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动力文献
❶ 当前教师工作动力不足原因何在
不能和学生很好的交流 只是把教师当做一个铁饭碗而已 教书也只是混口饭吃 没有激情 没有动力
❷ 最能持久促进教师主动自觉发展的动力有哪些
一、教师与管理者的交往——鼓励平等对话,强调积极参与。
鼓励平等对话、强调教师参与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第一步。我们强调建立平等民主的对话模式,鼓励教师在各种场合与管理者平等交流,强调教师在各个方面的积极参与。每次全体会前为教师开设“精彩五分钟”演讲,鼓励教师“自由发言”,并经常组织全体教师就某一专题开展“即兴论谈”。同时,公开校长的手机号码、电子信箱,设立“校长聊天室”,开展“校长,我想对你说”等活动,为教师提供面对面和校长说心里话的机会,激励教师自主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之中。在这种参与中,教师们不断体会到自己的见解被重视的喜悦,获得与学校发展共荣的归属感,从而激发起教师主动要求进步和提高的内在动机和愿望。
二、教师与同事的交往——强调团队意识,在合作与互助中倡导教师的自主发展。
在学习型组织中,重要的是要建立同事之间横向的交流与分享。我校非常重视团队建设,鼓励教师之间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的团队关系。我们尤其强调教师要当面沟通,杜绝背后议论,着重改善教师人际沟通的理念与技能。这种人际沟通理念和技能的改善过程,不仅是教师基本素质提高的过程,也是每位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塑过程。从1997年起,学校设立了“和谐团队奖”,以此强调团队整体的和谐和工作的最佳绩效,从制度上鼓励教师之间建立起积极依赖、相互合作的团队关系。
将校长的办学理念转化为全校教职员工的共识,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必要条件。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长。一位好的校长必须有先进的理念。但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不应仅仅停留在校长个人头脑中,必须将它转化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共识。
我校“双主体育人”办学思路从最初的提出到最后达成全员共识,主要经历了三个逐渐发展的阶段。首先,通过各种学习、研讨,鼓励教师尽可能把校长提出的理念转变为自己的认识。我们先后多次组织了关于“什么是‘双主体育人”’的讨论及“以爱育爱”、“以学
论教”等相关主题的专题论坛,编印了《“双主体育人”思路实施手册》,请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培训。其次,以行动研究的方法,引导教师将学校的各种理念转化并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鼓励教师用自己所学和领悟到的理念大胆实践,不断积淀,逐步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第三,我们认为,学校的理念和规划不应是一个简单、被动的忠实执行过程,它需要转化为每一位教师的行动,并且在教师创造性的实践和共同参与中获得生长、发展。因此,在前两个阶段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又明确提出教师拥有修改和完善学校办学思路和各种理念的权利,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了教师在工作中的创造潜能。
实践证明,当全体教职员工强烈认同学校理念、形成共同愿景时,每个人真正的自我就会和学校完全融合在一起,就会改变被动与遵从的角色,从而全身心地投人工作。
指导团队学习,构建学习网络,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
学习型组织的根本特点表现为:实现全员学习、终身学习,构建全员学习的网络。在团队学习上,我们主要抓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结合实际问题,指导团队学习。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许多教师看来,学习是工作之外的一种负担,学习与教师日常工作割裂开的现象非常严重。为此,我们提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引导大家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有效的学习。通过学习,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改善,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又极大地激发起教师更强的学习欲望。这样,学习与教师的日常工作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实质上是在有效地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在指导教师如何开展学习时,我们主要做到了“五个坚持”,即:坚持结合改革过程学习;坚持结合大家的热点话题学习;坚持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案例学习;坚持结合出现的问题学习;坚持同事间相互交流学习。这“五个坚持”,主要倡导教师要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学习的目的在于将理论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本素质。
二、构建学习网络,建立学习型组织。
只有构建起全员学习网络,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我们将这种学习网络的构建作为学校建设的头等大事。我校学习网络的构成主要包括“学校——教研组——个人”三级的学习。在学习网络建设中,教研组长是关键人物。
