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考文献 » 文献区长

文献区长

发布时间: 2021-03-14 17:35:51

① 土族历史及祖先的起源

土族源于蒙古人。

土族自称“蒙古尔”(蒙古人)或“察罕蒙古尔”(白蒙古),反映了土族族源与蒙古族的密切关系。在互助县土族中,广泛流传着祖先来自蒙古人,以及成吉思汗大将格日利特(格热台)率部留驻索卜滩(今互助县境内,意为蒙古滩),不久病死。

其部属留驻下来,以后与当地霍尔人通婚,逐渐繁衍而成土族的传说。这种传说在清代藏文文献《佑宁寺志》中有明确记载:13世纪初,“成吉思汗之部将格日利特率领其部属到此,现今的霍尔人约为这些人的后裔。”

1604年,佑宁寺落成时,格日利特被追封为“尼达”(地方保护神),其铜像被供奉在佑宁寺,所以土族长期以来把他当作本民族的祖先来崇拜。

汉文史籍也有成吉思汗所部蒙古军曾来西宁一带的记载。《元史·太祖本纪》有“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三月破洮河、西宁二州”的记载。互助县时属西宁州治,距西宁仅四十五公里,这可与传说相印证。

土族来源于一部分蒙古人,除了民间传说、史籍记载外,还可以从语言方面得到证明。土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词汇约有一半以上和蒙古语喀喇沁方言相似。

不但如此,在《蒙古秘史》、《华夷译语》等著作中记载的许多13、14世纪的古蒙古语词汇,现在还有一部分保留在土语中。

(1)文献区长扩展阅读:

语言

土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基本词汇和蒙古语相同或相近,和保安语则更为接近一些。土族语分为互助、民和、同仁三大方言区,其间有一定差别。

同时,土族长期同汉、藏人民友好相处,其语言也受到了汉语、藏语的很大影响,在宗教用语上采用藏语借词较多,在生活用语和新的名词术语中,汉语借词较多。

土族没有文字,使用汉字、藏文。新中国成立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土族人民的意愿,国家在1979年为土族人民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以汉语拼音字母为字母形式的土语文字。

文学

土族的民间文学,是以口头相传的形式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文艺工作者搜集、整理了部分土族口头文学。这些作品大多反映了现实生活,热情地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与恶势力搏斗的勇敢精神。

根据已经掌握的资料,土族民间文学按其内容和体裁,可分为“花儿”、叙事诗、家曲、传说故事、寓言、歌谣等。

② 请问谁能介绍一下枣庄市峄城区的新任区长张贺泽

相关信息: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的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随附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是摆在中国金融部门和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及如何应对这一挑战,趋利避害。在本文中,对金融危机的应对策略,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后果的基础。

关键词:应对策略,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在国际范围内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资本流动,国际资本

帐户反映国际收支,资本流入这两种情况下,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国际资本流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最常见的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金融,国际负债3。
20世纪70年代,资本的国际流动日益活跃,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许多重大经济事件背后的关键因素是密切相关的。这些情况下,实际上是没有超过一个非常简单的供需平衡。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增加,促进养老金规模逐步扩大,价值增值在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资效益,并进入主会场,中产阶层人口增长,经济实力和投资需求,他们理解并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以获得更高的回报,在他们的收入储蓄和更高的收入来源,从传统的银行储蓄,股票的投资,从而推动共同基金的快速发展,此外,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期控制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的逐步放松的目的,推动国际资本市场,尤其是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在国际资本市场的现状

不超过两个方面:资本市场参与者和产品市场。 20年前,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一个主要部分,今天的结算系统的银行机构用户和管理人员,但是从资产规模已被远远低于在投资类机构,如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
在国际资本市场和产品的参与者,与20年前相比,已大大丰富了国际资本市场在当前模式下从成分上看,显示关闭模式之间的部分,它是网络。这已经成为在网络的趋势更加明显,这种现象引起高度警惕的人,这是一些传统的风险监控和管理工具是一个挑战,特别是所谓的银行8%因为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现在它似乎没有“完全”,只有8%的资本在底部“不够,对资本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后果:在实际生产部门面临着一些困难,银行“涟漪效应”,极大地提高网络的另一个因素是:成熟的电子交易手段的不断更新,带来了更复杂的形式的资本流动和市场波动的影响,大大提高了资本流动的速度在全球资本市场提供更多的资金,以短期短期利润,导致市场波动增加导致的全球债务危机,在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全球市场细分链反应(链式反应)是一个冲击,那么,在21世纪,一些全球资本市场体系,市场将导致整个系统的危机,估计我们也不会感到惊讶。由于全球经济和金融一体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没有市场,国家的全球金融危机和较长的免疫。
导致加速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资本流动,另一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流行的放松管制政策。国家放松了直接作用于财务管理,减少交易成本,显着增加,在全球跨境资金流动的金融资产的价格,
对于中国来说,虽然它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的波动的最直接的后果之一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低,市场规模是非常小的,但直到的感觉的波纹效果,在外部市场的变化非常显著随着中国的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和干预深化全球经济整合,资本流动的障碍,防护墙将逐步减少直至最终消失,这些变化将变得更加和国际资本流动可能引发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从现在开始。

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资本的国际金融危机,其原因市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促进各地区之间的合理配置资金和技术得到了巨大的贡献,随之而来的波动风险,因此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结果,也越来越多。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资本流动,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范围广泛的,从未有过的蔓延,这种剧烈的波动和与之配套的外溢效应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国际金融危机,一般有3种表现形式。货币危机是一个国家的货币面临大规模的抛售,导致外汇市场货币大幅贬值,或迫使货币当局花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利率的急剧增加,以维持目前的汇率,是一个国家不能履行还款国外成熟的债务本金和利息,包括私营部门债务和外债危机政府债务,金融危机是由于在银行系统的信心,导致AA很多个人的损失,该公司上运行
国际金融危机从银行提取存款没有远离中国。从历史上看,在上个世纪结束时是在金融危机的多发期:从最早的欧洲金融危机于1992年,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于2000年在南美洲最近的金融危机。有什么特点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然,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最具破坏性的和最具全球性的性质
血液作为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安全和效率的国际传导输送系统资本市场非常关心的问题。的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市场动荡一个全球化的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其影响将继续下去,直到今天,这反映了国际资本流动引发的金融危机,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其原因以及相关国家的经济,乃至世界的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反应。BR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导致了一个简单的列表,可以概括为如下:过热经济导致生产过剩,贸易收支巨额赤字;外国资本的过度流入,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和不当的汇率,金融开放也早,但在实践中,这些因素往往共同影响,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例如,到指定的分析不难看到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具体原因可以概括如下:
经济过热,结构不合理,资源的利用效率,恶劣的经济起飞的东南亚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迅速增加。累积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在多年的快速增长,这些国家主要是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而忽略了结构问题的解决方案。
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严重的银行的坏账计提坏账准备。东南亚国家在过去1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的房地产价格通胀,吸引了大量的投资银行,房地产,银行坏帐大大增加,影响东南亚的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在危机发生之前,一些金融机构濒临破产的边缘。
外,其他的资本市场,日本股市恢复和美元的持续走强,已到原来的外资流入东南亚,亚洲货币构成了强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巨大的国际资本流动和高度投机性的,终于挖出了这前所未有的金融动荡。
国际金融危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各国在不同程度上,在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政府的调控和管理得当,亚洲金融危机和有没有直接的影响,但不管它是什么,我们的国家仍然觉得,亚洲金融危机的间接影响。
我们的策略,以防止未来的金融危机

