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歷史學科指導意見
A. 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各學科教學實施指導意見
清徐縣徐溝中學 地址:山西省清徐縣徐溝鎮 郵編:030400徐溝中學好山西省徐溝中學是一所縣辦高級中學,創辦於1946年,其前身是享譽三晉的徐溝縣「金河書院」。歷史上徐溝就有「文化縣」之美稱,曾以「縣小人才多」聞名三晉。現今徐溝中學繼承發揚了其優秀文化傳統,人才輩出,教育教學質量享譽並州內外。徐溝中學現有教職工281人,省市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學能手 52名。在校學生5000人,素以校風好、質量高、穩產、高產飲譽三晉。近年來,學校在以董振邦同志為校長的一班人領導下,堅持以「三個面向」為指導,以創建「徐中品牌」為依託,本著「育人為本、保證質量、改革推進」的辦學思路,認真實施新課程試驗方案,積極推進研究性學習,經全校師生共同努力,連連取得優異成績。近年來,徐溝中學適應新世紀教育發展,按照「擴容提質,經營徐中,打響品牌,獨具特色」的建設思路,投資1億元,興建了佔地面積300餘畝,建築面積 80000平方米的新校園。如今,被譽為「花園式學校」的徐溝中學,擁有高科技的網路辦公中心、多媒體教學體系;擁有學生公寓、餐廳、超市、銀行、醫療室為一體的優越生活服務體系;各種球類訓練室、健身房為一體的體育館;高標准全天候游泳館;舞蹈練功房、樂隊演奏室、影劇院、琴房、畫室為一體的藝術館;開架閱覽、電子閱覽、視聽閱覽為一體的現代化圖書館;400米標准塑膠跑道、人造草坪足球場、10000平方米綜合球類場為一體的體育場;融景觀、大型活動場地為一體的萬人下沉式廣場;集觀賞、休閑、晨讀為一體的校中游園。擁有遠程教育網,寬頻網,校園網,全國一流的理化生實驗室,高檔次的視聽語音實驗室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學校綠化面積達45%,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假山亭榭、曲徑通幽,與學校建築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實為讀書學習的理想所在。徐溝中學始終堅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以德育為首,實施素質教育,以教學為主體,以育人為中心;始終堅持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構建全優化課程結構模式,優化學科課程,強化學科課程;始終堅持培養復合型人才,鼓勵學生學有所長,學有所用,將「研究性學習」、「分層教學」引進課堂,以「沒有教不會的學生」為理念,堅持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分層要求,重視個性、發揮特長、追蹤檢測,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施展自己的才能,感受成功的喜悅。經全校師生共同努力,連連取得優異成績,從1994年起辦學質量穩居太原市前茅,在全面提升高考達線率的基礎上,涌現出了一大批尖子生、特長生,如考入清華、北大的李舒淵、代瑞亮、張國英等。徐溝中學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最優良的環境條件。2003年以一次性達本科線400人的好成績位居太原市榜首, 2004年又取得了一次性達本科線526人的好成績,多年的高考升學率保持在93%以上。徐中的成績有目共睹,受到了社會的充分肯定。1996-2003年連續八年被太原市政府、市教育局授予「高中教育教學質量一等獎」 、「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綜合優勝獎」等榮譽稱號。被山西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廳授予「模範單位」、「文明學校」、「課改先進學校」等多項表彰獎勵。徐溝中學已成為享譽並州內外之名校。她將以一流的設施、一流的環境、一流的師資、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質量,率先在太原市建成國家級標准化示範高中,為祖國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好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山西現代雙語學校是1999年經太原市教育局批准,由台基集團投資1.8億元人民幣建設的一所全封閉寄宿制學校。學校佔地面積230畝,建築面積11.2 萬平米,學校分中、小學南北兩個校區。系統建設有中小教學樓、行政辦公樓、中小學生公寓、中小學生餐廳、實驗樓、圖書樓、多功能體育館和教師公寓。配有現代化的互動式多媒體電視教學系統,視聽語音教室,電腦網路教室,多媒體階梯教室,有高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專業的音樂、美術、書法教室以及鋼琴房、健身房等,有200米、300米塑膠跑道的體育場、草坪足球場和塑膠籃球場。學校環境幽雅,建築風格炯異,是學生學習的沃土,成長的樂園。目前,學校在校學生4800名,教職工735名,是華北地區學生規模最大的寄宿制學校。學校以「精緻教育」為辦學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用精益求精的態度,做好教育的每一件事及教育的全過程,為學生的一生成功、和諧發展負責,培養具有綜合知識、創造能力、鮮明個性和高尚人格的現代學生。鮮明的辦學特色:英、漢雙語為校園通
B. 求《貴州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教學實施指導意見(試行)》歷史學科的解讀
.........................................................................................................................................................................................................................................................................................................,...........................................................,...............................................................................................................................................................`...................................................``......................
