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家指導要點
1. 小班區角活動指導方法有哪些
區域活動,是教師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都需要我們以不同的方式對待。小班幼兒年齡較小,幼兒能力相對弱一些,因此區域活動的創設就顯得尤為重要。
區域活動是幼兒學習的一種途徑、方法,是一種教育活動新形式。它既是幼兒的「游戲區」,也是幼兒的「學習區」。它立足於幼兒,能讓幼兒充分體驗和探索,可以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也是對幼兒進行個別化教育最佳手段。在區域中,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獲得幼兒園課程期望幼兒掌握的各種有益的學習經驗、多元的信息,促進幼兒獲得良好的發展。
以下是幾個區域活動的階段性目標供大家參考:
1. 角色區
第一階段;
(1)具體教育目標:a.喜歡在娃娃家裡玩游戲。b.認識娃娃家的餐具。c.認識娃娃家的卧室。d.認識洗手間和炊具。e.不損壞娃娃家內的用品。
(2)活動准備:a.向幼兒介紹娃娃家的用途及該區的規則。b.小房子,小床,布娃娃,炊具,餐具,小桌子,電話,台燈,臉盆架,毛巾,臉盆等物品
(3)活動指導:a.告訴幼兒角色區是讓小朋友們玩娃娃家的地方。b.幫助幼兒認識娃娃家內的各種物品,並了解其玩法。c.告訴幼兒不能損壞娃娃家內的物品。
第二階段:
(1)具體教育目標:a.學會正確的抱娃娃,哄娃娃睡覺。b.學會用小勺喂娃娃吃飯。c.喜歡給娃娃梳妝打扮。d.學會煮飯,炒菜。e.不爭搶玩具。
(2)活動准備: a.向幼兒介紹角色的分配情況及注意事項。b.娃娃家內的物品。
(3)活動指導:a.指導幼兒如何抱娃娃,哄娃娃睡覺,喂娃娃睡覺,給娃娃梳妝打扮
b.指導幼兒如何煮飯,炒菜,買菜,澆水收拾餐具。c.告訴幼兒不能爭搶玩具。
2. 閱讀區
第一階段:
(1)具體教育目標:a.喜歡在圖書區看書。b.看單幅單畫圖書,知道書的封面,封底,會從頭開始看。c.邊聽老師朗讀圖書,邊觀察圖書內容,了解故事情節和圖畫內容的聯系。d.根據圖書畫面學習一些詞彙,主要是動詞和形容詞。e.能夠安靜的看書。
(2)活動准備: a.向幼兒介紹該區的活動規則及各種圖書的類別。b.各種圖書。
(3)活動指導:a.告訴幼兒閱讀區是讓小朋友們看書的地方及應該注意的事項。b.指導幼兒應該放正圖書,從頭到後一頁一頁的看。c.告訴幼兒看書的時候不能大聲講話影響別的小朋友看書。
第二階段:
(1)具體教育目標:a.幼兒自己翻閱單幅單畫的圖書並用簡單的語句描述。b.用較簡單的語句講述圖形中出現的畫面。c.講述圖書內容,能夠較正確的運用動詞和形容詞。d.學習簡短語言的講述畫面內容,較合情理。
(2)活動准備:a.各種圖書。
(3)活動指導: a.指導幼兒用簡單的語句講述畫面。b.糾正幼兒用詞不當的地方。
3. 美工區
第一階段:
(1)具體教育目標:a.喜歡在美術區里做手工。b.學會將一團泥放在手掌心搓的技能。c.學慣用手掌將泥團圓後放在板上壓扁的技能。d.學習在壓扁的泥上用拼花印在泥面上做餅干。e.知道在捏橡皮泥的時候不能大聲叫嚷。
(2)活動准備: a. 向幼兒介紹該區的規則及橡皮泥的特點。b.各色橡皮泥
(3)活動指導:a.告訴幼兒美工區是小朋友做手工的地方b.指導幼兒如何把橡皮泥捏軟,搓圓,壓扁,印上花。c.告訴幼兒捏橡皮泥十要保持安靜。
第二階段:
(1)具體教育目標:a.學會把橡皮泥搓長的技能b.學會把搓長的橡皮泥做成麻花的技能。c.學會把紙片撕成細細的面條的技能。d.知道橡皮泥和紙不能扔到地上。e.學會做完手工後把東西都收齊。
(2)活動准備:a.向幼兒講述紙片的用途。b.橡皮泥,紙,小托盤。
(3)活動指導:a.指導幼兒如何把橡皮泥搓長,做成麻花。b.指導幼兒如何把紙片撕成細條。c.指導幼兒如何收拾工具。
