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文献
❶ 中国货币政策论文
中国货币政策论文 去591论文网找找类似范例。摘抄拼凑一下。实在不会就找那里高手代笔。省事。。我的论文就那么来的^_^
❷ 跪求一篇关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外文文献!!!急急急!!!!
免费外文文献,到OA图书馆查询吧。
输入相应的英语关键词即可。
❸ 我想写一篇关于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论文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您问的是"为什么相分离",新闻以及论文都有许多讨论,但其实真心来讲,内没有最合逻辑的答容案。理由是:总是要有人、有组织去分别做好每一件事情。勉强引述论文说法:强化了中国人民银行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有关的职责明确提出了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上述都是把"监管职责的剥离"作为前提,把某一件事情分离给另一个单位去做,剩下的事情当然有机会更专注了~~ 我的答案不中听,如果您是课堂需要,建议在网络文库搜寻。
❹ 简述货币政策区域协调文献并作出相应评论。
绝不要只因为你的对手凑巧捷足先登、选择了正确的一面,你便固执地执迷不悟。你会因此未战先败,含羞带辱退阵而还。错、恶永不是善良的对手。对手抢先拿到最好的,是他的狡诈,而你若为最坏的辩护,就不免愚蠢了。行动执拗比言语强硬更危险,因为做比说冒的风险更大。固执之人出于庸俗、无知,喜好反驳而舍弃真理,偏爱争辩而忽略功效。谨慎之人或由于预见到理智的好处,或由于事后修正自己的立场,总是与理智结盟,不与激情为友。若你的对手愚蠢,他就会改变方向,转换立场,而自坏其事。你自己抢占上风,可以把他拉下马来。他的愚蠢会让他自弃优势,而他的顽固则会害他落败。
❺ 论述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是当代各国政府干预和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政策之一.
1、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各项措施的总和。
2、狭义的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政策目标、中介指标、操作指标和政策工具。
3、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个方面:
(1)控制货币发行。
(2)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3)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4)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5)调整再贴现率。
(6)选择性信用管制。
(7)直接信用管制。
4、运用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稳定物价
(2)充分就业
(3) 经济增长
(4) 平衡收支
❻ 货币政策的内容和意义
货币政策狭义内容:
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货币政策广义内容:
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
货币政策的意义:
1.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
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
2.积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3.消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消极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4.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 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
❼ 需要一篇关于“货币政策”的论文
浅析抑制通货膨胀中
货币政策作用的弱化性及应对措施
摘要:中国的通货膨胀。虽然发生在全球通胀的大环境下,然而中国通胀有其独特的原因和历史背
景。要抑制通胀,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高币值。两年多来,央行多次运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并没有有效抑
制通货膨胀,达到预想的效果,货币政策明显的表现出弱化性。所以目前的”从紧”货币政策需要配合
多种手段。解决的方案也不能局限在货币政策上。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弱化性;休眠疗法;宏观调控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
车。而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往往在这三模式中反
复转换,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吸引了大量的灰色资
金进人本土。从而造就了流动性泛滥,促使了国
内目前的持续通货膨胀。为此,2007年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提出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
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近年来,更多地运用
了作用较为明显的货币政策,效果如何?本文就
此加以论述。
一、货币政策作用弱化性的表现
按照经济学理论解释,通胀只是一个货币现
象,是因为“钱不值钱了”,导致物价普遍上涨。
那么要抑制通胀,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高货币的
价值,利用货币政策进行调解,但是在目前的中
国,这一问题就要复杂得多,我们多次运用紧缩
