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渣渣
⑴ 我是一個211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渣渣,想考文藝學的研究生,不知道哪個學校比較好,麻煩大家提提建議,
你可以查下網上現在文藝學專業的高校排名。我記得比較前面的有南大、山大、北師、復旦、暨大等。好的學校不少,主要看你怎麼考。
具體要看你的興趣方向,各個學校的研究都有所側重。比如暨大偏向文化方面、海派學校偏向域外漢學,要看你以後想走那條路,再根據興趣選學校。
另外還需考慮的有學校氛圍和你讀研後的道路規劃。例如你想繼續讀博,那麼我建議選學術氛圍較好的學校,一般來說,北方學校的學術氛圍要優於南方;如果沒有考博打算,暫時打算讀書生涯止於碩士,那我覺得沿海的學校是不錯的選擇,如廣州和長三那邊的學校。以我自己的經歷而言,廣州這邊的學校氛圍很活躍,除了學習,你可以接觸到很多社會實踐的機會。
其實呢,我自己比較偏向海派的學校,因為復旦、南大的文科很強,毋庸置疑,這兩所學校的學術,尤其是海外漢學研究一直走在全國前面,這邊的老師很有學術眼光,很多學術大咖,對你言傳身教,你會受益匪淺。海派學校的學術氛圍不必北方差,而且海派學校也比較靈活,不會讓你感覺是「讀死書」的那種。相應的,想上海這邊,實踐機會和學術機會也都很多,不管是在社會實踐上還是學術視野開拓上,都值得你擁有!
⑵ 在東北電力大學讀研究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會
喜歡學電的可以報
⑶ 學術類雅思小作文,請教英語高手
重點弄錯了吧。。。是要你總結global water use by sector的main features, 然後還有brazil and congo的consumption 。。 你第一句話就沒指出你文章要寫的全部內容。。。只說了consumption, 然後就急轉直下開始介紹water use in worldwide ? 太跳躍了吧。。。。 The graph and table above show details of the usage of global water in different field, as well as the water consumption in Brazil and Congo in 2000. Firstly, the graph displayed the global water mainly use in three aspects -- agriculture, instry and domestic, 然後寫圖 While the water consumption ......... Finally, 總結2圖的共同點或差異點,或者對比2圖得出上面結論等等...... 這樣才符合外國人寫文章的邏輯。。。但是要我批改你作文的話就不行了。。。我語法就算個渣渣。。。。只能給你這樣的建議了。。。畢竟好幾年沒考過雅思了。。。但是 英語寫作技能還是知道點點的。。。
⑷ 吳國盛的學術熱情
在我國科技哲學界,1980年代以來一直活躍著一位年輕的學者。他,少年英才,年僅15歲便就讀於中國最負盛名的學府——北京大學;他,青年成名,年僅33歲便被破格評為中國社科院最年輕的研究員;他,滿腹經綸,其博士論文曾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之一;他,淡泊名利,坦言人生最大的喜悅是能夠教到自己理想的學生。他,就是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導師吳國盛。
潛心讀書少年已懷凌雲志
1964年9月5日,吳國盛出生於湖北省武穴市(原廣濟縣)的一個農村家庭,鄂中地區良好的文教傳統培養了他旺盛的求知慾。在身為教師的父親的影響下,年僅5歲的吳國盛開始了自己的校園生活。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吳國盛小學、中學一步步讀下來,成績始終位居年級前列。其實,吳國盛當時比較喜歡的是文科專業。但是,按照當時的流行觀念:最好的學生要選理科,最好的理科要數物理,於是,年僅15歲的吳國盛填報高考志願時選擇了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空間物理專業,並以全縣理科狀元的優異成績被北京大學順利錄取。進入北京大學後,吳國盛發現:自己最感興趣的其實並不是純粹的物理學問題,而是理論物理學中一些帶有思辨性質的基本命題,於是勤於思考的他轉入了科學史及科學哲學相關領域的學習——而這其實就已經逐漸進入了哲學的范疇。在強烈的學習興趣的引導下,4年本科之後他順利考取了北京大學哲學系自然辯證法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從著名的數學哲學家黃耀樞先生,從此把自己對哲學的業余愛好變成了一生的學術追求。
