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药书目录
㈠ 中国古代著名医书有哪些
1,《伤寒论》——东汉张仲景所著。该书被历代奉为中医的经典著作。书中所运用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的规范。所记述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治经验,对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所记载的大量复方,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被后世称作“众方之祖”。
2,《食疗本草》——为唐代孟诜所著,后经张鼎补充而成,是最具影响的食物疗法专著之一。享年93岁的孟诜曾师从药王孙思邈学习,精通医药、养生之术,其长寿与精通食疗等养生方法不无关系。该书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古代营养学和食物疗法专著,对多数食物疗效和食用药品合理应用的阐述切合实际,至今仍有较高价值。
3,《神农本草经》 又称《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非一人一时之作,“神农”为其托名。由战国及秦汉医药学家通过对药学资料不断搜集整理,最后成书。该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典籍,所收载的大多数药物沿用至今,其功效已为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书中提出的药物学理论和用药原则大多正确而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至今仍为学习中医药的重要参考书。
4,《温热论》由清代著名中医温病大家叶桂讲授,门人顾景文等据笔记整理而成。阐明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归纳为“温邪上受,首先犯上,逆传心包”;提出温病发展的卫、所、营、血四个阶段,表示疾病由浅入深的四个层次;叙述辨舌、验齿、辨斑疹等意义。在温病学说的发展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5,《四部医典》成书于公元8世纪末,由著名藏医药学家宇妥·元丹贡布总结传统藏医药理论和治疗经验,吸收中医、古印度和大食等医药学的许多精华编著而成。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各种疾病的分类以及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药物配方等等。
㈡ 古代中药典籍有哪些
《黄帝内经 》 ,《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 》等等。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据现代考证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黄帝内经》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它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㈢ 中国古代药物名著有哪些
1、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
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2、名医别录
《名医别录》,药学著作。简称《别录》,3卷。辑者佚名(一作陶氏)。约成书于汉末。是秦汉医家在《神农本草经》一书药物的药性功用主治等内容有所补充之外,又补记365种新药物。
由于本书系历代医家陆续汇集,故称为《名医别录》。原书早佚。梁·陶弘景撰注《本草经集注》时,在收载《神农本草经》365种药物的同时,又辑入本书的365种药物,使本书的基本内容保存下来。其佚文主要见《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书。
3、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本草著作,一名《唐本草》《英公本草》,54卷。唐·苏敬等23人奉敕撰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计有正文20卷,目录1卷;《药图》25卷,目录1卷;《图经》7卷。正文实际载药850种,较《本草经集注》新增114种。
此书以《本草经集注》为基础,增补注文与新药。又将原草木、虫兽2类,析为草、木、禽兽、虫鱼4类,序例亦一分为二。新增注文冠以“谨案”二字,小字书于陶弘景注文之后。新增用药用黑大字书写,末注“新附”。
补注内容中,以记载药物形态、产地为多,兼述药效、别名等。书中纠正陶氏谬误处甚多,为后世辨正药物基原提供依据。《新修本草》是中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原书已佚,主要内容保存于后世诸家本草著作中。
4、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
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
5、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学著作,38卷。清代吴其濬(瀹斋)撰于19世纪中(约1841~1846年),书未成而作者逝,初刊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该书考订植物名实,然涉及药用植物甚多。共载植物1714种,仿《本草纲目》分谷、蔬、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木12类。
附图1805幅,绝大多数系写生而成。书中一般一物一图,图文对照。其文字内容介绍文献出处、产地、形态、颜色或性味、用途等。所收植物以见于前人本草者居多,亦收有新增品519种。
作者辨认植物,注重实际比较观察及采访民间辨药经验,故对近现代考求植物品种甚有价值。其图形精美,据此常可鉴定植物科属。书中亦收载众多采访所得之植物功用,内涉及医药者较多,故于医药亦多裨益。
㈣ 我国古代第一本药书
第一本医书是《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朴素主义辨证思想。
《黄帝内经》共分《素问》、《灵枢》两部分,每部分各为81篇,共162篇。《素问》主要论述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灵枢》的核心内容`为脏腑经络学说。
中医学理论的形成直接来源于《黄帝内经》,此书在我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本药书是《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书中总结了
秦以前药物学的成就。首为序例,总论药物理论及配位规律。次载药365
种,分为三大类。书中对每种药物的别名、性味、生长环境及主治功用等都
作了叙述。其中不少药物的疗效已用现代科学方法得到证实。原书早佚,
其内容则辗转保存在历代本草著作中,现存本均为后人编辑。本书为广大
中医师及中医院校师生必备。
㈤ 古代有那些医书
古代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1、黄帝内经
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巨著,是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2、难经
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简称,共三卷(亦有分五卷的)。原题秦越人撰。
3、伤寒杂病论
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4、本经
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5)古代药书目录扩展阅读
