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導師指導 » 最嚴厲學術

最嚴厲學術

發布時間: 2021-03-29 23:13:51

㈠ 什麼叫嚴格的學術訓練

不知曾經何時開始,在中國,公知,即「公共知識分子」成了一個不太好的詞,但是,在西方公知是知識分子中的精英,不是一般的人可以勝任的。在西方著名的公知人物,比如愛因斯坦、羅素這些人物是有極高聲譽的知識人物。這些人除了有良好的學術修養,極高的專業研究成果以外,還通常能夠跨行業與專業發表高見,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成為影響一個時代的風雲人物。但是,在中國,公知的角色確實有點慘,常常是思想知識界的孤魂野鬼,缺乏專業訓練,沒有固定的專業領域,甚至沒有經過嚴格的學術訓練,僅憑著自己一點閱讀興趣,或者道聽途說,就敢下筆寫下洋洋萬言,話題不斷地轉移,思想飄忽不定,同時在多個領域里信口開河。立場多於證據,意氣用事大於事實證明,妄斷代替了邏輯推理,一言不合即開口罵人腦殘。這種所謂的公知,我確實也見過不少。因此,當有人以輕蔑的口氣談起中國的公知的時候,我也能夠理解。然而,這只是錯誤地冒用了公知之名,而無公知之實的一些人,並不是真正的公知。公知一定是有自己的學術研究的專業領域,並且有嚴格的學術訓練的。像愛因斯坦、羅素才是公知中的典範。他們有自己的專業研究,而且專業還達到了那個時代的最領先水平,他們研究領域多個,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成為那個時代的開創者之一。他們的專業研究從來不是只局限於專業本身,而是要從人類的文明與人類命運的高度去看待自己的專業研究及研究成果。他們時時關注時事,堅守人類道德良知的底線,並且利用自己的社會影響力發表演講,直接推動社會進步。可見,真正的公知一定是接受過嚴格的學術訓練,並且有自己專門的研究領域的,不是信口開河的知識萬金油的那種。那麼首先要明白,學術研究是做什麼用的。人類有學術研究,只是分工的不同。一個社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需要有一些人不做其他的事情,專門做探究萬事萬物的奧秘的工作,專門做這種探究工作的人,就是學者,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叫學術研究工作。這個工作與社會上的其他工作一樣,都是需要嚴格訓練,才能夠入門,才能夠熟練掌握的工作。而且,從事這種工作的人,對人的天賦、智力要求常常比一般的社會職業要求要高一些。因為,這種工作主要是通過利用人的智力,發揮想像,運用邏輯推理來工作的,因此,在智力上的要求一般比社會上的其他職業要高。嚴格的學術訓練,首先是要有一顆真誠的心。真誠是一個人獲得真知的前提條件。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絕不造假,絕不虛浮,絕不以不知說知,以知說不知。能夠做到和盤說出自己真實的認識與感受。這種情況有時也叫獨立的研究精神。這是嚴格的學術訓練中最重要的一點。缺乏了這一點,其他一切都會有問題。也正是因為這樣,因此,在西方的大學里,對教師與學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誠實。無論你是做作業,還是學術探討,將自己所思所想真實地表達出來,不剽竊,不抄襲,不說違心話,這些個人的品質最重要。在這些方面,如果存在欺詐與撒謊嫌疑,一經證實,無論對方多麼優秀,研究潛力多麼巨大,都是一票否決制。所謂嚴格的學術訓練,首先要培養的就是一個人的誠實品格。其次,嚴格的學術訓練就是嚴密的邏輯思維訓練。一個人也許真誠,但是,由於他不懂得如何正確思維,沒有掌握正確思維的工具——邏輯學,那麼,雖然真誠,但是也難免錯漏百出。所以,在西方經過嚴格的學術訓練的人,常常是指說話、寫文章嚴格遵守邏輯規則。這不是僅靠真誠就可以獲得的一種能力,邏輯是要通過專業訓練才能夠掌握的。學術研究最重要的思維就是批判性思維,而批判性思維必須是建立在嚴格的邏輯訓練基礎上才會有的。缺乏嚴格的邏輯訓練,很難看出互相矛盾的地方,也就很難發現存在的問題。學術研究許多時候要藉助多種工具,比如實驗、調查、考據等,但是,最常用的工具還是思維的工具。