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李糖文献
㈠ 鼠李糖脂的应用
鼠李糖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阴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它们不仅溶于甲醇、氯仿和乙醚,在碱性水溶液中也表现出良好的溶 解特性。它兼具良好的化学和生物特性。具有油、水两亲性,可以降低水表面张力,可以作为润湿剂、乳化剂和发泡剂使用,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在温度、PH值及盐度处于极端状况下使用,并且无毒,可以生物降解。
目前它比较广泛的应用于石油工业、绿色农业和生态环境方面,此外在食品行业、化妆品、医疗方面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鼠李糖脂作为一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作用,运用于初次采油和二次采油之后的三采技术,主要作用原理有以下几种:
(1)作为牺牲剂使用,减少昂贵驱油剂的用量或在地层中的损耗,和其它驱油剂复配后具有驱油效果好、见效时间长的优点,但鼠李糖脂的加入有效的减少了驱油剂的用量,大大降低了成本。
(2)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典型的生物活性,可以激活地层本源微生物,起到协同采油的作用,在油田的矿场试验水样中发现:注后半年较注前油井水样中细菌含量提高了2-3个数量级。
(3)作为一种活性剂使用,鼠李糖脂本身就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复配后驱油剂油水界面张力可达到10-3mN/m的水平,从而提高原油驱替效率。 已有大量研究及实际应用证实,鼠李糖脂可以用在农作物、蔬菜、水果、花卉上用于刺激生长、辅助吸收营养、增加农药及肥料作用效果等,并经证实对人及动物无毒副作用。
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作为润湿剂应用于叶面肥的生产上。因为许多植物叶片都覆有一层蜡质层,使叶片表面成为一种保护表面,鼠李糖脂生物表活剂可作为润湿剂,添加于叶面肥料中,以疏水基通过色散力吸附在蜡质层的表面,亲水基则伸入肥液中形成定向吸附膜取代了疏水的蜡质层,改善叶面肥料在蜡质层的润湿状况,使肥料充分铺展,促进肥料营养物质最大限度的被吸收利用。
鼠李糖脂生物表活剂具备将部分微量元素鳌合的功能,在弱碱性环境下电离出的羧基可固定根系周围的微量元素,降低微量元素在土壤中快速散失的可能性,保证了肥料的长效性。(Root Uptake of Lipophilic Zinc#Rhamnolipid Complexes,J. Agric. Food Chem. 2008, 56, 2112–2117)
对碱性土壤环境改善可以起到有效作用,是碱性土壤改性良好的添加剂。利用Rh在碱性条件下,电离出Rh-与H+的性能,与碱性土壤中的OH-中和改善土壤的碱性,从而改变土壤板结环境条件。
因为鼠李糖脂有润湿剂的作用及良好的表面活性,可应用到农药上起润湿、铺展及渗透作用。另外,对于一些农药残留,鼠李糖脂具有可将其降解的能力。
此外,鼠李糖脂具有良好的抑制真菌的作用(已发表过的文献中多次提到),用于农作物拌种和抑制真菌、霉菌的实验,已被证实。
国外对鼠李糖脂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比较常见,美国纽约州环保局通过了生物药含鼠李糖脂的注册检测。(EPA,注册号72431-1) 鼠李糖脂可用于处理多环芳烃PAHs(如:应用于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中释放出来的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用于处理水体中难生物降解COD,处理重金属污染等。
鼠李糖脂可以修复人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包括土壤、水、海岸线及海底中的油、金属或其他污染物。鼠李糖脂具有一定的金属螯合能力(“Stability Constants for the Complexation of Various Metals with a Rhamnolipid Biosurfactant”,J. ENVIRON. QUAL., VOL. 30, MARCH–APRIL 2001),它作为螯合剂可以替代EDTA,用来清除土壤、污水及其他液体的重金属污染物。还可用作采用植物方法吸收土壤重金属离子的方式处理土壤,是植物技术原位处理被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良好方法。
针对杀虫剂或剧毒农药造成的土壤或水污染,鼠李糖脂和其生产菌铜绿假单胞菌有修复的功效,根据资料(“EFFECT OF RHAMNOLIPID POTENTIAL ON BIODEGRADATION OF ENDOSULFAN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BATCH STUDIES.” Arunkumar Mani ,J Biosci Tech, Vol 2 (3),2011,268-278)显示,鼠李糖脂能够促进铜绿假单包杆菌降解硫丹,从而修复剧毒污染的土壤或水体。
