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参考文献
[1]李璨. 我国中药材物流管理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2]蒋小会. S公司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杨海鹰. MD公司冷链物流管理的改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2.
[4]王志珍. 物流企业精益物流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5]朱廷军. 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6]尹华龙. 基于WEB的超市物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7]李亚静. 供电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8]周永鲁. 基于ASP.NET的烟草物流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3.
[9]古奕端. 基于RFID的大宗货物物流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10]刘迪迪. 水产品批发市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11]程传喜. 郑州安利物流公司物流管理改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12]杨娜. 东莞市中小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13]董彩芬. S公司基于TOC的生产物流管理改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4]王楠. 三菱电机放电加工机售后服务物流管理流程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
[15]吕悦. 大连市物流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16]付浦君. 基于信息化的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17]杨波. 精益物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
[18]米宁. 基于逆向物流管理的产品回收网络规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
[19]李引. 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影响研究[D].渤海大学,2014.
[20]肖莹莹. RFID技术在国内零售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21]师经昊. 供应链环境下精益物流管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
[22]谢沛欣. 基于SOA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西北大学,2009.
[23]耿明岩.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管理系统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
[24]姜琼慧. 基于B/S模式的物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07.
[25]陆滢. 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
[26]徐华. 中国现代物流管理与发达国家差距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27]陶宇. 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思考[J]. 企业经济,2011,01:58-60.
[28]周新韶. 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
中国商贸,2012,15:125-126+128.
[29]骆宏. 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研究[J]. 对外经贸,2012,05:108-110.
[30]贺超,庄玉良. 基于物联网的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J].
中国流通经济,2012,06:30-34.
[31]张安平. 汽车企业逆向物流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32]周林. 中小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四川大学,2005.
[33]王峰. 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34]杨爱霞.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业务流程重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
[35]刘志学,付国庆,许泽勇. 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比较[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S1:126-130.
[36]韦智伟. 供应链环境下我国工业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37]周海霞. 中国海产品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38]邱均平,宋恩梅. 论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管理创新[J]. 中国软科学,2002,04:108-111.
[39]曾祥云,王强. 第三方物流管理的内涵与特征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2002,02:15-17.
[40]曾祥云,王强. 试论面向电子商务的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设计[J].
系统工程,2002,01:60-65.
[41]薄洪光. 钢铁行业集成生产物流管理方法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42]程琦. 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D].武汉理工大学,2010.
[43]王海燕.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 物流技术,2007,10:34-36+48.
[44]陈达. 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及其策略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02:112-114.
[45]刘俊兰,翟树悦,周裕法,李娅访,韩冬雪. 医院物流管理的框架模型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2008,07:29-32.
[46]王小莉,李金伴.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探讨[J].
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06:59-62.
[47]王佐.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本源和创新[J]. 中国流通经济,2009,02:16-19.
[48]程琦,云俊. 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18-22.
[49]翁心刚. 供应链一体化时代的物流管理[J]. 中国流通经济,2005,06:12-15.
[50]刘丽艳. 对“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辨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58-61.
[51]李德库.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J]. 中国流通经济,2013,08:39-43.
[52]王道平.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 价值工程,2003,02:23-26.
[53]张林龙. 基于供应链管理(SCM)的物流管理[J]. 现代情报,2003,05:160-162.
[54]尤建新,蔡依平,杨瑾. 工程项目物流管理框架模型[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06:49-52.
