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笛文献
A. 笛子在中国最早的记载
笛子起源于中国吗?
答: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也属于裴李岗文化,那里出土的16支完整的用鹤鸟肢骨所制的骨笛距今约8000年,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导致了中国先秦音乐史的补写,被称为我国笛子的鼻祖;距今8700年前出土的一批精致骨笛己具备七声音阶结构,至今仍可吹奏旋律,是迄今为止所见年代中最为久远的乐器,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分属于早中晚三期的20多支五孔/六孔/七孔/八孔骨笛,把中国七声音阶的历史提前到8000年前,改写了中国音乐史,同时是世界上同期遗存中最完整而丰富/音乐性能最好的音乐实物,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以上结论,是的。
B. 请问FARRLAW是什么牌子(长笛)
Student Flutes学生长笛:
1,Jupiter 吉普特或译朱比特,型号511ESSC。 产地:台湾
2,Pearl明珠,型号 PF501E/525E。产地:台湾
3,Trevor J. James,型号3011.。产地:台湾
4,Yamaha雅马哈或山叶,型号 YFL2xx。产地:日本
Upgraded Flutes进阶长笛
1,Jupiter吉普特,型号911
2,Pearl明珠,型号 PF665/765
3,Powell-Sonare帕威尔-唢呐呢,型号SE5000RE/6000RE/7000RE。产地:美国/中国(帕威尔与中国合资生产)
4,Trevor J. James,型号CantabileII/ Victoso II
5,Yamaha,型号YFL3xx,4xx,
Advanced Flutes 高级长笛
1,Altus 阿塔斯,型号807/907/1007/1107。产地:日本
2,Meteki魔笛,型号MO-021/031。产地:日本。
3,Miyazawa宫泽,型号PA101/202/302/402。产地:日本
4,Muramatsu村松,型号EX / GX。产地:日本
5,Powell帕威尔,型号Signature RE/E。产地:美国
6,Sankyo三响,型号ete(“练习曲”或CF201)/ silver sonic(“银的声音”或CF301)
7,Yamaha ,型号YFL5xx, 6xx,7xx
Conservatory Flutes学院长笛
1,Altus 阿塔斯,型号1207至1707。产地:日本
2,Burkart & Phelan博卡费伦,从帕威尔公司出来的女长笛家burkart制造的长笛,表面不设镀层。产地:美国
3,Mateki 魔笛,型号MO-041/051/061。产地:日本
4,Miyazawa宫泽,型号Type ISS/IISS。产地:日本。
5,Powell 帕威尔,型号Handmade Conservatory AG / AMT。产地:美国
6,Muramatsu村松,型号DS/PTP(镀白金)。产地:日本
7,Sankyo三响,型号 Artist(”艺术家”或CF 401)/CF 501 DT (HMDN)/CF 601 ST(HMSR)。产地:日本
8,yamaha 雅马哈,型号YFL 8xx以上。产地:日本
Handmade Flutes手工长笛
1,Michael Allen(米切尔.阿伦)。产地:英国。(hehe,这是由all flutes plus自家生产的)
现有的文献找不到你这个牌子,请检查拼写正确否,或传个原本图片,待分析
C. 哲学问题,最好的笛子应该分配给谁希望得到相关文献
是亚里士多德的目的因里的。
D. 谁能够提供一些音乐知识趣味问答题乐器方面,音乐历史方面,钢琴文献方面都行!!
音乐知识问答题
1.三大芭蕾舞剧:
答案:《睡美人》《胡桃夹子》和《天鹅湖》
2.《雪绒花》是那布电影中的曲子?
答案:《音乐之声》
3.十二平均律是由谁首创?
答案:中国十二平均律是由明代朱载堉首创,西洋十二平均律是由德国巴哈(赫)首创
4.吉他有多少根弦?
答案:6根
5.老、少斯特劳斯是什么关系?
答案:父子
6.《小白菜》是那个地区的民歌?
答案:河北
7.谁把钢琴发挥到及至?
答案:贝多芬(音乐之王)
8.关于《唱支山歌给党听》的题目 (忘了)
答案:雷锋
9.圆舞曲也叫什么?
答案:华尔兹
10.不是中国乐器的是
答案:小号
11.黑管是什么乐器的别称
答案:单黄管
12.国际歌的词作者
答案:胞狄埃
13.问题:国际歌的作曲者
答案:比尔.狄盖特
14.义勇军进行曲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渠
答案;风云儿女
15.乐器女王之称的是什么乐器
答案:小提琴
16.卡农的作者
答案;帕赫贝尔
17."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哪个地方的歌曲
答案:青海
18.超级乐者是哪个国家研发的
答案: 中国
19.乐圣之称的是谁?
答案;贝多芬
20."掀起你的盖头来"是哪个族的歌曲
答案: 新疆维吾尔族
21.法国号又称什么?
答案:圆号
22.简谱的发明者是谁?
答案:舒威
23.音乐神童是谁?
答案:莫扎特
24.圆舞曲之父是谁?
答案:老约翰
25.进行曲之王是谁?
答案:苏沙
26.谁是钢琴诗人?
答案:萧邦
27.法国歌剧的创始人是谁?
答案:卢利
28.响板的发源地是哪?
答案:西班牙
29.哪种不是混合拍? 选项是:3、5、7、9拍。
答案:选3拍。
30.简谱最早被哪个国家使用?
答案 :法国
31.贝多芬的哪个交响曲被称为命运交响曲。
答案:第五交响曲
32.音乐史上最早的第一部协奏曲为何?
答案:科赖里所做的大协奏曲.
33.中国的音乐节是什么时候?
答案:四月五日
34.世界三大男高音中的多明戈是哪国人?
答案:西班牙
35.贝斯有几根弦?
答案:4根
36.乐剧是由谁所创?
答案:华格纳
37.钢琴曲中的旧约是什么?
答案:十二平均率
38.标准音A的音高是多少?
答案:每秒振动440次
39.关于吉他弦的问题
答案:E B G D A E
40.《弹起我心爱的土琵芭》是哪部电影的插曲?
答案:铁道游击队。
41.《卖报歌》的作者是谁?
答案:聂耳
42.啊里山的姑娘是什么族的歌
答案:高山族
43.指挥棒最先是拿什么代替的?
答案:纸卷
44.《毕业歌》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歌
答案:《桃李劫》
45.《老人河》是哪个国家的歌曲
答案: 美国
46.古筝和古琴哪种的弦多?
答案:古筝
47.在所有的弦乐器中唯一的演奏音高和实际音高不同的乐器是什么?
答案:低音大提琴
48.哪位作曲家没有编写过管弦乐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答案:贝多芬
49."世界三大男高音”的卡雷拉斯是哪国人?
