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指導思想
1.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的通知的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戰略部署,堅持政府促進、社會支持、市場導向、自主創業的基本原則,發揮政府部門、公共服務機構和高等學校的職能作用,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採取一系列鼓勵、引導和扶持措施,強化創業意識,提升創業能力,改善創業環境,健全創業服務,引導和帶領一大批大學生通過創業實現就業。
2. 關於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的內容
關於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總體部署,全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的有關規定,現就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統一思想認識,明確目標任務
(一)統一思想認識。創業是勞動者通過自主創辦生產服務項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實現市場就業的重要形式。勞動者通過創業,在實現自身就業的同時,吸納帶動更多勞動者就業,促進了社會就業的增加。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有利於發揮創業的就業倍增效應,對緩解就業壓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是實施擴大就業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是新時期實施積極就業政策的重要任務。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通過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優化創業環境,鼓勵和扶持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
(二)明確指導思想。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著眼於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從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創業環境著手,逐步形成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工作新格局。堅持政府促進、社會支持、市場導向、自主創業的基本原則,強化創業服務和創業培訓,改善創業環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不斷激發勞動者的創業激情,增強創業意識,鼓勵更多的城鄉勞動者通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
(三)突出工作重點。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緊密結合地方的優勢產業、特色經濟,確定鼓勵創業的產業指導目錄,制定扶持政策,鼓勵支持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的發展,積極擴大創業領域。
二、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創業環境
(四)放寬市場准入。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礙創業的各種行業性、地區性、經營性壁壘。法律、法規未禁止的行業和領域向各類創業主體開放,國家有限制條件和標準的行業和領域平等對待各類創業主體。在法律、法規規定許可的范圍內,對初創企業,可按照行業特點,合理設置資金、人員等准入條件,允許注冊資金分期到位。按照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程序和合同約定的允許創業者將家庭住所、租借房、臨時商業用房等作為創業經營場所。擴大政府采購范圍,制定促進小企業發展的政府采購優惠政策。
(五)改善行政管理。全面實行收費公示制度和企業交費登記卡制度。進一步清理和規范涉及創業的行政審批事項,簡化立項、審批和辦證手續,公布各項行政審批、核准、備案事項和辦事指南,推行聯合審批、一站式服務、限時辦結和承諾服務等,開辟創業「綠色通道」。對創業者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政府部門要及時受理,公平對待,限時答復。
(六)強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實有利於勞動者創業的稅收優惠、小額擔保貸款、資金補貼、場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促進中小企業和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扶持勞動者創業。從實際出發,建立健全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措施,細化操作辦法。多渠道籌集安排資金,支持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展開。要針對經營成本上升以及政策和市場環境變化的情況,兼顧行業穩定發展和結構調整升級,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扶持、保護創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鼓勵創業企業擴大就業規模。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勞務輸出地區要積極探索完善相關扶持政策。
(七)拓寬融資渠道。積極推動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創新,支持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積極探索抵押擔保方式創新,對於符合國家政策規定、有利於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項目,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提供融資支持。全面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創新管理模式,提高貸款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並進一步加大對符合條件的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發展適合農村需求特點的多種所有制金融組織,創新農村貸款擔保模式,積極做好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金融服務。建立健全創業投資機制,鼓勵利用外資和國內社會資本投資創業企業,有條件的地區可設立各種形式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和促進創業投資企業的設立與發展。
三、強化創業培訓,提高創業能力
(八)加大培訓力度。建立滿足城鄉各類勞動者創業的創業培訓體系,擴大創業培訓范圍,逐步將所有有創業願望和培訓需求的勞動者納入創業培訓。加強普通高校和職業學校的創業課程設置和師資配備,開展創業培訓和創業實訓。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對參加創業培訓的創業者,按有關政策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對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參加創業培訓的,其按規定享受的職業培訓補貼由失業保險基金開支。
(九)提高培訓質量。從規范培訓標准、提高師資水平、完善培訓模式等方面入手,不斷提高創業培訓的質量。定期組織開展教師培訓進修、研討交流活動,加強師資力量的培養和配備,提高教育水平。採用案例剖析、知識講座、企業家現身說法等多種方式,增強創業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根據不同群體的不同需求,開發推廣創業培訓技術,不斷提高創業成功率。
