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強學術論文
李世梁, 楊光道. 我國石油石化行業物流發展模式探討[J]. 石油工業技術監督, 2010, (02) :28-30
肖湘,周傳麗. 物流理論研究新進展及其評析[J]宏觀經濟研究, 2005,(02) .
劉琛. 新經濟格局下的物流發展模式研究[J]商場現代化, 2009,(08) .
陳煥,諸利明. 我國沿海港口物流發展模式探討[J]. 中國水運(理論版), 2006, (08) .
張澤華. 我國沿海城市港口物流業的發展模式分析[J]. 科技創新導報, 2008, (35) .
南嵐. 港口物流產業集群共生模式發展博弈[J]. 中國物流與采購, 2009, (20) .
羅列英. 溫州市商貿物流發展戰略研究[J]. 物流工程與管理, 2009, (05) .
李妮,王建偉. 我國商貿物流發展現狀分析及模式選擇[J]. 商場現代化, 2009, (05) .
馬強. 長三角和珠三角物流業發展比較探析——兼論香港物流業發展[J]. 市場論壇, 2007, (05) .
齊海燕. 全球化背景下珠三角地區現代物流發展的SWOT分析[J]. 改革與戰略, 2008, (05) .
王靜一. 現階段珠三角物流業結構及未來發展格局分析[J]. 江蘇商論, 2006, (09) .
莫柏預. 我國民營物流企業的優勢、問題及對策[J]. 物流科技, 2007, (04) .
陳武銀. 對我國民營物流企業發展的思考[J]. 商場現代化, 2008, (24) .
滕紹光,張春梅. 民營物流企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J].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2007, (16) .
陳泉忠. 當前民營物流企業運作現狀及發展探析[J]. 科技成果縱橫, 2007, (01) .
攻克. 民營物流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黨政幹部學刊, 2008, (12) .
國內民營物流企業現狀調查[J]. 運輸經理世界, 2007, (06) .
任亞飛,嚴新鋒,汪建波. 國內民營物流發展模式比較[J]. 運輸經理世界, 2007, (06) .
我國民營物流企業發展調查報告[J]. 中國物流與采購, 2007, (03) .
陳平. 診斷國內民營物流企業缺陷[J]. 運輸經理世界, 2007, (06) .
孫曉明,施國洪,尹成元. 民營物流企業發展策略[J]. 江蘇商論, 2006, (05) .
㈡ 馬強的學術兼職
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韓國《亞洲研究》通訊編委,四川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兼聘教授,陝西理工學院「漢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重慶市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四川省西部區域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中央電視台科教節目咨詢專家,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理事,中國武則天研究會理事,中國唐史、宋史學會會員。2007年曾在中央電視台十頻道擔任三國文化節目主講嘉賓。
㈢ 馬強的科研方面
先後在《中國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光明日報》、《地理研究》、《學術月刊》、《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社會科學戰線》、《歷史地理》、《史學史研究》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唐宋時期中國西部地理認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漢水上游與蜀道歷史地理研究》(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中國歷史地理文獻導讀》(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等三部學術著作。論文多次被《新華文摘》、《中國歷史學年鑒》《全國高校文科學報文摘》、人民大學復印資料等轉載或摘要。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規劃項目各一項及重慶市、陝西省社科基金項目多項,參與主研國家重大社科招標項目和教育部、重慶市重大社科招標項目三項。
㈣ 求有關誠信的真實名人事例!!!!
田忌賽馬》
(史記卷六十五 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
原文:
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於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及臨質,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於是忌進孫子於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田忌賽馬》中心:
田忌賽馬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換一種思維,也許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們常常要出奇制勝,不要拘泥於形式,有想創新,有些事情,換一個想法,會有另一番天地!
譯文1:
齊國使者到大梁來,孫臏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見,用言辭打動齊國使者。齊國使者覺得此人不同凡響,就偷偷地用車把他載回齊國。齊國將軍田忌賞識他並像對待客人一樣禮待他。田忌經常與齊國諸公子賽馬,設重金賭注。孫臏發現他們的馬腳力都差不多,可分為上、中、下三等。於是孫臏對田忌說:「您只管下大賭注,我能讓您取勝。」田忌相信並答應了他,與齊王和諸公子用千金來賭勝。比賽即將開始,孫臏說:「現在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拿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拿您的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三場比賽完後,田忌一場不勝而兩場勝,最終贏得齊王的千金賭注。於是田忌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威王向他請教兵法後,就把他當作老師。
譯文2:
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
他們商量好,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要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
田忌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垂頭喪氣地離開賽馬場,這時,田忌抬頭一看,人群中有個人,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
「我剛才看了賽馬,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
孫臏還沒有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
孫臏說:「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准能讓你贏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
「你是說另換一匹馬來?」
孫臏搖搖頭說:
「連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
田忌毫無信心地說:
「那還不是照樣得輸!」孫臏胸有成竹地說: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辦事吧。」