答案:西班牙
50.简谱最早在什么世纪使用
答案:17世纪
51.在木管乐器中,善于表现讽刺气氛的乐器为何?
答案:低音管
52.反映萧邦一生的是?
答案:一曲难尽
53.贝多芬的《合唱交响曲》是第几交响曲?
答案:第九交响曲
54.超级乐者这个游戏不属于一下哪种类型?
答案:角色扮演类
55.西洋木管乐器中的“巴松”又称为?
答案:双簧管
56.谁是音乐之父?
答案:巴哈(赫)
57.“大珠小珠落玉盘”是形容哪种乐器的声音?
答案:琵琶
58.歌剧图兰朵用了中国哪个民族旋律?
答案:是茉莉花
59.国际歌中的中文部分起初是由哪种语言翻译过来的?
答案:俄语
60.印象派代表人物是
答案: 德彪西
61.中国乐器的乐徽是什么?
答案: 排萧
62.交响曲之父是谁?
答案:海顿
63.单簧管属于哪一类乐器?
答案:木管
64.《蝴蝶夫人》的作曲者是谁?
答案:普契尼
65.音乐的新约是指什么
答案: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
66.谁是歌曲之王
答案:奥地利的舒伯
67.谁是“交响曲之父”?
答案:海顿,他创作了“惊愕”交响曲
68.谁是“协奏曲之父”?
答案:因一头红发而被称为“红发教士”的韦瓦第
69.交响诗是由谁首创?
答案:李斯特
70.节拍器是由谁所发明?
答案:德国人梅智
71.代表古典乐派结束,浪漫乐派开始的作曲家是谁?
答案:贝多芬
72.小提琴由几条定弦所构成分别为什么音?
答案:4,分别为E A D G
73.中提琴由几条定弦所构成分别为什么音?
答案:4,分别为A D G C
74.大提琴由几条定弦所构成分别为什么音?
答案:4,分别为A D G C
75.低音大提琴由几条定弦所构成分别为什么音?
答案:4,分别为G D A E
76.谁有和声学之父之称?
答案:法国了作曲家及理论家拉摩
77.谁是俄国音乐之父?
答案:俄国作曲家葛令卡
78.长调属于哪个民族?
答案:蒙古族
79:花儿与少年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答案:青海
80.童年这歌的作者是谁`?
答案:罗大佑
81.《霓裳羽衣》是哪个朝代的戏曲?
答案:唐
83.下面哪个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
答案:悲怆交响曲
84.被称为“交响乐团心脏”的是?
答案:弦乐器
85.劲乐2公测日期
答案:6月22日
86.超级乐者内测时间?
答案:4月27日
1. 三大安魂曲是指哪三首呢
莫札特的D小调安魂曲、威尔第的安魂曲和佛瑞的安魂曲
2. 三大神剧是指哪三首呢
韩德尔的弥赛亚、海顿的天地创造和孟德尔颂的伊利亚
3. 音乐史上的3B(4B)是指哪些人呢
布拉姆斯,巴哈,与贝多芬三人并称为音乐史上的3B,若是4B就要另加巴尔托克
4. 声音的基本要素呢
音高、音量、音长与音色
5. 三大芭蕾舞剧:
《睡美人》《胡桃夹子》和《天鹅湖》
6. 音乐的要素有哪些呢
节奏、旋律与合声
7. 在西洋音乐史上有哪几位作曲家是二十世纪新音乐的开创者?
德布西、荀白克及史特拉文斯基
8. 在木管乐器中属于C 调乐器的有哪些?
长笛、双簧管及低音管
9. 在木管乐器中属于移调乐器的有哪些?
竖笛、英国管及萨克管
10. 在交响乐团中最常用的木管乐器有哪些?
长笛、双簧管、竖笛及低音管
11.竖笛五重奏是由哪些乐器所组成?
竖笛、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所组成
12.铜管五重奏是由哪些乐器所组成?
第一小号、第二小号、法国号、长号、低音号所组成
13.弦乐四重奏是由哪些乐器所组成?
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所组成
14.钢琴三重奏是由哪些乐器所组成?
钢琴、小提琴、大提琴所组成
15.有哪些作曲家曾经编写管弦乐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浦罗柯菲夫、柴可夫斯基、白辽士
E. 笛子的起源
中国笛起源的“西来说”,只代表一家之言。“西来说”的论据并不能说明笛的起源。而恰好只能说明西部各民族文化成分包括笛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井促使曾在中国本土上滋生、发展了几千年的横吹笛,在汉以后逐步趋于科学、合理和完善。杨荫浏先生正视了这种影响:“横吹的笛,在鼓吹(横吹)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从公元前第一世纪末汉武帝的时候开始的。这可能和张骞由西域传入吹笛的经验和笛上的曲调有着关系。”(杨萌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第五章),杨荫浏先生客观地指出横吹笛在当时宫廷鼓吹中的地位以及笛与西域的关系。他认为西域传来了“吹笛的经验”和“曲调”,并非传来笛乐器本身。
汉代以后,横吹笛已在宫廷、军队的鼓吹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个事实提醒了人们,中国笛的发展,已经脱离了它的早期原始形态,有可能在吸取了其他民族笛的合理成分后,在音律、形制等方面更加合理和更加完善,并与乐队中其它乐器日益完美地配合与协调。在河南邓县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画像砖上,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鼓吹乐队协调行奏的历史图像。横吹笛演奏者的持笛方向、角度,左右手弄笛姿势与今天笛演奏完全一样。
隋唐时期鼓吹乐的“大横吹部”和“小横吹部”均用横吹笛。在供人欣赏、娱乐的隋唐“燕乐”乐种中,横吹笛(当时称横留)广泛活跃于乐队里,在敦煌隋代壁画和唐伎乐人图上,也能看到横吹笛的演奏。在其它一些历史图画里我们还会发现两个方向的吹笛姿势(笛尾向左或笛尾向右)。
唐代已出现有关著名笛演奏家的记载,如李谟、孙楚秀,尤承恩、云朝霞等。其中李谟曾师从西域龟兹乐手,因笛演奏不同凡响,技艺出人头地,开元年间在笛吹才能上号称“天下第一”。
陈晹《乐书》卷148 :“唐之七星管古之长笛也,其状如篪而长,其数盈导而七窍,横吹,旁有一孔系粘竹膜者,籍共鸣而助声,刘系所作也……。”也许至少从唐代开始,具有中国膜笛音色特点的笛就出现了。笛上带膜,是中国笛最独特的标志之一。
唐以前的笛是否贴膜,无文献可考。而马王堆三号汉墓笛在六个指孔的背面有一孔,此孔位置与第六孔位置距尾端管口几乎相等。因此,如果此孔是按音孔的话,并无实效意义。此孔是否是膜孔?如果此孔是膜孔,那中国笛的贴膜传统就可以推溯至汉代。
唐以后,横吹笛更加广泛应用于宫廷和民间的音乐活动中,如北宋宫廷的鼓吹乐,南宋宫廷的“随军番部大乐”、“天基圣节排当乐次”、民间瓦舍中的民间器乐“鼓板”,元代宫廷宴乐,明代的宫廷郊庙祭祀乐、朝会乐丹陛大乐、太平清乐,以及明代的余姚腔戏曲伴奏、昆山腔戏曲伴奏,清代的“十番鼓”(十番笛)、“十番锣鼓”、陕西鼓乐和各地丰富多彩的歌舞音乐伴奏、戏曲声腔伴奏等,都广泛地应用着横吹笛。在中国,人们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祖祖辈辈呕心沥血的无数次艺术实践中,已将笛逐步规范、完善为今天通用的形制。
F. 为什么要学习经典文献