思維的工具就是邏輯學。一個人說話、寫文章首先要過邏輯關。邏輯過關,不等於就是正確,但是邏輯不過關肯定是不正確的。邏輯不過關通常情況通常有概念含糊混亂、推理不正確,前後互相矛盾,錯漏百出的現象出現。符合邏輯,是檢驗學術訓練的一個重要指標。再次,學術訓練就是要學會用證據說話,而不是靠權威,也不是靠人多。有一份證據說一份話。不能夠只有結論而無證據。而且提供的證據必須是與論題密切相關的,其關聯性是能夠證明。那怕是弱證明,也必須是相關的。在用證據說話這個問題上,任何結論的得出都不能夠是孤證。也就是說,證據的提供必須是一個證據鏈。證據鏈之間不能夠有斷裂,不能夠前後互相矛盾,只要提供的證據有一個與結論互相矛盾,那麼這個結論就值得懷疑。孤證不能夠得出確切的結論,但是,有時可以引發質疑。這個質疑過程也是學術研究的過程。質疑常常是有少量的證據對原先的定論或者權威結論提出不同看法,或者期待同行提供更多證據或者反證,或者期待權威結論的支持者提出新的解釋或者新的證據。在拿證據說話這一點上,學術活動與偵探活動其實是有著非常相似的地方。這個過程,你來我往,在自由、平等與開放的平台上的這種學術活動,就叫學術爭鳴或者學術討論。這是學術自由的一個重要方面。嚴格的學術訓練不是不可以假設,也不是不可以想像,相反,嚴格的學術訓練也包括了作出假設,提出合理想像的訓練環節。只是在假設的時候,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而想像力的培養,也是嚴格的學術訓練的重要內容。想像力在探究事實真相的時候是不可或缺的。在證據暫時缺失的時候,常常要通過想像力來補充缺失的環節。作出假設,也是需要有想像才可能的。復次,證據的來源有這么幾個:1、文本證據,主要靠考據獲得。某人有沒有說過某個話,如果是古代的,就要去圖書館查閱權威資料。有時不同版本之間的記載不同,就要考查不同版本的差別,並且比較不同版本的可靠程度。查閱到的文本,需要註明資料來源、頁碼,出版日期。以便讓人隨時查閱。2、數據。有調查數據與實驗數據。調查數據的其可靠性與准確性要靠調查量表的科學性、調查樣本的數量與樣本的質量以及統計方式,如果是田野調查,則要將調查到的現象與結果如何公布。如果是實驗數據,要看實驗方法是否科學,實驗數據是否准確。調查與實驗是最容易造假的地方,在西方學術造假最容易發生的環節也是這里,因為,這里完全靠一個人的真誠態度。有嚴格的學術訓練的人都能夠通過嚴格的調查、實驗,准確地把自己按照科學方法獲得的數據公布出來,而不是為了迎合某個思想觀點而生造數據。3、事實。事實一般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與結局。缺乏以上因素的事實是不完整的事實,不能夠作為事實依據。最後,嚴格的學術訓練一定是在某個領域里的長期專注、長期積累的結果。有嚴格的學術訓練的人,其實也意味著他在某個研究領域里有專長,有興趣,有積累。任何領域都有入門登堂、入室的問題。僅入門就有一些基本的概念、基本的方法與現有的最基本的研究成果需要掌握,這些如果沒有經過一定時間的專門訓練,是不能夠入門的。經過嚴格的學術訓練,在專業上有研究專長的人成為公知,與沒有經過嚴格的學術訓練的人成為公知是大不相同的。有專業研究的人成為公知,他首先是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向社會延伸。因為任何專業知識發展到一定程度都必然會在社會公共領域里產生作用。比如一個醫生對濫用抗生素葯品的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濫用抗生素是一個社會公共問題,但是,作為醫生完全可以用自己專門的醫學知識給予解釋,當一個專業醫生這樣做的時候,他就由專業知識分子走向了公共知識分子。愛因斯坦由核能、原子2彈核武器,談到戰爭與和平的問題,成為一個堅定的反戰和平主義者,四處發表演講,這是愛因斯坦由專業研究者變成一個公知的過程。中國的公知普遍缺乏嚴格的學術訓練,居然出現以公然造假為榮的公知,比如在韓寒涉嫌代筆、造假問題上,許多公知迷失了自己的方向、社會責任擔當,以為只要目標正確,可以不擇手段。這是非常可笑的。公知如果想代表人類的正義、良知說話,必須首先堅守誠實的品格。因為一切社會罪惡都是因假而生。這也是這些年來,中國的公知聲譽不斷下降的重要原因吧。