标准格式的,要多少有多少,随便拿去用。别问我是谁,请叫我雷锋。
『贰』 RFID技术方面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1]王颖. 对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思考[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02)。
[2]程雪,周修理,李艳军. 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动物食品溯源中的应用。
[3]石蕾,陈敏雅. RFID系统中阅读器的设计与实现[J].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08,(07) 。
[4]钱莹,凌云. RFID中间件设计研究[J].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08,(05) 。
[5]陈冲,徐志,何明华. 一种新的RFID防碰撞算法的研究[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叁』 物联网在电商的领域应用与对策 完整的论文的组成部分。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4000字
论文自己写去
『肆』 求关于物联网的论文。2000字以上
摘要: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形式,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正在探索过程中。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给出了基于智能物体层、数据传输层、信息关联层、应用服务层的物联网四层体系架构,最后探讨了物联网在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物联网,RFID
一、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最早由麻省理工的Auto-ID中心在1999年提出,其基本想法是将RFID和其他传感器相互连接,形成RFID架构的分布式网络。
欧洲委员会[1]提出“物联网是未来因特网的综合部分之一,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基于标准的和互操作的通信协议,无论物理的还是虚拟的“物”均有身份、物理属性和虚拟特质,具备自配置能力且使用智能接口,可以无缝地集成到信息网络中去。”
本文认为,物联网实质上是将真实世界映射到虚拟世界的过程:真实世界中的事物,通过传感器采集一定的数据,在虚拟世界中形成与之对应的事物。“相关物体可能在虚拟电子空间中被创造出来,源于物理物体空间,且与物理空间的物体有关联。”[2]传感器采集到数据的详细程度,将影响到该事物在虚拟世界中的抽象程度。在虚拟世界中,对该事物最简单也最重要的描述是物体提供了一个ID用于识别(如使用RFID标签),最详细的描述则是真实世界中该事物的所有属性和状态均可在虚拟世界中被观察到。进一步的,在虚拟世界中对该物体做出控制,则可通过物联网改变真实世界中该物体的状态。对于一个真实的事物,其所需的各种应用与操作,只需在虚拟世界中对与之对应的虚拟事物进行应用和操作,即达到目的。
这样将会对世界带来巨大的改变:实地实时监测和控制一个事物的成本是高昂的,通过物联网,所有事物都将在虚拟世界中被找到,以较低的成本被监测和控制,从而实现4A(anytime, any place, anyone, anything)[3]连接。虚拟世界提供了对所有事物的实时追踪的可能,所有的信息都不是孤立的,这将为各种海量运算和分析提供了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信息源。真实世界存在于某一时刻,而当物联网发展到能将真实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映射到虚拟世界中时,无数个某一时刻的世界汇集起来,在虚拟世界中将形成一个可以追溯的历史,如同过去以纸质保存历史事件的发生,将来将以电子数据对所有事物进行全息描述的形式存储世界的历史。
二、体系架构
目前, 物联网还没有一个广泛认同的体系结构,最具代表性的物联网架构是欧美支持的EPCglobal和日本的UID物联网系统。EPC系统由EPC 编码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3 部分组成。UID 技术体系架构由泛在识别码(uCode)、泛在通信器、信息系统服务器、和ucode 解析服务器等4部分构成。EPCglobal 和UID上只是RFID 标准化的团体,离全面的“物联网”体系架构相去甚远。
美国的IBM公司在2008年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与物联网概念相近的概念,并提出通过INSTRUMENTED,INTERCONNECTED和INTELLIGENT这三个层面来实现智慧地球。在文献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物联网体系架构。
1、智能物体层:通过传感器捕获和测量物体相关数据,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同时具备局部的互动性,需要一定的存储和计算能力。
2、数据传输层: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无缝、透明、安全的接入,提供并实施编码、认知、鉴权、计费等管理。
3、信息关联层:通过云计算实施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数据处理与融合,屏蔽其异质性与复杂性,形成一个与真实世界对应的虚拟世界。
4、应用服务层:从虚拟世界中提取信息,提供丰富的面向服务的应用。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数据由底部的传感器通过网络到达应用服务层面,而实际上,在服务应用层面,各个中心、用户可以反向的通过网络由执行器对物体进行控制。
在该体系结构中,感知层面的各种传感器、执行器都是具体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会不断升级,新设备不断引入物联网。而服务应用层的各种需求也是不断提出的,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若是每个具体的服务应用和传感设备都形成一个独立的网络,最后可能形成许多套特殊的网络,这不利于推广和不便于维护。因此这需要物联网的网络层有一定前瞻性,物体设备层可以变化,服务应用层可以变化,但它们都是通过一个普适的网络进行连接,这个网络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三、面临的挑战
1、统一标准
物联网其实就是利用物体上的传感器和嵌入式芯片,将物质的信息传递出去或接收进来,通过传感网络实现本地处理,并联入到互联网中去。由于涉及到不同的传感网络之间的信息解读,所以必需有一套统一的技术协议与标准,而且主要是集中在互联上,而不是传感器本身的技术协议。现在很多所谓的物联网标准,实际上还是将物联网作为一种独立的工业网络来看待的具体技术标准,而应对互联需要的技术协议,才是真正实现物联网的关键。
2、安全、隐私
在物联网中所有“事物”都连接到全球网络,彼此间相互通信,这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和隐私问题,例如可信度,认证,以及事物所感知或交换到的数据的融合。人和事物的隐私应该得到有效保障,以防止未授权的识别和攻击。安全与隐私这个问题,是人类社会的问题,不论是物联网还是其他技术,都是面临这两个问题。因此,不仅要从物联网内部的技术上做出一定的控制,而且要从外部的法规环境上作出一定的司法解释和制度完善。
参考文献
1. Commission, I.D.E., Internet of things Strategic Research Roadmap. 2009.
2. CASAGRAS Final Report: RFID and the inclusive model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 2010.
3. 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 The Internet of Things. 2005, ITU.