2. 小班角色游戲觀察要點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角色游戲是3—6歲幼兒最典型、最重要的游戲。對於這一時期孩子的生活、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小班幼兒具有強烈的模仿性,在角色游戲過程中,他們不斷模仿成人的行為,創造性地反映周圍現實生活。他們的語言、動作、社會交往、生活經驗等方面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隨意性,生活經驗少,且剛剛接觸游戲。所以扮演角色能力差,游戲水平低下。那麼如何提高小班角色游戲水平呢?本人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分析小班角色游戲特徵入手,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策略。
一小班角色游戲特徵
1. 游戲情節簡單而零散。
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隨意性。生活經驗少,且剛剛接觸游戲,所以游戲中反映出來的內容簡單,情節單一、零散。如「媽媽」喂娃娃、抱娃娃、給娃娃穿衣或打電話、掃地、拖地等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的內容。或者是爸爸燒飯、媽媽燒飯、你喂娃娃、我也娃娃。游戲情節是零散的片段,相互間缺乏聯系。
2. 游戲動作重復而簡單。
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小手肌肉發育不夠完善,喜歡做重復動作。所以小班幼兒在游戲時,多是簡單的重復動作,較少的系列動作是憑興趣操作材料。如反復地做切菜動作、炒菜動作、反復做接水、飲水動作。但有時有感興趣的材料也會出現一序列動作。如幼兒會假想娃娃餓哭了,於是連忙泡奶、餵奶等動作。
3. 游戲語言交往較少。
由於小班幼兒以自我為中心,幼兒游戲中大多是平行游戲,幼兒獨自操作材料。如抱娃娃、喂娃娃往往是默默無語。一起玩時也是各說各的話,專心於自己的游戲,旁若無人,有時也有一些簡單的對話,但是是圍繞模仿的材料開展的,如:錫凱拿著酸奶瓶說:「喝酸奶吧!」銳涵接過酸奶喝了一口說:「好甜呀」,然後又進行自己的游戲。
4. 游戲時缺乏角色意識。
幼兒游戲扮演的角色是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如:爸爸、媽媽、奶奶、爺爺等。但幼兒經常滿足於擺弄操作材料,未意識到扮演的角色。有時扮演的角色也會經常轉移。這是因為幼兒的角色意缺乏。游戲中的興趣和注意力不穩定,較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例如:他當弟弟時,看到爸爸打電腦玩得特別高興時,他就放下手中的掃把,也去打電腦。可當他看見爸爸泡茶招呼客人很有趣,他就放下手中的鍵盤也要泡茶招呼客人。
5. 游戲時是依材料而進行的游戲。
由於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特點,小班幼兒操作使用的通常是實物或是具體形象的材料。游戲中動作交往多於語言交往。更多依賴玩具進行游戲,滿足於玩具的擺弄,缺乏交往的能力。例如:奶茶店的服務員,埋頭配奶茶,對來買奶茶的客人置之不理。
二 小班角色游戲指導策略
依據小班角色游戲特點,結合小班角色游戲目標,我對小班角色游戲進行一些嘗試,總結出如下幾方面的經驗。
(一) 豐富幼兒生活經驗,是角色扮演、情節發展的前提條件。
角色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反映。生活經驗越豐富,孩子在游戲中就越積極,角色扮演越逼真,情節越豐富,孩子們自然玩得開心。反之,游戲就會變得枯燥無味,甚至不能持續。教師就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強化、豐富孩子的生活和知識經驗,從而激發幼兒扮演角色的願望。豐富的渠道很多。
