主人的姓名、字号、籍贯、生卒年代和碑传文的作者及所载书名、卷数,依碑传主姓名笔划排列。凡明朝人死在1644年(崇祯17年)以后及现代人生在1911年(宣统三年)以前的人,一律收入。一人两名或更改姓名的,在附录中作“异名考”;一人数传,而所载生卒互异的,作“生卒考异”。总之,这是一本研究清代史料和查考清代人物的极有用的参考工具书,可与《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参照使用。

此外,如蔡丐因编、世界书局1937年版《清代七百名人传》等可以直接查找人物小传的工具书也还不少,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6.近代以来至解放初,可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中的人物传记、人名辞典。人物传记约收一千人,人名辞典拟收四五千人,另有若干人物表。

徐州师范学院郑云波、魏云卿编《中国近代作家传记暨著述要目》(1964年铅印本),将近代作家239人的传记资料出处和他们的生平著作汇集在一起,甚便检索。另有杨家骆编、1937年辞典馆出版的《民国名人图鉴》,日本桥川时雄编、1940年中华法令编印馆出版的《中国文化界人物总鉴》,任嘉尧编、1947年东方书店出版的《当代中国名人辞典》,樊荫南编、1931年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当代中国名人录》,香港《周末报》编辑委员会编、1950年永发印务有限公司印行的《新中国人物志》亦可查考。

三、按身份、职业查考人物

按身份、职业等查考人物,可分两大类:一类如查帝王、大臣、科举出身人物的工具书,主要有李子文编《历代帝王系统表》(1954年上海新亚书店出版),齐召南《历代帝王年表》(四部备要本),吴廷燮编《历代方镇年表》(辽海书社排印线装本),燕大引得编纂处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引得》(1934年版),章伯锋编《清代各地将军都统大臣等年表(1796—1911)》(1965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钱实甫编《清季重要职官年表》(1959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清季新设职官年表》(1961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刘寿林编《辛亥以后十七年职官年表》(1966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燕大引得编纂处编《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1941年版),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处1963年编印的《中国驻外使领年表》(1912—1949)等等。

另一类是查考一些学者、艺术家等等的工具书,主要有潘念之编《思想家大辞典》(1933年世界书局出版),谭正璧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1934年蔚文印书局出版),北京语言学院1978年编印《中国文学家辞典》(古代第一分册),邓元鼎和王默君编《宋元学案人名索引》(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张明仁编《四朝学案人名索引》(1936年世界书局出版),支伟成编《清代朴学大师列传》(1925年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阮元、罗士林、诸可宝、华世芳等编《畴人传四十六卷续编六卷三编七卷近代畴人著述记1卷》(1955年三联书店)出版),黄钟骏编《畴人传四编11卷》(195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孙濌公编《中国画家人名辞典》(1944年神州国光社出版),朱铸禹编《唐前画家人名辞典》(1961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和《唐宋画家人名辞典》(1958年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出版),洪业辑、1934年北平哈佛燕京社印行《清画传辑佚三种附引得》,曹惆生编《中国音乐舞蹈戏曲人名词典》(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等等。另有郭味蕖编《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年版),徐邦达编《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傅抱石编《中国美术年表》(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等学术年表,也可查有关人物。

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黄宗羲著《明儒学案》六十二卷,列述有明一代十九个学派和二百多名学者的生平及其学术思想,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善的学术思想史。继《明儒学案》后,他又撰述《宋元学案》,每个学案列有一“表”,对于师友的渊源,各派的支流,了如指掌;每案之后又编有“附录”,把时人及后人正反两方面的评论广加搜罗,比《明儒学案》的编写似又有所改进。可惜此书没有完成,黄宗羲就去世了。其后由其子百家续写一部分,而主要由全祖望续成。全书一百卷,列有九十一个学案,叙述的学者多达两千余人。清江藩著《汉学师承记》、《宋学渊源记》,清人唐鉴著《清学案小识》,合称《清儒学案》。《清儒学案》与《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又合称《四朝学案》。这是查考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学术家的重要参考材料,读者尤需注意。《四朝学案》目前通行的平装书有商务印书馆和世界书局两种本子。鉴于《明儒学案》已收入《八十九种明代传记综合引得》,《清儒学案》已入《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故商务印书馆于1936年又出版邓元鼎、王默君编的《宋元学案人名索引》,读者可分别加以利用。另外,世界书局本第四册附有张明仁编制的《四朝学案人名索引》,共收二百多卷书中所载有传及附传学者三千余人,按姓氏笔划排列,亦于1936年出版,更便检索。

《畴人传》收有我国从上古传说时代起到清末止天文数学家四百人(附录西人五十二人)的传记。另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第一机床厂编的《科学技术发明家小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中外科学家小传》编写组所撰《中外科学家小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等书,都是查考科学家传记的有用工具书。

凡是中华书局重印的宋代、辽金元、明、清四种传记引得已收录的人物传记(见前表),本章不再单独介绍,以免重复。

又蔡金重编、1937年燕京哈佛社印行的《藏书纪事诗引得》,是查考历代藏书家资料的有用工具书。

《藏书纪事诗》,叶昌炽著,共辑录五代至清的藏书家一千余人的材料。伦明著《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则是叶书的续辑。《引得》将以上二书中的有关条目按中国字庋撷法混合编排,以人名等为主目,下注朝代、字号、籍贯、室名、印鉴及著述选辑校刻诸书名,再注出处;以字号、室名等为见目,只注其所属的主目,不注出处。不会查中国字庋撷法者,另有笔画索引可查。

蔡金重编、哈佛燕京社1941年印《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作者引得》,李书春编、1934年印《唐诗纪事著者引得》,林斯德编、1931年山东大学图书馆出版《全唐诗文作者引得合编》,燕大引得编纂处1934年出版《宋诗纪事著者引得》、《元诗纪事著者引得》,以及中华书局1965年编辑出版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篇名目录及作者索引》,也都是查考古代文学家的有用工具书。

四、从字号、笔名等转查人物本名

中国人的名号最繁:有名,有字,有号,有别名,有别号,有室名,近代作家更有各种各样的笔名,而且多有以字号或笔名闻世而本名转被忽略者。一般工具书多数是以姓名为主,下附字号,难以直接查找,这样就非要有以字号、笔名等为主目倒过来转查人物本名的工具书不可。因此,陈德芸编、广州岭南大学图书馆1937年出版的《古今人物别名索引》,陈乃乾编、中华书局1957年重印的《室名别号索引》,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77年编辑出版的《民国以来人名字号别号索引》,蔡金重编、燕京大学1934年出版的《清代书画家字号引得》,商承祚和黄华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出版的《中国历代书画篆刻家字号索引》,蒋星煜编、燎原出版社1934年出版的《作家笔名索引》,袁涌进编、中华图书馆协会1936年出版的《现代中国作家笔名录》,以及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1959年编印的《中国现代作家笔名录》,都成为极其有用的工具书。

又唐人喜以行第(排行)相称,如“白二十二”即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元九”即元稹。岑仲勉著《唐人行第录》(中华书局1962年版)是查考唐人行第的有用工具书。

此外,还有专查谥号、庙号、尊号、史讳的工具书。在封建时代,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叫做谥号。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臣下之谥,由朝廷赐予。谥号有一些按照地主阶级观点赋予特定涵义的字,如“经纬天地日文”、“威强睿德曰武”、“安民立政曰成”、“杀戮无辜曰厉”、“好内远礼曰炀”、“恭仁短折曰哀”、“在国遭忧曰愍”等等。东汉开始又有私谥,如夏恭卒,诸儒私谥曰宣明君;陈寔卒,海内赴吊者三万余人,共谥为文范先生。

从汉代起,帝王又有庙号,如某祖、某宗等等。有些帝王后世即以庙号相称,如“汉高祖”、“唐太宗”。唐代起皇帝还有尊号,或生前所加,或死后追加,全是尊崇褒美之词,如清代那拉氏为皇太后,尊号累积有慈禧等十六字之多。

另外,旧时对帝王将相或尊者不敢直称其名,需要避讳。避讳的办法归纳起来有三种:一、因讳改字;二、空字;三、缺笔。由于避讳而更改人名、地名、官名等等,造成文献资料上一些混乱现象,需要参考一些专讲史讳的书籍以了解这方面的常识。

清刘长华编《历代名臣谥法汇考》(光绪刊本),雷廷寿编《清谥法考》(1924年铅印本),沈炳震编《廿一史四谱》(1936年商务国学基本丛书本),陆费墀编《历代帝王庙谥年讳谱》(道光本),陈垣《史讳举例》(1958年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等等,是查考谥号、庙号、尊号和史讳方面的工具书,其中《史讳举例》尤为重要。

五、查外国人

查考外国人物,有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1963年出版的《外国哲学社会科学人名录》,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图书资料研究室编、商务印书馆1964年出版的《苏联哲学社会科学人名录》,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1965年出版的《近代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人名资料汇编》,张英伦、吕同六、钱善行、胡湛珍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外国名作家传》(上下册)等书。

