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上虞文献
❶ 上虞东山
那里不需要门票,在上虞花浦,离上浦闸很近,可以去东站乘上浦闸 江山车到花浦大通下车,问问附近的人就可以了,如果是自驾游,会方便很多,那里可以烧烤,还有很多玩的东西
❷ 上虞县志进士名录
根据清光绪以前的《上虞县志》及有关邻县县志记载,按上虞市现行区划范围,上虞文武科及第进士计有294人。
其中:宋代113人(文科107人,武科6人);元代2人(文科);明代120人(文科107人,武科13人);清代59人(文科54人,武科5人)。
“三鼎甲”11人。其中:状元8人(文科3人,武科5人);榜眼1人(文科);探花2人(文科)。
❸ 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的宰相是不是上虞人如果是,出处是哪本文献资料,谢谢……
杜衍 北宋山阴上虞驿亭人(今绍兴)。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士。庆历四年(1044)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为宰相。
大中祥符年间宰相不是他。
❹ 求各位大侠介绍下上虞五夫部队的历史。
上虞五夫的由来
说起五夫,人们也许还不大熟悉,因为这里是上虞东陲的一个小地方,并不十分显眼。然而,自古以来,这里却是镇的建制,民国时期设五夫镇,辖十个自然村,解放后几经调整,如今成为扩并后的驿亭镇的组成部分,有三个行政村紧密相连。五夫历史悠久,有过辉煌时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人文并茂,名贤辈出:五夫地名的由来,据《上虞县志》记载:因唐代焦氏生五子俱官大夫而得名,宋代贤相杜衍的后裔集居于此,贤臣李光也在此出生,五夫在历史上有过两个书院,一是宋代乡贤潘田寺创办的月林书院,南宋哲学家朱熹曾多次来此讲学;一是明代名士潘府创办的南山书院。
五夫镇37875部队(海军通讯营)现在杭甬高速公路经过那边,造了一座五夫大桥!那边原来的部队好象已经精简整编了,不象过去有这么多了.
1、《李贺集版本校勘琐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年第1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2000年第6期转载。
2、《浅谈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北京经济瞭望》2000年增刊。
3、《胡商·胡马·胡香—唐文学中的外来文明和唐人精神品格》,《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4、《李密生卒年可定谳》,《文学遗产》2001年第4期。
5、《飘泊病魂—黄碧云小说创作散论》,《殷都学刊》2001年第4期。
6、《大学语文教育改革刍议》,《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7、《二十世纪李贺研究述论》,《文学遗产》2002年第6期。
8、《李贺和他的诗》(译文),《中国文学研究》第6辑(2002年)。
9、《文学史中的李贺》,《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10、《现存清江三孔集版本源流略考》,《文献》2003年第4期。
11、《李贺和比喻》(译文),《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12、《晁冲之词风论略》,《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3、《求实与尊古——晁说之的学术》,《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第3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2005年第1期转载。
14、《晁说之年谱》,《淮阴师院学报》2004年第5期。
15、《晁冲之年谱》,《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16、《晁补之研究述论》,《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17、《论晁说之的诗歌及诗学观》,《文学遗产》2004年第6期。
18、《〈晁氏世谱序〉的发现及其价值》,《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19、《晁公遡诗文简论》,《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20、《晁补之的五古——兼论苏门诗人的诗体选择》,《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第3期。
21、《苏门的变相——晁补之散文论》,《文史哲》2005年第5期。
22、《晁迥及其文化意义》,《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23、《论晁冲之的诗歌》,《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24、《评唐代文史论丛及其它》(与陶文鹏先生合作),《文学评论》2005年第4期。
25、《斜阳红一点——沈祖棻》(译文,与易爱华合作),《南京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26、《宋代晁氏著述考》,《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
27、《乾隆版〈晁氏家乘〉及其意义》,《文献》2006年第1期。
28、《宋代晁氏家族文化及其时代特征》,《烟台师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9、《宋代的家族文学与文学家族》(与吕肖奂合作),《文学评论》2006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2006年第11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11期转载;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研究前沿》英文版第2卷第1期。
30、《影山词三题》,《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31、《宗泽佚札考论》,《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32、《莫友芝〈解连环〉》,《文史知识》2006年第8期。
33、《〈甲辰家规〉及其意义》(与白雪华合作),《文献》2006年第4期。
34、《李贺的表现——以代词和形容词为中心》(译文),《新文学》第六辑,大象出版社2006年出版。
35、《珍本影山草堂学吟稿考述》,《文献》2007年第1期。
36、《家族与地域风习之关系》,《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第1期。
37、《家谱中的文献问题》,《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38、《两宋文学家族风貌及其成因》(与吕肖奂合作),《文学遗产》2007年第2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2007年第6期转载。
39、《〈韵学源流〉作者考实》(与白雪华合作),《文献》2007年第3期。
41、《宝文堂书目作者晁瑮晁东吴行年考》(与王义印合作),《文史》2007年第3期。
42、《郘亭书画经眼录的发现及其价值》,《西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
43、《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探疑》,《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4期。