齊威王屢戰屢勝,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著孫臏迎面走來,便站起來譏諷地說:
「怎麼,莫非你還不服氣?」
田忌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說著,「嘩啦」一聲,把一大堆銀錢倒在桌子上,作為他下的賭錢。
齊威王一看,心裡暗暗好笑,於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贏得的銀錢全部抬來,另外又加了一千兩黃金,也放在桌子上。齊威王輕蔑地說:
「那就開始吧!」
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
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輸了。齊威王站起來說: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臏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
孫臏不去理他。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
齊威王有點心慌意亂了。
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當然是田忌贏了齊威王。
還是同樣的馬匹,由於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近代實驗科學的先驅者。
1590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著名實驗,從此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糾正了這個持續了1900年之久的錯誤結論。
1609年,伽利略創制了天文望遠鏡(後被稱為伽利略望遠鏡),並用來觀測天體,他發現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並親手繪制了第一幅月面圖。1610年1月7日,伽利略發現了木星的四顆衛星,為哥白尼學說找到了確鑿的證據,標志著哥白尼學說開始走向勝利。藉助於望遠鏡,伽利略還先後發現了土星光環、太陽黑子、太陽的自轉、金星和水星的盈虧現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動,以及銀河是由無數恆星組成等等。這些發現開辟了天文學的新時代。
伽利略著有《星際使者》《關於太陽黑子的書信》《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和《關於兩門新科學的談話和數學證明》。
為了紀念伽利略的功績,人們把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四命名為伽利略衛星。
人們爭相傳頌:「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
[編輯本段]生平
伽利略於1564年2月15日出生於義大利西部海岸的比薩城,他原籍佛羅倫薩,出身沒落的名門貴族家庭。伽利略的父親是一位不得志的音樂家,精通希臘文和拉丁文,對數學也頗有造詣。因此,伽利略從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伽利略在十二歲時,進入佛羅倫薩附近的瓦洛姆布洛薩修道院,接受古典教育。十七歲時,他進入比薩大學學醫,同時潛心鑽研物理學和數學。由於家庭經濟困難,伽利略沒有拿到畢業證書,便離開了比薩大學。在艱苦的環境下,他仍堅持科學研究,攻讀了歐幾里德和阿基米德的許多著作,做了許多實驗,並發表了許多有影響的論文,從而受到了當時學術界的高度重視,被譽為「當代的阿基米德」。
伽利略在25歲時被比薩大學的數學教授。兩年後,伽利略因為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觸怒了教會,失去這份工作。伽利略離開比薩大學後,於1592年去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學任教,一直到1610年。這一段時期是伽利略從事科學研究的黃金時期。在這里,他在力學、天文學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累累碩果。
㈤ 參考文獻
畢鳴,王紹武等.1996.近百年氣候變化模擬以及未來50年氣候變化預測,85-9132項目論文編委會,氣候變化規律及其數值模擬研究論文集.北京:氣象出版社
蔡緒貽,佘雲平.1993.洛陽市淺層地下水硬度升高機理初探.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第4卷第4期
曹鴻興,鄭耀文,顧今.1988.灰色系統理論淺述.北京:氣象出版社,120頁
曹鴻興.1994.氣候動力模式與模擬.北京:氣象出版社
曹銀真.1991.大氣CO2濃度的變化及其氣候環境效應.地理科學,第1期
陳望和,倪明雲等.1987.河北第四紀地質.北京:地質出版社,108頁
程麟生.1994.中尺度大氣數值模式和模擬.北京:氣象出版社
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所.1982.地下水資源評價理論與方法的研究.中國地質學會首屆地下水資源評價學術會議論文選編.北京:地質出版社
丁開寧,郝愛兵,王孟科.1996.石家莊市地下水污染特徵及機理.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第6期
丁一匯.1997.IPCC第二次氣候變化科學評估報告的主要科學成果和問題.地球科學進展,第2期
段永候等.1993.中國地質災害.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鄂競平.1997.為徹底改變海河流域水環境而奮斗.海河水利,第2期
馮金量,李慶辰.1998.論華北河口衰亡.地理科學,第18卷第4期
符淙斌,嚴中偉.1996.全球變化與我國未來生存環境.國家攀登計劃「我國未來(20~50年)生存環境變化趨勢的預測研究」項目論文集.北京:氣象出版社
高玉榮,許木啟,朱江,趙忠憲.1995.府河浮游植物群落結構特徵與水體質量研究.見:白洋淀區域水污染控制研究(第一集),水陸交錯帶水環境特徵與調控機理.章申,唐以劍等著.北京:科學出版社
高玉榮,許木啟.1995.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結構特徵與水體營養水平研究.見:白洋淀區域水污染控制研究(第一集),水陸交錯帶水環境特徵與調控機理.章申,唐以劍等著.北京:科學出版社
鞏無祿.1995.河北省水文特性.水文,第4期
郭秉榮等.1996.氣候系統的非線性特徵及預測理論.北京:氣象出版社
胡喜榮.1995.水庫與周圍地區生態環境的關系.海河水利,第6期
黃洪峰.1997.土壤-植物-大氣相互作用原理及模擬研究.北京:氣象出版社
黃玉瑤.1995.白洋淀水域生態系統的退化與修復.見:白洋淀區域水污染控制研究(第一集),水陸交錯帶水環境特徵與調控機理.章申,唐以劍等著.北京:科學出版社
金相爛,屠清英.1990.湖泊富營養化調查規范(第二版).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39~302頁
李浩.1993.全球變化與人類生態.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第2期
李鴻吉,張菊明.1981.電子計算機制圖方法及應用.北京:地質出版社
劉俊等.1994.城市化對天津市雨洪情勢變化的影響.海河水利,第5期
陸錚,王金榮等.1995.地下水超采引起的水環境變化.海河水利,第2期
陸中央.1996.河北省水資源總量計算;張衛東.水資源與可持續發展.北京:地質出版社
馬強等編譯.1992.Borland C++環境下的Windows編程技術與實例.北京:海洋出版社
毛文永,文劍平.1991.全球環境問題與對策.北京:科學出版社
任榮.1991.滄州市地下水開采與地面沉降關系的初探.地質災害與防治,第21卷第1期
施雅風主編.1995.氣候變化對西北華北水資源的影響.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石廣玉等.1996.近百年全球平均氣溫變化的物理模式研究,85-9132 項目論文編委會,氣候變化規律及其數值模擬研究論文集.北京:氣象出版社
史風波.1994.海灤河流域河川徑流的開發利用.水資源研究,第15卷第1期
宋玉寬等.1996.二氧化碳穩態倍增下的氣候變化數值模擬,85-9132 項目論文編委會,氣候變化規律及其數值模擬研究論文集.北京:氣象出版社
