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指導
1. 方丈有什麼意思
佛教是後漢明帝帕特使從西域迎請過來,當時來了兩位大德,摩騰、竺法蘭來到中國之後,中國的帝王以最尊敬的禮節來接待這兩位法師,聽兩位法師講經說法,佩服得五體投地,於是懇切的挽留法師,留在中國教化眾生,得到法師的同意。為他們建立道場,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白馬寺——佛教教育第一個機構。稱「寺」,用現在的話來說,也是給他政治地位,是國家最高的機關。皇帝下面直接管轄的機構稱「寺」,但是法師不作官,寺有長官,寺的長官稱「卿」;佛教的法師不作官,他稱「住持」、稱「方丈」,他不稱「卿」,換句話說,教育機構是國家第一等的政治設施,它是屬於教學,法師跟帝王、跟大臣、跟平民依舊保持朋友的關系、師生的關系,這關系不改。
稱「方丈」,方丈是什麼意思?他自己住的小房子長度只有一丈,是個很小的房子,稱之為「方丈」;稱之為「和尚」,和尚是印度話,中國的意思就是老師,親教師,指導我們修學的老師,所以沒有品級、沒有官階,也沒有官銜。教學的場所可以稱寺,你們想想這個味道,我想這種稱呼在當時決定是朝廷跟法師商量很多次才做決定,彼此雙方都能接受。國家對法師的尊重,對佛教教學的尊重;法師也維持自己的身分,不作官、不幹政,所以機構可以稱寺,這里頭沒有長官、沒有卿。我們在這裡面多想想,就能想到當時大致上的情形,朝野跟法師多麼融洽,彼此互相尊重,希望佛教教育真正能夠幫助國家、幫助社會、幫助眾生。
2. 聽說有些方丈打坐半小時可以一天不睡是真的嗎
阿彌陀佛。佛教裡面不倒丹,就是晚上打坐,不需要躺著睡覺,有很多修行人晚上打坐不躺著的。它們講,打坐比睡覺要舒服很多。————其實它們打坐禪修有定了,能入定那是很法喜充滿的,那種禪定中的快樂不是我們想像的。——因為普通人打坐還沒入定,只是學個姿勢,那肯定10分鍾20分鍾腿就麻了。當有了禪定經歷的人就會能理解它們。就是比較淺的定都會突然感覺不到自己身體的,這個我在精進的時候體驗過,有過這種經歷。打坐確實可以調理身體,氣血如何,有了定,能入定,那就可以不睡覺了!我對打坐禪宗,了解不是很多,禪修打坐這些要有師父指導的。
3. 佛教寺廟的首座,西堂,後堂,堂主,四人的職務和職責有那些
宋代以後寺主改稱住持,世俗又稱住持為「方丈」。 除住持外,設有四大班首、八大執版事等。四大班權首是指導禪堂或念佛堂修行的,四大即是首座、西堂、後堂、堂主。
首座為全堂修行的模範,掌禪堂中號令之權。
西堂輔助住持修行,本寺住持為主人,相當於東堂首座。
後堂是指後堂的首座負責後堂修行之事務。
堂主是在首座之下負責禪堂或念佛堂事務的。
八大執事是專管全寺各項事務的。1、監院(庫房負責人):綜理全寺事務,掌管全寺經濟。2、知客(各堂負責人):掌管全寺僧俗接待事宜。3、僧值(糾察):管理僧眾威儀。4、維那(禪堂負責人):掌管宗教儀式的法則。5、典座(廚房、齋堂負責人):管理大眾飯食齋粥。6、寮元(雲水堂負責人):管理一般雲游來去的僧侶。7、衣缽(方丈室負責人):輔助住持照應庶務,調和人事。8、書記:職掌書翰文疏。
4. 佛家法號輩分表
1、一名標準的僧人有法號和法名兩種:
(1)法名是師傅賜予的,是根據你所入的宗派輩分排下來的,這個名字將會跟隨你一生,是教界里認可的身份,
(2)而法號不一樣,但分2種,1是自己以後修持道路上,根據個人需要偏好,自取的,2也是剃度師取的,禪宗都有宗派認可的法號字輩。