C. 歷史學科上評價等於什麼是影響嗎還是意義
你好!
都是
因為影響近似於意義
老師在講題時不是說意義就是說影響而做題時問的都是一個
如有疑問,請追問。
D. 2012歷史學考研大綱
這里有你要的考研大綱,不止歷史學的。裡面還有數學(一,二,三)的考研大綱,政治的考研大綱,英語(一、二、三)的考研大綱。歡迎查閱,【【http://www.kuakao.com/html/54/n-442654.html 另外,還有一些考研的資料也供你參考使用的。
望採納
E. 如何進行歷史課堂教學設計
普通高中新課改的實施是新世紀我國基礎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這是一個紛繁浩大的系統工程,也將是一個艱巨而長期的歷史過程。面對這次新課改澎湃大潮,我們這些身處教學第一線「弄潮兒」一方面感受到新課程全新理念的巨大壓力和挑戰,另一方面經過系統「師訓」和自身不斷地學習、實踐和反思,也深切體悟到無論是自身的教育理念、教學行為,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三維目標」落實等等都在悄然發生著新課程改革所期冀的積極可喜變化。
經過一學年的新課改課改學習和實踐,筆者體會最深的是課堂教學設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課堂教學設計是指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指導下,對課堂教學所進行的設想和計劃,是對學生達成教學目標、表現出學業進步的條件和情境作出的精心教學籌劃,而不只是文本化的教案。課堂教學設計之所以必要和重要,是因為課堂教學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而課堂教學設計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施方案,是實現預期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和前提條件。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此可以說,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課堂教學設計是關繫到新課程改革在實踐操作層面上成敗的關鍵所在。結合新課程理念和自身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應該也是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側重:
第一,在教學目標設計上:嚴格依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實驗),依託《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歷史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同時認真研究教材和學生情況,全面整合和落實「三維目標」。
《歷史課程標准》反映了國家意志,體現了國家對高中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歷史學習的基本要求,是高中歷史教學活動的依據和法規。教師只有通過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才能了解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以及課程的內容標准、教學建議和評估建議等。新課程目標是指本課程要達到的結果,是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同時決定了課程的價值取向和目標定位,是新課程理念方面創新的主要標志之一。而《歷史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是結合我省高中階段教育實際情況,在研究相關文件、課程標准和教材基礎上,制定的本學科教學、學業評價、學生畢業及升學考試的基本依據。從課程教學目標設置上看,《歷史課程標准》和《歷史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是高度統一和關聯的,都明確提出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課程目標。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必須牢牢把握《歷史課程標准》和《歷史學科教學指導意見》這一「標」和「本」,唯有如此,新課程目標才能真正實現。
以高中歷史必修Ⅰ第七專題第二課《美國1787年憲法》為例,《歷史課程標准》確定的課程目標要求是「說出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歷史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目標(學習要求)是,「知道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特點及其作用;知道聯邦制的權力結構;理解美國的總統制;比較美國共和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感受1787年憲法中的「制約與平衡」原則這一人類政治智慧。」相比而言,《歷史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在課程目標上一方面嚴格遵循《歷史課程標准》,另一方面又對《歷史課程標准》目標進行了細化、擴充和升華,使新課程目標更加符合我省普通高中的教學實際。由於新課程特別關注和強調要改變傳統課程
「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通過教與學要求學生逐漸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並且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所以,在考量、設計此課教學目標時,我們應該「三管齊下」,適當向「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傾斜。因此,在《美國1787年憲法》「三維目標」教學設計時,筆者就相對比較側重後二者,設計了通過採取學生分組合作討論方式,探討「美國聯邦政府在啟蒙思...想指導下並結合國情.........如何進行制度創新的.....(權力分立和制約平衡.........
