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學術造假名單
㈠ 107篇論文涉嫌造假被撤稿 中介該代人受過嗎
Tumor Biology撤所刊登107篇原編造審稿同行評審意見醫療衛健康領域實行才類評價標准呼聲越越高同希望行業內些要唯利圖損利
㈡ 中國學者107篇論文被集中撤稿調查結果如何
7月27日,受到社會關注的《腫瘤生物學》集中撤稿事件的相關事實核查工作已完成,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公布調查處理結果。
工程院暫停了1名涉事作者的院士候選人資格。下一步,聯合工作組將督促各涉事作者所在單位嚴格按照程序作出具體處理決定,並將處理決定在本單位網站公布,確保調查處理落實到位。
希望能夠早日處理存在過錯的人員。
㈢ 為什麼107篇中國論文被撤
近日,據媒體報道,世界知名出版商施普林格的一則聲明引發中國學術界軒然大波,聲明稱撤回107篇涉及「同行評價」造假的論文,而這些論文全部來自中國。
周五,施普林格出版社發布撤稿聲明,稱其旗下的《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的107篇學術論文涉及在「同行評議」中造假,涉及捏造所謂的「外請專家」以及通過偽造的郵箱向期刊提供高度贊許的審評意見。而這107篇論文均來自中國。
彼得·巴特勒表示,同行評審流程是保障科研質量、誠信和可重復性的基石之一。「我們撤銷這些受到影響的論文,旨在清除不良的科學記錄。」
㈣ 醫生造假名單曝光是怎麼回事
近日,著名出版商施普林格(Springer)史無前例地決定撤稿《腫瘤生物學》雜志的107篇造假論文,這些論文發表於2012年到2016年之間,全部來自中國學者之手。
4月23日,網易新聞找到了被曝光的107篇造假論文,並將全部524名涉嫌造假的中國醫生姓名、論文、供職機構以及所在科室公之於眾。
網友評論:臨床大夫哪有時間寫論文,典型的逼良為娼!
網友評論:醫學院教授和臨床大夫的確應該區別對待。就像你不能用計算機教授的標准要求寫代碼的工程師。
網友評論:首先,這種東西國內外都有。其次,臨床醫生必須有論文才能升職,這種政策本來就不合理。被捅出來的絕對只是冰山一角
網友評論:別特碼扯什麼醫院評職稱要論文,學術不造假不是要你命,更不是斷你活路,為評職稱就敢學術造假,保不住底線,這種人面對病人,面對誤診,面對醫療事故就該偽造病歷!因為底線沒有了,沒什麼可狡辯的。
網友評論:名醫,專家這種東西,不就是靠著這些堆出來的,兢兢業業工作的很多醫生卻沒得到相應的榮譽
網友評論:一兩個人造假是品德問題,大多數人造假,那是體制問題。
網友評論:在外行人看來撤稿是一件特丟人顯眼的事兒,其實不一定。撤稿原因很多,學術不端只是其中之一。我覺得中國科協做得很對,這不是包庇中國醫生,這是加強溝通的途徑。因為可能有些醫生是完全依靠槍手公司投稿,屬於學術不端。但更有可能是其研究是真實的,但中國人英文較差,需要英文潤色,改為比較地道的英文。這時候潤色公司會幫助代投,會收取費用。代投時動起了歪腦筋,偽造了同行評議意見。 這都是槍手公司的常見手法。同行評議里有推薦審稿人的選項,審稿人是真的,郵箱是假的。利用假郵箱發回假的評議意見。而雜志社應該想到規則的漏洞,中國科協與其交涉,希望其整改和加強溝通,這種做法是非常正確的。現在中國與世界的交流越來越多,一定要了解游戲規則,這樣才能游刃有餘。如果有人因為這事兒就否定醫學科研,就鼓吹臨床醫生只能看病,不能做科研,那就以偏概全了。臨床的發展無一不是得益於醫學科研。現在是如何搞好臨床科研的問題,包括如何正確投稿的問題,而不是否定臨床科研的問題。
㈤ 107篇中國論文被撤是怎麼回事
據新京報報道,近日,世界知名出版商施普林格的一則聲明引發中國學術界軒然大波,聲明稱撤回107篇涉及「同行評價」造假的論文,而這些論文全部來自中國。
他表示,基於評審人的反饋意見和建議,編輯再決定是否論文可以接收發表。對所有可信的學術期刊而言,同行評審是稿件被接收之前進行的科學審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時,為作者提供選擇,允許其建議同行評審人,這也是學術出版業的慣例。
㈥ 524名醫生造假名單曝光是怎麼回事
近日,有媒體將全部524名涉嫌造假的中國學者姓名、供職機構以及所在科室公之於眾,其中不乏名醫、名校、名院。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
1.《腫瘤生物學》是那個說真話的孩子
評價部門還美其名曰是擺脫「人治」,因為論文數量是客觀指標,簡直是冠冕堂皇。制度的問題固然存在,然而學術造假面前,充其量只是一個遮羞布。面對利益誘惑,醫生們的不能自律,依然是主要的原因。
