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參與型
Ⅰ 什麼是參與型管理
參與式管理是一個企業組織或機關在推動業務前進的同時,使其員工在思想上、情緒上、感情上,對業務的決定與處理都有親身切入的察知與感受,而產生對組織的認同感、依附感、責任感及自尊、自重、自榮的心理,因而願意貢獻才能與力量,成功的達成企業組織或機關的目標。
Ⅱ 簡述:護患關系的模式
護患關系的三種基本模式:
(1)主動-被動型
此模式的特點是「護士為患者做治療」,模式關系的原型為母親與嬰兒的關系。在此模式中,護士常以「保護者」的形象出現,處於專業知識的優勢地位和治療護理的主動地位,而患者則處於服從護士處置和安排的被動地位。此模式過分強調護士的權威性,忽略了患者的主動性,因而不能取得患者的主動配合,嚴重影響護理質量。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此模式主要適用於不能表達主觀意願、不能與護士進行溝通交流的患者,如神志不清、休克、痴呆以及某些精神病患者。
(2)指導-合作型
此模式的特點是「護士告訴患者應該做什麼和怎麼做」,模式關系的原型為母親與兒童的關系。在此模式中,護士常以「指導者」的形象出現,根據患者病情決定護理方案和措施,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指導;患者處於「滿足護士需要」的被動配合地位,根據自己對護士的信任程度有選擇地接受護士的指導並與其合作。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此模式主要適用於急性患者和外科手術後恢復期的患者。
(3)共同參與型
此模式的特點是「護士積極協助患者進行自我護理」,模式關系的原型為成人與成人的關系。在此模式中,護士常以「同盟者」的形象出現,為患者提供合理的建議和方案,患者主動配合治療護理,積極參與護理活動,雙方共同分擔風險,共享護理成果。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此模式主要適用於具有一定文化知識的慢性疾病患者。
以上三種護患關系模式在臨床護理實踐中不是固定不變的,護士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患病的不同階段,選擇適宜的護患關系模式,以達到滿足患者需要、提高護理水平、確保護理服務質量的目的。
(2)指導參與型擴展閱讀
護患關系模式特點:
第一,護患關系是在患者就醫過程中形成的、相對短期的護理與被護理關系。護患關系的實質是滿足患者的需求,一旦患者的這種護理需求結束了,護患關系也就暫時終結了。
第二,在護患關系形成過程中,護士處於相對主動地位,護士的態度和行為對護患關系的建立與發展起決定性的作用。作為專業技術人員的護士在護患關系中應扮演主導作用。
第三,護患關系的最終目的是減輕痛苦,保持、恢復和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在不同醫療機構中,護患關系的緊張狀況差異顯著。護患雙方是在特定醫療機構中形成的一種人際關系。由於不同性質和不同類型醫療機構醫療條件、醫院文化、診治范圍和能力差異很大,相應地護理人員的構成、護理服務的內容和質量要求以及患者類型也差異較大。
因此,不同醫療機構中的護患關系的緊張狀況也呈現較大的差異。在同一家醫療機構內部的不同臨床科室中,護患關系的緊張狀況也有較大的差異。通常急診科室、外科和精神病科室護患關系相對緊張。
參考資料網路——護患關系
Ⅲ 哪句話最適合共同參與型關系中的病人
醫患關系模式(一)主動與被動型
醫護人員的作用,就是為病人做某事,給病人看病。病人的作用,是接受,不能反對或反對無效。醫生說怎麼做就怎麼做,病人不能夠反對或是反對無效。比如說麻醉、嚴重的外傷、昏迷、譫妄,自己也做不了主,完全是一種被動的。我們把這種模型也叫做父母和嬰兒的模型。父母給嬰兒做什麼,嬰兒也反對不了,就得被動的聽父母的。我們把這種醫患關系的模式叫主動與被動型。
(二)指導合作型
醫護人員的作用,告訴病人做某事,病人採取一種合作、服從的形式。如在急性感染期,醫生告訴病人需要抗感染,需要怎麼做,病人就配合醫生去做。這種模型原型像父母和兒童,嬰兒完全不懂,沒有反抗。而兒童似懂非懂,可以教育,勸說合作和配合你。我們把這種模式叫指導合作型,也叫父母和兒童型。
