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宣传文献
1. 宣化区历史文化与民间艺术
服饰习俗 宣化人服饰打扮讲求实用,美观。夏季,人们偏重购买京津服饰及鞋帽。而到了冬季,又偏重从内蒙古方向购进冬衣。民国以前,宣化的绅士要戴礼帽、穿长袍,有权势家族女眷要穿旗袍。贫家男女穿“土著”服装,大棉裤、大襟袄,中等人家节日时男子穿袍子,妇女要换上筒裙。解放前,富有者穿宣化集升斋的双皮脸鞋,而劳动者则穿细麻绳纳成的一道脸“砍山鞋”。冬天,有钱人家讲究戴宣化猴牌毡帽,而拉骆驼的赶大车的戴的是两耳扇遮后领的大皮帽。五十年代时兴列空服。文革期间,全国黄、灰、蓝,宣化也不例外,军装、军帽、军大衣最时髦。发展最快是八十到九十年代,以前是京津有什么样的服装、皮鞋,宣化就有人从京津买回来,后来上海的羊毛衫、深圳的屁龙衫、手提兜、“大哥大”包、化妆品包都在宣化一展风姿。五六十岁的老太太,大红毛衣,鲜艳的风衣随处可见,一改过去黑、蓝、灰的单调。近年来宣化时装屋几百元上千元一套的服装也不罕见。宣化人注重衣着打扮,也很注重服饰的配套,早时有钱家的妇女戴只金戒指、戴副金耳环很是荣耀,中等人家只配戴一副银手镯就很时髦,到了八、九十年代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及各种头巾、围巾、女式帽比比皆是。电视上有的,宣化就有,几乎每年都更换花色品种,广告宣传引导服装消费甚烈,妇女獐首当其冲。近年来男士服装款式新颖别致,但式样上不外乎西装依赖夹克衫,因此,表现男士服饰昂贵与否莫过于西服的品牌、领带的价格,皮鞋的档次了。
宣化地理位置因与山西、内蒙近邻,宣化的商人绅士过去讲究穿长袍,外套马褂,头戴薄毡制成灰、蓝、紫色的礼帽。他们爱穿宣化集升斋千层底、重服尼帮双脸皮鞋,脚穿布袜时,有的则打包脚布。有的喜爱戴缎子面或布面“三块瓦”风帽,冬季戴皮帽不捂两耳,脖子里围一块“围脖”。到“数九”以后,这些有钱男士要穿挂面儿羔羊皮袄,灰鼠皮,狐腿皮、羊皮长袍。脚蹬集升斋“毛窝”棉鞋。天热时普通人家不穿长袖衫,只穿一种无袖单布坎肩,宣化人叫“道床子”。男女有绑腿的习俗。绑腿脚带为黑色,一尺左右长,两边有黑穗。抗美援朝时期,地方男子也兴起穿马裤热潮,上衣为黑蓝制服。当时宣化高层人士和知识界有少数穿西装扎领带的。“文革”期间军装、军大衣、中山装、工作服、松紧口塑料底鞋、胶鞋成为大众穿戴。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初小青年穿“鸡腿裤”、“喇叭裤”风靡一时。八十年代西服领带,再度出现,西服的样式变化不大,只有质地价格的差异,少的百元,多的上千元。与此同时,皮鞋领带成了男士体现身份地位的一个标志。在九十年代男士还兴起过穿夹克衫的风潮,夹克衫也叫休闲服,夹克衫有涤、尼沦、针织布料。皮夹克属高档服装。生活的进步还表现在内衣上,早先年老人的“腰子”早已淘汰,现代人内衣有的穿(棉、针织)背心、衬衫、秋衣、秋裤、绒衣、绒裤。到了九十年代中叶,内衣更加讲究,有丝、棉、麻高档内衣,保暖性强,人们从过去冬棉夏单,春秋夹(衣)这个惯制中解放出来。成了冬不穿棉而改穿毛衣、大衣、防寒服。夏有背心、半袖衫、长袖衫、T恤衫。到了春秋两季有厚毛衣、薄毛衣、外套、风衣……。手工缝衣和手工鞋退出生活舞台。
大约在八十年代后期宣化百姓出门上走亲已有人穿裙子了。城里的阔家小姐,富家的妻妾穿旗袍成为时髦。“孩儿孩儿快快长,长大以后寻(念想)营长,坐着洋车往后仰,穿着皮鞋嘎嘎响,丝绒袍子套大氅”,这时旗袍、大氅、皮鞋服装等穿戴已进入宣化城内,后来旗袍发展到不管贫富人家妇女均有旗袍,有棉夹之分,质料不同,多是办喜事走亲戚时穿。缠足, 使旧中国妇女成为残废。作为三寸金莲的鞋,却充满文化色彩。做绣鞋,成为当地妇女的一手绝活。女人一年到头要做鞋,从打袼褙、打麻绳、纳鞋底、绣花、上鞋、使用楦头、道道工序都体现女人们的心灵手巧程度。做女人鞋,底薄、帮软,有时用绸缎,绣出的花鱼虫鸟栩栩如生。宣化人赶时髦,七十年代追逐京津穿着,八十年代崇尚广东服装,九十年代宣化的女孩子见电视里有什么就穿什么了。年年有新花样,年年有流行色,上衣一般在领、袖上变化较大,上衣分后两片、三片、卡腰,前片以兜盖装饰物上变化较多,领口较前些年越开越下,兜越来越多,上衣长了又短地变化。九十年代的服装五花八门,样式新颖,目不暇接,宣化的服装穿戴已超出了节令概念。
儿童服饰习俗。婴儿在襁褓中就开始穿衣,这种衣是在婴儿未出世前,由奶奶家或姥姥家准备的。婴儿的夹衣、棉衣,里子用旧布,不缉边,松软,保暖。新生儿的帽子,大多是家制,即用一块手绢或一块毛巾制成一顶小帽,煞是可爱。儿童都有穿开裆裤的过程,体现儿童服装特色之一是兜肚,此物在农村较为盛行。还有属婴儿专利服饰就是“围嘴”,小儿围嘴呈圆型套在小儿项间,小儿流口水之后,可转,保持下颌干燥。体现儿童服饰的鞋,其中“虎头鞋”较为普遍。人们喜爱做虎头鞋取虎头虎脑之意,希望孩子有阳刚之气威武如虎。如果说襁褓中的婴儿用手绢制成的帽体现舒适的话,那么周岁以内的幼儿帽则体现趣味,多是小白兔帽、小猴子帽、小虎帽。这个阶段的孩子不独立出门,多在室内,所以帽子用作装饰的时候多,而到了儿童能跑能走的时间,则要求帽子美观,又保暖。所以这其间帽子多用毛线,毛呢绒布或皮制成,有贝蕾帽,坦克帽等。儿童衣裤颜色为新鲜活泼,红、蓝、绿装饰性比较强。在儿童服饰习俗中体现父辈对子女健康成长的渴望,所以除了保暖,实用之外多数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漂漂亮亮,把爱和美的心里寄托反映在儿童服装上。