(十)建立孵化基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統籌安排勞動者創業所需的生產經營場地,搞好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優先保障創業場地。可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內,或利用原有經批準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高新技術園區、大學科技園區、小企業孵化園等建設創業孵化基地,為進入基地的小企業提供有效的培訓指導服務和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增強創業企業的經營管理和市場競爭能力,提高創業穩定率。
四、健全服務體系,提供優質服務
(十一)健全服務組織。依託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健全創業指導服務組織,開發創業指導技術,完善創業服務功能,提高創業服務效率,承擔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組織、服務和實施責任。充分發揮中小企業服務機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和各類創業咨詢服務機構的作用,共同做好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推動創業咨詢服務工作的開展,建立由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學者及政府工作人員共同組成的創業服務專家隊伍,逐步形成創業服務指導專兼職隊伍。
(十二)完善服務內容。根據城鄉創業者的需求,組織開展項目開發、方案設計、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一條龍」創業服務,建立創業信息、政策發布平台,搭建創業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通過上門服務、集中服務、電話服務等形式,為創業者提供個性化與專業化的開業指導和咨詢服務。建立創業者信息管理系統,設立創業服務熱線,接受創業者的咨詢與投訴,提供及時有效的後續服務和跟蹤指導,注重對創業失敗者的指導和服務,幫助他們重樹信心,再創新業。
(十三)提供用工服務。為創業者、新創辦企業及其所吸納的員工提供公共就業服務。指導創業企業結合生產經營需要,落實職工教育經費,做好職工的崗前培訓和在職培訓。組織各類培訓機構按照用工需求開展定向、訂單培訓,為創業企業提供合適人才。對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符合條件人員,按規定給予相應的職業培訓補貼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和戶籍制度改革,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創業者及其招聘的勞動者提供社會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訓、職稱評定等方面的政策便利,吸引人才去新創辦企業工作,擴大創業帶動就業的規模。
五、加強組織領導,推動工作開展
(十四)強化政府責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將促進創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擺上就業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落實扶持政策,改善創業環境,推廣經驗典型,積極推動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全面開展。重點指導推動工作基礎較好,條件相對成熟的城市,根據本意見的要求,實施以創業帶動就業相關扶持政策,在組織領導、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和社會參與等方面積極探索,率先完善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體系,建立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創業型城市。
(十五)完善工作機制。各地區要發揮促進就業工作協調機制的作用,建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發展改革、中小企業管理、教育、建設、國土資源、財政、商務、銀行、稅務、工商等部門共同參與、分工負責、協調配合的工作小組,共同研究制定和實施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措施和工作計劃。把優化創業環境、完善落實創業政策以及提高創業培訓效果、創業服務質量、創業初始成功率、創業穩定率、創業帶動就業率等作為衡量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主要工作指標,列入當地就業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工商聯、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的作用,共同做好創業帶動就業工作。
(十六)營造良好氛圍。加強創業教育,提高創業意識,建設創業文化,使更多的勞動者樂於創業、敢於創業;發揮社會各方面支持和推動創業工作的積極作用,營造全民創業的社會氛圍;加強輿論引導,弘揚創業精神,樹立一批創業典型,特別是面對失敗不屈不撓成功實現再創業的典型,營造崇尚創業、競相創業、褒獎成功、寬容失敗的和諧創業環境和良好輿論氛圍。對在創業帶動就業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表彰。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貫徹本意見的具體辦法。
解讀《關於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於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全方位支持創業者創業。
根據《意見》,今後,國家將重點指導和促進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創業,軍隊復員轉業人員、留學回國人員等創業,允許創業者將家庭住所、租借房、臨時商業用房等作為創業經營場所。同時建立創業項目資源庫,形成有效採集和定期發布制度,接受創業者的咨詢和投訴。
重點指導促成五類人創業
《意見》明確指出,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制定鼓勵創業的產業指導目錄,鼓勵創業者進入國家和地方優先和重點發展的科技型、資源綜合利用型、勞動密集型、農副產品加工型、貿易促進型、社區服務型、建築勞務型和信息服務型等產業或行業。鼓勵和支持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擴大創業領域。
重點指導和促進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創業。積極採取措施促進軍隊復員轉業人員、留學回國人員等創業。力爭用3到5年的時間,實現勞動者創業人數和通過創業帶動就業人數的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體系,使更多有創業意願和創業能力的勞動者成功創業。
住所可作為創業經營場所
政府還將放寬市場准入,清理和消除阻礙創業的各種行業性、地區性、經營性壁壘。法律、法規未禁止的行業與領域向各類創業主體開放,國家有限制條件和標準的行業和領域平等對待地各類創業主體,並允許注冊資金分期到位。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程序和合同約定允許創業者將家庭住所、租借房、臨時商業用房等作為創業經營場所。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放寬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以及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市場准入條件。
高校畢業生創業免行政性收費3年
為方便創業,政府還將全面實行收費公示制度和企業交費登記卡制度,禁止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干預創業企業的正常經營,嚴格制止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亂檢查、亂培訓行為。依法保護創業者的合法私有財產,對嚴重侵犯創業者或其所創辦實體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有關部門要依法查處。
