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藕的文献
Ⅰ 急求!一篇关于莲藕汁市场营销的论文或者一篇非运动饮料的市场营销的论文
2图片 上传收藏 | 告诉朋友 | 发送到手机分类标签 [添加]
商务宴请(38) 家庭聚餐(10) 江浙(8) 非一次筷(4)
商户简介
环境“没得说”,大厅“通透明亮”,“整块整块的大玻璃非常炫目”,包间除了“传统封闭式”的,还有“用珠帘隔开”的“半封闭”空间,相当“有时尚感”。主打杭州菜,“稍经改良”,甜味“有所收敛”。东坡肉“用文火慢炖”,吃起来“酥烂入味,肥而不腻”;金瓜芋泥也让人喜欢。价格“不算离谱”,宴请、聚餐都合适。P.S.地下一层空气不太好。
推荐菜 [发送到手机]
东坡肉(13) 元宝虾(9) 金瓜芋泥(8) 狮子头(5) 油爆大虾(2) 一品赛熊掌(2)
信誉点评(58)所有点评(70) 茶香袭人排序: 最新点评会员级别鲜花数最早点评
phantomkid
口味:1 环境:3 服务:1 人均:¥100
拿着280的券来的,吃了295~老爸说点的时候没看价钱,吹嘘自己有水平呢~~
宴会厅很豪华,那些个灯还真是叹为观止。。可能是我没怎么去过高档的馆子吧,呵呵~
菜做得非常一般。各种咸,不符合江浙菜清淡的口味嘛。。榴莲酥和多春鱼不错。。大煮干丝也成
有的服务生各种不熟练,估计是春节后新招的吧。。菜走错了好几次~~
这种环境大于口味的地方不适合我呀~~
标签: 商务宴请 家庭聚餐 江浙
交通停车: 方便
08-02-21 23:12 | 回应 | 1鲜花 | 举报
venia
口味:3 环境:4 服务:1 人均:¥70
去的大包厢,环境不错。因为有朋友跟馆子熟,所以包厢没设最低消费(好像是3000),最后还给打了八折,结账时我以为得2,3000呢,后来看打折后是1280左右,我们一大家20个人很不错的价格了。
这家的口味比较对我们胃口,基本没有觉得不好吃的菜,印象深刻的,三黄鸡算一个,非常嫩,象我这么不爱吃白斩鸡的都要赞一个;龙井虾仁也不错,虾仁个儿大、新鲜,带着茶叶的清香气。
和环境菜品相比,服务的确一般,小姐服务动作比较慢、不麻利,分水果还老掉。
推荐菜: 三黄鸡 龙井虾仁
交通停车: 门口远大路上西向东掉头常有些堵
08-02-21 01:32 | 回应 | 1鲜花 | 举报
f1412007_牛
口味:1 环境:2 服务:1
懒肥牛攒了一堆跳着来……
这刚结束的这摊吧
整日路过今日终得进入
装修的挺漂亮,一个个纱帘间隔
不过现在不少饭店都采取这种装修风格
服务水平有待加强
从头就服务小姐就领包间一半跑了,自己找……
整个结束,感觉小姑娘小伙子不能时时跟上,酒不倒,茶不斟,盘歪斜,没眼力价……
饭菜水平一般般
有的甚至觉得有点寒碜……
娃哈哈系列酒店之一,有人说再来?我说算了吧
08-02-16 00:36 | 回应 | 9鲜花 | 2图片 | 举报
为爱吃狂上一当
口味:2 环境:2 服务:2
点评献温暖,爱心大融冰——翻老底儿之十一
印象里江南仅指江浙,原来这里是大江南的概念,也有不少粤菜、湘菜。
仿佛如今叫江南,主打江浙菜的馆子都这路数,略显底气不足。
是个商务宴请、亲友聚餐的地方,环境服务说的过去,还好停车呀。
百叶结烧肉,点菜时又说成百洁布烧肉了,晕死。
08-02-13 00:23 | 2回应 | 25鲜花 | 举报
Prostchen
口味:1 环境:4 服务:4 人均:¥100
规矩的南方菜,不出格,也无太大特点。这就是它不太能吸引我回去的地方。值得一夸的是餐厅环境,的确现代,符合我的审美,比菜品抢眼得多,不过卫生间则是一大败笔。
推荐菜: 上汤芦笋
08-02-05 10:13 | 回应 | 鲜花 | 举报
Caprico的痛苦挣扎
口味:1 环境:2 服务:2 人均:¥200
这里装潢不错,一层大厅布置的很有感觉,用珠帘隔开区域,适合4、5好友相聚,听说地下是开放式的大厅,因为同事结婚来踩过点,包间装饰的也很雅致,商务、请客都不错
龙井虾仁:清爽鲜嫩
坛煨东坡肉:肥瘦适中,但是实在太大了,虽然大块吃肉比较爽,加了一块感觉比四喜丸子还大
一品赛熊掌、煮干丝(微辣)、甲鱼汤(很大一锅)。。。
没有感觉到很有地域特点的菜
点菜给我推荐他们家招牌菜是河豚,不过没敢尝试
标签: 商务宴请 家庭聚餐
08-02-02 15:33 | 回应 | 鲜花 | 举报
cookie516
口味:3 环境:3 服务:2 人均:¥100
别人请客呀,原来每次路过都觉得外部的装修很雅致,所以联想到菜价一定不菲,哈哈,谁叫我是穷人呢,腰花皇真的很好吃,一点没有腥味,处理的很到位,上面浇得酱汁稍稍带酸,配上脆嫩腰花刚刚好,印象较深的还有招牌的红烧肉,饿得时候吃很解馋阿,不过一人吃个两三块就差不多了,我觉得肉皮不是很烂,美中不足:)
08-01-24 13:42 | 回应 | 鲜花 | 举报
大灰狼
口味:3 环境:4 服务:4 人均:¥200
嘿嘿,好久不来了,今日上来一看有人已经是钻石了,俺已经快TOP20不保了,惭愧。
第一次在这里吃现在看起来还有点八卦,某日中午,饕餮间忽听嘈杂之音,转头望只见一美女失足摔倒,忙咽鸡腿,展四肢欲见义勇为,早有帅哥绅士出手相助,悻悻然。朋友眼睛发亮,说这不是某台某主持人哇。前几日听说抢话筒之事,搜之,果然,气质风度也。
有点跑题,再说江南赋,环境、菜品和服务应该算是精中选精了,挑不出什么毛病,要不然咋没有预约总是要等位?美中不足之处是菜单上的江南菜品似乎不足,如果喜欢这里的环境和服务,又想多换些口味的话余地不够充分。
08-01-11 09:03 | 14回应 | 23鲜花 | 举报
漂在意识流
口味:2 环境:2 服务:1 人均:¥130
还是要支持家乡菜。4个人吃了500多,送了100的优惠券,1个月内用,但是估计谁都不会去了吧。
东坡肉不错,皮很好吃,连我这样不吃肉、尤其不吃肥肉的人都可以接受,可见非常不错!
