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范文
⑴ 叙事性散文怎么写
一、散文的一大类,主要是叙事,抒情。与记叙文不同的是,叙事性散文只有高潮,没有结果,没有议论部分,而多一个抒情部分,让结构更加明了,叙事性散文一般很受到大家的欢迎。叙事性散文比抒情性散文多一个叙事部分,从头到尾是叙事部分,没有记叙文那种鲜明的开头。
二、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
三、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四、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五、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⑵ 求叙事性散文的范文啊!
《笑》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垅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 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⑶ 叙事散文600字
母爱深深_作文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每当读到冰心的这首小诗,我的脑海里,就不由自主地浮现起妈妈的面容,那充满着深深母爱的面容。 我的妈妈是一位中学教师。她一对闪着智慧光芒的眸子里,透着无尽的慈爱;一双经历千百沧桑的手中,含着厚重的恩泽。在我的印象里,她的眼睛与双手串联起来,承载起深深的母爱,化作一道道光辉,使我沐浴其中。 妈妈的眼神里总透露出无限的关怀。很小的时候,每当我一个人走路时,妈妈总是用她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我,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似乎在为我扫除前方的障碍;稍大一些,当我能一个人出去的时候,妈妈则先叮嘱一番,再用她关切的目光送我出门,似乎在提醒我路上小心;现在,虽然妈妈已不再像小时那样看着我走路,但我深知,她那充满关爱的目光,是在注视着我在人生道路上前行…… 妈妈的双手则是她浓浓母爱的一种载体。妈妈的手粗糙得很,上面的皱纹一道一道的,一到冬天就干裂起来,痛得很。然而这仍然阻碍不了她对我的爱。一次,正值冬日,北风“呼呼”刮过,妈妈送我去上学。忽然,她一回头望到了我毫无遮挡的手,不禁皱起了眉头:“怎么又没戴手套?”我对此满不在乎:“忘记戴了,反正又不冷,不戴也没什么。”但是妈妈却执意将她的手套递给我,“命令”道:“戴上!”我的心中一阵感动,我素知妈妈的手禁不住冷风的,因此不愿听从,然而妈妈不容商量的目光最终还是让我戴上了那副还带着她体温的手套。北风一阵阵地刮来,妈妈的手上裂出了鲜血,那浸透了深深母爱的鲜血。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沐浴在这温暖的母爱光辉中,我感觉无比的幸福。妈妈用她深深的母爱为我编织起一个充满温情的摇篮,让我幸福地卧在这个摇篮之中。想着想着,我的耳边又回荡起那一首小诗:“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⑷ 我要记叙散文范文
梦里 我和嵩山还有一个约会
——花之队第四十次徒步嵩山 保 行平安归来随笔有感
嵩山被我叫醒
时隔九日,再登嵩山,已是渐进晚秋。跟随队伍,与新老朋友,在秋高气爽的日子,又踏上去嵩山的路上。
天气格外的晴朗,车停在一座大山脚下,仰望山,在蓝天的映衬下,大山刚毅俊朗的尊容,一览无余。灰白的岩石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山上的几座山峰,更像将军腰间佩戴的剑柄,随时待命,拔剑冲锋。不必多问,今天的行程要与这样的山零距离地接触了。
队伍走的很快,穿梭在丛林中,此刻,无边的嵩山树林,落木萧萧,山脚下的树木已经落叶大半,偶尔一股山风吹来,伴随队伍踏实而有节奏的脚步声,大山,从秋爽的清晨中醒来了!