发式习俗 古时境内男子多留长发,至清朝,纺织为辫,民国初期剪辫后,除少数富家子弟和教员、学生留分头、背头戴礼帽外,一般百姓剃光头,春秋均戴瓜壳帽,冷时戴毡帽。一般妇女,在民国年间少年扎小辫,一般梳两条小辫子,中间分缝,左右各梳一条,前额上方有“流海”宣化叫“毛姑儿”。也有辫子长点将小辫卷起成“抓鬈”,也有用头绳绑成羊角辫。彩色布条,红头绳,绢花成为儿童配戴的头饰。大姑娘有后梳一根辫的,有人管一根辫叫“一根葱”。姑娘出嫁时,要绞脸,前额发际线整齐,头发全部向后梳,捋成一把,用头绳捆住,再挽成髻。建国以后,农村后生剃光头图省事省钱,城市里只有老年人剃光头,中年青年则有留平头(学生头)、分头、背头、刺头等发式。“文革”期间连发型也“政治性”,“大海航行波浪走”,即理“波浪式分头”;“红太阳照全球”,即“光头”。改革开放以后,年轻人喜欢有大鬓角、中分、长发,还有少数男子模仿画家、艺术家后扎一根小辫子的。也有男子烫大波浪的。妇女发式在解放后随着破除缠足陋习之后,发式也发生重大变化,刚解放剪短发成为时尚,苏联老大哥来宣援助,很多时髦女性烫发成风,然后穿布拉吉跳交谊舞,一时风靡宣化。“文革中最流行的是红卫兵的短发,佩带一顶军帽,美者还有一颗红五星,让人羡慕不已。扫除一切牛鬼蛇神,一夜间”辫落知多少“,红卫兵上街将那些大辫子剪掉一根,剩那一根只好自己剪了,更有甚者,将”黑五类“男女的头发,剃成阴阳头,惨不忍睹。八十年代,女青年的发式变化瞬间,剪、烫、吹,花样翻新,有什么头发拉直术、钢丝头,有什么乱装、爬辫、盘头、新娘婚礼发型数不胜数,普通女子多为“三齐”头或马尾辫。从发式的发展轨迹尽可看出社会政治发展轨迹对老百姓发式的影响。
2. 哪位高人知道怀来的文献资料啊,最好是全面的
自然、历史、人文、资源
1、地理位置:怀来地处冀西北、内长城外侧,位于北纬40度、东经115度。东南与北京市延庆县、昌平区及门头沟区接壤(涉及6个乡镇17个村,接壤线长114.3公里),西北与张家口市宣化县、下花园区相连,西南与涿鹿县毗邻,北与赤城县交界。县城沙城距北京德胜门105公里,距张家口市区87公里。
2、地域地貌:县域东西长63公里,南北长61公里,总面积1801平方公里(合270万亩),其中山区113万亩,占总面积的41.6%;丘陵区67万亩,占总面积的25%;河川区90万亩,占总面积的33.4%。耕地48万亩,占总面积的17.8%。境内南北群山起伏,中间为“V”型盆地,习惯称“怀来盆地”。全县海拔394米——1978米,全县平均海拔792米,县城海拔535米。
3、气候降水:怀来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温差大,日照足。年均日照时数3027小时,全年无霜期149天。据1953年以来监测数据显示,最高气温42.2℃,最低气温-23.3℃,平均气温9.1℃,年均降水396毫米,年均风速2.3米/秒。
4、辖区、人口、民族:全县辖11镇、5乡、1个回族乡——王家楼乡,279个行政村(10.8万户)。总人口34.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98万人。县城沙城建成区面积16.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3.8万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城市化率达39.4%。汉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8%,另有回、满、蒙、彝、壮、朝鲜、阿美等24个少数民族。
5、历史人文:怀来历史悠久,历来为兵家必争、商贾云集之地。“黄帝战炎帝于阪泉之野”即在旧怀来城东。舜设十二州,怀来属冀州。春秋战国时期,怀来属燕国上谷郡。秦时设三十六郡,怀来是上谷郡沮阳县。南北朝时,怀来属北魏。隋代,怀来属涿郡怀戎县。唐设十五道,怀来属河北道妫州怀戎县。辽代辽太祖时始称怀来县(公元936年)。金初改称妫川县。元代复称怀来县。明代改为怀来卫。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又改为怀来县沿称至今。1951年,因修建官厅水库,怀来城被淹,县治迁到沙城。书法史上隶书“八分书”的创造者东汉人王次仲出生在怀来;境内燕、明古长城与八达岭相依,有中华三祖先之一的蚩尤冢、千古之迷古崖居、古代上谷郡郡治大古城遗址、古代进京关隘镇边城、全国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驿站鸡鸣驿(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入100处世界濒危遗产名单,名列全国6处之首);发生过历史上有名的“土木之变”,在这次战役中,明英宗御驾亲征瓦剌被俘;解放战争中平津战役的关键一战——新保安战役发生在怀来;建有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轰实验地;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烈士的故乡。
6、交通状况:怀来是西北的交通要地,京包、丰沙、大秦、沙蔚铁路穿境而过,总长160多公里,共有站点17个,是全国县级站点最多的县份之一。全县境内有京张高速、京化高速、110国道、宝平线、康祁线等5条公路干线,并与乡村道路相连,总里程580公里,其中国道49.9公里,省道65.2公里,县道94.7公里,乡道287公里,高速公路54.1公里。全县271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油路,占行政村总数的97%。
7、供电状况:现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2台,容量24万千伏安;110千伏变电站4座,主变8台,容量27.95万千伏安;有35千伏变电站8座,主变16台,容量7.78万千伏安;有10千伏配电线路1431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191公里,配电变压器2497台,容量为25.47万千伏安。2007年,全县用电量7.08亿千瓦时。