大黄鱼也很鲜,不过盘子太大了,比鱼大那么多。鱼很肥嫩,很快消灭了。
天目笋干非常一般,不推荐。
西湖酱鸭,还不错,但是我怎么不知道杭州的酱鸭很有名呢。
龙井虾仁很大,很好吃,不过茶的味道没有。
有一个什么菌,很好吃,方方的切成一片片,周围是绿色的豆角,可惜忘了什么名字。
榴莲酥和芒果布丁都很一般,也不推荐了。
馄饨感觉和城隍庙的差不多。
苹果汁很浓郁,喜欢。
服务比较一般,走的时候忘了拿走打包的东西也没有人说,还是自己折回去的。叫车也不方便,保安非常不积极。
推荐菜: 东坡肉
标签: 江浙 商务宴请 非一次筷
08-01-09 14:59 | 6回应 | 2鲜花 | 举报
天空之鸟
口味:1 环境:3 服务:1 人均:¥100
装璜挺时尚的,镜子、玻璃在此处用的很普遍~
看了下菜谱,各类价位的菜都有,总体来说还是稍贵~
服务员的服务比较不好,点菜由营销主管负责,我们点个菜她接了n回电话,其他服务员好像没此权限,我们只能等候:(
上菜时,服务员不知道主动报菜名还要偶们自己问,差劲~站在旁边服务时,服务员苦着一张脸,很是影响偶们的心情~
东坡肉,还不错,肥而不腻
元宝虾,口味一般,偏甜,没啥特别
莲藕鸡脆骨,偶感觉还不错,脆骨外面裹了层东西,炸了下,挺香的~就是脆骨少了点,莲藕居多~~
江南酥鱼,凉菜,甜味,好吃,稍有特色
芥香木耳,凉菜,比菜谱上少,木耳被放在一个稍大的柿子椒中挺好玩的,吃着挺爽口的
锡纸鲑鱼,一般,主要是鱼里不知是放了淀粉还面粉,感觉有点粘,不怎么香~
什么牛肉,是牛肉丁、笋丁、胡萝卜丁三种材料放在一起炒的,牛肉嫩、入味
水晶虾饺,陷里除了虾不知还放了什么东西,挺好吃的
生煎包,一般,没什么特别的,主要是陷不香~
现在是吃100送20(除酒水饮料主食),有兴趣的朋友快快行动吧!
推荐菜: 东坡肉 江南酥鱼 芥香木耳 莲藕鸡脆骨
Ⅱ 莲藕有什么营养价值
莲藕食性寒,味甘、涩,无毒,归心、肺、脾、胃经,具有清热润肺、生津凉血、散淤祛肿的功能。
1、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莲藕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色淡黄而多纤维的蔬菜,被列为重要的健康食品之一。莲藕的食物纤维能够刺激肠道,治疗便秘,促进有害物质的排出,减少胆固醇和糖分积累,具有预防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作用,尤以生食或饮用鲜汁最有效。
2、治疗溃疡和贫血症。莲藕含丰富的铁和单宁酸,把莲藕切开后,切口接触到空气会变成黑褐色,这是由于铁与单宁酸和氧所起的化合作用所致。单宁酸具有收敛和止血作用,可以把溃疡的伤口治愈。铁也有止血和构成血红蛋白的作用,对于贫血亦有效。
3、美化肌肤,保持肝脏健康。维生素C有防止出血、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排泄体内有害物质的作用,而且作为美容的维生素,对于保持美丽的肌肤也发挥着很大作用。莲藕所含的维生素C较多,当饮酒过多感到疲倦时,食用莲藕则可减轻肝脏负担。
4、莲藕的营养成分对防治感冒、咳嗽、畏冷和食欲不振均有功效,可作为果品生吃、煮熟或磨鲜莲藕汁饮用。
(2)关于藕的文献扩展阅读:
莲藕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因此对于许多人都十分有益,尤其是对于老人,儿童,妇女,对于体质较弱的人群,以及营养不良的人,还有就是一些高血压者,缺铁性贫血,大量缺血的人,藕是十分有益的食品。
其实,藕生性偏寒,尤其是对于产妇而言,不宜过早食用,另外就是对于一些脾胃消化不好的人,生吃藕不利于消化,反而会导致弊端的产生。
不过,中国人讲究一个中庸之道,就是说,凡事都要有一个度,太过了不好,太少了也不好,讲究的是中间的一个度。就拿饮食来说,一种食材也有它的一个最佳食用度,有的就适合少吃,吃多了反而会带来不良的反应,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可能原本对身体有益的食物,吃的太多了反而对身体有害。食物还讲究一个搭配食用,有的食物之间的成分也许会相互发生反应,产生一些有害的物质。平时注意饮食的搭配,谨防食物中毒以及慢性中毒。
Ⅲ 藕带是莲藕吗 有哪些价值
简介 莲藕原产于印度,很早便传入我国,在南北朝时代,莲藕的种植就已相当普遍了。莲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做菜,而且药用价值相当高,它的根根叶叶,花须果实,无不为宝,都可滋补入药。用莲藕制成粉,能消食止泻,开胃清热,滋补养性,预防内出血,是妇孺童妪、体弱多病者上好的流质食品和滋补佳珍,在清咸丰年间,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了。 营养成分(100克) 蛋白质1克,脂肪O.1克,碳水化合物1.98克,钙19毫克,磷51毫克,铁0.5毫克,胡萝卜素0.02毫克,硫胺素0.11毫克,核黄素0.04毫克,尼克酸0.4毫克,抗坏血酸25毫克。此外还有粗纤维、鞣质、天门冬酰胺、淀粉等物质。 营养分析 藕含有淀粉、蛋白质、天门冬素、维生素C以及氧化酶成分,含糖量也很高,生吃鲜藕能清热解烦,解渴止呕;如将鲜藕压榨取汁,其功效更甚,煮熟的藕性味甘温,能健脾开胃,益血补心,故主补五脏,有消食、止渴、生肌的功效。 食疗作用 1.清热凉血---莲藕生用性寒,有清热凉血作用,可用来治疗热性病症;莲藕味甘多液,对热病口渴,衄血,咯血,下血者尤为有益。 2.通便止泻,健脾开胃---莲藕中含有粘液蛋白和膳食纤维,能与人体内胆酸盐,食物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使其从粪便中排出,从而减少脂类的吸收。莲藕散发出一种独特清香,还含有鞣质,有一定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健中,有益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复健康。 3.益血生肌---莲藕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含量也很丰富,有明显的补益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作用。故中医称其:“主补中养神,益气力。” 4.止血散瘀---藕含有大量的单宁酸,有收缩血管作用,可用来止血。藕还能凉血散血,中医认为其止血而不留瘀,是热病血症的食疗佳品。 功效主治 清热凉血,散瘀止泻,健脾生肌,开胃消食,益血止血。主治肺热咳嗽,烦躁口渴,脾虚泄泻,食欲不振及各种血证。 文献选录 《食疗本草》:“藕,主补中焦,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轻身耐寒,不饥延年。” 《本草纲目》:“夫藕生卑污,而洁白自若。质柔而穿坚,居下而有节。孔窍玲珑,丝纶内隐。生于嫩弱,而发为茎、叶、花、实,又复生芽,以续生生之脉,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 《神农本草经疏》:“藕实得天地清芳之气,禀士中冲和之味,故味甘气平。” 《随息居饮食谱》:“藕,甘平。生食生津,行瘀,止渴除烦,开胃消食,析酲,治霍乱口干,疗产后闷乱。罨金疮,止血定痛,杀射罔、鱼蟹诸毒。熟食补虚,养心生血,开胃舒郁,止泻充饥。” 文化欣赏 宋·胡致隆。《藕诗》:“平生冰雪姿,七星罗心胸,岂无有丝毫,上裨天子聪。而不自荐达,何为乎泥中。沉疴正元赖,安得君从容。其子亦可怜,风味如乃翁。” 清·钱枚。《蝶恋花·咏藕》:“一握弯环西子臂。暖玉玲珑薄切春冰碎。人在碧栏干畔倚,教侬亲手风前递。记上莲舟浮渌水,郎面莲花,妾意莲蓬子。谁解缠绵心上事,个中别有柔丝系。” 历史典故:据《养疴漫笔》载,宋隆兴元年,高宗退位,孝宗继位当朝。这孝宗皇帝生活穷奢,吃腻了山珍海味,又挖空心思吃湖蟹,每日派数十人下湖捉蟹。因多食湖蟹,导致脘腹不适,腹痛腹泻,御医诊治数日不效。高宗微服私访,为孝宗寻医找药。这天,高宗来到京城西北的大街上,只见人流熙熙攘攘。药市上,一个药坊面前摆了一大担鲜藕节,人们争相购买。高宗不解,询问药师后才知为治痢之故。乃召药师人宫。药师人宫后仔细询问起病之因,又把脉叩诊,然后禀道:“陛下此疾乃因食湖蟹,损伤脾胃,导致痢疾。要服新采藕节汁,数日可康复。”高宗大喜,忙令人取来金杵臼,将藕节捣汁,送与孝宗热酒调服。几日后,孝宗果然康复。 民间故事:宋时包拯在开封视察时,见城内有一臭河,两岸人民叫苦连天,询问情由,原是宋仁宗在开封建都后,皇亲国戚们纷纷在小河两岸建造宅第,拆除的旧屋瓦砾倒在河内,还有人拦河辟出私家荷池藕榭,造成河道淤阻,污浊泛滥。包公暗记在心。不久,在仁宗寿庆时,各州府纷纷进贡土特产和点心佳肴。但仁宗都看不上,唯独喜欢包公送的“琉璃藕”,包公趁机说:“食此藕可延年益寿,最好在宫内辟池,引宫外河水栽荷,早晚可取鲜藕食用。”仁宗一听大喜,下诏:疏浚河道,挖池栽藕之事由包拯去办。包公严令河两岸人等不能向河中弃脏物,同时清理河道,使清清河水恢复原貌。
Ⅳ 求有关研究李清照的外文文献或研究古诗词的外文文献,还要翻译成中文哦。3000字。
英文介绍是在国外的网站和中国对外的上找到的
中文翻译是我自己人工翻的 (- -! 那个辛苦哇~~~)
你看看吧
外文文献比较少的 我才找到2篇介绍她的呀
一般是把李清照和某个外国的诗人对比的评论
自己翻的好累的阿 给点分分吧 ~~~~~~
(1)
During the several thousand years of feudal society in China , women were invariably placed at the bottom of society, their talent and intelligence given no chance to develop. Throughout the ages, however, nearly a hundred remarkable women writers succeeded in breaking through the bounds of the feudal ethical code and winning their rightful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Their artistic achievements were by no means inferior to those of their contemporary male counterparts. Among these illustrious women, Li Qingzhao, a poetess of the Song Dynasty, was the most outstanding and influential.