看,落叶迎风飞舞着,轻盈的身子在空中打着转儿,然后就欢快地投入大地温暖的怀抱。在这大自然的森林舞台上,落叶用自己的最后的生命,用自己独特的舞姿,去诠释对秋的依恋,对大地的向往。看到眼前落叶归根的此情此景。我被眼前落叶对根的那份情意感动,被落叶婀娜多姿的轻盈舞姿感染,面对落叶的飞舞,面对大山的乐观,哪里还有一丝的悲秋心情?此刻,我也陶醉在它们的默默温情中。
将军殿前的老将军
不知不觉,队伍来到了第一站:将军殿——一一所青砖蓝瓦的小房子,房前屋后的山坡山腰,一些萝卜青菜茂盛的生长着。恰好,同日登山的还有几支驴队也经过此地,顿时将军殿前热闹起来。大家说说笑笑,彼此叙旧。有人在院子里洗脸,有人倒庙里的热水解渴,院前一排石头摆成的一排石凳,早已摆满了我们沉重的背包,而庙的主人——一位老实纯朴的老人,面对我们反客为主的所为没有一丝一毫的惊讶。他平静地看着我们会师的几支队伍,我进屋屏息打量着屋内的陈设,屋中间是一尊我叫不上名字的将军塑像,两侧不足几平米的空间,一桌,一椅,一床,一炉,简陋而并不凌乱。对于我的冒然进屋,老人没有一丝的生气。一直到几支队伍在欢声笑语中各自离去,老人始终平静地坐在木凳上,手里始终不紧不慢地折着一张锡纸,身边的一个纸盒子里,放满了折好的“元宝”,或许,对他来说,他这个家,就是属于登山之人的一个驿站,临走时,和老人再见,他依旧平静的点下头。在我看来,在他平静如水的脸上,更有一种将军的沉静与沉稳,他,更像是一名守山护林的老将军。
崖口上的勇士
队伍走的依旧很快,一会儿走在幽静的密林,一会儿又攀登而上,一会儿又侧身蹒跚在一面是悬崖峭壁的山腰小道,弯弯曲曲,走在“曲径通幽”的山路上,怎不期待眼前的“柳暗花明”?一想到这儿,感觉自己是一只穿梭在深林中的小羚羊,正在嗅到远处绿草清水的味道,心中的愉悦,自然是用最轻快的脚步来表现。
果然,走过盘旋而上的路,现在已经身处山涧之中了。两侧是巨大的石块,潮湿的石面上苔痕斑斑。从上面流下一条小溪,淙淙的水声,弹奏出轻快的曲子,抬头,山涧时窄时宽,望不到尽头。只会看到初到山脚下仰望的那座山顶上的几座山尖,啊!此刻脚下的山涧。莫不是山神拔剑画出的弧线? 再仔细看山涧两侧的巨大石块,他们的切面光滑平整。心中的感叹,再次呐喊起来。
不知谁脚踩了松动的石头,轰隆隆地一堆石头顺势而下,一阵惊叫声,响彻山涧,幸好,石块没有击中队友。此刻,才真正领悟了“脚踏实地”的含义。
队伍越过一段危险的碎石路,然后又像壁虎一样紧贴石壁一个个走过崖口,算是来到了崖口的终点:离地面有几十米的山腰上暂时休息。当我们这些新驴喘息赏景之时,那些开路的先锋们,已经在默默地为我们的下山,做着最安全的装备工作。
队伍自觉地依次排队下山,先锋官农夫把两条绳子拴在一棵树的根部,并且一直坚守在树根旁,每下去一个人,他都要亲自指挥,不厌其烦的解释如何下山的要领。并且在他的指导下,也在其他人的互相照顾之下,包括身单力薄的女士们都一个个依靠绳索下了山。其实几十米的绳索路并不长,但是足足花费了两个小时,早早下山的人开始了午餐,人们都耐心地等待着,没有一丝的埋怨。我想:一支成熟团结的驴队,也莫过如此吧?!而更让我敬佩直至的是最后下山的领队管农夫和收队官我爱玩。当他俩目送最后一位队友安全下山,脚踏实地的走上石板路,俩人才收拾了绳子,先后下来。这时队伍已经陆续走了多时了。农夫狼吞虎咽的吃着烧饼,大口喝了几口啤酒,想必,看到队伍安全下山,他那颗悬着的心,总算平静下来了。此刻,可以放心地饱享午餐了。他风卷残云般的吃掉烧饼,大步流星地赶路而去。走在石板路上,自然要比走山路快多了,很快,就绕过一座山腰,顺山势一个急转弯,来到了刚才还是迎面而立的另一座大山的上。我一路走走停停。驻足看景。真是流连忘返。却突然又见他和收队官大步流星地往回走,前面的队友问:“回去干嘛?”“队友的东西忘在休息地了,我得回去拿.” 说着已经像风一样地从我身边穿过。而收队官“我爱玩”似乎也不想独自留下自己的战友,边喊边赶,也急匆匆地返路而去。再回头看刚才我走过的石板路,在山腰间隐隐约约。走山不见山,想必走过了不止两座山了吧?!再往回走-------我真为自己的自私想法而脸红。而今日目睹了队里深资老驴们的做派,在困难危险中,义不容辞,冲锋在前,这样的人,应该是队中的精神,是队之灵魂,是队友的依赖;这样的人,在我的眼里,是真正的勇士!