8、水能资源:有永定河、桑干河、洋河、妫水河4条过境河流。官厅水库修建于1951年10月,1954年5月竣工,是新中国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上游三系汇入,下游永定河经官厅幽州峡谷汇入海河。官厅水库设计总库容量41.6亿立方米,实际库容22.7亿立方米,常年库容9.56亿立方米。最高水位482.8米,正常蓄水位不超479米,水面(479米时)175平方公里,其中80%在怀来境内,总有效灌溉面积130万亩(含境外部分)。全县水资源总量(不含官厅水库)1.71亿立方米,可用储量1.18亿立方米,有相当面积的地下水是达到国家标准的优质矿泉水。有地热资源30平方公里,水温高达88℃,为国家规定的五级高温水,含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目前已应用于医疗和农业科研。
9、矿产资源:全县已探明矿藏20多种,探明储量13种。其中金属矿类有铁、锌、金、银、硫铁矿等;非金属矿类有煤、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白云石、硅石、高磷土、建筑砂石等。主要矿产保有储量:煤矿1871万吨、铁矿2865万吨、金矿303千吨、水泥用灰岩2209万吨、熔剂用灰岩615万吨、冶金用白云岩1984万吨、建筑用辉绿岩1701万吨。
3. 宣化上谷的战国红玛瑙
上谷战国红玛瑙特指产于河北宣化一带的红缟玛瑙,它色采丰富而艳丽,质地细腻油润。在战国红市场孕育的初期被称为"蒙料",以几十倍的的市场差价与巨大的存储量冲击市场,拉低战国红的整体价格。其表现形式与战国红有一定类似也有很大区别,可称为"类战国红"。河北宣化参考了大量的古代文献,提出在战国时期,燕赵区域的玛瑙除北票产赤玉外,也应该包括河北省(蔚县、宣化等)自产的蛋玛瑙也就是"琼玉",这种将"蒙料"与赤玉的关系分割的"类战国红"观点。
4. 宣化历史文化知识
宣化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在张家口市东南30公里处,为张家口市辖区,位于东经115°03′,北纬40°37′。东偏南距首都北京170公里,南偏西距省会石家庄280公里,西距大同200公里。总面积264.3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回、满、蒙、朝鲜、壮、纳西、布依、白、彝、侗、土家、达斡尔等13个民族。共29万人。
宣化历史悠久,形势险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众多文物古迹。从先秦开始,这里是历代府、州、郡、道、县和省、市治所的首府。1991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一、悠久历史
宣化历史渊远流长,是我国开发较早地区之一,从宣化西南60公里处我国著名的泥河湾旧石器遗址和宣化城附近的刘家窑、王河湾、水泉、龙门、赵川、关子口、西望山、李大人庄、小白杨等仰韶、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证实这里在6000年前人类活动就已遍及宣化各地。
夏、商时期宣化先属冀洲后属幽州。
周武王灭纣后宣化属燕国领地。
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至221年)民族割据,宣化曾属东湖族占地。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宣化属上谷郡。
魏、晋、南北朝时期宣化属广宁郡。
随、唐时期先后置涿郡、武州。
五代时(公元907--960年)石敬割燕(北京)、云(大同)16州给辽国,其中包括武州。辽改武州为归化州。宣化为归化州治所。 金灭辽后,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归化州为宣化州。翌年又改为宣德州。元初改宣德州为顺宁府,宣化为顺宁府治所。
明初年沿长城设九镇。宣化改为宣府镇,辖左、右、前三卫。为万全都司镇守总兵元帅驻地。
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改置宣化府。辖一厅三洲七县。宣化为府城治所,始定今名。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设直隶省口北观察使(俗称道)。辖3厅10县。宣化为口北道治所。
1937年8月日本侵占后,成立伪察南自治政府。1943年又将察南自治政府改为宣化省。辖11县,省会定于宣化。
1945年宣化解放后察哈尔省在宣化成立。省会设在宣化。1946年1月设宣化市。1948年12月第二次解放。恢复察哈尔省建制。省会迁张家口市。
1963年3月改宣化市为张家口市辖区至今。
二、形势险要
宣化位于冀北山间盆地边缘,地势险要,气势顽固,战略地位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诚如旧志所述“宣化全境飞孤(今山西代城飞孤关)紫荆(今河北易县紫荆关)控其南;长城、独石(口)枕其北;居庸(关)屹险于左;云中(大同)固结于右,群山叠障,盘踞峙列,足以拱卫京师……”。素有“神京屏翰”之称。
据志书记载概略统计,仅汉、唐、宋、明四个朝代,北方部族经宣化南入的较大战争达70多次。所以历代汉民族朝代都非常重视北部边防,并选派重兵固守。特别是明王朝先后18次增筑和修葺长城,沿长城设九镇驻兵防守。其中宣府镇担负着东起四海,西至大同长达1030里的防守任务。洪武、隆庆年间宣府驻扎新旧官军达151452人。明太祖朱元璋封其十九子朱惠为谷王,在宣化建谷王府(皇城),常驻宣府。明武宗朱厚照在宣府建镇国府第。清康熙皇帝7次征西,北巡时均路经宣化。乾隆皇帝亲书《神京屏翰