一、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至少对那些被视为“博学”的人是如此;它不适用于年轻人,因为他们处于这样一种年龄: 他们接触世界和接触成为世界的一部分的经典作品之所以重要,恰恰是因为这是他们的最初接触。
代表反复的“重”,放在动词“读”之前,对某些耻于承认未读过某部名著的人来说,可能代表着一种小小的虚伪。为了让他们放心,只要指出这点就够了,也即无论一个人在性格形成期阅读多么广泛,总还会有众多的重要作品未读。
任何人如果读过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全部作品,请举手。圣西门又如何?还有雷斯枢机主教?即使是十九世纪那些伟大的系列小说,通常也是提及多于读过。在法国,他们开始在学校读巴尔扎克,而从各种版本的销量来判断,人们显然在学生时代结束后还在继续读他。但是,如果在意大利对巴尔扎克的受欢迎程度作一次正式调查,他的排名恐怕会很低。狄更斯在意大利的崇拜者是一小撮精英,他们一见面就开始回忆各种人物和片断,仿佛在谈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人。米歇尔·布托多年前在美国教书时,人们老是向他问起左拉,令他烦不胜烦,因为他从未读过左拉,于是他下决心读整个《鲁贡玛卡家族》系列。他发现,它与他想像中的完全是两回事: 它竟是寓言般的、神话学式的系谱学和天体演化学,他后来曾在一篇精彩的文章中描述这个体系。
上述例子表明,在一个人完全成年时首次读一部伟大作品,是一种极大的乐趣,这种乐趣跟青少年时代非常不同(至于是否有更大乐趣则很难说)。在青少年时代,每一次阅读就像每一次经验,都会增添独特的滋味和意义;而在成熟的年龄,一个人会欣赏(或者说应该欣赏)更多的细节、层次和含义。因此,我们不妨尝试以其他方式:
二、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因为实际情况是,我们年轻时所读的东西,往往价值不大,这又是因为我们没耐性、精神不能集中、缺乏阅读技能,或因为我们缺乏人生经验。这种青少年的阅读可能(也许同时)具有形成性格的作用,理由是它赋予我们未来的经验一种形式或形状,为这些经验提供模式,提供处理这些经验的手段,比较的措辞,把这些经验加以归类的方法,价值的衡量标准,美的范例: 这一切都继续在我们身上起作用,哪怕我们已差不多忘记或完全忘记我们年轻时所读的那本书。当我们在成熟时期重读这本书,我们就会重新发现那些现已构成我们内部机制的一部分的恒定事物,尽管我们已回忆不起它们从哪里来。这种作品有一个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籽留在我们身上。我们现在可以给出这样的定义:
三、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基于这个理由,一个人的成年生活应有一段时间用于重新发现我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最重要作品。即使这些书依然如故(其实它们也随着历史角度的转换而改变),我们肯定已经改变了,因此后来这次接触也就是全新的。
所以,我们用动词“读”或动词“重读”也就不真的那么重要。事实上我们可以说:
四、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五、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的书。
上述第四个定义可视为如下定义的必然结果:
六、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而第五个定义则隐含如下更复杂的方程式:
七、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带着以前的解释的特殊气氛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或只是多种语言和风俗习惯)时留下的足迹。
这同时适用于古代和现代经典。如果我读《奥德赛》,我是在读荷马的文本,但我也不能忘记尤利西斯的历险在几个世纪以来所意味的一切事情,而我不能不怀疑这些意味究竟是隐含于原著文本中,还是后来逐渐增添、变形或扩充的。如果我读卡夫卡,我就会一边认可一边抗拒“卡夫卡式的”这个形容词的合法性,因为我们老是听见它被用于指称可以说任何事情。如果我读屠格涅夫的《父与子》或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恶魔》我就不能不思索这些书中的人物是如何继续一路转世投胎,一直到我们这个时代。
读一部经典作品还一定会令我们感到意外,当我们拿它与我们以前所想像的它比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要一再推荐读第一手文本,尽量避免二手书目、评论和其他解释。中学和大学都应加强这样一个想法,也即任何一本讨论另一本书的书,所说的都永远比不上被讨论的书;然而他们竭尽全力要让学生相信的,事实上恰恰相反。这里存在一种流行很广的价值的逆转,即是说,导言、批评机器和书目被用得像烟幕,遮蔽了文本在没有中间人的情况下必须说和只能说的东西——而中间人总是宣称他们所知比文本自身还多。因此,我们可以总结:
八、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让周围制造一团批评话语的尘雾会,却总是把那些微粒抖掉。
一部经典作品不一定要教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有时候我们在一部经典作品中发现我们已知道或总以为我们已知道的东西,却没有料到那个经典文本早就说了(或那个想法与那个文本有一种特殊联系)。这种发现同时也是非常令人满足的意外,例如当我们弄清楚一个想法的来源,或它与某个文本的联系,或谁先说了,我们总会有这种感觉。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定义:
九、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当然,发生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一部经典作品的文本“起到”一部经典作品的作用,即是说,它与读者建立一种个人关系。如果没有火花,这种做法就没有意义: 出于职责或敬意读经典作品是没用的,我们只应仅仅因为喜爱而读它们。除了在学校: 无论你愿不愿意,学校都要教你读一些经典作品,在这些作品当中(或通过把它们作为一个基准)你以后将辨别“你的”经典作品。学校有责任向你提供这些工具,使你可以作出你自己的决定;但是,只有那些你在学校教育之后或之外选择的东西才有价值。
只有在非强制的阅读中,你才会碰到将成为“你的”书的书。我认识一位出色的艺术史专家,一个极其广博的人,在他读过的所有著作中,他最喜欢《匹克威克外传》,他在任何讨论期间,都会引用狄更斯这本书的片断,并把他生命中每一个事件与匹克威克的生平联系起来。渐渐地,他本人、宇宙及其基本原理,都在一种完全认同的过程中,以《匹克威克外传》的面目呈现。如果我们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就会形成对一部经典作品的想法,它既令人仰止又要求极高:
十、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个名称,它用于形容任何一本表现整个宇宙的书,一本与古代护身符不相上下的书。
这样一个定义,使我们进一步接近关于那本无所不包的书的想法,马拉梅梦寐以求的那种书。但是一部经典作品也同样可以建立一种不是认同而是反对或对立的强有力关系。卢梭的所有思想和行动对我都十分亲切,但是它们在我身上催发一种要抗拒他、要批评他、要与他辩论的无可抑制的迫切感。当然,这跟我觉得他的人格与我的性情难以相容这一事实有关,但是,如果这么简单的话,则我避免读他就行了;事实是,我不能不把他看成我的作者之一。所以,我要说:
十一、“你的”经典作品是这样一本书,它使你不能对它保持不闻不问,它帮助你在与它的关系中甚至在反对它的过程中确立你自己。
我不相信需要为我使用“经典”这个名称辩解,我这里不用古代、风格和权威等字眼来区分。(关于这个名称的上述种种意义的历史,弗朗哥·福尔蒂尼为《伊诺第网络全书》第三册撰写的“经典”条目有极详尽的阐述。)基于我这个看法,一部经典作品的不同之处,也许仅仅是我们从一部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但在一种文化延续性之中有它自己的位置的作品那里所感到的某种共鸣。我们可以说:
十二、一部经典作品是一部早于其他经典作品的作品;但是那些先读过其他经典作品的人,一下子就认出它在众多经典作品的系谱图中的位置。
至此,我再也不能搁置一个关键问题,也即如何协调阅读经典与阅读其他一切不是经典的文本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与其他问题有关,例如: “为什么要读经典作品,而不是读那些使我们对自己的时代有更深了解的作品?”和“我们哪里有时间和闲情去读经典作品?我们已被有关现在的各类印刷品的洪水淹没了。”
十三,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把现在的噪音调校成一种背景轻音,而这种背景轻音是经典作品的存在不可或缺的。
十四,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哪怕与之格格不入的现在占统治地位,它也坚持成为一种背景噪音。
事实仍然是读经典作品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步调不一致,我们的生活步调无法忍受把大段大段的时间或空间让给人本主义者的悠闲;也与我们文化中的精英主义不一致,这种精英主义永远也制订不出一份经典作品的目录来配合我们的时代。
这反而恰恰是莱奥帕尔迪的生活的环境:住在父亲的城堡,他得利用父亲莫纳尔多那个令人生畏的藏书室,实行他对希腊和拉丁古籍的崇拜,并给藏书室增添了到那个时代为止的全部意大利文学,以及所有法国文学──除了唱片小说和最新出版的作品,它们数量极少,完全是为了让妹妹消遣(“你的司汤达”是他跟保利娜谈起这位法国小说家时的用语)。莱奥帕尔迪甚至端起绝不算“新近”的文本,来满足他对科学和历史著作的极端热情,读布封的关于鸟类的习惯的著作,读丰特奈尔关于弗雷德里克·勒依斯的木乃伊的著作,以及罗宾森的关于哥伦布的著作。
今天,像青年莱奥帕尔迪那样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已难以想象,尤其是他父亲莫纳尔多伯爵的藏书室已经崩溃。说崩溃就是说那些古书已所剩无几,也指新书已扩散到所有现代文学和文化里去。现在可以做的,就是让我们每个人都发明我们理想的经典藏书室;而我想说,其中一半应该包括我们读过并对我们有所裨益的书,另一些应该是我们打算读并假设对我们有所裨益的书。我们还应该把一部分空间让给意外之书和偶然发现之书。
我注意到,莱奥帕尔迪是我唯一提到的来自意大利文学的名字。这是那个藏书崩溃的结果。现在我应重写整篇文章,使它明白表示,经典作品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和我们所到达的位置,进而明白意大利经典作品对我们意大利人是不可或缺的,否则我们就无法比较外国的经典作品;同样地,外国经典作品也是不可或缺的,否则我们就无法比较意大利的经典作品。
接着,我还真的应该第三次重写这篇文章,以免人们相信之所以要读经典作品是以为它有某种用途。唯一可以列举出来讨他们欢心的理由是,读经典作品总比不读好。
而如果有谁反对说,它们不值得那么费劲,我想援引纪奥伦(不是一个经典作家,至少还不是一个经典作家,却是一个现正被译成意大利文的现代思想家):“当毒药正在准备中的时候,苏格拉底正在用长笛练习一支曲调。‘这有什么用呢?’有人问他。‘至少我死前可以学习这支曲调。’”
G. 急求 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 关于交响乐的赏析,文献里头的,最好可以是名人点评! 感激不尽啊T_T
除了为戏剧创作配乐,浪漫主义作曲家们还经常为芭蕾舞剧配乐,并从中选取精彩片段组成组曲。在芭蕾舞剧配乐之中最为著名的当数柴可夫斯基的三部作品:《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同时又都有选编的组曲。在这三部芭蕾舞剧之中最为著名当数《天鹅湖》,但在组曲之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则是《胡桃夹子》组曲。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是一部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说的是小女孩玛莎在圣诞夜得到一个人形的胡桃夹子做礼物(什么?你不知道胡桃夹子是啥?就是那个……那个……夹碎胡桃用的钳子),不料却被哥哥给摔坏了。夜深了,玛莎在睡梦中听到奇怪的声音,无数小老鼠涌入房间,这时人形胡桃夹子率领众玩具与老鼠对战。眼看胡桃夹子因为受伤(被摔坏了嘛)渐渐不支,玛莎脱下鞋子用力掷去,打死了鼠王。黑魔法解除,胡桃夹子变成一位漂亮的王子,并带着玛莎来到糖果仙女的王国,在那里他们受到了各种糕点、饼干和甜食(全是吃的东东)的热烈欢迎。
《胡桃夹子》组曲是柴可夫斯基亲自选编的,共有八段乐曲。最开始的是“小序曲”,这是一首简洁明快的小进行曲,乐曲轻巧活泼、明亮清澈、优雅甜美,充满欢乐的童趣。随后是六段特性舞曲,先是第二段“进行曲”,孩子们排着队伍到圣诞树前领取礼物;这段乐曲和“小序曲”风格很相似,旋律轻灵跳跃,节奏欢快活泼,明朗热情,充满节日的欢乐。第三段“糖果仙子舞曲”,是玛莎和王子来到糖果王国后,受到糖果仙女和各种糕点的欢迎;在这一段中柴可夫斯基使用钢片琴清脆明亮的音色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梦幻色彩,乐曲灵巧精致、甜美动人,正如糖果般甜蜜,又有玻璃一样的透明感。第四段是“俄罗斯特列帕克舞曲”,这是一首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舞曲,铃鼓击打出快速进行的节奏,乐曲神采飞扬、狂放不羁,在飞速旋转中结束。第五段“阿拉伯舞曲:咖啡”是一首慵懒缠绵的阿拉伯风格舞曲,乐曲温柔平和、优雅舒展、委婉缠绵,形象的描绘出一幅炎热而倦怠的异域风情画卷。第六段“中国舞曲:茶”则是一首幽默活泼的滑稽舞曲,乐曲清新明亮,笨拙的大管紧紧跟随着清亮的长笛的快乐舞步,可是说实在的,跟咱们中国扯不上一点关系。在第七段“芦笛舞曲”中,牧童们吹起芦苇制成的牧笛;由长笛奏出轻松活泼的主题,乐曲轻巧明亮、灵巧活泼,甜美动人。最后是第八段“花之圆舞曲”,此曲采用三段曲式,在竖琴舒展流畅的引子之后,由圆号全奏奏出圆舞曲的基本主题,乐曲温暖柔和、庄重典雅、风度翩翩;乐曲中段则更加宽广温暖、舒展流畅;在基本主题得以再现之后,是一小段充满欢乐激情的尾声。