山皇寨的美
走在山皇寨的石板路上,此时,眼前看到的山峰,是一座座岩石峰,灰白的身躯,显得健壮英武。岩石的构造颇为壮观,整座山像一面巨大的瀑布,从山顶顺山势泻入山谷,直至山脚。山腰间偶尔长出棵棵枫树,更像是瀑布的水流遇突兀的石头棱角飞溅的“水花”,不过“水花”此时已经是色彩斑斓,落英缤纷了。这样的“水花”,这样的瀑布,这样一幅大气派的杰作,莫过于大自然的亲自挥笔!
而瀑布的对面,是一眼望不尽的枫叶,此刻的枫林,正等待深秋的一场霜降,那时的枫林,一定美艳无比,红比二月;再眺望远处的嵩山,层峦叠嶂,连绵起伏。在夕阳余晖中,旖旎多姿。我已被嵩山的多姿震撼迷惑,此刻的嵩山,更像个千面女郎,尽显迷人风采。
走过千年古刹
走过山皇寨,又走在一段青板石路上,不过这条路修得很独特,大概有十几个台阶之后便有一个大约2平米左右的平地,花队说这叫梯子沟,一路上见到不少的旅友和旅队,一个个都是默默地一边赶路,一边自我体会着大山给予的感受。走尽梯子沟,再走过一段水泥路,便来到塔林,在苍松环绕中,只见座座用大青砖垒砌的塔,或高或低,不少塔面已经斑驳不全,一座座塔古朴简陋,默默地站在松林的一角,我想:僧人们这样的设计塔的构造结构,该不是象征生前他们诵经的执著与认真?而眼前的每座古塔,真像是正在诵经的朴实僧人。
目睹少林寺,我简直不敢用语言诉说这座千年古刹。怕自己一不留意,言语间亵渎了他。怕只有寺前挺拔伟岸的千年古柏,亲眼见证了寺院的风雨历史,才更有诠释他的权力!今天还
很有幸见到了为迎接少林武术节忙碌工作的少林主持释永信方丈,此刻脚踏在佛教圣地,佛教的博大精深,岂是你我凡人眼里的一叩首,一炷香解释得了的??!!
天很快黑下来,此刻美丽的嵩山渐渐沉浸在寂静的夜里,少林寺在嵩山的四面环绕中,由热闹渐渐趋于平静,此刻正享受着嵩山送来的阵阵秋风。我也坐上回家的车,微闭双眼,尽情的呼吸山野的气息,脑海里闪现着多姿多采的嵩山。让自己与此刻的嵩山,一起进入甜蜜的梦乡,梦里,我和嵩山,还有一个约会
⑸ 叙事散文600字左右。
爱,永恒
点点烛光,照亮黑暗的天;星星般的烛灯,送去一丝我们温暖的爱;摇曳的烛光,寄托着我们的思念……
一根根白色的蜡烛,一个个沉重而痛苦的心在凝聚,凝聚成一个温暖的心;让我们串一串,串成一株幸运草,串成一个同心圆,送到灾区,让幸运草带去幸运,让同心圆告诉他们:灾难来临,不是你们孤军奋战,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不离不弃!