6年后的亚洲金融危机,有所减弱,但其余波仍未完全消除,国际经济仍在奋力摆脱经济衰退的繁荣,成功返回,另一方面,在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仍然在该地区发展不平衡,该国的金融,经济甚至政治的缺陷是可能导致下一次金融危机。直接影响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功,分析其原因,我们可以推断出的许多有益的启示,甚至超前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抓住这一机遇,调整结构,发展战略,以防止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

在我看来,我们的策略可以总结出,以防止和解决在未来的金融危机如下:
防范金融风险的最佳途径,是优化经济结构,并加强他们的经济,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只有发展中国家的结构优化国内经济方面,才能真正提高长期平衡的收支状况确实保护自己免受变幻莫测的国际资本流动
计划,以开放的资本市场,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错误护理追求经济的快速在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外国资本流入,往往不具备的条件,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渴望实现资本账户的自由兑换,但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允许外国资本流入的时间发展必须被允许自由流出时,国际热钱的流入,如果使用不当,会使得该国的经济困难,一有风吹草动,这个国家将面临一个大的外部资本流出平衡收支困难,因此,我们的未来自由兑换为资本项目,实行缓慢和谨慎,条件是完全重新实现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
开放的,开放的国家经济安全的条件下,必须要确保国家的经济安全是一个问题,许多国家必须将采取考虑的增加整合的世界经济,该国的经济安全是一个大国,一个小国融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他们的位置是不同的,是不一样的能力抵抗的增长整合的世界经济影响的风暴,以维护自己的能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水平。经济安全的需要,以维护其完整的一套系统,它是需要打开,但自己的企业,政府和银行的进口和出口的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多层次,商业投资,与发达国家相同的质量控制人员编制可行性人才,在发达国家,系统,该系统。开放的金融市场和试点应采取谨慎的步骤和战略,即使在今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的情况是不是一个简单的比较与发达国家,在发达国家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也经历了一些,当然,自由的资本流动在发达国家是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成熟和金融监管水平相适应的水平,它也是一个产品的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远,因为,中国的市场,基于和市场规范的动态游戏是远远完善,也需要以逐步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在开放,双 - 双 - 一柄剑自由运动的资本,并在利益承担巨大的风险,因此,在目前,中国是最不发达国家,允许资本的自由流动,但资本的全球化,资本的自由流动是大势所趋,这样的时刻,我们应该积极准备系统,以达到调整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进入全球资本市场的安全性,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促进中国融入到全球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这个过程是如何既享受了许多好处的国际资本市场,并带来的自由运动的资金来上在同一时间后卫和化解了金融危机造成的风险成为一个主要关注中国金融业和甚至政府需要它,以中国的金融机构,各国央行和政府已经把前进一个系列的政策挑战,在这方面,的唯一计划提前早准备的正确的战略,以应对挑战,制定了正确的政策措施,我相信中国能是健康,顺利实现更大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波克,“新的国际金融第三版,2001年8月
2。胡祖六(胡祖六),刺激经济增长和结构改革手手手,“亚洲华尔街日报”8月5日,一九九八年
胡祖六(胡祖六),,和中国 - 亚洲天堂“,”布鲁姆哈巴狗金融“杂志1998年9月

仅供参考画

你想帮助

</金融危机导致经济放缓,欧洲和美国和其他国家的需求下降,这将减少我们的出口,从而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这是最重要的影响所采取的措施
>
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增加可贷资金,从而使企业降低借贷成本,以支持企业的发展

准备好扩大内需“和”投资,经济发展,消费和投资的主要出口产品,出口死了,你只能想到一种方法来扩大内需,这是刺激投资和消费。

③ 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玉米种子的获得

先看看些列文献,如果你自己找不到可以 法邮件或者qq 联系120503290

1 农杆菌介导玉米转基因的影响因素研究 全文快照 白云凤 王国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年3期
2 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影响因子的研究 全文快照 袁鹰 李启云... 分子植物育种-2006年2期
3 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 刘丽霞 李德全 生物技术通报-2005年6期
4 影响农杆菌介导玉米愈伤组织遗传转化因素的研究 农友业 何勇强... 广西植物-2005年2期
5 根癌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高武军 卢龙斗... 中国农学通报-2004年6期
6 影响农杆菌介导玉米优良自交系遗传转化的因素 黄雪清 卫志明 实验生物学报-2004年5期

我将文献的摘要先发这里

农杆菌介导玉米转基因的影响因素研究白云凤 王国英 苟明月 赵晋锋 董志刚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实验室,北京100094摘 要:研究了农杆菌介导玉米转基因过程中涉及的外植体选择、高渗和农杆菌共培养、选择培养基筛选转化体等因素对愈伤组织生长及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基因型玉米自交系中有少数幼穗幼胚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生长速度快,转化效率高;高渗和农杆菌共培养以及除草剂筛选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致使部分转基因愈伤不能分化成苗,并提出其解决途径。[著者文摘]

关键词:玉米转基因 农杆菌介导 除草剂 转化效率
分类号: S511 S513[机标]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栏目信息:
相关文献:主题相关 全文快照

Influencing factors on maize transgene process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BAI Yun-Feng, WANG Guo-Ying, GOU Ming-Yue, ZHAO Jin-Feng, DONG Zhi-Gang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Agrobiotechnolog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4, ChinaAbstract:The effects of explant selection, high osmotic treatment, co-culture with Agrobacterium, screening of transformed plants by selecting medium on the callus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were studied in the process of maize transformation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wth rate and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immature embryos derived from a vigorous ear are higher than those from other ears. High osmotic treatment and co-culture with Agrobacteriurn and herbicide screening impede the callus growth. The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著者文摘]

ation efficiency (Received Oct.15,2004;revised Dec.30,2004) 转基因技术使我们能有效利用外源基因进行品种改良、创造突破性种质。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法具有能转移较大的DNA片段、整合的外源基因重排少且多以单或寡拷贝整合l1l2 J等优点。近年来该方法在禾谷类,诸如高粱[ 、水稻[ 、玉米[ 、小麦[ ]等作物的转基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涉及外植体选择、外植体高渗和农杆菌共培养、愈伤组织在筛选培养基上培养以及筛选转化体等步骤,其中有关每一步涉及的因素对愈伤组织生长和转化的影响程度的报道尚不多见。本实验初步探讨了农杆菌介导玉米转基因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结果报道如下。1 实验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为玉米自交系“综31”,农杆菌菌株LBA4404,携带质粒pBar(含标记基因bar)或pBarF(不含标记基因bar),均由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实验室保存。基本培养基为D培养基。
Key words:Maize transgene, Agrobacterium, Herbicid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影响因子的研究袁鹰[1] 李启云[1] 郝文媛[1] 谭化[1] 孔祥梅[1] 张光弟[2] 刘德璞[1][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公主岭136100 [2]吉林省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四平136500摘 要:以东北春玉米自交系7922、340、78599、921及美围杂交种H99等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Bt(CrylA.)基因,研究菌液预处理、愈伤组织状态、侵染培养基、侵染时间及共培养条件等因素对转化频率的影响。根据转化愈伤组织的除草剂(Basta)抗性筛选结果评估转化率,表明继代培养3-5d的愈伤组织适于转化,其中以继代5d的7922愈伤组织转化率最高,为46.6%;不同基因型对农杆菌转化率存在差异,H99的抗性愈伤组织率为34.57%,7922为26.27%、340为21.36%、78599和921抗性愈伤组织率仅为8.02%和6.78%。基因型间差异显著;浸染培养基中加入(AS100~200mg/L)抗性愈伤转化率明显提高;菌液浓度OD600 0.5~0.6、侵染时间5~10min、萸培养时间3d最佳。[著者文摘]