《近代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人名资料汇编》,内容丰富,极为重要。该书资料全部选译自1950—1958年出版的《苏联大网络全书》、1958年版《英国大网络全书》、1959年版和1961年版《美国大网络全书》、美国出版的1941—1954年各卷和1959年卷《当代人物传记》、美国出版的1930—1935年版《社会科学网络全书》和日本出版的1953—1955年版《大人名辞典》。收集范围以近代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思想家和学者为主,同时酌量收录政治人物和社会活动家,以及少数和我国近代、现代史有关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人、外交人员和传教士等。所收人物以卒于1870年及以后者为限(即卒于1870年以前的都不收),大体上上及整个十九世纪,下迄当代。全书共收人名约七千五百条。由于资料来源的限制,所收欧洲和北美洲人物大大多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物,已经去世的人物大大多于当代的人物;同时,因取材于各种不同来源,所以资料的立场观点不一,着重点和详略也都不一,使用时宜注意。

解放前出版的几种工具书,如唐敬杲等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现代外国人名辞典》,潘念之和金溟若编译、上海世界书局1936年版《世界人名大辞典》,刘炳藜等编、中华书局1940年版《中外人名辞典》,也可查考。

另外,辛华编、外文书店1970年版《法语姓名译名手册》、《德语姓名译名手册》和197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修订本)、《西班牙语姓名译名手册》、1970年版《葡萄牙语姓名译名手册》、1970年版《拉美常用缩写手册》、1970年版《日本姓氏手册》,张竞干、黄竟成、王鉴明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日本姓名译名手册》,史群编《日本姓名词典》,计分拉丁序、汉字序、和名序三册,商务印书馆已于1979年出版拉丁序本,其余二册亦即将出版。以上工具书,可供翻译工作者参考。