)?」這一探究題,以此落實「過程與方法」目標;又設計了「英國議會制、美國總統制有何異同?中國封建君主制和英國議會制、美國總統制的根本區別是什麼?」這一比較題,以此來引導和啟發學生認識資本主義民主制度也是人類政治智慧的精華.........,民主政治也是多樣性和獨特性.......的,而且在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時也是可以借.鑒.
的,從而來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總之,教師在具體制定三維目標時,這三維目標可以分別制定,但在具體運用實現過程中卻是互相交融滲透、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當然,三維目標在具體課中分布和地位也是不同的,有的課教育性比較強,有的課知識性強些,但不管什麼課,教師對「過程與方法」方面教學設計時一定要切實關注和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則盡可能挖掘和升華
第二:在教學內容設計上:完整、准確地優化教學內容,通過問題化設計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
所謂教學內容,具體可以分為課程內容、教材內容、課堂教學內容等。《歷史課程標准》教學內容是指為實現課程目標,根據一定的原則所選擇的學科知識;新課程教材內容是指依據一定的原則,將課程內容組織在教材中的學科知識;課堂教學內容:即課程資源,指的是為實現教學目標,依據課程和教材,並結合各種實際傳授給學生的各種知識(信息)。三者內容也是高度辯證統一的,其中新課程教材內容就是根據歷史新課程標准內容要求而編制的,其呈現出觀點新、材料新、結構新、內容新、要求高等特點。但是由於新教材教學內容是採取模塊、專題形式,而每個模塊、專題又是各成體系的。如必修Ⅰ政治模塊「專題的排列採用了先中國後世界、先古代後現代,遵循著對學生而言先易後難、由遠及近的方式,並不完全是事物發生、發展的自然時序」,因此在時序性上沒有邏輯而「混亂」的,給人「形散」感覺。如何做到教學內容的「形散而神不散」,提高教學效率的高效性,那就必須在教學內容設計時要對各模塊、專題內容進行完整准確地把握,並且加以優化,使其主題化、集約化(抓重點,大膽取捨)、結構化、層次化等等。
譬如,高中歷史必修Ⅰ是以中國和世界歷史中政治與制度發展的典型史實為主要內容的模塊,制度創新是貫穿始終的一條主線。在必修I 教學設計時,筆者就對必修I的知識體系重新加以梳理,重構三條主線來進行教學:主線一: 政治制度史(中國、西方) ,下轄四個主題,即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專題1 )、古希臘羅馬政治制度(專題6)、近代西方代議制度(專題7)、科學社會主義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專題8);主線二: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史和現代中國政治制度,下轄三個主題,即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專題2)、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專題3 )、現代中國政治制度(專題4 );主線三: 現代中國外交史與世界多極化趨勢,下轄二個主題,即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專題5)、當今世界的多極化趨勢(專
題9)。通過對必修Ⅰ政治模塊知識結構優化設計和教學,其主題就更明確,重點更突出,結構更清晰,層次更分明,實踐也證明更有利於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再如在處理模塊與模塊之間關系時,有些教學內容也是可以加以優化的,如必修Ⅰ的「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和必修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專題單元、必修Ⅰ的「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與必修Ⅱ的「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專題單元、必修Ⅰ的「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與必修Ⅲ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專題單元等,由於這些專題之間內在聯系密切,筆者在教學設計時,往往能從其相互聯系的特點出發,適當地相互參照、統籌兼顧,整合相關內容進行教學,教學效果則更加顯著,學生更容易全面掌握和理解課程內容,從而提高了學習有效性。
而涉及到專題之下的具體課時,則要在對教學內容完整准確釐清、把握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教學重點和難點,並且加以改造設計成一個個可以解決的問題,使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問題化,即通過問題來解決重點和難點,這是筆者在教學內容設計時的一種經常性處理辦法。
比如,《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一課時,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艱難發展的深層原因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如何突破這一重點和難點,筆者曾設計了這樣二個問題:「1895—1918年時期和1870--1894年時期相比,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有哪些有利條件?」;「試從資本、技術、人才、市場等方面分析19世紀末20世紀初我國重工業發展不利條件和輕工業發展的相對有利條件。據此你認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有何主要特徵?」。從課堂問題的討論和解決過程來看,這二個問題是有利於學生來突破本課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的。當然,在設計教學問題時,一定注意科學性、挑戰性、開放性、思考性、層次性、引導性。