教研组长是学习型组织的中坚力量,是广大教师学习最直接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示范者。只有每一位组长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体会、把握学校的办学思想,带领全组教师创造性地学习,进而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各项措施才能真正得以落实。因此,在构建学习网络的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抓好组长队伍的建设,加强对组长的培养。我校特别提出,教研组长要有“校长”、“书记”意识,即:当学校任务下达时,组长们不是简单地复述或者 简单地分派任务,而是把任务变成本组工作的再思考。组长要像校长一样全面负责,组织全组教师共同协商、决定,形成本组的行动计划。
在日常工作中,校长随时保持与组长们的密切沟通,以便为组长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对于组长工作中出现的纰漏或问题,校长则和组长共同承担责任,旨在解除组长拍板作决定时的后顾之忧,使组长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工作。现在全校在岗教师135名,已经锻炼出了26名(占19.3%)中层管理者队伍。这批中坚力量的形成,无疑为建设全校学习型教师队
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构建发展性培训机制,鼓励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核心目标。
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发展的能力,鼓励员工不断地超越自我,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核心目标。为此,学校在构建学习网络的同时,注重建立开放、动态的发展性校本教师培训制度,鼓励教师不断超越自我,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我校每学期都有“凌空杯”基本功大赛。最初的“凌空杯”大赛的主要目的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督促与检查。现在,随着教育和管理理念的更新,大赛已由简单的优劣评判或例行检查,巧妙地转化成为校本教师培训、学习和提高的良好机会。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大赛
是展示,大赛是交流,大赛更是研讨与提高。因此,每学期大赛之后,我校都有持续多周的、教师自发组织的后续研讨活动,每一位教师有针对性地确定自己新的发展目标和制定发展规划,不断从中获得发展和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师发展进程的需要,每年大赛的主题、内容和方式都会发生变化。如,我们最初的基本功大赛,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板书设计、硬笔书法上,后来逐渐转变为对学校办学理念的认识;从对学校办学理念的文本背诵,到结合教育教学实例谈理念,继而到根据实践和思考提出修改意见;从最初的常规理论学习,到新课程标准分析与研讨;从事先准备,到现场随机抽签;从谈理论观点或者认识,到现场案例的分析,等等。在这种开放、动态的大赛设计中,体现的是社会发展对教师培训的最新要求,从而激发出教师内在的发展潜能与动力,引领教师不断走向新的起点、迈向新的成功。
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根本追求。
教师是有差异的,学校管理的重心不是依据教师的优劣进行甄别和选拔,而是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帮助教师认识自己,找准位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认为这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重要目的,也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根本追求。
在多年的摸索和实践中,我们提出“快乐生命学说”和“适合学说”,引导教师重新认识职业内涵,重塑职业形象,挖掘“教师”职业内在的无法替代的尊严、快乐和价值,帮助教师实现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
一、“快乐生命学说”。
我们认为,职业价值的提升应成为当前职业培训的首要任务。职业在今天不应再仅仅定位为谋生的手段,也不能被简单地看作是在完成任务,只有将职业的价值提升到与个体对生命价值的追求相一致的高度,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起个体对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使个体投身于工作,并使之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其中,对职业的感受将直接决定职业价值感的质量。只有当教师不仅仅把工作看作是一种职责,而是与自我价值实现相关联的时候,教师才能真正具有主体意识和内在发展的动力与需求;只有教师在工作中获得了成功,感受到快乐,教师才会进入积极投入的工作状态。
为了让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成就感和成就之后的快乐,提升他们内在的尊严和价值,我们鼓励教师著书立说,支持教师承担各级科研课题,为骨干教师提供出国开阔眼界的机会。此外,我们还进一步通过“调节自我,让生命充满快乐”、“漫谈人生”等党课及不同形式的学习,强调教师在团队中学会合作、获得共同成长的快乐,从而为教师创设一个充满温情和激情的生活工作环境和学校文化氛围,让他们体验到“做教师”的快乐,而且给别人(学生、同事、家长和社会)也带来快乐和愉悦。
二、“适合学说”。