㈡ 歷史上第一個對自殺做出嚴肅學術研究的學者是誰

杜爾克姆是 第一個對自殺作出嚴肅的學術研究
對於任何生命而言,生存還是死亡,存在或不存在,才是唯一需要被思考的問題,畢竟,如果生命的存在是毫無意義的,那我為何要活下去或做任何事?
其他的哲學問題都不過是麻痹心智的把戲而已,真正嚴肅的問題是正中自我與存在中心的問題,這樣的問題讓自我面對其本質與最終的真相,並自問:這一切的意義何在?我到底是什麼?存在與虛無的界限何在?如果我從虛無中來到虛無中去,並且我本身就是虛無的話,那麼存在又算什麼?一個泡影?而如果虛無並不存在,那麼就既沒有存在,也沒有虛無,更沒有其間的一切。所以……先寫到這
所以……不管有沒有人看,再寫一點吧……終極的虛無主義似乎不是尼采所謂的「永恆的無意義」,而是既沒有意義,也沒有無意義,就像印度古人所謂的「既不是這,也不是這」,否定之否定,所以我一直認為虛無主義並不能成為一種主義,因為你不能以零為基礎來建立一個方程式,虛無主義是自我否定的。
問題是如果虛無主義是真理,生命是謊言,那麼為了活下去,我們就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地擁抱謊言、維持謊言、活在謊言中,呼吸著謊言,吃著謊言,穿著謊言,成為謊言……畢竟,人不能靠虛無過活,反而只能靠著與虛無搏鬥以活下去,無論是生兒育女、養家糊口、藝術創作、殺人放火、政治教育、科學研究……都不過是與怪物搏鬥的表面現象罷了,而我們是永遠殺不死怪物的,我們不是立刻被怪物同化,就是拖延著化為烏有的過程,畢竟,無論我們是否長期凝視深淵,深淵始終都在由內而外、由外而內地吞噬著我們,直到我們一絲不剩。一絲也不。

論文查重哪個系統最嚴格

實事求是的說,知網肯定是最嚴格的,他們是有學術背景的,資源比對庫比一般的查重系統都要大,所以他們的檢測結果也要精準一些。不過知網一般不對個人開放,所以我一般同樣演算法的PaperPP,檢測過程也是很嚴格的。