》巨匾,悬挂于镇朔楼上。据《宣府镇志》载:嘉靖年间,宣化城内有军户127497人,官户4551人,民户2035人。由此可见,宣府镇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军城”。
三、人杰地灵
宣化自古为交通要冲,军事政治重地,工商业繁荣,文化教育发达。因此,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和民族精英。据《宣化县新志》载:元朝设有“景贤书院”,明朝有“上谷书院”。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8年)创立古城最高学府“柳川书院”。光绪二十八年设宣化府中学堂(现宣化一中前身)。革命前辈张苏、林枫等同志边任教,边从事革命活动。尔后宣化府立师范学校、府立中等农业学堂,府立艺徒学堂和上谷大戏院相继成立,就学者逾千人。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宣化府从中学堂挑选吕复等19人及州县志士9人,共28人赴日本留学,开辟了旅外求学之先声。
由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达,宣化涌现了大量历史文化名人。仅明清两代中进士者36人、举人113人、武举人165人、贡生390人。诸如:
孙世芳:进士出身,官至明翰林院庶吉士,太使,曾主持编篡《宣府镇志》。
张镗:进士出身,曾任山西按察副使。
姚世卿:武进士出身,曾任明京城永定门总兵元帅。
张世卿:地方绅士出身,曾任大辽国国子监,监察御史,死后葬于宣化区下八里村北。
郭维城:清末举人出身,曾任柳川书院院长,从日本考察回国后任府城教育会长。深得地方学子拥戴。
马 信:1917年生于宣化城内,1936年高中毕业后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政府主席。现为全国政协常委,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谷凤翔:龙关人,宣化师范学校毕业,曾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监察部长,司法行政部长。现为台湾察哈尔同乡会理事。
筱桂挑:女,晋剧表演艺术家,曾任宣化晋剧团团长,全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严于治艺,造脂深沉,多次受到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接见。1973年去世。四、灿烂文化 灿烂的民族文化是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条件。宣化历史悠久,遗存在地上、地下历史文物、古迹十分丰富。现在,宣化地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库藏文物1000余件,其中三级以上国家珍贵文物100余件。
清远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式的宏伟建筑。面宽三跨间,外观三层,楼高7米,建在高8米的墩台上。墩台下的十字券洞与宣化城四门通衢,与镇朔楼,拱极楼成一轴线。券洞内的500年前的铁轮车辙依稀可见。楼体造型别致新颖,具有明显的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上悬有嘉靖十八年铸造的“宣府镇城钟”,高2.5米,重万斤,钟声宏亮悠扬,可传声40里。楼的东、西、北三面悬挂《耸峙岩疆》、《震靖边氛》、《声通天籁》木制匾。日本学者伊东忠太博士在《东洋建筑史的研究》一书中,曾向全世界做过介绍。1984年大修后的清远楼,青砖碧瓦,玲珑剔透,格外引人注目,已成为古城一大重要文物景观。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朔楼:北距清远楼200米。建于明正统5年(公元1440年)。系重檐九脊歇山顶建筑。面宽五跨间,楼高二层15米。建在8米高的墩台上。二层檐下有两块匾额。南曰《镇朔楼》,以明代宣府镇总兵例佩“镇朔将军印”故名。北曰《神京屏翰》为清高宗乾隆皇帝亲书,由直隶总督那苏图刊悬。楼内置巨大更鼓一面,鼓高2.2米,面径1.4米。廊下立有4幢石碑,记述宣化历史和修建镇朔楼经过。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拱极楼:又名著耕楼,昌平门楼。建于明洪成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置于宣化城墙之上。为城防建筑。楼高14米。楼体二层,墩台9米。下有南北走向券洞。与清远、镇朔两楼成一轴线。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宣化城:始建于唐朝。明洪武二十七年展筑包砖。展筑后的宣化城垣为正方形,每边六里多,周长24里有余。城高2丈8尺、雉堞高7尺。通高3丈5尺。环城设7门,南有昌平、宣德、承安三门;北有广灵,高远二门;东有安定一门;西有泰新一门,门外设关,环有瓮城、瓮城外连月城,城四角建有角楼,城外设隍堑、护城河、吊桥等。其布局俨然为明代北京城之缩本,仅规模较小、门制不同而已。现在城体虽破环严重,但土垣基本完好。为全国少有明城之一。已列入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长城:始建于秦明,位于宣化北部与崇礼县为界,经人头山由张家口入境,境内长52公里。在永乐至万历年间重修加固。因这段古长城位于明长城之北,故又称“二道边”。系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泥河湾遗址:位于宣化城西南60公里处的泥河湾村。