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指導員
㈠ 衢州基層黨建「三個三」是什麼內容
「三個三」是2013年國家稅務總局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向全國稅務系統幹部職工提出的工作要求。「三個三」即:「三個服務」、「三個實在」、「三個禁止」。
「三個服務」:服務稅戶、服務基層、服務大局;
「三個實在」:任務求實、幹事踏實、說話朴實;
「三個禁止」:執法禁貪、服務禁懶、管理禁散。
(1)網格指導員擴展閱讀:
推進標准化規范化建設,從問題導向看,是做實做細做深做優「三個三」基層黨建工程的重要前提;從目標導向看,是打造中國基層治理最優城市的題中之義;從價值導向看,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現實要求。
具體要從四個方面推進標准化規范化:
一是規范網格劃分,按照「適當調整、掃除盲區、全面覆蓋」的要求,推進網格優化調整,區分重點網格和一般網格,因地制宜、分類施建、突出重點,不搞簡單「一刀切」。
二是規范「一長三員」,原則上由村(社)「兩委」班子成員擔任網格長,從村(社)「兩委」班子成員、專職社區工作者或優秀黨員骨幹中選配好專職網格員,其他村(社)「兩委」班子成員、社會工作者、工青婦、治調等黨群工作負責人和黨員骨幹全部進入網格擔任兼職網格員。
駐村(社)幹部或其他鄉鎮(街道)組團聯村(社)團員擔任網格指導員,對「一長三員」要嚴格管理、績效考核、動態調整。
三是規范組團聯村,在團隊組建上,明確「總領隊+領隊+團長+團員」的組團標准;在職責內容上,明確「四個四」的服務內容;在運行體繫上,明確清單銷號制、集中服務制、月度例會制等三項工作機制。
四是規范網格支部,支部設置上要按黨員人數實行「上提下分」,把黨支部(黨小組)建到網格上;網格支部要做到有場地、有標識、有設施、有制度、有經費,實現活動固定化、正常化、常態化;日常運行要做到「五個一」。
㈡ 黨建工作的五知道、五必談、五必訪內容是什麼
黨建工作五知道 :
一、所駐村的村情必須知道 。
二、黨建情況必須知道。
三、經濟社會情況必須知道。
四、安全隱患必須知道。
五、社會不穩定因素必須知道。
黨建工作五必談:
一、職工有思想情緒必談。
二、員工與同事發生糾紛必談。
三、員工落聘待崗必談。
四、員工工作調整必談。
五、員工受到批評處分必談。
黨建工作五必訪:
一、員工生病住院時必訪。
二、女員工生育時必訪。
三、員工家庭有紅白喜事時必訪。
四、員工家庭生活困難時必訪。
五、員工家庭不和睦時必訪。
(2)網格指導員擴展閱讀
1、黨建是指黨的建設。黨的建設包括: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純潔性建設等,具有鮮明的黨性和實踐性,指導黨在不同時代、不同情況下的工作與活動。
2、工作制度
工作站制度:
(1)、支部(總支、黨委)機構設置、職責及議事規則
(2)、黨的聯系制度
(3)、服務制度
(4)、群眾組織建設:志願者隊伍建設,工青婦組織建設;
(5)、指導員、聯絡人管理規定
3、黨組織基本制度:
「三會一課」制度,革命傳統教育、警示教育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組織生活會制度,黨務公開制度,黨內送溫暖制度,愛心扶貧助困制度,黨費收繳管理制度,黨組織活動情況報告制度,設立黨員示範崗、黨員責任區、黨員為民服務日制度,「五好五帶頭」等;
4、黨員基本制度:
黨員活動制度,黨員行為規范,黨員教育培訓制度,黨員教育規范,黨員的權利與義務,黨員服務日制度,黨員聯系群眾制度,黨員目標管理制度,黨員監督制度,流動黨員管理制度,黨員談話誡勉制度;
5、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制度:
非公企業支持黨組織開展工作制度,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標准,非公企業黨組織工作職責,非公企業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職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黨建
㈢ 網格化基層社會管理存在哪些問題
在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的話語背景之下,城市網格化管理獲得了政府行政系統的青睞,成為中國城市基層社會管理領域日漸流行的模式。毫無疑問,「網格化」管理運用科層理念和全新的治理技術,在打造「數字城市」、創新社會管理體制以及城市管理服務規范化等方面發揮了特殊的功用,值得肯定。但這並不意味著網格化在日趨復雜的城市管理領域可以無條件地收到「一網就靈」的效果。城市管理網格化模式要想真正深度地嵌入城市基層社會,還必須克服一些局限。
1、網格運行成本及其持久性