鼠李糖脂作为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无毒、两亲等性质,并随浓度升高至临界浓度时会对多环芳烃产生明显的增容作用。可以洗脱多氯联苯,并改变多氯联苯的HLB,使其容易被假单胞杆菌吸收降解。(鼠李糖脂的制备及其在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中的应用,马满英,湖南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鼠李糖脂除了具备良好的表面活性外,还具备良好的细胞通透性,其来源于生物,具有良好的无毒害可降解特性。这些特点使其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日化产品中。
化妆品工业使用大量的表面活性剂,它们几乎在每种产品中都存在。包含表面活性剂的不同产品包括抗头皮屑产品、护肤霜、染发剂、香波和护发素、牙膏、睫毛膏、指甲油、唇膏、止汗剂、婴儿用品、剃须膏、保湿剂、肥皂、眼影、湿巾及香水等。其中最常用的就是SLES(十二烷基醚硫酸盐)和SLS(十二烷基硫酸盐)。
监管机构已经指责SLES包含一种致癌物质,1.4-二恶烷。1.4-二恶烷是SLES生产的副产品,通常不能完全从SLES产品中去除。SLS已被证明是在较高浓度时对皮肤有刺激性。虽然SLS的传统生产来源于椰子或棕榈油,但一些SLS的制造来源于石油和石油副产品。鼠李糖脂是天然的产物,在润肤霜,洗发水,肥皂,和上面列出的大多数化妆品中,将取代石油来源的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如SLS,SDS或NADS。
鼠李糖脂可以通过分散和润湿性能来使物质扩散。以帮助保留水分、润滑、产生泡沫、作为一种清洗剂。它可以保持混合物的体系稳定,控制产品的粘度,还可以乳化毛孔中的油脂,减少痤疮的发生。 鼠李糖脂可用于处理皮肤灼伤及部分皮肤病,还可作为一种基础药物,相关研究及临床依据来源于克罗地亚和美国:
上世纪90年代,南斯拉夫学院研究人员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了鼠李糖脂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皮肤灼伤有良好的治愈效果,从此人们开始了对鼠李糖脂在医学上应用的研究。(“Enhanced healing of full-thickness burn wounds using dirhamnolipid Tamara Stipcevic”, Ante Piljac, and Goran Piljac TajCo Inc., 2323 Shasta Drive #40, Davis, CA 95616, USA)比较全面的阐述了鼠李糖脂在治疗皮肤烧伤的作用,取得了宝贵的临床应用经验。
另外,美国Piljac等人于申请并于1995年10月3日获得授权“以鼠李糖脂为基础的医药制剂”的专利(US5455232),进一步促进了鼠李糖脂在医学上的应用的研究。
㈡ 世界上存在这个化合物:芹菜素-7-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醛酸苷吗
在我给你发过去的文献里,(就是这篇文献 Phytochemistry 52 (1999) 1701-1703) 就有说到这个物质是哪里分出来的呀。 文献的第一段就说,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 Picria fel-terrae Lour. (Scrophulariaceae) is used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against fever, herpes infections, cancer and inflamation.”
Picria fel-terrae Lour 中文应该是苦玄参吧, Scrophulariaceae 也是毛地黄,玄参的意思。而且因为能容易的从植物里相对大量的分离出来,使得合成变得没有意义了。
㈢ 都说鼠李糖乳杆菌MP-108益生菌可以缓解鼻炎,但是市面上有专门的这类鼻炎益生菌吗
鼻炎西医治疗
鼻炎的主要症状是鼻塞,所以治鼻炎要用鼻粘膜膜收缩剂,如滴鼻净等药物,每天的点药次数以维持通气为标准。如果用药后不能维持通气,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鼻甲切除。
在治疗鼻炎方面,药物治疗都只能是暂时性的缓解症状体征,对于从根本上解决疾病来说,效果不大。再者,经常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容易使细菌变异,产生抗药性。目前医学上最先进的治疗鼻炎的手段是微创技术,以其治疗彻底、微创无痛、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等特点逐渐成为了治疗鼻类疾病的新选择。
鼻炎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鼻炎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鼻炎:常用中药鼻正清、中草药配方:苍耳子30克、柴胡20克、薄荷35克、蔓荆子40克、川芎30克、枳壳 25克、龙骨粉10克,手工工序,精心选药、晾晒、研磨,内服,一日三次,不仅对过敏性鼻炎有效果,对其他鼻炎效果均佳。
㈣ 生物学英文文献翻译
终于翻译完了,人工的哦!无语病,你大可放心!