Li Qingzhao was born of a famous literary man's family in Jinan, Shandong. In her childhood, she had received a good ecation and read extensively in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and literature. Her husband Zhao Mingcheng was a brilliant Imperial University student who was deeply interested in classical scholarship and especially in epigraphy and archaeology. There is an interesting anecdote about their marriage. When Zhao Mingcheng was still a youngster, he had a dream one day while taking a nap. On waking up, he remembered only three of the lines in a book he had been reading in his dream: "Words will fall into place; hair grows profuse without a cap; stalemate shall be truncated. " Full of curiosity he told his father about it. The latter was overjoyed, saying, "It seems to me that you will soon have a talented woman for wife. " He then began to give his explanation. "Words falling into place is the process of composing a poem; a capless person who has long hair is a woman; and 'stalemate' truncated makes the word 'mate'. Doesn't that mean you are going to be a talented woman's mate?" Common interest and aspirations brought about a perfect marriage. Since they cherished the same ideals and were utterly devoted to each other, they were always seen together, sightseeing, composing poetry and exchanging ideas on the appreciation of literary work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led a frugal life, and whatever money they could spare they spent on books, scrolls of art and curios, and made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m.
Connubial happiness made the two loath to part with each other. On the few occasions when Zhao Mingcheng had to be away from home on official business, Li Qingzhao would be pining at home for his early return. The best she could do was to commit her yearning and agonizing thoughts to paper by way of writing poetry. One of the ci poems composed to the tune of Ru-mengling runs as follows:
My sleep last night was troubled by a violent storm outside,
And when I work I still felt dizzy from the lingering effect of wine ;
Anxiously I asked the maid who rolled up the bamboo curtains,
To my surprise came her reply, "The flowers are all right. "
"But that's impossible, and don't you know all would remain a scene,
Of petals fallen and leaves of their company sorrowfully deprived!"
This short poem of no more than six lines effectively describes through a short poetic dialogue the scene of a storm-swept garden in autumn. The description reflects the loneliness of a sad sensitive woman touched by the sight of fallen petals and reminded of the transience of youth. In the line "petals fallen and leaves of their company sorrowfully deprived," "petals" and "leaves" are personified and the al images of a dismal scene in nature and a self-pitying woman are blended. Despite its sadness and sentimentality, the poem has won high admiration from posterity for its plain figurative language, natural but sophisticated description, and pregnant and profound artistic conception. "Petals fallen and leaves of their company sorrowfully deprived" has since become a famous oft-quoted line.
Once on a Double Ninth Festival, Li Qingzhao sent a poem she had written to her husband who was then far away. After reading it, Zhao Mingcheng couldn't help admiring its superb artistry which he felt eclipsed his own compositions. Yet with the hope of doing better than his wife, he shut himself up for three whole days refusing to see anyone, and succeeded in composing over fifty poems.
Then, mixing them up with those written by his wife, he took them to his friend for comments. His friend read the mixed lot over carefully several times and said, "Of all these poems, my opinion is that the following lines are the best:
I have indeed been pining away;
The bamboo screen sways with unconcern in the chilling gusts,
While my emaciated body is now comparable to a withered flower. "
And these lines happened to be Li Qingzhao's.
In the year 1127, the Jin, a minority nationality in the north, vanquished the Northern Song government, which fled south and established the Southern Song regime in Hangzhou. The war broke up Li Qingzhao's happy family. Zhao Mingcheng died of illness while a large part of their collection of books, scrolls and curios was lost in the war. Alone, Li Qingzhao wandered about until she came to an area between today's Hangzhou and Shaoxing, and spent the rest of her days in misery, loneliness and profound melancholy. In many of her poems, she expressed her nostalgia for her native town, her old home and late husband, recalling the peaceful happy life that 'was no more. "All alone, my thoughts keep wandering, groping mournfully in the utter gloom of misery. " These are the beginning lines of the best-known ci poem Shengshengman she wrote in her old age, in which she poured out the boundless pent-up bitterness in her heart.
The abrupt changes of the age and the vicissitudes in her life gave Li Qingzhao's poems a richness of subject matter, a sincerity of feeling and an artistic maturity. Li Qingzhao became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Euphemistic School" in Chinese poetry, whose work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depth of mean ing and a graceful style of natural simplicity. Li Qingzhao was not only an accomplished ci poetess but an outstanding and original theoretician of ci writing as well. Her essay On Ci was the earliest theoretical work on the subject. She was a versatile writer who also excelled in poems and essays. Li Qingzhao's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and lasting fame were the pride of all Chinese women in the feudal ages.