关键词:农杆菌介导法 转化频率 影响因素 抗性愈伤组织
分类号: S511 S513[机标]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栏目信息:研究报告
相关文献:主题相关 全文快照

Studie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Mediated Maize TransformationYuan Ying, Li Qiyun, Hao Wenyuan, Tan Hua, Kong Xiangme, Zhang Guangdi, Liu Depu 1. 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Gongzhuling, 136100; 2. Agriculture Generalize Station of Lishu County, Siping, 136500Abstract:Maize inbred lines in Northeast (7922,340,78599 etc.) immature embryos calli were transformed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CrylA Bt.) in this report. Factors influencing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were studied, including pre-treatment, callus state, infection medium, infection time and co-cultivation et al.. Results showed that callus subculture for 3-5 days was suitable for transformation and that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7922 callus reached the highest of 46.6% after 5 days subculture. Dominant difference existed among different maize genotype on infection sensitivity and H99 was the most sensitive genotype with 34.57% resistant callus.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was improved obviously with acetosyringone (AS) (100-200mg/L) appended in medium. In addition, bacterium concentration (OD600 0.5~0.6), 5~10 minutes infection time and co-culture 3 days were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mediated maize transformation.[著者文摘]

Key words: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mediated trans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Influencing factors,Resistant calli

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刘丽霞 李德全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省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泰安271018摘 要:玉米(Zea mays L.)是世界上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至今其遗传转化仍比较困难,目前报道有多种成功的方法,其中农杆菌(Agrobacti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是当前玉米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本文综述了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研究的发展历史、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等,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著者文摘]

关键词:玉米 遗传转化 农杆菌
分类号: S513 S511[机标]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栏目信息:综述与专论
相关文献:主题相关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of Maize Mediated by Agrobactierium tumefaciens : A ReviewLiu Lixia ,Li Dequa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andong Key Laboratory of Crop Biology, Tanan 271018 Abstract:Maize (Zea mays L. ) is one of the three main crops of the world. Maiz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s still somewhat difficult at present. Many successful methods have been reported, of which th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is a major approach. In this review, recent progresses in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maize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its problems, and influent factors et al. were discussed, and its future advances were also prospected.[著者文摘]

Key words:Maize (Zea mays L. ) Genetic transformation Agrobactierium tumefaciens
根癌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高武军 卢龙斗 魏开发 孙富丛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河南新乡453002摘 要: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玉米基因转化中包括外植体、基本培养基及其附加物、共培养温度、信号分子与vir基因的活化的几个关键因素研究进展作了论述。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大小为1~2mm的幼胚是较为理想的转化外植体.在外植体培养基本培养基一般多选用MS和N6,在基本培养基上附加有机氮和氨基酸、金属离子均有利于转化效率的提高。转化中的共培养温度一般在20℃~25℃之间.研究认为根癌农杆菌转化禾本科植物的困难在于禾本科植物缺乏酚类物质,难以诱导Vir基因活化表达.因此在转化中多采用加入外源的酚类物质如乙酰丁香酮来提高玉米转化的成功率。

关键词:根癌农杆菌 玉米 遗传转化 外植体 培养基 附加物 共培养温度
分类号: S51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栏目信息:农业生物技术科学
相关文献:主题相关

影响农杆菌介导玉米优良自交系遗传转化的因素黄雪清 卫志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摘 要:以我国玉米骨干自交系9046,齐319,414,Mo17的幼胚为材料,在已经建立的农杆菌介导的玉米幼胚转化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响农杆菌介导玉米优良自交系遗传转化的因素,建立了优化的玉米优良自交系的遗传转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1.0—2.0mm的玉米幼胚是最适宜的转化受体;在感染液和共培养基中都加入乙酰丁香酮(200μmol/L)和抗坏血酸(50mg/L),能显著提高农杆菌对玉米的侵染能力;而感染前将幼胚高渗透压预处理未能提高转化率;延迟筛选有利于提高抗性愈伤组织的存活率。应用优化后的转化体系,获得了这4个玉米优良自交系的转基因植株,PCR阳性植株率为1.71%-4.09%。转化植株叶片总DNA的PCR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T-DNA上的外源基因已经整合进了玉米基因组,并且在大多数转基因植株(71.4%)中为单位点插入。这一体系的建立,为进一步将有用基因导入玉米优良自交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玉米 自交系 幼胚 农杆菌介导 转化体系 遗传转化 转基因植株 感染 PCR 阳性

④ 杭嘉湖平原第四纪地层对比与环境变迁

陈忠大顾明光彭振宇梁河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萧山311203)

摘要:利用古土壤层、河流冲刷面等标志,在岩石地层、磁性地层、生物地层等多重地层划分基础上,依据基准面旋回的等时原理,将杭嘉湖平原第四纪地层划分为9个亚层序、8个气候旋回、27个基准面旋回,进行了不同钻孔、不同地区间地层的精确对比,并根据不同气候旋回期的古地理特征,进行了杭嘉湖平原的第四纪环境变迁研究,将其划分为河湖与潮坪2个发展演化阶段。同时,对杭嘉湖平原成陆后的钱塘江、杭州湾变迁作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杭嘉湖平原;第四纪;地层对比;基准面旋回;环境变迁

第四纪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化石层序律”几乎是地层学唯一实用的全球性基础。传统的生物地层学用“标准化石”确定地层年代并进行区域或洲际对比。岩石地层则依据岩石或岩石组合进行划分,并尽量寻找分布广泛而连续的“标志层”进行区域对比。但杭嘉湖平原第四纪地层所经历的时间总共只有2.48Ma;所含化石,例如有孔虫、介形虫、超微钙藻等,地质分布时间往往要长出1~2个数量级;本区第四纪地层相变极其频繁,相距几百米甚至几十米的相邻钻孔便无法直接对比;沉积物最终进入稳定的地质状态之前,还会经历多次剥蚀、搬运的改造,地层缺失和频繁相变则成为本区第四系的重要特征;海积平原在很大程度上是侧向加积,随海平面升降向陆或向海退积及进积。因此,笔者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采用“基准面旋回”概念和岩石地层、气候地层、年代地层、磁性地层和层序地层等多重地层划分的研究方法,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及对比依据,解决标准孔与一般钻孔的气候旋回等时对比问题,并利用“基准面旋回”等时性的理论,对气候旋回内的地层进一步进行对比,制作准瞬时岩相古地理图[1],分析不同时期的古地理特征,以探讨其环境演化过程。

1 第四纪地层划分

《中国地质年代表》将第四纪下限定为2.48Ma。根据长1-1孔古地磁资料所标定的年限,杭嘉湖平原大致推定第四纪底界位于该孔258.7m处。杭嘉平原第四纪沉积物以厚度变化大、沉积类型复杂多样、岩相变化剧烈,岩性组合复杂为其主要特点。现自下而上如下。

1.1 嘉兴组(N-Qpj)

