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首創學術
『壹』 什麼是自然科學獎
國家自然科學獎用於獎勵建國以來集體或個人在自然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內取得的發現、闡明自然現象、特性或規律的科學研究成果。它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學術上處於國際先進水平,為國內外同行所公認,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中有重要意義。
2、研究成果須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上發表或作為學術專著出版。
因涉密不宜公開發表的研究成果,須進行過同行專家評議或鑒定,並提供書面評議或鑒定證書和申報部門出具的保密證明。
可以公開發表的研究成果,必須公開發表,不能以評議或鑒定代替。
二、獎勵標准
國家自然科學獎分為四等,根據研究成果的科學性、創造性、先進性、系統性、科學意義或應用價值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
一等獎研究成果為重大的科學發現,或在科學理論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能推動本學科的發展,開拓新的研究領域,或對人類社會進步或國民經濟建設有重大的指導和推動作用。學術上為國際首創或領先,研究工作有系統性。
二等獎研究成果為重要的科學發現,或在科學理論上有重要的發展,能推動本學科或其分支學科的發展,或對人類社會進步或國民經濟建設有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學術上為國際領先,研究工作有系統性。
三等獎研究成果在科學理論上有較大的發展,對本學科或其分支學科的發展,有較大的推動作用,或在一定的范圍內,對人類社會進步或國民經濟建設有較大的指導和推動作用。學術上為國際先進水平,研究工作比較系統。
四等獎研究成果在科學理論上有一定的發展,對本學科或其分支學科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或在一定的范圍內,對人類社會進步或國民經濟建設有一定的指導和推動作用。學術上為國際先進水平,研究工作比較系統。
具有特別重大意義的研究成果,可給予特等獎。由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科委)報國務院批准,另行獎勵。
自然科學的基本要素大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一般的科學常識;(2)對自然科學中一門或幾門學科的基本內容有較系統的理解,從而對科學方法、科學態度有所體會;(3)對自然科學發展的某些趨勢或動向有所了解。這些基本要素在參與經濟、科技等政策性研究時具有重要作用。
『貳』 首創與原創是一回事嗎
不是一回事哦
首創是說第一個創造此事物的。
原創是說此事物是自己創造的,自力更生滴。
望採納啦0v0~~
『叄』 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的區別和界定
區別如下:
1、性質不同:通訊作者是文章的負責人;第一作者是文章的執行者
2、作用不同:通訊作者承擔課題的經費、課題設計以及對文章的書寫的把關;第一作者在創新性科研成果中貢獻最大,因其是第一線操作的實施者和原始數據的收集和處理人,初稿的執筆人;
3、結果不同:研究成果屬於通訊作者,第一作者只是參與者。
(3)指首創學術擴展閱讀:
作者選擇投稿期刊注意事項:
1、要知道單位或者是相關部門是否指定了某一個或者一些期刊。如果有指定,一定要按照指定的范圍內選擇;如果沒有指定,方可自行選擇。
2、要根據自己的文章方向或者是評職行業,在領域內選擇專業性緊密的期刊。例如:教師行業,選擇教育類期刊;農業人員,選擇農業類期刊;經濟金融行業的,需要選擇經濟類期刊。判斷一個期刊是哪個領域的,作者可以參閱:《雜志刊號後綴字母含義》
3、第三、行業方向准確了,就要挑選其中的核心級期刊。副高、高級職稱是級別最高的,多數行業的文章自然要選擇學術性最高級別的。核心級的期刊自然是在選擇行列內。對於作者的文章質量度也就非常高。
