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过程
Ⅰ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如下:
1、安装并打开MySQL WorkBench软件以后,在软件的左侧边栏有三个选项,分别是对应“连接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迁移数据库”的功能。这类选择第二项,设计数据库,点击右边的“+”号,创建models。
Ⅱ 简述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建立过程
数据库建立过程包括六个主要步骤:
1.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数据需求、处理需求、安全和完整性需求。
2.概念设计:通过数据抽象,设计系统的概念模型,一般为e-r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设计系统的模式和外部模式,特别是关系模型的基本表和视图。
4.物理结构设计:设计数据的存储结构和访问方法,如索引的设计。
5.系统实现:组织数据存储,编写应用程序,试运行。
6.运维:系统投入运行,进行长期维护。
(2)数据库过程扩展阅读:
数据库设计技巧:
1.原始文档与实体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一般来说,它们是一对一的关系:也就是说,原始文档只对应于一个实体,而且只对应于一个实体。在特殊情况下,它们可能是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其中一个原始文档对应多个实体,或者多个原始文档对应一个实体。
这里的实体可以理解为基本表。在明确了这些对应关系之后,这对于输入接口的设计是非常有益的。
2.主键和外键
通常,实体不能同时没有主键和外键。在e-r关系图中,叶中的实体可以定义主键,也可以不定义主键(因为它没有后代),但是它必须有外键(因为它有父键)。
主键和外键的设计在全局数据库的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全球数据库的设计完成后,一位美国的数据库设计专家说:“钥匙,钥匙无处不在,只有钥匙”,这是他的数据库设计经验,也是他高度抽象的信息系统核心思想(数据模型)的体现。
因为:主键是实体的高度抽象,主键和外键对,表示实体之间的连接。
3.基本表的属性
基表不同于中间表和临时表,因为它有以下四个特点:
原子性。基表中的字段没有分解。
原始性。基表中的记录是原始数据(底层数据)的记录。
先验性。所有输出数据都可以从基表和代码表中的数据派生出来。
稳定。表的基本结构比较稳定,表中的记录保存时间较长。
一旦理解了基本表的性质,就可以在设计数据库时将它们与中间表和临时表区分开。
Ⅲ 数据库查询过程是怎么实现的
数据库查询过程是怎么实现的
首先我解释一下,查询数据库本身就没有间断回,数据库答接口语言在相应数据库查询接口的时候本身获取的就是一个数据集合,数据集合是一个静态的东西,用他去做查询就没间断过。当数据表不间断变化数据量的时候,你需要定时响应查询这种不间断,就需要刷新数据集合,连接对象不要关闭。在编程应用中像我们的ACCESS链接表,你看就是这样的,对于表视图,每次刷新或者重新打开数据表就是最新获取的数据。在编程过程中我们并不提倡这样去查询数据库,一般是用消息推送方式。
Ⅳ 什么是数据库存储过程
存储过程(Stored Procere)是在大来型数据库系统中,自一组为了完成特定功能的SQL 语句集,它存储在数据库中,一次编译后永久有效,用户通过指定存储过程的名字并给出参数(如果该存储过程带有参数)来执行它。存储过程是数据库中的一个重要对象。在数据量特别庞大的情况下利用存储过程能达到倍速的效率提升。
这类语言主要提供以下功能,让用户可以设计出符合应用需求的程序:
1、变量说明
2、ANSI(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兼容的SQL命令(如Select,Update….)
3、一般流程控制命令(if…else…、while….)