该组仅于钻孔见及,岩性以砾石、砂砾石、中细砂为主,局部有含砾亚粘土或含砾亚砂土,顶部往往见硬塑亚粘土。底部不整合于基岩之上,底板埋藏深度在156~318m,厚度横向变化较大,为6~148m。长1-1孔厚约148m,可划分为3个岩性段:

1.1.1 下段(N-Qpj1

以砂砾石、含砾砂、中粗砂为主,偶夹薄层细砂及粘土,以黄、棕黄色为主。区域上主要分布于王江泾—西塘—线、新丰—平湖一线的构造凹陷部位,其他地段多已缺失,厚约81m。

1.1.2 中段(N-Qpj2

主要分布于基底构造凹陷区,厚约30m。岩性下部以灰绿~灰黄色粉细砂为主,局部夹粘性土层;上部以亚粘土、亚砂土为主,含较多铁锰质结核。

1.1.3 上段(N-Qpj3

下部以具二元结构的褐灰色粉细砂、中粗砂组成,富含钙质;上部由灰蓝、褐黄色粘土、亚粘土组成,富含钙质结核和炭化植物碎屑。主要发育于杭嘉湖平原东北部,厚约35m。

1.2 前港组(Qpq)

主要分布于杭嘉湖地区,少量分布于萧山、绍兴地区及慈溪北部,为钻孔所揭露,以粉细砂、亚粘土为主。本组底部以古土壤层与嘉兴组分开。底板埋深91~232m,厚度5~102m,具西南薄、东北厚的表现特征,可分上、下两段。

1.2.1 下段(Qpq1

以灰色为主;岩性以中细砂、粉细砂为主,含较多的钙泥质结核,厚约43m。顶部一般为灰绿、灰黄色的硬塑亚粘土,含铁锰质结核。

1.2.2 上段(Qpq2

由亚粘土、亚砂土、中细砂相间构成两个上细下粗的沉积韵律,厚约20m。上部为灰绿色硬塑亚粘土或粘土,富含铁锰质结核、钙质结核;下部为灰色细砂、中细砂,含钙泥质结核。在近山前坡麓地带,厚约20m的粘土中发育较为特征的网纹构造。

本段地层中的海相有孔虫表明在该时期内曾发生过短暂的海侵事件,时间为中更新世晚期,属本区最早的一次小规模海侵事件。

1.3 东浦组(Qpd)

广泛分布于平原区,早期以陆相沉积为主,后期则以海陆交替为主。可分为上、下两段:

1.3.1 下段(Qpd1

下部由亚粘土或粘土、亚砂土或粉砂组成数个上细下粗的沉积韵律;上部为粉砂或亚砂土,局部为粉砂与亚粘土互层,单层厚度数毫米至几十厘米,灰色为主,含钙质结核。

1.3.2 上段(Qpd2

上部粘土或亚粘土,灰绿、褐黄色,含铁锰质结核和有机质,灰、灰绿色为主,可塑~硬塑,含铁锰质结核、钙质结核;下部主要由砂砾石、亚砂土组成,灰、灰黄色为主,局部灰褐色。

1.4 宁波组(Qpn)

上部以河湖相亚粘土、粘土为主,灰黄、灰绿色,硬塑,含铁锰质结核。中部为粉细砂、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含钙质及有机质,灰色为主;下部为亚粘土,灰-深灰色,可塑。底板埋深6~85m,厚度0~49m。

1.5 河姆渡组(Qhh)

包括跨湖桥、河姆渡、马家浜、松泽及良渚等5个文化层及其以下的全新世沉积地层,时限为10000a.B.P.(或12000a.B.P.)至4300a.B.P.。因此,各地出现的河姆渡组其文化层及岩性组合并不一样,但其文化层则为显著标志。

1.6 镇海组(Qhzh)

区内广泛发育,构成现今之平原表土层。下部以淤泥质亚粘土、粘土为主,流塑~软塑,灰色,局部夹粉砂透镜体;上部成因类型复杂,在地势低洼处一般以泻湖相、湖沼相的亚粘土、粘土为主,灰褐、灰色,形成湖沼水网平原。

河口地区以亚砂土、粉砂为主,灰色,微层理发育,形成河口冲海积平原。

滨海平原区,以海积、冲海积粉砂、亚砂土为主,薄层理十分发育,灰色为主。底板埋藏深度5~76m。

2 气候旋回与基准面旋回划分

第四纪时间跨度短,生物已失去或部分失去了划分年代地层的作用。作者采用了气候旋回和基准面旋回等时性的理论,利用气候旋回、磁性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等方法技术对全区地层进行了高精度对比,并以微相作为编图单位制作不同时间段的古地理图,揭示其古环境演化。

在寒冷期形成的“硬土层”、铁锰质结核层等暴露面是气候旋回转换的自然界面,以暴露面为界线进行划分,由暖至冷为一个周期,亦即一个气候旋回。

基准面是分隔沉积作用与侵蚀作用的理论势能均衡面,在这个面上既无沉积作用,又无侵蚀作用。基准面总是向其幅度最大值或最小值单向移动,构成一个升和降旋回,称基准面旋回,在这个时间域中保存的岩层组成一个成因层序,因其边界为时间面,所以为一个时间地层单位,故亚层序是一个相当短周期基准面旋回时间间隔的地质体。

依据气候旋回划分标志、基准面旋回叠加样式及界面特征,将杭嘉湖平原第四系划分为8个气候旋回和9个亚层序,亚层序与气候周期呈明显的耦合关系表明亚层序受控于气候周期性变化[1]。其中,更新世包括7个气候旋回,全新世1个气候旋回,每个气候旋回则分别可划分为3~4个基准面旋回(表1)。

表1 杭嘉湖平原第四纪气候旋回与基准面旋回划分表

3 区域对比

第四纪地层区域对比仅限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区的上海、江苏两地,而且仅对海积平原的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对比研究。长江三角洲平原区第四纪对比是第四纪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作者在区域对比的研究过程中,首先依据古土壤层、风化壳,以及河流冲刷面等寒冷期的标志,再依据基准面旋回的等时原理,对气候旋回中的地层进行更精确对比,使其对比精度大为提高,同时利用磁性地层所确定的年龄、气候地层标志作为重要标志,并以上海嘉定G414孔、江苏南通SK10孔及本区长1-1孔为标准进行区域对比[2]

3.1 晚更新世地层对比

《中国地层典(第四系)》下界年龄为2.48Ma,这条年代界线分别位于浙江嘉兴组、上海安亭组、江苏海门组之中。下更新统的顶界为布容正极性与松山负极性时的界面。在这两条年代界线之间,为浙江嘉兴组、上海安亭组及江苏海门组,因此,它们是可以相互对比的。

3.2 中更新世地层对比

中更新世时限为0.73~0.13Ma,浙江将其沉积物称前港组,顶界为一古土壤层,说明为一个由暖变冷的气候旋回。上海在0.73Ma之上为嘉定组,顶界面则为一河流冲刷面,是因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河流向海延伸的产物,亦标示温度下降,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亦反映出一个气候旋回。江苏中更新世称启东组,其顶界面为一硬土层,亦反映气候变冷,与浙江具有相同的气候变化规律。因此,它们是可以对比的。

3.3 晚更新世及全新世地层对比

晚更新世为13万年至1万年。

浙江包括东浦组、宁波组。东浦组位于布容磁性底界(11.4万年)之下的古土壤层之上,顶界则以布容磁性事件顶界(10.8万年)之上的古土壤层为界。上部的宁波组顶界是以末次冰川结束为标志,其沉积物表现为一“硬土层”。