中国古医书是古代医学的传承,极具医学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名医辈出,创造出了很多辉煌的医学成就,影响远播日本、欧洲,并且对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代医书原著跟现代翻印的古代医书内容有很多出入,由于年代久远,当代的翻印古医书缺失了很多内容,所以中国古医书原著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㈥ 我国古代都有哪些描写医药的书籍
《月王药诊》(亦泽《医法月王论》)、《藏本草》、《图鉴》、《吾三卷香》、《金汁甘露宝瓶札记》、《寿世保元》、《黔囊》、《重庆堂随笔》
《本草备要》、《本草二经》、《本草问答》、《本草从新》、《本草纲目拾遗》、《药性考》、《本草再新》、《柑园小识》、《四川通志》、《本草图说》、《纲目拾遗》、、《文房肆考》、《本草正义》……
有很多很多,写了些一般人不太见的上来,楼上的几本是经典。
㈦ 中国古代的药学经典
最早的是《本草》,又叫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抱朴子》也算,还有后来的《本草拾遗》,药学好像就这些,医学书倒是不少,求采纳
㈧ 古今教人用药的著名书籍
先秦:《神农本草经》神农氏 《皇帝内经》 汉代:马王堆汉墓医书 《黄帝内经素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金匮要略》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明代: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葛洪《肘后备急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苏敬《新修本草》 、王焘《外台秘要》、元丹贡布《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北宋:宋慈《洗冤集录》 回回药方 忽思慧《饮膳正要》、许国祯《御药院方》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张子和《儒门事亲》、朱丹溪《格致余论》、李东垣《脾胃论》、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吴又可《温疫论》、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条辨》、王清任《医林改错》、《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圣济总录》 近代医学名著 《古今图书集成》 论语--第一部语录体典籍 昭明文选--第一部诗文选集 玉台新咏--第一部专录妇女题材作的诗集 徐霞客洲记--古代游记第一书 古诗源--唐前诗歌最佳选本 古文观止--华夏文章第一选本 颜氏家训--古代家训第一书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挂枝儿--明代民歌第一书 夹竹桃--明代作家创作民歌第一书 品鉴部 文心雕龙--古代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诗品--现存在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 六一诗话--古代第一部诗话体著作 随园诗话--清代影响最大的诗话 小说部 三国演义--古代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儒林外史--古代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水浒传--古代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京本通俗小说--现存最早的宋人话本集 西游记--古代神话小说第一书 晏子孙春秋--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红楼梦--古代长篇小说第一书 锦香亭--第一美女传 聊斋志异--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第一书 希夷梦--中国第一部演述梦幻故事的长篇小说 三遂平妖传--古代第一部长篇神怪小说 再生缘--古代弹词第一书 瑶华传--古代第一部以狐妖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 镜花缘--古代长篇杂家小说第一书 岐路灯--古代第一部长篇教育小说 野叟曝言--古代第一部绝妙小说 杂 俎部 水经注--集魏晋南北朝地理学大成之巨著 天工开物--古代科技第一书 洛阳伽蓝记--第一部详细记载佛教寺院的文史名著 齐民要术--现存最早的农业网络全书;现存惟一一部古代家庭经济学著作 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物学名著 折狱龟鉴--现存惟一一部古代决狱名著;孤本法学经典 黄帝内经--最早全面阐述中医学的名著 金刚经--南禅宗主要经典;传世最早有年代可考的印刷品 六祖坛经--祥宗南宗第一经典 山海经--古今语怪之祖;小说之最古者 太上感应篇--一部在旧中国影响巨大的宣示因果报应的迷信书籍 孝经--古代第一部专言孝道的著作 帝范--古代帝王诫子第一书 考工记--先秦科技第一书 永乐大典卦书集萃--古代最为深入人心的卦书总汇 笔记部 搜神记--古代志怪笔记第一书 世说新语--古代志人笔记第一书 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的坐标:笔记杂史的第一书 智囊--第一部辑录古人智慧言行的书籍 容斋随笔--宋人笔记第一书 浮生六记--古代文学史上罕见的以抒情散文笔法写作的自叙传 笑林广记--华厦笑话第一书 史传部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战国策--第一部国别体史料汇编 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资治通鉴--现存现模和影响最大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第一部记事详细的史书
㈨ 我要古代药书
看来你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单纯卖药只要有高中以上文化就可以,如果要卖好药,建议学习《药剂学》、《方剂学》、《中医基础学》、《中药学》等专业类书籍。
㈩ 中国古代最早的药物著作书籍是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药物学专著,是中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
在我国古代,大部分中药物是植物药,所以称为“本草”,这部书也是以“本草经”命名。
《神农本草经》约起源于神农氏,炎帝神农氏是中国药学的始祖,他是我国古代文献所记载的第一个遍尝百草研究药学的人,他对药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后代的用药经验都被写进了我国第一部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
《神农本草经》不是一个时代和少数人的手笔,而是若干时代、若干人对于远古时期炎帝神农氏以及后代人们所掌握的药物学知识的集大成之作。
(10)古代药书目录扩展阅读
炎帝神农氏的陵墓在山西省高平县,这里有许多关于炎帝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
相传炎帝为了解掌握药物的性能和功效,经常在高平县羊头山一带尝百草,采集药材,遇到了很多毒药,有“日遇七十毒”、“百死百生”之说。一日,因尝了一种不知名的草药而中毒,不幸腹痛而逝,后人便把这种草叫做“断肠草”。
传说炎帝采药时服了断肠草后,腹中疼痛难忍,便急忙骑马返回。走了一程,不能再骑马,只好下了马让人抬着走, 后来这个地方就被人叫做“换马”,即今换马村。又走了一段路,人们发现炎帝情况有异,急忙呼唤,但炎帝病势沉重,连声呼唤而不应,后来这个地方就被人叫做“不应”,后谐音为“北营”,即今北营村。
人们把炎帝抬到一个避风的山沟里,放下来察看病情,发现他已经逝去了,这个地方便被人叫做“卧龙湾”。人们把炎帝抬回行宫,装殓起来准备安葬,后来这个地方便被人叫做“装殓”,后讹为“庄里”,即今庄里村。炎帝死后,炎帝的坐骑长夜悲鸣,沿着山岭奔跑不止,于是这条山岭便被人叫做“跑马岭”。
炎帝神农氏遍尝百草,掌握了不少药物的性能和功用。随着历史社会文化的演进,医药知识与经验也愈见丰富,特别是文字产生之后,记录和传播这些知识的方式也就由最初的口耳相传发展到文字记载了,于是便产生了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