『伍』 撰写一篇有关“物联网”的综述文章,字数不少于3000字,参考文献不少于15篇。
现在这方面的论文不好找,你还是自己收集资料吧
『陆』 谁有物联网发展技术概况研究中英文参考文献 越多越好。。 请发到我邮箱[email protected] 好的话双倍追加分
物联网发展技术概况已经发到你邮箱了,请查收
『柒』 物联网关键技术的书籍目录
1.1物联网概述
1.2物联网对通信网络的需求
1.3物联网总体架构
1.4智慧网络
1.5物联网核心技术
1.5.1二维码及RFID
1.5.2传感器
1.5.3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1.5.4近距离通信
1.5.5无线网络
1.5.6感知无线电
1.5.7云计算
1.5.8全IP方式(IPv6)
1.5.9嵌入式技术
1.6物联网与泛在网概念的差异
1.7物联网的行业应用
1.8物联网应用场景
1.8.1城市安全管控
1.8.2城市环境管控
1.8.3城市能源管控
1.8.4家庭数字生活
1.9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因素
1.10物联网发展的步骤 2.1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
2.1.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史
2.1.2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2.1.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2.1.4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典型应用
2.2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
2.2.1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协议
2.2.2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
2.2.3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
2.2.4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2.2.5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层协议
2.2.6协议栈优化和能量管理的跨层设计
2.3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
2.3.1面临的安全挑战
2.3.2安全需求
2.3.3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攻击
2.3.4无线传感器网络加密技术
2.3.5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
2.3.6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路由
2.3.7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
2.4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平台
2.4.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仿真特点
2.4.2无线传感器网络模拟仿真的发展状况
2.5nesC语言
2.5.1nesC语言简介
2.5.2nesC基本设计思想
2.5.3nesC语法
2.6TinyOS操作系统
2.6.1TinyOS操作系统简介
2.6.2TinyOS 2.x组件命名规则
2.6.3TinyOS平台与硬件抽象
2.6.4TinyOS安装
2.6.5TinyOS调度机制
2.6.6TinyOS 2.x消息通信机制
2.6.7TinyOS 2.x能量管理机制
2.7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电信网结合
2.7.1接入控制
2.7.2安全
2.7.3认证和授权
2.7.4计费
2.7.5业务和应用场景
2.8无线传感器网络与Internet结合
2.8.1融合方式
2.8.2接入技术
2.9IPv6无线传感器网络 3.1ZigBee简介
3.1.1ZigBee联盟简介
3.1.2ZigBee应用领域
3.2ZigBee网络拓扑
3.2.1星形拓扑构造
3.2.2对等网络构造
3.3网络功能简介
3.3.1超帧结构
3.3.2数据传输模型
3.3.3帧结构
3.3.4健壮性
3.3.5功耗
3.3.6安全性
3.4ZigBee协议栈
3.5ZigBee物理层
3.5.1工作频率和信道分配
3.5.2信道分配和编号
3.5.3发射功率
3.5.4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结构
3.5.52.4GHz频带无线通信规范
3.5.6868/915MHz频带无线通信规范
3.5.7无线信道通用规范
3.6ZigBee MAC层
3.6.1帧结构概述
3.6.2帧结构
3.6.3信道访问机制
3.6.4MAC层功能
3.7ZigBee网络层
3.7.1网络层数据实体(NLDE)
3.7.2网络层管理实体(NLME)
3.8ZigBee应用举例 4.1M2M技术特性
4.1.1M2M业务特征
4.1.2M2M基本业务需求
4.1.3M2M端到端分层架构
4.2M2M技术标准
4.2.13GPP进展
4.2.2ETSI进展
4.2.3ITU进展
4.3M2M应用通信协议
4.3.1M2M应用通信协议
4.3.2WMMP
4.4M2M应用
4.4.1智能抄表
4.4.2CDMA无线抄表解决方案 5.1RFID基本工作原理
5.1.1标签
5.1.2读写器
5.1.3天线
5.1.4工作频率
5.1.5空口协议
5.1.6读写距离
5.2RFID技术标准
5.2.1ISO/IEC标准
5.2.2EPC Global标准
5.3防冲突技术
5.4RFID的干扰
5.5RFID安全问题及对策 6.1NFC技术要点
6.1.1NFC工作原理
6.1.2NFC防冲突技术
6.1.3NFC技术标准
6.1.4VLC-NFC技术
6.2NFC在手机中的应用
6.2.1移动支付
6.2.2其他应用
6.2.3NFC手机架构 7.1蓝牙技术
7.1.1低功耗蓝牙技术概述
7.1.2射频基带与信道配置
7.1.3网络结构
7.1.4链路层
7.2低能耗蓝牙协议栈
7.2.1L2CAP
7.2.2HCI
7.2.3SDP
7.2.4LMP
7.2.5蓝牙的安全架构
7.3低能耗蓝牙的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