在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妇女往往处于社会底层,她们的才华和智慧没有发挥的机会。然而,在那整个时代,有近百位显著的女性作家成功地冲破了封建主义的道德行为守则的界限,在文学史上赢得了她们应有的地位。他们的艺术成就,绝不逊色于那些与其同时代的男性。在这些杰出的女性作家中,李清照,在宋代的词作中,表现得最为出色,也最具影响力。
李清照出生于山东济南一位在文学界颇具盛名的士大夫家庭。童年时期,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博览了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著作。她的丈夫——赵明诚诚是太学府的学生,他对中国古代的学识深感兴趣,尤其在金石学和考古学。关于他们的婚姻有一个有趣的轶事。赵明诚小时,一日做梦,在梦中朗诵一首诗,醒来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百思不得其解,就向父亲讨教。他的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吾儿要得一能文词妇也。”明诚大惑不解。他父亲说:“‘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 二字。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相同的志趣和爱好,带来了一个完美的婚姻。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他们总是一起看书,游玩,撰写诗歌并交换对欣赏文学作品的见解。他们过着俭朴生活的同时,他们可以不管钱多钱少,不遗余力地用在书籍,书画和艺术珍玩上,并得出了他们对此系统性的研究。
婚姻的幸福使他们都不愿离开对方。有时,赵明诚由于公务不得不离家,李清照在家饱尝相思之苦,企盼丈夫的早日归来。她能做的仅是将满腹的相思之情和离别之苦容于诗词作之中。其中一首《如梦令》的代表词作如下: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短短的不超过六行的诗词,生动形象地通过一个简短诗意的对话,描绘了秋季一场暴风雨袭卷卷花园的景象。这首词通过对落花的感慨,反映了一个相思怨别女子的孤寂,并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在“应是绿肥红瘦”一句中,“红”和“绿”是运用了拟人和双关的描写,一方面是描绘了雨后颓败的现实景象,另一方面交织着作者的自怜自哀。尽管它的悲情和伤感,这首词因其起笔平淡,自然和谐,而刻画形象,意味深长,意境深刻,被后世誉以高度评价。 “应是绿肥红瘦! ”这句更是被后人多次引用。
在一个重阳节,李清照给身处外地赵明诚,寄了一首相思词。读完以后,赵明诚忍不住对她那盖人的高超的技艺赞叹不止。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50首。
然后,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他的朋友多次品读所有词作后,说:“所有这些词作中,我认为只有三句最好:“。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是李清照所写。
在1127年,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金,战败的北宋政府被迫逃往南方,并在杭州建立起南宋政权。战争彻底粉碎了李清照的幸福的家庭。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在战乱中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的书画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今天的杭州、绍兴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在她的许多诗文中,感时咏史,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以及对丈夫的无限怀念。“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她晚年所写的一首最有名的词作《声声慢》的开始几句,其中倾注了她孤寂、凄凉、悲伤、哀愁的心境。
国家的巨变和身世的飘零,纷繁的愁绪令李清照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其文词绝妙,鬼斧神工。李清照以其作品的笔调清新,风格细腻,耐人寻味,与众不同的特点,成为中国诗词中“婉约派”的一位杰出代表。李清照不仅在词作上颇有建树,并且工书能文。她早期的理论作品就这点上崭露峥嵘。李清照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在诗、词、文、赋上都有成就。李清照的显著成绩和持久的名望是中国所有封建女性的骄傲。
(2)
Li Qingzhao (Traditional Chinese: 李清照; Simplified Chinese: 李清照, pinyin: Lǐ Qīngzhào; Wade-Giles: Li Ch'ing-chao) (1084–c. 1151) was a Chinese writer and poet of the Song Dynasty, regarded by many as the premier woman poet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Biography
She was born in Licheng to a family of officials and scholars; her father was a friend of Su Shi.
Before she got married, her poetry was already well known with elite circles. In 1101 she married Zhao Mingcheng, with whom she shared interests in art collection and epigraphy. They lived in the province Shandong. After he started his official career, her husband was often absent. This inspired some of the love poems that she wrote. Both she and her husband collected many books. Her husband and she shared a love of poetry and often wrote poems for each other. They also wrote about bronze artifacts of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The northern Song capital of Kaifeng fell in 1126 to the Jurchens. Fighting took place in Shandong and their house was burned. The couple brought many of their possessions when they fled to Nanjing, where they lived for a year. Zhao died in 1129. The death of her husband was a cruel strike from which she never recovered. It was then up to Li to keep safe what was left of their collection. Li described her married life and the turmoil of her flight in Hou hsu. Her earlier poetry portray her carefree days as a woman of high society, and is marked by elegance and vitality. After her husband's death however, her poems depicted her as a grief-stricken woman who was 'too lazy to comb her hair'.
Li subsequently settled in Hangzhou, where the Song government was now established. She continued writing poetry and published her husband's work, Jin shi lu.