❷ 万有文库的目录学

JW20999 崇文总目六卷/(宋)王尧臣·——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00 郡斋读书志八卷/(宋)晁公武·——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01 直斋书录解题二十二卷/(宋)陈振孙·——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02 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五卷/(清)阮元·——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03 清代禁书总目四卷/·——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04 郑堂读书志七十一卷/(清)周中俘·——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05 经籍举要四卷/(清)龙启瑞·——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06 伪经考十四卷/康有为·——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07 翁注困学纪闻二十卷/(宋)王应麟撰(清)翁元圻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08 十驾斋养新录二十三卷/(清)钱大昕·——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09 经义述闻三十二卷/(清)王引之·——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10 东塾读书记二十一卷/(清)陈沣·——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11 古书疑义举例七卷/(清)俞樾撰刘师培补·——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12 诸子平议三十五卷/(清)俞樾·——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13 四书章句集注四种二十六卷/(宋)朱熹·——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14 周易集解十七卷/(唐)李鼎柞·——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15 孔丛子三卷/(秦)孔鲋撰(宋)宋咸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16 新语二卷/(汉)陆贾撰(清)宋翔凤·——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17 贾子新书十卷/(汉)贾谊撰(清)卢文弨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18 新序十卷/(汉)刘向撰(清)陈用光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19 说苑二十卷/(汉)刘向撰(明)何良俊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20 潜夫论十卷/(汉)王符撰(清)汪继培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21 申鉴五卷/(汉)荀悦撰(清)钱培名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22 春秋繁露十七卷/(汉)董仲舒·——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23 中论/(魏)徐干撰(清)钱培名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24 中说/(隋)王通撰(宋)阮逸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25 周子通书/(宋)周敦颐撰(清)李光地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26 张子全书/(宋)张载撰(宋)朱熹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27 二程遗书/(宋)程景撰(宋)程颐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28 象山语录/(宋)陆九渊·——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29 朱子语录/(清)张伯行·——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30 松阳讲义/(清)陆陇其·——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31 孟子字义疏证/(清)戴震·——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32 汉学商兑/(清)方东树·——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33 孝经义疏补/(清)阮福·——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34 清学案小识/(清)唐鉴·——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35 关尹子/(周)尹喜·——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36 文子缵义/(宋)杜道坚·——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37 抱朴子内外篇/(晋)葛洪撰(清)严可均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38 列子/(周)列御寇撰(后魏)张湛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39 大方广佛华严经/(唐)实叉难陀译(唐)澄观疏钞·——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40 孔子家语/(清)陈士珂疏证·——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41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唐)般利密谛译(明)真鉴疏·——上海商务印书馆
JW21042 宗镜录/(宋)延寿集·——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43 尹文子/(周)尹文撰(清)钱熙祚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44 晏子春秋/(周)晏婴撰(清)孙星衍等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45 慎子/(周)慎到撰(清)钱熙祚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46 鶡冠子/(宋)陆佃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47 公孙龙子/(周)公孙龙撰(宋)谢希深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48 鬼谷子/(梁)陶宏景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49 吕氏春秋/题秦吕不韦撰(清)毕沅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50 颜氏家训注/(清)赵曦明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51 白虎通义/(汉)班固撰(汉)陈立疏证·——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52 西汉会要/(宋)徐天麟·——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53 东汉会要/(宋)徐天麟·——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54 唐会要/(宋)王溥·——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55 五代会要/(宋)李攸·——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56 宋朝事实/(宋)李攸·——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57 明会典/(明)徐溥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58 清会典/(清)■冈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59 商君书/(秦)商鞅撰(清)严万里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60 盐铁论/(汉)桓宽撰(明)涂桢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61 明夷待访录/(清)黄宗羲·——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62 折狱龟鉴/(宋)郑克·——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63 唐明律合编/(清)薛允升·——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06 4JW21000孙子十家注/(周)孙武撰(清)孙星衍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65 纪效新书/(明)戚继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66 童蒙训/(宋)吕本中·——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67 人谱附类记/(明)刘宗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68 说文通训定声/(清)朱骏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69 说文释例/(清)王筠·——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70 说文句读/(清)王筠·——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71 说文古籀补/(清)吴大溦·——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72 广雅疏证/(清)王念孙·——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73 释名疏证补附继释名及补遗/(清)江声(清)王先谦·——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74 匡谬正俗/(唐)颜师古·——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75 助字辨略/(清)刘淇·——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76 集韵附考正/(宋)丁度等撰(清)方成圭考正·——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77 音学五书/(清)顾炎武·——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78 古今韵略/(清)邵长巍·——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
JW21079 音韵阐微/(清)康熙敕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80 方言疏证/(清)戴震·——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81 续方言附补正/(清)杭世骏(清)程际成补正·——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82 四元玉鉴细草/(元)朱世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83 数理精蕴/(清)康熙敕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84 新仪象法要/(宋)苏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85 中西经星同异考/(清)梅文鼎·——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86 长术辑要/(清)汪曰桢·——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87 夏小正疏义附音释异字记/(清)洪震煊·——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88 广群芳谱/(清)汪浩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89 离骚草木疏/(宋)吴仁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90 植物名实图考/(清)吴其浚·——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91 闽中海错疏/(明)屠本畯·——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92 蠕范/(清)李元·——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93 脉经/(晋)王叔和·——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94 农书/(元)王桢·——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95 饮膳正要/(元)忽思慧·——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96 考工记/(清)戴震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97 陶说/朱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98 河工器具图说/(清)麟庆·——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99 珊瑚纲/(明)汪珂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00 画学心印/(清)秦祖永·——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01 广艺舟双楫/康有为·——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02 环宇访碑记/(清)孙星衍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03 金石学/(清)李富孙·——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04 语石/叶昌炽·——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05 律吕正义/(清)康熙(清)乾隆敕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06 文章缘起/(梁)任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07 文则/(宋)陈骙·——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08 修辞鉴衡/(元)王构·——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09 诗品/(梁)钟嵘·——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10 诗式/(唐)释皎然·——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11 全唐诗话/(宋)尤袤·——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12 五代诗话/(清)郑方坤·——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13 苕溪渔隐从话前后集/(宋)胡仔·——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14 诗人玉屑/(宋)魏庆之·——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15 唐诗纪事/(宋)计有功·——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16 宋诗纪事/(清)厉鹗·——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17 元诗纪事/陈衍·——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18 明诗纪事/(清)陈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19 古文苑/(宋)章樵·——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20 续古文苑/(清)孙星衍·——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21 唐文粹附补遗/(宋)姚铉撰(清)郭麝补遗·——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22 宋文鉴/(宋)吕祖谦·——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23 元文类/(元)苏天爵·——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24 明文在/(清)薛熙·——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25 毛诗注疏/(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26 玉台新永/(陈)徐陵编(清)吴兆宜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27 乐府诗集/(宋)郭茂倩·——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28 唐百家诗选/(宋)王安石·——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29 宋诗钞/(清)吴之振(清)吕留良李宣龚校补·——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0 湖海诗传/(清)王昶·——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1 楚辞/(汉)王逸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 词源/(宋)张炎·——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3 词律/(清)万树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4 词苑丛谈/(清)徐釚·——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5 明词综/(清)王昶·——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6 漱玉词/(宋)李清照·——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7 断肠词/(宋)朱淑真·——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8 草窗词/(宋)周密·——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9 白云词/(宋)张炎·——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40 松雪斋词/(元)赵猛頫·——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41 乌丝词/(清)陈维崧·——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42 延露词/(清)彭孙遹·——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43 弹指词/(清)顾贞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44 珂雪词/(清)曹贞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45 饮水词侧帽词/(清)纳兰性德·——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46 樊榭山房词/(清)厉鹗·——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47 茗柯词/(清)张惠言·——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48 金梁梦月词/(清)周之琦·——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49 曲谱/(清)康熙敕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50 曲话/(清)梁廷柟·——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51 太平乐府/(元)杨朝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52 阳春白雪/(元)杨朝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53 剧说/(清)焦循·——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54 琵琶记/(元)高明·——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55 长生殿/(清)洪升·——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56 董解元弦索西厢/·——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57 四六从话/(清)孙梅·——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58 骈体文钞/(清)李兆洛·——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59 楹联丛话附续话/(清)梁章钜·——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60 墓铭例附广例/(清)王行乾梁玉绳·——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61 陆宣公奏议/(唐)陆贽·——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62 林文忠公政书/(清)林则徐·——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63 历代名人书札正续/吴曾祺·——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64 世说新语/(宋)刘义庆撰刘孝标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65 唐语林/(宋)王谠·——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66 梦溪笔谈补续/(宋)沈括·——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67 容斋五笔/(宋)洪迈·——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68 物理小识/(明)方以智·——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69 庸庵笔记/(清)薛福成·——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70 穆天子传/(晋)郭璞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71 搜神记/(晋)干宝·——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72 京本通俗小说/·——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73 大宋宣和遗事/·——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74 西游记/(明)吴承恩·——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75 镜花缘/(清)李汝珍·——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76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77 蔡中郎文集/(汉)蔡邕撰(清)陆心源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78 嵇中散集/(魏)嵇康撰(明)黄省曾校刻·——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79 谢康乐集/(宋)谢灵运撰王士贤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80 鲍氏集/(宋)鲍照·——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81 谢宣城集/(齐)谢■·——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82 江文通集/(梁)江淹·——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83 徐孝穆集/(陈)徐陵撰(清)吴兆宜笺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84 庾子山集/(北周)庾信撰(清)倪■集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85 王子安集/(唐)王勃撰(清)蒋清翊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86 骆宾王文集/(唐)骆宾王·——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87 张燕公集/(唐)张说·——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88 曲江集/(唐)张九龄·——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89 王右丞集/(唐)王维撰(清)赵殿成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90 高常侍集/(唐)高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91 岑嘉州集/(唐)岑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92 孟襄阳集/(唐)孟浩然·——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93 韦苏州集附拾遗/(唐)韦应物·——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94 刘宾客文集/(唐)刘禹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95 张司业集/(唐)张籍·——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96 孟东野集/(唐)孟郊·——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97 长江集/(唐)贾岛·——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98 昌谷集/(唐)李贺·——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99 李义山集/(唐)李商隐撰(清)冯浩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10 温飞卿集/(唐)温庭筠撰(明)曾益注(清)顾予咸补·——上海商务印书馆
JW21211 骑省集(即徐公文集)/(宋)徐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12 小畜集/(宋)王禹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13 林和靖诗集/(宋)林■·——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14 范文正公集/(宋)范仲淹·——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15 传家集/(宋)司马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16 元丰类稿/(宋)曾巩·——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17 嘉佑集/(宋)苏洵·——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18 栾城集/(宋)苏辙·——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19 山谷内外集/(宋)黄庭坚·——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20 淮海集后集附/(宋)秦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21 后山集/(宋)陈师道·——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22 石湖居士诗集/(宋)范成大·——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23 西山文集/(宋)真德秀·——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24 白石道人全集/(宋)姜夔·——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25 文山先生集/(宋)文天祥·——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26 元遗山诗文集/(金)元好问·——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27 湛然居士文集/(元)耶律楚材·——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28 道园学古录/(元)虞集·——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29 铁崖古乐府附复古诗集/(元)杨维桢·——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30 宋学士全集/(明)宋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31 诚意伯文集/(明)刘基·——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32 高青邱诗集/(明)高启·——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33 逊志斋集/(明)方孝孺·——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34 升庵集/(明)杨慎·——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35 张太岳集/(明)张居正·——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36 震川集/(明)归有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37 初学集笺注/(清)钱谦益·——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38 吴梅村诗集注/(清)吴伟业撰吴翊凤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39 亭林诗文集/(清)顾炎武·——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40 壮悔堂集/(清)侯方域·——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41 曝书亭集/(清)朱彝尊·——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42 西河文集//(清)毛奇龄·——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43 渔洋山人精华录/(清)王士祯撰惠栋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44 敬业堂诗集/(清)查慎行·——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45 方望溪先生全集/(清)方苞·——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46 鲒■亭集/(清)全祖望·——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47 潜研堂集/(清)钱大昕·——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48 欧北诗钞/(清)赵翼·——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49 惜抱轩诗文集/(清)姚鼎·——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50 洪北江集/(清)洪亮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51 大雪山房文稿初集二集言事补编/(清)恽敬·——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52 两当轩诗钞/(清)黄景仁·——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53 孙渊如诗文集附长离阁集/(清)孙星衍·——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54 定庵全集/(清)龚自珍·——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55 曾文正公诗文集/(清)曾国藩·——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56 人境庐诗钞/(清)黄遵宪·——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57 山海经/(晋)郭璞注(清)郝懿行重疏·——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58 元和郡县志附逸文/(唐)李吉存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59 元丰九域志/(宋)王存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60 舆地广记附札记/(宋)欧阳■·——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61 诸蕃志/(宋)赵汝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62 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63 四书释地/(清)阎若璩·——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64 十六国疆域志/(清)洪亮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65 括地志/(清)孙星衍辑·——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66 蒙古游牧记附补注/(清)张穆·——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67 卫藏图志/(清)盛绳祖何秋涛·——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68 行水金鉴/(清)傅泽洪·——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69 续行水金鉴/(清)黎世序·——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70 佛国记/(宋)释法显·——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71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宋)徐兢·——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72 长春真人西游记/(元)丘处机·——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73 嬴涯胜览/(明)马欢·——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74 人表考/(清)梁玉绳·——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75 高士传/(晋)皇甫谧·——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76 列女传补注/(清)王照圆·——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77 畴人传续编三编/(清)阮元·——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78 历代画史汇传附录/(清)彭蕴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79 历代统记表疆域表沿革表/(清)段承基·——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80 历代史表/(清)万斯同·——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81 二十一史四谱/(清)沈炳震·——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82 历代帝王年表/(清)齐召南撰阮福续·——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83 考信录/(清)崔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84 历代建元考/(清)钟渊映·——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85 竹书纪年/(梁)沈约撰(清)洪熙煊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86 春秋公羊传注疏/(周)公羊高撰(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87 春秋谷梁传注疏/(周)谷梁赤撰(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88 汉纪/(汉)荀悦·——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89 后汉纪/(晋)袁宏·——上海商务印书馆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90 尚书大传定本/(汉)伏胜述(清)陈寿祺辑注王■运补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91 绎史/(清)马■·——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92 汉书/(清)王先谦补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93 后汉书/(清)王先谦集解·——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94 三国志/(南朝宋)裴松之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95 逸周书集训校释/(清)朱右曾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96 越绝书/(清)钱培名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97 吴越春秋/(汉)赵晔撰(元)徐天佑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98 十六国春秋/(后魏)崔鸿·——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99 华阳国志附录/(晋)常璩撰(清)顾广垠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300 契丹国志/(宋)叶隆礼·——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301 大金国志/(金)宇文懋昭·——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302 九国志拾遗/(宋)路振撰(宋)张唐英补·——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303 蜀鉴/(宋)郭允蹈·——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304 明季北略/(清)计六奇·——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305 明季南略/(清)计六奇·——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306 明季稗史/·——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307 读通鉴论/(清)王夫之·——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308 宋论/(清)王夫之·——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❸ 请问“国学书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胡 适: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胡 适

序言

这个书目是我答应清华学校胡君敦元等四个人拟的。他们都是将要往外国留学的少年。很想在短时期中得着国故学的常识。所以我拟这个书目的时候,并不为国学有根柢的人设想,只为普通青年人想得一点系统的国学知识的人设想。这是我要声明的第一点。

这虽是一个节目,却也是一个法门。这个法门可以叫做“历史的国学研究法”,这四五年来,我不知收到多少青年朋友询问“治国学有何门径”的信。我起初也学着老前辈们的派头,劝人从“小学”入手,劝人先通音韵训诂。我近来忏悔了!那种话是为专家说的,不是为初学人说的;是学者装门面的话,不是教育家引人入胜的法子。音韵训诂之学自身还不曾整理出个头绪系统来,如何可作初学人的入手工夫?十几年的经验使我不能不承认音韵训诂之学只可以作“学者”的工具,而不是“初学”的门径。老实说来,国学在今日还没有门径可说;那些国学有成绩的人大都是下死工夫笨干出来的。死工夫固是重要,但究竟不是初学的门径。对初学人说法,须先引起他的真兴趣,他然后肯下死工夫。在这个没有门径的时候,我曾想出一个下手方法来:就是用历史的线索做我们的天然系统,用这个天然继续演进的顺序做我们治国学的历程。这个书目便是依着这个观念做的。这个书目的顺序便是下手的法门。这是我要声明的第二点。