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晚新生代地层发育,出露完好,化石丰富。其中含有早更新世(距今200万年)哺乳动物化石。为举世公认的早更新世标准地层。是研究地层变动、构造和寻找早期人类化石的重点地区,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林寺:位于宣化柏化寺村西,小环山坡下,有原山凿就的多宝佛塔一座,通高12米,上刻石佛数十;石窟三个,内凿大小石佛300个余尊,兴建年代不详。但《宣化县志》记载,明龙庆元年(公元1567年)大修,清代又建龙王殿、三宫殿及禅房等。山上林木丛葱郁,风景优美。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砖雕五龙壁:在宣化师范学校(原弥陀寺)内,全高4.5米,宽4米,中间是飞腾于云涛雾海中的五条砖雕巨龙。上檐雕五踩仿木斗拱,下刻飞禽走兽,两边是奇花异草。为清初雕刻艺术珍品,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立化寺塔:位于宣化城内西南隅(现驻军占地)。该塔始建于元朝。清道光二十二年重修。塔身高14米。为五级8面。下有莲花座,顶部为铸铁宝顶,各角有合角吻兽,造型美观,工艺精细。据考立化祖师系日本国佛教日莲宗传人日持上人。为弘扬南无妙法莲花经,西渡中国,担任立化寺主持。并于立化寺坐化圆寂。在日本佛教界颇有影响。近几年来多有日僧前来朝拜。现为张家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上谷郡牌坊:位于天泰寺街东口。清道光十七年重修,是一座两柱单孔歇山布瓦建筑。牌坊上方雕有五层九踩斗拱。斗拱下的匾板上刻有《古上谷郡》4个楷书大字。字体雄浑有力。刀工精湛道劲。相传为清宣化知府方观承所书。牌坊建筑纤巧玲珑,结构严谨,别具一格。原为省级重点文物,可惜毁于“文革”。现在重新规划设计,正待恢复建筑。
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位于宣化牌楼西街天主教堂东侧。始建于1930年,院落为中西结合的三进四合院。1943年日伪宣化省公署所在地。1945年宣化首次解放,全国第一个省级民主政府在这里诞生,为省府办公驻地。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恩寺大殿:位于镇朔楼西侧百米处。始建于明代成化六年,具有典型的明初建筑艺术特点,为宣化地区唯一庑殿顶式建筑。顶部为黄色琉璃瓦。建筑面积为388平方米。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代壁画墓群:位于下八里村北。从1973年首次发掘出辽代监察御史张世卿墓葬后,最近又在张世卿墓地附近清理发掘出张世本、张公诱、张世右、张匡正、韩师训、张文藻等9座辽代壁画墓葬,已构成张家世族壁画墓群。在墓群发掘中,除出土一大批珍贵文物外,还发现300余平方米保存完好的辽代彩色壁画。其中的散乐图、茶道图、天文图、出行图、侍女图、备经图等是在国内首次发现。对研究辽代历史、文化、天文、民俗、服饰等有着重大意义。墓群中的壁画技艺之高。墓室结构之新颖考究,随葬品之丰富多彩,宛如地下艺术殿堂,在辽代考古发掘中是罕见的,颇有研究观赏价值。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1998年9月,下八里村北又清理抢救出两座辽代壁画墓,出土了铜丝网络和木偶真人雕像,这在河北省属首次发现,为研究辽代历史、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另外,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玄空寺、清真寺、天主教徒会堂等一批古代建筑和遗址,也有待于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双保护、开发、利用,使历史文化重放异彩。
5. 美丽宣化,美丽心灵,写份手抄报怎么写
绿化美化宣传口号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促进绿化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3、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5、全党动员,全民参与,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6、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
7、优化发展环境,建设秀美银川!
8、坚持生态立市,共建绿色家园!
9、加强城乡绿化建设,创建良好人居环境!
10、生态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
11、建设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12、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再塑“塞上江南”新景观!
14、抢抓林业发展机遇,再造秀美宁夏山川!
15、西部大开发、林业要先行!
16、绿化美化首府,建设文明城市!
17、绿化首府,美化家园!
18、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山川秀美新宁夏!
19、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20、首府银川是我家,绿化美化靠大家!
21、保护湖湖泊湿地,重塑“塞上湖城”景观!
