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導師指導 » 學生小導師制

學生小導師制

發布時間: 2021-03-30 19:51:47

Ⅰ 實行導師制的意義是什麼

導師制最大特點是師生關系密切。導師不僅要指導學生的學習,還要指導學生的生活,進行德育,以更好地貫徹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

導師制在師生之間建立了一種「導學」關系,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指導學生的思想、學習與生活。導師制從制度上規定教師具有育人的責任,使教師在從事教學科研以外,對學生進行思想、學習、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導作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

(1)學生小導師制擴展閱讀:

導師制與學分制、班建制同為三大教育模式。導師制由來已久,早在十四世紀,牛津大學就實行了導師制。

導師制,以更好地貫徹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這種制度要求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導學」關系,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指導學生的思想、學習與生活。

Ⅱ 如何利用導師制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們認識世界的心理因素可分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兩個范疇。狹義的非智力因素是指與智力因素活動關系密切並共同影響智力活動效率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習慣等心理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開發學生的智力,更要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回歸教育的本質。
我校的導師制建立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每班按照一定的標准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成員在5-8人左右。每位老師帶一個小組,老師不僅要指導小組成員的學習,還要指導他們的生活。導師制明確了教師的責任及目標,也拉近了師生關系。由於小組人數較少,老師能更深入地了解學生,更充分地與學生互動、溝通,全面了解學生的性格、興趣、動機、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並針對每個小組成員的問題,制定個性化的培養策略,具體指導學生全面發展。

一、利用導師制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策略
1.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建立學生檔案等方法,了解學生情況,跟蹤教育效果。導師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首先要了解學生情況,明確學生的問題在哪裡,需要哪方面的幫助。為此,導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設計調查問卷、制定表格,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在了解學生的情況之後,導師可以根據收集的信息及平時觀察到的情況梳理學生的問題,建立檔案並制定指導方案。
2.讓學生明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及需要具備哪些非智力因素。在教學實踐中,導師一方面可以設定主題,利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時間,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經歷探討和總結在學習及生活中要具備哪些要素才能取得成功,而自己缺乏的又是哪些因素。通過這一過程,引導學生重視非智力因素及明確自身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導師還可以讓學生搜集成功人士的故事,歸納他們成功的秘訣。這些成功人士往往都有獨特的心理特徵,例如他們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頑強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等。在搜集這些故事的過程中,又進一步印證和強化學生在之前的小組合作探究中得出的結論,明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最後,導師還要與學生一起探討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培養非智力因素,並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給出個性化的建議,最終形成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行動指南。
3.導師要重視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完善,不斷增強表率意識,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教師的個性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智慧、情感和意志的發展,影響著他們的生活。教師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學生,讓他們逐漸受到感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做人。

二、營造良好的人際環境,為培養非智力因素創造有利條件
1.教師應該利用導師制師生關系密切的優勢,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為有效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鋪設良好的「感情通道」。在導師制中,導師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取決於學生是否信任和尊重導師。只有當學生真正信任和尊重導師,他們才會願意和導師溝通,聽取導師的意見。而要做到這一點,老師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學生,因為尊重和信任是相互的。其次,導師還應該關心、愛護學生,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對學生的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個小小的幫助,可能會給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重大的影響。
2.建立合作暢快、真誠信任、互相理解的小組氛圍,營造良好的生生關系。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大部分的高中學生都會嚮往平等的關系,喜歡與同齡人交朋友,因此生生關系在學生人際關系中是十分重要的。導師制的建立能夠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小組成員一般以自願原則結合在一起,每兩個學生之間形成師徒結對關系,在學習上和生活上相互幫助。導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例如問題探究、階段性總結、聚餐等營造和諧的小組氛圍,建立良好的生生關系,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及與人交往的基本能力。
3.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人們常說,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學生的問題折射的其實是家庭的問題。導師在幫助學生解決存在的問題時,不能簡單停留在學校教育層面,還應當了解學生的家庭成長環境、父母的教育方式、親子關系的和諧程度等信息,全面把握學生的情況。並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將學生的問題與困難及時與家長溝通,尋求家長的支持和配合,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共同努力。

Ⅲ 本科導師制是什麼

導師制是一種教育制度,與學分制、班建制同為三大教育模式。導師制由來已久,早在十九世紀,牛津大學就實行了導師制,其最大特點是師生關系密切。

導師不僅要指導他們的學習,還要指導他們的生活。近年來,國內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制度—導師制,以更好地貫徹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