Only around a hundred of her poems are known to survive, mostly in the ci form and tracing her varying fortunes in life. Also a few poems in the shi form have survived, the hou hsu and a study of the ci form of poetry. She was regarded as a master of wanyue pai "the delicate restraint".
A crater on Mercury is named after her.
李清照(繁体中文:李清照;简体中文:李清照,拼音: lǐ qīngzhào ;韦德-贾尔斯: Li Ch'ing-chao) ( 公元1084年-1151年)是中国宋代的一位作家和诗人,被许多人视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传记
她出生于历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她的父亲是苏轼的一位朋友。
在她成婚之前,她的诗歌是已被各界精英广为传颂。在1101年她嫁给赵明诚,夫妻双方在艺术收藏品和金石学上志趣相投。他们住在山东省。在赵明诚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后,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这种愁绪也体现在她部分的爱情诗里。无论她和她的丈夫都有大量的藏书。她的丈夫和她兼工诗文,而且往往互写诗词给对方。他们共同编写了《金石录》。
1126年,金人铁蹄攻打北宋首都开封 。战斗发生在山东,以致他们的房子被烧毁。这对夫妇带着许多辎重逃到了南京,他们在那里住了一年。1129年,赵明诚病死。她丈夫的死,一直无法另她从悲痛中舒缓过来 。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以完成丈夫未竟之功。南流可谓是其婚姻生活和作品的一个转折点。她早期的诗歌描绘的是,她作为一名高层社会女性,生活安定、优裕,其标志是优雅和活力。然而,她的丈夫逝后,她的诗所描述的是,她作为一个受灾女子的悲痛,多感慨身世飘零。
李后来定居在杭州——宋政府在那里确立。她继续写诗,并致力于编撰《金石录》,以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她的诗词大约只有一百首诗因广为流传而得以保留下来,大多是以词的形式追述她不同时期的生活。还有一些以诗的形式流传下来,侯许和研究的CI形式的诗歌。她被宋代杰出女词人,为词坛“婉约派”代表“微妙的克制” 。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Ⅳ 有关千瓣莲的论文题目
一直以为,“莲”,这个清涟而绰约的意象,只适合存在于古典的诗句中。现代人的散文,传递不了莲那种古典的风姿。只有在古诗句中,莲古典的生命才能婉转于眼前。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的莲,是一种朝气。
“风含翠�娟娟净,雨�红蕖冉冉香。”――杜甫的莲,是一种大气。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的莲,是一种秋气。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的莲,是一种静气。
可是,当我第一次读到余光中的散文《莲恋莲》时,他笔下的那一潭清芬的莲,顿如满潭碧羽扇,扇得我六根无汗,七孔生风:《莲恋莲》――多么奇妙的名字。映入眼中的是这样的句子:
“原要去破庙中寻访画家。画家不在,画在。我迷失在画中,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塞尚的苹果是冷的,梵・高的向日葵是热的,我的莲既冷且热,宛在水中央,莲在清凉的琉璃中擎一枝炽烈的红焰,不远不近,若即若离,宛在梦中央……”
太美的文字和太美的景色一样,会让人词穷,因为找不到妥帖的形容词来表达内心的感叹。所以,只好用沉默与冥思来面对眼前的文字。
余光中是古典的,在他的文字之水游走的时候,感觉他是一株莲,心有千瓣,每读一首诗,每读一篇散文,都剥开一瓣,可是总也剥不完,总也窥不见他的莲心。他的莲心藏在诗行深深处,诗行深深处又藏着另一朵洁白的莲。
“已经进入中年,还如此迷信,
迷信着美,
对此莲池,我欲下跪。
诺,叶何田田,莲何翩翩,
你可能想象,
美在其中,神在其上。
我在其侧,我在其间,我是蜻蜓,
风中有尘,
有火药味。
需要拭泪,我的眼睛。”
一唱三叹,含蓄隽永。就算是对待爱情,他也是古典的。其实,爱情不一定要在现实中完成,在作品中完成也是一种完成。如果说一份心动只靠诗文完成,是否太过于柏拉图?然而,有些人天性温厚,处处为别人着想,反而能把爱情升华成永恒的美感。即使那朵莲是那样的绝色:
“若逢新月初霁,满月当空,
下面平铺着皓影,
上面流转着亮银,
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
月色与雪色之间,
你是第三种绝色。”
他是诗人,散文并非他的“主业”,只算“诗余”的遣兴,他写散文比写诗晚了整整十年,但梁实秋还是说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如果想体会何为文字的“行云流水”,就去读余光中的散文吧。《听听那冷雨》、《猛虎与蔷薇》、《咦呵西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古老的方块汉字在他的“左手”中仿佛涂过了保鲜剂,隔着长久的时光并无半点霉气,依然新鲜、华美、精妙绝伦。
“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听听那冷雨》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那时如果已有电话,一个电话刘十九就来了,结果我们也就读不到这样的佳句。至于断无消息石榴红,那种天长地久的等待,当然更有诗意。”――《催魂铃》
熟悉古典诗词的人,读到这些句子时,会悠然地会心一笑。
一篇《猛虎与蔷薇》,有东坡的铜琵琶,有柳永的红牙板,有雪莱的西风,有华兹华斯的花朵。他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他的人生是战场,有猛虎才能在逆流中立定脚跟,在逆风里把握方向,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而这只猛虎的鼻侧,却有一朵清气欲吐、含苞待放的蔷薇,有蔷薇才能烛隐显幽,有蔷薇才能看到苍蝇搓脚、蜘蛛吐丝、暮色潜动、春草萌芽。
于笔力遒劲凌厉之中晕染着古典气韵,今与古,中与西浑然天成。初读,我惊讶于他“左手”的笔力,再看看写作日期,1952年10月24日,讶异更甚――写于24岁!也许对于某些青年来说,24岁,还事不成业不就,只能靠在父母身边做乖乖儿。可是24岁的余光中,却用“左手”写出了如此丰满老辣却不失轻盈的文字!
然而,很多时候,正像米兰・昆德拉所阐述的那样:生命的轻盈,是用沉重支撑起来的。24岁的余光中,在来到这个世界的24个年头里,就已尝尽人生百味。
1928年重阳节,他生于南京,在多桥、多水、多燕子的江南长到9岁。
1937年年底,日寇的铁蹄踏碎静谧的江南,在南京开始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他与母亲加入惊骇逃亡的人流,投奔随机关迁至重庆的父亲。不料所乘之船在太湖沉没,同船多人葬身湖底,他与母亲紧抱一桥墩幸免一死。他在苏州发高烧,深脚浅脚地踩着满地瓦砾、尸体和死寂的月光。
母子俩鹑衣百结地从上海绕道香港,沿滇越铁路进入昆明、贵阳,历尽万苦千辛,找到了父亲,可随之而来的却是重庆大轰炸。幸好简陋的学堂还在,虽然是脚穿草鞋、乌发平头,坐的是茅草顶的教室,睡的是臭虫成堆的大通铺,然而艰难时世中,余光中却每夜就着昏黄摇曳的桐油灯,一遍遍习诵诗文。这油灯是夜读的一块坚实的基石,为他今后的文泽四方、名满中西,为他将来的儒雅、静观和坚韧奠基。
1949年他随父母移居香港,次年移居台湾,其后因学术上的交流,旅居海外多年。在他的蒲公英岁月里,忧郁的五陵少年,流浪在北美洲的心脏。他怎料到,因为政治因素,让他20岁出头就离开故土,去时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是白雪满头。少年时起跳的那颗诗心,六十年前坐在窗口写诗,窗外是绵延青山;六十年后仍坐窗口写诗,而窗外不再是山,是茫茫的海峡;六十年过去了,诗孩变成了诗翁。
“墙上有串典雅的中国结/是用触目的红丝线一针一针委婉地钩成/肚里更另有中国结,却不知道/是谁啊打的,从何年何月/每到清明,或是中秋/就隐隐牵痛/为我解吧,请轻轻地提起,轻轻地放,为了/这一头是岛的海岸线/曲折而缠绵,靠近心脏/那一头是对岸的青山/脐带隐隐,靠近童年……”