上海上更新统亦包括昆山、滆湖两个组。昆山组底界也为布容磁性事件底界之下的冲刷面,顶界为该磁性事件之上的冲刷面,其上的滆湖组顶界亦为末次冰期为界面。因此,浙江的东浦组、宁波组是可以与上海的昆山组、滆湖组分别相对比的。

江苏晚更新世昆山组的顶界为一可与东浦组对比的古土壤层,滆湖组顶界亦为末次冰期,因此它们是可以对比的。

全新世无论是浙江还是上海、江苏,均以末次冰期作为划分标志,或以哥德堡磁性事件为准,所以本区的河姆渡组和镇海组可以与上海组、如东组对比(表2)。

4 杭嘉湖平原环境变迁

4.1 杭嘉湖平原第四纪的发展与演化

杭嘉湖平原第四纪的发展以首次海泛波及本区为标志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早期全为陆相的湖泊与河流沉积,被称为“河湖”发展阶段。晚期则以潮坪沉积为主,称为“潮坪”发展阶段。

4.1.1 河湖发展阶段

早期的河湖发展阶段包括了第一至第四气候旋回,相当于嘉兴组至前港组下段。杭嘉湖平原现存的南西高、北东低,西南部为丘陵区的地貌格局,在新世纪上新世时业已形成,且一直控制着第四纪的沉积。

初始,湖泊主要发育于北部,南部的慈溪仅见零星小湖,它们均被古陆或剥蚀区围限,严格受地形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上湖泊向南、西推进,直逼南、西部的丘陵地带。表现为小湖逐渐合并为较大湖泊,丘陵地带的洼地也形成大小不等的湖泊。这一现象反映了气候总体越来越暖的变化规律。

表2 第四纪地层划分与区域对比表

河流几乎每一气候旋回均有出现,且越来越发育,源区则逐渐向南推移,规模渐次变大。洪积扇各气候期均可见到,它们大小不一,或居于丘陵之间,或位于平原之中。河流的发育程度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其逐渐发育的特点也印证了气候变暖降雨量增加的气候变化特点。河流源区向丘陵地带推移,似表明夷平作用的加强。洪积扇不仅见于丘陵地带,平原区也可见到,表明不仅丘陵地带的地形相对高差比现今要高,而且平原区中还存在不少的丘陵。

虽然总体反映出气候变暖,但在这一阶段中,有四次次级气候波动出现,表现出湖泊范围随气候温度增高而加大,降低则缩小的正相关关系。每一气候旋回的早期,湖泊分布限于北东部,至中期则向南扩展,且南、西部丘陵地区也可见到大小不等的湖泊。气候旋回的晚期则湖泊向北东萎缩,原连成一体的大湖由于湖平面降低而分离成东、西两个湖泊。

剥蚀区的分布则与湖泊演化相反,每一气候旋回出现早期增大,中期缩小,晚期又增大的变化规律。表现为早期呈片出现,中期仅在西、南丘陵边缘及原湖区中零星出现,晚期则又呈片出现,有时还伸入湖中将湖泊分成两部分或组成半岛。

从湖泊与剥蚀区消长变化规律分析,它们与气候旋回呈耦合关系,也即气候旋回控制了湖泊及剥蚀区的发展、演化。当温度增高时,降雨量随即增高,河流发育,湖平面抬高,造成剥蚀区缩小,湖泊面积扩大。丘陵地带也因降雨量增加、地下水位抬高,在低洼处集水形成大小不一的湖泊。当气候变冷变干时,则出现相反的情况。

本阶段构造活动控制沉积的现象也是明显的。第一气候旋回末期剥蚀区呈北东向分布的现象就有可能是北东向断裂再次活动造成的差异性沉降造成;第二气候旋回晚期,嘉兴、乍浦两条伸向湖区的半岛,反而出现湖平面下降、半岛缩小的现象,反映可能地壳下降所致;第三气候旋回早、晚期出现北东部为浅湖,南东部为深湖的北东高、南西低的湖底地形,只能是由于构造作用加强造成“地块”掀斜形成。本阶段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共同控制着沉积作用及沉积物的分布。

4.1.2 潮坪发展阶段

至第五气候旋回,潮水侵入本区,相应的潮坪沉积开始出现,揭开了杭嘉湖平原以海相沉积为主的发展阶段。海侵初期岸线位于湖州—余杭—海盐—慈溪一线。第六气候旋回海侵高峰期,岸线已达湖州南—三墩—萧山—绍兴—慈溪一线。而第七气候旋回海侵高峰期岸线向南推至杭州—萧山一带。因此,从第五气候旋回至第七气候旋回为海侵高峰期,即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区内海域不断扩大,岸线南移,标志着这一时期,温度总体变暖。每一气候周期均具有冷—暖—冷的变化规律,表现为海侵初始—海侵高峰—海水退却三个发展阶段,沉积物的响应是潮间带或潮下带沉积向南西推移,古陆及剥蚀区缩小、砂坝或砂堤减小或向南西推进。当海水退却时,岸线向海位移,古陆增加,剥蚀区急剧加大成片出现,往往仅见潮上带沉积。但是,在第七气候旋回末期,即晚更新世末期,则出现大幅度的海退现象,表现为剥蚀区的大范围出现,岸线向北东推移且出现大量的砂堤,而区内仅见潮上带沉积,这可能是冰期到来的反映。依据古地理图分析,本阶段潮水是由北东向南西侵入为主,另在慈溪及余姚两地分别还有由东向西、由南东向北西的两个进潮口。

全新世早期,为冰期后的海侵期,主要表现为剥蚀区与古陆将潮坪分割为多个不等的沉积区,且均为潮上带的沉积,古太湖比现今要大的多。至第二基准面旋回期,海域急剧扩大,除现在的丘陵区外,几乎全为海水淹没;杭州湾出现浅海沉积,周边依次出现潮下带、潮间、潮上带沉积物,代表了高海平面特征。第三基准面旋回期的最大特点是剥蚀区急剧扩大,岸线移至湖洲、洛舍、王店、乍浦一带。1~3个基准面旋回组成了一个次级的气候周期。至第四基准面旋回期,又出现大规模的海侵作用,岸线与第二基准面旋回相似,直达现存丘陵地带,标志一个新的次级气候旋回开始。

古钱塘江在第五气候旋回期已具雏形,虽然其后的各时期时隐时现,但从进潮口分析,尤其是全新世的进潮口基本上均是逆江而上漫浸陆地,所以,从它形成以后,至少是在全新世它一直是存在的。只是由于有时是因海进,迫使它退出本区。

与河湖发展阶段一样,构造活动也起到控制沉积的作用,但本阶段的构造作用,尤其是进入全新世后,比河湖发展阶段要弱的多。

4.2 2500a.B.P.以来的钱塘江、杭州湾变迁

通过资料分析,杭嘉湖平原全面成陆后,钱塘江、杭州湾自5000a.B.P.开始至2600a.B.P.以前,岸线就向北推移,于4000a.B.P.前后,钱塘江与杭州湾位置雏形基本形成。在2100~2600a.B.P.时,杭州萧山城厢镇—慈溪—镇海一线以南地区业已出水成陆,萧绍、宁奉平原形成,那时的杭州湾堪称“大喇叭”,其口宽达100多km,湾顶位于现今杭州,南界于今日萧山—慈溪—镇海一线,曹娥江口有一个次级喇叭型河口湾。