有研究表明,培养基组成成分和生长条件可以影响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产量。碳源通过或诱导或镇压的方法影响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在某些情况下增补水混溶基板表面活性剂可以令生物表面活性剂增产。槐糖脂的合成诱导可通过增加长链脂肪酸,碳氢化合物,甘油酯或光滑球拟木兰生长介质达到目的,(14)用在红串红球菌的槐糖脂合成作用中的烃,丝宝(15),和糖脂,在铜绿假单胞菌中添加烷烃等方法来增产的事例(16)已有过报道。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增产还约束了许多感应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17-19)的合成。巴纳特等人(20)观察了的小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这些细胞很容易获得碳源从而生长。只有当水溶性碳完全消耗,不容于水的碳氢化合物可利用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才被激活。一个来源于分子中的碳,尤其是碳水化合物,对糖脂类型的形成有着相当大的影响。铃木等人(21)观察到,葡萄糖,果糖,蔗糖脂是由石蜡节杆菌和若干种棒状杆菌,诺卡氏菌和短杆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用到的相应的糖组成的。用于这研究中的芽孢杆菌菌株能够利用葡萄糖,蔗糖,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丙酮酸钠。醋酸钠作为碳源时该生物表面活性剂不会产生。该菌株能够利用正十六烷和姥鲛烷来生长,但不能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蔗糖被发现是一个能提供最大的增长率和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浓度适当的碳源,并被放在2%的浓度最低的介质中研究。有证据表明,氮(很明显)在由微生物组成的表面活性化合物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石蜡节杆菌ATCC 于1955-8以铵为表面活性剂被用以生产硝酸。尿素也对表面活性剂的生产有较好作用(22)。一个关于假单胞菌44Ti生产鼠李糖脂的调查表明,橄榄油硝酸钠是最好的氮源(23)。Syldatk等人(24)说,氮的限制增加了一些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也改变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组成。硝酸钠和硝酸钾都是首选氮源。枯草芽孢杆菌MTCC 2423无法利用硫酸铵,但表现出了对硝酸根离子的偏爱。硝酸钾(3克/升)被发现是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的最佳选择。用尿素能生产该生物表面活性剂约1.0克/ L。
㈤ 鼠李糖乳杆菌hn001和lgg益生菌有什么不同
1、鼠李糖乳杆菌hn001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不运动、不生芽孢的杆状微生物。鼠李糖乳杆菌最初被认为氏干酪乳杆菌的一个亚种。是母乳喂养的婴儿中最常见的乳杆菌种之一。
lgg益生菌,它的正式名称为鼠李糖乳杆菌GG株,rhamnosus GG strain,(简写为Lactobacillus GG 或 LGG),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多的益生菌菌株,为Valio公司专利菌株。已证实的益生功能:平衡和改善胃肠道功能、增强人体自身免疫能力、预防和帮助治疗腹泻。
2、鼠李糖乳杆菌hn001能增强增强自然和获得性免疫力、增加对感染的抗性、对特应性皮炎的影响、畅敏复合乳酸菌粉固体饮料;lgg益生菌能预防抗生素使用引起的腹泻;治疗和预防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治疗艰难梭状病菌腹泻;预防急性腹泻;缓解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抗龋齿。
3、鼠李糖乳杆菌hn001含有60亿个活菌单位,其中鼠李糖乳杆菌HN001 5×10E9 CFU/袋(50亿个活菌单位)、乳双岐杆菌HN0095×10E8 CFU/袋(5亿个活菌单位)、乳双歧杆菌Bi-075×10E8CFU/袋(5亿个活菌单位);
lgg益生菌是1983年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两名美国教授(Gorbach and Goldin)自健康人体分离出来,并获得专利。是全球研究最多的一种益生菌,属于第三代益生菌。
㈥ 与“植物活性成分提取”有关的文献
微波辐射在天然药用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陈业高, 海丽娜, 毕先钧 - 微波学报, 2003 - cqvip.com
... 页数: 共5页. 页码范围: 85-89页. 关键词: 微波辐射 药用植物 活性成分 应用 微波提取. 学科分类:
TQ460.2[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制药化学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物理化学过程及设备]. 相关文章:
植物源抗菌、杀菌活性物质研究进展(综述)
Research Progress on Antibiotic Active Materials of Plant
添加成功!
