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6文献
❶ 管理学中的文献检索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用途是什么
1984年2月,国家教委发了“教高(84)004号”《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文件,文件明确指出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不仅有助于当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是教育面向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吸取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学和研究能力、发挥创造才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件下发后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成为各高校普遍开设的课程。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课程在不断的深化,内容在不断的拓展,已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质与能力的基础性课程。
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我馆正式建立国外检索刊物阅览室。
高考恢复后,我校就在理工本科生中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在当时属国内首创。当时翻译了国外的课程教材《化学文献的使用》,形成了具有学科特色的“化工文献检索”课程;1984年,课程为限定选修课,部分专业为必修课。
九十年代前后
三十多年来,我校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经历了二次重大改革,形成四个发展阶段。每次改革都取得了标志性的成果,均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
我校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围绕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培养这条主线而展开,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形成了四个阶段的特色。
第一阶段,以手检实践为主(1979~1994)。二十世纪80年代,依据原国家教委对课程“提高自学和研究能力、发挥创造才能”的要求,设计了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主要特色是加强实践性教学。1986年我们在学校课程建设资金的资助下,建立了二个检索实验室作为专门的实践场所,供学生实际操作。成为当时教学条件最好的高校,并确立课程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多次被选为文献检索教学研究会的理事长单位。
这一阶段主要教学手段为:
(1)1997~1984,课堂板书结合挂图教学、张贴并发送宣传资料、开设相关讲座。
(2)1985~1994,课堂板书配合录像教学。
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为:
(1)1978~1984,对不同专业进行有选择性的检索刊物使用介绍。
(2)1985~1990,面向理工科学生基于书本载体的国内外检索刊物的系统教学。
(3)1991~1994,以手工检索刊物为主结合联机计算机检索教学。
这一阶段以文献检索课程为中心图书馆为我校学生开设过多种信息利用课程,分别有:
① 文献检索课(32学时)
② 金融信息利用课(20学时)
③ 科技工具书利用课(20学时)
④ 图书馆信息利用课(18学时)
⑤ 情报研究和利用课(32学时)
五种课程组建成模快供学生选修,也可分别选修,大大提高了图书馆教学功能在学校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阶段,以信息教学为主(1995~2002)。90年代中期,信息技术的普及是课程教学的转折点,我们及时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重大改革,以大学生信息利用能力为突破口,建立了“以信息教学为主的文献检索新体系”。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形成了标志性的成果。教学改革成果于1997年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见附件一)。
这一时期的教学手段为:
采用多媒体教学为手段,课程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编制了化学类、机电类、文科类等教学课件。
这一时期的教学内容为:
(1)1995~1998,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教学
(2)1999~ ,面向全校本科学生的Internet信息技术及数据库网络技术检索教学。
第三阶段,以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为主。二十一世纪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联合国提出了国民信息素质的概念,国民信息素质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我们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作了全面的研究探索。在提高学生信息意识、知识获取能力与创新能力上作了新的教学改革。提出为课程建立良好的信息环境,建设实习题库和试题库,获得上海市课程建设项目,资助经费五万元。配合在线作业系统、在线机考系统,实现了网上答疑。引入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取得显著成绩。教学改革成果“创建信息环境新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于2001年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见附件二)。在新的信息环境模式下,经过五年的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效果。成为2007年上海市精品课程。
教学手段:
依托网上教学辅助平台,实现立体教学。
教学内容:
在保持原有的文献检索基础知识及文献检索工具使用技巧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2005年开始,增加了信息分析与鉴别模块、检索应用综合案例部分。
第四阶段,以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教学为主。2008年以来我校文献检索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以研究性学习、以知识发现能力带动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带着问题研究为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手段,使学生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信息素养和文献利用能力。编制了课题调研实习作业在线递交系统、基于Big6的在线课程系统、在线文献检索知识竞赛系统、调研课题库,以基于专业方向的课题,引导学生完成从课题分析、检索策略制定、检索结果评价与分析综合到课题研究进展综述撰写,全方位体验信息问题解决过程,享受探究学习的乐趣。
教学手段:
设立USRP课题;开展课程竞赛,在课题研究拓展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教学内容:
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除增加开发的研究性课题调研综述报告撰写外,还增加了基于文献的知识发现、信息文化、个人文献管理工具的使用、生活中的检索、科研水平评价方法模块。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服务。
❷ 怎样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一般来说是指学生能把所学知识进行转换,从数学角度,通过缜密的逻辑思维,科学的判断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专业层次来说,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学习者在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能通过数学背景和本质素养,运用正确、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身的数学思想素养。解决问题的时候,态度明确、观点科学、思维清晰,既能运用数学定律,又能结合新思想、新概念的数学素养,面对现实中各种问题,能够有条有理地进行简化和量化,从数学思维出发,从事物各个角度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素养。
❸ 题目:“高等院校师范生信息素养及培养模式研究”
多给能加分不? QQ4986016
先给你发点你看看啊
中文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素养作为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
界愈来愈广泛的重视。在高校,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及信息道德,提
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构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正在逐渐纳入高等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
作为未来的基础教育一线教师,高师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将影响到中小学教育
的整体发展水平,关系到未来创新人才和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师范生的信息素养状
况主要体现于他们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进行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信息意识、信息知
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高师学生必须紧跟时代脚步,努力提高自身的
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水平,做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
的新型人民教师。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信息素养教育进行了诸多的探讨,但更多的是在理论层面
的研究,在实践层面上,虽然也有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文献课及专业课课程改革与
整合的探讨,但才刚刚起步,许多实施方案仍不成熟,缺乏影响力。这方面,国外
学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已经创建了一些可行的信息素养教育培养模式,其中最有
影响的、最出名的当数在世界各国广受欢迎的Big6了。Big6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行
之有效的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应用和借鉴Big6对当前
加强我国信息素养教育,构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