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参考模型
① TCP/IP网络参考模型有哪几层
TCP/IP协议并不抄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② TCP/IP协议参考模型共分为了几层,其中3、4层分别是什么
TCP/IP协议参考模型共有4层,从下到上3、4层分别是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分别介绍TCP/IP协议中的四个层次:
1、应用层:应用层是TCP/IP协议的第一层,是直接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
2、运输层:作为TCP/IP协议的第二层,运输层在整个TCP/IP协议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且在运输层中,TCP和UDP也同样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网络层:网络层在TCP/IP协议中的位于第三层。在TCP/IP协议中网络层可以进行网络连接的建立和终止以及IP地址的寻找等功能。
4、网络接口层:在TCP/IP协议中,网络接口层位于第四层。由于网络接口层兼并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所以,网络接口层既是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也可以为网络层提供一条准确无误的线路。
(2)tcp参考模型扩展阅读
OSI模型:
1、第1层是物理层(Physical Layer)(也即OSI模型中的第一层)
2、第2层是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运行以太网等协议。
3、第3层是网络层(Network Layer)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
4、第4层是处理信息的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第4层的数据单元也称作数据包(packets)。但是,当你谈论TCP等具体的协议时又有特殊的叫法,TCP的数据单元称为段(segments)而UDP协议的数据单元称为“数据报(datagrams)”。
5、第5层是会话层( Session Layer)这一层也可以称为会晤层或对话层,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统称为报文。
6、第6层是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这一层主要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
7、第7层是“一切”。第7层也称作“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是专门用于应用程序的。
③ 什么是TCP/IP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共有五层: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和主机至网络层。
与OSI参考模型相比,TCP/IP参考模型没有表示层和会话层。互联网层相当于OSI模型的网络层,主机至网络层相当于OSI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互联网层
所有上述的需求导致了基于无连结互联网络层的分组交换网络。这一层被称作互联网层(internet layer),它是整个体系结构的关键部分。它的功能是使主机可以把分组发往任何网络并使分组独立地传向目标(可能经由不同的网络)。这些分组到达的顺序和发送的顺序可能不同,因此如果需要按顺序发送和接收时,高层必须对分组进行排序。
互联网层定义了正式的分组格式和协议,即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层的功能就是把IP分组发送到应该去的地方。分组路由和避免阻塞是这里主要的设计问题。TCP/IP互联网层和OSI网络层在功能上非常相似。
传输层
位于互联网层上的那一层,通常称为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它的功能是使源端和目标主机上的对等实体可以进行会话。在这一层定义了两个端到端的协议。一个是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它是一个面向连结的协议,允许从一台机器发出的字节流无差错地发往另一台机器。它将输入的字节流分成报文段并传给互联网层。TCP还要处理流量控制,以避免快速发送方向低速接收方发送过多的报文而使接收方无法处理。
另一个协议是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它是一个不可靠的、无连结的协议,用于不需要TCP排序和流量控制能力而是自己完成这些功能的应用程序。IP、TCP和UDP的关系如图7所示。自从这个模型出现以来,IP已经在其它很多网络上实现了。
应用层
在TCP/IP模型的最上层是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它包含所有的高层的协议。高层协议有:虚拟终端协议TELNET、文件传输协议FTP、电子邮件传输协议SMTP、域名系统服务DNS、网络新闻传输协议NNTP和HTTP协议。
虚拟终端协议TELNET:允许一台机器上的用户登录到远程机器上并且进行工作。
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提供有效地将数据从一台机器上移动到另一台机器上的方法。
电子邮件协议SMTP(Simple Message Transfer Protocol):最初仅是一种文件传输,但是后来为它提出了专门的协议。
域名系统服务DNS(Domain name service):用于把主机名映射到网络地址。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用于在万维网(WWW)上获取主页等。
主机至网络层
互联网层下面什么都没有,TCP/IP参考模型没有真正描述这一部分,只是指出主机必须使用某种协议与网络相连。
④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的区别是什么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虽然都是网络互联模型,但是它们本质上还是有区别,具体区别如下。
一、两者网络模型层数不同
1、OSI参考模型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虽然二者都采用了分层体系结构,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着干个较小且易于处理的子问题。但是OSI参考模型没有TCP/IP模型简化。
2、TCP/IP模型严格来说是一个四层的体系结构。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都包含其中,虽然它有四层网络模型层数,只是因为在TCP/IP模型中TCP模型和IP模型最具代表性,所以被称为TCP/IP模型。它是保证网络数据信息及时、完整传输的两个重要的模型。
二、两者数据传输原理不同
1、TCP/IP模型当应用进程A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将其组织成应用层的数据服务单元,然后向下传输到传输层。第二步,在传输层收到该数据单元后与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传输层的数据服务单元。之后在传输层将报文传送到网络层时,由于网络层数据单元的长度有限制,所以传输层的长度被分为若干个较短的数据段。每个数据段再加上网络层的控制报头,就构成了网络层的数据服务单元。
网络层的分组传送到数据链路层时,加上数据链路层的控制信息后构成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 数据链路层的帧传送到物理层后,物理层将以比特流的方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出去。当比特流到达目的主机B时,再从物理层依层上传,每层对其对应层的控制报头进行处理,将用户数据交给高层,最终将进程A的数据送给主机B的进程B,实现了数据的透明传输。
2、OSI参考模型中数据的传输和TCP/IP模型原理是一样的,不过OSI参考模型在第二、三步骤中还要加上对表示层和会话层数据单元的封装。都是通过数据发送方的各层相当于将各自的控制信息添加到上层传来的数据上,然后一起打包继续向前传递,而数据接收方的各层则是将接到的数据包进行解压,去掉发送方对等层添加在数据上的控制信息,然后传递给上层,最终实现数据的传输。