在成都市玉林中学,同学们用根根蜡烛,照亮灾区灰暗已久的天空,用一双双张开的大手,去温暖灾区人民的心。一个大大的心,在上面还有一个小小的5.12,对呀,我们的心永远是大大的,温暖的,宽广的,而每一场灾难,都只不过是很小的,很短暂,我们的成功,才是永永远远百折不挠的!!!!!!!!
虽然离地震已经好多天了,但是,这次地震却在人们心里一直震荡,震醒了人们那久违的心,以及,那久违的爱。捐款仍在继续,爱心仍在传递,当火炬手高擎着火炬跑过时,爱心的种子便随之拨洒,发芽,成长,最后长成一颗颗爱心,飞往灾区,飞往四川,飞往人们心灵的深处!
如果把中国比成一个大圆,则四川是一个小圆,中国和四川,好比大圆和小圆,它们,正好组成一个同心圆。大圆套小圆是同心圆,中国套四川是一条心!无论有多么大的灾难,无论暴风雨来的多么猛烈,但我相信,只要有中国人,只要有中国,我们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见到成功后属于我们的彩虹!!!
地震无情人有情,大灾之后有大爱,无论灾难有多么可怕,只有我们心连心,我相信,困难再大也会显的很渺小,它也会被大爱而震撼,而退却……
烛光照亮你的心,爱,永恒!!!!!!!!!!!!!!
⑹ 求叙事性散文的范文啊
轻轻叩响老木屋的门环
轻轻地轻轻地走近老木屋,轻轻地叩响它的门环,我听它的声音,似乎还回味着古老的歌声。八年了,我终于又回来了。我环视四周,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小洋房,洁白的墙,青色的瓦,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也许我太守旧,我更喜欢那点缀其中的棕色老木屋。它是我爷爷的爷爷建造的,它就是我的“根”。
我热爱江南,我热爱家乡,热爱老木屋。
爷爷奶奶早已搬出了老木屋,这里变成了仓库。我推开木门,轻轻地踏着地板,它“吱呀、吱呀”地响,地上堆着爷爷编的草窝窝,而我和弟弟一点儿不怕爷爷,老在爷爷干活时去捣乱,拔拔他的胡子。满天星斗灿烂的夜晚,他搂着我们讲嫦娥奔月、武松打虎的故事……老屋墙上菩萨像至今还没有摘掉,那是妈妈买来的,她对着菩萨拜呀拜,我们拉着她的衣襟学她的样子……屋内的土灶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爷爷不在这儿烧饭,我们玩儿藏猫儿时都抢着往里钻,那里最安全,可是等爬出来,就满脸满身的黑,这可免不了挨大人们的骂,有时还挨打,但过了一会儿就忘了疼,又钻了进去。如今,土灶上落了一层厚土,可那口大铁锅还坐在上面,和以前一模一样。登上阁楼,那里一片空荡荡,只剩下一把躺椅。我躺在上面,仰头透过天窗看那流云,虽然只能见一星一丝,偶尔看到一只小鸟,却也乐趣无穷,闭上眼睛,享受这无穷的宁静,浑身的细胞全部进入了梦乡。儿时,我喜欢在这里唱歌,好像整个天地都是我的;我还可以钻到爷爷藏书的阁楼的一角,去寻找些古老的气息。《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虽然全然看不懂,却满心欢喜,像是得了名人真传似的,这样往往弄得满身灰土。后来,让爷爷知道了,他便时常拿出一本,讲解给我听。
清晨,站在阁楼上,推开窗子,辽阔的田野、绿油油的庄稼、田埂上挑担的农民便扑入视野。若是在雾色中,那就更神奇莫测了,白雾像天女的飘带,一会儿将房屋树木缠住,一会儿又松开,远处的房屋、高塔处在虚无缥缈之中,只露出一点点尖顶。雾色一会儿浓,一会儿淡,给一片大地笼上含情脉脉的面纱,那面纱下似乎有一张隽秀的姑娘的面庞,使人迫不及待地想掀开她,认识真面目。四周寂静无声,偶尔有鸭子“嘎嘎”地叫着,却一点儿也看不到它。唯一看清楚的是那云层底下的一抹淡红色,过一会儿,太阳露出半个圆脸,慢慢地从飘荡的云雾中升起来,最后才完全跳出白雾,一刹那间,这深红的火球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给云和雾镀上了柔和的橘红色。宁静的大地苏醒了,迎着晨风,浴着朝阳,显得分外妖娆,而晨雾却班师回朝了。