這種制度要求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導學」關系,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指導學生的思想、學習與生活。

(3)學生小導師制擴展閱讀:

導師制的教育模式:

導師制是一種教育制度,與學分制、班建制同為三大教育模式。導師制最大特點是師生關系密切。導師不僅要指導學生的學習,還要指導學生的生活,進行德育,以更好地貫徹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

導師制在師生之間建立了一種「導學」關系,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指導學生的思想、學習與生活。導師制從制度上規定教師具有育人的責任,使教師在從事教學科研以外,對學生進行思想、學習、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導作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

全員育人:

全員育人導師制是把學生以小組或宿舍為單位,學校全體教師都參與育人,都擔任導師,每個導師負責一個或幾個小組或宿舍。

全員育人導師制要求全體教師關注學生,從入學至畢業的整個教育過程,從學習、生活到德育的各個環節,對學生的教育要有整體性和一貫性的觀念,自始至終和任何環節都不放鬆對學生的教育和指導。

Ⅳ 小學全員導師制工作反思

1、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以及教師對學生的親和力,版對學生實施親情化、個性權化教育,深入學生心靈深處,進一步融洽師生關系。
2、進一步發揮教師教書育人的功能,全面落實教師教書育人一崗雙責制,尋找挖掘發現學生的發展潛能,使學生在學業、道德、心理、行為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導,使學生的潛能和個性得到充分發展,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個學生掉隊,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3、充分發揮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做學習、活動的主人,用「主人」的姿態參與學習活動;在教師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學習,自主的探究,獨立地生活,促進學生張揚個性、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4、發揮我校優勢,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的藝術水平,促進教師的全面健康發展。
5、適應基礎教育改革,全面貫徹課改精神,堅持以人為本,探索一條「教師人人做導師,學生個個受關愛」的教育管理之路,努力培養人格自尊、行為自律、學習自主、生活自理、心理自強的新時代的中學生。

Ⅳ 導師制缺點具體有哪些,在線等 急!!!

(一)「導師制」的定義不夠明確
按牛津大學導師制發展模式,導師按理來說應由具有高資歷、高科研能力的教師擔任,導師的主要責任是關心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即本科階段的科研能力的培養,其次是在生活上給予一定關心。畢竟導師科研任務繁重,顧及太多必然會影響導師自己科研項目的完成。《現代漢語詞典》中關於「導師」的定義是「高等學校或研究機關中指導人學習、進修、寫作論文的人員」,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學導師是指導老師的意思,嚴格區別於中小學的班主任以及大學的輔導老師。但是目前高校存在一種「導師不導」的情況,有些導師不把此當做自己的一份責任,因此這種制度有時僅僅是一種形式,學生並沒有在導師制中有所收獲與成長。理想的導師制應是導師對學生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塑造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學術品質,其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專業性學習與科研的能力。

(二)導師帶學生的比例不科學
在當前國內大學如武漢科技大學、河南大學等高校的部分學院做到了一個導師帶5-7個學生的導師制度,正在逐漸與外國導師制縮小差距。吉首大學文學院由於師資或經濟條件等各種原因實行的是一個導師帶一個班的制度,一個班平均50人,顯然,和外國大學相比,這種比例是極其不科學的。資料顯示,斯坦福大學的導師與學生之比為1:3,我們沒有條件實現這種比例,但我們可以相對更科學地劃分或細分,充分挖掘與利用學院的教師資源,啟用更多的導師。同時我們可以利用孔子因材施教的理念去劃分生源,讓學生根據學習興趣自己去選擇導師,在這些條件下爭取一個導師帶20個學生左右,這樣更有利於真正體現導師的作用以及導師制的貫徹落實,讓導師制不至於形同虛設,起到真正「引領學生」的作用。

(三)學生和導師的互動意識淡薄
中國學生的學習一向是被動型的學習,初次面對大學的導師制顯然是不適應的。所以,雖有導師,但似乎很多學生從來沒有在導師制中受益,於是便有了「導師制如浮雲」的說法。好像在許多學生眼中,導師就是個擺設。其事實是學生們不夠主動,由於傳統的師教生學的模式,學生互動意識極其淡薄,教師只能一味的講,學生沒有研究靈感,學習模式依舊未變,這種互動式的學習也就名存實亡。這些都是學生不會利用優秀資源的表現,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學生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缺失。導師與輔導員的區別是導師能更准確地把握專業知識結構,更好地規劃學習秩序,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業需要,對學生學習提出必要的建議。因此,讓學生了解導師的重要性也是大學導師制完善的必要途徑。