22、植树栽花种草,提高人居环境!
23、强化法制观念、依法护林治林!
24、加强林政管理、保护森林资源!
25、毁林容易造林难、管护工作是关键!
26、护林光荣、毁林可耻!
27、坚决依法护林、强化林政管理!
28、隐患险于明火,防患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29、坚持科教兴林,依法治林!
30、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1、加快园林绿化步伐,装点宁夏秀美山川!
32、保护湿地资源,维护生态环境!
33、绿化祖国,功在千秋,利在当代!
34、规划建绿,科技兴绿,全民育绿,依法治绿,特色造绿!
35、首府银川是我家,绿化美化靠大家!
36、构筑大园林,建设大银川!
37、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38、保护环境,建设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9、全民参与绿化建设,携手共建绿色家园!
40、全力以赴打好春季绿化攻坚战!
41、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42、绿色是地球的本色!
43、保护树木,就是保护自己!
6. 张家口宣化到底怎么样
绿色为宣化区,蓝色为宣化县 宣化被人为的拆分这宣化区和宣化县。其中,宣化区面积264平方千米,人口40余万。本区辖1镇3乡7个街道办事处。古城宣化,东临京津,西接晋蒙,地形地貌独特,蕴藏着丰富的土地、矿产、地上地下水等自然资源。地处冀西北山间盆地至宣化盆地的北缘。西北高、东南低,周围由南北草帽山、狼尾巴山、烟筒山环抱。城区地势平坦。洋河是该区境内的主要河流,城西的柳川河和城东的泡沙河、龙洋河等季节性河流注入洋河,大部分河段干涸,因此水沙资源丰富。本区自然资源较丰富。地下矿产资源有:煤炭、铁矿石、黄金、膨润土、富钾页岩、白云岩等。水资源不但丰富,而且水质好、适宜灌溉。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洋河河床地带,具有宽度大、埋藏浅的特点,是本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基地。宣化位于张家口东南28公里处,是连接东部经济带与中西部资源区的重要纽带。全区总面积264平方公里,人口41万。宣化历史悠久。战国至秦汉属上谷郡,唐代置武洲,文德元年(888年),设文德县,始建宣化城。辽改武州为归化州,金改归化州为宣德州,元中统四年(1263年),始置宣德府。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改宣德府为宣府。次年,置前卫、左卫、右卫,遣将卒把守。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展筑宣府城,边长“六里十三步”,周长达12公里。次年皇子朱橞受封谷王,就藩宣府,宣府成为边防重地。明正统五年(1440年),城垣包砖,6年后竣工,城高池深,气象雄伟。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废宣府卫所,取宣扬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宣化县,府县治所均在宣化城内,宣化由此得名。因其为北京城西第一座府城,人称“京西第一府”。宣化区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天下分为36个郡,宣化为上谷郡。唐代始置武州和文德县(州县同治)。明代称宣府镇。清代改为直隶省宣化府。解放后属察哈尔省,置宣化市。1963年改为张家口市宣化区。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为宣化区留下诸多的文物古迹。建于明代的雄伟建筑清远楼、镇朔楼,及辽代壁画,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清远楼又名钟楼,有“第二黄鹤”之称。另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拱极楼、砖雕玉龙壁、旧城垣、立化寺塔和时恩塔等名胜古迹,成为宣化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宣化区面积264平方千米,人口41万。本区辖1镇3乡和7个街道办事处。它们是:庞家堡镇、春光乡、河子西乡和侯家庙乡,以及大北街、工业街、南大街、天泰寺街、南关、皇城和建国街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东新区中山大街。 宣化区 区 划宣化区隶属张家口市,1994年辖春光乡、河子西乡、侯家庙乡、庞家堡镇和南关、南大街、天泰寺街、皇城,大北街、工业街6个街道办事处,共辖54个行政村,188个居(家)委会。1996年10月,增设建国街街道办事处,将原属工业街街道办事处和大北街街道办事处所辖的24个居(家)委会划归建国街街道办事处管辖。2001年居(家)委会合并为143个;2003年又合并为80个社区居委会。所辖乡、镇未变,街道办事处为7个。总面积275.8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1997年,面积264.2平方千米,人口27.4万,辖7个街道1镇3乡:天泰寺街街道、南关街道、建国街街道、工业街街道、南大街街道、皇城街道、大北街街道、庞家堡镇、河子西乡、春光乡、侯家庙乡。区政府驻牌楼东街10号。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317121人,其中:天泰寺街道 29739 皇城街道 25898 南关街道 45721 南大街街道 29710 大北街街道 26904 工业街街道 40929 建国街街道 42439 庞家堡镇 23770 河子西乡 27261 春光乡 10575 侯家庙乡 141752002年底,宣化区面积264.2平方千米,人口29.18万。辖7个街道、1个镇、3个乡,80个社区、54个行政村。区政府驻牌楼东街9号。