登記失業人員、殘疾人、退役士兵,以及畢業2年以內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要按有關規定,自其在工商部門首次注冊登記之日起3年內,免收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等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
意見還特別提到,進一步加大對符合條件的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發展適合農村需求特點的多種所有制金融組織,積極做好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金融服務。
創業項目資源庫將建定期發布制度
通過上門服務、集中服務、電話服務等多種形式,為創業者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開業指導和咨詢服務。建立創業者信息管理服務系統,設立創業服務熱線,接受創業者的咨詢和投訴,提供及時有效的後續服務和跟蹤指導,注重對創 業失敗者的指導和服務,幫助他們重樹信心,再創新業。
3. 創業創新指導思想與唯物辯證法
《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識記辯證否定觀的內涵.理解辯證否定是自我否定.辯證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的關系.分析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深刻理解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用辯證否定的觀點看問題,初步形成用辯證否定觀分析和認識事物的能力.使學生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維,初步具有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逐步培養和形成自己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堅信創新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創新意識的哲學基礎是唯物辯證法的否定觀和唯物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學習重點、難點重點:辯證否定觀難點: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教具准備多媒體課時安排一課時設計思路本課是哲學生活第十課《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第一框,設計本課時,思考將哲學原理、方法論生活化,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去理解原理,理解方法論,盡量避免將哲學內容僅僅停留到理論層面,同時,也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哲學知識能對自己今後的學習生活有啟示作用.因此,在選材時,我盡量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材料,最後敲定三則主要材料,一是果凍的變遷史,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通過分析果凍的變遷,理解什麼是哲學中的辯證否定觀,二是從「發展就是硬道理」到「科學發展觀」,學生在高一時已學過,有一定的基礎,通過分析鄧小平和胡錦濤關於發展的觀點,讓學生明白什麼是革命批判精神.三是視頻材料《鷹之重生》,通過視頻對學生的情感進行教育,達到思想上的升華,讓學生清楚,哲學對人的指導意義.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喜之郎CICI果凍的前世今生.2008年底,國內多家媒體相繼報道我國發生多起老人、小孩因食用果凍不當而導致呼吸道完全堵塞致窒息死亡的事件,引起了廣大消費者尤其是家長的關注.各果凍廠商銷量急劇下滑,紛紛減產,部分企業甚至因此事件破產倒閉.為應對這一不利局面,以喜之郎為首的一批果凍廠商根據市場需求,開發出一款新型的果凍類產品——CICI果凍系列.將傳統的固態果凍轉換為稠狀液態.產品投放市場後,因其可愛的外型、便於攜帶、安全衛生的特點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特別是青年家長的青睞,企業從此扭虧為盈,重新佔領了市場.設問:(1)請從經濟生活的角度分析,喜之郎果凍成功的原因?(2)請從唯物論的角度分析喜之郎果凍的成功的原因?(3)請從辯證法的角度分析喜之郎果凍成功的原因?教師歸納:其實材料中除了涉及到今天所講到的哲學原理,還包括今天要講到了另一個原理——辯證的否定觀和創新意識【新課教學】一、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的要求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三個方面的知識,一辯證的否定觀,二、創新精神,三革命的批判精神.首先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個內容——辯證的否定觀一、辯證否定觀(板書)1.辯證否定觀的基本含義.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是事物內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教師提醒:同學們在理解本概念時,應該特別注意哲學上講的否定是事物自身作用的結果,與外力無關,特別要區分與日常生活中的否定的區別提問分析:我踩死蟲子、風摧折莊稼是不是哲學上的否定?得出結論:哲學上的否定必須是事物內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過渡)作為哲學上辯證否定還應該滿足兩個基本特徵2.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板書)例證分析:從固態果凍到液態果凍的過程變化得出結論: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是實現新事物產生和促使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這是辯證的否定的第一個特點.(過渡)思考:固態果凍和液態果凍是不是什麼關系也沒有了得出結論:兩者之間還存在的千絲萬縷的聯系3.辯證的否定是聯系的環節.(板書)辯證的否定是聯系的環節,新事物產生於舊事物.它總是吸取、保留和改造舊事物中積極的因素作為自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這是辯證的否定的第二個特點.(過渡,出示幻燈片)提問:喜之郎CICI果凍是否完全否定了傳統果凍?(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可見辯證的還否定並不是簡單的肯定一切,也不是簡單的否定一切.所以說:4.辯證否定的實質——揚棄(板書)那麼,如果我們一定要簡單的肯定一切,否定一切,會得出什麼結果呢出示幻燈片:肯定一切——事物將沒有發展,或者發展受到阻礙否定一切——事物將失去聯系,無法實現發展這就是形而上學的否定觀,它的特徵為:在絕對不相容的對立中思維教師總結:這就是我們所講的第一個內容,辯證的否定觀,作為一個哲學原理,它的方法論是什麼?二、樹立創新意識(板書)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教師講上具體指的是權威,是專家,不唯上告誡我們不能迷信權威,縱觀人類的歷史,如果我們人類迷信權威,世界將無法發展.例:如果沒有愛因斯坦對牛頓「時空觀」的懷疑,就不會提出著名的「相對論」;如果沒有毛澤東對城市暴動的懷疑,就不會指出「農村包圍城市」這條正確的革命路線;如果沒有鄧小平對蘇聯計劃經濟體制的情系,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書本是傳播知識的載體,但任何書本都需要不斷的完善和發展,所以要做到不唯書,提醒:「唯」強調的是唯一性,也就是說,不要把權威、書本當作唯一,但並不代表要完全否定,我們既要尊重書本知識,尊重權威.又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過渡)其實在我們中國社會發展史中,就有過類似的案例: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提出了「發展就是硬道理」的觀點.