柴可夫斯基的这部作品,充满了童话般的梦幻色彩,其中活泼欢快的节奏、精致优美的旋律,以及相当有特色的清澈透明的音色,无不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H. 长笛的演奏家
韩国良是当今乐坛最受瞩目的长笛演奏家之一。他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王永新教授。在学生时代就显露出过人的音乐天赋。1980年世界著名的长笛大师让.比埃尔.郎帕尔来华讲学时,他以优秀的机能和出色的音乐天赋得到大师对中国长笛水平的刮目相看。
1988年获美国波士顿大学音乐学院奖学金赴美攻读硕士学位,他先后得到过著名长笛演奏家让.比埃尔.郎帕尔,巴黎音乐学院教授阿兰.马利翁,前柏林爱乐长笛首席阿诺.尼柯列,美国长笛大师朱利斯.贝克等名师的教授与好评。他不仅出色完成学业,并且还活跃于美国的许多乐团。曾多次获得国内外长笛比赛奖项。
作为中国交响乐团的长笛首席,先后跟随乐团出访过欧洲、美洲及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同时与迪图瓦、斯特恩、梅纽音、小泽征尔、罗日杰波维齐、李德伦等大师们进行过合作演出。
八十年代起韩国良就开始同国内一些著名的作曲家合作,如张千一,周龙等人,其中张千一创作的长笛与竖琴--《吟》和周龙创作的《长笛与古琴二重奏》都已出版发行。1984年他的首张专辑《安妮之歌》是由著名指挥家邵恩指挥,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协奏,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发行的。
九十年代起,他先后录制了《风中的羽毛》《长笛艺术》《德国作品集》《长笛与竖琴》《牧神舞后》等长笛个人专辑CD,其中《风中的羽毛》在2001年全国唱片评比中获得二等奖。他的一系列长笛教学VCD和出版的《每日练习》长笛教材为全国广大的长笛学习者带来了国际先进的演奏和教学理念。 1997年7月1日他在全球组织的华人精英交响乐团中担任长笛首席,参加了庆祝香港回归专场音乐会。 1697----1773
德国长笛家。他是十八世纪最有名望的音乐会演奏家之一,同时又是知识渊博的音乐家、作曲家和教育家。在巴洛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名叫斯卡拉蒂,他原来并不喜欢木管乐器,尤其是长笛这个不适合独奏的乐器。然而,当他在那不勒斯听了克万茨的演奏后就完全改变了看法,甚至为长笛创作了许多首协奏曲,成为首次为长笛这种乐器谱写独奏曲的作曲家。
克万茨写了《横笛教学和演奏经验》、《横笛的两个谱号的指法》等著作,还创作了约300首为一支或两支长笛而写的协奏曲、6首长笛与低音部的奏鸣曲、约200首有长笛的室内乐重奏曲。他还改进了长笛的构造,首先制成了长笛塞的调节螺丝。 Boehm.Theobald 1794----1881
德国长笛演奏家、作曲家、乐器改良家。他是18世纪最有名的长笛家,他在欧洲举行过多次演出,均获成功。他写了许多长笛的作品和教材,他对长笛最大的贡献是改革了长笛的构造,他的改革为现代长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发明的组合按键是木管乐器的革命性设计,其他木管乐器的按键就是基于他为长笛设计的按键原理设计的。他还著有多部著作,它们是后人演奏和研究长笛艺术的重要文献。 Andelis-Bulor
德国长笛演奏家,1949年出生。从小学习长笛,1965年在德国青少年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后来师从海茵茨-柴拉学习,并开始巡游欧洲各地进行独奏演出活动。1970年经卡拉扬的推荐到柏林爱乐乐团工作,同时仍从事独奏演出,还是柏林管乐合奏团的成员之一,在室内乐方面甚为活跃。他的演奏技艺高超,灌录的唱片有卡拉扬指挥的《莫扎特长笛协奏曲》、与阿玛迪乌斯四重奏乐团合作的《莫扎特长笛四重奏》全集等。 1732----1799
法国长笛演奏家、竖琴演奏家。但为他博得盛名的则是作为剧作家。他创作了剧本《塞维利亚理发师》和它的续篇《费加罗的婚礼》,而后者由于莫扎特的谱曲而成为传世名歌剧。 1786----1865
法国长笛家。他15岁时就获巴黎音乐学院一等奖学金,27岁即成为巴黎大歌剧院的独奏家,后于1829年成为巴黎音乐学院的教授直至1856年。他有着极为出色的技艺,善于吹奏出极美的声音,对此还流传有一段佳话:在一次演出中,他的长笛突然丢失了,只能临时找到一只笛管上有裂缝的旧长笛,他当着观众的面把笛管缠上线并用蜡将其封好,随即用这只破旧的长笛演绎了一场异常精彩的表演。 Jean-pierre Rampal
法国著名长笛演奏家,1921年生于马赛。父亲约瑟夫是有名的长笛家,郎帕尔自幼就接受父亲的指导。他起初有志于医学,由于特别原因,最后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后以优异成绩毕业。1947年在日内瓦国际比赛中独占鳌头,声名远扬,被聘为威西歌剧院管弦乐团的首席长笛。后前往美国旅行演奏,博得一致赞誉。从1965年起开始任巴黎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的首席长笛。
在郎帕尔担任巴黎音乐学院教授期间,仍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忙碌于演奏和录音。像他这样精力充沛、马不停蹄的演奏家,实不多见。优美动听的音色,是对每一个器乐演奏家最根本的要求。在长笛演奏上,只要一提起“美声”人们的脑际里就会立即浮现出郎帕尔那光辉、高贵又美丽悦耳的笛声。再加上他那惊人的吹奏技巧,温馨而洗炼的表情,使人们聆听后,无不有绕梁三日之感。
郎帕尔除了长笛,还问津过指挥。此外,他在巴罗克音乐的研究方面也留下了伟大功绩,不少失传作品都由他发掘了出来。他还著有《古代音乐中的长笛》一书。他所灌制的唱片种类极为丰富。 Alain Marion
巴黎高等国立音乐学院长笛教授,14岁获马赛音乐学院一等奖。从师让·皮埃尔·朗帕尔,在波恩斯坦、卡拉扬、小泽征尔、梅塔等著名指挥的音乐会中演出,是巴黎乐团,法国国家乐团,国际现代乐团成员,常到欧美、中南美、亚洲等地演出。 Maikor-Debost
法国长笛演奏家,1934出生,1954年毕业于巴黎音乐音乐学院,多次参加比赛并获奖,被誉为“比赛高手”的美称。他曾在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担任首席演奏员,后来巴黎管弦乐团成立时,他被无条件地任命为首席长笛。他除了以独奏家的身份出现外,还积极从事室内乐活动。他的音色明亮而富丽丰满,技艺稳固而纯熟,善于捕捉音乐的灵感,演奏具有非常高的格调。 Benoit Fromanger
生于巴黎,分别在法国凡尔赛音乐学院和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跟随罗歇.布尔丹、阿兰.马利翁和让.皮埃尔.郎帕尔等长笛大师学习。