網格化管理啟動於社會群體性事件和個人極端事件頻發的社會轉型期,因而它的提出及運行實際上依託於網路技術和科層治理技術、是一種以權責明晰劃分和監督考評為制度保障,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服務系統與基層社區組織結合起來的管控模式,帶有一定的應急性。毫無疑問,網格化管理為在基層社會與政府公共服務部門之間建立起暢通的信息溝通反饋機制,避免政府各主管部門之間的扯皮推諉從而縮短問題解決的時間,提高政府科層系統的行政績效等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網格化管理的編織及其運行也潛藏著行政成本膨脹的風險。如在一些網格內設置多名網格指導員,增設各級網格管理指導中心辦公室,這就使其人力和設備投入勢必增加。此外,網格化管理系統的建立雖然可使政府的社會治理力度得到一定的加強,但其效能是否能夠持久則令人懷疑。近年來,在一些大城市中,其網格化管理往往是作為大型活動的配套機制而出台的,而每當這些大型活動結束後,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社區組織,都不可避免地出現倦怠和鬆懈,從而導致嚴重的城市管理事故。上海「後世博」和北京「後奧運」時期出現的種種問題,即是明證。所以,如何將網格化的「非常之舉」變為「尋常行動」,則是問題的關鍵。
2.網格化與社區自治
近年來,在學界關於社區研究的成果中,很多學者都對社區行政化持一種批判的態度,認為「社區行政化」是「城市政府為尋求經濟增長與社會穩定的平衡,依靠行政權力,自上而下地實現社會再組織化的過程。其基本表現是:社會空間行政化、社區組織行政化、社區事務行政化」。從本質上講,社區建設的行政化傾向是中國傳統的城市管理「一竿子插到底」的全方位管理思想和方式的延伸,影響了社區自治功能的發揮。
在現實的社區發展建設中,網格空間的誕生存在著削弱社區自治能力的可能性。正如有的論者所言:「政府行為的全面回歸,不僅使公共服務輻射到社會各個領域,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行政強制的傾向:行政體制儼然成為一部設計合理、運轉有效的龐大機器,但面對社會出現的突發事件和具體矛盾,則需要每個部件、每個齒輪都隨同這一機器系統調整方向,連帶運行,失去了靈活多變、敏銳出擊的應對能力。」
當然,強調網格化對社區自治的消極影響,並不是要拒斥網格,而是要對兩者關系展開復雜的理解和分析。在現實社會中,社區自治與行政化之間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在現階段社區自治尚不完備的情況下,網格化管理的推進和加強可能導致行政力量的強化、社區自我管理的弱化,而弱化社區自我管理則會對社區自治的進程產生消極影響。但筆者認為,在現實中,完全意義上的社區「去行政化」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社區實際上是作為「政府」和「居民」之間的聯結組織而存在的。
社會是一個高度復雜的聯結系統,以至於我們很難用簡單的話語完全揭示其中的奧秘。但我們必須關注那些基本的關鍵性聯結環節,因為一個社會如果其關鍵的聯結處被破壞了,便會發生社會解組的悲劇。因此,我們應從社會聯結的角度來理解社區性質,這樣就不會簡單地將社區置於與政府相對的立場之上而提出「去行政化」的思路了。
在社會管理領域,最高級的管理境界實際上是「自我管理」,所以我們要大力培育各種社會組織、中介組織,引導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城市社會管理。當然,我們這樣說並不是要切斷社區與政府的關系,而是要弄清行政系統與自治組織之間的關系聯結,追問兩者是「協動」關系還是「服從」關系,是「聯結」還是「從屬」。
3.網格的泛化問題
網格化治理風靡於當下的中國社會,主要是緣於政府為加強社會管理而彌補現有體制的不足,加強各部門間的協動。但隨著網格化治理的推行,「網格化的功能與實施范圍都被大大地泛化了。就網格化的功能而言,已經被泛化到可以解決任何問題的地步,似乎與黨的系統和政府系統相關的所有問題都可以通過網格化來解決,網格化的范圍被大大泛化」。當人們確信一切依賴網格、一切通過網格來解決之後,勢必形成嚴重的網格依賴症,其社會「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必然弱化,其直接後果就是將社會管理簡單化。
總之,新時期的社會治理正在發生一些值得注意的重要改變,其具體表現是:社會治理的主體由單一的政府向多主體、多中心轉變,社會治理的手段由平面社會向網路社會轉變,社會治理的目的由工具理性向價值理性轉變。我們應以理性客觀的態度來看待城市管理的網格化模式,處理好「網格管理」與「政府治理」、「網格管理」與「社區自治」之間的關系,尋找「政府社會治理」與「社區自治」之間有效的聯結點,調適好「國家」與「民眾」間的距離構造。所以,我們應「廣泛吸收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政策的制定,特別是積極發揮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創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勵它們承擔更多的公共服務,努力營造官民共治的社會治理格局」。