而如今胡錦濤同志又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兩者相比,誰是正確的呢?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兩者都沒有正確和錯誤之分,之所以會有區別,就在於任何事物在它剛剛產生的一段時間內,對它賴以產生的歷史條件來說,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它的存在是必要的、合理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條件的變化,肯定的事物都會失去自己存在的必要性,失去自己存在的權力,失去自己存在的合理性,新的富有生命力的東西就會起來代替正在衰亡的東西.所以,辯證的否定觀還要求我們:三、發揚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板書)綜上所述,我們可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辯證的否定觀不僅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同時也要求我們發揚革命的批判精神,那麼這兩個方法之間又有什麼具體的聯系呢?四.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與創新意識的關系.出示幻燈片:A、密切關注變化發展著的實際,敢於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敢於破除落後觀念——破B、注重研究新情況,善於提出新問題,敢於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立課堂小結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的要求,那麼我們就來總結以下,到底哲學中有哪些原理可以用來分析今天講到的創新呢出示幻燈片(1)辯證的否定(2)認識的無限性和反復性(3)發展的觀點課堂探究活動播放視頻《鷹之重生》,思考:1、重生後的鷹還是不是原來的鷹?他們有什麼區別和聯系?2、重生後的鷹與原來的鷹相比是不是一種辯證的否定,其動力是什麼?3、觀看完視頻後,對你的學習生活將會有什麼樣的啟示結束語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能夠像雄鷹一樣,不滿足於現狀,要敢於不斷的自我否定自己,自已發展自己,像雄鷹一樣翱翔在藍天上.謝謝大家!板書設計一、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是發展的環節樹立創新意識辯證的否定觀是聯系的環節緊密聯系(事物自身的否定)發揚革命批判精神實質——揚棄
4. 創業創新指導思想與唯物辯證法的關系
唯物辯證法,是一種研究自然、社會、歷史和思維的哲學方法;是辯證法的三種基本歷史形式之一;是由馬克思首先提出,經其他馬克思主義者(比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寧、托洛茨基、毛澤東等)發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思想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組成部分。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系」和「永恆發展」是世界存在的兩個總的基本特徵,從總體上揭示了世界的辯證性質;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和各個范疇,從不同側面揭示了這兩個基本特徵的內涵和外延;矛盾(即對立統一)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唯物辯證法即「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以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最一般規律為研究對象。是辯證法思想發展的高級形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為物質世界是普遍聯系和不斷運動變化的統一整體;辯證規律是物質世界自己運動的規律;主觀辯證法或辯證的思維是客觀辯證法在人類思維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豐富、最深刻的發展學說。它包括三個基本規律(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現象與本質、原因與結果、必然與偶然、可能與現實、形式與內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疇,而對立統一規律為核心。它是宇宙觀,又是認識論和方法論。馬克思、恩格斯所創立的建立在徹底的唯物主義基礎上的辯證法。唯物辯證法認為物質世界本身有著自己的辯證運動規律,任何事物都是處在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任何事物都有它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矛盾著的對立面又統一又斗爭,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和變化。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發現的哲學原理。它科學地反映了關於宇宙自然、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礎的規律與本質。它認為世界萬事萬物是永遠運動和普遍聯系的,而運動的法則主要是依據一切事物內部的客觀存在的「一分為二」的矛盾性構成的辯證運動法則,聯系的紐帶與方法主要是客觀存在的又對立又統一為核心的一系列辯證原理形成的結構組成的紐帶。這個哲學的基礎是唯物論,主導則是辯證法。唯物論與辯證法互相制約、相輔相成、有機結合推動著這個哲學本身永遠與社會實踐亦步亦趨地一同進步著。它不斷總結社會實踐新的經驗驗證、完善與豐富自己,同時指導社會實踐快速向前發展以至無窮。它是全人類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最普遍的、最有效的科學武器之一。因此它是世界全人類的思想財富。聯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事物的聯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是相互聯系的;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系著;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方法論:堅持聯系的觀點,用普遍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聯系的客觀性原理:原理:事物的聯系具有客觀性。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們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聯系,也不能把主觀聯系強加給事物。方法論: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系;要具體地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系,以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真實聯系。因果聯系原理:原理:事物之間存在著因果聯系,因果之間既有先行後續,又有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原因與結果相互區別相互聯系。方法論:承認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實踐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堅持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體現的哲學原理:原理: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恆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發展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方法論:我們要堅持唯物辯證法這個觀點,就要用發展的觀點觀察和分析問題。