从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毕业后,佛豪芒日先生在巴黎国家歌剧院担任长笛首席十年之久。1993年他担任德国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指挥:洛林.马泽尔)长笛首席直至2004年,佛豪芒日先生为不同的唱片公司录制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包括EMI、Sony、Forlane、Verany、Tudor在内的各著名公司,他的唱片获得欧洲唱片大奖、金唱片等奖项。
佛豪芒日先生作为世界著名长笛独奏家经常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地与著名指挥和乐团合作演出包括法国巴黎国家歌剧院、德国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布拉格室内乐团、欧洲室内乐团、慕尼黑室内乐团等乐团,指挥家有马泽尔、阿巴多、穆蒂、克雷贝等世界著名指挥。
佛豪芒日先生还经常在世界各地演出室内乐,与他合作的著名音乐音乐家 有: Jessye Norman、 Carolyn Carlson, 、 Patrick Dupond、 Katia 、Marielle Labeque 、 Maxim Vengerov、Sting 、 Olivier Nivet、 Misha Maoski、Claude Bolling、Juliette Hurel、 Christine Icart、 Bud 、Alessandro Barrico 、Viktoria Mullova 、Gèrard Depardieu….
佛豪芒日先生2004年被德国柏林汉斯.埃斯勒大学音乐学院聘为长笛教授。
贝努瓦.佛豪芒日先生不仅仅是一个杰出的长笛家,同时也是一个全面的音乐家,他为法国长笛学派带来了荣誉。--- 让.皮埃尔.郎帕尔 M·moyse 1889-1984
1889年生于法国,是当代最有影响的长笛教育家和演奏家。他曾是巴黎音乐学院出色的长笛教授。莫伊斯早年师从于保尔·塔法耐尔(Pawl· Taffanel)、阿道夫·赫尼贝恩斯(Adolphe· Hennens)、菲利普·高贝尔特(Philippe·Gaubert)等人。莫伊斯曾培养出像著名长笛演奏家朗帕尔(P·Rampl)等一批学生,他们活跃在国际长笛舞台上。莫伊斯还撰写了大量的关于长笛演奏技巧的书,由浅到深,为国际长笛界广泛使用。此外,他还在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和帕斯特罗普管弦乐团担任长笛独奏,演奏过许多著名的协奏曲,并和著名指挥托斯卡尼尼,理查德·斯特劳斯等合作演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移居美国,从事长笛演奏和教学。 1821----1883
匈牙利长笛演奏家、作曲家。13岁开始登台表演,后来担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首席长笛演奏家、舞剧指挥、维也纳音乐学院长笛教授等职。作品有歌剧7部、舞剧15部。其作品流传最广的是《匈牙利田园幻想曲》,他根据李斯特的管弦乐《匈牙利狂想曲》改编的同名长笛曲也极负盛名。 ERNESTO KOEHLER 1849----1907
意大利著名的长笛演奏家与作曲家。1849年12月4日,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城市莫德那,父亲是莫德那宫廷乐队的首席长笛,是科勒的启蒙老师。从少年时代起,科勒就开始显露出长笛方面的才华。在1869年后的两年间,他担任了维也纳卡尔剧院的首席长笛。1871年,他来到俄罗斯的圣.彼德堡,在帝国芭蕾剧院担任长笛演奏员,此时他才22岁。1900年起,他开始在帝国歌剧院担任首席长笛,并成为全俄罗斯最富有名望的长笛演奏家。1907年5月17日,他在圣.彼德堡逝世。
科勒不仅是以为出色的长笛演奏家,而且还是一位颇有影响的长笛作曲家、教育家。他为学生们谱写了中级程度的独奏曲、二重奏、四重奏曲,为演奏家谱写了难度较大的、华丽的音乐会独奏曲、幻想曲等,还以教育为目的编写了优秀的长笛初级教程、长笛中级、高练习曲。所有这些乐曲与练习曲在现代长笛的发展与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产生着深远影响。 S·Gazzelloni
1919年生于意大利,在罗马交响乐团担任长笛独奏,并在罗马、斯德哥尔摩音乐院担任教授,特点是演奏优美而明朗,豪爽而利落。 Aurele Nicolot
瑞士著名长笛演奏家,1926年生于瑞士奴夏特尔,先在苏黎士音乐学院受教,师承杰奈,后又去巴黎音乐学院深造,接受莫伊兹的教导。从1945年起,先后担任苏黎士哈雷管弦乐团以及温达都尔管弦乐团团员,此间,他参加了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并获得优胜,1950年后,他在柏林爱乐乐团担任首席长笛。从1953年起他在柏林音乐学院执教,同时活跃于独奏舞台,很快博得声誉,成为现代最伟大的长笛演奏家之一。
尼柯烈把自己的整个心灵都投入吹奏之中。他的演奏曲目从巴罗克时代至现代作品几乎无所不包,而且表演极为卓越。他对每一首作品都具有深入的研究和恰当的理解,演奏时全神贯注,充满信心,显示出他颇为强烈的倾诉力。像尼柯烈这样能使人确切地领受音乐魔力的演奏家是不多见的。
他的代表性唱片,有巴赫的长笛奏鸣曲、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号组曲、以及维瓦尔第的长笛, 协奏曲等。 Peter-Lucas Graf
瑞士著名长笛演奏家,1929年生于苏黎世,起先随乔奈学习,后去巴黎音乐学院就读师从莫依茨,1950年继离职的尼柯烈,就任柏林爱乐乐团长笛手,21岁时被聘为温达杜尔市立管弦乐团团员,1953年在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中夺魁,自此开始活跃于独奏舞台。1958年又获得伦敦哈利尔特·柯恩国际音乐节的巴布洛克奖。1960年,以指挥身份在鲁哲伦歌剧院首次登台。
葛拉夫和尼柯烈同样出生于苏黎世,也同样出自乔奈和莫伊兹门下,他俩在20岁以前所走的道路几乎相同,但在演奏风格上,却有很大的差异。葛拉夫的演奏说服力很强,他一贯借用长笛去表现作品,而尼柯烈却企图超越长笛,去创作心中的音乐。这并不是优劣的问题,而是由于两位演奏家各自具有不同的资赋。
葛拉夫的演奏优美而精确,在那自然流泻出的音乐里,荡漾着明澈的音乐魅力。他的唱片代表作是莫扎特的长笛协奏曲全集。 Emmanuel Pahud
帕胡德(Emmanuel Pahud)于1970年1月27日生于瑞士日内瓦,从六岁起开始学习音乐,1990年自巴黎音乐学院毕业,之后继续从师 Aurele Nicolet(尼可莱)。他在许多重要竞赛中夺得过奖,如1992年日内瓦、1989年Kobe及1988年Dunio的国际音乐竞赛中,在十二个奖项中就拿下了八项。他并得到瑞士法语社区电台奖的独奏奖,以及欧洲会议的Juvnetus奖。此外,他也荣获曼纽因基金会(Yehudi Menuhin Foundation)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音乐家论坛的桂冠。
媒体评价
● 帕胡德就是“音乐舞台上的天之骄子,长笛领域里的旷世奇才”!