2100a.B.P.后,由于海平面下降,古长江口南移,三角洲不断向测区北东方向的海域延伸和乍浦—金山深槽潮流的冲刷等,渐形成现今之三角湾海岸。河口段由于水动力条件复杂,宽浅的河槽和岸坡由疏松的轻亚粘土和粉砂组成,使河槽极不稳定,导致两岸产生大冲大淤的变化及河床南、北往返摆动现象。

1600a.B.P.后,钱塘江河口及杭州湾涨涌强烈,岸线变化变迁频繁,河口段由北大门,中小门和南大门记载了钱塘江入海河槽的巨大变化(图1),岸线摆动幅度达20km。

杭州湾南岸萧山—慈溪—镇海以北的大片陆地是最近600年以来杭州湾湾顶东移,南部边滩渐向北淤涨,造成杭州湾从“大喇叭”变成“中喇叭”的河口地貌过程中形成,从14世纪(明)至今累计,杭州湾湾顶东推了近50km。

图1 钱塘江及杭州湾演化变迁图

20世纪50年代以来,杭州湾北岸以冲刷为主的侵蚀海岸,进行系统整流护岸工程,逐步使北岸成为相对稳定岸段,但个别地段仍冲淤更叠。杭州湾南岸一直处于淤涨状态,局部则表现为相对稳定海岸,属连续堆积型。

由上可知,最近50年来杭州湾海滨平原淤泥质海岸线一直处于侵蚀和淤涨的变化中,稳定不变仅是相对而言,在前期变化剧烈地段后期有所缓和,然北塌南淤的总趋势仍存在。

5 结论与讨论

(1)利用气候旋回与基准面旋回理论,结合岩石多重地层划分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不同钻孔间对比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杭嘉湖平原的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精度。

(2)通过气候旋回与基准面旋回研究,将杭嘉湖平原第四纪地层划分为9个亚层序、8个气候旋回、27个基准面旋回,较系统、全面地分析杭嘉湖平原第四纪的环境发展与演化过程,并进一步划分为河湖与潮坪两个阶段。

(3)杭州湾北岸以冲刷为主的侵蚀海岸,虽经系统整流护岸使其成为相对稳定岸段,但个别地段仍冲淤更叠,南岸一直处于淤涨状态,局部则表现为相对稳定海岸,属连续堆积型。

参考文献

[1]陈忠大,覃兆松,梁河等.杭嘉湖平原第四纪地层高精度对比研究方法研究.中国地质,2002,29(3):275~280

[2]陈忠大,顾明光,彭振宇等.杭嘉湖平原第四纪地质研究.2004,内部版,4~138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Contrast of Quaternary Stratigraphy in Hang-Jia-Hu plain

Chen Zhongda, Gu Mingguang, Peng Zhenyu, Liang He

(Zhejiang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Xiaoshan 3112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dividing of lithostratigraphy, magnetostraigraphy and biostratigraphy, and the isochronous theory of cycle of base-level, we divide Q of the Hang-Jia-Hu plain into 9 sub-sequence, 8 cycle of climate, and 27 cycle of base-level according to the mark, such as pelaeopedological and river wash-surface. And we do the high-resolusion contrast of Quernary stratigraphy on the different stratigraphic hole and the different area. Besides these, with the old geographic feather of different cycle of climate, we study the change of Quernary stratigraphy condition in Hang-Jia-Hu plain, and divide Q of the plain into 2 segment of developed and evolvement, which are river-lake and tide-level ground. Meanwhile, we do the frist research on the change of Qian-Tang-Jiang river and Huangzhou bay, which happened after Hang-Jia-Hu plain become land.

Key words: Hang-Jia-Hu plain; Quaternary (Q);Contrast of stratigraphy; Cycle of base-level; Environmental change

⑤ 北京市朝阳区的邮编是多少

北京市朝阳区邮政区码:100020。电话区号:010。

朝阳区位于北京市的东部,西与东城区、丰台区、海淀区相毗邻,北连昌平区、顺义区,东与通州区接壤,南与大兴区相邻,幅员面积470.8平方千米,平均海拔34米,是北京市中心城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区。

2018年,朝阳区下辖24个街道、19个地区,常住人口360.5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093.5亿元。

(5)文献区长扩展阅读

邮政编码最早是由乌克兰发明、于1932年12月启用,但在第三年被放弃使用,后来德国将其再次采用。

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邮政系统都使用邮政编码,但有少数例外。爱尔兰、巴拿马、牙买加和香港都不使用邮政编码,而新西兰只在投寄大量邮件时才使用。一些网站必须输入邮政编码,如果居住地根本没有使用,可以填写0000。

许多国家或地区的邮政编码是用数字,但如英国及加拿大也有使用罗马字及数字混用编码。使用数字编号的国家或地区也用不同位数,如美国使用5或9位数字,墨西哥使用5位数字,澳大利亚使用4位数字,印度使用6位数字。编码格式最为复杂的为英国。

⑥ 李文献的个人经历

历任:北京军区陆军第28集团军84师251团战士;北京军区陆军第28集团军82师政治部宣传科专职新闻干事;四川省军区司令部办公室正连职、副营职秘书;四川省军区教导大队政治处副营职、正营职党委秘书;四川省军区门诊部(四川省国防医院)政治协理员;四川省大英县政协常委、人武部副部长兼军事科长;四川省人民防空办公室综合处副调研员、工程建设管理处副调研员、人事处副调研员。现任:资阳市雁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⑦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1942年9月18日,边区政府召集各专员及部分县、区长举行座谈会,研究专署以下各级行政机关进一步实行精兵简政,标志着第三次精兵简政的开始。③会议确定简政的总原则是:“精干、统一、效能、节约、反对官僚主义,建立制度,健全机构,
调整干部,改变作风,加强领导,精通业务,厉行节约,改善各方面的关系。”[34]
12月3日边区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三次会议,通过了《陕甘宁边区简政实施纲要》。④1943年2月24日,边区政府发出命令,公布了该《纲要》。指出:“简政是精兵简政在政权工作方面的贯彻,是为了使政权工作达到精简,统一,效能,节约与反对官僚主义的目的。”即政府方面要通过简政,减去一些不必要的政务,集中力量抓好“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首要任务。《纲要》规定,区以上精简机构和精简人员的共同原则是“少而精”。“精简机构,就是裁撤不急需的机构;精选称职的人员,又从各种业务的需要来调整人员,使之各得其所。”[35]并规定坚持民主集中制,统一领导,整饬政纪;改善领导作风;统一干部管理,调整和提高干部;拥护军队;巩固“三三制”;厉行节约;从组织上、思想上贯彻精兵简政等具体要求。以及具体阐明了精兵简政的意义和目的,划清了政务和事务,要求紧缩上级政权编制,加强乡一级政权等。总之,该《纲要》为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普遍彻底的贯彻,做了制度上的保障。     1943年3月23日,边区政府举行第四十三次政务会议,讨论通过各级政府新的整编方案。该《方案》包括两个部分,即边区一级和各专署、县政府的编整具体计划。根据该《方案》的规定,边区政府系统裁减部门百余处,区以上干部及事务人员由4453人,减为3221人。[36]随后,各级政府进行了裁撤与合并,也进一步缩编了人员。10月15日,依据《简政实施纲要》中关于精简与健全乡(市)政权的精神,边区政府公布了《修正陕甘宁边区乡(市)政府组织暂行条例草案》。 
    通过深入实际地调查,广泛讨论研究,制定详细科学的实施纲要和建立了一些制度,这次整编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基本上达到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反对官僚主义五项目的。1943年12月24日,边区政府委员会召开第四次会议,参加会议的除政府委员外,边区参议会常驻议员及政府各厅、处、院、行负责人列席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李鼎铭副主席作了《边区政府简政总结的报告》。至此,精兵简政在陕甘宁边区共进行了三次,时间达两年半之久的政权机构改革和节流措施,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胜利结束。 
三、精兵简政的成绩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是中共局部执政的试验场,而精兵简政是中共对科学执政的实践和探索。在精兵简政以前,由于各种原因,当时抗日民主根据地面临着巨大的财政经济问题。而政府机构头重脚轻,政事不分,用人不当,“工作不统一”,“游击习气”存在,官僚主义滋生,导致政府工作效率低下。经过三次精兵简政,实现了政府机构的精简,工作的统一,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和基本上解决了官僚主义的问题。而这五项目标的实现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既有军事系统的精兵,
又有政权系统(包括党、政、民、学各种组织)的简政。”[37]
 
