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考文献 » 最早文献载体

最早文献载体

发布时间: 2021-03-26 10:38:49

① 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的演变有什么特征

宝珠班上的吧 抄书吧

② 最早的文学载体是什么

中国古典文学分为诗和文,文又分为韵文和散文,现代一般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中国的抒情诗和散文(称为古文)最早而比较发达。西方则分为诗歌与散文两个基本类型。叙事诗和戏剧成熟较早,此外小说比较发达。

③ 欧洲最早的文字载体是什么

古希腊作为人类文明的一大发源地,有着其独特的文字载体——羊皮。 公元前 2 世纪,埃及拒绝供应草纸给敌对的柏佳马(今土耳其境内),小亚细亚的抄写员只好以羊皮制成羊皮纸用于书写。 羊皮纸在中世纪的欧洲广为流行。它的出现带来了两项文明的进步:第一,人们可以用 鹅毛笔来写字。与芦苇笔相比,鹅毛笔使用更方便,可以发挥的书写功能更大。第二,羊皮 纸可以按照罗马典籍 (折叠记事板) 的方式折叠缝定, 装订成册, 使之成为现代书籍的前身。

④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文献体裁是编年体,记传体还是记事本末体

史书最早一般是编年体。纪传体始于汉代司马迁《史记》,纪事本末体始于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

⑤ 1,概述中国古代文献载体的发展状况。

在我国古代文献典籍的保存和流传,即单本的图书、零散的著述,往往容易散失亡佚,而凡是编纂或汇刻为一部大书的,则比较容易保存和流传下来。我国古代的许多文献是通过汇入、编入丛书和类书等途径保存下来的。除此之外还有史书、方志、笔记、别集、杂著、诗赋。

文献出现于文字产生之后,当时,记言记事有的刻在龟甲兽骨上,有的刻在铜器上,也有的刻在石头上。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书籍中主要的胚胎形式,主要有“青铜书”和石头书。
在纸出现之前。在纸出现之前,文献载体主要有简策、帛书、版牍。
纸出现以后,出现了写本纸书与印本纸书。
写本纸书的形态主要有三种:(1)卷轴式,东汉至唐通行。(2)经折装(也称梵夹装),即把长卷正反折叠,使之成为方形的书本形式前后用硬纸保护。(3)旋风装,即把长卷折成经折装,再用纸把首末页相连,可以循环翻阅不致失散。
印本纸书是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而出现的一种全新质态的书籍形式。雕版印刷术对于书籍形态的更新说来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它不但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发行量,更主要地是极大提高了书籍形态的质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印本纸书形态始于唐代中后期,中经宋代的普及与完善,至明清时终于达到了我国古代书籍形态的最高水准。

⑥ 中国古代文献载体发展

商周时期人们将甲骨文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龟甲和兽骨可以说是最早的文献载体,与此同时人们还将文字刻写在青铜器上,这种文字被成为金文,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则开始使用竹简和丝帛,并使用毛笔,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纸,中国的文字进入了纸的时代,在古代著名的纸有宣纸等
缣帛一种光洁细薄的丝绢,古代把重要文件书写在光洁而细薄的丝绢上,形成了缣帛档案。秦汉时期,纺织工业开始发展,生产出了细薄的丝绢,由于丝绢有质地柔软轻便、书写方便、传递轻,又可随意折叠、卷轴,易于保管、便于阅读等特点,补救了简册档案笨重量多,不便、传运、阅读、保存的不足,所以在秦汉时期,宫廷文书、官方文书便开始使用丝绢代替木竹,便产生季缣帛档案。我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也藏一些明清时代的缣帛档案。古代缣帛档案、书画,在左右或上下有木轴,阅后沿木轴卷起来保存,后以档案、图书、字画的保管计算单位,仍沿袭古时叫法称为“卷”。

⑦ 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

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是《尚书》。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7)最早文献载体扩展阅读:

相传《尚书》为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选出100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

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实际上西汉学者用二十八宿比喻伏生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尚书》百篇之说乃后起。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焚书令》,禁止民间收藏图书,凡是民间收藏的《诗》、《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烧毁。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

⑧ 文献 一词的最早出处

在我国,“文献”一词的涵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变化。
在古代→“文献”一词内最早见于《论语·八容佾》中: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于是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zheng)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吾能徵之矣。”(八佾:古代天子专用的舞乐。佾:舞列。)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注:“文,典籍也;献,贤也。”孔子所说的“礼”包括有关古代典章制度的一切知识,他认为记载、掌握这种知识的是书籍和有学问的人,即“文”和“献”。这种解释一直被后人沿用。 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专著是宋末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现代→ 198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这是现在关于文献的标准定义。 文献不仅是记录和保存文化知识的载体,也是传播知识信息的媒介。人们要认识客观世界,研究者要获取知识或公布自己的新成果,都要利用文献作媒介,因此,文献对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⑨ 我国先秦时期,文献的载体主要是什么 急用 谢谢!

竹简、兽来皮、绢绸。主要是竹简源,那时候的汗牛充栋、学富五车就是说的竹简,制作麻烦还占地方。兽皮主要是硝制麻烦,成本更高。绢绸成本那就更吓人了。中国文字载体只要看当时流行什么字体就知道了,先秦的篆体是要在竹简刻的,楷书是毛笔在纸上书写,宋体是活字印刷用的。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