我们还认为,个体价值实现的前提必须是——在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或位置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己:我能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人的各种选择和对自我的期望只有建立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地以外在的社会期许为标准,才能有助于个体实现自我的价值。因此,我们提出“做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鼓励教师畅谈自己对人生成功的认识和理解,帮助教师在交流和学习中不断认识自己,找准位置。为此,我们在管理中明确提出,强调优势,避免不足,以优促短,让“短处”在优势带来的积极体验中自然萎缩。我们鼓励教师自行制定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而不是简单地与其他教师之间作横向比较,旨在让教师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发展与提高,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在2002年的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中,我们帮助教师树立起了这样的观念:不是因为“我不行”而转岗,转岗是为了寻找更适合我的岗位,来实现我的人生价值。这一年,有9位教师平稳转岗。在人员流动频繁的新时期,年轻教师也常常会因为追求实现其个人价值而重新对职业作出选择。我们一向尊重教师自己的选择与流动,赞同教师去追求适合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
转变管理者的角色与行为,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根本保障。
校长在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回顾过去6年的校长工作,我认为,在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靠传统的制度加控制的手段,校长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应该发生相应变化:他不是只关心正确做事,更要关注做正确的事。校长应该由单一的管理者向多重角色转变: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是组织者也是协调者;是领导者也是执行者;是校长也是朋友。
除了传统管理者的素质之外,我认为校长还应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质。校长的思想素质主要表现为:对学校的发展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思路,并且具有促使这一目标转化为全体教职员工共识的能力。校长要有在思想和专业方面引领教师不断反思、不断前进的能力。校长不仅仅是告诉教师去做正确的事情,而且要有能力引导教师去讨论为什么做、怎么做、怎么能做得更好等问题,带领教师迎接挑战,不断前进。
校长的人文素质,首先表现为校长应该具有亲和力。应该能使教师愿意接近井愿意表达自己的心声,这是促使教师主动参与、进行平等对话的第一步。其次,校长应具有较好的沟通技能。在我看来,沟通主要是为了相互理解,而不是仅仅为传递命令或要求。为此,我提倡沟通中应“扬人之长,念人之功,谅人之过,帮人之难”。事实证明,正是有了这样开放、积极、善待的心态和沟通的方式,才使越来越多的教师从内心愿意亲近校长、认同学校。第三,校长必须做到坚持倡导正气,并使之成为学校文化的主流。这里的“正”并不是指单纯地搞平衡,而是校长要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坚持原则,指出教师发展和工作推进的正确方向。教师奖励一向是学校工作中的难点,稍处理不当,就会破坏和谐团结的氛围。可喜的是,我校每一次的评优活动都成为了教师自我反思和学习提高的过程。这主要得益于学校多年来倡导并形成的充满正气的校园文化。最后,面对成绩,校长要能做到“分享”而非“独享”,给更多的教师和中层管理者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
教师工作,不仅是一种职业,也不仅是一种事业,更是生命的一种历程;教师工作,不仅是付出,不仅是奉献,同时也是在获取:获取自身的成长,获取成功的愉悦,获取生命的价值,获取人生的快乐,实现教师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
❸ 新时期教师如何化压力为动力
1、热爱学生.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一位讨厌学生的教师工作起来一定非常痛苦.反之,你就会在学生的尊重中感受到职业的快乐.也就能淡薄名利,求得心理平衡,心理自然健康.
2、找朋友倾诉.内心不悦,郁闷心中,既解决不了问题,更会加重病情.此时,可找些亲朋好友,向他们倾诉自己内心的不悦.有时候,肚中的“苦水”倒出来之后,心情就会感到畅快得多,这就是“一吐为快”,心理治疗中称之为“宣泄法”
3、学会平衡自己的情绪 .人生旅途经常会出现一些坎坷、挫折和大大小小的不顺利.为了健康地、无忧无虑地生活,每个人都应当学会平衡自己的情绪,而这种驾驭情绪的能力是与年龄、性格、阅历、思想素质等因素有关的.因而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自己,学会一些平衡情绪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4、其实,生活工作中不能没有压力.压力是动力,但如果不适当适度,或不能有效解决,就有可能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问题不在于取消导致竞争的改革措施,而是希望教育管理部门和人员意识到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并寻求办法减轻工作压力,特别是理解教师的苦衷和处境,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环境.
教学论文写作怎样积累素材?