宣化区对外贸易情况在对外贸易方面,宣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下,编印了《中国宣化》招商引资宣传画册,向国内外宣传宣化的发展状况及投资环境。为了及时给区属各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实用的项目信息,区开放办又组织人员编制了《宣化区招商引资项目册》,收集了区属以及驻宣单位的项目资料,建立了项目库,共搜集了包括基础设施、机械、冶金、化工、建材、环保、食品、饮料、旅游、文化、娱乐、商业、农业、资源开发以及企业租赁转让等40多个项目,这些项目在政府网站上全部发布。2003年,为贯彻区委、区政府“工业立区”的战略思想,区开放办狠抓项目建设,认真谋划运作一批拉动经济增长的大项目,有计划有重点地吸引外资向生态旅游、农业产业化经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同年10月将《宣化招商引资项目册》进行重新整理,去旧补新,由专人编写了新的涉及旅游、生态、环保、商业配送、工矿机械等领域的项目27个,拟引进外资3.14亿美元,内资53亿元人民币,有效地更新了项目资料,为下一步开放开发、招商引资做好了准备。11月,为参加北京“首届名牌区县商机行销论坛”,区开放办会同有关部门编印了《京西第一府--宣化》宣传画册,更加全面地介绍了宣化的投资环境,展现了宣化做为京西第一府的风采。国外招商引资 1993年,宣化和欣塑料有限公司和宣化连云食品有限公司投入生产,使宣化区外商投资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为宣化区今后引进外资工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成功经验。1994年,为了引进更多的外资项目,宣化区先后组织人员到韩国、香港、新加坡、法国发布项目、洽谈项目;通过驻京商社及有海外关系的亲朋好友等渠道,与国外客商建立联系,分别与美国、法国、意大利、芬兰、瑞典、马来西亚以及港、澳、台的客商进行了项目洽谈;1996年,宣化区与西班牙海斯公司达成合作开发肉牛饲养和出口的意向;同年,在河北投资贸易洽谈会(会议地点在香港)上,殷广平副区长代表宣化区与香港鸿光机电设备工程公司签订了合资生产牛仔系列服装的合同书;与香港恒讯发展公司签订了合资生产铝合金异型材的协作项目;2001年,美国英格索兰公司在宣化开发区注册350万美元,生产钻孔机械。十年间,共引进外资项目24个,实际利用外资1477.09万美元。京西第一府旅游区概况京西第一府旅游区由宣化区、宣化县的景区组成。其中心景区为有“京西第一府”之誉的宣化古城。整个旅游区总面积2371.7平方公里(其中宣化区264平方公里,宣化县2107.7平方公里),总人口71万(其中宣化区41万人,宣化县30万人)。是张家口市十分重要的旅游区。 有着京西第一府之称的宣化,历史悠久。宣化城始建于唐信宗文德元年(888年),明洪武H十七年(1394年),动工展筑,周长口公里,因朱元漳十九子朱穗受封谷王,建成规模宏大形制近似都城的大邑。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废宣府卫所,取宣扬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宣化由此得名,是京城以西第一座府城,人称“京西第一府”。 京西第一府旅游区文物古迹众多,有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9个“京西第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游客在这里可以观赏宣化古城的雄姿,体验塞外古城的风土人情。这里还有京西第一钟楼——清远楼,京西第一鼓楼——镇朔楼,京西第一墓——下八里张世卿墓,京西第一砖雕——宣化五龙壁砖雕,京西第一日僧塔——立化寺塔,京西第一石塔——柏林寺石塔以及宣化拱极楼、九龙壁等景观,丰富精深的古城文化、建筑文化、佛教文化、辽代墓葬文化,使人在游览的同时增长见识,开间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增进身心健康。 京西第一府旅游区不但具有众多的人文景观,而且具有许多自然景观。宣化县的凤凰山群峰叠翠,风景秀丽,历来为登临的胜地。黄羊滩素有京西第一滩之称,这里黄沙茫茫,别是一番景象,使人过口难忘,心潮难平。京西第一府旅游区是环北京旅游圈一处重要景区,宣化距北京仅150公里,交通方便。沿京包铁路、京张高速公路、110国道都可到达宣化。宣化宾馆、商场众多,住宿、购物、娱乐十分方便,游客在这里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服务。久负盛名的宣化牛奶葡萄、钟楼啤酒,是游客喜爱的特色食品与馈赠佳品。 宣化位于张家口市东南28公里处,是连接东部经济带与中西部资源的重要纽带。全区总面积264平方公里,人口 40万。宣化历史悠久。战国至秦汉属卜谷郡,唐代置武州,文德元年旧踞年),设文德县,始建宣化城。辽改武州为归化州,金改归化州人宣德州,元中统四年门抡3年),始置宣德府。明洪武三年(13刃X十朱元漳改宣德府为宣府。次年,置前卫、左卫、右卫,遣将卒把守。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展筑宣府城,边长‘六里十三步”,周长达12公里。次年皇子朱穗受封谷王,就藩宣府,宣府成为边防重地。明正统五年(144年),城垣包砖,6年后竣工,城高池深,气象雄伟。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废宣府卫所,取宣扬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宣化县,府县治所均在宣化城内,宣化由此得名。因其为北京城西第一座府城,人称“京西第一府”。宣化为历代军事重镇。有“京师锁钥”、‘析京屏翰”之称。《宣化府志》记载:“宣化全境,飞狐、紫荆控其南,长城独石枕其北,居庸屹险干左,云中固结于右,群山叠蟑,盘踞峙列,足以拱卫京师。”明代为九重镇之一,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和屯兵最多,号称“九镇之首”。从明英宗开始,朝廷向宣府派遣级别高于都指挥使的镇守总兵,佩镇朔将军印,原万全都司最高长官,正二品大员都指挥使,也直接隶属总兵调遣。宣化府军事工事坚固。历代修筑墩台 1948座。