㈣ 跪求貝多芬第一交響曲官方帶有非常嚴格學術表達的具體曲式分析不帶個人情感色彩

曲式簡要分析
C 大調第一交響曲
貝多芬創作《第一交響曲》的確切年代已無從查考,一般只知道他是在
1800 年4 月2 日的一次公開演奏會上親自指揮演出這部交響曲的。由此估計
這部作品約在1799 年底寫成,那時貝多芬還不到30 歲。
《第一交響曲》充滿了海頓和莫札特一輩所特有的音調,在很多方面繼
承了海頓的傳統。例如,它那風俗性形象、幽默的舞蹈因素、室內樂型的樂
隊、典型的組曲式結構——所有這些都使它接近於早期維也納樂派的作品。
特別是他那奏鳴曲形式的構成手法,例如,各主題在內部有明確的劃分,在
發展部運用動機的分割原則等等,尤近似於海頓的交響曲。從總體風格上看,
《第一交響曲》與貝多芬後來的交響曲很不一樣,它沒有《英雄交響曲》那
巨人般昂首闊步的步調,也沒有《第五交響曲》的斗爭激情和《第七交響曲》
的狂熱歡樂,更沒有《第九交響曲》的宏偉氣魄。貝多芬理想中交響曲的種
種要素,如真正的英雄氣息,作為一個公民的熱情,莎士比亞的幽默,米蓋
郎琪羅的威力,都還沒有成熟的體現。然而,當這部交響曲第一次演出時,
當時的聽眾就可以從中感受到一些嶄新的特點。它用奏鳴曲形式寫成的第一
樂章,雖然還是依照傳統慣例先有一段慢速的引子,但這段引子卻非同尋常。
首先,引子的第一個和弦就很有趣,它由弦樂器組用強力的撥弦奏出,在它
之後只留下管樂器陰影般的長音。再說,作為樂章開始的這個和弦,又不是
樂章主調(C 大調)的主和弦,而是它的下屬調(F 大調)的屬七和弦,而且
在短短的幾小節之內,它從F 大調轉從a 小調經G 大調最後才進入樂章的主
題——C 大調。貝多芬一反當時所嚴格遵守的傳統慣例,很有特色地先從一
些不穩定的樂思開始,從而使在此後出現的穩定的音調顯得更清新有力。這
個新奇的舉措,雖然引起當時維也納音樂界的一些非議,但貝多芬並沒有因
此改變自己的做法。在次年創作《普羅米修斯》序曲時,仍舊從這樣的和弦
開始。這純粹是貝多芬式的構想,它說明在這部交響曲中,貝多芬比他的先
輩更富有想像力,在形式和細節方面也更有獨創精神。
在這段引子的那些不穩定的和弦之間,插進一個短小的優美樂句,它為
樂章基本主題的出現先做准備。在這里,一切都朴實無華,既沒有什麼戲劇
性的內容,也沒有任何神秘陰郁的徵兆,它充滿了青春的明朗,象白晝的光
輝一樣照耀著整個交響曲。
1、活潑的柔板 第一樂章的第一主題從一個由三個音組成的動機發展而
成,這主題的強有力的節奏型以及在主題內部的發展手法,在當時是很新穎
的:這主題由於主音的不斷重復和整個動機緊張地向上發展,使主題具有一
種充滿毅力的特性,因此顯得格外鮮明:
1
4
4
= C
第一小提琴

這個輕快的舞蹈性主題先由弦樂器輕柔、靈活地奏出。當管樂器的和弦兩次
把它轉到新的階段之後,它的第三次反復便發展成為樂隊的強奏——海頓式
的最簡單的和聲構成的樂隊全奏。隨後,由下行的曲調進行組成的第二主題
出現了——這是雙簧管和長笛簡單的對答,比較素樸而秀麗,有如十八世紀
古典風格的範例,它同前一主題構成對比。同第一主題一樣,這第二主題也
轉入慣有了簡朴而活躍的全奏。此後出現一個色彩全然不同的小插句,這是
雙簧管在低聲部隱約可聞的第二主題的伴奏下奏出的沉思而羞怯的小調旋
律,它增強了呈示部音樂的對比。這一樂章的發展部貫串著第一主題的各個
動機,它快速地轉換著。在再現部中,第一主題的音響由於有銅管樂的支持
而得到增強。最後,在尾聲中,這一主題以其庄嚴而富有青春活力的號角合
奏,肯定了它那豪邁的氣概和充滿毅力的形象在全樂章的主導作用。
2、如歌的行板 第二樂章仍按奏鳴曲式寫成。樂章的氣氛寧靜、幽雅。
第一主題先由第二小提琴奏出,然後是大提琴,但是當第一小提琴聲部進入
時,對位的敘述立即轉換為簡單的和弦伴奏。這主題的曲調進行流暢而朴質,
沒有什麼復雜的結構:
1
3
8
= F