要把事物如實地看成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要明確事物處於怎樣的階段和地位;要堅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成長。運動和物質關系原理:原理: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主體。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原理:原理:運動是普遍的、永恆的、無條件的,因而是絕對的;靜止是一種不顯著的運動,是運動的特殊狀態;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整體和部分關系原理:原理:整體和部分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二者區別:第一,二者的內涵不同;第二,二者的地位與功能不同,整體居於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第三,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第四,當各部分以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體的功能就會大於各個部分功能之和;第五,當部分以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就會損害整體功能的發揮。二者聯系:第一,二者不可分割,整體有部分組成,部分是整體的部分;第二,二者相互影響,整體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反之,部分也制約著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性能會對整體的性能狀態起決定作用;第三,整體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方法論:要樹立全局觀念,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規律的客觀性原理:原理:規律是客觀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規律是客觀的,意味著規律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規律是客觀的,集中表現為它的不可抗拒性;規律是客觀的,不等於說人們在客觀規律面前無能為力。方法論:要求我們要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事,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同時要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矛盾的含義原理:原理: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叫做矛盾,矛盾就是對立統一。所謂「對立」,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屬性、趨勢,又叫「斗爭性」。所謂「統一」,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趨勢,又叫「同一性」。它有如下兩種情形:第一,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第二,矛盾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相互轉化。方法論:我們要一分為二的看問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原理:原理:矛盾是客觀的,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並且貫穿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方法論:要承認矛盾的普遍性與客觀性,敢於承認矛盾、揭露矛盾;還要善於全面分析矛盾,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矛盾的特殊性表現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矛盾的特殊性還表現在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矛盾的特殊性還表現為事物矛盾的雙方也各有其特點。方法論: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們,想問題、事情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場合可以相互轉化。方法論:掌握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的原理,對於我們正確地認識事物,學會科學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辯證關系原理:原理: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方法論:要善於抓住重點,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地處理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關系原理:原理:在事物內部居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處於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它們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方法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於分清主流和支流。結合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得出對應的方法論:方法論:我們懂得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關系的原理,就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內因和外因相互關系原理:原理: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方法論:要重視內因的作用,又不能忽視外因的作用,堅持內因外因相結合的觀點。質變和量變相互關系原理:原理: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沒有量變作準備,就不會有質變發生。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准備。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又必然會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方法論: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要堅持適度原則;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要重視量的積累,還要學會「優化結構」。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原理:原理: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而發展的道路則是迂迴曲折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進,是一切新事物發展的途徑。方法論:要堅信前途是光明的,對前途充滿信心;要准備走曲折的路,滿腔熱情地支持新事物,堅定地走曲折的道路。辯證法三個基本規律彼此之間的聯系是一分為二的關系。基本規律是對立統一規律,它是其中的「一」。量變質變規律與肯定否定規律是「二」。用邏輯關系圖表示,是這樣的形式:┌量變質變規律——變化規律:內部變化規律對立統一規律┤(核心規律)└肯定否定規律——發展規律:外部過程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包含在肯定否定規律內部,屬於發展的連續性具有的客觀規律。