这个书目不单是为私人用的,还可以供一切中小学校图书馆及地方公共图书馆之用。所以每部书之下,如有最易得的版本,皆为注出。

(一)工具之部

《书目举要》(周贞亮,李之鼎)南城宜秋馆本。这是书目的书目。

《书目答问》(张之洞)刻本甚多,近上海朝记书庄有石印“增辑本”,最易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附存目录广东图书馆刻本,又点石斋石印本最方便。

《汇刻书目》(顾修)顾氏原本已不适用,当用朱氏增订本,或上海北京书店翻印本,北京有益堂翻本最廉。

《续汇刻书目》(罗振玉)双鱼堂刻本。

《史姓韵编》(汪辉祖)刻本稍贵,石印本有两种。此为《二十四史》的人名索引,最不可少。

《中国人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

《历代名人年谱》(吴荣光)北京晋华书局新印本。

《世界大事年表》(傅运森)商务印书馆。

《历代地理韵编》,《清代舆地韵编》(李兆洛)广东图书馆本,又坊刻《李氏五种》本。

《历代纪元编》(六承如)《李氏五种》本。

《经籍纂诂》(阮元等)点石斋石印本可用。读古书者,于寻常典外,应备此书。

《经传释词》(王引之)通行本。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等译编)上海医学书局

(二)思想史之部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商务印书馆。

二十二子:

《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文子缵义》《黄帝内经》《竹书纪年》《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山海经》浙江公立图书馆(即浙江书局)刻本。上海有铅印本亦尚可用。汇刻子书,以此部为最佳。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最好先看白文,或用朱熹集注本。

《墨子间诂》(孙诒让)原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庄子集释》(郭庆藩)原刻本,石印本。

《荀子集注》(王先谦)原刻本,石印本。

《淮南鸿烈集解》(刘文典)商务印书馆出版。

《春秋繁露义证》(苏舆)原刻本。

《周礼》通行本。

《论衡》(王充)通津草堂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湖北崇文书局本。

《抱朴子》(葛洪)《平津馆丛书》本最佳,亦有单行的;湖北崇文书局本。

《四十二章经》金陵刻经处本。以下略举佛教书。

《佛遗教经》同上。

《异部宗轮论述记》(窥基)江西刻经处本。

《大方广佛华严经》(东晋译本)金陵刻经处。

《妙法莲华经》(鸠摩罗什译)同上。

《船若纲要》(葛彗)《大般若经》太繁,看此书很够了。扬州藏经院本。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玄奘译)《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鸠摩罗什译,菩提流支译,真谛译)以上两书,流通本最多。

《阿弥陀经》(鸠摩罗什译)此书译本与版本皆极多,金陵刻经处有《阿弥陀经要解》(智旭)最便。

《大方广圆觉了义经》(即《圆觉经》)(佛陀多罗译)金陵刻经处白文本最好。

《十二门论》(鸠摩罗什译)金陵刻经处本。

《中论》(同上)扬州藏经院本。

以上两种,为三论宗“三论”之二。

《三论玄义》(隋吉藏撰)金陵刻经处本。

《大乘起信论》(伪书)此虽是伪书,然影响甚大。版本甚多,金陵刻经处有沙门真界纂注本颇便用。

《大乘起信论考证》(梁启超)此书介绍日本学者考订佛书真伪的方法,甚有益。商务印书馆将出版。

《小止观》(一名《童蒙止观》,智觊撰)天台宗之书不易读,此书最便初学。

金陵刻经处本。

《相宗八要直解》(智旭直解)金陵刻经处本。

《因明入正理论疏》(窥基直疏)金陵刻经处本。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慧立撰)玄奘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伟大人物,此传为中国传记文学之大名著。常州天宁寺本。

《华严原人论》(宗密撰)有正书局有合解本,价最廉。

《坛经》(法海录)流通本甚多。

《古尊宿语录》此为禅宗极重要之书,坊间现尚无单行刻本。

《大藏经》缩刷本腾字四至六。

《宏明集》(梁僧佑集)此书可考见佛教在晋宋齐梁士大夫间的情形。金陵刻经处本。

《韩昌黎集》(韩愈)坊间流通本甚多。

《李文公集》(李翱)三唐人集本。

《柳河东集》(柳宗元)通行本。

《宋元学案》(黄宗羲,全祖望等)冯云濠刻本,何绍基刻本,光绪五年长沙重印本。坊间石印本不佳。

《明儒学案》(黄宗羲)莫晋刻本最佳。坊间通行有江西本,不佳。

以上两书,保存原料不少,为宋明哲学最重要又最方便之书。此下所列,乃是补充这两书之缺陷,或是提出几部不可不备的专家集子。

《直讲李先生集》(李觏)商务印书馆印本。

《王临川集》(王安石)通行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二程全书》(程颢、程颐)六安涂氏刻本。

《朱子全书》(朱熹)六安涂氏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朱子年谱》(王懋竑)广东图书馆本,湖北书局本。此书为研究朱子最不可少之书。

《陆象山全集》

《陈龙川全集》(陈亮)通行本。

《叶水心全集》(叶适)通行本。

《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浙江图书馆本。

《困知记》(罗钦顺)嘉庆四年翻明刻本。正谊堂本。

《王心斋先生全集》(王艮)近年东台袁氏编订排印本最好,上海国学保存会寄售。

《罗文恭公全集》(罗洪先)雍正间刻本,《四库全书》本与此不同。

《胡子衡齐》(胡直)此书为明代哲学中一部最有条理又最有精采之书。《豫章丛书》本。

《高子遗书》(高攀龙)无锡刻本。

《学通辨》(陈建)正谊堂本。

《正谊堂全书》(张伯行编)这部丛书搜集程朱一系的书最多,欲研究“正统派”的哲学的,应备一部,全书六百七十余卷,价约三十元。初刻本已不可得,现行者为同治间初刻本。

《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商务印书馆。

《日知录》(顾炎武)用黄汝成《集释》本。通行本。

《明夷待访录》(黄宗羲)单行本。扫叶山房《梨洲遗著汇刊》本。

《张子正蒙注》(王夫之)《船山遗书》本。

《思问录内外篇》(王夫之)同上。

《俟解》一卷,《噩梦》一卷(王夫之)同上。

《颜李遗书》(颜元,李

❹ 要了解三国要查什么资料

查考人名或人物传记资料的工具书既然很多,查考的方法当然也是多种多样的。现概括介绍如下:

一、查几种最常用的工具书

查考人物,可以首先查检几种最常用的工具书,如臧励龢等编的《中国人名大辞典》,彭作桢的《古今同姓名大辞典》,姜亮夫编、陶秋英校的《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二十五史刊行委员会编的《二十五史人名索引》,杭州大学图书馆编的《中国历代人物年谱集目》等等。

1.要了解一个人的姓名、字号、时代、籍贯及其简单的 生平,可查《中国人名大辞典》。该书内容丰富,共收上古至清末四万多人。自1921年由商务印书馆刊行后,至1949年已印至九版,1958年又予重新影印,可见很有使用价值。但它也存在不少缺点,主要是观点陈旧,没有注明人物的生卒年代和传记的出处,以及部分材料失实等,这些都值得使用时注意。

由于大辞典按姓氏笔划编排,而同姓者太多,查检时颇感不便,故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又编四角号码《中国人名大辞典索引》附于书后,也有单行本,读者可加以使用。

此外,有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在《辞海》也可以查到。

2.中国历史很长,出现了许多同名同姓的人物,读书时容易混淆,要解决这个问题,可查彭作桢编、1934年北平好望书店出版的《古今同姓名大辞典》。该书根据梁元帝《古今同姓名录》、余寅《同姓名录》、陈棻《同姓名谱》、刘长华《历代同姓名录》、汪辉祖《九史同姓名略》而编成。收五万六千七百人,依姓氏笔划编排。

哈佛燕京社1931年为清刘长华《历代同姓名录》编制一部专门索引:《历代同姓名录引得》,可供迅速查找刘书所录人名之用。

3.如果你主要想知道人物的生卒年代,可查姜亮夫的《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是书原名《历代名人年里碑传总表》,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所收材料包括钱大昕的《疑年录》、吴修《续疑年录》、钱椒《补疑年录》、陆心源《三续疑年录》、张鸣珂《疑年赓录》、闵尔昌《五续疑年录》和作者自编《六续疑年录》,以及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梁廷灿《历代名人生卒年表》、张惟骧《疑年录汇编》中多于上述七种疑年录的人物和大量的碑传资料。解放后经作者订正错误、补充脱略、删汰芜杂和增补若干新的碑传材料,1959年由中华书局重印并改今名。全书收春秋末期至1919年以前去世的人物约一万二千余名,按人物的生年顺序排列,末附人名笔划索引。由于该书引用资料不尽可靠,某些人物的生卒、里第有脱漏和错误,但总的来说还是一本有用的工具书。又旧的《总表》收有名僧,再版时已删去,因此,若查佛教徒的生卒年代,可查陈垣的《释氏疑年录》(中华书局1964年版)。此书根据七百余种佛教典籍、僧传、语录,参考诸家文集、方志和金石碑拓等材料而编成,计收晋至清初有年可考者二千八百人,书末有僧人法名通检,是查考历代僧人事迹,包括名号、籍贯、生卒年月等等的重要工具书。