(四)學校獎勵機制不完善
導師帶本科生搞科研,需要導師的耐心教導,用心地培養學生,讓學生主動快樂地加入到導師的科研項目中,做導師科研的好幫手,這能夠明顯提升本科生的科研與創新能力。但這種科研的過程是艱苦的,甚至是困難的,一個科研成果的提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所以,對於優秀導師帶學生完成的科研成果,學校有必要大力表揚並給予物質上的獎勵,尤其是給予導師獎勵,這些成果的產生是以導師為核心帶頭人而產生的,對於學校的科研能力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學校極有必要建立導師帶學生獎勵基金,提高導師帶學生工作的積極性,提升學校整體的科研能力。當然,本科生科研不同於研究生科研,研究生主要是出成果,本科生更注重過程,因此,可根據學校具體情況制定獎勵計劃。

Ⅵ 導師制手冊,老師對孩子知心話積極要求和建議,學生的收獲,進步和感悟,怎麼寫(內容多一些,謝謝!)

感悟一:三句→兩句,核心理念更清晰!
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該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而修訂稿改為了:「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修訂後與過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義和更廣的內涵,落腳點是數學教育而不是數學內容,有更強的時代精神和要求。在普及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個性,不再用學習價值來衡量數學教育,尊重學生數學教育的過程,讓學生有「良好的數學教育」,遠勝於「獲取必需的數學」來得更為重要。它既體現了數學是一門精深的科學,更體現了「數學」的一種人文情懷,與教育的內涵恰當地融為一體。
「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里的「人人」指的是學習數學課程的所有人,是大眾教育,而不只是指少數人;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整體發展是「良好的數學教育」的標志;「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對人的主體性地位的回歸與尊重。平時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正視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更好地自主發展。
感悟二:雙基→四基,是這次課標修改的旗幟!
「雙基」變「四基」是此次修訂後最引人注目的課程目標的變化。實驗版的課標非常強調雙基,現課程標准在繼續保留和強調了「雙基」還增加「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變雙基為四基。這樣的改變,首先體現了對於數學課程價值的全面認識,學生通過數學學習不僅僅獲得必需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經驗、獲得數學發展和處理問題的思想。同時,新增加的雙基,特別是基本活動經驗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體驗,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基本理念。 一個人要具有創新精神,可能需要三個基本要素: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機遇。其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形成,不僅僅需要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的積累,更需要思想方法、活動經驗的積累。也就是說,要創新,需要具備知識技能、
需要掌握思想方法、需要積累有關經驗,幾方面缺一不可。正如史寧中教授所說:「創新能力依賴於三方面:知識的掌握、思維的訓練、經驗的積累,三方面同等重要。」
感悟三:兩能→四能,是創新意識培養的需要!
2011版課標明確提出增強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原來倡導的「雙能」(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了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發現問題」,是經過多方面、多角度的數學思維,從表面上看來沒有關系的一些現象中找到數量關系或者空間形式的某些聯系,或者找到數量關系或者空間形式的某些矛盾,並把這些聯系或者矛盾提煉出來。而「提出問題」,是在已經發現問題的基礎上,把找到的聯系或者矛盾用數學語言、數學符號集中地以問題的形態表述出來。

Ⅶ 在導師制中,學生和導師各自應扮演什麼角色

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由於教學活動發生在課堂內,由作為知識的擁有者的教師向作為知識的需求者的學生傳授的活動,教師就必然承擔著把知識經驗通過傳授的方式繼續傳承下去的職責,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就是簡單的教師「單向傳輸」和學生「被動接受」的關系。在數學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由於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教師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惟一源泉,教師僅僅充當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就會禁錮學生的頭腦,不利於學生自己的主動探究。由此,教師角色必須做出適應開放式教育的轉換:既是知識的傳授者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
1、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教師應該是在關鍵時刻給予學生指導和支持的「導師」。首先,教師應該能夠根據學生的智力高低、學習風格、學生個性等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並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親自進行的學習活動,主動而不是被動地獲取知識,真正得引導和促進學生的發展。
2、其次,教師應該能夠幫助學生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資源探求知識,並通過留下供學生進一步探索的空間以及思考的問題,引導他們進入更深層次的探索和更高階段的學習。
3、最後,教師應該能夠在學生需要克服較大困難或付出較大努力才能完成學習任務時,給予適時、適當的指點和支持,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

Ⅷ 學生角度:導師制感想。

裝備放棄下哦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