孫建中,盛學斌,楊明華,馮建斌.1995.海河流域水資源地理環境.見:劉昌明主編.中國水問題.北京:氣象出版社
孫訥正.1981.地下水流的數學模型和數值方法.北京:地質出版社
湯奇成.1990.黃河水資源利用對河口環境影響初探,水資源開發與環境.北京:科學出版社
天津市海岸帶和海深資源綜合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天津市海岸帶和海深資源綜合調查組.1987.天津市海岸帶和海深資源綜合調查報告.北京:海洋出版社,39~43頁
王東勝等.1998.氮遷移轉化對地下水硬度升高的影響.現代地質,第12卷第3期
王紹武等.1996.近百年全球及中國氣候變暖,85-9132 項目論文編委會,氣候變化規律及其數值模擬研究論文集.北京:氣象出版社
王秀蘭,陸中央.1998.河北省水環境特徵.河北水利科技,第19卷第3期
王裕瑋.1997.海河流域水環境的主要問題及對策.海河水利,第2期
魏忠義等.1985.華北平原地下水開采水文效應.地理研究,第2期
許木啟,朱江,黃玉瑤,趙忠憲.1995.白洋淀水系浮游動物的群落結構與水質.見:白洋淀區域水污染控制研究(第一集),水陸交錯帶水環境特徵與調控機理.章申,唐以劍等著.北京:科學出版社
薛禹群,謝春紅.1980.水文地質學的數值法.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
姚檀棟.1987.二氧化碳對氣候的影響及氣候趨勢問題.地理科學,第2期
姚玉致.1994.河北平原過量開采地下水對環境的影響.河北地質情報,第4期
葉岱夫.1998.降水與森林相互作用機理的探討.大自然探索,第1期
頤庭敏.1991.華北平原氣候.北京:氣象出版社
應用氣象學報.997.第8卷增刊.全國氣候模式學術研討會專刊.北京:氣象出版社
游性恬等.1992.數值天氣預報基礎.北京:氣象出版社
於鳳蘭,錢金平,李恩慶.1994.海灤河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北京:科學出版社
余志豪等.1996.地球物理流體動力學.北京:氣象出版社
張金屯.1998.全球氣候變化對自然土壤碳、氮循環的影響.地理科學,第5期
張衛東.1996.水資源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北京:地質出版社
張雲峰等.1994.城市環境保護——太原市環境污染與防治植物.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編著.1977.數學地質引論.北京:地質出版社,159~195頁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白洋淀工作站.1958.白洋淀生物資源及其綜合利用初步調查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
中國科學院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科研領導小組.1987.長江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及其對策研究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06頁
周雪猗.1995.計算水力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周玉A.1993.毛河流域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相互轉化研究.水資源研究,第14卷第3期
85-913項目02課題論文編委會編.1996.氣候變化規律及其數值模擬研究論文(三集),國家科委85-913 項目,02課題成果.北京:氣象出版社
A.И.謝列日尼科夫等.1994.銨是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標志.見:地質科技動態,1994年7月,劉吉成摘譯
Fei Jin.1998.Some views on water and sustainability research in China,「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roundwater in Environmental Problems」,Chiba University,Japan,pp.103~106
James W.McCord著.1993.Microsoft Windows 3.1程序員參考手冊.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Mike McKelvy & Ronald Martinsen著.1997.Visual Basic 5開發使用手冊.楊繼平等譯.康博創作室審校.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西蒙與舒斯特國際出版公司
Paul D Raskin et al..1996.Water and sustainability,global patterns and long-range problems,「National Resources Forum」,Vol.20, No.1,pp.1~15,Elsevier Sciences Ltd.Printed in Great Britain《數學手冊》編寫組.1979.數學手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㈥ 馬強的個人簡介
現任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工業與消費品安全研究所所長助理、副研究員,國家質檢總局科技委進出口商品檢驗專業委消費品安全分專業委食品接觸材料及其他輕工產品專業組組員,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食品接觸材料工作組委員,中華中醫葯學會中葯化學分會青年委員。
主持或參與制定國家標准18項、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准20項;主持或參與完成國家科技支撐計劃1項、質檢公益性行業科研項目2項、國家質檢總局科技計劃項目7項、商務部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建設項目1項、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科研項目2項、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2項。
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Mass Spectromet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Journal of AOAC International、Chromatographia、分析化學、高等學校化學學報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76篇,其中SCI論文24篇;獲國家發明專利5項;參與編寫著作3部。研究成果獲國家質檢總局優秀科技論文獎一等獎(2008年)、國家質檢總局科技興檢二等獎(200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2)、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優秀獎(2012年)、分析測試學報創刊30周年百篇優秀論文(2012年)。
多次代表國家質檢總局參與中歐、中美間化妝品、玩具、紡織服裝、食品接觸材料等領域的技術談判。
㈦ 馬強的代表性學術論文
1. Ma, Q.; Wang, C.; Bai, H.; Xi, H.W.; Xi, G.C.; Ren, X.M.; Yang, Y.; Guo, L.H.: 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Separation of Hydroxylated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by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Ion Mobility-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Mass Spectrometry, 2011, 22(10): 1851-1861.