三、两者的优点不同
1、OSI参考模型
分工合作,责任明确。它把性质相似的工作划分在同一层,性质相异的工作则划分到不同层。把每一层所负责的工作范围,都区分得很清楚,彼此不会重叠。
对等交谈。指所处的层级相同,对等交谈意指同一层找同一层谈,例如:第3层找第3层谈、第4层找第4层谈...依此类推。所以某一方的第N层只与对方的第N层交谈,是否收到、解读自己所送出的信息即可,因此不必关心对方的第N-1层或第N+1层会如何做。
逐层处理,层层负责。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收到数据后,一定先把数据进行处理,才会将数据向上传送给第N+1层,处理无误后才向下传给第N-1层。任何一层收到数据时,都可以相信上一层或下一层已经做完它们该做的事,层级的多少还要考虑效率与实际操作的难易,并非层数越多越好。
2、tcp/ip模型
具有数据的时新性。TCP/IP模型的时效性则恰好具有时新性特点。它能利用高速运转的网络技术,及时捕捉科学有效的数据信息。并且能随着时间的变化,自动淘汰过时的无用信息,做到与时俱进。
具有数据的安全准确性。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会一般会受传输者、接收者、传输渠道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不同程度上影响数据信息输送的及时性。而TCP/IP模型的数据传输,不仅能处理好复杂的信息结构,繁多的数据信息,还能维护数据信息的安全,确保数据信息的科学准确性。
具有传输技术的先进易用性。它主要采用的是先进的数据压缩技术。数据压缩就是文本编码的过程,以便将相同的数据信储存在更少的字节空间。文本占用空间减少、传输速度加快。数据压缩技术允许以最快的操作速度进行实时编码。
⑤ TCP/IP参考模型的介绍
TCP/IP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的祖父ARPANET和其后继的因特网使用的参考模型。ARPANET是由美国国防部DoD(U.S.Department of Defense)赞助的研究网络。逐渐地它通过租用的电话线连结了数百所大学和政府部门。当无线网络和卫星出现以后,现有的协议在和它们相连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所以需要一种新的参考体系结构。这个体系结构在它的两个主要协议出现以后,被称为TCP/IP参考模型(TCP/IP reference model)。
⑥ 简述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互连层(internet layer)
主机-网络层(host-to-network layer)
TCP/IP 参考模型与 OSI 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
主机-网络层
参考模型的最低层,负责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
允许主机连入网络时使用多种现成的与流行的协议,如局域网的Ethernet、令牌网、分组交换网的X.25、帧中继、ATM协议等;
当一种物理网被用作传送IP数据包的通道时,就可以认为是这一层的内容;
充分体现出TCP/IP协议的兼容性与适应性,它也为TCP/IP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互连层
相当OSI参考模型网络层无连接网络服务;
处理互连的路由选择、流控与拥塞问题;
IP协议是无连接的、提供“尽力而为”服务的网络层协议。
传输层
主要功能是在互连网中源主机与目的主机的对等实体间建立用于会话的端-端连接;
传输控制协议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协议;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
应用层
应用层协议主要有:
网络终端协议Telnet
文件传输协议F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域名系统DNS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⑦ TCP/IP参考模型的模型比较
(1)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
(2)都能够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通信服务机制。 (1)OSI采用的七层模型,而TCP/IP是四层结构。
(2)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接口层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定义,只是一些概念性的描述。而OSI参考模型不仅分了两层,而且每一层的功能都很详尽,甚至在数据链路层又分出一个介质访问子层,专门解决局域网的共享介质问题。
(3)OSI模型是在协议开发前设计的,具有通用性。TCP/IP是先有协议集然后建立模型,不适用于非TCP/IP网络。
(4)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功能基本相似,都是负责为用户提供真正的端对端的通信服务,也对高层屏蔽了底层网络的实现细节。所不同的是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是建立在网络互联层基础之上的,而网络互联层只提供无连接的网络服务,所以面向连接的功能完全在TCP协议中实现,当然TCP/IP的传输层还提供无连接的服务,如UDP;相反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是建立在网络层基础之上的,网络层既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又提供无连接的服务,但传输层只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5)OSI参考模型的抽象能力高,适合与描述各种网络;而TCP/IP是先有了协议,才制定TCP/IP模型的。
(6)OSI参考模型的概念划分清晰,但过于复杂;而TCP/IP参考模型在服务、接口和协议的 区别上不清楚,功能描述和实现细节混在一起。
(7)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接口层并不是真正的一层;OSI参考模型的缺点是层次过多,划分意义不大但增加了复杂性。
(8)OSI参考模型虽然被看好,由于没把握好时机,技术不成熟,实现困难;相反,TCP/IP参考模型虽然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还是比较成功的。
⑧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区别为:结构不同、性质不同、服务和协议不同。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方法。以传输层为界,其上层都依赖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与网络环境无关的传输服务。
一、结构不同
1、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划分为7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2、TCP/IP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划分为4层结构: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络层和主机-网络层。
二、性质不同
1、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是制定的适用于全世界计算机网络的统一标准,是一种理想状态,它结构复杂,实现周期长,运行效率低。
2、TCP/IP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是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可移植性好,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提供多种拥有大量用户的网络服务,并促进Internet的发展,成为广泛应用的网络模型。
三、服务和协议不同
1、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对服务和协议做了明确的区别。
2、TCP/IP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没有充分明确区分服务和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