首先,引導幼兒觀察父母的活動。因為小班角色游戲主題主要是娃娃家。游戲內容大多反映父母對娃娃的關心、照顧。所以我通過提醒幼兒注意觀察父母在家做得事情、說的話,及爸媽對自己的關心,然後在游戲時將觀察到的內容運用在角色扮演中,慢慢地孩子對爸媽在家所做的事情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和體驗,娃娃家的內容就更豐富了。
其次,引導家長帶幼兒觀察周圍環境。在生活中細致觀察,獲得感知越豐富,在游戲中扮演角色越逼真。所以在開學初的家長會便已向家長闡述小班幼兒角色游戲的目的意義及即將要開展的游戲主題。引發家長隨機帶幼兒走向生活,走向社會,觀察周圍的生活。為本班開展系列主題游戲做好充分的准備。
再次,啟發生活,歸納生活印象。通過晨問啟發談話:周末父母和孩子一起做過開心的事情:如爸爸帶一家到XX地方旅遊、拍照;爸爸媽媽為我過生日等。引發孩子把這些深刻的生活印象運用到游戲中,孩子便會在所進行的角色游戲中更加融入角色,使游戲內容變得充實新穎。
最後,滲透情境化的小游戲。如:情境教學「小貓做客」,為豐富游戲情節,提高語言交往埋下伏筆。孩子們把情境游戲中學會的動作敲門,使用禮貌用語,學會接客運用到了角色游戲中。在游戲中,幼兒反映「做客」的情節,這就是教學小游戲為他們引發「做客」反映。幼兒在游戲中也倒鄰居娃娃家做客,主人禮貌待客。運用做客,請喝茶,推動游戲情節,提高孩子語言交往能力。
(二)創設溫馨游戲環境,提供適宜材料,萌發進入游戲的願望。
1.根據小班幼兒特點創設溫馨、有意境而又豐富的游戲環境。
小班幼兒的教育重點是發展幼兒情感、動作、語言,有扮演角色的願望和意識。由於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的改變,進入幼兒園成了小班幼兒生活上的一個轉折點。他們伴有恐懼、依戀家的心情。他們需要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需要情感安慰。因此,小班的游戲環境不僅要考慮美觀性、教育性、情境性,更要注意游戲環境的人文性,即游戲環境的情感傾向。以「幼兒熟悉,能給他們帶來溫馨、有意境感覺為原則,創造能夠吸引幼兒,又讓幼兒感到溫馨、安全、萌發介入的豐富的游戲環境。如:教室里設置4個和區域整合的、充滿意境而又溫馨的娃娃家。每個娃娃家因地制宜顯得既寬敞又溫馨:有置電腦、電視,配備逼真形象鍵盤、遙控,鋪著整潔鮮艷床罩的小床和茶幾,迷你而大方的煤氣灶台、可愛迷人的梳妝台等。這一切的一切無不讓每個孩子著迷。他們每天都會走進娃娃家去看一看摸一摸,隨意擺弄或添置一些玩具和場景,從而不斷積累經驗產生游戲的靈感。
2.有針對性的投入適宜小班幼兒操作的玩具材料。
魯迅說:「玩具是兒童的天使」,可見玩具和游戲材料是開展游戲的物質條件。教育家陳鶴琴說:「我們要重視選擇各種適宜的玩具,並把玩具作為教育孩子促進認識、發展想像、鍛煉身體、培養高尚道德行為的一種手段。」小班幼兒喜歡角色游戲,雖然游戲情節簡單,喜歡重復而簡單的動作,但是逐漸從獨自游戲發展到共同游戲,各主題之間也開始聯系。所以,我供給小班孩子相同種類的玩具數量稍多,如娃娃家的玩具4套。玩具的體積較大、顏色鮮艷、形態迷你逼真。還有許多現成的玩具,如奶粉、奶罐、茶杯、茶幾等,使孩子見了這些迷你逼真的玩具就產生對游戲的強烈願望,同時也滿足每個孩子扮演角色的需求。例如娃娃家游戲時,我為孩子們提供每個一個絨布娃娃,這個娃娃就是孩子扮演角色的必須材料,它激起孩子想扮爸媽的願望,讓每個孩子學抱娃娃,學哄娃娃。然後,再逐漸投放與主題有關的操作材料,如自製的成品玩具電視機、茶幾、煤氣灶、電腦、洗菜盆、刀。這些自製的玩具都比較大而鮮艷、擺放平穩,便於孩子操作。這樣與之相應的動作也就表現出來了。由於環境的溫馨、意境、寬敞而豐富,我班的孩子也能表現出系列的操作動作。如洗菜的系列動作:如開水龍頭——洗菜——切菜——下油下鍋——炒菜——上鍋。以上主題材料的投放除了大大激發幼兒扮演角色的興趣,還發展幼兒的動作,提高游戲質量。
(三)把握有效時機介入,關注幼兒活動,促進游戲開展。