從福裕開始,少林寺便按七十字詩法裔輩分,順序高低,以命法名。這七十字詩是:
福慧智子覺,了本圓可悟。
周洪普廣宗,道慶同玄祖。
清凈真如海,湛寂淳貞素。
德行永延恆,妙本常堅固。
心朗照幽深,性明鑒崇祚。
衷正善禧禪,謹愨原濟度。
雪庭為導師,引汝歸鉉路。
(4)方丈指導擴展閱讀
佛家的稱呼
1、佛家在稱呼上有一些特殊的名詞,有特定的規矩。比如一寺的主持叫「方丈」,也叫「住持」。住持是「住於世而保持法統傳承」的意思。一般人容易把「住持」寫成「主持」,這不僅是文字錯誤,也是理解上的錯誤。
2、「方丈」的原意,即一丈見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禪寺中住持的居室或客殿,也叫函丈、正堂、堂頭。印度的僧房多以方一丈為制,進而用來指住持的居室,後來又轉為對住持的尊稱。
3、在住持下面,一般寺院則設有四大班首、八大執事。四大班首是指導禪堂或念佛堂修行的,八大執事是專管全寺各項事務的。
(1)四大班首分別叫做首座、西堂、後堂、堂主;八大執事則是監院(庫房負責人)、知客(客堂負責人)、僧值(又教糾察)、維那(禪堂負責人)、典座(廚房、齋堂負責人)、寮元(雲水堂負責人)、衣缽(方丈室負責人)、書記。
(2)其中,維那師負責寺中的法務,在做法事時,是領眾的帶頭人,寺院中如有犯清規戒律的,也由維那執行處分之事,因此維那有維持紀綱的意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佛家
5. 佛家的葷指的什麼啊
「葷」是指蔥,韭,薤,蒜,茴香等有刺激氣味的植物蔬菜。
「腥」是指所有的肉類。現在統一說成不吃葷。其實是指不吃肉,不吃辛辣刺激性的植物等,現在佛教概念廣泛引申更多,如煙草、大麻、毒品也不能吃。
葷與酒之並稱。葷,又作葷辛,指味辣而臭氣濃烈之植物,即五辛。葷酒與肉類共為禁止供佛之食物。至後世,每在寺院門前之界石刻有『不許葷酒入山門』等字樣,稱為禁牌石、戒壇石、葷酒牌。據梵網經卷下舉出,五辛系指大蒜、革蔥、慈蔥、蘭蔥、興渠等。但其他經典另有異說。
(5)方丈指導擴展閱讀:
佛家的語言和禮儀
佛家在稱呼上有一些特殊的名詞,有特定的規矩。比如一寺的主持叫「方丈」,也叫「住持」。住持是「住於世而保持法統傳承」的意思。一般人容易把「住持」寫成「主持」,這不僅是文字錯誤,也是理解上的錯誤。「方丈」的原意,即一丈見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
禪寺中住持的居室或客殿,也叫函丈、正堂、堂頭。印度的僧房多以方一丈為制,進而用來指住持的居室,後來又轉為對住持的尊稱。
在住持下面,一般寺院則設有四大班首、八大執事。四大班首是指導禪堂或念佛堂修行的,八大執事是專管全寺各項事務的。四大班首分別叫做首座、西堂、後堂、堂主;八大執事則是監院(庫房負責人)、知客(客堂負責人)、僧值(又教糾察)、維那(禪堂負責人)、典座(廚房、齋堂負責人)、寮元(雲水堂負責人)、衣缽(方丈室負責人)、書記。
其中,維那師負責寺中的法務,在做法事時,是領眾的帶頭人,寺院中如有犯清規戒律的,也由維那執行處分之事,因此維那有維持紀綱的意思。
6. 大和尚與方丈的區別,怎樣才能稱得上大和尚
凈空法師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五十集) 2000/8/5 新加坡凈宗學會 檔名:19-14-050 http://www.amtb.tw/19/19-14-050.xml
