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副刊数据库
① 鲁迅作品《阿Q正传》刊登在《晨报副刊》哪个栏目
1221年,鲁迅写成了自己最著名的小说《阿Q正传》,更完整地描写了辛亥革命时期的现实人生。
《阿Q正传》是在1221年12月的《晨报副刊》上开始连载的。当时《晨报副刊》刚增添了“开心话”这个栏目,每周见报一次,登载轻松活泼的文章。
正在编辑《晨报副刊》的孙伏园来找鲁迅约稿,要他给“开心话”写点东西。于是,《阿Q正传》就在这个栏目中跟读者见面了。
② 晨报的民国
民国《晨报》(《晨钟报》1916.08—1918.09 《晨报》1918.12—1928.06))
民国时期,北京也有一份报纸叫做《晨报》,是当时以梁启超、林长民为主导的政治派系“研究系”的官方报刊之一。瞿秋白曾是该报驻莫斯科通讯员。该报以及其副刊《晨报副刊》在当时的社会影响极大,鲁迅、徐志摩等名流都曾为其主笔。1925年11月首都革命火烧晨报馆事件时,徐志摩曾任晨报副刊主编。晨报旧址有两处,1924年前在菜市口胡同,1924年之后搬至宣武门外大街路东124号。因先后依附多位军阀,1928年国民党进驻北京后停刊。
王光祈提倡城市中的新生活
1919年12月4日,王光祈在北京《晨报》上发表《城市中的新生活》一文。并倡导成立男女生活互助社。文章提出:建立一种小组织来提倡城市中的新生活,这种互助组织的名称,可以称为'工读互助团。
王光祈起先打算在京郊建设菜园,想建立一种没有剥削的菜园子生活,来达到改造中国的目地。因知识分子不熟悉土地,只好将这种新生活移植到城市中来。
李大钊、蔡元培、陈独秀、胡适、王光祈等17人是募款发起人。王光祈在《工读互助团简章》中规定其宗旨为本互助的精神,实行半工半读。并将工读互助团的理想概括为:人人作工,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年底,工读互助团正式成立,分为3组。此后,天津、上海、广州等地也发起成立了同样的组织。1920年上半年发展为工读互助运动,它是五四时期部分知识分子开展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运动。到1920年下半年,各地团体相继解放。其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晨报》发表《争自由的宣言》
1920年8月1日,《晨报》发表由李大钊、胡适、蒋梦麟等人撰写的《争自由的宣言》。文章认为政治如果不由人民发动,断不会有真共和实现,而达此目的,首先要养成国人自由思想,自由评论的真精神的空气。并强烈要求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书信秘密等自由,立即实行人身保护法,组织公民选举监督团等。
③ 晨报副刊的背景
五四运动前後﹐《晨报副刊》是《新青年》之外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介绍俄国革命的主要阵地。李大钊参与工作﹐并撰写文章。所出的“劳动节纪念”专号﹑“俄国革命纪念”专号﹐所辟的“马克思研究”专栏﹐均为中国报刊之首举。同时﹐也兼容并包地介绍过各种社会改良主义﹑修正主义的学说﹐表现出初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复杂状况。随著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心逐渐转向上海﹐《晨报副刊》遂在鲁迅支持下﹐把主要篇幅用来推进新文学了。
改革後的《晨报》第7版﹐转载过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故乡》﹐发表了《一件小事》。冰心发表小说初作《谁之罪》﹐接著是《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姊》等﹐加之叶圣陶的《伊和他》﹑《阿凤》﹑《一课》﹐以及徐玉诺﹑陈大悲等诸多创作作品的出现。形成所谓的“问题小说”。此外﹐刊载了朱自清﹑康白情﹑刘大白﹑周作人﹑胡适﹑瞿秋白﹑俞平伯﹑冰心﹑叶圣陶的新诗﹐又特别鼓励蒐集整理民间歌谣﹐瞿秋白的“旅俄通讯”﹐周作人的杂文﹐孙伏园的游记﹐显示出散文的收获。戏剧方面﹐包括对旧剧改革的讨论﹐对外国戏剧的介绍﹐对新剧的述评﹐都占据相当的地位。剧本有陈大悲的《幽兰女士》等。它们以民主思想为指导﹐反对封建﹐面向人生﹐展露出“五四”的时代风貌。