2. Ma, Q.*; Xi, G.C.; Wang, C.; Bai, H.; Zhang, Q.; Xi, H.W.; Wang, Z.M.; Guo, L.H.: 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Separation for the Analysis of Alkylphenol Ethoxylates Employing Hydrophil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Ion Mobility-Mass Spectrome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 2012, 315: 31-39.
3. Wang, C.; Ma, Q.*; Wang X.: Determination of Alkylphenol Ethoxylates in Textiles by Normal-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Reversed-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AOAC International, 2007, 90(5): 1411-1417.
4. Ma, Q.*; Wang, C.; Bai, H.; Ma, W.; Zhou, X.; Dong, Y.Y.; Zhang, Q.: Comparison of RP, Ion-Pair and IE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UV and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8-Hydroxyquinoline in Cosmetics. Chromatographia, 2010, 71(5): 469-474.
5. Ma, Q.*; Bai, H.; Zhang, Q.; Ma, W.; Xi, H.W.; Zhou, X.; Wang, C.: Determination of Carcinogenic and Allergenic Dyestuffs in Toys by LC Coupled to UV/Vis Spectrometry and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Chromatographia, 2010, 72(1/2): 85-93.
6. Xi, G.C.; Ye, J.H.; Ma, Q.; Su, N.; Bai, H.; Wang, C.: In Situ Growth of Metal Particles on 3D Urchin-like WO3 Nanostructur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2, 134: 6508-6511.
7. Xi, G.C.; Yan, Y.; Ma, Q.; Li, J.F.; Yang, H.F.; Lu, X.J.; Wang, C.: Synthesis of Multiple-Shell WO3 Hollow Spheres by a Binary Carbonaceous Template Route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sis. 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2012, 18(44): 13949.
8. Xi, G.C.; Ouyang, S.X.; Li, P.; Ye, J.H.; Ma, Q.; Su, N.; Bai, H.; Wang, C.: Ultrathin W18O49 Nanowires with Diameters below 1 nm: Synthesis, Near-Infrared Absorption, Photoluminescence, and Photochemical Rection of Carbon Dioxide.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2, 51: 2395-2399.
9. Zhang, Q.; Wang, C.; Bai, H.; Wang, X.; Wu, T.; Ma, Q.: Determination of Aromatic Amines from Azo Dyes Rection by Liquid-Phase Sorbent Trapping and Thermal Desorp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2009, 32: 2434-2441.
10. Wu, T.; Wang, C.; Wang, X.; Ma, Q.: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21 Preservatives in Cosmetics by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08, 30, 367-372.
11. Ma, Q.*; Xi, H.W.; Wang, C.; Bai, H.; Xi, G.C.; Su, N.; Xu, L.Y.; Wang, J.B.: Determination of Ten Volatile Nitrosamines in Cosmetics by Gas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1, 39(8): 1201-1207 (Citation by ScienceDirect).
12. Ma, Q.*; Bai, H.; Wang, C.; Xi, H.W.; Ma, W.; Zhou, X.; Dong, Y.Y.; Wang, B.L.: Determination of Hexabromocyclododecane in Textiles by Isotope Dilution-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0, 31(3): 473-478.
13. Ma, Q.; Bai, H.; Wang, C.; Zhang, Q.; Ma, W.; Zhou, X.; Dong, Y.Y.; Wang, B.L.: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16 Carcinogenic and Allergenous Dyestuffs in Toys by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0, 38(1): 51-56.
14. Ma, Q.; Bai, H.; Wang, C.; Zhang, Q.; Zhou, X.; Dong, H.; Wang, B.L.: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Nonylphenol, Octylphenol and Bisphenol A in Textiles and Food Packaging Material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0, 38(2): 197-201.
15. Ma, Q.*; Wang, C.; Wang, X.; Bai, H.; Zhou, X.; Xiao, H.Q.; Wang, J.B.; Tang, Y.Z.: Determination of Alkylphenol Ethoxylates in Textiles by 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Solid Phase Extraction-Silica Adsorption Chromatoraphy-Electrospray Mass Spectrometry.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9, 37(1): 46-52.
16. Ma, Q.*; Bai, H.; Wang, C.; Ma, W.; Zhang, Q.; Xiao, H.Q.; Zhou, X.; Dong, Y.Y.; Wang, B.L.: Determination of Musk Xylene in Cosmetics by Solid Phase Extraction-Isotope Dilution-Gas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9, 37(12): 1776-1780.
17. Ma, Q.*; Wang, C.; Wang, X.; Bai, H.; Dong, Y.Y.; Wu, T.; Zhang, Q.; Wang, J.B.; Tang, Y.Z.: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22 Sulfonamides in Cosmetics by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8, 36(12): 1683-1689.
18. Wang, C.; Ma, Q.*; Wang, X.; Wu, T.; Bai, H.; Hao, N.; Wang, J.B.: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16 Hormones in Cosmetic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7, 35(9): 1257-1262.
19. Ma, Q.*; Zhang, J.L.; Zhou, Y.X.; Lei, H.M.; Wang, C.H.: Analysis of Isoflavonoids in Trifolium Pratense L.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6, 34: S247-S250.
㈧ 有關合作中與競爭的事例
田忌賽馬》
(史記卷六十五 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
原文:
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於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及臨質,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於是忌進孫子於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田忌賽馬》中心:
田忌賽馬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換一種思維,也許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們常常要出奇制勝,不要拘泥於形式,有想創新,有些事情,換一個想法,會有另一番天地!
