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载体纸
1. 根据文献的发布类型和载体形式划分,文献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常用特种文献种类有哪些
GB3469-83的文件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的规定,单字母标识:
M - 专着(包括古老的历史,子安),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一个特定的主题或专科著作。一般来说详细和具体问题的系统调查或研究的结果。
专着是作者提出的一家之言,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和理解,简单的语句在家里少的市民说,专着长度一般较长,所以周围的复杂问题深入详细的探讨和全面的讨论了广泛讨论系统成熟的角度来看,一般的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C - 论文集类似的各种主题的论文一起
N - 报纸上的文章
J - 期刊文章
D - 论文
S - R - 研究报告标准
P - 专利
A - 专着,论文集中的析出的文献
Z - 其他未指定类型的文学
电子文档类型的两个字母的标志: BR /> DB - 数据库
CP - 计算机程序
EB - 电子公告
纸张类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标志着其载体类型:
DB/OL--网上在线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 CD-ROM的书
CP / DK - 磁盘软件的
J/OL--在线杂志
EB/OL--网上电子公告
一个参考文献
期刊作者。题名[J]。标题,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着。书名[M]。版本(记录的第一版白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诉讼的开始和结束页码。题名[C]。编辑器。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论文的作者。标题为[D]。保存位置。保存的单位。年
5,专利文献题名[P]。国家(地区)。的专利文档类型。专利号。出版日期
标准号。标准名称[S]
报纸。题名[N]。报上名。出版日期(修订)
8日,该报告的作者。 [R]。保存位置。年
9日,笔者的电子文档。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文件类型,其标志
1,根据GB3469规定,各类文献中常用的确定如下:
①期刊[J]。
②专着[M]
③论文集[C]
④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 。 。 。 。 。 。 。 。也有可能这个答案
根据不同的发布形式和内容,可分为:图书,连续性出版物,特种文献。书籍:空间48和文学的构成单位,称为图书书目。连续性出版物:包含(其中包含核心期刊),报纸杂志,每年出版。特别文学:特殊问题的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技术报告,会议论文,政府出版物,档案资料,产品信息。
2. 传世本的载体就是纸吗简帛本就是出土文献吗
我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回胶提供了启示答,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发现最早出土古纸,推测出造纸术最晚不晚于公元前49年,西汉初期,文化活跃,文化传播对载体需求旺盛,纸作为书写材料应运而生; 公元105年,造纸术发明之后,从河南向其他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进行传播,蔡伦被任命为陕西洋县为龙亭候,在此改造造纸术,使造纸术更加成熟
3. 文献按载体形式区分有哪几类
最主要的是根据载体把其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
1、印刷型:是文献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铅印、油印、胶印、石印等各种资料。优点查可直接、方便地阅读。
2、缩微型: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优点是体积小、便于保存、转移和传递。但阅读时须用阅读器。
3、计算机阅读型:是一种最新形式的载体。它主要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献变成符号和机器语言,输入计算机,存储在磁带或磁盘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输出,它能存储大量情报,可按任何形式组织这些情报,并能以极快的速度从中取出所需的情报。出现的电子图书即属于这种类型。
4、声像型:又称直感型或视听型,是以声音和图像形式记录在载体上的文献,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科技电影、幻灯片等。
(3)文献载体纸扩展阅读:
文献在科学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1、是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结果的最终表现形式;
2、是在空间、时间上传播情报的最佳手段;
3、是确认研究人员对某一发现或发明的优先权的基本手段;
4、是衡量研究人员创造性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
5、是研究人员自我表现和确认自己在科学中的地位的手段,因而是促进研究人员进行研究活动的重要激励因素;
6、是人类知识宝库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4. 科技文献按载体形式分为哪四类
印刷型
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资料
缩微型
包括缩微胶片,缩微胶卷,缩微平片
机读型
包括磁带、磁盘,光盘,联机网络数据库
视听型
包括录音带、录像带,唱片、幻灯片,电影胶卷
5. 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指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1、期刊论文类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发表年份(第几期):页码.