(一)在精兵方面,精简了人员,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通过广泛的动员宣传,一部分人抛弃了“多兵论”,树立了“精兵论”。裁减了
                                                 
③ 张扬认为是9月10日是第三次精兵简政开始,但笔者依据《陕甘宁边区政府大事记》(北京: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认为应该是9月18日。9月10日是动员总结第二次精兵简政,而9月18日的座谈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实行精兵简政。 
④《纲要》张扬(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J】.近代史研究.1983(4):134-148.),史料摘编•总论【Z】,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资料选辑)【Z】都认为1943年3月,但是笔者依据《陕甘宁边区政府大事记》(北京: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认为是1942年12月3日召开的会议。  

 

部队番号,充实了连队建设;淘汰了老弱,确定了枪兵比例,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独立作战能力。还加强了对军队的政治教育,使党指挥枪的原则和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的思想深入士兵的心,并且通过军事教育培养了指战员与士兵的作战能力。同时又号召发展生产自给,在实践中教育了军队,提高了部队对节约的认识,对坚
持抗战具有重大意义。                                                                  
(二) 政权系统的简政是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的核心,成效显著,堪称楷模     首先,精简人员和裁并机构。在精简人员上,第一次精简后缩减人员1598名,占边区政府原有人数的24%;[38]第二次精简,除地方武装及母婴孩外,边府所属吃公粮的人员尚有11500名,其中各级政府及附属机关8200名,各中等学校及保小3300名。第三次精简在第二次的基础上吃公粮减至7500名,减少35%弱。[39]边区政府原有552人,整编为416人,各厅、处的附属机关原有1140人,整编为911人。各分区专署公署原有101人,因增设延署、三边两个分区,总人数增加到148人,但原有专员公署的人数减少了。各县原有1186人,整编为791人。边区共213个区公署,原有1250人,整编为955人。区以上各级政府机关精简总人数为762人,占原有人数的26.5%.[40]在裁并机构上,第一次精简侧重于减少机构,共裁、减、并机构百余处。第二次精简主要是建立政府的工作制度,实行合署办公,裁、减、并了一些重叠或相同性质的机关。第三次精简边区各厅处的内部机构裁减1/4,边区政府的机关从35个减为22个。     第二,加强政府的统一性,建立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规定由中共中央代表机关及各级党的委员会统一领导所有地区的党、政、军、民工作,消除党、政、军、各自为政的现象。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1943春,边区政府先后颁布了《专署县、市、区的政府组织条例》《干部管理通则》、《政纪总则》、《政务人员公约》、《奖惩条例》、《五一施政纲领》等。进一步加强对干部的统一管理,并强化民主集中制的纪律教育。 
    第三,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能。原来许多单位由几个人做的工作,整编后一个人就承担了。1942年9月1日边区政务会议通过《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纲领草案》中规定,“必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提高每个人员战斗力与工作力,不致有任何物质的浪费,才能充实力量准备反攻。”[41] 同时也精干了上层,充实了下层;紧缩了机构,精选了人员;确定了职责,建立了制度;实行合署办公。在干部配备上,用其所学,对口配备;调整了一些干部的职务,使他们能愉快的胜任工作。如边区第二次整编时对干部降级使用,将编余的200余名干部,派往县区工作(20%的到县上,80%的到区上),不仅精干了上层,而且充实了下层。针对乡级政权效能低下的状况,在第三次整编时,给边区1270个乡都增设了文书1人,调派了1000多名知识分子参加政府工作。而且,“精兵简政促进了干部队伍的新陈代谢,大大提高了干部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与创造力。”[42]政府实现了统一领导,克服了官僚主义作风,工作效率大为提高。陕甘宁边区文书科的缮写员,现在3个人就做了过去13个人的工作;边区通讯站在1943年1月至4月每日平均投递16661件,5至11月激增到每日平均投递30078件,提高效率80%以上;难民工厂,过去每台铁机每月平均织布13匹,现每台织布21匹,提高63%。振华纸厂,8月份出纸115.4令,每令需13.8个工,10月份就增加到216.6令,每令需工8个,提高42%。化学工厂,4月份出肥皂30726条,8月份就增加到58024
条,提高92%,成本则由4月份每箱1.4石小米,减至8月份每箱0.89石。[43]
 
    第四,节约也取得了显著成绩。1942年8月23日,延安《解放日报》社论指出:“精兵简政实为目前各根据地整个工作的中心一环,必须把这一任务的实现,贯彻导各方面的工作中去。”其他一切工作,“当应当在这一政策之下”。还指出:“精兵简政的实行又必须与爱惜民力,培养民力,发展生产,自力更生,厉行节约,反对
浪费等具体工作联系起来。”[44]
因此,精兵简政中“尤须注意民力物力之发展与节省。”

 