4、見刊時間。要跟雜志社或者是代理單位確認一下大致能安排到第幾期,或者說大概什麼時候能夠見刊,確定是不是在自己需要的時間范圍內。經過多年的服務,期刊之家qikanzj能夠有效考慮到位,以避免後期因為刊期的問題,給作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5、提醒作者注意自己文章內容的質量度,高級別期刊對於作者投稿過來的文章內容要求更加嚴格。具有學術價值,才會通過雜志社的審稿,繼續後期的一系列過程。
『肆』 春秋戰國時期民間學術學校首創是什麼
春秋戰國時期,民間開始出現了私人辦的學校, (孔子)是其首創者。
『伍』 開山鼻祖是什麼意思
【意思】形容詞,比喻一個學術流派、技藝的開創者。
【讀音】kāi shān bí zǔ
【出處】孫犁《關於中篇小說》:「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是中國中篇小說的開山鼻祖。」
【例句】貝卡里亞作為近代刑法學的開山鼻祖,其恢宏博大的刑法思想與刑法理論是構建於社會契約論與功利主義哲學觀基礎之上的。
拓展資料
1、開山老祖[ kāi shān lǎo zǔ ] 開山:指在名山創立寺院;老祖:第一代創業的人。原指開創寺院的和尚。後借指某一事業的創始人。
出 處:宋·辛棄疾《水龍吟》詞:「只應白發是開山祖。」
2、開山祖師[ kāi shān zǔ shī ] 原是佛教用語,指最初在某個名山建立寺院的人,後來比喻首創學術技藝的某一派別或首創某一事業的人。也叫開山祖。
出 處:宋·劉克庄《後村集》:「歐公詩如昌黎;不當以詩論;本朝詩惟宛陵為開山祖師。」
『陸』 一類學分和二類學分各指什麼有什麼區別
一類學分指的是: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和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二類學分指的是:自學、發表論文、科研立項、單位組織的學術活動等其它形式的繼續醫學教育活動。
區別:一類學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評審,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准和公布。二類學分,由當地所在繼續就要醫學院授予。
(6)指首創學術擴展閱讀:
學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種,以選課為核心,教師指導為輔助,通過績點和學分,衡量學生學習質和量的綜合教學管理制度。與班建制、導師制合稱三大教育模式。19世紀末學分制首創於美國哈佛大學。1918年北京大學在國內率先實行「選課制」,1978年國內一些有條件的大學開始試行學分制,現在學分制改革已在國內高校全面推開。
「學分」是用來計算學生學習份量的一種單位。一個學分約等於一個學生在課堂或實驗室從事1時學術工作並且連續一個學期的量,它不包括學生與教師或同學進行的課外討論與交流、准備考試以及從事其他與課程有關但與課程教學無直接聯系的學術工作的量。這個關於學分的定義是由美國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提出的,並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用學分來衡量學生學習的量便是學分制,又稱學分累計制。它以學分為計算學生學習量的單位,認為學生若要獲得某個學術性的學位,如學士學位、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必須達到某一個最低限度的學分量。這個學分量代表著學生所修習的課程量。1894年學分制源於美國,美國的哈佛大學首先採用學分制,哈佛大學醫學院在選課制的基礎上創建了學分制。到了20世紀初,美國絕大多數高等學校都陸續推行了學分制。
『柒』 梁啟超之學術成就
啟超是活躍在中國政壇、學界三十餘年的一代風雲人物,被稱為「新思想界之陳涉」。晚年他摒棄政務,專心向學,著作等身,建樹頗豐,成為新舊交替時期學界泰斗和文化重鎮。梁啟超學術活動豐富多彩,經世致用,其治學方法最重科學精神,開啟了中國學術史研究之新路。對於二十世紀中國學術,梁啟超堪當少數幾位奠基者之一,又是難得的思想啟蒙者,導航人。
梁啟超的墨學研究依時間先後可分為兩大段落,一是1904年在《新民叢報》上的〈子墨子學說〉與〈墨子之論理學〉;一是1920年代的《墨經校釋》、《墨子學案》和《先秦政治思想史》中的墨子部分等。這兩個階段相隔近二十年,兩者對墨學的看法有無不同?如果有的話,其基本差異為何?又受何種因素影響?本文企圖對梁啟超墨學的內涵與演變作一描寫,來回答這些問題,再據以分析與評估他的思想。