的货币政策,并没有有效抑制通货膨胀,达到想象
的预期效果,货币政策明显的表现出弱化胜。
(一)宏观经济失衡的特殊复杂性使现实的
通货紧缩压力与未来通货膨胀预期增大并存,受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抵消造成紧缩性货币政策力
度减弱
宏观经济失衡的特殊背景是,中国经济已经
保持了二十八年的持续增长。一方面,持续高速
增长使国力确实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持续高速
增长是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使得市场对
经济的约束性,以及市场的作用程度提高。这使
现在的经济失衡与过去完全不同。
相对市场需求不足与相对过剩的矛盾开始
突出。一方面,在现实中我们面临着通货紧缩的
危险;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未来潜在的严重
通货膨胀的压力。这是中国从来没有过的宏观经
济失衡。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
的选择就很困难,宏观政策既不敢紧缩又不敢扩
张,于是便同时采取稳健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
的货币政策。
即使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其力度也不会
很大,因为现在很难判断对总需求应当紧缩还是
扩张。这就是为什么货币政策的需求效应有所弱
化,既来自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抵消,又来自失衡
方向的不明确,因而控制货币政策的作用力度不
断减弱。
(二)经济过热带来的强劲投资热削弱货币
政策的作用
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固定资
产投资增长过快,这个目标的实现程度和作用程
度受到了严重影响。目前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仍
持续高速增长,基本上不受持续紧缩货币政策的
影响。目前,中国正处于初步小康、中下等收人的
国家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正好处于工业化加速时
期。由于国家大、人口多、经济城乡和区域差别
大,经济二元性比较强,并没有实现工业化,还在
工业化加速的过程中。客观上,这一阶段固定资
产投资增长率相对较高。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来看,除了企业招商
引资之外,一个非常大的动力在地方政府。因为
改革开放过程中,地方政府的权力越来越大,责
任也越来越大,导致利益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地
方政府的行为目标越来越趋向于企业的行为目
标。这就是为什么地方政府对招商引资有这么大
兴趣。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受银行约束并不大,
使得其对银行提高存贷款利率的敏感度很小。
中国过去企业资本构成中,自有资本(直接融
资)的比重是比较小的,主要依靠间接融资。但从
这些年改革结果来看,一方面,直接融资市场逐
渐活跃,另一方面,国企改革使得企业的效率有
所提高,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工业企业的利润
大幅上升,企业利润的存留增大了,直接导致国
有企业自有资本的积累提高,客观上降低了对银
行的依赖度。
(三)流动性过剩泛滥带来紧缩的货币政策
对控制通胀的作用有限
中国目前的流动性过多,尤其是人民币两年
之中将近升值10%,带来了另一个负面效应—加大国际热钱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投机,流动性
过剩泛滥带来资产价格的日益膨胀。进而推动物
价上涨。
究其原因,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存贷差持续
扩大,使得商业银行的寻贷冲动增大了,客观上
抵消了银行收紧银根的货币政策效用。另一方
面,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仍然较高。虽
然央行连续十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事实
上,以往超额准备金的存在,使得商业银行的准
备金率本来就高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所以,上
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影响也不大。
虽然在实际上,基础货币M2(流通中的现金、
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之和)的投放量和增长速度在
紧缩性货币政策下得到了一定控制,与2006年
相比增长的速度有所下降,但绝对增长量并不
小。大量的货币没有投人到投资品和消费品市
场,而是集中到了资本市场中,使得股市价格不
断上升,房地产市场也分流了一部分。这使得减
少流动性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不仅没有达到目的,
反而将大量的基础货币推到了资本市场中,投资
过渡。
(四)国际收支失衡令紧缩货币政策效应大
大降低
国际收支的失衡也使货币政策的选择上产
生了新的困难。从中国国际收支来看,其表现为
双顺差。首先是贸易顺差。贸易顺差使外汇储备
增大。外汇储备越大,所占用的人民币就越多。而
如果汇率不变,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越来越大,
通过这一通道投放的货币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收
紧银根的货币紧缩效应。
再来看资本项目。在资本项目下,外资进人
较多,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资本净流
人大国。国际收支顺差下,外汇储备越来越大。但
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它是
有成本的。从微观上看,外汇是企业或居民创造
而留存在银行中的,银行需要支付利息。宏观上
看,外汇储备越多,投放的人民币就越多,通货膨