第二主題更加典雅嫵媚,它先由第一小提琴奏出,逐漸結合迸一些木管樂器:
1
3
8
= F

在呈示部的結尾,貝多芬為這一寧靜的形象帶來了戲劇性因素——在由
典型的裝飾性旋律構成的小插句中,它那特殊的樂隊效果特別引人注意:伴
隨著第一小提琴奏出的三連音主題的,是弦樂器和管樂器輪番交替的一些輕
盈的和弦、小號的八度持續音,以及定音鼓的輕聲的附點音附節奏。像這樣
神秘的、勉強聽得見的伴奏,也貫串著整個發展部。至於襯托第二主題的動
機,它的音響逐漸增強,然後又逐漸消逝。在再現部中,第一主題結合著許
多對位聲部,從而增添了不少新的表現力。
3、小步舞曲:很活潑的快板 貝多芬用較古老的小步舞曲來稱呼這一樂
章,但從主題樂句的急促的行進來看,它不是傳統的小步舞曲,而是一首奔
放的諧謔曲:
1
3
4
= C
第一小提琴

在整部交響曲中,這一樂章可以說是最大膽、最「貝多芬」式的,它的
風格和氣質同十八世紀真正的小步舞曲全然不同。疾快的速度、斷續的音響
效果,頻繁出現的節奏重音,急劇的力度對比,特別是急劇的轉調和近於惡
作劇的瞬間休止,都強調出音樂的活躍和激進的特點,這些都是貝多芬諧謔
曲的特徵。
4、柔板,很活潑的快板 未樂章的開頭給我們開了一個有趣的玩笑。一
段簡單的音階緩慢地在小提琴上向上爬,每次反復都多演奏一個音。突然間,
它迫不及待地沖到末樂章的舞蹈性主題上去:
1
2
4
= C

往後,在音樂中出現的機智和笑聲與海頓所寫的任何作品一樣,具有強烈的
感染力。曲式用的是海頓創造的那種最簡單不過的奏鳴曲——迴旋曲曲式,
但他在其中注入了取之不盡的想像力。最後,樂曲以雄壯的音調結束。
摘自《貝多芬傳》

㈤ 學術報告一定要嚴肅嗎

如何你研究的是幽默的話,不用。不然,學術級的討論,你是想去搞笑嘛?

㈥ 中國最具權威的學術雜志是什麼

《中國地理雜志》

㈦ 在國內學術造假的教授後來怎麼樣了

學術造假一直是學術界的熱門話題。在過去的幾年裡,一些學者通過偽造學術論文登上高位,被媒體曝光或被大眾曝光,甚至被一些新的查重技術直接發現。中國學術界的學術造假率仍然很高。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大學為處理這種學術不端現象所採取的措施。

打擊學術欺詐也需要法律支持。在我國,對學術造假最嚴厲的懲罰是開除公職。與虛假文件獲得的巨大名利相比,風險非常小。鄰國韓國,在「克隆之父」黃禹錫偽造事件後,不僅首爾大學撤銷了教授職位;韓國檢察官還調查了黃禹錫及其研究團隊,發現他欺詐性地挪用了「政府研究基金」,並對他提起訴訟。相比之下,中國法律在打擊學術造假方面明顯滯後,無法追究學術造假者的刑事責任。

㈧ 有一個對學術要求極其嚴格的導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辦公室大門永遠向學生敞開,無論學術上還是生活上。永遠跟學生說,遇到任何問題首先要告訴我,因為你一個人在異鄉不容易,人事等各個方面我都可以保護你。給人以安全感。

㈨ 中國最重視學術的大學

需要看評判標准,通常比較權威的是SCI論文數排行榜:
1996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論文數排在前10名的中國高等院校中,大陸有6所,香港、台灣地區各 2所;引用次數排在前10名的中國高等院校中,大陸有4所,香港、台灣3所。具體排序為:
SCI論文數的排序是:
1. 台灣大學 (22623)
2. 清華大學 (19230)
3. 北京大學 (16702)
4. 香港大學 (16128)
5. 浙江大學 (14335)
6. 香港中文大學 (14052)
7. 南京大學 (13439)
8. 台灣成功大學 (12374)
9.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1996)
10. 復旦大學 (9926)

㈩ 突然到一個很嚴肅的學術性問題,是誰把60分定為及格的

這應該是來自中國古代科舉的傳統
漢代科舉考策論,共10策,過六者為通過,這一傳統後來就延續下來.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