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指導
❶ 幼兒園實施幼小銜接工作的指導思想
應當立足兒童終身可持續發展來規劃幼小銜接工作,不僅要考慮兒童入小學初期的適應問題,還要考量兒童小學後期及畢業之後的發展問題。
基於兒童終身可持續發展來規劃幼小銜接工作,幼兒園、小學和社會教育機構應形成教育共同體,致力於提升那些對兒童終身發展有重要價值的品質。
首先,成人應致力於提升兒童的學習品質,而不是讓兒童提前學習小學學業知識。學習品質不是兒童獲得的知識與技能本身,而是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與方式。通常,學習品質包括好奇心與興趣、主動性、堅持與注意、創造與發明、反思等。
參與性活動,而非「小學化」的靜聽類活動,是培養幼兒學習品質的最好形式。提前學習小學學業知識很容易導致兒童進入小學後學習興趣降低和注意力下降。
(1)幼小銜接指導擴展閱讀
幼小銜接不應該是「搶跑」,而應該為兒童一生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教師和家長不應該只是在入小學前讓兒童「為入小學」做知識先學和規則訓練的准備,還應該借幼小銜接這個時機,慎重規劃兒童入小學前後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教師和家長應在日常生活中確保兒童的全面發展,並努力提升兒童的學習品質,引導兒童掌握為人處世的基本規則,增強兒童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❷ 如何做好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
一、積極與家長溝通,轉變其觀念,正確應對現狀 一些家長迫於社會生存壓力,要求幼兒園對孩子進行漢語拼音、識字、計算以及英語等教學。而幼兒園為了爭奪生源,也盲目順應家長的要求,在幼兒園過早地進行超容量的拼音、識字、英語、計算等教學。這樣剝奪了幼兒大量的自由活動時間和游戲時間,幼兒一方面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另一方面上小學後也容易產生我都會的錯覺,反而形成不專注等不良學習習慣,況且在幼兒園學得知識優勢會很快消失。所以我們需要與家長積極溝通,邀請一些家長與小學的教師就幼兒心理和有效銜接的重要性開展講座或座談會,使家長更進一步明確:該如何配合幼兒園教育好孩子,依據幼兒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願望,把握分寸,趨利僻害,幫助幼兒開一個好頭,使他們能順利過渡到小學進行學習。 二、組織學習活動 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都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都要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幼兒教育保教並重,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小學實行義務教育,執行國家和省課程計劃,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落實新課程標准。 首先可以組織小學低年級教師和幼兒園教師參加座談會。讓小學教師對幼兒園培養的孩子作出分析、評價,及時給予一些有效的改進措施,使大班的幼小銜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啟示。同時幼兒園教師也給小學教師提出一些問題、解決方法,使小學也能向幼兒園靠攏。然後組織有關教師進行學習,加強教師的思想意識。了解小學對學生的要求及小學的一些情況。教師還要更新觀念,經常閱讀幼小銜接的有關文章。正確認識幼小銜接的關鍵是要遵循教育的規律,幼兒教育要按幼兒年齡特點進行,小學教育要按小學生年齡特點進行;幼小銜接的核心是要找到奠定階段的內容,而不是簡單地在幼兒園和小學之間增加一個環節。 三、提高幼兒的各種能力 大量的幼兒在缺乏過渡到小學的經驗准備或過渡經驗准備不足的情況下,從幼兒園畢業進入小學。他們在新的生活、學習環境中,立即感受到了從未經歷過的來自各方面的巨大壓力,許多兒童的身心在適應新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方面出現了較大的困難。使他們的認知興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斷的減弱。針對此現象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幫助幼兒園與小學這兩個學習階段的銜接。 (一)、時間上的相互靠攏 在幼兒園大班,按規定集體活動時間是三十分鍾左右,注重動靜交替,注重遊戲,注重幼兒活動與參與。而小學上課時間規定是四十分鍾,與幼兒園相比教靜多動少,並且要求遵守嚴格的課堂紀律。因此,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鍾,對很多一年級小學生來講,無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許多孩子對小學生活的嚮往在這時變成美麗的泡影,心裡開始失望。