4.研究历史人物,需要查找较详细的传记材料,《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的“备考”栏注明了人物传记的出处,尽管也有错误和遗漏之处,还是可根据这个线索进一步查阅原始资料。另外,可以通过《二十五史人名索引》查阅史书列传。

清人汪辉祖把二十四史中的人名编成《史姓韵编》,曾受到当时学术界的极大重视。但因所收只限二十四史,而且不载帝王后妃及外国诸传人名,又依旧有韵目编排,查检甚不方便,所以二十五史刊行委员会搜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等二十五部正史中全部列传及附见的人名,编成四角号码索引,人名下注明见于某史某卷和开明版二十五史总页数及栏数。又中华书局1936年出版梁启雄等编的《二十四史传目引得》也可以利用,不过此书不及《二十五史人名索引》方便。

5.关于人物一生的活动,最详尽的记载莫过于年谱。

哪些人物有年谱可供阅读?一般说来各大图书馆都有书目可查。解放后作为单独的书目出版的有杭州大学的《历代人物谱集目》。该书于1962年铅印,收录年谱约一千八百余种,可以作为参考。但据赵国璋《语文工具书使用法》称,汪訚编《中国历代名人年谱综录》(稿本),收有年谱二二一四种,可见杭大书目失收尚多。此外,李士涛《年谱目录》(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梁廷灿《年谱考略》(载1929年7—11月《北平图书馆月刊》第三卷第一至五号),可以参考。

二、按时代或地域查考人物

除了查上述常用的几种工具书外,也可确定人物的时代和地域范围,利用另外一些工具书试加搜寻。

1.先秦人物,可查《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燕大引得第40号,1947年出版)、钟华编《史记人名索引》(中华书局1977年出版)和班固的《汉书古今人表》。

《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中有关人名的部分,可供查检先秦至西汉初期人名之用。《史记人名索引》系根据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史记》校点本编制,以姓名或曾用称谓作主目,其他称谓如别名、字、号、封号、谥号、绰号等附注于后,并一律作为参见条目,可以从不同名称进行翻检,是专查《史记》人名,也即查先秦至汉初人物极为重要的工具书。

清梁玉绳《古今人表考》、蔡云《人表考补》、翟云升《校正古今人表考》,可供查阅《汉书古今人表》时作参考。又日本重泽俊郎的《左传人名地名索引》(弘文馆1935年版),也可查找见于《左传》的先秦人物。

2.两汉人物,可查明傅山《东西汉书姓名韵》(山西铅印本)、庄鼎彝《两汉不列传人名韵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前书是两汉书的传记索引,后书辑录两汉书中没有专传而散见于纪表或他人列传中提到的人名。另有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编的《汉书及补注综合引得》、《后汉书及注释综合引得》,也都有人名可查。

最近,李裕民编著的《后汉书人名索引》,中华书局已于1979年出版。该书系据1965年出版的《后汉书》点校本编制,收录两汉及三国(魏蜀吴)、两晋的人名。两汉以前的人名,凡属纪传追述世系或有重要价值者,也予收录。这是查找汉代人物尤为重要的工具书。由于此书与前面提到的《史记人名索引》以及下面要介绍的《晋书人名索引》、《隋书人名索引》等等是根据新点校本二十四史编制的,使用较方便,希特别留意。

3.三国、两晋和隋代人物,可查王祖彝编《三国志人名录》(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张忱石编《晋书人名索引》(中华书局1977年版)和邓经元编《隋书人名索引》(中华书局1979年版)。

卢弼《三国志集解》于《吴书·吕蒙传》“近者破樊本屯,救酃,逆为孙规所破”句下,用小字加注:“或曰,此语不可解,疑有脱误。”《三国志选》、新标点本《三国志》出于误解,于孙规均不作人名标注。而《中国人名大辞典》、《二十五史人名索引》等又查无孙规其人,读书至此,就不知“孙规”究作何解?一查《三国志人名录》,才知孙规实是人名,除《吕蒙传》外,还见于《孙权传》。该传下有“乃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等语,一看便知孙规是东吴将领,所以《三国志选》、新标点本《三国志》于此均作人名标点。可见《吕蒙传》不作人名标注,显系因卢注而产生的偶然疏忽。《三国志人名录》因是索引,在编制过程中很自然地将两处关于孙规的条目合并起来,就可避免上述差错。

通过这一番周折,再读一下《三国志人名录》的出版说明,就进一步了解这部工具书的重要性。原来《二十五史人名索引》三国部分仅以陈寿《三国志》为限,且只收列传及附见人物;《三国志人名录》除了列传及附见人物外,还把文章中提到的人名,甚至裴松之注解中的人名全部收录,而裴注文字要多出陈书数倍,所以查三国时代的人物,一定要知道利用《三国志人名录》。旧燕大编的《三国志及裴注综合引得》,把陈书及裴注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综合排比,收录的人物极多,关于孙规也有两个出处,可见其用处和《三国志人名录》一样,甚至更为广泛。由此也可以推知前面提到的有关史、汉的三种引得的用处,它们所收的人名同样远远超过了《二十五史人名索引》,值得加以重视。

《晋书人名索引》据1974年11月出版的《晋书》点校本编制,收晋代(包括十六国)、三国(魏蜀吴)及由晋入刘宋的人名。但关系到晋代人物世系的古代人名,仍予收录。书中提到的其他古人,均不收录。本索引以姓名或常用的称谓作主目,其他称谓如字、号、小名、绰号、官名、爵名、谥号等,附注于后。为了方便于从各种名称进行翻检,主目后面附注的所有异称,另立参见条目。全书按四角号码检字法排列,后附笔画检字表,极便查阅。

《隋书人名索引》,据1973年出版的《隋书》点校本编制。该书收录隋代、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北齐北周)以及入唐的人名。纪传中上溯隋代人物世系的人名,不受此限,仍予收录。书中提到的其他古人,均不收录。但《隋书·经籍志》中的作者名,一概全收。

另有《新旧五代史人名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在排印中,不久将出版发行。以上二书,为查考隋代及五代人物提供了便利。

4.宋辽金元人物,主要的可查旧燕京大学编、中华书局1959年影印的《四十七种宋代传记综合引得》、《辽金元传记三十种综合引得》。

《四十七种宋代传记综合引得》、《辽金元传记三十种综合引得》都提供搜寻古代人物传记资料的重要线索。由于宋辽金元四朝时间上是交叉的,有些见于宋代传记引得的人物,在辽金元传记引得里也能够查到,这两部书有相互补充的作用。

宋代和辽金元的两种引得采用了一些不属于传记性质的书,前者如《桐阴话旧》、《万柳溪边旧话》、《宋诗钞》、《北宋经抚年表》、《南宋制抚年表》,后者如《辽诗纪事》、《辽大臣年表》、《辽方镇年表》、《元诗选》、《元行省平章政事年表》等,或为史表,或为诗选、诗话。从体例上说有问题,但从查考人物来说,资料愈多愈好,这并不算是太大的缺点;相反,诗文集和笔记里还保存着不少关于人物的记载,传记引得为了体例的关系又没有采用这类的书,因此我们如果要比较全面地了解某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还不能以引得里所指出的线索为满足。日本梅原郁、衣川强从一三二种宋代文集中收录三千二百人的传记资料(包括行状、墓志铭、神道碑传),按笔划顺序编成《辽金元人传记索引》(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72年版),朱士嘉则从三十三种宋元方志中搜集三九四九人的传记资料编成《宋元方志传记索引》(中华书局1963年版),正好弥补上述不足,有相互补充的作用。而且,正史和许多传记资料汇编收录的人物,一般都是全国性的知名人士,它们不予收录的人物,文集和地方志中往往可以找到。这里着重讲一下方志的作用。如李贽《焚书》中有一篇文章叫做《赞刘谐》,《中国人名大辞典》、《二十五史人名索引》、《八十九种明代传记综合引得》查无刘谐其人,而近年来根据李贽生前的活动范围,终于从《麻城县志》中找到了刘谐是隆庆辛未年进士,做过余干知县,“喜奖寒士,抗上而不慢下”。又如有人整理和研究林则徐的史料,看到有一个名叫李芸渠的人,与林书信往还,甚为相契,但只知此人曾在云南做官,要进一步了解他的情况,查《中国人名大辞典》、《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清代碑传文通检》等都查不到,一查《云南通志》才知李是江西南城人,原名熙龄,芸渠是其字,曾任云南澄江府及广南府知府,主编过《广南府志》、《澄江府志》、《普洱府志》等书。若是根据这个线索再去查有关的府志县志,当有更详尽的材料。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举不胜举。