教师的职责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而撰写或发表文章则是更高层次的追求,它必须以搞好教学和教研工作为前提。教师要想写出教育教学文章需要有充足的原材料和创造性的思维加工过程。只有勤于积累,精于思考,才会有东西可写,并能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来。
首先,要善于学习,养成积累资料的习惯。积累资料的方法通常是记笔记,写教后反思。积累资料的途径很多,主要有:
1、多看多读,从阅读中扩大知识面,发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处,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新课题,产生素材的灵感。
2、深入学生,对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是素材积累和产生的重要场所,学生询问的问题,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我们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往往引发我们去思考、去研究,课堂是我们进行教学教研论文创作的原动力和策源地。
3、坚持写教后反思。教后反思是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课堂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和教学效果的评析及总结,也可以说是教师对自己从设计―实施―效果的反思或心得体会。
总之,材料的收集一是靠平时的研究成果的积累,二是从大量的参考文献、三是从报刊杂志中去摘录,四是从工具书中去查看。 其次,在积累资料的过程中,要精于思考,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要做整理和综述工作。思考的过程,就是对思维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在思考中发现新课题,产生素材灵感,使表面的东西得以深化,零散的东西变为整体,孤独的东西变得联系起来。
❺ 什么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动力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_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发动性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若想做好教育工作,他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很难想象,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热情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我们应增强自己的事业心,责任感,提高积极性。然而,这份事业心,责任感,积极性则称为教师的职业理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师德。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认为师爱是师德的最好体现,当你真心的喜爱学生时,你就会对他们多一份耐心、诚心、细心。记得刚开始教书那会总要抱怨下学生怎么这么不听话,有些学生是屡教不改,真是恨铁不成钢,有时候上课还要发发脾气,但随着教学年限的增长,发现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可爱的,他们天真无瑕,只是他们有时候有点调皮和贪玩而已。在我的印象中有这样的一件事,有个学生上课非常喜欢讲话,喜欢跟其他同学打闹,每次上课都要被批评,那时想这学生真是无可救药了,好话说尽就是不改,对他失望透顶,难而后来一件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那是教师节那天,他们班那天正好没有体育课,他中午的时候送来了他亲手做的卡片,跟我说了老师节日快乐。当时心里真的很开心,那天虽然收不少卡片,但是没课的班级他是唯一送我卡片的学生,那会我教他们班没多久,也许有很多同学连我姓什么都没记住,我当时就很后悔啊,平时老是批评他,说他。我可能应该跟他多沟通沟通啊,这么有心的孩子坏不到哪里去了,后来通过跟他聊天和沟通发现他其实很懂事,很体贴人啊,后来他做的好的时候我就表扬他,通过慢慢的引导他,坏习惯就慢慢的改掉了。这件事给我很大的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就时刻提醒自己,他们都还是天真的孩子,淘气、爱动、爱说都是他们的天性,我们不能抹杀,我们对他们要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爱,是师生间的桥梁。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只有注入了爱,才能充满生命。其次,我们作为老师要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自身,增强自己的教学技能技巧,从而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总之,作为一名老师,我要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脚踏实地、不断地反省总结,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不断“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维目标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语文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让学生会学、让学生乐学,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结合新课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我在教四年级《鸟的天堂》一文时,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分两课时,这里主要讲第二课时,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大榕树的特点、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感悟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受到大榕树美的熏陶,感受南国风光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3)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1)理解: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2)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勇于探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课标强调了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以“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通过一系列的读,深入的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课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章的背景,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做到资源共享,感悟教材。通过“读、画、查、说”等不同形式给学生充分读书、议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从中领悟到学习方法。学生质疑、议论、读书、答疑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求知的心理欲望得到满足,解疑的成功过程产生愉悦的心理情绪,主动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进一步加强。所以鼓励学生质疑、议读,解疑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环节。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新知,大胆表达,在富有个性,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还树立了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很好的落实了三维目标。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师引导下,运用“自主——探究——实践”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朗读和感悟中体会到“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❻ 关于教师的文献
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教师如何进行教育研究相关文献的梳理,归纳出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兴趣、问题意识
❼ 作为一名教师,你专业成长的动力是什么
你当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动力是什么,现在应该也是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