但求學術韶華甘坐板凳冷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1986年,年僅22歲的吳國盛碩士畢業了,當時的他面臨著多種選擇:出國、從政、做學術,等等。最終,他選擇了學術作為他一生的志業,進入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從事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工作,開始了長達13年的社科院的科研與學習生涯。在離開中國社科院已近10年的今天,提起當年的那段歲月他依然十分留戀,他說:「對於一個有志於學術的年輕人來說,社科院無疑是一個最理想的選擇了。因為在那裡你不會受到太多的干擾,可以專注於自己的研究。我大部分的成果都是在社科院的時候做出來的。」那個時候的吳國盛雖然年輕,卻一心一意要做一個在學術方面有所造詣的學者。為求學術上的發展,他摒棄了外界所有的誘惑,在清貧的日子裡堅守著科研的冷板凳。「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百二秦川終屬楚。」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許多個日夜的苦讀、思考、探索、求證,1996年5月,他的名為《希臘人的空間概念》與《重建自然哲學》的兩篇論文相繼被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評為「自然辯證法青年成果獎」與「《自然辯證法研究》創刊10周年優秀論文獎」。他的著作《科學的歷程》也在1996年、1997年先後被中宣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共青團中央等權威部門評為「五個一工程」著作獎、第二屆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首屆胡繩學術獎,並在1999年被科技部、中科院、全國科協評為「科學家推薦的20世紀百部科普佳作」,列入了新華書店總店《全國新書目》的「新中國50年百部名著」。1997年,他的著作《自然的退隱》再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1998年,他主編的叢書《綠色經典文庫》獲吉林省新聞出版局的「年度吉林省長白山優秀圖書獎」。1999年其著作《時間的觀念》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青年優秀科研成果獎(專著類二等)」。除此之外,1998年他還獲中組部、人事部、中國科協聯合頒發的「第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厚積薄發只為人生再攀登
「學然後知不足」,在社科院潛心研究學問的過程中,吳國盛漸漸感覺到自己學養的不足。為了在學術上能夠再上一個新台階,在自己從事的科學思想史與哲學史之間建立起有益的鏈接,於是,在繁忙的科研之餘,1995年,他報考了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西方哲學的博士研究生,並被順利錄取,師從哲學系著名博士生導師、哲學大師葉秀山先生。回憶起當年在社科院研究生院度過的三年求學時光,吳國盛最強烈的感受是:緊張。他說,當時他是屬於在職讀書,一方面要忙於哲學所的科研工作,另一方面還要完成研究生院規定的學位課程,每天來回奔波於研究生院和哲學所之間,累是很累,但收獲頗豐。他談起自己在博士一年級時學習德語時的情景:「當時我們要求必修二外,於是我就選擇了德語。零基礎開始嘛,學習很緊張。不過好在當時也年輕,一年左右就啃下來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一年的德語學習為他將來進一步的學術和科研工作打下了極好的德文基礎。1997年,尚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吳國盛被社科院破格晉升為研究員,成為當時這所學術研究機構中最年輕的研究員,那一年他僅33歲。對此他笑稱,這都是研究生院的嚴格要求給學生帶來的豐厚收獲。
葆守熱情一朝成名天下知
當年的吳國盛已經算是頗負盛名。然而,在提起這些事情的時候,他卻表現得十分輕描淡寫,更不大願意被人稱為是「天才式的成功」。在他心裡,他更願意把自己的人生表達為一種單純的學者生活——終其一生不斷地讀書、思考、交流、寫作。在他看來,這些其實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因為在社科院那樣安靜的科研環境里,在13年的工作積累中,如果不做出一些像樣的東西,那反倒是有問題的。如果一定要問究竟是什麼在這裡面起主導作用的話,他更願意把原因歸結為自己對於學術問題本身的興趣,即學術熱情。他提到:當代大學生,無論是在天賦還是知識儲備方面其實都是更加優秀、更加豐富了,並且學校能夠提供的學習和生活條件也更好了,但是,不少學生卻往往缺少學術熱情、缺少那種把學術本身作為目的去努力的內在驅動力。他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因為急功近利而喪失了對於學術本身的熱情,甚至發展到厭學的程度。他說,現代社會應該是一個允許和鼓勵多元選擇的社會,年輕人不應該為了單一的功利目標而將自己的人生局限在一個很狹隘的范圍內。社科院研究生院作為一個培養高水平人文社會科學人才的基地,其富於特色的辦學體制為有志於學問之道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平台,其師資力量、科研水平與學術氣氛在全國都是居於前列的。他特別希望我們這些在讀的學弟、學妹們能夠珍惜在研究生院學習的機會,把自己的學習熱情保持下來,盡力把基礎打扎實,不要為一些眼前的誘惑而遮蔽了心靈。因為成功往往屬於耐得住寂寞的人。其實,說到葆守學術熱情,吳國盛本人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這既是吳國盛對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對自己的承諾。在研究生院讀博期間,非哲學科班出身的他,選擇了從哲學史的基礎開始從頭學習。從古希臘到海德格爾,圍繞著現代技術與人類未來的命運問題,順著西方哲學的傳統一路思考。三年磨一劍,他的博士學位論文《技術與形而上學——沿著海德格爾的「思」「路」》於2001年被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定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之一。