但不管怎样,他这朵千瓣莲还是回来了,回到了他的源头。蓝墨水伴他大半生,而这里,是蓝墨水的源头。曾经,他的“乡愁”,让无数人落泪;他自己,也是一朵流浪在他乡的千瓣莲。
如今,这朵千瓣莲,回到了源头,莲心不再苦。■
若邻荐自《半月选读》
Ⅵ 慈禧的玉藕有什么用途
慈禧尸体入棺前,先在棺底铺三层金丝串珠锦褥和一层珍珠,共厚一尺。头部上首为翠荷叶;脚下置粉红碧玺莲花。头戴珍珠凤冠,冠上最大一颗珍珠大如鸡卵,价值一千万两白银。身旁放金、宝石、玉、翠雕佛爷27尊。脚下两边各放翡翠西瓜、甜瓜、白菜,还有宝石制成的桃、李、杏、枣200多枚。身左放玉石莲花,身右放玉雕珊瑚树……。
其实慈禧喜欢玉藕还有一个原因,我国文化里一直把玉器当作一种有灵气的东西,而莲藕也有这种寓意,比如《封神演义》中的哪吒肉身就是莲藕做的。
所以慈禧带着玉藕,就好像有个人陪在自己身边,不会感到那么孤独寂寞。毕竟权利的斗争中,身边可以信任的人不多。所以当感到孤独时,慈禧只有让这一块冰冷的玉器来陪伴自己了。
Ⅶ 关于莲花的说明文
莲花大而芳香,通常为白色和淡粉色,也有精心培育出来的有条纹的和深红色的品种。北美洲则有开黄花的黄莲。莲茎一般空心挺直,个别莲颈上有绒刺,莲叶有细茸毛,不沾水。开花后,平顶的莲蓬每个孔里结一粒种子,亦即莲子。莲子的生存能力是植物中最长久的。1951年,有人在东京附近的一个泥炭沼中找到了3粒2000年前的莲子,其中一粒发芽、开花,最后结果。
莲长在中亚,西亚、北美,印度、中国、日本等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但许多人都误以为莲产于埃及和地中海一带。
公元前约500年,莲传入埃及,可能是由波斯人带去的。古埃及人装饰庙宇柱顶的“莲苞”,仿自睡莲,而荷马史诗“奥莲赛”(Odyssey)其实是喝了用落柘枣(与莲没有关系)酿制的饮料而进入逸然忘却烦恼的境地。希腊作家希罗多托斯描述埃及植物的时候写道:“河中生长着一些像玫瑰的百合;果实生长在像黄蜂窝的荚里。有很多像橄榄核大小的果实可以食用,可以吃鲜的,也可以吃干的。”他所说的显然是莲。
Ⅷ 藕有什么营养
简介 莲藕原产于印度,很早便传入我国,在南北朝时代,莲藕的种植就已相当普遍了。莲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做菜,而且药用价值相当高,它的根根叶叶,花须果实,无不为宝,都可滋补入药。用莲藕制成粉,能消食止泻,开胃清热,滋补养性,预防内出血,是妇孺童妪、体弱多病者上好的流质食品和滋补佳珍,在清咸丰年间,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了。 营养成分(100克) 蛋白质1克,脂肪O.1克,碳水化合物1.98克,钙19毫克,磷51毫克,铁0.5毫克,胡萝卜素0.02毫克,硫胺素0.11毫克,核黄素0.04毫克,尼克酸0.4毫克,抗坏血酸25毫克。此外还有粗纤维、鞣质、天门冬酰胺、淀粉等物质。 营养分析 藕含有淀粉、蛋白质、天门冬素、维生素C以及氧化酶成分,含糖量也很高,生吃鲜藕能清热解烦,解渴止呕;如将鲜藕压榨取汁,其功效更甚,煮熟的藕性味甘温,能健脾开胃,益血补心,故主补五脏,有消食、止渴、生肌的功效。 食疗作用 1.清热凉血---莲藕生用性寒,有清热凉血作用,可用来治疗热性病症;莲藕味甘多液,对热病口渴,衄血,咯血,下血者尤为有益。 2.通便止泻,健脾开胃---莲藕中含有粘液蛋白和膳食纤维,能与人体内胆酸盐,食物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使其从粪便中排出,从而减少脂类的吸收。莲藕散发出一种独特清香,还含有鞣质,有一定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健中,有益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复健康。 3.益血生肌---莲藕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含量也很丰富,有明显的补益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作用。故中医称其:“主补中养神,益气力。” 4.止血散瘀---藕含有大量的单宁酸,有收缩血管作用,可用来止血。藕还能凉血散血,中医认为其止血而不留瘀,是热病血症的食疗佳品。 功效主治 清热凉血,散瘀止泻,健脾生肌,开胃消食,益血止血。主治肺热咳嗽,烦躁口渴,脾虚泄泻,食欲不振及各种血证。 文献选录 《食疗本草》:“藕,主补中焦,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轻身耐寒,不饥延年。” 《本草纲目》:“夫藕生卑污,而洁白自若。质柔而穿坚,居下而有节。孔窍玲珑,丝纶内隐。生于嫩弱,而发为茎、叶、花、实,又复生芽,以续生生之脉,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 《神农本草经疏》:“藕实得天地清芳之气,禀士中冲和之味,故味甘气平。” 《随息居饮食谱》:“藕,甘平。生食生津,行瘀,止渴除烦,开胃消食,析酲,治霍乱口干,疗产后闷乱。罨金疮,止血定痛,杀射罔、鱼蟹诸毒。熟食补虚,养心生血,开胃舒郁,止泻充饥。” 文化欣赏 宋·胡致隆。《藕诗》:“平生冰雪姿,七星罗心胸,岂无有丝毫,上裨天子聪。而不自荐达,何为乎泥中。沉疴正元赖,安得君从容。其子亦可怜,风味如乃翁。” 清·钱枚。《蝶恋花·咏藕》:“一握弯环西子臂。暖玉玲珑薄切春冰碎。人在碧栏干畔倚,教侬亲手风前递。记上莲舟浮渌水,郎面莲花,妾意莲蓬子。谁解缠绵心上事,个中别有柔丝系。” 历史典故:据《养疴漫笔》载,宋隆兴元年,高宗退位,孝宗继位当朝。这孝宗皇帝生活穷奢,吃腻了山珍海味,又挖空心思吃湖蟹,每日派数十人下湖捉蟹。因多食湖蟹,导致脘腹不适,腹痛腹泻,御医诊治数日不效。高宗微服私访,为孝宗寻医找药。这天,高宗来到京城西北的大街上,只见人流熙熙攘攘。药市上,一个药坊面前摆了一大担鲜藕节,人们争相购买。高宗不解,询问药师后才知为治痢之故。乃召药师人宫。药师人宫后仔细询问起病之因,又把脉叩诊,然后禀道:“陛下此疾乃因食湖蟹,损伤脾胃,导致痢疾。要服新采藕节汁,数日可康复。”高宗大喜,忙令人取来金杵臼,将藕节捣汁,送与孝宗热酒调服。几日后,孝宗果然康复。 民间故事:宋时包拯在开封视察时,见城内有一臭河,两岸人民叫苦连天,询问情由,原是宋仁宗在开封建都后,皇亲国戚们纷纷在小河两岸建造宅第,拆除的旧屋瓦砾倒在河内,还有人拦河辟出私家荷池藕榭,造成河道淤阻,污浊泛滥。包公暗记在心。不久,在仁宗寿庆时,各州府纷纷进贡土特产和点心佳肴。但仁宗都看不上,唯独喜欢包公送的“琉璃藕”,包公趁机说:“食此藕可延年益寿,最好在宫内辟池,引宫外河水栽荷,早晚可取鲜藕食用。”仁宗一听大喜,下诏:疏浚河道,挖池栽藕之事由包拯去办。包公严令河两岸人等不能向河中弃脏物,同时清理河道,使清清河水恢复原貌。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Ⅸ 急求有关哪吒(哪咤/那扎/哪喳)有关的古籍文献等!!
哪咤
又作「那咤」。源于元代《三教搜神大全》。明代古典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中人物。
《西游记》讲的是扥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形似少年,但神通广大。曾参与讨伐孙悟空,大败而归。《封神演义》说:一日哪咤去东海九湾河沐浴,因将太乙真人所赐宝物「乾坤圈」置水中玩耍,东海龙宫动摇不已。龙王急忙差巡海夜叉察看,惹脑哪咤被打死。后龙王三太子敖丙调集龙兵与之大战,被哪咤打死。龙王准奏玉帝,捉拿其父母。哪咤又在天宫门前痛殴之。后为表示自己的作为与父母无关,便拆肉还母,拆骨还父。死后,其师太乙真人把哪咤的魂魄借莲花为之而复活。又赐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后助姜子牙兴周灭纣,战功显赫。
在佛经中哪咤是梵文 Nalakuvara 的音译之略。相传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之子,是佛教护法神之一。毗沙门天王有五子(一说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除了三太子哪咤之外,二太子独健(即灌口二郎)也是神通广大,母亲是吉祥天女,姊妹也是天女,属佛门中之豪门之家。
【哪吒的最早记载】
根据学者们考证,哪吒最早写作那咤,更多出现在唐代及此后与毗沙门有关的佛经中。“哪吒”是一个异国语音的名字,也就是说他并不是中国本土所产的。原来,哪吒的确是一个舶来的神名。他本是佛教中的一个神,在唐以前,我国尚无关于“哪吒”的任何记载。如此说来,“哪吒”的进口当属唐代,经以后历代文人的演义,才形成如今天我们所知之形象。