從哥德巴赫猜想的哲學證明中我們看到,對立統一規律表現得最突出,其次是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存在不存在呢?我們說,這個規律在哲學證明中也體現出來了,但是很不明顯。眾所周知,現實中的矛盾分為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具有直觀性的矛盾現象,此時矛盾雙方處在可以感知到的認識層次上。一種是必須通過反思才能把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它是人們直接感知不到的矛盾。對於辯證法的規律來說,主要揭示出本質自身中的矛盾具有的特點,因此,它不是停留在具有直觀性的矛盾現象上,而是上升到本質自身內部的矛盾兩方面。這就是哲學規律具有的特點,上升到本質高度把握客觀存在的現象聯系。在辯證法的三大規律中,基本規律、核心規律是對立統一規律,其他兩個規律都是對立統一規律的形式。因此,三者之間不是並列的關系,而是一分為二的關系。其中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客觀存在具有的特點,任何事物內部都是矛盾的統一體,矛盾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源泉、動力。量變質變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變化形式上具有的特點,從量變開始,質變是量變的終結。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矛盾運動過程具有的特點,它告訴人們,矛盾運動是生命力的表現,其特點是自我否定、向對立面轉化。因此否定之否定規律構成了辯證運動的實質。從認識層次角度上講,辯證法三大規律中,量變質變規律處在最外層,人們可以直觀地感覺到,因為它是以統一體的變化形式存在的客觀規律。其次是對立統一規律,它需要人們進行觀察和分析,因為它的認識深度從外部統一體上升到統一體內部的矛盾。對立統一規律比量變質變規律深入一層,相對來講,量變質變規律的特點如果相當於認識中的直觀性的話,那麼對立統一規律的特點就是相當於認識中的直接性,而否定之否定規律的特點則是相當於認識中的間接性,按照康德的劃分方法,它們三者依次相當於感性、知性和理性。由於否定之否定規律上升到理性高度,它的特點是隱藏在矛盾的內部,揭示了矛盾運動的本質。因此,否定之否定規律在理解和認識上都具有很高的難度。唯物辯證法的五對基本范疇是:現象和本質、內容和形式、原因和結果、可能性和現實性、偶然性和必然性。現象和本質唯物辯證法認為:現象和本質是揭示客觀事物的外在聯系和內在聯系相互關系的一對范疇。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或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系,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系和表面特徵。唯物辯證法認為現象和本質是一對辯證統一:現象和本質是對立的:現象是表面的、具體的、和易逝多變的,往往靠感官即能感知;本質則是隱藏在事物的內部的、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方面、而且是相對穩定的,它往往只能依靠抽象思維來把握。例如,誰都可能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但要揭示這個現象的本質(萬有引力定律)則需要理性分析和思考。現象和本質是統一的:現象離不開本質,任何現象都由本質所決定的,都是本質的某種表現(例如,真相從正面直接地表現著本質,假相則從反面歪曲地表現著本質);同時,本質也不可能離開現象而單獨存在,任何本質都要通過一種或多種現象表現出來。因此,人們認識事物總是通過對現象的分析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質,這個分析研究的過程常常被概括為「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過程。內容和形式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內在要素和它們的結構及其表現方式的一對范疇。內容是事物內在要素的總和,形式指內在要素的組織和結構。事物總是具有一定的內容和形式。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容和形式是一對辯證統一:內容和形式是對立的:內容不同於形式。內容和形式是統一的:其一,內容和形式相互依存,沒有內容的形式是空洞的形式,沒有形式的內容是一堆要素。其二,內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反作用於內容,或說服務於內容——因為當形式適合內容時就促進內容發展,形式不適合內容時就阻礙內容發展,不講究實際效果的形式被稱為形式主義。其三,內容和形式的區分是相對的、也是復雜的,同一形式可以容納或表現不同的內容,同一內容也可以有多種表現形式,舊形式可以服務於新內容,舊內容可以採用新形式。現象和本質與形式和內容的區別是:現象反映本質是一種必然的自發,形式表現內容則可以人為選擇。原因和結果唯物辯證法認為:原因和結果是揭示客觀世界中普遍聯系著的事物具有先後相繼、彼此制約的一對范疇。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現象的現象,結果是指由於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現象。有原因必會造成某種結果(或影響),有結果又必來源於某種原因。一般來講,原因在前結果在後;同一個現象,依據不同的條件,可以是原因也可以是結果,前一個原因的結果也可能是後一個結果的原因;同時,一個原因可以引起幾個結果,一個結果也往往由幾個原因所引起。唯物辯證法認為原因和結果是一對辯證統一:原因和結果是對立的:因果倒置,在邏輯推理或實踐試驗中都會引起混亂或危害。原因和結果是統一的:其一,原因和結果相互依存,既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其二,原因和結果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一般有兩種情形:第一,同一現象,相對於它所引起的現象而言,是原因,相對於引起它的現象而言,則轉化成了結果;第二,原因和結果可以相互作用,不僅原因可以作用於結果,而且結果也可以反作用於新的原因(例如電路設計中的反饋系統)。可能性和現實性唯物辯證法認為:可能性和現實性是揭示客觀事物由可能向現實轉化過程的一對范疇。可能性指事物包含的種種可能的發展趨勢,現實性指已經實現了的可能性,即實際存在的事物和過程。由於事物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復雜性,事物往往包含相互矛盾的幾種可能性。但是只有一種可能性在內外條件齊備的情況下轉化為現實,其他的可能性在矛盾的斗爭中被克服而沒有成為現實。唯物辯證法認為可能性和現實性是一對辯證統一:可能性和現實性是對立的:可能性是尚未實現的現實,而現實性則是已經實現了的可能。可能性和現實性是統一的:其一,可能性和現實性相互依存,可能性的根據存在於現實性之中;現實性是由可能性發展而來的。其二,可能性和現實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一方面,可能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現實,另一方面,轉化為現實性也意味著出現了新的可能性。唯物辯證法還指出:在可能性轉化為現實的過程中,盡管客觀事物和客觀條件是基礎,但主觀能動性往往起著起著重要的作用。偶然性和必然性唯物辯證法認為:偶然性和必然性是揭示客觀事物發生、發展和滅亡的不同趨勢的一對范疇。事物發展過程中一定要發生的趨勢是必然性;事物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也可能不出現,或可能以多種多樣的不同方式出現的趨勢是偶然性。唯物辯證法認為偶然性和必然性是一對辯證統一:偶然性和必然性是對立的:其一,兩者地位不同,必然性居於決定地位,偶然性居於從屬地位。其二,兩者的根源不同,必然性是由事物內部的根本矛盾決定的,偶然性是由事物內部的非根本矛盾或外部矛盾造成的。其三,兩者作用不同,必然性決定事物發展的基本方向,偶然性則使事物發展過程變得豐富多樣(或說不好預料)。偶然性和必然性是統一的:其一,必然性不能離開偶然性,一切必然性終歸要以某種偶然性的形式表現出來。其二,偶然性也不能離開必然性,一切偶然性都受必然性的制約,也總是以某種形式表現著相應的必然性。其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在一定條件下為必然的東西,在另外的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偶然;反之亦然。
5. 18大關於大學生創業的指導思想