胀的压力就越大,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来
越弱。
以往针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政策是提高利率,
缩小货币供应量,但本次通胀是成本上升推动
的,加息不但不能降低通胀水平,反而可能引发
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2007年央行连续5次
加息和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称为严厉的
货币紧缩措施。但是,并没有抑制住物价上涨的
速度,尤其是房价的飘升在很大程度上与财政政
策的税负转嫁相关联,日趋放大的投机投资需
求,一方面正在拉动着国内房地产投资,另一方
面也在制造着资源闲置浪费的基础,当房价所产
生的资产价格泡沫破裂时,这些被闲置资源所产
生的坏账将最终转嫁给国内的金融机构。
(五)内需不足形成需求恶性循环
一个国家储蓄的出路无非是两个,一个是投
资需求,另一个是消费需求。我国目前的情况是
消费需求不足,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过快。
随着人们收人的提高,大量的资本计人银
行,储蓄不可能也不应当全部转化为投资,因为
固定资产增长速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使整个国
民经济出现严重失调。不可否认,中国经济确实
在高速增长,但在分配增长的利益时出现了一定
问题,使公平原则和经济增长的均衡都受到了伤
害。消费需求的增长与居民收人增长速度之间严
重不匹配,消费需求疲软。
消费需求由于投资需求增长过快和收人分
配差距扩大的影响,受到严重削弱,整个国家内
需出现不足。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产品便转向
海外市场,银行为出口提供大量信贷,出口进一
步被推动,使得国际收支中的失衡进一步扩大,
外汇占款、货币流动性等一系列的宏观成本加
大,这样就使得货币政策的紧缩性效应由于内需
不足而受到严重削弱。
二、配合货币政策应对通胀的措施
货币政策,其实是一门走钢丝的艺术,它需
要照顾到前后左右的平衡性。由于货币政策受传
导机制影响,政策时滞性比较长,所以目前的“从
紧”货币政策需要配合多种手段。本轮通胀是对
经济体内在矛盾的纠偏,因此不能单纯依靠货币
政策解决。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体制体现出更多
的艺术和智慧。
(一)直面通货膨胀,适度地进行价格放开
利用休眠疗法,走市场道路,完全放开商品
物价,任由市场调节。
这一轮通货膨胀不是我国所特有的,是一个
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因此,通货膨胀的对策也就
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而不能关起门来考虑问
题和解决问题。如果我们试图依靠一个国家的努
力来对付通货膨胀,其效果一定是有限的。如果
能够认清通胀是世界性的,是长期的,那么我们
的管理层就面临一种挑战—是否有勇气面对
这种通胀,是否能够将导致股市暴跌的价格管制
放开,给予贫困阶层直接的补贴,还利于民,还规
则于市场。目前在物价上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
还处于全球范围内的价格洼地,根据市场规律,
受利益驱使必然难以控制,一个最简单地实例,
过去是从国外向国内走私,现在是从国内向国外
走私。我们只有和世界商品价格接轨,就不再会
受通货膨将的困扰。
放开商品物价,任由市场调节可能暂时会给
老百姓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发展来
看,利大于弊,痛在一时,利在长远。我们可以辅
助其他政策,减少物价的冲击。
(二)利用国家政策控制物价
毫无疑问,通货膨胀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物
价,物价是最受人关注的话题。据说“涨”字已经
高票当选2007年度汉字,我想这应该是当之无
愧的。控制了物价也就控制住了通货膨胀的速
度,至少控制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效应。比通
货膨胀更可怕的是通胀预期,一旦预期形成,通
胀便会开始自我放大。投资者在通胀预期下会大
量购人大宗商品、房地产等具有保值功能的“硬
资产”,从而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
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率都处在高位,
石油的供需矛盾正在逐步加剧,建立在能源利用
基础上的现代文明都将面临这一转变带来的冲
击。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在未来的供需紧张状
况很难缓解,而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的降息政策会
在资金面上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全球通胀在短
期内不会消退。我国猪肉、鲜蛋、食用植物油等部
分食品供给短缺,是推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针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物价形势,要加大
物价监管力度,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物价调控措
施,如直补生产资料生产企业,以弥补物价差额
损失,防止物价上涨向下游产品传导。必要时采
取严厉的限价措施,截断物价传导和波及途径,
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同时,加强对房地产市场
的调控和监管,采取严格控制土地,对房地产进
行成本测算,增加市场房价透明度,征收房产税
等多种办法,防止房价虚高,房地产泡沫继续加
大的风险。在国际粮价的制约下,农产品价格不
可能长期上涨。在农村减免税费,种粮补助等措
施也不可能年年增加。因此,在新时期要开拓更
多的领域,来保证在较长的时期内农民收人保持
快速增长。为此通过在农村提供免费义务教育来
进一步减少农民负担。对于农民来说减少开支就
等于是增收。通过减少农民教育开支,增大对农
村基础设施、卫生、医疗等领域的投资,加快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缩小城乡差距。同时,加强