44、《两宋地域文化与家族文学》(与吕肖奂合作),《江海学刊》2007年第5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2008年第4期转载。
45、《弥寿日记作者考》,《文献》2007年第4期。
46、《郘亭诗钞》版本小识,《文学遗产》2007年第6期。
47、《略谈〈汪道昆墓志铭〉》,《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48、《方志视野下的文化考察——以明清〈义乌县志〉为例》,《合肥师院学报》2008年第1期。
49、《莫友芝关于持静斋藏书手札六通考释》,《文献》2008年第3期。
50、《大陆所藏莫友芝稿、钞本考述》,《文史》2008年第2期。
51、《两宋科举与家族文学》(与吕肖奂合作),《西北师大学报》2008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11期转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2008年第12期转载。
52、《郑珍佚词〈贺新郎〉解析》,《文史知识》2008年第8期。
53、《莫友芝佚诗考》,《长江学刊》2008年第3期(与王兆鹏合作)。
54、《晚清藏书家莫棠、莫绳孙生卒年考》,《文学遗产》2008年第4期。
55、《浅论吴世昌先生对现代化问题的若干思考》(与陶文鹏合作),《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56、《影山词考论》,《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57、《两宋党争与家族文学》(与吕肖奂合作),《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4期。
58、《上虞刘氏宗谱及其价值》,《文献》2009年第1期。
59、《〈国家图书馆善本书志初稿·独山莫氏遗稿〉辨误》,《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60、《刘书年和他的读书诗》,《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4期。
61、《宋代王銍及其家族事迹考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刊》第2辑。
62、《李正民及其家族事迹考辨》,《国学学刊》2009年第2期。
63、《绘制文学家族的文化地图》,《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9月1日。
64、《南宋名臣刘汉弼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65、《刘履著述考》,《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66、《〈瘦碧轩词〉考录》,《词学》第二十二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7、《宋代名臣诗人张守及其家族事迹考辨》,《中国诗歌研究》第6辑(中华书局2010年版)
68、《从〈桂岩吟馆存稿〉到〈兰馨堂诗存〉——家族文化层累性的个案分析》,《文献》2010年第2期。
69、《从家族和地域视角看〈宋登科记考〉的文化价值》,《清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70、《宋代以降家族文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及文献问题》,《文学评论》2010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18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11期转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2010年第11期转载。
71、《诒砚与承砚——从常熟杨氏的“砚”看中国家族文化精神的承传》,《文史知识》2010年第7期。
72、《诗艺与家法》,《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73、《欧阳澈考略》,《北京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74、《杨沂孙先生事迹征略》,《国学学刊》2010年第4期。
75、《宋才子传校笺·北宋后期卷》出版,《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总第476期(2010年第10期)。
76、《评宋代文学编年史》,《文学评论》2011年第1期。
77、《翁同龢的几首佚诗》,《文献》2011年第2期。
78、《翁心存日记及其历史文化价值》,《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第2期。
79、《朱翌及其家族事迹考辨》,《汉语言文学》2011年第2期。
80、《家族文学研究的分层与守界原则》,《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11年第11期全文转载。
81、《翁心存日记中的名人佚闻》,《文史知识》2011年第5期。
82、《道光十七年杨掌生顺天科场案发覆》,《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83、《〈艺苑词钞〉考录》,《词学》第二十五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84、《道咸宋诗派的解构性考察》,《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第4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
85、《祁寯藻诗歌管窥》,《齐鲁学刊》2012年第1期。
86、《〈画话〉〈井蛙鸣〉及作为文艺家族的翁氏》,《苏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87、《困窘与出路: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学转向的背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88.《廉正传四海——论翁心存的廉政克己及其对翁同龢兄弟的教育与影响》,《江南文化研究-首届江南文化论坛专辑第6辑》,学苑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89.《范浚香溪集版本源流考》,《文献》2013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
90、《范浚的理学思想及其时代意义》,《中国哲学史》2013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卷)》2013年第8期全文转载。
91、《〈全宋诗〉所收王十朋诗歌的两个问题》,《王十朋诞辰九百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线装书局2012年版。
92、《〈庐山历代诗词全集〉宋代卷补遗》,《匡山诗海映千秋:〈庐山历代诗词全集〉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93、《范浚与秦桧、朱熹关系考论》,《中华文史论丛》2013年第4期。
94、《 范浚、范端臣行年考》,《汉语言文学研究》2013年第4期。
95、《宋代兰溪范氏家族史料的若干问题》,《上饶师专学报》2013年第5期。
96、《范浚诗歌的多元视角》,《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1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14年第4期全文转载。
97、《新世纪宋代文学研究的走向与问题》,《文学遗产》2014年第2期。
另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中华读书报》等发表学术评论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