《晨报副刊》在孙伏园主编的时期﹐在报纸正张渐次失去进步作用的情况下﹐继续致力於发展新文学﹐保持了它在思想界﹑文化界的广泛影响。鲁迅在这里共计发表了50馀篇作品﹐包括小说《阿Q正传》﹑《不周山》(后改名《补天》)和《肥皂》﹐以及杂文﹑学术论文和译文。这时期的小说作者主要有冰心﹑徐玉诺﹑郁达夫﹑许钦文﹑庐隐﹑蹇先艾﹑黎锦明等。周作人的杂文已形成独特风格﹐他在“自己的园地”专栏里最早写出一批文艺评论文章。冰心连续发表《寄儿童世界小读者》的篇什﹐其他的散文作家有郁达夫﹑瞿秋白﹑孙伏园﹑川岛﹑冯文炳(废名)﹑裴文中﹑钱玄同﹑江绍原﹑林玉堂(林语堂)等。汪静之﹑冯雪峰﹑应修人等湖畔派的诗作﹐冰心的《繁星》﹑《春水》两组小诗﹐都颇有影响。新诗人此外还有胡适﹑康白情﹑徐玉诺﹑俞平伯﹑周作人﹑王剑三(统照)﹑刘大白﹑孙席珍﹑焦菊隐﹑蹇先艾﹐而徐志摩的诗在《晨报副刊》上也日见其多。此时﹐陈大悲翻译﹑撰写了较多文章﹐发起非职业的爱美剧运动。陈大悲﹑熊佛西﹑蒲伯英的剧本﹐余上沅的《过去二十二戏剧名家及其代表杰作》的介绍﹐以及关于男女合演的讨论﹐都推动著这场戏剧运动。从1923年6月1日到1925年 9月25日﹐王统照主编文学研究会在京刊物《文学旬刊》(见《文学周报》)也附在《晨报副刊》上出版。它与改革後的《小说月报》一道﹐促成了文学研究会作家群的形成﹐显示出现实主义文学的特色。
《晨报副刊》於1925年10月1日由徐志摩接编後﹐即呈现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倾向。“仇友赤白”问题(排俄联俄与共产主义适否中国)的提出﹐标明它在政治上的倒退。关於“闲话”的争论把矛头指向鲁迅等人。但在“五卅”惨案﹑“三‧一八”事件上﹐仍基本上持进步态度。此时的写作队伍改由一部分文学研究会作家和後来被称为新月派的作家组成。小说﹑散文的作者有王统照﹑彭家煌﹑焦菊隐﹑闻国新﹑尚钺﹑李健吾﹑许杰﹑刘大杰﹑王希仁﹑凌叔华﹑徐志摩﹑庐隐﹑许跻青等。一部分人多以散漫感伤的笔致写身边琐事﹐抒发青年知识者爱的苦闷。蹇先艾等善写下层平民的疾苦。胡也频﹑张天翼的早期作品具特异色调。沈从文从这里登上文坛﹐诗文并重﹐创作力旺盛。诗歌作者主要有徐志摩﹑闻一多﹑於赓虞﹑朱湘﹑刘梦苇﹑朱大枬﹑饶孟侃等。1926年4月1日徐志摩用《晨报副刊》的篇幅创刊《诗镌》(共11期)﹐同年6月17日创刊《剧刊》(共15期)﹐都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倡导新格律体诗﹐对新诗发展有促进作用。
《晨报副刊》一向重视译载近代世界著名作家的作品﹐如托尔斯泰﹑欧文﹑莫泊桑﹑毕恩生﹑普希金﹑屠格涅夫﹑契诃夫﹑高尔基﹑芥川龙之介﹑陀思妥耶夫斯基﹑志贺直哉﹑菊池宽﹑史蒂文生﹑显克维奇﹑都德﹑果戈理﹑法朗士等的小说﹐史特林堡﹑托尔斯泰﹑易卜生﹑契诃夫﹑莎士比亚﹑果戈理﹑罗曼‧罗兰等的剧本﹐莎士比亚﹑歌德﹑泰戈尔﹑波特莱尔﹑雪莱﹑惠特曼﹑王尔德等的诗。还介绍过安徒生和格林的童话。
自《晨报》改革第 7版之後﹐上海的《民国日报》﹑《时事新报》相继革新。是《晨报副刊》开了中国现代报纸副刊进行民主性改革的先河。在右翼或中间派报纸上办好进步副刊﹐成为中国现代报刊史﹑文学史上特有的现象。
人民出版社1981年将原《晨报副镌》合订本缩小为16开本影印﹐计15分册。
④ 徐志摩、闻一多编《晨报副刊
1926年北京《晨报》创办《诗镌》﹐由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版刘梦苇﹑于赓虞诸人主权办。随后又创办《新月》和《诗刊》。在刊物的发展沿革中培养﹑集合了一批艺术主张相近的诗人﹐新月派即由此得名。这是一批立志要为新诗创格的诗人。其中闻一多的理论最为完整明确﹐他认为诗应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他们创造的新诗格律体﹐不同于自由体的毫无拘束﹐又不是古典诗词那种陈旧的模式﹐而是在自由体新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统一格律要求的格律诗。此派诗人的情调风格都接近英国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但反抗精神甚为微弱。他们的诗篇注重艺术的纯美﹐主题往往是人生的经验﹑人性的美丽以及爱情的追求。也有一批诗表达了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同情与关切﹐但思想始终未曾超越人道主义。当理想和憧憬在现实生活中失落﹐也易于产生幻灭感。
⑤ 徐志摩、闻一多编《晨报副刊诗镌》所提倡的诗体是自由体诗大神们帮帮忙