● 5位两院院士、100多位外籍人士、来自全国的数十位音乐界专家,全国各地数百位长笛师生亲临上海,只为一睹帕胡德舞台上下之风采。
● 演奏家有多种,有些人游历世界,有些人则完全追求舞台,比如帕胡德、马友友。
● 他的笛音如同其外表一般迷人,有人曾经这样形容,聆听帕胡德贵族般的优雅音色,有如被世上最细致的丝绸包围的幸福感。
● 他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柏林爱乐中最出彩的,比如音乐会的电视转播,最多solo的镜头都对准了他。 James Galway
爱尔兰长笛演奏家,1939年出生于贝尔法斯特。其父亲虽然是一名普通的造船厂工人,但却有着相当出色的长笛演奏技巧。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之后进入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和基尔德霍尔音乐戏剧学校学习,并赴巴黎音乐学院深造。他的职业生涯始于塞德勒威尔士歌剧院,先后在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BBC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和皇家爱乐乐团任长笛、短笛、以及长笛首席的职位。1969年任柏林爱乐乐团的长笛首席。1975年,开始他的独奏家生涯,在一年之中演出了120场音乐会。
除了古典曲目之外,詹姆斯还着力于当代音乐,演奏由他或为他委约的长笛作品。1993年,他与爱乐乐团在皇家节日大厅首演了大卫·希思的协奏曲,与圣路易斯交响乐团演出了洛维尔·利伯曼的长笛协奏曲,1994年10月在苏黎世与市政音乐厅乐团上演乔治·尼科尔森的长笛协奏曲和金德里奇的长笛、钢琴与管弦乐队协奏曲。世界首演曲目还包括洛维尔·利伯曼的长笛与竖琴协奏曲以及马泽尔的长笛与管弦乐队音乐。1997年2月由作曲家本人指挥,他与巴伐利亚州广播电台为马泽尔的作品录制唱片。2002年9月,与路易斯安纳爱乐乐团首演了大卫·阿姆拉姆的长笛协奏曲《夜之巨人》。
詹姆斯·高威参加了许多重要活动的演出,其中有1991年7月在白金汉宫为英国女王、皇室成员以及七国首脑组织在伦敦峰会的文娱活动、在柏林向全世界直播的 城墙”演出以及1996年2月在瑞士达沃斯为世界经济论坛的演出。还有几次应美国总统的邀请在白宫演出。1998年12月,在诺贝尔颁奖仪式上演出。1999年5月,詹姆斯爵士为庆祝自己60周岁生日,在英国举办独奏音乐会巡演,入场券销售一空。
自从詹姆斯·高威出现,长笛有了新的生命,多年来,高威用他的笛声震撼了千万乐迷的心。虽然他跨越了古典、流行、电影音乐、广告配乐等多个领域,却丝毫不减大师的名号。他使长笛独立成主角,悠然游走于各处,他以高超的技巧和多变的表现,丰富了长笛的生命。
就像音乐家杂志所说的那样:“毫无疑问,詹姆斯·高威已经成为长笛的传奇。”另外,还有乐评家说“高威是少数古典乐手中真正懂得演奏流行音乐的人”。诸如此类种种赞誉都表明,高威的长笛演奏,早已摆脱乐队中配角的局面,他使长笛成为主角,并给了它多变的角色,说他赋予了长笛新生命绝对不为过。高威也将使他自己和长笛,在音乐史上留下一个永远的里程碑。 Shigenori KUDO
世界著名长笛演奏家,在巴黎国家音乐学院,他师承法国长笛大师让.皮埃尔.朗帕尔(Jean-Pierre Rampal)。1979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巴黎国家音乐学院,之后长期旅居法国。
工藤在很多国际比赛中获奖,其中获得包括第二届巴黎国际长笛比赛(1978年)冠军和让.皮埃尔.朗帕尔国际比赛冠军(1980年)。
如今,他在世界各地与著名指挥家合作,包括小泽征尔、潘德烈斯基、F.莱特娜、大卫.夏隆。
工藤重典经常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亚洲举办其独奏音乐会,他还经常与交响乐团合作,其中有巴伐利亚广播管弦乐团、英国室内乐团、萨尔兹堡莫扎特管弦乐团、维也纳室内乐团、现代乐集、百雅室内管弦乐团、卢森堡爱乐乐团、布达佩斯弗朗茨.李斯特管弦乐团、伦敦莫扎特管弦乐团、法国国家管弦乐团、斋藤纪念管弦乐团、约翰内斯堡国家交响乐团、NHK交响乐团、东京、大阪、京都、广岛、礼幌等地的乐团。
在世界各地的音乐节维也纳、汉堡、佛罗伦萨、纽约、斋藤纪念、地中海音乐节等经常能够看到工藤重典的身影,他与已故的让.皮埃尔.朗帕尔、杰茜.诺曼、帕基耶三重奏、苏黎士三重奏、马瑞勒.诺曼、吉野(竖琴)、维也纳弦乐四重奏、理查德.西格尔(大键琴)、杰弗瑞.格莱斯(钢琴)等众多大师合作举办室内乐音乐会。
自1988年起,他开始在巴黎师范音乐学院任教。 Andras Adorjan
安德罗斯.阿多扬也是在世界上大名鼎鼎的长笛演奏大师,他原本是匈牙利人,于1944年9月26日生于布达佩斯,后在匈牙利动乱时搬至丹麦,随后加入丹麦国籍。先后师从于J.P.兰帕尔、尼柯莱两位长笛大师学习长笛演奏,曾在蒙特尔国际比赛中获奖,1971年又在巴黎国际比赛中获得优胜。从1970年起,阿多扬出任斯德哥尔摩歌剧院首席长笛,1974年转到拜尔伦广播交响乐团任首席长笛,并进行独奏活动。作为长笛界后起之秀,其艺术活动在各地获得了良好的评价。 苏珊.米兰(Susan Milan)是英国著名长笛演奏大师,1947年9月3日出生于伦敦。1963年考入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师从长笛教授约翰.弗朗西斯,并同时修习钢琴和声乐专业。1967年进修于盖德豪尔音乐学院,并参加马塞尔?莫伊斯主讲的大师班进行学习。同年,她在威格摩尔大厅举行了自己的首场独奏音乐会,好评如潮。次年,她即被聘为博内茅斯交响乐团的首席长笛手。
I. 笛子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
那是在我国远古时期,西南有一个地方,那里山清水秀,勤劳的苗族人在那里居住。
