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考文献 » 我国石刻文献

我国石刻文献

发布时间: 2021-03-17 04:41:46

①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刻是西汉时期的( )

答案:A
赵佗先人墓附近之跽坐石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刻,是1985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郊小安舍村发现的一对裸体石人,皆用青石雕成,其一为男像(图52),高174厘米;另一为女像,高160厘米。两像造型相似,皆为椭圆睑,尖下巴,大眼直鼻小口,头戴平巾帻,腰间系带,作双手抚胸跽坐状,身上无衣纹。其跽坐姿态及古朴风格,与西汉昆明池石刻牵牛、织女像相近,而与山东曲阜及四川灌县等地出土作站立姿态的东汉石人相异。石像所在地距西汉南粤王赵佗先人墓(在赵陵铺村东)仅3公里。《史记•南越列传》与《汉书•两粤传》均有孝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为了怀柔远方,曾遣人赴真定修治赵佗先人墓的记载。因此,这一对石人,当是孝文帝初年特地为赵佗先人冢雕刻的;之所以刻成一男一女,可能代表赵佗的考妣。这项发现,使我国现存的古代大型石雕人像提前半个世纪,具有极重要的学术价值。

② 虞山公园的石刻文献

虞山石刻分布于韶音洞、山体东、南部,形制为摩崖。现存石刻专54件,其中唐代1件,宋代属6件,元代2件,明代29件,清代16件。从形式上看,以诗文为多,题名很少,还有营缮纪事、题榜、绘画等。从内容上看,除少数纯为祭祀性的庙堂作品外,绝大多数为歌颂虞帝功德,兼赞美风景和文物古迹的修建。
石刻文献图片
重要石刻有:年代最早的唐建中元年(780年)的“舜庙碑”,韩云卿撰文,韩秀实隶书,李阳冰篆额,是桂林最著名的石刻之一,后称碑三绝;
宋淳熙三年(1176年)的“静江府新作虞帝庙碑”,记载南宋著名理学家张任静江知府时重修虞帝庙的经过,朱熹撰文,吕胜已隶书,方士繇篆额,俗称为“四夫子碑”;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5年)刘杰撰“帝舜庙碑”,以及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沈秉成撰“重修虞帝庙记”等,都是有关虞帝庙兴衰和桂林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文物。
此外,宋淳熙四年(1177年),张栻手书的“韶音洞记”、嘉定八年(1215年)方信孺作“古相思曲”、明代周进隆、曹学和清代郝浴、查礼、谢启昆的题诗等石刻,也都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③ 我国现存唯一一部完整的石刻经书是什么

《开成石经》是目前我国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
公元837年,为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并能永久保存,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起,历时五年,把《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12部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供人们校对,史称《开成石经》。
陕西碑林的最初建立,即是为了保护《开成石经》和另一石经《石台孝经》。《石台孝经》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经,而《开成石经》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质丛书。

④ 最早记录武氏石刻的文献是A.赵明诚《金石录》 B.欧阳修的《集古录》 C.谢赫《古画品录》 D.黄修复《益州名

有关武氏墓群石刻的著录,最早见于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记录了武氏墓群武班碑和武荣碑。其子欧阳裴在《集石目录》中亦有记述。

因此,答案是B.

⑤ ‘石刻文’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

战国和秦汉时期,石刻是伴随着铁器工具而产生的。大家都清楚,中国铁器工具产生于战国,战国争雄时,各国大量铁制兵器开始代替青铜兵器用于战争,铁制农具的广为使用,也促进了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是最早冶炼铁器和使用铁器的国家,生产工具由青铜器改进为铁器,因此完会可以推断,中国的石刻文最早应在战国初期,最晚也不会晚于秦汉。

⑥ 我国最早的石刻《石鼓文》现藏在哪

石鼓文,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发现于唐初,共十枚,高约三尺,径约二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周宣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宋代郑樵《石鼓音序》之后“石鼓秦物论”开始盛行,清末震钧断石鼓为秦文公时物,民国马衡断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断为秦襄公时物,今人刘星、刘牧则考证石鼓为秦始皇时代作品。石鼓刻石文字多残,北宋欧阳修录时存四百六十五字,明代范氏天一阁藏本仅四百六十二字,而今之“马荐”鼓已一字无存。原石现藏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⑦ 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是什么,它界于哪2种文字之间

石鼓文,它界于甲骨文和小篆之间

⑧ 摩崖石刻属于文献吗

单纯的时刻应该是不属于文献的,建议你还是去看看汉斯出版社gzh上的关于文献的文章吧,注意分类

⑨ 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献各有何特点

甲骨文和金文现在基本认为是商代,哪个先出现存疑。籀文其实也就是金文大篆。
小篆在战国专时候就出现了,严属格意义上的是秦国的官方字体。
隶书大概也出现在战国末期。秦代就有古隶。
草书如果以草写论,出现在战国,简帛书体。可以算草篆
如果以名称论,东汉章草。
楷书出现于汉末。到唐代走向成熟。行书也就是楷书出现的副产品。

⑩ 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及相关的历史情况

中国的石刻文字始于何时,有待考证。虽然夏商周三代都有刻石传世,但均为后世伪造。目前可信的只有商代《小臣系簋》断耳铭文、《妇好墓石磬刻文》。春秋战国时代的石刻文字主要有二:一为著名的石鼓文;二为河北平山发现的河光刻石,仅两行19字。
春秋战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莫过于石鼓文。石鼓文是刻在十个鼓形碣石上的文字,初唐时发现于天兴县(今陕西省宝鸡)三畦原,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它高约90厘米,直径约60厘米。其内容描写秦国君的狩猎活动,采用四言诗体,每石一篇,十篇合为一什,与《诗经》中的大小雅相似。它原有700字以上,由于年代久远,字多残损,存世的宋代拓本最多的尚存491字,今仅存连合文、重文312字,实存272字。其制作年代,唐宋时代人认为是周宣王时期,将其书写者归于传说中箱文的创造者太史籀,所以石鼓文又被称为籀文。南宋郑樵开始推断为战国秦的遗物。后历经许多学者考证,今已公认为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的作品,但具体的年代尚有争论,马衡、郭沫若主张为春秋时期,唐兰主张为战国时期。
石鼓文的字体与商周的金文有直接的继承关系,但又不同于小篆,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秦国的宫书字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应该归于大篆一类。石鼓文的形态端庄,笔画均匀凝重,富于内在的力量。字的结构常将右边偏旁靠下,而将左边笔画上提。这种参差之美,正是作者有意在总体的稳重格局中,造成一种打破呆板、平衡的动势,赋予字形一种活力。这一点,很早就被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敏锐地注意到,他在其《书断》中这样评价石鼓文的审美特色:"乃开阖古文,畅其戚锐。但折直劲迅,有如镂铁;而端姿旁逸,又婉润焉。"
石鼓文被发现后,一直受到学术界和书法界的高度重视。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石鼓歌》中称颂其书体、笔画、结构之美:"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张怀瓘从书法源流上推崇它为"小篆之祖"、"楷隶高曾,字书渊薮。"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