所以,施普林格出版社算是為我們揭開了一個蓋子。蓋子下面的500多名醫生都屬於層次較高的人員,這更加令我們深思。
㈦ Tumor Biology被SCI剔除,是那107篇論文惹的禍么
「事件發生後被曝出編輯委員會成員中有很多沒有參與該雜志或多年前已專經結束了編委工作。來頭最大屬的是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德國癌症研究中心和海德堡大學的Harald zur Hausen,但他表示不知道他在名單上,而且他甚至沒有審查過一篇關於Tumor Biology的論文。更有甚者,期刊編委會里還有一名成員在4年前就已經去世了。」
「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宣布:期刊評審專家團隊經過仔細評估,最終做出決定,Tumor Biology由於不再滿足Web of Science期刊收錄的一貫而嚴格的標准,該刊自2017年7月起不再被Web of Science資料庫旗下的SCI收錄。」
自身有問題,只是因為這個事件被牽扯出來了。
㈧ 107篇醫學論文被撤暴露了哪些問題
當地時間4月20日,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宣布一次性撤回107篇來自中國的醫學論文,發表時間為2012年至2016年。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通過「第三方」中介投稿,偽造虛假同行評審。換而言之,論文作者「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因虛假同行評議而大規模撤稿,暴露的是從作者投稿動機、第三方作弊機構、期刊審稿機制整個論文發表鏈條的問題。
第三方中介機構的存在,同行評議機制的漏洞
「在中國,有一定證據表明,提供所謂語言編輯服務的第三方機構(註:一些提供論文代投服務的機構)在操縱評審流程上發揮了作用。」施普林格細胞生物學及生物化學編輯總監彼得·巴特勒(Peter Butler)參加了此次的調查,他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同行評審及投稿過程中的造假問題是全球性的,並非任何國家所特有。
統計來自各大醫院的第一作者所屬科室時,泌尿外科和普外科的比重最多。來源:微信公眾號「知識分子」
醫生群體的身影出現在此次撤稿事件中,和目前國內的醫生評價體系有所關聯。醫生晉升、評職稱需要論文,有的醫院還會對論文發表在哪一類期刊有硬性要求,比如需要是被SCI(科學引文索引,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之一)收錄的文章。
比如,據《知識分子》披露,在國內某三甲醫院的「衛生技術醫師系列評聘標准」文件中,要滿足「正高標准」的第一條要求便是: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本專業研究性論著,SCI單篇影響因子大於等於5.0,或影響因子大於等於3.0的2篇以上,或影響因子大於等於1.0的4篇以上。
這意味著醫生若想晉升,在問診之餘還需撰寫醫學論文,根據醫院評價體系來選擇合適的期刊投稿。此次宣布撤稿的《腫瘤生物學》期刊是國際腫瘤及生物標記物學會(ISOBM)的官方期刊,2015年的影響因子為2.926。它雖然是腫瘤學領域偏低級別的期刊,但仍屬於被SCI收錄的一類。
㈨ 浙江大學黑名單有哪些
1 賀海波博士後指導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葯學院院長李連達及其課題組也「參與學專術造假」。冰凍三屬尺,非一日之寒:浙大是學術造假者的保護傘.浙江大學葯學院李連達院士課題組論文造假事件被媒體揭穿,引起廣大網友強烈憤慨,一致要求追究有關人員、單位的責任。然而,人們遺憾地看到,
浙江大學對如此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卻極不重視,對如此多的造假論文出籠的原因避而不提,只是一味強調賀海波有3篇論文造假,而且是個人行為,與其他眾多參與署名者無關。這種「鴕鳥行徑」,實在難以令人信服!
2 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32歲海歸博士塗序新從 11層樓頂跳樓自殺。他寫好了6頁遺書,在遺書中,他向妻女、父母、姐姐表達了歉意。他在遺書中說:「我認為當初的決定下得是草率的,國內學術圈的現實:殘酷、無信、無情……」跳樓前6天,他提交了申報副教授職稱的材料。浙大曾給他口頭承諾,卻未能履行。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