在後世,社會一般大眾稱出家人為「和尚」。「和尚」是梵語,它的意思是「親教師」。要用我們現代教育的名詞來說,和尚是兩種身分,第一種身分是學校校長。校長是和尚,除校長之外其他人不能稱「和尚」;其他的人在佛法裡面稱「阿闍黎」,我們中國人稱「法師」。和尚是主持教育的,他負責整個教學,他聘請這些教授、老師,是替他執行的;他管教育政策,決定教學計畫,怎樣能夠達到教學的目的,這是校長。所以,教職員都是幫助他執行的。所以和尚只有一個,沒有兩個。但是在大學研究所裡面,指導教授也算是和尚、親教師,研究所裡面的指導教授。所以和尚是這兩種身分,一個是校長,一個是指導教授,極其尊敬的稱呼。所以「和尚」不能隨便稱的,極其尊敬的稱呼。「阿闍黎」也是梵語,它的意思是,這一個老師他的言行可以做我的榜樣。所以古時候翻作「軌范師」,軌道、模範,這是一般稱教職員;教職員的言行可以做學生的榜樣、做學生的模範。
唐朝時代,佛教在中國起了一次很大的革命,那就是叢林制度的興起。這是中國佛教的特色,這個好!叢林制度是什麼?就是正規的大學。釋迦牟尼佛一生講學,跟孔老夫子一樣,辦私塾,沒有正式成立學校;傳到中國還是這個樣子,還是屬於私塾教學這一類的。到馬祖,馬祖是禪宗第八代,我們一般俗稱是六祖惠能大師的徒孫。馬祖、百丈都是第八代的,他們兩位發起建叢林,就是把佛教教學正規化,有組織的、有系統的組織起來。「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那就是這個學校的章程,裡面的一些規章制度,百丈大師他擬訂的,這就是佛教大學。叢林裡面分工,跟現在大學沒有兩樣。叢林的主席也叫做「方丈」,那就是校長;方丈是他居住的房子,房子不大,方圓一丈,所以稱為方丈。這里看到出家人生活的簡單、節儉。這是主席,這是和尚,所以稱「大和尚」。
7. 南方有哪些寺廟信佛,想求方丈指導那種...
南方也有好多省,你要具體到哪一個省我才可以更好的給您推薦,譬如廣州光孝寺的方丈明生法師、深圳弘法寺的方丈印順法師、惠州羅浮山延祥古寺的住持門凈法師、福建省福鼎市資國寺的賢志法師、福鼎市太姥山平興寺的界詮法師等,都是南方的一代高僧大德
8. 佛教寺廟里的職務有那些稱謂是什麼負責什麼
佛教寺廟職務性身份稱謂如下:
上座:原始佛教將僧人依戒臘年限之長短分為下座(10年以下)、中座(10年至20年)、上座(20年以上)。後轉而為寺院職務之稱。上座為一寺之長,主要是弘講佛法,作僧中表率。唐代以後稱為方丈或住持。也用於對有德行之僧或僧臘較高者的尊稱。
寺主:位居上座之下,負責一寺實際事務。唐代以後也稱寺監或監院。
維那:位居上座、寺主之下,管理眾僧雜務,調和僧眾糾紛,辨別度牒真偽等。又負責僧眾紀律事務。唐代以後維那成為叢林八大執事之一,主要負責宗教儀軌、佛事唱念等。
住持:為一寺之長,有護持佛教令久住世之意。
方丈:即住持。因其所居之處為「方丈」室,故而得名。
首座:為全寺修行之模範,掌禪堂中號令之權。
西堂:為西堂首座,輔助方丈教導修行的僧人。
後堂:為後堂首座,負責後堂修行之事務。
堂主:居首座之下,負責禪堂、念佛堂之事務。
監院:負責協助方丈或都寺監理寺院總務。古稱監寺、院主、主首、寺主,後為特尊住持而改稱此名,俗名當家。大寺可設數名監院。
當家:為監院之俗稱。
知客:為客堂負責人,掌管全寺接待事宜。大寺可設數名知客。
僧值:又稱糾察,管理清規執行情況及僧眾威儀。
典座:為廚房、齋堂負責人,管理僧眾伙食及信徒供齋等事務。