据志书记载,仅唐、宋、明、清四个朝代,北方部落经宣化南入的较大战争就达70余次。乾宁元年(894年),太原李克用大举出兵攻幽州,并占领武州。元太祖八年门刀3年),铁木真率兵攻陷宣德。明永乐八年至二十二年(141~1424年),明成祖朱橡五次北伐,驾巡宣府镇地。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蒙古族瓦刺答部也先入侵宣府;崇帧十七年( 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兵攻破宣府,巡抚未之冯自杀,总兵王承允迎降。在宣化历代战役中涌现出了一批如于谦、杨洪、罗亨信等文武兼备、忘身爱国的忠烈之士。宣化曾是京西的政治中心。历代帝王常来宣化巡视。明武宗朱厚燳在宣府建镇国府第,留下了不少风流韵事。清康熙皇帝七次北巡、西征均在宣化府整顿军队,筹集粮草。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康熙皇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十二月驻宣化,赐口北道尹诗一首,赐宣化总兵“媲训练”匾一块,赐宣化知府“亲民”匾一块。宣化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清远楼、镇朔楼及辽墓壁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拱极楼。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五龙壁砖雕、旧城垣、时恩寺及辽代壁画墓群二区。此外,还拥有一批如立化寺塔、大北街的马宅和都司街的南宅四合院、六中院内的“武庙”大殿、按院街内的张自忠将军故居、慈清西行时的行宫等极具开发价值的人文旅游资源。 宣化是文化教育中心。嘉靖七年门528年),建立上谷书院。嘉靖三十五年(175年),开设柳川书院(今宣化一中)。清末民初,文化教育迅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仁人志土。宣化是内地同蒙古进行商品交换的集散地,素有“陆路商埠”之称。明嘉靖年间,宣化开设“马市”,官方以布帛易锡靶马匹、皮张。隆庆元年门567年),宣大总督王崇古再开市场。万历年间,民市已具相当规模。清朝统治稳定后,贸易又趋繁荣。大德泉缸房、太和春药店、朝阳楼饭店、吴德裕茶店、四和顺茶铺等均在这一时期开张。光绪年间,山羊皮褥一度成为宣化销往外地的抢手商品,并曾向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出口。宣统h年(191年),宣化商号达160余家。 宣化是葡萄城。宣化白牛奶葡萄,已有近千年的种植历史,为河北省名牌产品。传说宣化葡萄的种植来源于张赛。据史料记载,唐朝始种,辽金时推广,明清时全盛。宣化白牛奶葡萄色泽绿中泛乳白,如碧玉晶莹耀眼,脆嫩欲滴,且皮薄肉映汁丰,味道清甜爽口,素有“刀切牛奶不流汁”的赞誉。明、清时期,被列为皇家贡品。1905年和 1922年两次在巴拿马国际物产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宣化是河北重工业基地。辖区内有宣钢、宣工、张电、宣啤等大中型工业企业33家。所生产的工业品多项荣获部优省优。 宣化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城市。宣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省级开发区。几年来,投资50多亿进行旧城改造,迎宾大道、钟楼东西大街、南大街拓宽工程,世纪广场工程,新生街、义圣宫、绅楼北、花卉四大市场工程建设,城市给水工程,财神庙仿古一条街建设工程,相继竣工,使宣化这座古城焕发了勃勃生机。目前,占地266公顷的东新区规划建设已拉开序幕。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备齐全、现代气息浓郁的新都市将呈现在你的眼前。张家口宣化到底怎么样
7. 宣化区的历史文化
“上谷郡”,是宣化载入史册最古老最响亮的名字。位于桑干河流域,宣涿盆地的这块古老的土地,应该是人类祖先的东方故乡。在它西南60公里处的泥河湾旧石器时代遗址群证明,早在二百多万年前,人类就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在它东南40公里处的涿鹿,黄帝和炎帝部落之间曾展开阪泉。涿鹿大战,从而融合发祥了中华文明。
从文献记载看,宣化城的规模从唐至今变化不大。宣化城城墙每边边长约500米左右,这与《周礼.考工记》中“天子之城方九里,则知公七里,伯侯五里,子男三里”的规模大致相符。城池的位置大致在钟楼西街,皇城桥北街以东的范围内。最初的宣化城均为土城。
宣化府由于是北京城西的第一座府城,所以人称“京西第一府”。竖立在镇朔楼西侧,由明代都御使罗享信所撰的《宣化新城之记》碑文这样描述:“宣府古幽州属地,秦上谷郡,元宣德府,星野当析木之次,入尾一度,壤土沃衍,四山明秀,洋河经其南,柳川出其北,古今斯为巨镇,恒宿重兵以控御北狄。”
宣化古城经历了太多的沧桑。“一抓一把历史,一靠一身长城”,是人们对古城的赞誉。虽然如今“古上谷郡”的牌坊已难觅踪迹,屹立不倒的万米城垣。
文物资源
古城宣化,早在秦朝时就成为上谷郡,明朝时为著名的长城九镇之一,清朝时是全国72府之一,现今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京西第一府”。
宣化区境内各个历史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城址、古寺庙和革命文物建筑极为丰富,主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清远楼、镇朔楼、下八里辽墓群(1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5处,宣化城(含拱极楼)、五龙壁、时恩寺大殿、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下八里辽墓群(2区);张家口市文物保护单位1处,立化寺塔;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