农民科学技能培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
业化投资,切实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在流通
领域的批发、零售中减少中间环节,遏制哄抬物
价的不良商贩。
2008年上半年,中央政府除了借助媒体解释
当下局部性涨价的原因以安抚民心,更是密集出
台了一系列调控物价的举措。在政府一系列政策
推动下,价格上涨的趋势明显减弱,其价格水平
也出现明显回落。尤其是房地产已出现回落的迹
象。近几年,国内经济呈总体平稳发展态势,农业
连续几年丰收,工业快速增长,满足市场需求在
总体上是有保证的。目前要做的是加大政策力
度,防止价格反弹。
(三)灵活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加强信贷调
控艺术性
通过宏观调控。就调控手段,要根据具体情
况而变,目前不太好预测是调准备金率还是加
息,但调控部门会根据新的统计指标、相关数据
进行调整。调控偏紧还是偏松,两个方向都有可
能,关键还要根据国内外经济的具体情况而定。
任何一个政策有政策手段,政策手段有各种
各样的,比如说货币政策,有存款准备金率,有利
率,股票市场操作等等措施。这些措施要根据具
体情况来分析,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政策比较合
适。应该有所选择。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公
开市场操作,利率,应该把公开市场炒作、存款准
备金率放在第一,利率放在第二。利率需要提高,
但不需要提高幅度太大,假设我们今年的物价按
我们的目标5%左右,利率按过去的惯例要提高
到6%左右,如果这样的话就是正利率,这在过去
比较合理,我们的发展空间很大。现在,在人民币
不断升值的压力下,为了防止通货膨胀,提高利
率。本来想抑制通货膨胀,但结果发现通货膨胀
更高。比如目前我国提高利率,美国利率已经比
我们低了,而且人民币升值速度又很快,结果造
成更多的热钱流人中国,更加大了通货膨胀。所
以提高利率一定要慎重。结合国内外情况综合考
虑。如果选择公开市场炒作、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带来的负面影响比较小,调控效果也会比较明
显。所以要根据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采取灵活
的宏观调控手段。
在宏观调控手段中可以加大了公开市场操
作的资金回笼力度,加强信贷调控,施行信贷按
季调控,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使得货币供应增
速放缓,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
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
(四)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
合治理通货膨胀
利用财政政策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控制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
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增加商品的有效供
给,调整经济结构。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
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人,平衡预算,消
除赤字财政。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
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
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
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
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
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前功
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
的有效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
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
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
短缺商品的生产。除了控制需求,增加供给、调整
结构之外,还有一些诸如限价、减税、指数化等其
他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减税使企业和个
人的税后净收人增加,以刺激企业和个人投资的
积极性,从而使生产力提高和供给增加,这样就
可抑制以致消除供给不足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削
减社会福利开支这一方面可以削减政府的财政
赤字,以消除通货膨胀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可以
杜绝人们对社会的依赖心理,使人们更多地投人
工作,从而使失业减少。除了控制需求,增加供
给、调整结构之外,还有一些诸如限价、削减政府
开支压缩公共工程开支等政策。
通货膨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其产
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根据
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对症下药。这种对症
下药,并不是简单地根据原因分析一一对应,也
不能机械僵化地照搬别人或自己以往的经验。对
症下药要以某一方案为主或优先,同时结合其他
治理方案综合进行。也就是说,治理通货膨胀是
一项系统工程,各治理方案相互配合才能取得理
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l〕张景
.