擴大就業渠道。
6. 一個PK專業問題:國家對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什麼高分求解!人力資源專家專家進!絕不食
國家勞動與社會保障部08年9月26日下發的《關於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就是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指導思想。
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一、統一思想認識,明確目標任務
(一)統一思想認識。創業是勞動者通過自主創辦生產服務項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
實現市場就業的重要形式。勞動者通過創業,在實現自身就業的同時,吸納帶動更多勞動者
就業,促進了社會就業的增加。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促進以創業
帶動就業,有利於發揮創業的就業倍增效應,對緩解就業壓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以創業
帶動就業工作是實施擴大就業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是新時期實施積極就業政策的重要任務。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通過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優化創業環境,鼓勵和扶持更
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
(二)明確指導思想。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構建社會
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著眼於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從創業意識、
創業能力和創業環境著手,逐步形成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工作新格局。堅持政府促進、社會支
持、市場導向、自主創業的基本原則,強化創業服務和創業培訓,改善創業環境,加快形成
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不斷激發勞動者的創業激情,增
強創業意識,鼓勵更多的城鄉勞動者通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
(三)突出工作重點。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緊密結合地方的優勢產業、特色經濟,確
定鼓勵創業的產業指導目錄,制定扶持政策,鼓勵創業者進入國家和地方優先和重點發展的
科技型、資源綜合利用型、勞動密集型、農副產品加工型、貿易促進型、社區服務型、建築
勞務型和信息服務型等產業或行業。鼓勵和支持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
擴大創業領域。重點指導和促進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創業。積極採取措施促
進軍隊復員轉業人員、留學回國人員等創業。力爭用3到5年的時間,實現勞動者創業人數
和通過創業帶動就業人數的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體系,使更多有
創業意願和創業能力的勞動者成功創業。
二、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創業環境
(四)放寬市場准入。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礙創業的各種行業性、地區性、經營性壁壘。
法律、法規未禁止的行業和領域向各類創業主體開放,國家有限制條件和標準的行業和領域
平等對待各類創業主體。在法律、法規規定許可的范圍內,對初創企業,可按照行業特點,
合理設置資金、人員等准入條件,並允許注冊資金分期到位。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
程序和合同約定允許創業者將家庭住所、租借房、臨時商業用房等作為創業經營場所。擴大
政府采購范圍,制定促進小企業發展的政府采購優惠政策。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可根據實際
情況,適當放寬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以及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市場准入條件。
(五)改善行政管理。全面實行收費公示制度和企業交費登記卡制度,禁止任何部門、
單位和個人干預創業企業的正常經營,嚴格制止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亂檢查、亂培訓
行為。進一步清理和規范涉及創業的行政審批事項,簡化立項、審批和辦證手續,公布各項
行政審批、核准、備案事項和辦事指南,推行聯合審批、一站式服務、限時辦結和承諾服務
等,開辟創業「綠色通道」。依法保護創業者的合法私有財產,對嚴重侵犯創業者或其所創辦
實體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有關部門要依法查處。對創業者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政府部門
要及時受理,公平對待,限時答復。登記失業人員、殘疾人、退役士兵,以及畢業2年以內
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要按有關規定,自其在工商部門首次注冊登記之日起3
年內,免收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等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
(六)強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實有利於勞動者創業的稅收優惠、小額擔保貸款、資金補
貼、場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促進中小企業和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扶持勞動者創業。
從實際出發,建立健全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措施,細化操作辦法。多渠道籌集安排資
金,支持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展開。要針對經營成本上升以及政策和市場環境變化的情況,
兼顧行業穩定發展和結構調整升級,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扶持、保護創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鼓勵創業企業擴大就業規模。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勞務輸出地區要積極探索完善相關扶持
政策。
(七)拓寬融資渠道。積極推動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創新,支持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
積極探索抵押擔保方式創新,對於符合國家政策規定、有利於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項目,鼓
勵金融機構積極提供融資支持。全面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創新管理模式,提高貸款服務
的質量和效率,並進一步加大對符合條件的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發展
適合農村需求特點的多種所有制金融組織,創新農村貸款擔保模式,積極做好對農民工返鄉
創業的金融服務。建立健全創業投資機制,鼓勵利用外資和國內社會資本投資創業企業,有
條件的地區可設立各種形式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和促進創業投資企業的設立與發展。
三、強化創業培訓,提高創業能力