作者認為梁啟超的論墨之作一方面出於他對先秦學術思想的興趣,另一方面則反映出時代思潮的影響。在《新民叢報》時期,其墨學研究的主旨是為現代中國國民與國家的建構,提供一個既植根於傳統又符合西方學說的理論基礎。至1920年代他的墨學不再具有那麼強的民族主義的色彩,而傾向於說明未來中國作為一個政治實體,在文化上應有的特質,及其傳統根源。
任公的墨學研究反映三個一以貫之的思想特點,第一,他強調群己並重,而個人在此關系中有根本的價值;第二,他主張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的調和;第三,他肯定宗教的價值。上述的特點顯示:梁啟超的思想雖然變化多端,也並非毫無缺陷,但卻是前後一致地,奠基於一些宗教、道德、政治與知識論的原則之上;他的這些原則,從今天我們所普遍接受的觀點來看是相當合理的。因此我們不宜將他一生在學術上與思想上努力的成果視為膚湣Ⅰg雜而不夠深刻,在二十世紀人類歷史上,他算得上一個既博學又敏銳的思想家。
一、破天荒第一次將西方進化論學說引入中國學術思想界,將數千年學術思想劃分為胚胎時代、全盛時代、儒學統一時代……等七個時期,宏觀地論述不同時期的內涵、特徵和推演變化之因果關系。二,視野開闊,有全新的視角,如,著意探討學術思想演進與政治條件、社會風尚的關系;運用比較研究方法,評析不同學派、不同文化系統的優劣利弊;注重地理條件對學術思想形成的影響。三、強調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性,預言20世紀將是中西「兩文明結婚」之時代,提出大力吸收西方進步思想、創造更加燦爛的中華新文化的發展方向。
二、以嶄新的近代進化史觀為指導在我國傳統史學領域中,長期以來存在著退化的歷史觀和循環的歷史觀。有的思想家、史學家,如戰國時期的韓非、清初的王夫之以及公羊學家,他們能以進化觀點看待歷史,但在總體上尚處於樸素、粗疏的階段,遠未形成有體系的以理性分析為基礎的學說。直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梁啟超為代表的啟蒙思想家,出於改造社會、振興民族的需要,他們將今文經學派的歷史變易觀與西方進化論相揉合,既深化了歷史變易論,又區別於為西方強權政治服務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從而形成了激勵弱小民族進取的帶有東方特色的全新的歷史進化觀,作為他們觀察歷史、政治、學術思想的工具。《論大勢》即以歷史進化論為指導,將我國數千年的學術思想劃分為胚胎時代、全盛時代、儒學統一時代、老學時代、佛學時代、儒佛混合時代、衰落時代及復興時代等七個時期,強調指出:「一時代中或含有過去時代之餘波與未來時代之萌孽。」每一個時代的學術思想都有其特定的內涵與特徵,這些內涵與特徵既是上時代基因的果,又對下時代產生影響;它既有其發生的必然性,存在的合理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又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弊端與局限,新的學術思想必然起而矯之或取而代之。
三、研究學術思想史的新視角梁啟超研究學術思想史,做到了運用西方史學理論與發揚中國優良的史學傳統相結合,因而具有更開闊的視野,有觀察問題的新視角。首先,他非常注意探討學術思想的發展演進與社會變遷、時勢政治的密切關系,明確提出:「學術思想與歷史上之大勢,其關系非常密切。」他從先秦、兩漢的歷史中深切地體會到:「凡思想之分合,常與政治之分合成比例」,並進而論道:「一統獨立之國,務靖內憂,馴擾魁桀不羈之氣,故利民之愚;並立爭競之國,務防禦外侮,動需奇才異能之徒,故利民之智。」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學術思想,常隨政治為轉移,這是中國「學界之一缺點」。思想學術完全脫離時勢政治是不可能的,梁啟超也並不反對學術為政治服務。他在這里主要指的是思想學術作為一門科學,應該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其次,梁氏運用歷史比較研究的方法,成功地探討了我國歷史上各個時期學術派別、學術思想的內涵與特徵,既充分地論證了每個歷史時期的學術思想都有其時代光彩,表明中華民族富有創造力,同時也深刻地揭示其存在的歷史局限與弊病。在此僅舉兩例說明:一者,他將我國上古時代的尊天思想與神權政治和西方國家進行了比較,著重指出:他國之神權,以君主為天帝之化身。君主一言一動,視之為天帝之自言自動;而中國,「天也者,統君民而並治之也。」君「雖專制而有不能盡專制者存」。天需要有行使自己意志的代表。既然中國的君主不是天帝的化身,「於是乎有代表之者,厥惟我民。」