在一个苗族寨子里,有一个年轻壮实的小伙子叫竹郎,他以编竹筐为生,由于他每天都与竹子打交道,日久生情,他觉得翠绿的竹子是有灵性的。
竹郎随手拿起一片竹叶就可以吹出甜美又悦耳的声音。久而久之,竹郎的音乐声打动了一位叫笛妹的美丽姑娘,每当竹郎吹起竹叶时,笛妹都会跟着唱。
有一天,调皮的笛妹手里拿着一节节的竹子,她问小伙子说:“这个管子你能吹响吗?”
聪明的竹郎想了一想,他截下一段竹子,把中间钻空,又在上面挖了几个小孔。这样一来,竹郎吹出的声音比竹叶更好听了,还能吹出不同的调来。
动听的音乐吹进了笛妹的心坎里,竹郎把它作为定情之物送给了姑娘。因为小伙子叫竹郎,笛妹姑娘便把这个定情之物叫做“竹笛”。
笛子,是我国一种吹管乐器,后来,人们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中发现了骨笛,距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此外,还出土了一个原始时期横吹的铜笛,这些都可以证实,笛子是产生于我国远古时期的。
后来,人们又在河南舞阳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这些骨笛是用鸟禽肢骨制成的,已有7000余年历史。
这些骨笛是竖吹的,它们的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其中以七音孔笛居多,与后来人们所熟悉的笛子具有相同音阶。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骨笛音孔旁刻有等分符号,有些音孔旁还加打了小孔,与后来笛子音调完全一致。
在黄帝时期,我国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都生长着大量竹子,这些竹子便是制作笛子的最原始的材料。
这一时期,我国以竹为材料是笛乐器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因为竹子比骨头振动性好,发音清脆。还有,竹子便于加工。在当时已经有了七孔竹笛,并发明了两头笛,这说明我国竹笛的历史极其悠久。
笛子在古代被人们称为“篴”,后来汉代学者许慎在他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记载:
笛,七孔,竹筩也。
后来,人们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两支竹篪,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两支竹笛,出土的篪和古籍中记载的汉篪,除长度略有出入外,其他形制完全相同。
出土的笛除与记载相同外,并在墓内的竹筒上写有篪的字样,显然是古代竹笛,古代的篪和笛非常相似,历来就有人篪、笛不分,认为是同一乐器,实际是有区别的。
从出土篪、笛可以看出:篪,6孔,闭口,能奏五声加一变化音,全身髹漆;笛,7孔,开口,能奏七声加两个变化音,不髹漆。
战国时,篪是祭神或宴飨时演奏的主要乐器之一,笛也非常流行。笛在汉代前多指竖吹笛,秦汉以来,笛已成为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的共同名称,并延续了很长时期。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后传入横笛,亦称“横吹”。它在汉代的鼓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汉、晋时期,根据音律学,人们制出了长短不同的笛子。晋朝时已有竖笛,吹头加一木头,使气从缝隙中通过,射向两哨孔边陵发音。北朝时,笛子不仅极为普遍,而且有所发展,其形制、长短、粗细变化较大。到了北周和隋代,开始有了“横笛”之名。隋朝后期,出现了能演奏半音阶的十孔笛。从唐代起,笛子还有大横吹和小横吹的区别。同时,竖吹的篪才被称为箫,横吹则称之为笛。
唐朝吕才,制“尺八”,竖吹,并传入日本。在古都奈良的正仓院中,一直珍藏着我国盛唐时期制作的4支横笛,其中有牙和雕石横笛各一支,竹质的两支,它们长短不同,但都开有7个椭圆形音孔。唐人刘系做七星管笛,蒙膜助声,是为笛加膜的第一人。陈晹《乐书》卷148中记载:
唐之七星管古之长笛也,其状如篪而长,其数盈导而七窍,横吹,旁有一孔系粘竹膜者,籍共鸣而助声,刘系所作也……。
也就是说,至少从唐代开始,具有我国膜笛音色特点的笛就出现了。笛膜,是中国笛最独特的标志之一。但唐以前的笛是否贴膜,已无文献可考。
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最为鼎盛的一个朝代,诗歌得到了繁荣,竹笛艺术也在这个朝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立部伎,鼓笛喧。”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体诗《立部伎》的第一句。
在唐代宫廷,乐吏以演奏方式和技艺精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坐部伎”,以乐工在堂上演奏而得名;另一类是“立部伎”,以乐工立于堂下演奏而得名。唐玄宗对笛子十分偏爱,他本身就是一位笛子演奏家。由于笛子这一乐器在唐代宫廷中占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所以也就造就了一批水平高超的乐师。李谟,便是其中之一。
李谟是开元年间唐教坊首席笛手。据说有一次李谟在瓜洲吹笛。当时江上舟船很多,人声喧闹。当李谟吹出第一声笛音,喧闹的人声立即停下来。待到吹奏数节后,静谧的江面上似有微风飒飒拂来。稍顷,满江的舟子、贾客,都发出欷歔之声,哀、叹、悲、怨溢于言表。当时人们都说李谟吹笛,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