宋元方志较少,已有朱士嘉《宋元方志传记索引》可查。明代有方志八百多部,清代有五千多部,民国一千多部,要编制传记或其它专题索引,规模太大,恐一时难以办到。所以要从明清以来的方志中查找人物,目前只能通过了解人物的出生地(包括生前主要活动地区)而后查阅有关方志。又据朱士嘉介绍,《吴县志列传人名索引》(1939年版),是我国第一部方志人名索引;1934年商务印书馆在影印河北、山东、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各省通志的时候,书后都附有四角号码索引,人名当然也包括在内,故查考上述地区的人物,可加以利用。

再附带说一下,按地域查考人物,也不失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除了查考省志、府州县志乃至镇志、村志以外,尚有备查地方人物的专书,如河北省,可查清孙奇逢《畿辅人物考》;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河南省,可查孙奇逢《中州人物考》;浙江省,可查明徐象梅《两浙名贤录》;广东省,可查明欧大任《百越先贤志》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又日本梅原郁编《续资治通鉴长编人名索引》(京都同朋会1978年版),若城久治郎编《辽史索引》(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1937年版),小野川秀美编《金史语汇集成》(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60年版),田村实造编《元史语汇集成》(京都大学人文科学部1961年版),也可以查辽金元之人物。

5.明清人物。

明代,可查中华书局1959年影印的《八十九种明代传记综合引得》;清代,工具书较多,而以中华书局1959年影印的《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和陈乃乾编、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的《清代碑传文通检》最为重要。

明清两种引得是查考明清两代人物的重要工具书。明代传记引得在排列上偶有疏忽;清代引得只录本名,不列字号,与前几种引得不同,是很大的缺点。

《清代碑传文通检》收有关文集一千零二十五种,分列碑传主人的姓名、字号、籍贯、生卒年代和碑传文的作者及所载书名、卷数,依碑传主姓名笔划排列。凡明朝人死在1644年(崇祯17年)以后及现代人生在1911年(宣统三年)以前的人,一律收入。一人两名或更改姓名的,在附录中作“异名考”;一人数传,而所载生卒互异的,作“生卒考异”。总之,这是一本研究清代史料和查考清代人物的极有用的参考工具书,可与《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参照使用。

此外,如蔡丐因编、世界书局1937年版《清代七百名人传》等可以直接查找人物小传的工具书也还不少,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6.近代以来至解放初,可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中的人物传记、人名辞典。人物传记约收一千人,人名辞典拟收四五千人,另有若干人物表。

徐州师范学院郑云波、魏云卿编《中国近代作家传记暨著述要目》(1964年铅印本),将近代作家239人的传记资料出处和他们的生平著作汇集在一起,甚便检索。另有杨家骆编、1937年辞典馆出版的《民国名人图鉴》,日本桥川时雄编、1940年中华法令编印馆出版的《中国文化界人物总鉴》,任嘉尧编、1947年东方书店出版的《当代中国名人辞典》,樊荫南编、1931年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当代中国名人录》,香港《周末报》编辑委员会编、1950年永发印务有限公司印行的《新中国人物志》亦可查考。

三、按身份、职业查考人物

按身份、职业等查考人物,可分两大类:一类如查帝王、大臣、科举出身人物的工具书,主要有李子文编《历代帝王系统表》(1954年上海新亚书店出版),齐召南《历代帝王年表》(四部备要本),吴廷燮编《历代方镇年表》(辽海书社排印线装本),燕大引得编纂处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引得》(1934年版),章伯锋编《清代各地将军都统大臣等年表(1796—1911)》(1965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钱实甫编《清季重要职官年表》(1959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清季新设职官年表》(1961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刘寿林编《辛亥以后十七年职官年表》(1966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燕大引得编纂处编《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1941年版),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处1963年编印的《中国驻外使领年表》(1912—1949)等等。

另一类是查考一些学者、艺术家等等的工具书,主要有潘念之编《思想家大辞典》(1933年世界书局出版),谭正璧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1934年蔚文印书局出版),北京语言学院1978年编印《中国文学家辞典》(古代第一分册),邓元鼎和王默君编《宋元学案人名索引》(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张明仁编《四朝学案人名索引》(1936年世界书局出版),支伟成编《清代朴学大师列传》(1925年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阮元、罗士林、诸可宝、华世芳等编《畴人传四十六卷续编六卷三编七卷近代畴人著述记1卷》(1955年三联书店)出版),黄钟骏编《畴人传四编11卷》(195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孙濌公编《中国画家人名辞典》(1944年神州国光社出版),朱铸禹编《唐前画家人名辞典》(1961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和《唐宋画家人名辞典》(1958年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出版),洪业辑、1934年北平哈佛燕京社印行《清画传辑佚三种附引得》,曹惆生编《中国音乐舞蹈戏曲人名词典》(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等等。另有郭味蕖编《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年版),徐邦达编《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傅抱石编《中国美术年表》(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等学术年表,也可查有关人物。

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黄宗羲著《明儒学案》六十二卷,列述有明一代十九个学派和二百多名学者的生平及其学术思想,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善的学术思想史。继《明儒学案》后,他又撰述《宋元学案》,每个学案列有一“表”,对于师友的渊源,各派的支流,了如指掌;每案之后又编有“附录”,把时人及后人正反两方面的评论广加搜罗,比《明儒学案》的编写似又有所改进。可惜此书没有完成,黄宗羲就去世了。其后由其子百家续写一部分,而主要由全祖望续成。全书一百卷,列有九十一个学案,叙述的学者多达两千余人。清江藩著《汉学师承记》、《宋学渊源记》,清人唐鉴著《清学案小识》,合称《清儒学案》。《清儒学案》与《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又合称《四朝学案》。这是查考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学术家的重要参考材料,读者尤需注意。《四朝学案》目前通行的平装书有商务印书馆和世界书局两种本子。鉴于《明儒学案》已收入《八十九种明代传记综合引得》,《清儒学案》已入《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故商务印书馆于1936年又出版邓元鼎、王默君编的《宋元学案人名索引》,读者可分别加以利用。另外,世界书局本第四册附有张明仁编制的《四朝学案人名索引》,共收二百多卷书中所载有传及附传学者三千余人,按姓氏笔划排列,亦于1936年出版,更便检索。

《畴人传》收有我国从上古传说时代起到清末止天文数学家四百人(附录西人五十二人)的传记。另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第一机床厂编的《科学技术发明家小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中外科学家小传》编写组所撰《中外科学家小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等书,都是查考科学家传记的有用工具书。

凡是中华书局重印的宋代、辽金元、明、清四种传记引得已收录的人物传记(见前表),本章不再单独介绍,以免重复。

又蔡金重编、1937年燕京哈佛社印行的《藏书纪事诗引得》,是查考历代藏书家资料的有用工具书。

《藏书纪事诗》,叶昌炽著,共辑录五代至清的藏书家一千余人的材料。伦明著《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则是叶书的续辑。《引得》将以上二书中的有关条目按中国字庋撷法混合编排,以人名等为主目,下注朝代、字号、籍贯、室名、印鉴及著述选辑校刻诸书名,再注出处;以字号、室名等为见目,只注其所属的主目,不注出处。不会查中国字庋撷法者,另有笔画索引可查。

蔡金重编、哈佛燕京社1941年印《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作者引得》,李书春编、1934年印《唐诗纪事著者引得》,林斯德编、1931年山东大学图书馆出版《全唐诗文作者引得合编》,燕大引得编纂处1934年出版《宋诗纪事著者引得》、《元诗纪事著者引得》,以及中华书局1965年编辑出版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篇名目录及作者索引》,也都是查考古代文学家的有用工具书。

四、从字号、笔名等转查人物本名

中国人的名号最繁:有名,有字,有号,有别名,有别号,有室名,近代作家更有各种各样的笔名,而且多有以字号或笔名闻世而本名转被忽略者。一般工具书多数是以姓名为主,下附字号,难以直接查找,这样就非要有以字号、笔名等为主目倒过来转查人物本名的工具书不可。因此,陈德芸编、广州岭南大学图书馆1937年出版的《古今人物别名索引》,陈乃乾编、中华书局1957年重印的《室名别号索引》,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77年编辑出版的《民国以来人名字号别号索引》,蔡金重编、燕京大学1934年出版的《清代书画家字号引得》,商承祚和黄华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出版的《中国历代书画篆刻家字号索引》,蒋星煜编、燎原出版社1934年出版的《作家笔名索引》,袁涌进编、中华图书馆协会1936年出版的《现代中国作家笔名录》,以及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1959年编印的《中国现代作家笔名录》,都成为极其有用的工具书。

又唐人喜以行第(排行)相称,如“白二十二”即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元九”即元稹。岑仲勉著《唐人行第录》(中华书局1962年版)是查考唐人行第的有用工具书。