譯文1:
齊國使者到大梁來,孫臏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見,用言辭打動齊國使者。齊國使者覺得此人不同凡響,就偷偷地用車把他載回齊國。齊國將軍田忌賞識他並像對待客人一樣禮待他。田忌經常與齊國諸公子賽馬,設重金賭注。孫臏發現他們的馬腳力都差不多,可分為上、中、下三等。於是孫臏對田忌說:「您只管下大賭注,我能讓您取勝。」田忌相信並答應了他,與齊王和諸公子用千金來賭勝。比賽即將開始,孫臏說:「現在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拿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拿您的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三場比賽完後,田忌一場不勝而兩場勝,最終贏得齊王的千金賭注。於是田忌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威王向他請教兵法後,就把他當作老師。
譯文2:
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
他們商量好,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要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
田忌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垂頭喪氣地離開賽馬場,這時,田忌抬頭一看,人群中有個人,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
「我剛才看了賽馬,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
孫臏還沒有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
孫臏說:「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准能讓你贏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
「你是說另換一匹馬來?」
孫臏搖搖頭說:
「連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
田忌毫無信心地說:
「那還不是照樣得輸!」孫臏胸有成竹地說: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辦事吧。」
齊威王屢戰屢勝,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著孫臏迎面走來,便站起來譏諷地說:
「怎麼,莫非你還不服氣?」
田忌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說著,「嘩啦」一聲,把一大堆銀錢倒在桌子上,作為他下的賭錢。
齊威王一看,心裡暗暗好笑,於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贏得的銀錢全部抬來,另外又加了一千兩黃金,也放在桌子上。齊威王輕蔑地說:
「那就開始吧!」
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
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輸了。齊威王站起來說: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臏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
孫臏不去理他。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
齊威王有點心慌意亂了。
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當然是田忌贏了齊威王。
還是同樣的馬匹,由於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近代實驗科學的先驅者。
1590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著名實驗,從此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糾正了這個持續了1900年之久的錯誤結論。
1609年,伽利略創制了天文望遠鏡(後被稱為伽利略望遠鏡),並用來觀測天體,他發現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並親手繪制了第一幅月面圖。1610年1月7日,伽利略發現了木星的四顆衛星,為哥白尼學說找到了確鑿的證據,標志著哥白尼學說開始走向勝利。藉助於望遠鏡,伽利略還先後發現了土星光環、太陽黑子、太陽的自轉、金星和水星的盈虧現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動,以及銀河是由無數恆星組成等等。這些發現開辟了天文學的新時代。
伽利略著有《星際使者》《關於太陽黑子的書信》《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和《關於兩門新科學的談話和數學證明》。
為了紀念伽利略的功績,人們把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四命名為伽利略衛星。
人們爭相傳頌:「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
[編輯本段]生平
伽利略於1564年2月15日出生於義大利西部海岸的比薩城,他原籍佛羅倫薩,出身沒落的名門貴族家庭。伽利略的父親是一位不得志的音樂家,精通希臘文和拉丁文,對數學也頗有造詣。因此,伽利略從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伽利略在十二歲時,進入佛羅倫薩附近的瓦洛姆布洛薩修道院,接受古典教育。十七歲時,他進入比薩大學學醫,同時潛心鑽研物理學和數學。由於家庭經濟困難,伽利略沒有拿到畢業證書,便離開了比薩大學。在艱苦的環境下,他仍堅持科學研究,攻讀了歐幾里德和阿基米德的許多著作,做了許多實驗,並發表了許多有影響的論文,從而受到了當時學術界的高度重視,被譽為「當代的阿基米德」。
伽利略在25歲時被比薩大學的數學教授。兩年後,伽利略因為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觸怒了教會,失去這份工作。伽利略離開比薩大學後,於1592年去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學任教,一直到1610年。這一段時期是伽利略從事科學研究的黃金時期。在這里,他在力學、天文學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累累碩果。
㈨ 湖南城市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的湖南城市學院優勢特色學科
設計藝術學