第三,在教學形式設計上,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師教學方式科學化、合理化、多樣化;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人,因此,我們的中心是如何處理學校中最基本的關系——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教師必須改變舊有的過於單一、被動的教學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夠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把接受式學習與研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密切地結合起來,以促進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的完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形式設計時,一方面必須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另一方面教師必須科學化、合理化、多樣化地選擇教學方式,因地制宜地教。
在教學形式設計時,對學生無論採取什麼學習方式,對教師無論採用何種教學方式,都必須做一項基礎性工作,那就是進行「學情分析」。科學、客觀的學情分析是新課程背景下教學設計的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依據,是突出學生主體教學的前提。如筆者在為嘉興市歷史學科基地准備必修Ⅱ《發展的亞太》教學設計時,是這樣分析學情的:「本課主要涉及東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三大經濟區域合作組織,由於學生缺乏世界現代史知識體系和相關的政治學科知識,給本課教學帶來一定難度。同時學生們身處當代區域經濟集團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之中,而且已經學過必修Ⅰ的第九專題《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更重要的是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特別是在加入WTO後積極地參與和融合到這一潮流之中,加之經過一段時間的新課程學習,學生的歷史理解、分析、概括、比較能力有所提高,為本課的自主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在此學情分析基礎之上,在教學設計時就能因人而宜、有的放矢。
一般來說,筆者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時,大都採取這樣的學習(教學)流程:即「提出問題(主題分析)——在課本或新情境中發現——從身邊的歷史中發現—— 拓展研究」。在上述必修Ⅱ《發展的亞太》筆者教學設計中設計的探究題(「2004年1月1日,由墨西哥、美國和加拿大3國簽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已整整10周年。根據以上材料你認為墨西哥(發展中國家)加入區域經濟集團的利弊得失有哪些?中國加入WTO組織已有五年多的今天是否也有這些利弊得失?舉例說明。」),也大致能夠反映此學習(教學)流程。教師在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時,不應眼光只盯住探究題本身,更重要的是應該側重設計如何以方向引導、學法指導、動態地把握探究過程以便發現和解決新問題等等(教師的角色定位應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參與者、合作者)。在教學設計探究問題時,要注意防止下列不良傾向:什麼都搞「探究」,否定接受式和觀察、模仿學習;不顧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儲備,也沒有具體目標,徹底放開,讓學生憑空想像,無據辯論等等。
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必須選擇科學化、合理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一般地說常規的教學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講授法、情景復現教學模式、問題探究法等等。各種教學方法之間的關系不是排斥的,而是相互聯系,互為補充的。巴班斯基認為:「有關最優化地綜合運用各種方法的概念永遠是具體的(不是包羅萬象的),那些對於一些條件來說是很成功的、有效的方法,對另一些條件、另一些專題、另一種學習形式來說就可能是不適應的。」具體來說比如「講授法」是一種最傳統最基本的歷史教學方式了,在新課程背景下,這種方式仍然有它的特點和優點,在一些概念(如「半殖民地」和「資本原始積累」等)、制度(如「分封制」和「代議制」等)、或史學理論和方法(如「辯證唯物論」和「文明史觀」等)或知識難點學習時,「講授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在教學方式設計時,教師必須充分考慮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環境以及教師自身素質等綜合因素,實事求是、科學地取捨各種教學方法,而不能一味地求「標新立異」,因為「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第四,在教學總結上,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善於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指教師對自己已完成的教學實踐活動有目的地進行審視,作出理性思考,並用以指導日後的教學。教學反思之所以必要,是因為任何教學設計,都有「紙上談兵」、「理論脫離實際」之嫌。教學設計和「原生態課堂」往往是不能完全統一、曾至是大相徑庭的。因為課堂是動態的,「每一堂課都是一條不同的河」。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後對課堂教學從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教學行為、學習有效性等方面,全面地總結和反思教與學的得與失。因此可以說,在新課程改革的潮流中,沒有反思的教學設計是不完整、不科學、不合理的設計,從此層意義上講,反思教學也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加以重視。