唐代僧人大广智不空翻译的《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称哪吒为毗沙门天王的第三子。还有其它的唐代佛经文献中出现的关于哪吒的记载,如“尔时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哪吒捧塔随天王”……从这些佛经不甚详细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关于他的事情,如他的身世,他的角色。
由于唐代崇佛风气兴盛,佛经故事中的这位天王的第三子的事迹,便广为传播了,开始成为唐代笔记小说的人物。如唐玄宗朝《开元传信记》里就记载了宣律和尚路遇哪吒的故事。这应是除佛经之外,唐人笔记小说中记载哪吒事迹最早的一个故事了,不过承袭之迹非常明显。
哪吒又作那吒。源于元代《三教搜神大全》。
相传哪吒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也是太乙真人的弟子之一,在天宫任三坛海会大神。哪吒出生时,左手掌有个“哪”字,右手掌有个“吒”字,所以起名哪吒。他三岁就下海,闯下大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抽筋刮鳞。托塔天王怕他长大再惹大祸,想杀哪吒以绝后患,谁知哪吒愤怒,拿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后来太乙真人取荷藕做他的骨骼,荷叶做他的肌肉,使哪吒起死回生。后来哪吒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多亏如来从中说和,赐给天王宝塔一座,让哪吒以佛为父,才消释了父子冤仇。哪吒年少但法力广大,可以变化为三头六臂,足蹬风火轮,手使一柄金枪,项戴乾坤圈,又有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等六件法宝,变化多端。每逢托塔天王挂帅出征,哪吒必然前往,有时当先锋,有时为大将,先后降服九十六个妖魔,是天上人间公认的少年小英雄。
略论哪吒的神性起源和象征意义(完整版)
作者:Keanufan
哪吒,本体为太乙真人之宝灵珠子,托搭天王李靖第三子,兄为金吒和木吒,还有一妹,玉皇大帝驾前中天元帅和三坛海会大神。生平事迹有:
一,其师太乙真人送灵珠子下界投胎,七岁时大闹东海,杀龙王三太子和夜叉,剥龙筋,被龙王告到天庭,剔肉还母,削骨还父。
二,死后魂魄飘荡,在四川宜宾翠屏山(1990年哪吒向台湾嘉义市开基南天门太子宫主持黄樟托梦显圣,黄樟率领台湾寻根团到大陆遍查,在宜宾找到哪吒祖庙)受人间香火三年,其父打碎金身,其师太乙真人以莲花为其再造身体,是莲花清净身,没有魂魄。莲花直接说明了他的佛教起源。
三,哪吒复活后追杀冷酷的父亲李靖,后来和好的原因说法有二种:封神榜里说是太乙真人拜托文殊广法天尊和燃灯道人(即佛教的燃灯古佛)磨砺他的杀性,再给了李靖一尊玲珑宝塔,西游记里则直接说李靖到西方求告佛,佛给他上面各面都刻有佛像的宝塔,叫哪吒呼佛为父,化解恩仇。
四、哪吒在西周灭殷汤大战中担任先锋,开始变形为三头六臂,手拿六种法器,后降伏天下七十二洞妖邪,父子肉身成圣,成为天界著名元帅,曾经奉旨意征讨妖邪,相关典籍有《西游记》里讨伐孙悟空——这位的原型是来自于古印度的圣典《罗摩衍那》里猴神、《狐狸缘全传》里和杨戬讨伐狐狸妖等。
以上种种都印证了他的佛教——古印度起源。
因为我对哪吒非常感兴趣,抛砖引玉,试着讨论下他的神性起源和象征意义。
哪吒虽然是道教正神,却来源于古印度,佛经中“哪吒”一词是梵文Nalakuvara 的音译之略。传说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之子,是佛教护法神之一。毗沙门天王有五子,另外一说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毗沙门天除生了三太子哪吒之外,还生了二太子独健,即灌口二郎,此灌口二郎本来被认为是秦朝治水的李冰太守的二公子,后来被民间叫做杨戬,又叫二郎神,此君也是赫赫有名,在封神榜里和哪吒并肩战斗打败殷商。哪吒之母是吉祥天女,姊妹也是天女,属佛家的豪门世家,他剔肉还母,削骨还父,再为父母说法,使全家得以觉悟。哪吒后到中国,以灵珠子化身为商朝末年陈塘关总兵李靖之第三子。
佛教的神明最初来源于古吠陀时代、婆罗门教的神明,比如帝释天就和古婆门教的神明有共同起源,在佛教里成为了一位暂时享受福报的某层天之主,佛教把原来四大吠陀里永恒正法的象征和宇宙本体——梵,降低为色界天里受暂时福报的神明——大梵天。通过这些手法佛教降低了神的地位,抽空神的代表意义,让非人格化的神成为六道众生之一,从而突出人的觉悟的意义,提高佛——觉悟者的地位,强调六道众生必须成佛才能得救,抬高了佛教的地位。
必须追溯这些被佛教降低了身份和意义的神的来源,把被抽空的外部形象尽量还原,按照佛教一贯贬低古老神明的来源和意义的规律,哪吒本来也有比较高的来源,但在佛教里而被改成了某天王之子。
可惜我不懂梵文,无法追到Nalakuvara 一词的词源,否则当可以发现更多哪吒在印度古典籍中的资料。我就事理来谈谈自己的揣测。
四大吠陀时代(前十四世纪)的神明来源于人类的原始文明时期,大约一万年前左右有一个横跨欧亚,横贯于多瑙河、两河流域、亚洲北部一带、波及印度文明、苏美尔文明、中国文明等文明的古文明中心,单就古代汉语来说,就和原始印欧语有天然血缘关系,说不定曾经存在过共同语言,中国的北方仰韶类型的彩陶文化更是来源于这个文明的中心的扩散和影响,中国文化至少有一部分来源于此,而印度文明、苏美尔、埃及等文明的一部分也来源于此。
如果追溯下去,还可以追溯到史前几万年开始的从非洲向其他大洲的移民运动,该运动就是经过一次冰川纪的残余人类走出非洲的过程,向全世界扩展,并且不断地迁移,最终形成了现代所有的文明人类。
也就是说,所有民族最初很可能有同一个根源,有相同的信仰和神话,有相同的神。这些神明在当时没有明确的谱系,也不具有完全的拟人形象,而仅仅代表宇宙的基本力量。
哪吒最初来源于哪一位神,或者说史前人类崇拜的哪种宇宙力量呢?
哪吒的性质和西方的太阳神光神阿波罗很接近,都青春不老,都有中性美貌,提到他们的文献都强调他们的青春不老和惊人美貌,都有太阳的标志。阿波罗驾驶天马运行古天空,马蹄下有熊熊烈火,是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来源,哪吒则脚踏风火轮,身带乾坤圈和混天绫,手持火尖枪,正象征太阳和阳光。
哪吒降伏天下妖魔,担任天界中天元帅,是一位战神,而阿波罗也以战斗力著称,曾经在特洛伊城墙上三次把古希腊第一武士阿喀琉斯的攻击挡回去,也是战神。
他们都有从远处打击的功能,阿波罗是著名的远射神,哪吒的紫金砖可从远处打击敌人,这些暗示了哪吒的最初起源很可能是太阳神,但哪吒后来在中国神话里又被和水相连,因为他降伏龙王,在海外地区的崇拜里普遍被认为和水有关,附加了水神的功能,他的各种祭祀仪式也以下雨为吉祥。
哪吒的死而复生,也可以和古希腊的阿多尼斯、苏美尔的塔木兹等死而复活的神明对照来看,阿多尼斯、塔木兹都是著名的美男子,也都是象征春天与植物的神明,和太阳的照耀和阳光在各个季节的变化有直接关系,哪吒本身是莲花化身,跟植物有关系,同时死而复活,又跟太阳的季节变化有关系。说到死而复活,最著名者是耶稣基督,他就是经常被和阿多尼斯、塔木兹等死而复活的神明对照,同时基督的生日特地被教会定在12月25日,这日子正是古希腊罗马的太阳神纪念日,而且基督在圣经里被称为“真光”,本身既有植物的特性又有太阳神光神的特性。
在古埃及神话里,太阳神荷露斯的典型形象是一个把手放在口边的胖娃娃,而他在希腊的典型形象却是坐在含苞欲放的荷花上的孩子,手持“聚宝角”。大家有没有想起身为荷花化身手持紫金砖的哪吒?荷露斯的父亲奥西里斯被沙漠之神塞特杀害并分尸,后成为冥府之王,荷露斯的船每天都要经过冥府再升起,这也暗示了死而复活。
哪吒具有的杀父情结是中国古文明中极其罕见,甚至是独一无二,西游记里过了一千多年,他为了救孙悟空以腰剑架住托塔天王之剑,仍然使托塔天王大惊失色,急忙取下宝塔在手,害怕他再次动手杀父。他的杀父情结似乎并没有消失到使托塔天王完全放心,这种叛逆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完全和孝道文化背反,但是这个情节保留下来了,而且被叙事者故意喜剧化以冲淡它的挑战性,同时这样叛逆的哪吒仍享有正神的地位,这也是绝无仅有的。这种杀父情结在中国文明里不具有普遍性,相反却是西方文明的母题,这也暗示了哪吒的西方来源。古玛雅文化每日杀人祭祀太阳,为太阳的每日升起而作战,古代神话里往往把国王和太阳等同,比如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杀父也就等于对太阳的挑战,作为“子”取代旧的太阳,成为新的太阳。
从以上分析看,哪吒绝不是简单的神。他本身象征着:青春,速度,美貌,热情,火焰,挑战,光明,战斗力,死而复活等等,如果我的看法不错的话,他应该是一位起源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大约近九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太阳崇拜时期的神明。而这个时候,也正是横跨欧亚,横贯于多瑙河、两河流域、亚洲北部一带、波及印度文明、苏美尔文明、中国文明等文明的古文明中心兴盛之时。
再看一下,对于哪吒的神性起源和象征意义,有一个最明显的证据摆在眼前,“灵珠子”!