1.本學科點的歷史沿革與現狀概述我校美術與藝術設計系,是由原湖南城建高等專科學校城市規劃系美術教研組和原益陽師專美術系合並成立的。從1999年開始招收設計藝術學裝飾裝潢、工藝美術專科專業,2002年招收設計藝術學藝術設計本科專業,設環境藝術設計和裝潢藝術設計兩個專業方向,2006年通過學位評估獲得授予文學學士學位權。2007年被評為湖南城市學院重點建設學科,2009年通過湖南城市學院重點建設學科中期檢查。設計藝術學通過三年的學科建設,科研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學術梯隊與人員結構得到合理的調整,師資隊伍的學歷、職稱層次有所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科研、教學水平等綜合素質有了顯著提高,學科建設日趨完善。
2.本學科點的主要研究方向介紹
(一) 環境藝術設計研究方向
主要內容:以郭建國教授為學術帶頭人,以馬強、劉盛開、曹友余等副教授為主要研究學術骨幹,研究團隊共計13人。研究內容包括了建築室內外環境的設計、現代城市景觀環境藝術的設計實踐、商業街及城市公共藝術設施設計理論與實踐等,具體內容如下:
(1)中國傳統環境藝術研究:關注傳統的環境藝術在環境的功能性、和實用性研究,注重地域文化及傳統建築在現代建築環境運用與實踐,研究環境中人們在心理上的文化藝術審美需求,將一般意義的傳統民間美術與純繪畫藝術融合在環境藝術之中,強調人類對環境問題關注和思考,賦予環境藝術的純藝術性質和大眾化性質,拓展環境藝術的自身藝術價值空間。
(2)建築與室內外環境研究:研究建築與環境的關系,重點研究人居環境,用系統科學的方法,研究人類的聚居環境;實行可持續發展步驟,達到人與環境的巧妙結合。分析建築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時代性三個方面,從土地、人性等方面加以分析批判,提出建築應該與所處環境在互相融合基礎上對環境起到提升作用,以促進人與環境的共同發展。
(3)現代商業環境藝術研究:研究現代城市商業空間的藝術性、經濟性、科技性,以多元文化為背景理論,在現代環境中帶入歷史語境和未來元素,以包容、開放的美學觀點研究現代商業空間紛繁背後的設計理念。從商業環境與社會生活、消費文化、經營策劃、設計風格等方面重點分析酒店賓館、百貨商場、購物中心、專賣店等商業環境的藝術設計手法。
特色:環境藝術研究方向擁有一支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合理的專業學術梯隊,在課程設置上具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它不僅具備傳統美術學的教學特點,更與建築藝術、環境藝術、公共設計藝術等學科交叉滲透,將傳統美術與設計理念相互結合,形成了本研究方向鮮明的專業特點。
(二)裝潢藝術設計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內容:以龍湘平教授為學術帶頭人,以陳升起、劉克奇、袁志准為主要研究骨乾的裝潢藝術設計研究方向學術團隊,成員共計十三名。
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1)中國傳統裝飾藝術及其在平面設計運用研究:湖湘民間藝術作品注重造型,強調人類與自然密切關系,大都帶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賦有淳厚、真實、樂觀向上的感情色彩,是人類勞動生活中最質朴的藝術思想和藝術語言的體現。本研究方向長期以來一直從事湖湘傳統美術文化內涵及湖湘傳統美術在現代設計藝術中融合與運用研究,注重挖掘地域性傳統美術文化內涵,對湖湘傳統美術的製作技藝、生存現狀、精神內涵、功能特徵、審美取向進行了綜合性、整合性比較研究,領悟地域傳統美術深層精神內涵,正確認識湖湘傳統美術在平面藝術設計創作及高等藝術設計教育中的重要功能價值,開發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藝術進行有機的結合研究,同時,在構建地方高校傳統美術與現代設計藝術交融的特色教育辦學模式方面也做出了深層次的探索。
(2)現代平面設計符號與圖形創意研究:符號與圖形都是平面視覺設計的重要表現手法。設計與符號學關系密切,符號是設計的元素和基本手段,通過對這些元素的加工與整合,實現傳情達意的目的。符號是負載和傳遞信息的中介,是認識事物的一種簡化手段,表現為有意義的代碼和代碼系統。而創意的圖形表現則是通過對創意中心的深刻思考和系統分析,充分發揮想像思維和創造力,將想像、意念形象化、視覺化。本學科方向研究,力求運用圖形設計與符號學的運用,結合現代平面設計表現手法,設計出具有地域、民族風格,又具有深層文化內涵的現代藝術設計作品,使平面圖形設計的信息傳達更加科學准確,表現手法更加豐富多彩,學科體系更加科學、完整,為特色教學與實踐教學尋求理論支撐。
特色: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在於重視地域性民族民間美術的文化內涵研究,強調學生綜合素質與整體能力的培養,注重多學科的交融,研究人文、藝術與平面設計的關系,探索平面設計的新價值,為創造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交融的區域品牌塑造新概念,將廣泛意義的傳播理論與藝術設計媒介有機融合,進一步拓展平面設計能力利於特色區域文化下企業和產品的市場有效營銷觀念,提升藝術設計品質。
3.本學科點的國家需求分析和發展前景 自改革開放以來,環境藝術設計,經歷了飛躍發展過程,特別是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的社會需求度逐年提升,據西方發達國家研究資料表明,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是裝飾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的起點,而我國人均GDP剛剛達到這個臨界點。隨著全國人民居住條件的全面提高,房地產業迅速成長的進一步推動,中國的建築裝飾行業正在迎來行業發展的又一個春天,由此帶來專業設計人才缺口突現,社會需求量每年突破近百萬。無論是室內設計還是景觀設計均需要大量的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環境藝術的專業涵蓋從過去的室內設計發展到今天室外設計、廣場設計、園林設計、街道設計、景觀設計、城市道路橋梁設計等全方位、多范圍的設計領域。現代人們生活水平和公共場所消費檔次的提高,設計也由過去偏重於硬體設施環境的設計轉變為今天重視人的生理、行為、心理環境創造等更廣泛和更深意義的理解。裝潢設計類IT人才的缺口,一直都在呈持續猛增的勢頭。隨著廣告、包裝、印刷、家居裝飾和服裝業的迅速發展,直接加劇了各種掌握平面設計技術的電腦設計類IT人才缺口不斷擴大。廣告和包裝在商業競爭中的地位越來越被更多的人所重視,優秀的廣告和包裝設計將為企業和商家帶來巨大的利潤,同時能欣賞到構思新穎、創意獨特的廣告和美輪美奐的包裝設計,面對加入WTO後的激烈市場競爭,外資企業的迅速進入,本土裝飾企業面臨機遇的同時也面臨挑戰,高素質平面設計人才需求更為短缺。
二、學術團隊
1.本學科點主要學術帶頭人簡介
設計藝術學環境藝術設計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郭建國