㈣ 村民小組網格化會議
今年以來,河南省黨委不斷強化基層幹部規范化建設,築牢農村治理基礎,圍繞實施年度基層黨建工作創新項目,超前謀劃,精心組織,嚴格把握時間節點,不斷推動農村網格化創新管理,有條不紊地推進黨建創新項目落到實處,進一步激活基層黨建工作活力,實現服務群眾由「最後一公里」到「零距離」。
一、精心組織 · 實現網格管理全覆蓋
據了解,該省年初確定黨建工作創新項目後,省黨委迅速成立了由黨委書記任組長、黨務書記任副組長、組紀宣等部門負責人組成的黨建工作創新項目領導小組,負責創新項目的推進。召開全省黨建工作會議,對年度黨建工作創新項目進行全面解讀和動員部署,要求全省各黨組織統一思想、聯動協作、落實責任。
二、劃分網格 · 構建網格管理新體系
網格化管理的第一步,是對全省在區域位置上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從而形成基層治理「網格」,這是一個「化整為零」的過程。該省人口共約十幾萬人,依據歷史沿襲、物業小區、經濟業態、單位組織等特點,按照「街巷定界、規模適度、無縫覆蓋、方便管理、動態調整」的原則,以300至500戶居民為單位,把全省14個村(社區)劃分為30個網格,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無縫銜接、全域覆蓋」。在每個網格內成立領導小組和服務團隊,定人定責,同時,選派30名網格黨建指導員,定期不定期進網格與黨員群眾溝通交流,熟悉村(社)情、體察民情、提升黨情,把群眾的需求送下去,把群眾的意見帶上來。
此外,該省還創新平台,豐富載體。建立統一的網格化管理信息平台,設有信息收集、處理、發布、群體交流討論等功能,各網格作為子系統,實現日常事務在網格內網路化辦理。同時,省、村(社區)都建立了QQ群和微信群,一方面便捷信息溝通,更好地掌握全省網格化管理的運行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困難和不足,對項目進行完善;另一方面可以第一時間了解百姓訴求,隨時掌握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因事制宜」地服務網格內的黨員群眾,促進了網格內群眾的溝通交流,營造了良好的鄰里環境。
三、提升能力 · 打造網格管理堅強隊伍
該省在村(社區)層面成立「網格化管理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本地區網格化管理工作;在網格層面成立「服務團隊」,包括網格長、聯絡員,還包括本網格內熱心公共事業的黨員、幹部、教師、醫生、警察、技術人員、義工等,他們共同構成每個網格的「服務團隊」。
此外,該省在積極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基礎上,結合黨員「統一活動日」安排,利用重要節日時間節點,開展「我是黨課主講人」「領導幹部立家規、共產黨員正家風」等主題座談研討活動,並組織全體黨員開展系列社會實踐志願服務活動,強化擔當意識,牢固服務觀念,在實踐中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全面提升黨員幹部服務群眾的能力水平,致力打造高質、高效、高能的綜合型幹部隊伍。
金鵬信息網格化軟體
㈤ 在"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體系中,基層工作有哪些難點
在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的話語背景之下,城市網格化管理獲得了政府行政系統的青睞,成為中國城市基層社會管理領域日漸流行的模式。毫無疑問,「網格化」管理運用科層理念和全新的治理技術,在打造「數字城市」、創新社會管理體制以及城市管理服務規范化等方面發揮了特殊的功用,值得肯定。但這並不意味著網格化在日趨復雜的城市管理領域可以無條件地收到「一網就靈」的效果。城市管理網格化模式要想真正深度地嵌入城市基層社會,還必須克服一些局限。1、網格運行成本及其持久性