《尚書》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天矜下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這樣,梁氏以敏銳的洞察力,揭開中國古代宗教神權思想之外衣,挖掘出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最可寶貴的思想精華——民本主義(註:參見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專集》之五○,第30頁。)。他雖將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與近代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立法權、司法權扯在一起,未免牽強附會,但重要的是,它表明了,梁啟超為增進國人對西方民主政治的理解和接納,努力尋覓傳統文化與西方民權思想的結合點。而中國古代的民本主義正是中國知識分子接受西方民權學說,民主政治的思想土壤。二者,他通過先秦學派與希臘、印度學派的比較,論述了先秦學派的短長,其中對其所短的分析尤為切中肯綮。1.論理思想之缺乏,2.物理學之缺乏,3.無抗論別擇之風,4.門戶主奴之見太深,5.崇古保守之念太重,6.師法家數之界太嚴。梁氏在這里所論及的先秦學術思想之所短,實際上也是中國幾千年來傳統文化的痼疾,是造成中國自秦漢以來學術思想界時而奄奄無復生氣的重要因素。運用中西比較的方法,透視先秦學術思想之短長,這在中國歷史上也屬首創。它表明中國人對西方的認識已由表及裡地從器物層面、制度層面進入到學術思想等文化層面,實際上它已首開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河,其重要的學術價值是不可低估的。
再次,梁氏還非常注意探討學術思想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明確指出:「凡一國思想之發達,恆與其地理之位置,歷史之遺傳有關系。」他在闡述先秦時期學術思想的發展演變時,首先分析了地理環境對南北兩大學派形成、學術差異的影響,他寫道:中國有黃河揚子江兩大流,其位置性質各殊,故各自有其本來之文明。「北地苦寒磽瘠,謀生不易,其民族銷磨精神日力以奔走衣食維持社會,猶恐不給,無餘裕以馳騖於玄妙之哲理。
他後期撰著的《先秦政治思想史》、《墨子學案》、《清代學術概論》、《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等多篇學術專史正是《論大勢》的直接發展和深化。《論大勢》亦為本世紀中國學術思想史的研究和撰述開辟了路,它是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走向近代化的拓荒之作和奠基之作。對此耿雲志先生評論說:「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學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註:耿雲志:《胡適研究論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46頁。)如胡適即曾經回憶說:「我個人受了梁先生無窮的恩惠。現在追想起來,有兩點最分明,第一是他的《新民說》,第二是他的《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也給我開了一個新世界,使我知道『四書五經』之外,還有學術思想……這是第一次用歷史眼光來整理中國的學術思想,第一次給我們一個『學術史』的見解。」並由此萌發了「我後來做中國哲學史的種子。」(註:胡適:《四十自述》,上海亞東圖書館1931年版,第105~107頁。)至1919年胡適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成名作《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可見,梁氏的學術論著確對我國近現代學術研究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作為中國近現代學術文化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他是當之無愧的。
『捌』 形容首創的詞語有哪些
1、標新立異
2、推陳出新
3、開天闢地
4、獨樹一幟
5、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