郭建國,男,1957年生,湖南益陽人,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美協油畫藝委會委員,湖南省設計藝術家協會理事,湖南省當代油畫院簽約畫家,益陽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1997年度「高校青年骨幹教師」。現任湖南城市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教授、院長。長期從事美術創作,繪畫作品《水鄉》、《侗家女》、《洞庭漁夫》、《太陽》、《山野婦人》、《風塵》等作品入選國家、省級美術作品展並獲獎。多幅作品應邀到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地展出並被收藏。多年來潛心研究民間藝術和傳統建築藝術,關注古建築、民間文物的保護工作。在任益陽市政協委員期間,多次提交保護古民居建築的提案,得到政府的重視。曾主持省級科研課題「湖湘傳統建築裝飾藝術研究」,及參與其它省、廳級科研課題多項。在國家一級期刊、藝術類核心期刊《裝飾》雜志上發表論文《湘楚民間木雕造像的藝術意蘊》,在國家一級期刊《文藝研究》及其他省級以上期刊、學報發表論文、作品十多篇。著有《傳統建築裝修》、《商業建築細部創意》等專著。在進行科研的同時,還主持多項環境藝術設計項目。其主要項目有湖南炎帝陵祭拜大廳藝術壁畫的設計、製作項目,湖南五星級生態酒店—普瑞溫泉酒店景觀設計等項目。
設計藝術學裝潢藝術設計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龍湘平
龍湘平,男,苗族,教授,湖南城市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系副主任,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設計藝術家協會理事。從事美術與藝術設計教學研究及創作二十三年,有《正午》、《三月花》、《晚秋》、《山那邊的傳說》、《金秋》、《天地人》、《姊妹花》、《春到侗寨》、《做雙軍鞋送紅軍》、《織女》等四十餘件美術與藝術設計作品在《裝飾》、《中國油畫》、《藝術教育》等藝術類學術期刊發表或參加省級、國家級展覽,多幅作品獲獎。1999年創作的藝術模型「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張家界」獲99雲南昆明世博會優秀作品獎,受到湖南省人民政府嘉獎;2002年主持設計的張家界紫舞公園園林設計及大型壁畫創作,受到市民廣泛好評。長期以來,潛力於民間美術理論研究,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2010年度重點項目《苗族服飾歷史演變與現代轉型對策研究》,主持湖南省2004年度社科基金項目《湘西民間美術及其產業化研究》、湖南省社科聯2004年度基金項目《湖南少數民族工藝文化傳承與產業化研究》以及吉首大學科研項目《西部大開發對湘西民間美術影響及其對應策略研究》、《鄉土美術教育改革研究與實踐》共五項,參與國家級、省級研究課題六項。論文《苗族刺綉發展史探》、《論土家吊腳樓的文化價值取向》、《苗族服飾的民族精神》、《論民間美術研究對發展中國設計藝術的作用》等在《裝飾》、《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藝術教育》、《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吉首大學學報》等學術期刊發表34篇,其中10篇論文獲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專業委員會、湖南省美學學會、湖南省文藝理論研究會、湖南省教育研究所等機構頒發的各種優秀論文獎。撰寫出版了30餘萬字的民間美術理論研究專著《湘西民族工藝文化》,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反響;專著《湘西民族工藝文化》獲益陽市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主持的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湘西民間美術及其產業化研究》獲湖南省第十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本學科點學術梯隊情況本學科點現有教師23人。其中,教授2人,占教師總人數的8.6%;副教授6人,占教師總人數的26%;講師10人,占教師總人數的43.4%;助教5人,占教師總人數的21.7%;碩士(包括在職碩士)17人,占教師總人數的73.9%;成員畢業於湖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大學、雲南大學、中央美院、廣州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景德鎮陶瓷學院等十多個不同類型的高等院校,研究內容包括中國傳統環境藝術研究、建築與室內外環境研究、現代商業環境藝術研究、中國傳統裝飾藝術及其在平面設計運用研究、現代平面設計符號與圖形創意研究。
環境藝術設計由郭建國教授為學術帶頭人,曹友余副教授、馬強副教授、劉盛開副教授、熊聖、孫紅權、劉玉寒、龔力、楊瓊、王雨峰等13名教師組成研究學術群體;教授1人,副教授3人,講師7人,助教2人,50歲以上教師1人,40-50歲教師2人,35-40歲教師3人,35歲以下教師10人。年齡、職稱結構呈金字塔狀,學術梯隊結構合理。
裝潢藝術設計是由龍湘平教授、陳升起副教授、劉克奇副教授、袁志准副教授、王勇、李澍、鍾正武、楊艾雲、余德華、劉一穎、章博旺、鄭學達、張怡瓊等教師組成研究學術群體。教授1人,副教授3人,講師7人,助教2人,50歲以上教師1人,40-50歲教師2人,35-40歲教師3人,35歲以下教師10人,齡、職稱結構合理。三、科學研究
1.本學科點科學研究情況本學科2006年以來,已完成科研項目12項,其中主持省部級項目3項,主持省教育廳項目3項,參加國家級項目一項。現在研項目13項,其中省重點項目一項,主持省部級項目3項,主持省教育廳項2項,教師在省級以上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和藝術作品163篇(件),出版著作4部,主編或參編教材4本,劉克奇副教授主編的《現代包裝容器造型》獲2009年湖南省優秀教材獎。龍湘平教授主持的省社科基金項目「湘西民間美術及其產業化研究」2009年獲湖南省第十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教學研究方面。袁志准副教授2008年主持的湖南省「十一五」教育規劃課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藝術設計思想教育研究》,在承擔省級教育研究課題方面有新的突破,至目前為止,我系教師共承擔了科研教改項目25項,在研或已完成的大學生創新科研項目4項。2008年,劉克奇副教授還指導了一項省級大學生重點課題,這對我系教師提高指導學生科研能力、獲取省級教學成果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本學科點的科學貢獻(或社會服務貢獻)情況四、人才培養該學科自2002年招收本科生以來,共招收本科生1421人,已畢業學生546人,歷屆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已經獲得的實際知識、能力與素質結構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英語三級考試通過率56%,還有8人通過了英語六級考試,計算機考試通過率100%。