您可以在“我的服务”中查看您添加的引用通知列表,并且配置获取通知的方式。
关闭
下载PDF阅读器本文综述了目前具有杀菌、抗菌活性的植物资源及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鉴定方法,阐述了具有杀菌、抗菌活性的主要成分,并提出了植物源杀菌剂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方向.
作 者: 吴新安 花日茂 岳永德 朱有才
作者单位: 吴新安,花日茂,岳永德(安徽农业大学植保系,合肥,230036)
朱有才(安徽省农垦集团)
刊 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ISTIC PKU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卷(期): 2002 29(3)
分类号: S482.292
杜鹃花科植物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钟国华, 胡美英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0 -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蕨类植物的活性成分研究进展赵莉, 杨文钰 - 中药材, 2004 -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厚朴叶中抑菌活性成分鉴别及其防病效果赵纯森, 黄俊斌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4 - cqvip.com
南瓜中降血糖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功能性质的研究评论推荐
下载全文收藏本文
张拥军[1] 姚惠源[2] 等
[1]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杭州310034 [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无锡214036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2年第28卷第6期
核心期刊论文速发快发(点击进入)
国家级期刊论文快速发表(点击进入)
摘 要:为探寻南瓜中对正常及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有影响的有效成分,本实验采用新的分离工艺从南瓜粉中提取得到南瓜粗多糖(PP),用DEAE分级获得3个组分,收集的主导组分经过Sephadex G-100柱分级,以小白鼠血糖值作为筛选活性成分的指标,收集有活性的细分(PP-CG)经Sephadex G-200证实为单一峰。气相色谱分析其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及鼠李糖。高效液相色谱证明其为杂多糖,分子质量为1.16×10^5u。
页 数:共4页
页码范围:32-35页
关 键 词:南瓜 降血糖活性成分 提取 功能性质 南瓜多糖 单糖组成
学科分类:R282.71[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材 > 各类药材 > 植物药] R284.2[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化学 > 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取]
植物源抑菌活性成分研究新进展评论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全文收藏本文
吴传万[1] 杜小凤[1] 徐建明[2] 王伟中[1]
[1]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江苏淮安223001 [2]江苏省植物生长调节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淮安223001
《西北农业学报》
2004年第13卷第3期
核心期刊论文速发快发(点击进入)
国家级期刊论文快速发表(点击进入)
摘 要:评述了近年来源于植物中的具有抑(杀)菌作用的化学成分,其结构类型涉及萜类、生物碱类、黄酮类、苷类、皂甙、醌类、香豆素、木脂素、芪类、胺类、酯类、酚类、醛类、醇类、甾类、有机酸及精油类等化合物,分析了在开发植物源杀菌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与侧重点。
砂地柏果实中杀虫活性成分研究余向阳, 张兴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 cqvip.com
金花茶抗氧化活性成分提取及其含量测定陈全斌, 湛志华, 义祥辉, 沈钟苏 - 广西热带农业, 2005 - cqvip.com
紫花苜蓿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61.133.213.161 [PDF]卢成, 曾昭海, 张涛, 戚志强, 胡跃高 - 61.133.213.161
盾叶薯蓣灭钉螺活性成分的研究崔天义, 张丽红 -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8 - cqvip.com
花椒属植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近况王宇, 王钊 - 中草药, 2002 - cqvip.com
[PDF] 枳实活性成分的研究ynsdc.org [PDF]彭国平, 牛贺明, 徐丽华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 - ynsdc.org
何首乌毛状根培养及其活性成分的产生王莉, 程克棣 - 生物工程学报, 2002 - cqvip.com
[引用] 卫矛科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涂永强, 吴大刚 - 科学通报, 1992 - cqvip.com
苦皮藤假种皮中的杀菌活性成分研究杨征敏, 王明安 - 农药学学报, 2001 - cqvip.com
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不同测定方法比较姚开, 何强, 吕远平, 石碧 -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2 -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瑞香狼毒中杀虫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初步分离张国洲, 赵善欢 - 青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0 - cqvip.com