這是他所獲得的眾多獎項中最令人難以忘卻的一項。但是,每每談到這里,他總是將其歸功於恩師葉秀山先生的教導有方,同時又很謙虛地表示自己的那篇論文其實並不是大家說得那麼完美,只是自己學術道路上一次並不算成功的探索和思考而已。其實,所謂「嚴師出高徒」,正是在葉先生的嚴格要求下,吳國盛養成了對於自己的學術作品嚴格要求的嚴謹作風。不僅是對於自己的這篇博士學位論文,對於自己當年的成名之作——《科學的歷程》一書,他也是一再修正,其第二版於2002年獲得了《科學時報》社舉辦的「科學時報讀書杯」最佳科普圖書獎。而他自己,也由於在學術上的突出貢獻,於1999年被母校北京大學聘請為科學技術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2000年又擔任北京大學人文學部學術委員會委員,2001年出任北京大學哲學系副主任、北京大學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科學傳播中心主任,2004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執教燕園是真名士自風流
回到了北大,吳國盛笑談自己不再有當年的創作熱情,開始轉型為一個「教書匠」。不過我們可以看到,正如金子到了哪裡都會發光,一個對於自己事業有熱忱、有執著信念的人,無論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上都會十分出色。2002年,吳國盛被教育部授予第四屆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其實,從1999年開始,他就在一系列的學術活動中頻繁出現,就環境保護、科學的未來與人類的命運等問題與學界及社會各界展開了卓有成效的討論,對現代性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在「科學革命」與「技術理性」兩大專題上形成了自己新的學術思路。另外,在學術研究方面,除在自然哲學、科學哲學、技術哲學、科學思想史四個方向努力外,他還致力於「科學技術哲學」的學科建設,在「科學革命」和「技術理性」兩大專題上積累文獻、開拓思路。在大眾寫作方面,他力求溝通科學與人文,傳播綠色觀念,反思現代現象,持守科技時代思的可能性。
⑸ 在華中科技大學就讀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只能說。。。校強我渣吧
本人在某工科專業就讀,大一的時候進來開始,專以為都是差不多屬分數進來的,大家水平應該差不多。誰知,一上來就發現人與人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我自認為屬於學習比較認真的類型,軍訓的時候還拿個小本本背背英語的那種。然後當學校開始各種活動隨著時間逐漸變多了,發現那名不見經傳的室友搞了一塊開發板去參加了智能車比賽,然後就被學長拉過去加了機器人團隊;旁邊寢室的阿宅天天坐在電腦面前,代碼每日千行,加了團隊有學長帶著做各種項目,科研的也有創業的也有,而我還拿著課本對著屏幕想著我的hello world為什麼跑不起來。
真的,強人太多,在裡面如果只是普普通通的努力根本沒辦法超過其他人,這是進了華科幾年最大的感受。
當然,拋開壓力,心態佛系一些,華科是個適合生活,可以活得多姿多彩的地方。
除去30+食堂以及臨近關谷適合養膘之外。。
學校的樹很多,秋天尤其好看
歡迎來華科!
⑹ 請問google學術和中國知網哪個收錄的論文比較權威,比較不會是亂七八糟的渣渣
中國知網,裡面都是專業的論文,很不錯,我們上學時,寫論文找參考文獻時,都是在這裡面找,個人認為很全很正規。我的畢業論文的參考文獻都是在裡面下載的。
⑺ 上海財經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本人是一名14級上海財經大學的本科學生,很開心地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對於一所財經院校,大家潛意識里會覺得更多的優秀課程是和財經相關的課程,沒錯,但是財大的專業還是比較齊全的,試著想像一下財大學子在上《紅樓夢與傳統文化》的場景,是的沒錯,就是柳岳梅老師開設的這門課讓我愛上了紅樓夢,雖然身為財經院校的學子,但我也依舊有一顆熱愛文學,提升文學素養的跳躍的心。看到此條答案的財大小夥伴可以考慮一下這門課哦,超級推薦!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⑻ 學霸是什麼意思
學霸,網路流行詞,指擅長學習,分數很高的學生,原意:指憑借勢力把持、壟斷教育界或學術界的人或者是指學術流氓。亦稱學閥,為中性詞。
學習刻苦,無時無刻不在學習,並且能在眾人都考砸的情況下輕松高分的人。能夠承受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和壓力。
(8)學術渣渣擴展閱讀
相關詞語
學神:網路用語。專指一些兼具顏值、情商和智商,學習毫不費力但遙遙領先的學生
學渣:學渣 ,也叫學灰,網路詞彙。指那些平時不努力學習,快臨近期末時才開始突擊、臨時抱佛腳的學生群體。一般不帶有貶義,與學霸相對,是學習不理想的學生對自己的一種自嘲,也成為學校壓力釋放的一種方式。但隨著學渣的廣泛使用,許多成績理想的學生開始用學渣表示自謙。
⑼ 求助求助,川大有什麼渣渣專業嗎
能考上四川大學的都是學霸,即便是四川大學錄取分數線最低的專業,也是學霸雲集之處。事實上,作為985/副部級全國重點大學,四川大學也沒有什麼渣渣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