注意:一般而言,参考文献里的标点符号用的是英文状态下输入的标点符号。输完汉字要切换到英文状态,再输入相应的标点符号。
示例: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J].战略与管理,1998(6):1-34.
2、学位论文类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论文名称[D].毕业院校所在城市:毕业院校,论文提交年份:页码.
示例:
刘杨.同人小说的著作权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2:12-15.
3、书籍著作类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著作名称[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页码.
示例:金太军.村治治理与权力结构[M].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08:50.
(5)文献载体纸扩展阅读
最主要的是根据载体把文献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
(1)印刷型:是文献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铅印、油印、胶印、石印等各种资料。优点查可直接、方便地阅读。
(2)缩微型: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优点是体积小、便于保存、转移和传递。但阅读时须用阅读器。
(3)计算机阅读型:是一种最新形式的载体。它主要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献变成符号和机器语言,输入计算机,存储在磁带或磁盘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输出,它能存储大量情报,可按任何形式组织这些情报,并能以极快的速度从中取出所需的情报。出现的电子图书即属于这种类型。
(4)声像型:又称直感型或视听型,是以声音和图像形式记录在载体上的文献,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科技电影、幻灯片等。
6. 1,概述中国古代文献载体的发展状况。
在我国古代文献典籍的保存和流传,即单本的图书、零散的著述,往往容易散失亡佚,而凡是编纂或汇刻为一部大书的,则比较容易保存和流传下来。我国古代的许多文献是通过汇入、编入丛书和类书等途径保存下来的。除此之外还有史书、方志、笔记、别集、杂著、诗赋。
文献出现于文字产生之后,当时,记言记事有的刻在龟甲兽骨上,有的刻在铜器上,也有的刻在石头上。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书籍中主要的胚胎形式,主要有“青铜书”和石头书。
在纸出现之前。在纸出现之前,文献载体主要有简策、帛书、版牍。
纸出现以后,出现了写本纸书与印本纸书。
写本纸书的形态主要有三种:(1)卷轴式,东汉至唐通行。(2)经折装(也称梵夹装),即把长卷正反折叠,使之成为方形的书本形式前后用硬纸保护。(3)旋风装,即把长卷折成经折装,再用纸把首末页相连,可以循环翻阅不致失散。
印本纸书是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而出现的一种全新质态的书籍形式。雕版印刷术对于书籍形态的更新说来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它不但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发行量,更主要地是极大提高了书籍形态的质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印本纸书形态始于唐代中后期,中经宋代的普及与完善,至明清时终于达到了我国古代书籍形态的最高水准。
7. 参考文献中的【M】代表什么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回论答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8.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都有哪些
1、磁带:MT(magnetic tape);
2、磁盘:DK(disk);
3、光盘:CD(CD-ROM);
4、联机网络:OL(online)。
我国新闻出版署1996年颁发了《电子出版物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中指出:电子出版物系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阅读使用,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
(8)文献载体纸扩展阅读
电子文献的优点
1、操作简便、自动分类组合、便于管理。
在管理上彻底颠覆了以往手工检索、分卷管理、人工分类存档调动的格局,并且其容量小,虚拟存在的方式大大节省了库房等储存空间,同时也避免了纸质文件将随时间与数量累积储存,一旦存储不当导致损毁将无法复原的隐患。