此外,还有专查谥号、庙号、尊号、史讳的工具书。在封建时代,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叫做谥号。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臣下之谥,由朝廷赐予。谥号有一些按照地主阶级观点赋予特定涵义的字,如“经纬天地日文”、“威强睿德曰武”、“安民立政曰成”、“杀戮无辜曰厉”、“好内远礼曰炀”、“恭仁短折曰哀”、“在国遭忧曰愍”等等。东汉开始又有私谥,如夏恭卒,诸儒私谥曰宣明君;陈寔卒,海内赴吊者三万余人,共谥为文范先生。

从汉代起,帝王又有庙号,如某祖、某宗等等。有些帝王后世即以庙号相称,如“汉高祖”、“唐太宗”。唐代起皇帝还有尊号,或生前所加,或死后追加,全是尊崇褒美之词,如清代那拉氏为皇太后,尊号累积有慈禧等十六字之多。

另外,旧时对帝王将相或尊者不敢直称其名,需要避讳。避讳的办法归纳起来有三种:一、因讳改字;二、空字;三、缺笔。由于避讳而更改人名、地名、官名等等,造成文献资料上一些混乱现象,需要参考一些专讲史讳的书籍以了解这方面的常识。

清刘长华编《历代名臣谥法汇考》(光绪刊本),雷廷寿编《清谥法考》(1924年铅印本),沈炳震编《廿一史四谱》(1936年商务国学基本丛书本),陆费墀编《历代帝王庙谥年讳谱》(道光本),陈垣《史讳举例》(1958年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等等,是查考谥号、庙号、尊号和史讳方面的工具书,其中《史讳举例》尤为重要。

五、查外国人

查考外国人物,有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1963年出版的《外国哲学社会科学人名录》,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图书资料研究室编、商务印书馆1964年出版的《苏联哲学社会科学人名录》,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1965年出版的《近代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人名资料汇编》,张英伦、吕同六、钱善行、胡湛珍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外国名作家传》(上下册)等书。

《近代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人名资料汇编》,内容丰富,极为重要。该书资料全部选译自1950—1958年出版的《苏联大网络全书》、1958年版《英国大网络全书》、1959年版和1961年版《美国大网络全书》、美国出版的1941—1954年各卷和1959年卷《当代人物传记》、美国出版的1930—1935年版《社会科学网络全书》和日本出版的1953—1955年版《大人名辞典》。收集范围以近代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思想家和学者为主,同时酌量收录政治人物和社会活动家,以及少数和我国近代、现代史有关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人、外交人员和传教士等。所收人物以卒于1870年及以后者为限(即卒于1870年以前的都不收),大体上上及整个十九世纪,下迄当代。全书共收人名约七千五百条。由于资料来源的限制,所收欧洲和北美洲人物大大多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物,已经去世的人物大大多于当代的人物;同时,因取材于各种不同来源,所以资料的立场观点不一,着重点和详略也都不一,使用时宜注意。

解放前出版的几种工具书,如唐敬杲等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现代外国人名辞典》,潘念之和金溟若编译、上海世界书局1936年版《世界人名大辞典》,刘炳藜等编、中华书局1940年版《中外人名辞典》,也可查考。

另外,辛华编、外文书店1970年版《法语姓名译名手册》、《德语姓名译名手册》和197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修订本)、《西班牙语姓名译名手册》、1970年版《葡萄牙语姓名译名手册》、1970年版《拉美常用缩写手册》、1970年版《日本姓氏手册》,张竞干、黄竟成、王鉴明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日本姓名译名手册》,史群编《日本姓名词典》,计分拉丁序、汉字序、和名序三册,商务印书馆已于1979年出版拉丁序本,其余二册亦即将出版。以上工具书,可供翻译工作者参考。

❺ 当一个富有才华的年轻人崭露头角时,我们会想到( )诗人杨万里的《 》中的

当一个富有才华的年轻人崭露头角时,我们会想到(宋朝)诗人杨万里的《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我查的,我也要做这个题目,因为我也是学生

❻ 《宋诗钞》的编者是

吴之振
清初吴之振、吴尔尧、吕留良三人,自康熙二年(西元一六六三)夏开始选刻宋人诗钞,至康熙十年(一六七一)秋完成,编为初集,列於目录者有王禹偁以下一百家,其中未及刻者十六家,实刻八十四家、九十四集,计一百零六卷。吴之振序谓诗钞乃「尽宋人之长,使各极其致,故门户甚博,不以一说蔽古人,非尊宋於唐也,欲天下黜宋者得见宋之为宋如此!」可略见其钞编宗旨。四库全书提要则云:「是编以宋诗选本丛杂,因搜罗遗集,共得百家,其本无专集,及有集而所选不满五首者,皆不录。每集之首,系以小传,略如元好问中州集例,而品评考证,其丈加详。盖明季诗派,最为芜杂,其初厌太仓、历下之剽袭,一变而趋清新,其继又厌公安、竟陵之纤佻,一变而趋真朴;故国初诸家,颇以出入宋诗,矫钩棘涂饰之弊。之振是选,即成於是时。以其人自为集,故甫刊一帙,即摹印行世,所传之本,往往多寡不同。…之振於逍集散佚之余,创意搜罗,使学者得见两宋诗人之崖略,不可谓之无功。」斯可见其成书背景,及其内容、体例与贡献。其后管庭芬、蒋光煦又续编「宋诗钞补」,共补八十五家、八十六集,分为八十六卷。盖就宋诗钞原选家数,补其阙遗者也。两宋诗人诗作之大要,大致具备矣。