學生基本理論測試每期合格率達98%,基本技能(創意設計、基礎繪畫、藝術構成、設計基礎、計算機輔助設計)成績合格率達94%,畢業生就業率98%以上。以2009屆畢業生為例,學生具備了較好的思想素質與較好的專業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實踐動手能力,素質良好,能獨立完成專業創作。該專業學生在省級以上參展競賽中有7人獲獎,獲得省級以上獎學金20人次,校級獎學金120人次。獲得校級獎勵證書144人次,占學生人數的48%,其中「三好學生」38人,「優秀學生幹部」33人,「十佳大學生」和「優秀學生幹部標兵」各1人。另該專業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有38人,報考研究生有10人。2009屆畢業生圓滿完成了教學計劃除畢業設計外的各項教學任務、教學效果良好,學生的基礎理論扎實,動手能力強,各方面均達到了培養目標的要求。
五、支撐條件
1.本學科點教學科研條件基本情況 2008年下學期開始啟用了新建成的美術教學樓,總面積達5000平方米。開辟了專用畫室、靜物陳列保管室、圖書資料室、裝潢實習操作室、攝影實習室、多媒體電腦設計室和藝術作品展覽室,配備了較齊全的設備、器材、畫具、展板及附屬設施我系現有基礎美術實驗室、裝潢操作室、環藝操作實習工場、多媒體電腦設計實驗室四個實驗室。 2010年下半年已開工建設藝術研究中心,包括展廳、陶藝、環藝、版畫、攝影、彩繪、雕塑等工作室,總面積達2700平方米,計劃2011上學期搬入使用。學校圖書管理分二級管理制,校、系圖書添置每年作統一規劃,統一采購,建立兩級圖書館、室。經費投入由學校和系部共同承擔。學校圖書館建立藝術類圖書專櫥,系部建立了集教參、畫冊、教材、藝術理論期刊、美術學等教學必需圖書資料室。學校圖書館現已有美術類圖書19864冊。系部專業圖書資料室1間,2007年至2010年學校圖書館購買了4.5萬元美術類圖書資料,系部專業圖書資料室購買4萬元專業圖書資料,基本滿足科研、教學需要。
2.本學科點相關學科支撐情況簡介美術學是設計藝術學支撐學科,湖南城市學院2000年開始招收美術教育專科生,美術學專業是經湖南省教育廳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的非教育類本科藝術專業,從2005年秋季開始面向全國招生本科,共招生380人。為了加強美術學專業的建設與發展,發揮教學、教研、教改等方面的協調作用,美術與藝術設計系設立了基礎教研室、繪畫教研室、環藝教研室、裝潢教研室四個教研室。美術學專業主要由繪畫教研室負責。為促進美術學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學院逐年加大了資金投入力度,四年累計投入322.1萬元,分別用於教學條件改善、實踐教學、教學教改。通過各項措施的有效實施,美術學專業建設取得初步成效。五年來,依據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建立了一支充滿生機、奮發向上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24人,職稱、學位、年齡結構合理,有良好的發展趨勢。師資水平具有較明顯的辦學優勢,教授、副教授、講師、碩士均來自全國各高等美術院校。高職稱教師6人佔25%,碩士7人佔29.2%,講師達到58.3%。在課程設置改革、教學手段更新、教學條件改善、科研與藝術創作等方面得到了突破性發展:四年省級以上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和藝術作品143篇(件),08年美術學專業教師參加省「藝術湖南—湖南美術精品展」34幅作品入選。近四年出版著作、教材9部,省級科研、教改立項8項。美術與藝術設計系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得到了必要的保障,為美術學專業畢業生走向社會和就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本學科點資金投入和使用情況 近年來,學校共投入資金57萬元,其中,用於條件建設23 萬元,占學科建設總經費的比例40.3%,用於學科梯隊建設7.9萬元,占學科建設總經費的比例13.8%,科學研究工作9.6萬元,占學科建設總經費的比例16.8%,用於學術交流3.8萬元,占學科建設總經費的比例6.6%,為校對學科點經費的投入,有力地保證了藝術學學科建設的穩步而健康的發展。
㈩ 馬強的介紹
馬強,男,陝西漢中市人,歷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民族學院教授,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專業研究方向:中國歷史地理學,中國古代史(秦漢、三國、唐宋史),出土石刻文獻、中國地理學史兼及史學理論等。學術兼職有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韓國《亞洲研究》通訊編委,四川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兼聘教授,陝西理工學院「漢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重慶市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四川省西部區域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中央電視台科教節目咨詢專家,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理事,中國武則天研究會理事,中國唐史、宋史學會會員。2007年曾在中央電視台十頻道擔任三國文化節目主講嘉賓. 先後在《中國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光明日報》、《地理研究》、《學術月刊》、《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社會科學戰線》、《歷史地理》、《史學史研究》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唐宋時期中國西部地理認識研究》(人民出版社)、《漢水上游與蜀道歷史地理研究》(四川大學出版社)、《中國歷史地理文獻導讀》(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等三部學術著作。論文多次被《新華文摘》、《中國歷史學年鑒》《全國高校文科學報文摘》、人民大學復印資料等轉載或摘要。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規劃項目各一項及重慶市、陝西省社科基金項目多項,參與主研國家重大社科招標項目和教育部、重慶市重大社科招標項目三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