[45]
 “陕甘宁边区1941年公粮征收量占收获量的13.85%”, 经过精简,“到1943年为
10.16%,而1944年仅为8.83%。”[46]
1942年征粮16万石,征草1600万斤,“若以现有人员(77000余)牲口(7300余)计算,则明年粮草供给收支相抵要不敷粮8200余石,
草980余万斤。精简后,吃粮人数减到65000人,牲口数不动,亦只余粮11000。”[47]
     1942年12月,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后,“各部队减去约五千余人,其中部分为空额,一部分编余转入生产,机关学校减去三千余人,合计1943年节省粮食一万三千余石。”[48]其中,民力的节约尤为显著。“延安县1942年动员民力60025个,去年只28493个。减少31532个,即减少52.53%(原文110%)强;绥德前年动员民力75196个,去年只900个,减少74296个,减少85.5%强。”[49]人员的减少,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缓解了“鱼大水小”的矛盾;民力的节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保证了不误农时,有利于解决了自给问题。 
    第五,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有了进展,密切了干群关系、军民关系和军政关系。官僚主义,就是脱离群众的漂浮作风、空洞的形式主义、忙碌的事务主义及繁琐的文牍主义,这些都严重的腐蚀着政府的肌体,损害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50]经过精兵简政后,陕甘宁边区的许多领导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改善了领导作风,消除了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命令主义。通过对干部的提拔、同级调用、降级使用、选送学习等方式,不仅在于“紧缩了上级,加强了下级”,更重要的是提高思想认识,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总之,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精简了人员,裁并了机构,调整了干部队伍,加强了统一领导,建立了积极的干群关系、军民关系、军政关系,改进了工作作风,克服了官僚主义,提高了工作效能。并且,许多编余人员,回到了生产第一线,在一定意义上解放了生产力,为边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四、精兵简政的历史经验 
    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由于其成效的明显性、措施的模范性、地位的特殊性及意义的全局性,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精简的过程中,成功的完成了对政府系统的改革,探索和确立了党领导下的政府组织原则、权力分配、运作机制及工作制度,建立起了一个民主、灵活、统一、高效、纪律严明、有制度可依的革命政府,赢得了广大民众的一致拥护和外国友人的好评,使他们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同时也表明在革命的实践中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已经具有了建立和领导全国政权的能力和条件。[51]因此,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是科学执政成功实践的范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是党的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前提 “精兵简政”政策的采纳和有序实施,是中共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亦即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共认识到了“鱼大水小”的矛盾和“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不正常现象,并根据经济规律,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当时,中共中央认识到只有从“开源”和“节流”两手并进,才能达到生产自给。因此,在精简过程中,组织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从“开源”上解决财政经济困难。同时,还在“节流”上下大工夫。在简政前,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冗员充塞,以陕甘宁边区伙夫与总人数比例为例。当时“每个工作人员(包括伙夫自己),机关总平均中占6.9%(最多占8.5%,最少占4.6%),学校总平均约为4%(最多的5.5%,最少的2.2%)。”[52]
这样,政府开支过大,不仅加剧了财政困难,也加重人民负担,致使人民对政权的不满。毛泽东曾说“兵民是胜利之本”,为了依靠人民,团结人民,中共在充分考虑经济规律和执政规律的基础上,果断的进行了精兵简政。     
(二)实事求是,执政为民,是“精兵简政”政策的基本方略 
在编余干部的处理上,尤其可以看出,党在紧要关头,临危不惧,从革命事业

 
10 
的长远利益出发,进行了人性化的安排。凡有文化、有能力、能工作的干部,充实基层;凡确须继续培养、深造的干部,送延安学习;凡身体强壮的干部,转入生产事业;凡老弱及思想落后的分子,帮助他们回家务农;对身体确有疾病,设法给以休养,使其恢复健康继续工作。对精简下来的干部,从其自身条件出发,能为革命工作和不能工作者进行了区别对待,而在能工作者中又进行了细化,做到人人各得其所。有些干部为党为革命做了大量工作,是革命功臣,要他们离开工作岗位未免有些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对一些被裁减的干部做了耐心的思想工作,说明“精兵简政”政策的重大意义,让他们明白“精兵简政”的政策“不是消极的裁减人员,而是积极的为了提高行政效能,以发展边区的事业,以进一步提高边区、巩固边区。”[53]
对于降级使用的干部,让他们认为下层工作是最光荣的事业;凡是转入生产部门的干部,也要让他们认识到“保障供给,发展生产”是当前最重要的事业;对于学习的要让他们明白,这是党对他们的信任,是为将来对日反攻和革命事业做准备;对休养和回家务农的更是耐心处理,让“每个人心里感觉到很愉快,心安理得”。总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是中共领导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正确路线。 
(三)大力宣传,统一思想,是精兵简政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 
在“精兵简政”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高度重视,多次发出文件和发表社论,对精简工作进行宣传和指导,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1941年底到1943年,《解放日报》为促进精兵简政政策的正确执行,先后发表社论、专论二十余篇,经验介绍及情况报道一百余篇,起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54]194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的指示》;1942年12月1日,发出《中央关于加强统一领导与精兵简政工作的指示》。“精兵简政”的实施要进行“改革体制、整顿机构、精简人员、健全制度等,一句话,要在组织上贯彻。”[55]为此,陕甘宁边区政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制定了科学周密的精简方案。如《陕甘宁边区政府训令》、《陕甘宁边区政府第二次精兵简政实施方案纲要》、《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纲领(草案)》和《陕甘宁边区简政实施纲要》等文件,为“精兵简政”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组织工作没有思想工作作保证,就失去了灵魂,不能持久。[56]因此,思想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而毛泽东、胡乔木、陶铸等在《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反复宣传“精兵简政”政策实施的意义,提高干部的思想认识,“使政策的实施由被动强制变为自觉执行”。[57]通过广泛的宣传,统一了思想,减少了“精兵简政”政策实行的阻力。 
     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给我们今天的有益启示,远远不止这些。比如将整编与整风的相结合,为了保持精兵简政成效的长期性,进行的制度建设等,有学者已经进行了研究,在此就不赘述。精兵简政作为一场深刻的政治体制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不仅是为了减少财政支出,更重要的是为了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58]但是,目前我国的政府中仍然存在着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等问题,阻碍着改革的继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因此,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进行历史回顾,借鉴其成功经验,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25][29][42][49]张扬.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J】.近代史研究,1983,(4);134-148,137,138,142,143. 
[2][54]熊宇良.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J】.人文杂志,1981,(6);84-86,85. 
[3]叶健君.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20-28. [4]冯延巧.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J】.陕西档案,1997,(4);22-23. [5]李红梅.陕甘宁边区简政之目的【J】.中国行政管理,1994,(2):36-38. 

 11 
[6][30][37]臧运祜.关于“精兵简政”的再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1994,(3):40-45,43,43. [7][56][57]周浩集.抗战时期中共“精兵简政”政策的历史经验研究【D】.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7.1-51,33,33. 
[8]张光远、廖志豪、张爱华.“精兵简政”与政权建设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9-52. [9][11][12][13][28][35][39][40][41]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档案馆编.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总论(第一编)【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9,8,9,10,198-199,201,204,198,198. [10]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5)【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91-107. 
[14][15]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和财政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2,893. [16][43][53]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编写组编.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资料选辑)【Z】.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7-8,155,15. 
[17]解放日报【N】.1941-11-27(3). [18]人民日报【N】.1979-04-07(2). 
[19][31][32]刘益涛.抗战时期精兵简政的决策——历史转折关头的毛泽东(系列之二十三)【J】.党史文汇,1994(2):12,13,13. 
[20][21][22][24][26][34][36]陕西档案馆编.陕甘宁边区政府大事记【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1.126,126,131,144,154,168,183. 
[23]施善元.抗日民主根据地精兵简政政策的实行及其经验【J】.中共沈阳市委党校学报,2000(1):49. [27]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室,中共陕西省党史教研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陕西大事变记述【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330. 
[33]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1947年9月7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0. [38]刘景范.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陕甘宁边区时期陇东民主政权建设【Z】.1990,9:760. 
[44]精兵简政—当前工作的中心环节(1942年8月23日《解放日报》社论),胡乔木文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89. 
[45]林伯渠.边区高干会上的报告提纲(1942年11月 4日)【R】. 陕西档案馆编.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总论(第一编)【Z】.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194.  
[46]宋金寿. 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393. 
[47][48][52]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档案馆编.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财政(第六编)【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548,549,541. 
[50]卢红飚.论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J】.理论学习月刊,1992(10):44. 
[51]蒋杰,张克非.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与政府改革探析【A】.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572. [55]李维汉.回忆与研究 (下)【Z】.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509.  
[58]星光.陕甘宁边区政府的精兵简政【A】.南开大学历史系编.中国抗日根据地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