❼ 国学七备的国学七备——ISO目录

【经部·十三经】13种
001. 《周易》
002. 《尚书》
003. 《诗经》
004. 《周礼》
005. 《仪礼》
006. 《礼记》
007. 《春秋左传》
008. 《春秋公羊传》
009. 《春秋谷梁传》
010. 《孝经》
011. 《尔雅》
012. 《论语》
013. 《孟子》
【经部·其他】7种
014. 《韩诗外传》汉·韩婴
015. 《尚书大传》汉·伏胜
016. 《春秋繁露》汉·董仲舒
017. 《大戴礼记》汉·戴德
018. 《白虎通义》汉·班固
019.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集注
020. 《经学历史》清·皮锡瑞 【史部·二十六史】26种
021. 《史记》汉·司马迁
022. 《汉书》汉·班固
023.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024. 《三国志》晋·陈寿
025. 《晋书》唐·房玄龄等
026. 《宋书》南朝梁·沈约
027.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028. 《梁书》唐·姚思廉
029. 《陈书》唐·姚思廉
030. 《魏书》北齐·魏收
031. 《北齐书》唐·李百药
032. 《周书》唐·令狐德棻
033. 《隋书》唐·魏征等
034. 《南史》唐·李延寿
035. 《北史》唐·李延寿
036.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037.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等
038.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039.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040. 《宋史》元·脱脱等
041. 《辽史》元·脱脱等
042. 《金史》元·脱脱等
043. 《元史》明·宋濂等
044. 《明史》清·张廷玉等
045. 《新元史》民国·柯劭忞
046. 《清史稿》民国·赵尔巽等
【史部·别史、杂史】24种
047. 《逸周书》
048. 《国语》
049. 《战国策》西汉·刘向集录
050. 《列女传》汉·刘向
051. 《吴越春秋》东汉·赵晔
052. 《越绝书》后汉·袁康
053. 《人物志》三国魏·刘邵
054. 《华阳国志》晋·常璩
055. 《山海经》
056.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注
057. 《洛阳伽蓝记》后魏·杨炫之
058. 《大唐西域记》唐·玄奘
059. 《大业拾遗记》唐·颜师古
060. 《贞观政要》唐·吴兢
061.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062. 《续资治通鉴》清·毕沅编著
063. 《五代史补》宋·陶岳
064. 《蛮书》唐·樊绰
065. 《吴地记》唐·陆广微
066. 《唐六典》唐·李林甫等
067. 《通典》唐·杜佑
068. 《史通》唐·刘知几
069. 《桯史》宋·岳珂
070. 《文史通义》清·章学诚
【史部·野史】14种
071. 《穆天子传》
072. 《晋五胡指掌》明·张大龄
073. 《唐摭言》五代·王定保
074. 《开元天宝遗事》五代·王仁裕
075. 《洛阳缙绅旧闻记》宋·张齐贤
076. 《大宋宣和遗事》宋·佚名
077. 《靖康传信录》宋·李纲
078. 《蒙鞑备录》宋·赵珙
079. 《圣武亲征录校注》清·王国维校注
080. 《元朝秘史》元·佚名
081. 《备倭记》明·卜大同辑
082. 《万历野获编》明·沈德符
083. 《南明野史》清·三馀氏
084. 《郎潜纪闻》清·陈康祺
【史部·目录】6种
085. 《崇文总目》宋·王尧臣等
086. 《郡斋读书志》宋·晁公武
087. 《书林清话》清·叶德辉
088. 《校雠通义》清·章学诚
089. 《书目答问》清·张之洞
09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纪昀等 【子部·诸子】30种
091. 《老子》春秋·李耳
092. 《庄子》战国·庄周
093. 《公孙龙子》战国·公孙龙
094. 《韩非子》战国·韩非
095. 《淮南子》西汉·刘安
096. 《列子》战国·列御寇
097. 《墨子》战国·墨翟
098. 《荀子》战国·荀况
099. 《孙子兵法》春秋·孙武
100. 《文子》春秋·辛钘
101. 《关尹子》春秋·关尹
102. 《鹖冠子》战国·鹖冠子
103. 《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
104. 《晏子春秋》战国·晏婴
105. 《管子》战国·管仲
106. 《商君书》战国·商鞅
107. 《慎子》战国·慎到
108. 《尹文子》战国·尹文
109. 《邓析子》春秋·邓析
110. 《论衡》东汉·王充
111. 《盐铁论》西汉·桓宽
112. 《风俗通义》东汉·应劭
113. 《申鉴》东汉·荀悦
114. 《新论》汉·桓谭
115. 《新书》西汉·贾谊
116. 《孔丛子》汉·孔鲋
117. 《太玄经》汉·扬雄
118. 《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
119. 《刘子》北齐·刘昼
120. 《金楼子》梁·萧绎
【子部·儒家】10种
121. 《法言》西汉·扬雄
122. 《说苑》西汉·刘向
123. 《新序》西汉·刘向
124. 《新语》汉·陆贾
125. 《忠经》汉·马融
126. 《孔子家语》汉·佚名
127. 《朱子语类》宋·朱熹
128. 《传习录》明·王阳明
129. 《近思录》宋·朱熹、吕祖谦
130. 《一贯问答》明·方以智
【子部·释家】10种
131. 《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译
132. 《楞严经》唐·般剌密帝译
133. 《无量寿经》三国魏·康僧铠译
134. 《肇论》东晋·僧肇
135. 《心经》
136. 《坛经》唐·惠能
137. 《童蒙止观》隋·智顗
138. 《弘明集》梁·僧佑
139. 《祖堂集》五代·静、筠禅僧
140. 《五灯会元》宋·普济
【子部·道家】10种
141. 《抱朴子》晋·葛洪
142. 《无能子》唐·无名氏
143. 《化书》五代·谭峭
144. 《太平经》
145. 《云笈七签》宋·张君房
146. 《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
147. 《老子想尔注》
148. 《太上感应篇》
149. 《海内十洲三岛记》汉·东方朔
150. 《真诰》南朝梁·陶弘景
【子部·杂家】25种
151. 《吴子》战国·吴起
152. 《鬼谷子》
153. 《三略》旧题汉·黄石公
154. 《六韬》旧题周·姜尚
155. 《素书》三国·张良
156. 《忍经》元·吴亮
157. 《长短经》唐·赵蕤
158. 《梦溪笔谈》宋·沈括
159. 《黄帝内经素问》
160. 《神农本草经》清·孙星衍等辑
161. 《古画品录》南齐·谢赫
162. 《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
163. 《书谱》唐·孙过庭
164. 《海岳名言》宋·米芾
165. 《林泉高致》宋·郭熙
166. 《棋经十三篇》宋·张拟
167. 《乐府杂录》唐·段安节
168. 《洛阳牡丹记》宋·欧阳修
169. 《茶经》唐·陆羽
170. 《酒经》宋·朱肱
171. 《随园食单》清·袁枚
172. 《九章算术》汉·张仓
173. 《泛胜之书》汉·泛胜之
174. 《营造法式》宋·李诫
175. 《天工开物》明·宋应星
【子部·笔记】25种
176.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
177. 《大唐新语》唐·刘肃
178. 《幽闲鼓吹》唐·张固
179. 《中华古今注》五代·马缟
180. 《北梦琐言》宋·孙光宪
181. 《唐语林》宋·王谠
182. 《容斋随笔》宋·洪迈
183. 《老学庵笔记》宋·陆游
184. 《鹤林玉露》宋·罗大经
185. 《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
186. 《湘山野录》宋·文莹
187. 《梦粱录》宋·吴自牧
188. 《铁围山丛谈》宋·蔡绦
189. 《渑水燕谈录》宋·王辟之
190. 《唐才子传》元·辛文房
191. 《西南夷风土记》明·朱孟震
192. 《古今风谣》明·杨慎
193. 《陶庵梦忆》明·张岱
194. 《旧典备征》清·朱彭寿
195. 《读通鉴论》清·王夫之
196. 《廿二史札记》清·赵翼
197. 《陔余丛考》清·赵翼
198. 《广东新语》清·屈大均
199. 《日知录》清·顾炎武
200. 《清代野记》清·梁溪坐观老人
【子部·类书】5种
201. 《艺文类聚》唐·欧阳询
202. 《初学记》唐·徐坚
203. 《太平御览》宋·李昉等编
204. 《太平广记》宋·李昉等编
205. 《七修类稿》明·郎瑛
【子部·小说】25种
206. 《搜神记》晋·乾宝
207. 《游仙窟》唐·张鷟
208.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209. 《断鸿零雁记》民国·苏曼殊
210. 《西游记》明·吴承恩
211. 《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
212.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
213. 《金瓶梅》明·兰陵笑笑生
214. 《喻世明言》明·冯梦龙辑
215. 《警世通言》明·冯梦龙辑
216. 《醒世恒言》明·冯梦龙辑
217. 《初刻拍案惊奇》明·凌蒙初
218. 《二刻拍案惊奇》明·凌蒙初
219. 《型世言》明·陆人龙
220. 《清平山堂话本》明·洪楩
221. 《封神演义》明·许仲琳
222. 《东周列国志》明·余邵鱼撰 冯梦龙、蔡元放改编
223. 《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鹗
224.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
225. 《醒世姻缘传》清·西周生
226. 《镜花缘》清·李汝珍
227. 《七侠五义》清·石玉昆
228. 《老残游记》清·刘鹗
229. 《侠义风月传》清·名教中人
230. 《孽海花》清·曾朴 【集部·总集选集】18种 231. 《文选》梁·萧统编
232. 《六朝文絜》清·许琏
233. 《骈体文钞》清·李兆洛
234. 《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
235. 《楚辞章句》汉·王逸注
236. 《玉台新咏》陈·徐陵
237. 《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
238. 《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
239. 《敦煌变文》
240. 《宋诗钞》清·吴之振等编
241. 《元诗别裁集》清·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编
242. 《明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
243. 《清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
244. 《全唐五代词》
245. 《全宋词》
246.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生选编
247. 《挂枝儿》明·冯梦龙
248. 《晚清文选》
【集部·别集】10种 249. 《曹子建集》三国魏·曹植
250. 《陶渊明集》晋·陶潜
251. 《韩愈集》唐·韩愈
252. 《柳宗元集》唐·柳宗元
253. 《欧阳修集》宋·欧阳修
254. 《苏轼集》宋·苏轼
255. 《张载集》宋·张载
256. 《元好问集》金·元好问
257. 《王阳明集》明·王守仁
258. 《人境庐诗草》清·黄遵宪
【集部·戏曲】7种 259. 《西厢记》元·王实甫
260. 《窦娥冤》元·关汉卿
261. 《琵琶记》元·高明
262. 《牡丹亭》明·汤显祖
263. 《娇红记》明·孟称舜
264. 《桃花扇》清·孔尚任
265. 《长生殿》清·洪升
【集部·文论】15种 266. 《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
267. 《文笔要诀》唐·杜正伦
268. 《诗品》梁·钟嵘
269. 《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
270. 《文镜秘府论》日·遍照金刚
271. 《本事诗》唐·孟棨
272. 《乐府古题要解》唐·吴兢
273. 《六一诗话》宋·欧阳修
274. 《瓯北诗话》清·赵翼
275. 《词源》宋·张炎
276. 《本事词》清·叶申芗
277. 《白雨斋词话》清·陈廷焯
278. 《人间词话》清·王国维
279. 《闲情偶寄》明·李渔
280. 《宋元戏曲史》清·王国维

❽ 中国历代名人名录

沈括,字存中,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一官僚家庭。自幼勤奋好读,在母亲的指导下,14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24岁开始踏上仕途,三年后,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编校书籍,在这里他开始研究天文历算。晚年他在梦溪园认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科学活动,写出了闻名中外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和《忘怀录》等。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沈括逝世。

《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是沈括一生社会和科学活动的总结。书中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文学、史学、考古、音乐和艺术等共600余条。其中200多条属于科技方面,记载了他的许多发明、发现和真知灼见。《梦溪笔谈》中还第一次明确地谈到磁针的偏角问题。

1、 三国周渝:既生渝,何生亮?

2、 西楚霸王项羽: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姬虞姬奈若何?

3、 戊戌六君子之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4、 宋代诗人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5、 革命领袖孙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6、 宋代爱国名士文天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 伟大的爱国者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8、 三十年代影星阮玲玉:不死不足以明我冤!

9、 革命烈士夏明翰: 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

10、王诚:为了祖国,向我开炮!!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