寮元:為雲水堂負責人,管理來寺掛單僧侶的事務。
衣缽:為方丈室負責人,幫助住持處理一些日常事務。
書記:掌管寺內文書往來之事。
化主:一、指叢林中負責向施主募化的僧人。二、意為教化之主人,通常指叢林之住持。
侍者:指服侍住持之僧人。大叢林住持可有多位侍者,分為燒香侍者、書狀侍者、請客侍者(幫助接待客人)、衣缽侍者(幫助掌管住持錢物)、湯葯侍者(負責住持的飲食、醫療雜務)、衣物侍者(幫助漿洗衣物)等。
此外,大叢林中通常還設有副寺(管財會)、直歲(管農作)、知藏(亦名藏主,管藏經樓)、知浴(又名浴主,管浴池)、知殿(又名殿主,管殿堂香火、衛生)、莊主(管莊田、領地)、園主(管菜地,或稱菜頭)、塔主(管理塔院)、門頭(負責門衛)、磨頭(管理磨坊)、凈頭(管環衛)、毛頭(管理發)、司庫(又名庫頭,掌管倉庫)、參頭(司掌法事禮儀)等等。
(8)方丈指導擴展閱讀
佛教職務性身份稱謂在中國特別多,也很重要。自南北朝建立僧官制度以來,各個朝代按行政區劃設立了許多的僧官,名目繁多,如僧正、僧主、沙門統、昭玄統、僧錄、僧統等等,現已不適用了。近代社團組織興起,佛教界也建立了各級佛教協會和居士林等組織,於是佛教徒中有了會長、副會長、秘書長、林長、幹事、主任等頭銜,這與各界沒什麼差別,故不需贅述。人們遇到比較多、易於混淆的是負責寺院管理的和從事佛教法務的職務性稱謂,下面就略作介紹。
早期佛寺的管理一般由上座、寺主、維那三綱負責。自唐代禪宗大興,百丈禪師創立叢林清規以來,天下風行,叢林制度日益健全,寺院執事也越來越多,按東西兩序排列,大叢林的執事可多達48位甚至上百位,方丈以下主要的有四大班首(首座、西堂、後堂、堂主)、八大執事(監院、知客、僧值、維那、典座、寮元、衣缽、書記)
參考資料:網路-佛教稱謂
9. 和尚、方丈是什麼意思
摘自凈空法師《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義》 佛教是後漢明帝帕特使從西域迎請過來,當時來了兩位大德,摩騰、竺法蘭來到中國之後,中國的帝王以最尊敬的禮節來接待這兩位法師,聽兩位法師講經說法,佩服得五體投地,於是懇切的挽留法師,留在中國教化眾生,得到法師的同意。為他們建立道場,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白馬寺——佛教教育第一個機構。稱「寺」,用現在的話來說,也是給他政治地位,是國家最高的機關。皇帝下面直接管轄的機構稱「寺」,但是法師不作官,寺有長官,寺的長官稱「卿」;佛教的法師不作官,他稱「住持」、稱「方丈」,他不稱「卿」,換句話說,教育機構是國家第一等的政治設施,它是屬於教學,法師跟帝王、跟大臣、跟平民依舊保持朋友的關系、師生的關系,這關系不改。 稱「方丈」,方丈是什麼意思?他自己住的小房子長度只有一丈,是個很小的房子,稱之為「方丈」;稱之為「和尚」,和尚是印度話,中國的意思就是老師,親教師,指導我們修學的老師,所以沒有品級、沒有官階,也沒有官銜。教學的場所可以稱寺,你們想想這個味道,我想這種稱呼在當時決定是朝廷跟法師商量很多次才做決定,彼此雙方都能接受。國家對法師的尊重,對佛教教學的尊重;法師也維持自己的身分,不作官、不幹政,所以機構可以稱寺,這里頭沒有長官、沒有卿。我們在這裡面多想想,就能想到當時大致上的情形,朝野跟法師多麼融洽,彼此互相尊重,希望佛教教育真正能夠幫助國家、幫助社會、幫助眾生。 有關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