為了使這種情況得到緩解,幼兒園在集體活動時間的安排做了適當延長,大班下學期集體活動時間安排在三十分鍾左右,讓小朋友在心理上、時間概念上有好的准備。這種時間上的靠攏非常有效。 (二)、注意力的銜接 注意是一切認知活動的前提,無論是成人還是幼兒,沒有注意伴隨的認知活動是不存在的。 幼兒階段的注意主要是無意注意,這種注意主要靠環境中新奇、有趣的事物引起。而小學生在上課時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他們學習時需要依靠自己意志的努力,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師。針對這一變化,教師應重視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兒的注意水平。如果幼兒注意的水平比較低,他上學後要進行有目的的學習是十分困難的。所以作為我們幼教工作者應該大力發展幼兒的無意注意,同時逐步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也就是說,從小班開始就要安排活動來訓練幼兒的專注,這種專注不能靠教師的不斷提醒或表揚去維持,而要靠幼兒對活動本身的興趣和勝任感來維持,隨著幼兒的成長,到了大班,教師要慢慢地減少教學活動的游戲成分,逐漸把幼兒的無意注意發展成為有意注意。 (三)、學習習慣和常規要求上互相銜接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幼兒掌握正確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坐姿、寫姿、握筆姿勢是我校多年來一直強調的事情,如果這些基本姿勢不正確,在高年級糾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這樣的起始階段建立起上述幾個良好習慣尤為重要。在大班後期可以進行專門的訓練和指導,學寫一些簡單的數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規范。還可以組織大班年級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的比賽,組織幼兒觀看有關錄像,這些活動都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要在常規上有要求。如引導幼兒在集體活動時間里逐漸保持注意的穩定和持久,盡量在活動後喝水、上廁所。集體活動時能專心聽講,積極發言,老師加強對孩子進行注意力和思維敏捷性的訓練。日常生活中,老師盡少使用在小、中班時對;幼兒常用物質獎勵法,注重激勵幼兒發自內心的對事物的專注和興趣,培養幼兒內在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使他們順利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 (四)、生活能力上的重點培養 幼兒園大班應加強生活能力的培養。包括起居習慣、餐飲習慣、衛生習慣、勞動習慣、體育鍛煉習慣。具體內容如:整理書包,管理自己得物品,准時上幼兒園,按時入睡,在自由活動時會結伴玩耍,聽指令完成任務或聽老師口頭通知帶指定物品等。使幼兒在幼兒園階段在自理能力、時間概念、任務意識、責任感、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減少初入小學時丟三落四,東拉西扯的現象,逐漸學會管理自己,進入小學後能開始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的生活。督促孩子進行體育鍛煉,現在的孩子營養攝食豐富,運動偏少,因此更需要鍛煉身體,才有進行文化學習的根本。 (五)、加強閱讀能力的培養 開展閱讀活動,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閱讀和教師指導下的閱讀活動兩種。這兩種活動,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選擇閱讀內容的機會,又能得到教師的引導,在有目的、有計劃的閱讀中,閱讀方法、閱讀興趣、閱讀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進學習能力的發展。通常,班裡有這樣的情形,識字的小朋友喜歡讀書,讀書又能學到更多的字。人與書產生互動,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在互動中增長。擁有這樣的基礎進入小學,給小學的學習生活帶來很大的方便。如開學上課時,能按教師的要求正確理解拿、取書,能看通知,喜歡識字活動,能順利地閱讀報紙,能正確理解題意。識字興趣、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明顯比不識字的小朋友強,學習的起點高。尊重孩子的興趣,一定要謹慎選擇符合兒童認知規律、圖文結合得較好、使孩子學得輕松的識字法。 在幼兒階段識字不是任務,而利用環境、自然習得則是取得成功的一條重要經驗。同樣,我們把這條經驗介紹給家長。
❸ 幼兒教師怎樣指導家長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看一看曾仕強的,《親子教育》視頻。
❹ 淺談如何指導家長做好幼小銜接 家長怎樣做好幼小銜接