例如,走出課堂進行實地調查,訓練學生的搜集信息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同時讓學生貼近社會和生活,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因此,新課程也鼓勵教師倡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式的學習。但是看一主題是否合適社會實踐式的學習,一要看是否具備一些必要條件(如大量的時間、學生興趣能力等), 二要看主題是否有價值。筆者在對《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一課教學設計時,曾借鑒採用了他人設計的四個社會實踐式題目,「搜集家中的老式服裝,搞一次老式服裝秀,感受服裝文化的魅力」、「調查嘉興地區還保留了哪些傳統菜餚?體驗一次西餐」、「調查嘉興地區目前保留的西式建築」 、「參加一次婚禮,走訪老人比較嘉興地區百年婚俗變化」 ,但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一句「我沒錢吃西餐,老師你
請客呀?!」才讓我有所反思、體悟:這是不可能完成的教學目標,這是不符合實際的社會實踐式的學習,而且實踐的價值較淺層,而事實上這四題社會實踐題也僅僅在課堂上「走過場」展示一下而已,更何況學生在期末考試前已不可能花大量時間和精力來進行社會實踐。所以在課後教學反思過程中自己總結形成了以下幾點反思:對這些實踐主題建議刪除或改為在直接呈現一些新情境材料基礎上從而組織學生進行一般性討論;要慎重使用社會調查;出現的上述問題,究其實質主要因為自己沒有吃透領會新課改的精神,有點盲目地趕潮流,過分追求在形式上做文章。
所以,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一定要深入學習,領會精髓,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地反思才能不斷地成長。
綜上所述,在課改背景下歷史教師課堂教學設計之側重點應當將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確教學目標,理清教學內容,規劃教學流程,創設問題情境,反思教學得失上,以促進學生心智的全面發展。另外,教師也要對新課程教學中情境式習題的編制和練習、學生學習過程和效果的全面測評等等也要高度重視的。新課程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過程,沒有一種立竿見影的靈丹妙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要我們在新課改中, 「不畏浮雲遮望眼」,鍥而不舍,不斷地自覺學習、總結、反思、去偽存真,在創新中與時俱進,不斷向益友型、學習型、研究型、反思型教師目標努力踐行,那麼新課程必然會結出豐碩成果。
F. 如何做好歷史學科的教學改革
我國目前的高中歷史教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那就是「教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如何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呢?國外從20世紀初就開始了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的研究,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是一個大課題,相關的教學理論不勝枚舉。我認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要貼近教學;要貼近學生;要貼近課堂;要貼近新課程標准。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要與學生發展相結合;要與教師成長相結合;要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要與提高教學質量相結合。尋求一個具有統率意義而又簡潔明了的原則以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縱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各種論述,提出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我下面就「有效教學」談談自己的認識和嘗試。
一、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重「情感的交流」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往往更多地注重知識的鏈接、問題設計的梯度和密度、教師如何把問題講解清楚,往往卻忽略了學生「怎樣想」、忽略了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眾所周知,自尊心、自信心是成功的種子,正如某大學教授所說:「真摯的正向鼓勵和引導,尤其要消除某些歷史學習條件困難或基礎差的學生的定勢心理,善於從他們身上捕捉閃光點,促其成長。……教師不僅要對少數學習尖子寄予厚望,更要對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對基礎差的學生要予以關照、鼓勵,以增強其自信心。」所以,必要的情感交流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敢於表達發自己的觀點,讓學生以更大的熱情來學習歷史,這才是提高歷史教學的主要途徑所在。
二、注重「形式的美觀」,更注重「效果的突出」
歷史這門學科有其獨特的學科特色,需要記憶、理解的東西特別多,尤其是歷史事件的橫向聯系,縱向聯系,十分復雜,這就需要以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多媒體就是個有效的手段。上課時一部分教師依賴多媒體,上課的時候老師點點滑鼠,學生看看,必要的板書也沒有,那麼效果呢?很多同學課後都跟老師要課件,說來不及記。可見我們做好的課件雖展示我們教學的形式,而沒有達到好的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一些重點知識,可以簡單的板書在黑板上,對於一些易混淆,易錯的知識點,漢字也可以讓學生上黑板板書,這樣,多媒體的使用增加了課堂的容量,同時,黑板的板書也提升了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正是我們實行有效教學的目標。
三、注重「基礎的夯實」,更注重「能力的提升」