網格化管理啟動於社會群體性事件和個人極端事件頻發的社會轉型期,因而它的提出及運行實際上依託於網路技術和科層治理技術、是一種以權責明晰劃分和監督考評為制度保障,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服務系統與基層社區組織結合起來的管控模式,帶有一定的應急性。毫無疑問,網格化管理為在基層社會與政府公共服務部門之間建立起暢通的信息溝通反饋機制,避免政府各主管部門之間的扯皮推諉從而縮短問題解決的時間,提高政府科層系統的行政績效等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網格化管理的編織及其運行也潛藏著行政成本膨脹的風險。如在一些網格內設置多名網格指導員,增設各級網格管理指導中心辦公室,這就使其人力和設備投入勢必增加。此外,網格化管理系統的建立雖然可使政府的社會治理力度得到一定的加強,但其效能是否能夠持久則令人懷疑。近年來,在一些大城市中,其網格化管理往往是作為大型活動的配套機制而出台的,而每當這些大型活動結束後,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社區組織,都不可避免地出現倦怠和鬆懈,從而導致嚴重的城市管理事故。上海「後世博」和北京「後奧運」時期出現的種種問題,即是明證。所以,如何將網格化的「非常之舉」變為「尋常行動」,則是問題的關鍵。
2.網格化與社區自治
近年來,在學界關於社區研究的成果中,很多學者都對社區行政化持一種批判的態度,認為「社區行政化」是「城市政府為尋求經濟增長與社會穩定的平衡,依靠行政權力,自上而下地實現社會再組織化的過程。其基本表現是:社會空間行政化、社區組織行政化、社區事務行政化」。從本質上講,社區建設的行政化傾向是中國傳統的城市管理「一竿子插到底」的全方位管理思想和方式的延伸,影響了社區自治功能的發揮。
在現實的社區發展建設中,網格空間的誕生存在著削弱社區自治能力的可能性。正如有的論者所言:「政府行為的全面回歸,不僅使公共服務輻射到社會各個領域,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行政強制的傾向:行政體制儼然成為一部設計合理、運轉有效的龐大機器,但面對社會出現的突發事件和具體矛盾,則需要每個部件、每個齒輪都隨同這一機器系統調整方向,連帶運行,失去了靈活多變、敏銳出擊的應對能力。」
當然,強調網格化對社區自治的消極影響,並不是要拒斥網格,而是要對兩者關系展開復雜的理解和分析。在現實社會中,社區自治與行政化之間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在現階段社區自治尚不完備的情況下,網格化管理的推進和加強可能導致行政力量的強化、社區自我管理的弱化,而弱化社區自我管理則會對社區自治的進程產生消極影響。但筆者認為,在現實中,完全意義上的社區「去行政化」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社區實際上是作為「政府」和「居民」之間的聯結組織而存在的。
社會是一個高度復雜的聯結系統,以至於我們很難用簡單的話語完全揭示其中的奧秘。但我們必須關注那些基本的關鍵性聯結環節,因為一個社會如果其關鍵的聯結處被破壞了,便會發生社會解組的悲劇。因此,我們應從社會聯結的角度來理解社區性質,這樣就不會簡單地將社區置於與政府相對的立場之上而提出「去行政化」的思路了。
在社會管理領域,最高級的管理境界實際上是「自我管理」,所以我們要大力培育各種社會組織、中介組織,引導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城市社會管理。當然,我們這樣說並不是要切斷社區與政府的關系,而是要弄清行政系統與自治組織之間的關系聯結,追問兩者是「協動」關系還是「服從」關系,是「聯結」還是「從屬」。
3.網格的泛化問題
網格化治理風靡於當下的中國社會,主要是緣於政府為加強社會管理而彌補現有體制的不足,加強各部門間的協動。但隨著網格化治理的推行,「網格化的功能與實施范圍都被大大地泛化了。就網格化的功能而言,已經被泛化到可以解決任何問題的地步,似乎與黨的系統和政府系統相關的所有問題都可以通過網格化來解決,網格化的范圍被大大泛化」。當人們確信一切依賴網格、一切通過網格來解決之後,勢必形成嚴重的網格依賴症,其社會「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必然弱化,其直接後果就是將社會管理簡單化。
總之,新時期的社會治理正在發生一些值得注意的重要改變,其具體表現是:社會治理的主體由單一的政府向多主體、多中心轉變,社會治理的手段由平面社會向網路社會轉變,社會治理的目的由工具理性向價值理性轉變。我們應以理性客觀的態度來看待城市管理的網格化模式,處理好「網格管理」與「政府治理」、「網格管理」與「社區自治」之間的關系,尋找「政府社會治理」與「社區自治」之間有效的聯結點,調適好「國家」與「民眾」間的距離構造。所以,我們應「廣泛吸收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政策的制定,特別是積極發揮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創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勵它們承擔更多的公共服務,努力營造官民共治的社會治理格局」。這是我們在構建網格管理模式進程中所應注意的關鍵問題,金鵬信息智慧城市軟體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