从紧的货币政策对银行盈利影响有限[N]
.
中国证券
报.2008一3一15
.
〔2〕楚文长货币政策不宜调控泡沫田
.
国际融资,2oo8(5)
.
❽ 关于 货币政策方面的 本科论文
你可以关心一下中国目前的货币政策,课题可以是“中国货币政策的现状与未来”或者"央行回货币政策的有利弊分答析”
你也可以研究一下美国的货币政策,比如最近很热门的,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个课题可能更好写一些,课题可以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本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或者“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以及央行的策略分析”
❾ 关于货币政策的论文
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差别化分析
摘要: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的存在必将影响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本课题结合海南经济金融运行的具体情况,对历年来货币政策调整对海南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予以分析,并对比全国水平分析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在海南所体现的差别性,提出货币政策应关注区域差异,在制定和执行上更为客观、全面、有效。
关键词:货币政策 执行效果 差别
一、关于区域性差异影响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理论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宏观调控政策面临的一个问题,财政政策通过国债资金、转移支付等多种方式体现对区域差异的关注。货币政策也是一项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而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主要以总量调节为主,采取全国一盘棋的做法。这样做的主要好处是,国家可以从总量上对社会总供求进行调控并促成二者的基本平衡,保障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但由于各地区经济环境、金融发展水平、传导途径等方面的差距,全国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各地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势必影响到货币政策最终的执行效果。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应适当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这一因素。
二、区域经济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差异性分析
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如何,最终反映在物价与产出上。在分析过程中,要从货币政策传导的途径考虑。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主要有信贷传导途径、利率传导途径、汇率传导途径等。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必将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产生一定的影响,结合N省的具体情况,分析本省货币政策主要的传导途径,并分析货币政策传导对投资、消费、进出口、居民收入与储蓄、产业结构、就业等方面的影响,最终考虑对物价和产出的影响。本部分分析的目的,是要研究不同的货币政策措施对本地物价与产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影响,利率调整的影响,再贴现率与再贴现额度调整的影响,再贷款的影响,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影响以及一些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等。本文着重对1998-2004年的货币政策在区域经济层面的传导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对政策工具调整较为频繁的1998-2000年进行重点剖析。
(一)样本选择与分析方法
货币政策工具选样:1998年以来,我们主要运用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信贷政策等货币政策工具,考虑信贷政策货币政策工具不能量化,因而,我们货币政策工具选样忽略了信贷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样本区间从1998年1月至 2000年12月,共36个样本。贷款利率样本区间从1998年4月至2000年12月,共33个样本,最大滞后时段为36个月。
再贷款率、再贷款额、再贴现率、再贴现额的本区间从1998年10月至 2004年10月,共72个样本。
中介目标选样:我们选取贷款总量作为中介目标,贷款总量数据为对应的当月贷款余额以及往后第1,2,…,33个月的贷款余额。