4、内部函数
(4)数据库过程扩展阅读:
种类
1、系统存储过程
2、本地存储过程
3、临时存储过程
4、远程存储过程
5、扩展存储过程
Ⅳ 什么是数据库存储过程
SQL的调用可以分为函数和存储过程。
个人理解,其实函数和存储过程是相似的,至少在引用的时候跟函数很是一样。或者干脆把存储过程理解为另一种函数,另一种经过优化的函数。它的优点在于,存储过程在被编译后会被直接保存在数据库中,成为数据库的一部分,以后就可以反复调用,运行速度快,效率高,这些是函数做不到的。
Ⅵ 建立数据库的基本工作过程是什么
1。将你建立的数据库的配置信息进行保存;
2。存储数据库文件信息,并设置数据库为可用
Ⅶ 什么叫作数据库的存储过程
存储过程就是将常用的或很复杂的工作,预先用SQL语句写好并用一个指定的名称存储起来,并且这样的语句是放在数据库中的,还可以根据条件执行不同SQL语句, 那么以后要叫数据库提供与已定义好的存储过程的功能相同的服务时,只需调用execute,即可自动完成命令。 存储过程的优点 1.存储过程只在创造时进行编译即可,以后每次执行存储过程都不需再重新编译,而我们通常使用的SQL语句每执行一次就编译一次,所以使用存储过程可提高数据库执行速度。 2.经常会遇到复杂的业务逻辑和对数据库的操作,这个时候就会用SP来封装数据库操作。当对数据库进行复杂操作时(如对多个表进行Update,Insert,Query,Delete时),可将此复杂操作用存储过程封装起来与数据库提供的事务处理结合一起使用。可以极大的提高数据库的使用效率,减少程序的执行时间,这一点在较大数据量的数据库的操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在代码上看,SQL语句和程序代码语句的分离,可以提高程序代码的可读性。 3.存储过程可以设置参数,可以根据传入参数的不同重复使用同一个存储过程,从而高效的提高代码的优化率和可读性。 4.安全性高,可设定只有某此用户才具有对指定存储过程的使用权存储过程的种类: (1)系统存储过程:以sp_开头,用来进行系统的各项设定.取得信息.相关管理工作,如 sp_help就是取得指定对象的相关信息。 (2)扩展存储过程 以XP_开头,用来调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功能exec master..xp_cmdshell 'ping 10.8.16.1' (3)用户自定义的存储过程,这是我们所指的存储过程常用格式 模版:Create procere procee_name [@parameter data_type][output][with]{recompile|encryption} as sql_statement 解释:output:表示此参数是可传回的 with {recompile|encryption} recompile:表示每次执行此存储过程时都重新编译一次;encryption:所创建的存储过程的内容会被加密。
Ⅷ 数据库构建流程
构建相山地区地学空间数据库是在对各类原始数据或图件资料进行整理、编辑、处理的基础上,将各类数据或图形进行按空间位置整合的过程。其工作流程见图 2.1。
图2.1 相山地区多源地学空间数据库构建流程
2.2.1 资料收集
相山地区有 40 多年的铀矿勘查和研究历史,积累了大量地质生产或科学研究资料。笔者收集的面上的资料包括原始的离散数据如航空放射性伽玛能谱数据、航磁数据、山地重力测量数据、ETM 数据,而地面高精度磁测资料仅收集到文字报告和图件。上述各类数据均可达到制作 1∶50000 图件的要求。地质图采用 1995 年核工业 270 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实施完成的 “相山火山岩型富大铀矿找矿模式及攻深方法技术研究”项目的 1∶50000附图; 采用的 1∶50000 地形图的情况见表 2.1。
2.2.2 图层划分
GIS 数据库既要存储和管理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又要存储和管理空间拓扑关系数据。数据层原理: 大多数 GIS 都是将数据按照逻辑类型分成不同的数据层进行组织,即按空间数据逻辑或专业属性分为各种逻辑数据类型或专业数据层。相山地区数字化地质图包括地理要素和地质要素两大部分,共设置 9 个图层,每一图层 (包括点、线或多边形) 自动创建与之相对应的属性表。
表2.1 采用的地形图情况一览表
注: 坐标系均为 1954 年北京坐标系,1956 年黄海高程系,等高距为 10 m。
(1) 水系图层 (L6XS01) : 包括双线河流、单线河流、水库或水塘。
(2) 交通及居民地图层 (L6XS02) : 包括公路和主要自然村及名称。
(3) 地形等高线图层 (L6XS03) : 包括地形等高线及高程和山峰高程点。
(4) 盖层图层 (D6XS04) : 包括第四系 (Q) 和上白垩统南雄组 (K2n) 及其厚度和主要岩性。