小班幼兒的角色游戲還是比較弱的,游戲目的性較差,操作時有意注意的穩定性較低。他們雖然扮演了角色,但不明確應該如何去做,在游戲過程中還常常忘記自己是什麼角色,經常滿足於擺弄操作材料,未意識到扮演角色。教師應該圍
3. 大班幼兒午睡指導要點
1、檢查床的周圍有無安全隱患。
2、被子是否蓋好。
3、睡姿是否正確。
4、睡前有無服葯幼兒,如有服葯幼兒需要注意。
5、午睡時老師要不停的巡視。
6、幼兒睡前教師應該進行午檢,仔細檢查幼兒是否帶有小棒、玻璃、扣子、硬幣以及有尖角和刀刃的東西,以免刺傷幼兒或塞入鼻內、耳朵,吞入氣管或肺內。 並讓幼兒有秩序地入廁,避免幼兒之間打鬧、推搡,發生意外。對午睡期間入廁幼兒,教師要及時協助上下床,不得讓幼兒自己下床,以免摔傷 7、午睡時,教師應幫助幼兒脫掉外衣、外褲,鞋襪整理好後放在固定的地方,並且不要用外衣、外褲作枕頭要密切注意幼兒上、下床的安全。
8、午睡值班教師在幼兒睡眠時不得離崗、睡覺、聊天、干私事、長時間接電話、發簡訊等。
9、幼兒睡眠時值班教師應經常巡視幼兒,觀察幼兒的精神狀態及睡眠情況,及時幫助幼兒蓋好被子,以免著涼。教師要及時發現並糾正幼兒不正確的睡眠姿勢,切忌讓幼兒蒙頭睡覺或爬著睡等,以免發生危險。發現幼兒有異常情況,如發熱、劇烈咳嗽、流鼻血、腹瀉、嘔吐等要立即採取措施、嚴重者與家長及上級領導聯系。
10、要經常檢查幼兒小床扶手、梯子是否牢固,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維修或更換,對寢室內幼兒能觸摸到的插座或燈具要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
11、午睡起床後,教師要再一次清點人數,帶領幼兒有序入廁,讓組織學生有次序的回到班級上課,防止發生意外,然後按要求整理好被褥,保證寢室衛生,通風。
12、天氣變化季節教師應督促幼兒加衣服,特別是容易生病的幼兒在午睡起床時教師應多注意幼兒身體。
4. 娃娃家活動教案
一、活動目標
二、活動准備
三、活動過程
四、活動結束
5. 大班幼兒角色游戲的特點及指導要點有哪些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角色游戲是3—6歲幼兒最典型、最重要的游戲。對於這一時期孩子的生活、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小班幼兒具有強烈的模仿性,在角色游戲過程中,他們不斷模仿成人的行為,創造性地反映周圍現實生活。他們的語言、動作、社會交往、生活經驗等方面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隨意性,生活經驗少,且剛剛接觸游戲。所以扮演角色能力差,游戲水平低下。那麼如何提高小班角色游戲水平呢?本人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分析小班角色游戲特徵入手,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策略。
一小班角色游戲特徵
1. 游戲情節簡單而零散。
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隨意性。生活經驗少,且剛剛接觸游戲,所以游戲中反映出來的內容簡單,情節單一、零散。如「媽媽」喂娃娃、抱娃娃、給娃娃穿衣或打電話、掃地、拖地等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的內容。或者是爸爸燒飯、媽媽燒飯、你喂娃娃、我也娃娃。游戲情節是零散的片段,相互間缺乏聯系。
2. 游戲動作重復而簡單。
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小手肌肉發育不夠完善,喜歡做重復動作。所以小班幼兒在游戲時,多是簡單的重復動作,較少的系列動作是憑興趣操作材料。如反復地做切菜動作、炒菜動作、反復做接水、飲水動作。但有時有感興趣的材料也會出現一序列動作。如幼兒會假想娃娃餓哭了,於是連忙泡奶、餵奶等動作。
3. 游戲語言交往較少。