黄芪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聂小华, 史宝军, 敖宗华, 尹光耀, 金坚, … -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 食品与 …, 2003 - cqvip.com
[PDF] 应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法提取中药活性成分非瑟酮dicp.ac.cn [PDF]李礼, 胡树国, 何锡文, 李文友, 陈朗星, … - 高等学校化学 …, 2006 - proteomics.dicp.ac.cn
[PDF] 金银花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及其应用ctcm.e.cn [PDF]葛冰, 卢向阳, 易克, 田云 -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4 - jpkc2.ctcm.e.cn
累死了 够20个了吧
㈦ 鼠李糖乳杆菌的基本简介谁知道啊,谢谢啊
1、鼠李糖杆菌简称为LGG),1983年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两名美国教授(Gorbach and Goldin)自健康人体分离出来,并获得专利。
2、 是全球研究最多的一种益生菌,属于第三代益生菌。20 年在益生菌方面的集中研究
300多篇研究文献,其中临床研究文献100多篇
20多篇博士论文而目前市场上的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研究文献要少得多。双歧杆菌是一大类益生菌,包括很多不同的菌株,虽然有关双歧杆菌的研究报道也有不少,但具体到某一特定菌株的双歧杆菌来说,其研究报道就很少了 。
二、LGG益生菌主要功能
1、 平衡和改善胃肠道功能
2、 增强人体自身免疫能力
3、 促进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生长和作用
4、 预防和帮助治疗腹泻
5、 预防呼吸道感染
6、 排出毒素
7、 预防龋齿
8、 预防过敏
三、应用范围
酸奶、酸奶饮料、牛奶、奶粉、奶酪,果汁饮料、胶囊等。
四、知名度
LGG是全球最著名的益生菌之一。目前全球已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LGG产品生产和销售,包括芬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台湾、中国(伊利独占)等。
五、优势
1.功能性: 益生菌中研究最多、功能性最多的一种益生菌,且对其的研究一直未间断过。
2.知名度: 全球最知名的益生菌之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LGG产品。
3.唯一性: 全球独家拥有LGG的销售和授权,许多其它益生菌则多家公司有售。
4.经验性: 全球独家既生产益生菌菌种,又自己生产各种益生菌产品(始于1990年),丰富的生产、销售、市场和全球客户服务经验。
5.风味影响性: LGG产乳酸,不会对产品风味带来不利影响,而双歧杆菌以产醋酸为主,会给产品风味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6.活菌数稳定性: LGG在产品保质期内活菌数保持稳定,比如酸奶在一个月内LGG活菌数基本不变化。而大部分其它益生菌种则衰减相当迅速。如:嗜酸乳杆菌在两周后,活菌数量就降为原来的25%(不同菌株有所不同)甚至更低,四周后活菌数降为原来的10%以下。双歧杆菌在3-7天后,活菌数可降为原来的10%以下,两周后活菌数就更低,一般在1%以下。
7.活体进入人体肠道能力: LGG在耐胃酸和胆汁方面的性能非常突出,可以活体进入人体肠道。而其他大部分益生菌种在进入肠道前就已经因胃酸和胆汁作用而死亡。如:普通酸奶菌种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在pH3.0条件下,半小时后活菌数降为原来的5%左右,1小时后活菌数降为原来的0.5%左右。对双歧杆菌而言,30℃,pH4.0对双歧杆菌的存活有较大影响,2小时后活菌数可降低70%-90%以上,pH2.0时则衰减更快。嗜酸乳杆菌的情况接近双歧杆菌。
8.人体内定殖(存活)能力: LGG可以定殖在人体内长达两周之久,能有效改善调整人体胃肠道菌群群落,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所以能否定殖于人体对于一个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将有很大的影响。其他大部分益生菌种均不能定殖于人体。
9、三代益生菌比较: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产品 酸奶等 AB益菌奶、酸奶等 LGG产品
菌种 普通菌种,如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 嗜酸乳杆菌
双歧杆菌等 LGG
划分
依据 技术特性:产乳酸、香味物质等
无临床方面的研究 可能对胃肠道功能有所改善
在已有的研究中或已发表的文章中,并没有针对某一种特定的菌株进行
目前在乳制品中的应用较广泛 临床实验证实具有改善胃肠道功能的作用。所有的研究都是针对LGG这一特定的菌株
㈧ 鼠李糖脂的结构特点
国内外一般采用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e)利用不同碳源来产生鼠李糖脂。通常我们表述的“鼠李糖脂”不是一种单一的结构体,而是由很多种同族结构组成的混合物,在已知的报道中已经发现多达28种(另有说法为60种)不同结构的鼠李糖脂结构(Deziel等在P_aeruginosa 57RP的发酵液中检测到)。 其具备一般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征,其亲水基团一般由1~2分子的鼠李糖环构成,憎水基团则由1~2分子具有不同碳链长度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构成。在生物合成过程中,这些基团之间可能相互链接而生成多种化学结构相近的同系物。研究表明,发酵产物中一般含有4种主要的鼠李糖脂,学术界一般用R1-R4(或RLl-RL4,RH1-RH4)表示,其结构通式为: 表达通式:Rha-C10-C10
结构式:
详细表述:
表达通式:Rha-Rha-C10
结构式:
详细表述:
表达通式:Rha-Rha-C10-C10
结构式:
详细表述:
结构通式:Rha-C10
结构式:
详细表述:
鼠李糖脂的结构多达几十种,一般在学术界经常看到双鼠李糖脂和单鼠李糖脂的表述,这是什么意思?分别代表什么?