(5) 火山岩系图层 (L6XS05) : 包括下白垩统打鼓顶组 (K1d) 、鹅湖岭组 (K1e) 及各种浅成- 超浅成侵入体 (次火山岩体) 的分布和主要岩性特征。
(6) 基底图层 (L6XS06) : 含下三叠统安源组 (T3a) 、震旦系 (Z) 、燕山早期花岗岩 (γ5) 、加里东期花岗岩 (γ3) 。
(7) 构造图层 (L6XS07) : 相山地区褶皱构造不发育,构造图层主要包括实测的和遥感影像解译的线性断裂或环形构造。
(8) 矿产图层 (L6XS08) : 包括大、中、小型铀矿床和矿点。
(9) 图框及图幅基本信息图层 (L6XS09) : 数字化地质图的总体描述,内容包括图框、角点坐标、涉及的 1∶500000 标准图幅编号、调查单位及出版年代等。
图层名编码结构如下:
相山铀矿田多源地学信息示范应用
2.2.3 图形输入
图形输入或称图形数字化,是将图形信息数据化,转变成按一定数据结构及类型组成的数字化图形。MapGIS 提供智能扫描矢量化和数字化两种输入方式。本次采用扫描矢量化输入,按点、线参数表事先设定缺省参数,分别将地形底图和地质底图扫描成栅格图像的 TIF 文件,按照图层划分原则,在计算机内分层进行矢量化。线型、花纹、色标、符号等均按 《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行业标准执行。
对于已建立的图层,按点、线、多边形分别编辑修改,结合地质图、地形图及相关地质报告,采集添加有关属性数据,用以表示各图层点、线、多边形的特征。拓扑处理前先将多边形的地质界线校正到标准图框内进行修改,去掉与当前图层区域边界无关的线或点。对于图幅边部不封闭的区域,采用图框线作为多边形的边界线,使图幅内的多边形均成为封闭的多边形。拓扑处理后进行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挂接。
在 MapGIS 实用服务子系统误差校正模块中,将数字化地图校正到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中。图形数据库采用高斯-克吕格 (6 度带) 投影系统,椭球参数: 北京54/克拉索夫斯基。
MapGIS 数据文件交换功能使系统内部的矢量图层很容易实现 Shape 和 Coverage 等文件格式的转换。在图形处理模块将上述各图层转成 Shape 文件格式。
2.2.4 离散数据网格化
在收集的原始资料中,除 1∶50000 地形图和地质图之外,航空放射性伽玛能谱数据(包括原始的和去条带处理后的数据) 、航磁数据、山地重力测量数据都是离散的二维表格数据。用 GeoExpl 网格化。GeoExpl 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提供了多种网格化计算的数学方法,本次选用克立格插值方法,网格间距 15 m。重力和航磁数据网格化后,进行不同方向或不同深度的延拓处理。所有网格化数据均采用了与上述图形数据相同的地图投影和坐标系统。
2.2.5 网格化数据影像化
MapGIS 网格化文件格式为 grd,可直接被 Erdas Imagine 读取,GeoExpl 网格化文件包括重磁处理反演后的网格化文件可转换成 Surfer.grd 后,被 Erdas Imagine 读取。然后将上述网格化数据一一转成 img 影像数据格式。
2.2.6 DEM 生成
地形等高线 (L6XS03) 文件在 MapGIS 空间分析子系统 DEM 分析模块中,生成 DEM栅格化文件: L6XS03.grd,再转成 img 格式,文件名改为: XSDEM。
经过上述程序形成的各类矢量或栅格数据,在 ArcView 平台建立 “相山数据库”工程文件,将上述各 Shape 图形和 img 影像文件一一添加到该工程文件中。该工程文件即为相山地区矢量、栅格一体化地学空间数据库。该数据库,一可以对这类地学空间信息实现由 GIS 支持的图层管理,二可以视需要不断进行数字—图形—图像的转换,三可以将多源地学信息进行叠合和融合,以实现多源地学信息的深化应用和分析,为实现相山地区铀资源数字勘查奠定基础。
Ⅸ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发展的三个阶段:
1、 层次型和网状型:
代表产品是1969年IBM公司研制的层次模版型数据库管理系统IMS。
2、权 关系型数据型库:
目前大部分数据库采用的是关系型数据库。1970年IBM公司的研究员E.F.Codd提出了关系模型。其代表产品为sysem R和Inges。
3、 第三代数据库将为更加丰富的数据模型和更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为特征,以提供传统数据库系统难以支持的新应用。它必须支持面向对象,具有开放性,能够在多个平台上使用。
管理技术的3个阶段
1 人工管理
2 文件管理
3 数据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