由於小班幼兒以自我為中心,幼兒游戲中大多是平行游戲,幼兒獨自操作材料。如抱娃娃、喂娃娃往往是默默無語。一起玩時也是各說各的話,專心於自己的游戲,旁若無人,有時也有一些簡單的對話,但是是圍繞模仿的材料開展的,如:錫凱拿著酸奶瓶說:「喝酸奶吧!」銳涵接過酸奶喝了一口說:「好甜呀」,然後又進行自己的游戲。
4. 游戲時缺乏角色意識。
幼兒游戲扮演的角色是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如:爸爸、媽媽、奶奶、爺爺等。但幼兒經常滿足於擺弄操作材料,未意識到扮演的角色。有時扮演的角色也會經常轉移。這是因為幼兒的角色意缺乏。游戲中的興趣和注意力不穩定,較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例如:他當弟弟時,看到爸爸打電腦玩得特別高興時,他就放下手中的掃把,也去打電腦。可當他看見爸爸泡茶招呼客人很有趣,他就放下手中的鍵盤也要泡茶招呼客人。
5. 游戲時是依材料而進行的游戲。
由於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特點,小班幼兒操作使用的通常是實物或是具體形象的材料。游戲中動作交往多於語言交往。更多依賴玩具進行游戲,滿足於玩具的擺弄,缺乏交往的能力。例如:奶茶店的服務員,埋頭配奶茶,對來買奶茶的客人置之不理。
二 小班角色游戲指導策略
依據小班角色游戲特點,結合小班角色游戲目標,我對小班角色游戲進行一些嘗試,總結出如下幾方面的經驗。
(一) 豐富幼兒生活經驗,是角色扮演、情節發展的前提條件。
角色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反映。生活經驗越豐富,孩子在游戲中就越積極,角色扮演越逼真,情節越豐富,孩子們自然玩得開心。反之,游戲就會變得枯燥無味,甚至不能持續。教師就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強化、豐富孩子的生活和知識經驗,從而激發幼兒扮演角色的願望。豐富的渠道很多。
首先,引導幼兒觀察父母的活動。因為小班角色游戲主題主要是娃娃家。游戲內容大多反映父母對娃娃的關心、照顧。所以我通過提醒幼兒注意觀察父母在家做得事情、說的話,及爸媽對自己的關心,然後在游戲時將觀察到的內容運用在角色扮演中,慢慢地孩子對爸媽在家所做的事情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和體驗,娃娃家的內容就更豐富了。
其次,引導家長帶幼兒觀察周圍環境。在生活中細致觀察,獲得感知越豐富,在游戲中扮演角色越逼真。所以在開學初的家長會便已向家長闡述小班幼兒角色游戲的目的意義及即將要開展的游戲主題。引發家長隨機帶幼兒走向生活,走向社會,觀察周圍的生活。為本班開展系列主題游戲做好充分的准備。
再次,啟發生活,歸納生活印象。通過晨問啟發談話:周末父母和孩子一起做過開心的事情:如爸爸帶一家到XX地方旅遊、拍照;爸爸媽媽為我過生日等。引發孩子把這些深刻的生活印象運用到游戲中,孩子便會在所進行的角色游戲中更加融入角色,使游戲內容變得充實新穎。
最後,滲透情境化的小游戲。如:情境教學「小貓做客」,為豐富游戲情節,提高語言交往埋下伏筆。孩子們把情境游戲中學會的動作敲門,使用禮貌用語,學會接客運用到了角色游戲中。在游戲中,幼兒反映「做客」的情節,這就是教學小游戲為他們引發「做客」反映。幼兒在游戲中也倒鄰居娃娃家做客,主人禮貌待客。運用做客,請喝茶,推動游戲情節,提高孩子語言交往能力。
(二)創設溫馨游戲環境,提供適宜材料,萌發進入游戲的願望。
1.根據小班幼兒特點創設溫馨、有意境而又豐富的游戲環境。
小班幼兒的教育重點是