这时,往下看,便可见那木屋后的巴掌大的院子了。齐着墙根是一溜“望江南”,紫红色的茎,棱角分明;黄黄的花,像烧熔的黄金。我喜欢“望江南”,不仅在于它的形,更在于它的名。在北京时,爸爸曾拿着“望江南”标本给我看,说看到了它,就可以望江南了。回到家乡,爷爷告诉我,这“望江南”可以医蛇伤,还说我爸爸小时候到院里玩儿被蛇咬了,敷了它好的。 院中的“一支箭”也是顶招人喜爱的,整株草只有一片叶子,基部下延,外形似盾,另外在基部抽出一个穗子,挺直如矛,淡黄色,故又称“矛盾草”。在草丝中,院子四周,有一种叫“独脚仙茅”的植物,孩子们最喜欢它,据说,谁能将它完全连根拨起,谁就能用一只脚跑得飞快。院子是不常有人去的,因为大人们说,从古时候起里边就有个蛇精,身体粗得很,它会常常出来吓唬人的。我倒也不怕,因为我偷偷去过几次,也不曾被蛇撞上,自己觉得里边倒要比别处更有趣──我可以伏在草丛中捉蟋蟀,还可以扣饽饽玩儿“过家家”。这些也都是儿时的趣事了,如今知道这院里有许多种草药,里边自然没有什么“蛇精”了。
⑺ 叙事散文怎么写
叙事散文笔法
散文笔法有许多,主要有写意、延伸、指点、兴波四种。
1.写意
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作为一种散文笔法,写意是指以简练的笔墨传神。散文格局小,篇幅短,写人叙事不求铺叙,因此要想把人写活,把事情记述得生动,使作者可以充分抒情述怀,就要借助传神的笔法。
常用于叙事和写人。叙事时,常用以虚带实的方法,概括地把事物的特征和精神表现出来,在能反映事物精神的关键处,也常着意重写。如朱自清的《背影》。写人时,常用粗中带细的方法,寥寥几笔,把人物的精神勾勒出来,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有关阿长神态的写照。在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地方,也不排斥重笔铺写。
2.延伸
延伸就是凭借想象和联想,围绕某人某事进行多方向的伸展。事实就是前文所讲的联想,主要有纵式延伸、横式延伸、多边延伸和捎带一笔。
延伸事实上就是上面我们已经讲解的联想,不再详细讲述,只将比较有特色的捎带一笔讲一下。
作者在写人叙事时,会突然顺手捎带把别的一件事也写上,这种笔法就是捎带一笔。从现象上看,两件事物似乎关系不大,将其联系起来好像没有多少道理。但被联系在一起的两件东西却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细细品味会发现凭空会增添许多“散文味儿”。
比如鲁迅的散文《父亲的病》中,写到那些庸医为父亲开了一些奇怪的药方后,这样写道: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
这加点的文字就是顺手捎带的一笔。这是从他父亲的病上引申出来的,却又和父亲的病关系不大,似乎是节外生枝,但是这根“枝”,其味特浓,它幽默风趣,把对庸医的嘲讽,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读了非但不会认为是“蛇足”,而且感到它正是文中十分精彩之处。
既是顺手捎带,带出来的笔墨不能太多,否则,就会本末倒置,导致跑题。
3.指点
是在行文时用议论的方式把自己的倾向表露出来。在小说中,作者一般不大直接站出来指点,他的见解和倾向要通过情节和场面自然而然地流露;散文则不同,它允许作者直接站出来表白、亮相。