灵珠子本身没有灵魂,是太乙真人的至宝。太乙者,太一也,泰一,即宇宙本体。泰一的至宝是什么?不用我说也大家也该明白代表宇宙本源之一,宇宙基本能量之一。灵珠子成为有灵魂之人,是元始天尊颁布玉旨,太乙真人送其下界,投为人身,才有了魂魄,后来死去复活,成为莲花化身,又没有了魂魄。可见灵珠子本身就是宇宙那些无具体人格形象的基本力量或者说能量中心之一,考虑到古印欧语和古汉语的同源,以及古仰韶文化的西方来源,灵珠子这个这个词里可能包含着远古人类对于宇宙能量中心的理解,本身就暗示着宇宙基本力量的一个源泉,大家想想,对于远古人类,什么是能量源泉?
答案出来了——
太阳!
从那里出来的什么——
光!
参考资料:
1、阿波罗资料见古希腊神话。
2、古印欧语和古汉语同源的考证见《中国人的命运》,郑刚著。同时可参考该书第一章第三节中国文明的起源考证。
3、关于梵在佛教和古印度吠陀时代地位和象征意义的不同见印度教的《四大吠陀》和佛教的《阿逸夷经》。
4、基督的资料参考新约圣经。
5、对塔木兹、阿多尼斯、荷露斯的资料,见古苏美尔、古希腊、古埃及神话。
6、哪吒的资料主要参考《封神榜》、《车王府曲本封神榜》、《西游记》、宜宾哪吒主庙专页。
附:我对孙悟空神性起源的部分思考
孙悟空的原型是民间传说中伴随玄奘西游的猴行者,猴行者的原型是古印度《罗摩衍那》里的猴神。
罗摩是印度三大神的毗湿奴化身,毗湿奴事迹来源要追溯到四大吠陀时代,四大吠陀又来源于更古老的史前文明,而罗摩的爱妻悉多被魔王抓走后,就靠猴神帮忙救回来。
可见这位猴神的来源非常古老,如果真正去考证源头,那就可费工夫了。
所以,孙悟空也绝不仅仅是中国小说家的创造,而真正对应着远古一位神明。
根据印度教典籍,毗湿奴总共有十次化身,前四次不是人类,后六次才是人身,释迦牟尼是他的六次人类化身之一,是毗湿奴的第九次化身。罗摩作为毗湿奴的人类化身之一,是释迦牟尼的前生。
绕来绕去,孙悟空的印度原型猴神救过释迦牟尼的印度前生罗摩,而哪吒则是孙悟空的对手和佛的养子(他呼佛为父)。纠缠错杂的神明关系,延续了好几个文明,纠缠了也许近万年。
另外还有一点,哪吒死后三年复活,基督死后三日复活,都是“三”,都是“子”,都是“光”,不知道远古神话里他们是否有相同的神性原型?
除了阿多尼斯重要是以爱神维纳斯的情人出现,不具备子的身份,而是以春天的象征死而复活,其他的神如塔木兹,也是子的身份,也是死后复活,也是植物之神。荷露斯则是子又是坐于荷花上的神明,荷花即莲花,在古埃及神话里,世界是从一棵完美无瑕的荷花花苞里诞生的。莲花可以理解为世界完美本体,宇宙的神性本身。所以光明神太阳神荷露斯坐在荷花上,象征着他和世界本体的联系。
他们都是非常非常美丽的神,阿多尼斯是令爱神维纳斯也疯狂的美少年,古代两河一带的祭典中有不少诗篇和歌曲唱给不幸而美丽的少年塔木兹。他们永远死而复生,也永远青春美丽。
而荷露斯美到什么地步呢?据说他还未出生时父亲奥西里斯就被他的叔叔塞特害死,他是其母用仙术和死去丈夫遗体交感而生的遗腹子,和塞特仇深似海,长大后他去报仇,不敌塞特,塞特竟然提出双方为对方手yin的方式来平息战斗,他被迫同意了,回去后他的母亲伊西斯砍下了他的那只手,再用仙法让他的那只手重生,她用了种种办法让儿子的精ye成了一棵果树的肥料,最后设计让塞特在无意中吃下了果子,然后嘲笑塞特。(写到这里,我头冒大汗,古埃及人真开放啊!华丽地拜拜)荷露斯就在这么搞笑又尴尬的气氛中不断磨砺,提高了战斗力,成为为男子汉。经过漫长的战斗,最后在众神裁决下塞特受到惩罚,而荷露斯我写这个比较恶心的资料不为别的,只为说明荷露斯美到连死仇都舍不得杀他想跟他同性恋的地步。
而哪吒是子,是荷花化身,是佛法里的清净法身的象征,是古埃及的世界本体,是三年后复活的植物神,是火焰与热力、光明与战斗力的光神、太阳神、战神,是永远青春的美少年。
只除了基督不是美少年(圣经里先知以赛亚预言说,将要出生的基督“无美容”)外,其他种种都符合。但是基督经常以一个可爱娃娃或者小孩的造型出现,这点和哪吒、荷露斯的常用造型也都符合。
Ⅹ 藕的营养价值
莲藕中一般含淀粉10%~20%.蛋白质1%~2%,莲子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分别高达40%~50%和19%~22%,且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藕节、莲芯、花、莲须、莲梗和莲叶蒂等可入药。荷叶是简易包装的材料。莲子壳、莲蓬壳含有单宁,可作染料,也可制作活性炭。
专家告诉您:莲藕品种很多,以藕作为产品的藕莲,因淀粉含量的不同,表现出不同品质和口感,淀粉含量较高的品种,适宜于采挖完全成熟的老熟藕,用于煨汤炖食。而淀粉含量较低的品种,适宜于采挖嫩藕,用于生食、炒食用。以莲子作为产品的子莲,通常加工成为通心干莲,但近年来育种单位培育出了一些专供食用新鲜嫩莲子的品种,例如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金芙蓉1号’,甜嫩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