1926年北京《晨报》创办《诗镌》﹐由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刘梦苇﹑于赓虞诸人主办。随后又创办《新月》和《诗刊》。在刊物的发展沿革中培养﹑集合了一批艺术主张相近的诗人﹐新月派即由此得名。这是一批立志要为新诗创格的诗人。其中闻一多的理论最为完整明确﹐他认为诗应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他们创造的新诗格律体﹐不同于自由体的毫无拘束﹐又不是古典诗词那种陈旧的模式﹐而是在自由体新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统一格律要求的格律诗。此派诗人的情调风格都接近英国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但反抗精神甚为微弱。他们的诗篇注重艺术的纯美﹐主题往往是人生的经验﹑人性的美丽以及爱情的追求。也有一批诗表达了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同情与关切﹐但思想始终未曾超越人道主义。当理想和憧憬在现实生活中失落﹐也易于产生幻灭感。
希望采纳
⑥ 下面属于新月派的会刊是 《晨报副刊》《新月》《小说月报》《诗刊》
属于新月派的会刊是 《新月》《诗刊》
⑦ 晨报副刊的介绍
晨报副刊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之一。前身为北京《晨钟报》和《晨报》第 7版。1921年10月12日改版独立发行﹐至1928年6月5日第2314号终刊。编者先后为孙伏园﹑刘勉己﹑丘景尼﹑江绍原﹑瞿菊农﹑徐志摩。
⑧ 晨报副刊的变更
1916年创刊时即在第 7版刊载文艺作品﹐但还未能脱出旧式副刊消闲与低级趣味的窠臼。1918年12月《晨钟报》改组为《晨报》。翌年2月7日﹐宣布改革第7版﹐增添介绍“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的“自由论坛”和“译丛”两栏﹐使副刊明显地倾向新文化运动。1920年7月﹐第7版由孙伏园主编﹐以後又经他改出4开4版的单张﹐报眉印有鲁迅拟就的“晨报附刊”字样﹐报头定名为《晨报副镌》。
⑨ 晨报副镌的主要内容
五四运动前后,《晨报副刊》是<新青年>之外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介绍俄国革命的主要阵地。李大钊参与工作,并撰写文章。所出的“劳动节纪念”专号、“俄国革命纪念”专号,所辟的“马克思研究”专栏,均为中国报刊之首举。同时,也兼容并包地介绍过各种社会改良主义、修正主义的学说,表现出初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复杂状况。随着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心逐渐转向上海,《晨报副刊》遂在鲁迅支持下,把主要篇幅用来推进新文学了。
《晨报副刊》一向重视译载近代世界著名作家的作品,如托尔斯泰、欧文、莫泊桑、毕恩生、普希金、屠格涅夫、契诃夫、高尔基、芥川龙之介、陀思妥耶夫斯基、志贺直哉、菊池宽、史蒂文生、显克维奇、都德、果戈理、法朗士等的小说,史特林堡、托尔斯泰、易卜生、契诃夫、莎士比亚、果戈理、罗曼·罗兰等的剧本,莎士比亚、歌德、泰戈尔、波特莱尔、雪莱、惠特曼、王尔德等的诗。还介绍过安徒生和格林的童话。
⑩ 1926年,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创办了什么专栏
《诗镌》专栏。
《诗镌》1926年4月1日始创于北京,为新月社前期刊物,开始轮流主编,徐志摩编第1、2期,闻一多编第3、4期,饶孟侃编第5期,后改由徐志摩一人编辑。主要撰稿人除编者外,还有朱湘、刘梦苇、于庚虞、蹇先艾等。同年6月10日停刊,共出11期。
《诗镌》发表了不少具有现实意义和进步倾向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了“诗的实力”要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重要主张,对于新诗创作富有建设意义。
(10)晨报副刊数据库扩展阅读:
《晨报副刊》:
民国十年十月十二日创刊。孙伏园主编。晨报社发行。出版地北京。该刊无创刊词,为综合性副刊,文学方面(包括4期纪念增刊)有研究、评论、小说、剧曲、诗歌、散文、游记等作品,译文占有一定比例。
鲁迅发表了文学创作、著述、译文多篇,最著名的为小说《阿Q正传》连载。冰心发表了诗集《繁星》、《春水》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