6. 小班幼兒角色游戲的特點及指導要點有哪些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角色游戲是3—6歲幼兒最典型、最重要的游戲。對於這一時期孩子的生活、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小班幼兒具有強烈的模仿性,在角色游戲過程中,他們不斷模仿成人的行為,創造性地反映周圍現實生活。他們的語言、動作、社會交往、生活經驗等方面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隨意性,生活經驗少,且剛剛接觸游戲。所以扮演角色能力差,游戲水平低下。那麼如何提高小班角色游戲水平呢?本人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分析小班角色游戲特徵入手,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策略。 一小班角色游戲特徵 1. 游戲情節簡單而零散。 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隨意性。生活經驗少,且剛剛接觸游戲,所以游戲中反映出來的內容簡單,情節單一、零散。如「媽媽」喂娃娃、抱娃娃、給娃娃穿衣或打電話、掃地、拖地等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的內容。或者是爸爸燒飯、媽媽燒飯、你喂娃娃、我也娃娃。游戲情節是零散的片段,相互間缺乏聯系。 2. 游戲動作重復而簡單。 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小手肌肉發育不夠完善,喜歡做重復動作。所以小班幼兒在游戲時,多是簡單的重復動作,較少的系列動作是憑興趣操作材料。如反復地做切菜動作、炒菜動作、反復做接水、飲水動作。但有時有感興趣的材料也會出現一序列動作。如幼兒會假想娃娃餓哭了,於是連忙泡奶、餵奶等動作。 3. 游戲語言交往較少。 由於小班幼兒以自我為中心,幼兒游戲中大多是平行游戲,幼兒獨自操作材料。如抱娃娃、喂娃娃往往是默默無語。一起玩時也是各說各的話,專心於自己的游戲,旁若無人,有時也有一些簡單的對話,但是是圍繞模仿的材料開展的,如:錫凱拿著酸奶瓶說:「喝酸奶吧!」銳涵接過酸奶喝了一口說:「好甜呀」,然後又進行自己的游戲。 4. 游戲時缺乏角色意識。 幼兒游戲扮演的角色是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如:爸爸、媽媽、奶奶、爺爺等。但幼兒經常滿足於擺弄操作材料,未意識到扮演的角色。有時扮演的角色也會經常轉移。這是因為幼兒的角色意缺乏。游戲中的興趣和注意力不穩定,較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例如:他當弟弟時,看到爸爸打電腦玩得特別高興時,他就放下手中的掃把,也去打電腦。可當他看見爸爸泡茶招呼客人很有趣,他就放下手中的鍵盤也要泡茶招呼客人。 5. 游戲時是依材料而進行的游戲。 由於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特點,小班幼兒操作使用的通常是實物或是具體形象的材料。游戲中動作交往多於語言交往。更多依賴玩具進行游戲,滿足於玩具的擺弄,缺乏交往的能力。例如:奶茶店的服務員,埋頭配奶茶,對來買奶茶的客人置之不理。 二 小班角色游戲指導策略 依據小班角色游戲特點,結合小班角色游戲目標,我對小班角色游戲進行一些嘗試,總結出如下幾方面的經驗。 (一) 豐富幼兒生活經驗,是角色扮演、情節發展的前提條件。 角色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反映。生活經驗越豐富,孩子在游戲中就越積極,角色扮演越逼真,情節越豐富,孩子們自然玩得開心。反之,游戲就會變得枯燥無味,甚至不能持續。教師就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強化、豐富孩子的生活和知識經驗,從而激發幼兒扮演角色的願望。豐富的渠道很多。 首先,引導幼兒觀察父母的活動。因為小班角色游戲主題主要是娃娃家。游戲內容大多反映父母對娃娃的關心、照顧。所以我通過提醒幼兒注意觀察父母在家做得事情、說的話,及爸媽對自己的關心,然後在游戲時將觀察到的內容運用在角色扮演中,慢慢地孩子對爸媽在家所做的事情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和體驗,娃娃家的內容就更豐富了。 