①指点的要求
指点要注意火候
在一篇散文中,什么地方指点,怎样指点,要注意火候,不要乱指点,也不能滥指点。一般说来,指点要出现在以下三种地方:一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升华处。二是在写人叙事中穿插进行,这样既是写人叙事的总结,又是直接抒情述志,还可以调节全文的节奏。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每叙完一个故事,就作一次指点。三是放在篇末指点,这是最常见的方式。
要含蓄、形象
指点虽是作者公开向人们亮观点,但也要讲究艺术性,要含蓄形象些,留一点东西让人们自己咀嚼玩味。如把高尔基《海燕》结尾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改成“让革命浪潮来得更猛烈些吧!”就大煞风景了。
要和写人叙事紧密配合
指点的文字不能脱离写人叙事。它和写人叙事要鱼水相依,紧密交融,应该从写人叙事中概括出来。同写人叙事没有内在联系的指点,再形象、再含蓄、再富于哲理,也是苍白无力的。
②指点的方式
公开指点
就是运用明确的语言直接明白地将作者的意见和却向表现出来的指点方式。方志敏《清贫》,写完自己被国民党士兵搜身抄不到钱后,在篇末这样指点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方!”用的就是公开指点。
这种指点的好处是清楚明了,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但也有其不足,那就是直露粗浅。
暗中指点
就是通过曲笔和间接的手段含而不露来表达的指点。它或用象征的词语来表达,如苏联柯罗连科的《火光》中的指点:“火光啊……毕竟……毕竟就在前头!……”;或借文中寓意物来指点,如李天芳的《打碗碗花》中的指点。
反复指点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白杨树是在不是平凡的”这一指点语反复出现过四次。
4.兴波
就是在文章中制造波澜,使文章产生感人的力量。
有不少人认为,引人入胜的曲折变化只能出现在小说、戏剧等文学式样中,篇幅短小、题材琐杂的散文是无法生波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散文也需要富于变化,多姿多彩。只不过散文的曲折有其独有的个性而已。和小说戏剧相比,散文的格局决定了它的兴波不可能大篇幅展开,常常是骤起骤落,战线短,节奏快;同时,散文旨在抒情述志,所以它的兴波常常不是以冲突的形式出现,小说、戏剧常用的误会法、悬念法等兴波方法在散文中并不多见,它的兴波总是和“情”紧密相连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兴波方式:
“急转弯”式兴波
写人叙事时,故意顺着某个方向发展下去,层层递进,不断加码,直到推向定点,尔后笔锋陡转,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激起波澜,把读者带到一个崭新的境界。杨朔的《泰山极顶》、《香山红叶》等篇章,都成功地使用了这种手法。
情变兴波
人们对人、事、物的感情是常常处在变化之中的,作者根据感情上的变化巧妙兴波的手法就叫情变兴波。例如苏轼的《赤壁赋》和杨朔的《荔枝蜜》都使用了这种方法。
抑扬兴波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抑抑扬扬,使文章跌宕起伏的兴波方式。如唐涛《琐忆》,开始故意用抑笔,写自己未和鲁迅相识前,怎么相信人们对鲁迅的议论,什么“鲁迅多疑”哟,什么“鲁迅脾气大,爱骂人,如何睚眦必报”哟,等等。继而,作者着力扬,写鲁迅的平易近人,关心青年等美德。在这一抑一扬中,使文章波澜顿起。
