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考文献 » 白背飞虱文献

白背飞虱文献

发布时间: 2021-03-25 09:03:27

『壹』 白背飞虱的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选用抗(耐)虫水稻品种,进行科学肥水管理,创造不利于白背飞虱孳生繁殖的生态条件。
2) 生物防治:白背飞虱各虫期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种类较多,除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瓢虫等外,还有蜘蛛、线虫、菌类对白背虱的发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保护利用好天敌,对控制白背飞虱的发生为害能起到明显的效果。
3) 化学防治:根据水稻品种类型和飞虱发生情况,采取重点防治主害代低龄若虫高峰期的防治对策,如果成虫迁入量特别大而集中的年份和地区,采取防治迁入峰成虫和主害代低龄若虫高峰期相结合的对策。

『贰』 稻飞虱的介绍

稻飞虱,昆虫纲半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害虫。俗名火蠓虫。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等作物。常见种类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叁』 有白背飞虱,用山东海利尔的噻虫。吡蚜酮可以吗

可以,效果不错。白粉虱
又称小蛾子了危害多种作物,主要危害果树,蔬菜,温室。与白粉虱同类的还有烟粉虱,灰飞虱,稻飞虱,等。
防治可用苦森碱,噻虫嗪,烯啶虫胺,啶虫脒,蚜虱净,吡虫啉,阿维菌素,等交替使用防治。间隔5-7天重喷一到两次。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用

『肆』 白背飞虱的简介

[中文名] 白背飞虱
[学名] 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
[ 目 ]同翅目
[ 科 ]飞虱科
[寄主]水稻麦类玉米高粱

『伍』 白背飞虱若虫和褐飞虱若虫的区别

稻田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差异
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均属同翅目飞虱科,
均为迁飞性害虫。
在稻田中常混合发生,
我国对两种飞虱的监测调查方法相同,防治工作中所选择的药剂种类、施药技术大
致相当,习惯上统称为稻飞虱。然而,褐飞虱与白背飞虱是两种不同种的昆虫。两
者在为害特点、发生规律、生物学特性以及抗性发展程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正
确分清两种生物的差异性,对防治药剂的适当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在为害特点上的差别:

白背飞虱,学名
Sogota furcifera Horvath
。以成虫和若虫群栖稻株叶鞘
下部刺吸汁液,造成稻叶叶尖褪绿变黄,严重时全株枯死,穗期受害还可造成
抽穗困难,枯孕穗或穗变褐色;秕谷多等为害状。

褐飞虱,学名
Brown rice planthopper
。以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茎基部
刺吸汁液,并产卵于叶鞘组织中,致叶鞘受损出现黄褐色伤痕。轻者,水稻下
部叶片枯黄,影响千粒重;重者,生长受阻,叶黄株矮,茎上褐色卵条痕累累,
甚至死苗,毁秆倒状,形成枯孕穗或半枯穗损失很大。

白背飞虱相对褐飞虱来说为害位臵相对较高。
即白背飞虱喜欢在叶鞘下部
为害,而褐飞虱在稻株茎基部为害。

二、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在发生规律上的差别:

白背飞虱初次虫源由南方热带稻区随气流逐代逐区迁入,
其迁入时间一般
早于褐飞虱,
一年发生
4

1l
代不等。
成虫具趋光性,
趋嫩性,
生长嫩绿稻田,
易诱成虫产卵为害。一般初夏多雨,盛夏干旱的年份,易导致大发生。在水稻
各个生育期,成、若虫均能取食,但以分蘖盛期、孕穗、抽穗期最为适宜,此
时增殖快,受害重。

褐飞虱在我国广大稻区的初次虫源均随春夏、暖湿气流,由南到北逐代逐
区迁入。长翅型成虫具
趋光性
,闷热夜晚扑灯更多;成、若虫一般栖息于阴湿
的稻丛下部;成虫喜产卵在抽穗扬花期的水稻上,产卵期长,有明显的世代重
叠现象。

白背飞虱相对褐飞虱来说发生时间要早。白背飞虱在分蘖盛期、孕穗、抽
穗期发生较严重,而褐飞虱在抽穗扬花期发生较严重。
三、
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在适宜温度上的差别:

白背稻虱相对褐飞虱的温度适宜范围较大,

30
℃高温或
15
℃低温下都能
正常生长发育,但对湿度要求较高,以相对湿度
80

90
%为适宜。褐飞虱喜
温暖高湿的气候条件,在
相对湿度
80
%以上,
气温
20

30
℃时,生长发育良
好,尤其以
26

28
℃最为适宜。
温度
过高、过低及湿度过低,不利于生长发

育,尤以高温干旱影响更大,故夏秋多雨,盛

不热,晚

暖和,则有利于褐
飞虱的发生为害。

四、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在越冬区域上的差别:

白背飞虱耐寒力较褐飞虱强,越冬地区范围稍广。海南岛南部和云南最南
部地区为终年繁殖区。褐飞虱终年繁殖区:北纬
19
℃以南的
海南
省南部。少
量越冬区:北纬
19-25
℃之间,又以北纬
12
℃左右以南为常年稳定越冬区。

五、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在抗性发展上的差别:

抗药性方面褐飞虱明显高于白背飞虱,
白背飞虱目前在我国尚未发现有明
显的抗药性。
褐飞虱在我国相对抗药性较高,
特别是对吡虫啉类药剂较为敏感

『陆』 杂交水稻白背飞虱的生物防治方法

生防的话,具体措施可以有:保护天敌、释放寄生蜂、养鸭治虫等.防治策略是控压大发生前一代及大发生当代。其实使用扑虱灵也可以说是涉及到了生防的范畴,因为它是一种生长调节剂类的药剂,能有效地将生防与化防结合起来。。。此外本人现在正在实习阶段,养的就是白背,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柒』 水稻白背飞虱用什么药

稻飞虱危害,用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噻虫嗪,藜芦碱,功夫,烯啶虫胺喷雾防治。严重的可以不同成分的复配防治,间隔2天连续防治几次,喷透喷匀,交替使用,一种药一季最多使用2-3次
后期严重时可用,80%敌敌畏一亩地1斤-2斤培土撒施有较好的防效

『捌』 白背飞虱的形态特征

长翅型体长3.8-4.6毫米;短翅型体长2.7-3.5毫米。雄虫大部分黑褐色,雌虫大部分灰黄褐色。头顶除端部两侧脊间、前胸背板和中胸背板中域黄白色。前胸背板在复眼后方有1个暗褐色斑;中胸背板侧区黑褐色,雌虫的略浅。头顶端部两侧脊间和面部雄虫为黑褐色,雌虫为灰褐色。胸部腹面及腹部雄虫为黑褐色,雌虫为黄褐色,仅腹背有黑褐色斑。前翅淡黄褐色,透明,有的翅端近背缘具暗褐色晕,翅斑黑褐色。短翅型体色如长翅型,雄虫前翅伸达腹部末端或稍超过。头顶长方形,中长为基宽的1.3倍;额长为最宽处宽的2.5倍,侧缘直,向端部渐宽,以近端部1/3处为最宽。触角圆筒形,第一节长大于宽,第二节约为第一节长的2倍。前胸背板宽于头部,短于头顶中长,侧脊不伸达后缘。后足胫距薄,后缘具齿。卵长0.7毫米,新月形,前期乳白色,后期淡黄色。5龄若虫体长2.9毫米,灰黑与乳白镶嵌,胸背具不规则的暗褐色斑纹,边缘界线清晰,腹背第三、四节各具1对乳白色“△”形大斑,第六节背板中部有1条浅色横带。体形近橄榄形,尖尾较尖。

『玖』 白背飞虱的发生规律

我国南方有冬秧或冬季再生稻和落粒自生苗能存活的地区才能越冬,各地每年迁入的初发虫源比褐飞虱早,持续时间长,且峰次多。年发生世代因地而异,吉林每年发生2代,辽宁3代,江苏、河南3-4代,湖南、四川6代,贵州6-8代,广西6-9代。在25℃下完成一世代约26天。发生区分别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害分蘖至圆秆拔节期的早、中稻,在南岭以南的晚稻区9月中、下旬受害亦重,常年为害较重韵稻区有西南、南岭、闽北、汉水流域、淮河流域及以北稻区。
白背稻虱亦属长距离迁飞性害虫,我国广大稻区初次虫源由南方热带稻区随气流逐代逐区迁入,其迁入时间一般早于褐飞虱,一年发生1~1l代不等。白背稻虱在稻株上的活动位置比褐飞虱和灰飞虱都高。成虫具趋光性,趋嫩性,生长嫩绿稻田,易诱成虫产卵为害;卵多产于水稻叶鞘肥厚部分组织中,也有产于叶片基部中脉内和茎秆中,有5—28粒,多为5~6粒。长翅雌虫可产卵300~400粒,短翅型比长翅型产卵量约多20%。若虫一般都生活在稻丛下部,位置比褐飞虱高。3龄以前食量小,为害性不大,4~5龄若虫食量大,为害重。白背稻虱的温度适宜范围较大,在30℃高温或15℃低温下都能正常生长发育,而对湿度要求较高,以相对湿度80—90%为适宜。一般初夏多雨,盛夏干旱的年份,易导致大发生。在水稻各个生育期,成、若虫均能取食,但以分蘖盛期、孕穗、抽穗期最为适宜,此时增殖快,受害重。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