(三)共同參與型
醫護人員的作用是幫助病人自助,病人的作用是積極參與,利用專家的幫助。比如大多數的慢性疾病,醫生教病人在家裡該怎麼做,應該注意什麼,應該吃什麼,應該做什麼鍛煉等等,病人會自動的去做,因為慢性病人不可能長期住在。這種模型原型像成人對成人
Ⅳ 指導合作型醫患關系模式適合於哪一種患者
部分急、重症病人和慢性病人。
在護理活動中,護患雙方都具有主動性,護士決定護理方 案、措施,也指導患者有關緩解症狀、促進康復的方法。而患者則尊重護士的決定,並主動配合,向護士提供與疾病有關的信息,對護理方案、措施提出建議與意見。
這一模式適用於患者病情較重,但神志清醒的情況下。此時患者希望得到護士的指導,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合作,因而有利於提高護理成效。
(4)指導參與型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醫務人員與患者之間的交往帶有職業需要的色彩,是醫務人員按照職業行為要求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醫患關系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及規范性,與平常的友情、愛情等自發、非強制性、非規范性的人際關系有很大的差別。
這種關系的強制性體現在不論患者的年齡、身份、職業、素質如何,醫患雙方是否相互吸引,醫務人員都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是醫務人員最基本的職業責任和義務。
Ⅳ 根據領導生命周期理論,參與型領導方式適用於什麼情況
適用於當下級抄人員更趨成熟時,襲領導者的任務行為要減少、放鬆,關系行為要加強,採取參與式。領導者要向下級人員溝通信息,交流感情,吸收下級參與領導,提供情況和建議,改善關系,增強信任感。
領導生命周期理論它強調以領導者對下級的行為來考察其效率。根據領導生命周期理論當下級成熟程度提高時,領導行為也需相應地變化,從以工作為主逐漸轉變為以關系為主,最後需要重視其自主性。
(5)指導參與型擴展閱讀:
參與型領導的實質:
其實質在於領導能夠組織員工參與決策和管理,從而增強員工的主人翁感,使員工更易把個人目標融合於組織目標.視達組縱日標為己任。
該概念源於德國心理學家勒溫有關領導風格的研究。後為許多學者所發展,從而形成一種普遍受歡迎的領導方式。
Ⅵ 領導生命周期理論的四種領導方式
領導生命周期理論的四種領導方式為:指導型、推銷型、參與型、授權型。
1、指導型領導:高任務—低關系
領導者對不成熟的下屬採取指令性工作,並加以指導、督促、檢查。
2、推銷型領導:高任務—高關系
領導者對初步成熟的下屬給予說明、指導和檢查;除安排工作外,還必須重視對下屬的信任和尊重,增加關系行為的分量。
3、參與型領導:低任務—高關系
領導者對比較成熟的下屬,要與其共同決策,採取適當授權、參與管理的方式。
4、授權型領導:低任務—低關系
領導者對成熟的下屬,採取高度信任、充分授權,提供極少的指導與支持,使下屬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6)指導參與型擴展閱讀:
領導生命周期理論也稱為領導壽命循環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卡曼觀點是:領導者的風格應適應其下屬的成熟程度。在被領導者日趨成熟時,領導者的行為要作出相應的調整,這樣才能稱為有效的領導。它強調以領導者對下級的行為來考察其效率。根據領導生命周期理論當下級成熟程度提高時,領導行為也需相應地變化,從以工作為主逐漸轉變為以關系為主,最後需要重視其自主性。
與領導方式相對的下屬的類型:
1、不成熟:不願做,不會做。領導行為方式:指導式,高工作,低關系;
2、稍成熟:願意做,不會做。領導行為方式:推銷式,高工作,高關系;
3、較成熟:不願做,會做。領導行為方式:參與式,低工作,高關系;
4、成熟:願意做,會做。領導行為方式:授權式,低工作,低關系。
Ⅶ 評估參與型領導風格適用於什麼企業
參與式領導亦稱「參與型領導」,指讓下屬參與管理的一種民主型領導類型或領導風格。其實質在於領導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