借议论兴波
这种兴波,常常借助议论点化完成。它一般是通过从感性到理性突变的描写中,凭借议论,点化出一些令人惊叹的不凡的东西,以此激起富有哲理的波澜,冲击读者的心灵,感染读者。例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就是一例。
⑻ 怎么写叙事散文
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⑼ 叙事性散文范文
晨雾_题记:晨雾,冬日的晨雾。像雾像风又像雨。若明若暗的灯光让冬日的清晨增添了几多柔情和温暖?半掩半现的心情让一天的开端有了几多明媚和舒畅?早晨,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雾!这是今冬清晨看见的第二场大雾了。漫天的大雾让眼前的景物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纱。看来,今天上班需要弃车徒步了。虽说仅仅是一辆自行车,前行怕也是有点艰难,再说,这么冷!一路慢跑,走过一个拐角,前方才有一丝曙光,迎面而来的车灯把前行的路照成朦胧的橘黄色,雾中的灯光越发变得暧昧了,让这个冬日的清晨显出第一缕温柔来。拐角处是一个平价小超市,平日里熙熙攘攘的门前静悄悄的,紧闭的大门已经看不清原来的面目了。在我越来越近的步伐中依然悄无声息,擦肩而过的时候,才依稀看清门口不知何时挂出的一个广告招牌,哦,记起来了,节日来临,就连这个小小的超市也知道在今年这个经济萧条的季节里不忘节前营销的好方法。糟糕!差一点撞“网”了!小小的吃了一惊。因为只顾了回想刚才看到的“雾中”广告牌,几乎忘记拐角前农行营业大楼正在装修,高大的建筑着一身深绿色的网衣。要不是及时止步,说不上我会一头装上软绵绵的网墙呢。这是一层安全网,这个清晨,孤零零的飘在雾中,似乎在等待,等待落网的光明吧。“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自投罗网”?竟然在脑海中突然冒出这样的一个词来,捂在橘色围巾下的耳朵好像也听到了我忍不住的笑声,轻而短。一转眼,慢跑到了“钟情小店”。远远望去,整个小店笼罩在大雾和升腾的蒸汽中,影影绰绰的人们进进出出,这是清晨最亮丽的一处风景之一了。笑声笑语不时传来,把一天的希望、忙碌和温暖同时传递了出来。“钟情小店”是一个小小的面皮店,小城这样的小店不胜枚举,多数人的早餐都是在这样的小店解决,热腾腾的小米粥、辣乎乎的面皮儿、脆生生的烧饼让每一个走出小店的人满面红光。步行街的“钟情小店”还是比较有名的,记得几年前,这个小小的面皮店是由姊妹俩开的,取名“忠琴”。后来姐妹俩另谋职业,这个小店就由现在的夫妻俩承接,装修结束高高悬挂起店牌的时候,正好我从路边过。一看,嗬,“钟情”!太美了!没有想到这貌不惊人的夫妻俩竟然会想到用这个词做小店的招牌名!“钟情”二字唤回了老顾客,吸引了新顾客。每天从这儿路过,我都会看见夫或妻总有一人笑眯眯地坐在收银台前招呼着往来的顾客,往后一瞧,你会发现,后面的操作间也有一个忙碌的身影不离左右。夫妻俩默契的配合让这个小店一年四季都红红火火。“红灯停,绿灯行。快停下,等绿灯亮了再走!”路口有两个小小的身影,好像是姐弟俩,姐姐嫣然一个小大人似的教训着小弟弟。曾几何时,小城的每一个街口都设置了红绿灯,方便了千千万万的路行者,不过依然有很多的步行者为了抢时间,成为了“不幸者”!穿过红绿灯街口向前走才是我们前行的方向,然而需要从街口向左前行上10米,走到斑马线上等待。我和身旁的姐弟俩静静地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