無論是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改的目的,還是從學生能力的培養過程來分析,抓好有效教學,都要求對基礎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打好基礎是培養能力的前提。在新課改下,我們採用情境教學,何為情境教學,就是我們在給學生展示本科內容的知識框架的同時,對一些重點、難點知識以具體的材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圖表)展示出來,讓學生思考,提煉出觀點,然後再回歸課本。例如我們在上新課《經濟的區域集團化》時,講到歐洲聯合的原因,必修一課本涉及一些,必修二書本也有具體的概括,內容比較散亂,因此在上新課時展示了四段材料,由學生自己提煉出答案,在學生回答基礎上,教師概括展示,這樣掌握了基礎知識,同時又提升了學生的解題能力,可謂一舉兩得呀!
四、注重「完美的過程」、更注重「缺陷的功效」
新課標要求給學生空間,多提供學生發展的平台。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抓好「有效教學」,不僅要注重視知識的教授,也要注注重知識的反饋;不僅要展示老師的思維過程,更要全面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作為老師要多問問:還有什麼?還有補充嗎?還有其他想法嗎?不能因為學生的回答跟自己的「預設」產生矛盾「沖突」,就非得要強拉到自己的軌跡上來,更可怕的是,學生的「展示」還沒有完全展開,就被老師給扼殺了,學生好不容易得到的思維成果,還沒有出生就遭到封殺。這種看似完美的教學(教完了教學內容)卻有很大的「缺憾」,還不如讓學生展示「缺陷」,讓我們和同學一起去分析為什麼,即使這樣導致你的教學內容沒有完成而帶來的缺陷比因你強拉過來的完美更完美一些。
五、注重「前進的目的」、更注重「後退的作用」
傳統的歷史教學,其主要特點是「前進」。教師把一個歷史事件的背景,經過、結果、影響,分析的很細很透,學生也聽得很投入,可一節課上完了,學生不知道這節課上了什麼?整個一節課就像前進的火車一樣,匆匆而過。如果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回過頭來,回頭看知識點之間有什麼聯系,把知識點以框架結構的形式展示出來,使學生有了個整體的結構感,同時新課授完後一定要小結。這種看似「後退」,實際上是思維的「前進」的過程。
有效教學同時也要求教師具有反思的意識,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我的教學有效嗎?」「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還有不有比我的教學更有效的教學呢?」反思的過程也是老師成長的過程。只有經常反思,才能更加有利指導你去更好的預設,更好的抓好「有效教學」。
G. 誰有《教育部關於開展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全文,拜求!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根據《教育部關於開展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教師函〔2011〕6號)和《教育部辦公廳關於2012年擴大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改革和定期注冊制度試點工作的通知》(教師廳〔2012〕1號)精神,結合本市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在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總體要求下,以建設高素質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隊伍為宗旨,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為導向,通過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改革試點,完善並嚴格實施教師職業准入制度,嚴把教師職業入口關,提高教師社會地位,努力吸引優秀人才從教,不斷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二、目標任務通過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改革試點工作,建立國家教師資格考試標准,改進考試內容,強化職業道德、心理素養、教育教學能力和教師專業發展潛質,改革考試形式,加強考試管理,完善考試評價,引導教師教育改革,結合新任教師公開招聘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國標、省考、縣聘、校用」的教師准入和管理制度。 三、主要內容教師資格考試改革試點按照國家考試標准,全市統一組織,重點圍繞改進考試內容,強化考試管理,統籌考試與認定關系等方面進行,全面考察教師資格申請人身心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嚴把教師入口關,探索建立符合國家統一要求的教師資格考試制度。改革試點的主要內容: (一)教師資格考試實行國家標准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教師資格考試標准和教師資格考試大綱,組織統一的教師資格考試。國家確定教師資格考試合格線。 (二)考試對象上海市內(含戶籍或工作單位)申請幼兒園、小學、初級中學、高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和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的人員。2011年及以前入學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師范類專業學生,可以持畢業證書申請直接認定相應的教師資格。試點工作啟動後,即2012年及以後入學的師范類專業學生,申請上述教師資格者,須參加教師資格考試。 (三)報考條件 1.申請幼兒園和小學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及以上學歷; 2.申請初中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大學本科畢業及以上學歷; 3.申請高級中學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大學本科畢業及以上學歷。 4.