最终目标选样:我们选取GDP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最终目标,GDP选样区间为1998年至2004年第四季度,以季度为单位共28个样本。物价指数选样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样本区间为1998年至2004年第四季度,以季度为单位共28个样本。
分析方法:采用spss软件计算各项货币政策工具指标与中介目标(当期贷款余额或若干个月后的贷款余额),以及中介目标(贷款余额)与当期的GDP,以及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通过对相关系数的变化趋势的分析来评价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注:Pearson相关系数是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相关系数前面的符号表征相关关系的方向,其绝对值的大小表示相关程度,相关系数越大,则相关性越强。
Significance(2-tailed):双侧显著性检验概率。)对货币政策工具变量A(包括1、一年期贷款率,2、一年期再贷款率,3、一年期再贴现率,4、法定准备金率)单向量变动对贷款总量B的影响以及贷款总量B对最终目标向量C( GDP)与向量D(物价)指标水平的影响等进行分析。
(二)研究假设
根据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我们提出以下具体假设:
假设1:贷款利率与贷款总量负相关。理论上讲,贷款利率下调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刺激投资,拉动消费,进而增加企业贷款意愿。因此,贷款利率水平越低,银行贷款总量将会越多。
假设2:再贷款利率与贷款总量负相关。再贷款利率下调地增加了商业银行到中央银行申请贷款的意愿,因而再贷款总额增加,相应地增加了商业银行资金的供给总量,进而将增加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意愿。
假设3:再贴现率与贷款总量负相关。再贴现率下调地增加了商业银行到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意愿,因而再贴现量增加,相应增加了商业银行对企业增加贴现意愿,进而将增加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总量。
假设4:存款准备金率与贷款总量负相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将会增大货币乘数,进而增加货币供应量和社会信用总量,因此,存款准备金率与贷款总量负相关。
假设5:贷款总量与GDP正相关。贷款总量增加直接刺激投资增长和支出的增加,导致经济的快速扩张。
假设6:贷款总量与物价指数正相关。贷款总量的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投资和产出的增加,收入也将随之增加,并进而导致物价的上涨。
(三)实证检验
检验显示
1、贷款利率对贷款额相关系数在当月就达到-0.846,其中在第十七个月达到最高:-0.942 ,在第二十四个月回落到-0.823。结果表明:贷款利率与贷款额在0.01水平下显著,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从而强有力地支持了我们假设1。对贷款利率与第十七个月的贷款余额作线性回归,得线性模型:y=-56.097x+1284.465y,y表示第十七个月的贷款余额,x表示贷款利率。
2、再贷款利率对贷款额的相关系数在当月就达到-0.839,其中在第十七个月达到最高:-0.930,在第二十三个月回落到-0.843。结果表明:再贷款利率与贷款额在0.01水平下显著,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从而强有力地支持了我们假设2。对再贷款利率与第十七个月的贷款余额作线性回归,得线性模型y=-28.363x+1063.999,y表示第十七个月的贷款余额,x表示再贷款利率。
3、对再贷款额,再贴现额与贷款余额作相关分析 :再贷款额,再贴现额的样本区间为从1998年10月至2001年2月共38个样本,贷款余额为对应的当月贷款余额及往后32个月的贷款余额。
经分析发现再贷款额与当月贷款余额及往后各月贷款余额之间的最大相关系数出现在第19个月(0.417)。对再贷款额与第19个月的贷款余额作线性回归,得线性模型:y=14.136x+917.589
再贴现额与当月贷款余额及往后各月贷款余额之间的相关系数都为强相关,最大相关系数出现在第30个月(0.815)。对再贴现额与第30个月的贷款余额作线性回归,得线性模型:y=163.826x+921.252
如果再贷款额,再贴现额的样本区间为从1998年10月至2004年10月共72个样本,贷款余额为对应的当月贷款余额,对他们作相关分析,则发现再贷款额与贷款余额的相关系数为:-0.124,再贴现额与贷款余额的相关系数为:0.147。都没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如果再贷款额,再贴现额的样本区间为从2000年7月至2003年12月共42个样本,贷款余额为对应的当月贷款余额,对他们作相关分析,则发现再贷款额与贷款余额的相关系数为:-0.090,再贴现额与贷款余额的相关系数为:-0.536。前者没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后者具有强负相关关系。
如果再贷款额,再贴现额的样本区间为从1999年6月至2002年5月共36个样本,贷款余额为对应的当月贷款余额,对他们作相关分析,则发现再贷款额与贷款余额的相关系数为:-0.513,再贴现额与贷款余额的相关系数为:0.684,都为强的线性相关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对于不同的样本区间,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很不一致,所以笔者认为再贷款额,再贴现额这两个变量与贷款额这期间没有线性相关关系。