(八)加大培訓力度。建立滿足城鄉各類勞動者創業的創業培訓體系,擴大創業培訓范
圍,逐步將所有有創業願望和培訓需求的勞動者納入創業培訓。加強普通高校和職業學校的
創業課程設置和師資配備,開展創業培訓和創業實訓。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對參加創業
培訓的創業者,按有關政策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對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參加創業培訓
的,其按規定享受的職業培訓補貼由失業保險基金開支。
(九)提高培訓質量。從規范培訓標准、提高師資水平、完善培訓模式等方面入手,不
斷提高創業培訓的質量。定期組織開展教師培訓進修、研討交流活動,加強師資力量的培養
和配備,提高教育水平。採用案例剖析、知識講座、企業家現身說法等多種方式,增強創業
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根據不同群體的不同需求,開發推廣創業培訓技術,不斷提高創業
成功率。
(十)建立孵化基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統籌安排勞動者創業所需的生產經營場地,
搞好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優先保障創業場地。可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
范圍內,或利用原有經批準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高新技術園區、大學科技園區、
小企業孵化園等建設創業孵化基地,為進入基地的小企業提供有效的培訓指導服務和一定期
限的政策扶持,增強創業企業的經營管理和市場競爭能力,提高創業穩定率。
四、健全服務體系,提供優質服務
(十一)健全服務組織。依託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健全創業指導服務組織,開發創業指
導技術,完善創業服務功能,提高創業服務效率,承擔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組織、服務和實
施責任。充分發揮中小企業服務機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和各類創業咨詢服務機構的
作用,共同做好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推動創業咨詢服務工作的開展,建立由企業家、創業成
功人士、專家學者及政府工作人員共同組成的創業服務專家隊伍,逐步形成創業服務指導專
兼職隊伍。
(十二)完善服務內容。根據城鄉創業者的需求,組織開展項目開發、方案設計、風險
評估、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一條龍」創業服務,建立創業信息、政策發布平
台,搭建創業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建立政府支持並監管、企業與個人開發、市場運作的
創業項目評估和推介制度,建立創業項目資源庫,形成有效採集和定期發布制度。通過上門
服務、集中服務、電話服務等多種形式,為創業者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開業指導和咨詢服
務。建立創業者信息管理服務系統,設立創業服務熱線,接受創業者的咨詢和投訴,提供及
時有效的後續服務和跟蹤指導,注重對創業失敗者的指導和服務,幫助他們重樹信心,再創
新業。
(十三)提供用工服務。為創業者、新創辦企業及其所吸納的員工提供公共就業服務。
指導創業企業結合生產經營需要,落實職工教育經費,做好職工的崗前培訓和在職培訓。組
織各類培訓機構按照用工需求開展定向、訂單培訓,為創業企業提供合適人才。對參加職業
技能培訓的符合條件人員,按規定給予相應的職業培訓補貼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推進社會
保障制度和戶籍制度改革,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創業者及其招聘
的勞動者提供社會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訓、職稱評定等方面的政策便利,吸引人才去新
創辦企業工作,擴大創業帶動就業的規模。
五、加強組織領導,推動工作開展
(十四)強化政府責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將促進創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擺上就業
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落實扶持政策,改善創業環境,推廣經驗典型,積極推動創業帶動就
業工作的全面開展。重點指導推動工作基礎較好,條件相對成熟的城市,根據本意見的要求,
實施以創業帶動就業相關扶持政策,在組織領導、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和社會參與等方面積
極探索,率先完善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體系,建立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創業型城市。
(十五)完善工作機制。各地區要發揮促進就業工作協調機制的作用,建立人力資源社
會保障、發展改革、中小企業管理、教育、建設、國土資源、財政、商務、銀行、稅務、工
商等部門共同參與、分工負責、協調配合的工作小組,共同研究制定和實施促進以創業帶動
就業的政策措施和工作計劃。把優化創業環境、完善落實創業政策以及提高創業培訓效果、
創業服務質量、創業初始成功率、創業穩定率、創業帶動就業率等作為衡量促進以創業帶動
就業的主要工作指標,列入當地就業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工商聯、工會、共青團、
婦聯、殘聯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的作用,共同做好創業帶動就業工作。
(十六)營造良好氛圍。加強創業教育,提高創業意識,建設創業文化,使更多的勞動
者樂於創業、敢於創業;發揮社會各方面支持和推動創業工作的積極作用,營造全民創業的
社會氛圍;加強輿論引導,弘揚創業精神,樹立一批創業典型,特別是面對失敗不屈不撓成
功實現再創業的典型,營造崇尚創業、競相創業、褒獎成功、寬容失敗的和諧創業環境和良
好輿論氛圍。對在創業帶動就業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表彰。
(以上,據國家相關網站上的規范性文件!)
7. 深化創業創新教育實施方案指導思想以什麼為動力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創新融合專業、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以推進素質教育為主題,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為重點,以完善條件和政策保障為支撐,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社會緊密結合。
加快培養和造就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富有高度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具有深厚理論功底、精湛專業能力、良好綜合素質、優秀人格品質和廣闊國際視野的創新型精英人才。
(7)創業指導思想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引導,建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群;通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
優化本科培養方案中創新能力拓展必修環節,完善學分認定的管理辦法和細則,科學合理設置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體系。
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我校全過程、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基本技能訓練—綜合實踐訓練—創新實踐訓練]的核心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