2、检索迅速、资源共享。
以往纸质档案资料,因其重要性,借阅需要经过申请手续,并且需到指定资料存储地点进行人工检索,但在信息化办公系统中,资料库是内部相关部门共享的,可以依照规定通过内部网直接检索并且对文档信息进行拷贝储存。
电子文献不受地域与空间的制约,可以同时异地进行检索、浏览、编辑与应用,为人类生活创造了以往难以想象的效率空间。
电子文献的缺点
1、对电子文件的保护成本高。对其保存要远离磁力和计算机病毒,否则极容易造成文件的全部损坏。
2、鉴定原始性难度大。统一文档上输入的信息在痕迹上不具备辨识度,鉴定原始文件的难度极高。
3、不具备永久保存的条件。相对纸质文件保管寿命短,不适合历史资料或独一性的资料储存;最后,因其可被无痕篡改,所以相对于纸质文件,电子文献大大降低了其档案价值度。
9. 常用纸文献有哪三类
所谓“常用纸文献”,是指以纸质材料作为载体的常见历史著作。倘若以传统的“四分法”为标准,则中国古代所有常用纸文献可以区别为三类:史部文献,经、子、集部文献,非四部文献。
其一,史部文献
众所周知,从唐代所编《隋书·经籍志》始,中国古代文献便开始“经”、“史”、“子”、“集”的分类方法。在“四部”之中,史部排序第二,是专门著录传统历史文献的固定区域。史部之中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各种各样的文献通过特定类目予以反映。例如若按体裁分类,其中有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那样的纪传体,有孔子《春秋》、司马光《资治通鉴》那样的编年体,有袁枢《通鉴纪事本末》,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那样的纪事本末体,有杜佑《通典》、马端临《文献通考》那样的典志体,有韩愈《唐顺宗实录》、钱若水《宋太宗实录》那样的实录体,有徐天麟《西汉会要》、杨晨庚《三国会要》那样的会要体,有朱熹《资治通鉴纲目》、徐浩《通鉴纲目前编》那样的纲目体,有刘知几《史通》、章学诚《文史通义》那样的史评体,有崔述《考信录》、王呜盛《十七史商榷》那样的史考体,有李吉甫《元和郡县志》、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那样的史地体,有梁元帝《忠臣传》、黄金《开国功臣传》那样的传记体,有朱熹《伊洛渊源录》、黄宗羲《明儒学案》那样的学案体等等;假如以时间、空间为标准,又可区别为其他不同类别的史籍。例如以时间划分,既有司马迁《史记》、司马光《资治通鉴》那样的通史,又有班固《汉书》、荀悦《汉纪》那样的断代史;如以空间区分,既有陈寿《三国志》、崔鸿《十六国春秋》那样的国别史,又有常璩《华阳国志》、田雯《黔书》那样的地方史。如此等等,可谓不胜枚举。
其二,经、予、集部文献
依照传统观点,所谓史籍专指四部之中的史部文献,其实,群经、诸子和集部之中也不乏珍贵的史料和特定意义的史籍。诚如明人李贽所说:“《春秋》一经,春秋一时之史也;《诗经》,《书经》,二帝、三王以来之史也;而《易》则又示人以经之所自出。史之所从来,为道屡迁,变易匪常,不可以一定轨也,故谓古经皆史也”(《焚书》卷五《经史相为表里篇》)。诸子百家之书,也多与历史关系密切。例如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有关著作,可视为哲学史的第一手资料而诸如天文、历算、农学、医学、五行等方面的论述,则是研究有关学科问题及其发展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即使不被常人留意的“小说”之中,同样包含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至于集部文献之中,诸如奏议、游记之类的文献,本身就是直接记录史事、史迹的史料。
关于经、子、集部中的重要史料,清人章学诚议论甚精。在《论修史籍考要略》中,他为史籍确立了“十五项原则”,其中:“经部宜通”。“子部宜择”、“集部宜裁”。所谓“经部宜通”,系指“经”中有“史”,“‘六艺皆掌之史官,不特《尚书》与《春秋》也。今六艺以圣训而尊,初非以其体用不人史也”。所谓“子部宜择”,系指诸子之书“多与史部相为表里”。例如《周官》法典,多见于《管子》和《吕氏春秋》,列国琐事多见于《晏子》和《韩非子》。所谓“集部宜裁”,系指集部之书亦与史部关系至密。例如唐人文集之“间有纪事”,宋元以下文集也多有“传记志状之撰,书事记述之文”等等。
其三,非四部文献
四部以外的常用纸文献主要有以下六类:档案、地方志、类书、表谱图录、地下新发现史料、少数民族文献。这六类文献中的任何一类,都拥有大量的文献资源。仅以地方志为例,中国是地方志最丰富的国度,不单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其中之区域志,包括通志、省志、州志、府志、县志、镇志等;其中之专志,包括山志、水志、关志、寺志、书院志等;还有内容、体例不一的“杂志”。仅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编的忡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就著录了各种方志820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