4、存款准备金率对贷款额的相关系数在当月就达到-0.734。其中在第十三个月达到最高:-0.848,在第二十九个月回落到-0.728。结果表明:存款准备金率与贷款额在0.01水平下显著,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从而强有力地支持了我们假设4。对存款准备金率与第十三个月的贷款余额作线性回归,得线性模型:y=-2275.577x+1077.086,y表示第十三个月的贷款余额,x表示存款准备金率。
5、GDP—各项贷款余额相关分析:贷款余额样本区间为1998年第一季度至2004年第四季度,共28个样本,GDP样本为对应的当季GDP值。结果表明:相关系数在当季为0.784,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强正相关,从而强有力地支持了我们假设5。对贷款余额与当季度的GDP作线性回归,得线性模型:y=0.212-60.548,y表示当季度的GDP,x表示贷款余额。答案补充 6、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各项贷款余额相关分析:贷款余额样本区间为1998年第一季度至2004年第四季度,共28个样本。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样本为对应的当季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相关系数为0.447,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进而有力地支持了我们假设6。对贷款余额与当季度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作线性回归,得线性模型: y=0.008x+91.960,y表示当季度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x表示贷款余额。
三、主要结论
(一)主要结论
1、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对中介目标在0.01的水平下具有强的负相关性,而再贷款率与再贴现率和中介目标没有相关性;中介目标对最终目标GDP在0.01的水平下具有强的正相关性,对物价指数在0.05的水平下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据此我们认为,在新兴市场的国家中,由于利率尚未市场化,因而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信贷总量在分析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再贷款率、再贴现率对票据市场比较落后的N省来看,作用不大。答案补充 2、在考虑单变量自我影响的前提下,存款准备金率在当期就具有强负相关性,在第13个月相关系数达到最大,并持续16个月后效用开始减小;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具有很强的相似性,都是在当期具有强负相关性,在第17个月相关系数达到最大,持续期分别为24个月;中介目标与最终政策目标GDP的强相关则出现在当季,对物价指数显著相关也出现在当季。毫无疑问,我国货币政策在N省实施的效果比较显著,对实际产出和物价变动都具有重大影响。
3、在不考虑交互影响的前提下,在向中间目标传导的过程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滞最短(13个月),比全国(8个月)滞后4个月,贷款利率(17个月),比全国分别)滞后3个月;从持续期看则相反,贷款利率为24个月,与全国相比持续期短4个月,法定准备金率为29个月,与全国一样(29个月)。为什么N省货币政策工具与全国相比会出现滞后期长,持续期短的现象呢?主要原因在于N省经济货币化程度相对较低,资本市场发育比较落后造成的。答案补充 4、再贷款率与再贴现率在N省实施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N省的货币化程度低,特别是票据市场相对落后,导致再贷款率与再贴现率两大政策工具失灵。因而考虑我国经济金融地区差别明显、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为了使货币政策更符合区域经济金融的实际情况,适当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区域性货币政策,进而增强货币政策传导的实效性和地区差别性。
(二)政策建议
第一,建议在全国统一性的货币政策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地区性差异性。实行全国分层次的货币政策,或差别货币政策,或区域性货币政策。 第二,建议利用分层次货币政策去调节资金、项目和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配置。 第三,建议协调发展货币市场和资金市场,增强两市场间的互动性,对提高货币政策金融市场传导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而,要进一步加大对金融市场的引导,促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共同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文秘杂烩网 http://www.rrrw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