单双是指鼠李糖脂结构中的糖环的数量,外文文献表示为:di-rhamnolipid(双)、mono-rhamnolipid(单)。
最早的关于鼠李糖脂的定义来自于Jarvis和Johnson(1949),其定义的双鼠李糖脂{[a-L-rhamnopyranosyl-(1-2)-a-L-rhamnopyranosyl-3-hydroxydecanoyl-
3-hydroxydecanoate]>>>[α-L-鼠李糖基-(1-2)-α-L-鼠李糖基-3-羟基-癸酰-3-羟基癸酸盐],也就是后来我们称为的鼠李糖脂3或Rha-Rha-C10-C10},是铜绿假单胞菌可以产生的几十种同类物之一,主要在脂肪酸链长度和饱和度中有所变化(Déziel等人 1999)。
链长的变化一般从C8到C12,少数情况下会有C14。已知的所有链长(如:-C10:1、-C12:1)的鼠李糖脂结构中,均观察到了单键和双键。主要几种鼠李糖脂结构中一般包含两个通常长度相同的脂肪酸链。由铜绿假单胞菌培菌的较常见的结构一般有两种,一种双鼠李糖脂(上面所述),一种单鼠李糖脂{[a-L-rhamnopyranosyl-3-hydroxydecanoyl-3-hydroxydecanoate]>>>[α-L-鼠李糖基-3-羟基癸酰-3-羟基癸酸盐],也叫做鼠李糖脂1或Rha-C10-C10}。所谓的鼠李糖脂2和4是另外一种双鼠李糖脂和单鼠李糖脂(分别为Rha-Rha-C10 和 Rha-C10),各具有一个β-羟基癸酸基,最早的报道是用假单胞菌DSM2874在37℃培养代谢的(Syldat等人1985)。单双鼠李糖脂普遍的化学结构和术语如图所示。
单鼠李糖脂和双鼠李糖脂的普遍结构及术语表、m,n= 4-8 (Jarvis和Johnson 1949; Edwards和Hayashi 1965; Itoh等人1971; Syldatk等人1985a,b; Gruber 等人1993)。
它们顺序出现在假单胞菌DSM2874提取物的色谱分析上之后,被叫做鼠李糖脂1-4(Syldat等人1985a,b)。虽然鼠李糖脂1-4的叫法已经很老了,但它们仍然被普遍使用。然而,还有两个类型的鼠李糖脂是αC10:1-Rha-C10-C10(被定义为鼠李糖脂A)和αC10:1-Rha-Rha-C10-C10(被定义为鼠李糖脂B)。它们由Yamaguchi 和Sato (1976)报道,且分别代表了Rha-C10-C10(鼠李糖脂1)和Rha-Rha-C10-C10 (鼠李糖脂3)的α癸烯酸(αC10:1)酰化衍生物。这是有关酰化产物鼠李糖脂同族结构的唯一报道。
我们目前能见到的相关报道中还是经常会使用鼠李糖脂1-4(或R1-R4)的说法,但很多文献的表述并不是很统一,比较乱,我们在使用或检索文献时还是以具体结构式为准,这样不容易出现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