其次,引導家長帶幼兒觀察周圍環境。在生活中細致觀察,獲得感知越豐富,在游戲中扮演角色越逼真。所以在開學初的家長會便已向家長闡述小班幼兒角色游戲的目的意義及即將要開展的游戲主題。引發家長隨機帶幼兒走向生活,走向社會,觀察周圍的生活。為本班開展系列主題游戲做好充分的准備。 再次,啟發生活,歸納生活印象。通過晨問啟發談話:周末父母和孩子一起做過開心的事情:如爸爸帶一家到XX地方旅遊、拍照;爸爸媽媽為我過生日等。引發孩子把這些深刻的生活印象運用到游戲中,孩子便會在所進行的角色游戲中更加融入角色,使游戲內容變得充實新穎。 最後,滲透情境化的小游戲。如:情境教學「小貓做客」,為豐富游戲情節,提高語言交往埋下伏筆。孩子們把情境游戲中學會的動作敲門,使用禮貌用語,學會接客運用到了角色游戲中。在游戲中,幼兒反映「做客」的情節,這就是教學小游戲為他們引發「做客」反映。幼兒在游戲中也倒鄰居娃娃家做客,主人禮貌待客。運用做客,請喝茶,推動游戲情節,提高孩子語言交往能力。 (二)創設溫馨游戲環境,提供適宜材料,萌發進入游戲的願望。 1.根據小班幼兒特點創設溫馨、有意境而又豐富的游戲環境。 小班幼兒的教育重點是發展幼兒情感、動作、語言,有扮演角色的願望和意識。由於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的改變,進入幼兒園成了小班幼兒生活上的一個轉折點。他們伴有恐懼、依戀家的心情。他們需要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需要情感安慰。因此,小班的游戲環境不僅要考慮美觀性、教育性、情境性,更要注意游戲環境的人文性,即游戲環境的情感傾向。以「幼兒熟悉,能給他們帶來溫馨、有意境感覺為原則,創造能夠吸引幼兒,又讓幼兒感到溫馨、安全、萌發介入的豐富的游戲環境。如:教室里設置4個和區域整合的、充滿意境而又溫馨的娃娃家。每個娃娃家因地制宜顯得既寬敞又溫馨:有置電腦、電視,配備逼真形象鍵盤、遙控,鋪著整潔鮮艷床罩的小床和茶幾,迷你而大方的煤氣灶台、可愛迷人的梳妝台等。這一切的一切無不讓每個孩子著迷。他們每天都會走進娃娃家去看一看摸一摸,隨意擺弄或添置一些玩具和場景,從而不斷積累經驗產生游戲的靈感。 2.有針對性的投入適宜小班幼兒操作的玩具材料。 魯迅說:「玩具是兒童的天使」,可見玩具和游戲材料是開展游戲的物質條件。教育家陳鶴琴說:「我們要重視選擇各種適宜的玩具,並把玩具作為教育孩子促進認識、發展想像、鍛煉身體、培養高尚道德行為的一種手段。」小班幼兒喜歡角色游戲,雖然游戲情節簡單,喜歡重復而簡單的動作,但是逐漸從獨自游戲發展到共同游戲,各主題之間也開始聯系。所以,我供給小班孩子相同種類的玩具數量稍多,如娃娃家的玩具4套。玩具的體積較大、顏色鮮艷、形態迷你逼真。還有許多現成的玩具,如奶粉、奶罐、茶杯、茶幾等,使孩子見了這些迷你逼真的玩具就產生對游戲的強烈願望,同時也滿足每個孩子扮演角色的需求。例如娃娃家游戲時,我為孩子們提供每個一個絨布娃娃,這個娃娃就是孩子扮演角色的必須材料,它激起孩子想扮爸媽的願望,讓每個孩子學抱娃娃,學哄娃娃。然後,再逐漸投放與主題有關的操作材料,如自製的成品玩具電視機、茶幾、煤氣灶、電腦、洗菜盆、刀。這些自製的玩具都比較大而鮮艷、擺放平穩,便於孩子操作。這樣與之相應的動作也就表現出來了。由於環境的溫馨、意境、寬敞而豐富,我班的孩子也能表現出系列的操作動作。如洗菜的系列動作:如開水龍頭——洗菜——切菜——下油下鍋——炒菜——上鍋。以上主題材料的投放除了大大激發幼兒扮演角色的興趣,還發展幼兒的動作,提高游戲質量。 (三)把握有效時機介入,關注幼兒活動,促進游戲開展。 小班幼兒的角色游戲還是比較弱的,游戲目的性較差,操作時有意注意的穩定性較低。他們雖然扮演了角色,但不明確應該如何去做,在游戲過程中還常常忘記自己是什麼角色,經常滿足於擺弄操作材料,未意識到扮演角色。教師應該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