申請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應當具備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並應當具有相當助理工程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者中級以上工人技術等級。 5.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在校三年級以上學生,可憑學校證明報考。 (四)考試內容與方式1.考試內容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主要考查申請人從事教師職業應具備的職業道德、心理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考試分為筆試和面試兩部分。筆試主要考核申請人從事教師職業所應具備的教育理念、職業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規知識;科學文化素養和閱讀理解、語言表達、邏輯推理和信息處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學、學生指導和班級管理的基本知識;擬任教學科(專業)領域的基本知識,教學設計、實施、評價的知識和方法,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面試主要考核申請人的職業道德、心理素質、儀表儀態、言語表達、思維品質等教師基本素養和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教學基本技能。本市根據基礎教育發展需要和教師隊伍實際情況,適時在不同的教師資格種類中,增加相應的面試題目。在2012年的面試中,先在幼兒園教師資格的面試中加入鋼琴彈唱、繪畫等技能測試內容。2.考試科目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科目一為綜合素質,科目二為保教知識與能力。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科目一為綜合素質,科目二為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初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科目一為綜合素質,科目二為教育知識與能力,科目三為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科目一為綜合素質,科目二為教育知識與能力,科目三為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點期間,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的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科目分為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語、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等13個學科。申請中等職業學校文化課教師資格的人員參加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申請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和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的人員參加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和教育知識與能力兩科考試。專業知識與教學能力考試,主要結合面試進行考查,必要時進行筆試。3.考試方式筆試採用計算機考試(機考)和紙筆考試兩種方式進行。採用何種考試方式將根據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部署執行。面試採用結構化面試、情景模擬等方式進行。筆試各科目考試時間為120分鍾,面試考試時間為20分鍾。4.考試成績筆試成績合格線由教育部確定。筆試單科合格成績兩年有效。筆試各科成績合格者,方可參加面試。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確定面試合格成績。筆試和面試合格後由教育部考試中心頒發教師資格考試合格證明,作為申請認定教師資格的依據。 (五)考試組織與實施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每年春季和秋季各舉行一次,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發布統一考試標准、統一考試大綱、統一考試時間。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統一組織實施,並建立考官庫。面試採取考官主考制度,考官須統一培訓、統一派遣、持證上崗。上海市教育考試院、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中心分別負責筆試與面試的考務管理和有關考務工作的實施落實,各區縣教育局具體組織安排教師資格考試工作。 (六)考試收費按照財政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規定收取教師資格考試費,具體由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和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中心另行公布。 (七)教師資格認定各級教師資格認定機構依據《教師法》和《教師資格條例》的有關規定,在國家規定的教師資格申請受理期限內,按照教師資格認定許可權接受教師資格考試合格、符合認定條件人員的教師資格申請,依法實施教師資格認定。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證書中「任教學科」欄目的填寫應與申請人報考筆試科目三「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的學科一致。對於通過教師資格考試,符合認定條件的應屆高校畢業生,教師資格認定機構應在其取得畢業證書後方可認定其相應的教師資格。四、2012年上半年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時間安排(一)頒布考試大綱教育部考試中心頒布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大綱等信息,考生可登錄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