孩子最好的老師就是家長自己!家長應以身作則,1.從「坐、立、行」起步,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2.從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入手,培養文明的禮儀習慣。3.從課堂教學入手,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幼兒階段應培養初步的生活能力。
1.從簡單的學慣用品的整理入手,培養幼兒的收拾整理的能力。
2.從語言教育入手,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應主要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要加強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教師、教學內容、教法的銜接和。
❺ 如何在《指南》的指導下科學地做好"幼小銜接
講座上,彭園長結合《指南》對「幼小銜接」進行詳細的闡述。從《指南》的頒布和要求入手,強調防止和克服學前教育「小學化」,嚴禁幼兒園提前學習小學內容;指出幼小銜接是幼兒園與小學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是幼兒從幼兒園到小學之間轉折的過程,從游樂階段向學習階段轉折的過程。從環境、跟風、觀念三方面因素,指出當前家長對「幼小銜接」認識的誤區;希望家長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教育行為,從鼓勵激發孩子上小學的嚮往之情,培養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和自理能力,培養良好的任務意識和規則意識,培養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與幼兒園積極配合,與班級老師積極溝通五方面入手,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彭園長還結合我園的校園文化「蘊生活之美,尚科學之品」的特色辦園理念向家長介紹了目前我園的教育現狀,以及幼兒園發展、育兒、教師發展三大目標。最後,彭園長以《德國媽媽的崗位說明書》為例,從問題與對策、行為准則、任務和應對細則,指出國外家庭教育的理念及信息,希望對我們的家長有一定的啟發和幫助,讓孩子快樂「幼小銜接」這個重要環節。
本次家長講座,不但讓家長了解實驗幼兒園在科學做好「幼小銜接」方面的具體工作,還幫助家長走出「幼小銜接」誤區,解答家長急需了解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希望,讓家長對孩子入小學學習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在家教過程中不再茫然,對孩子進行更加有效的教育、培養,為幼小順利銜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❻ 幼小銜接家長應該怎麼教
幼小銜接家長怎麼做
第一,作息時間完全不同。他在幼兒園三年養成了一套生物鍾。忽然到小學,要形成一個新的生物鍾。如果沒有實現銜接的話,小孩子上小學會出現體弱、多病,其實是孩子不適應的結果。在孩子上哪個小學,你應該提前一到兩個月按小學的上學時間來調整生物鍾。
第二個是評價體系,幼兒園孩子不橫著比,他是縱著比,你今天不比昨天差,老師就不說你了。評價一個孩子只要不差就可以了,好比我們上幼兒園遲到,就遲到了,上課說話就說話了。沒有老師會抓住一點說你違反規矩。上小學突然一下就有一個小學生守則,從各個方面對孩子建立了一個底線。孩子可能適應不了。有的學校60分,有的學校不到90分就不算及格,他的評價體系變成了一個孩子和另外一個孩子之間比。很多孩子突然一下就不適應了。因為這個評價體系的不同,孩子不適應小學,會造成他很多的情緒和行為的不同。
第三個是傳授知識的不同。幼兒園是玩中學,可以玩教具,玩著學,小學可不是玩的。叫坐中學,看著老師,老師傳授知識,他必須要接受。現在突然一下不適應,這種不適應會造成很多孩子不習慣。
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幼小銜接工作如果處理得不好,就會對幼兒日後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其核心是這年齡段幼兒的怎樣有效的從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社會技能等方面適應小學生活,順利實現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兩個教育階段的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兒童成長過程的一個重大轉折,這個階段也是處於人類整個邏輯思維形成和使用過程中所要經歷的三次環境轉換的第二次轉換期,幼小銜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意義重大。
❼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又到幼兒園大班孩子選擇上學的季節了。一些父母,一談及孩子入學准備就憂心忡忡,有的覺得自己孩子的年齡小,上小學吃虧,想再上一年幼兒園,但幼兒總是要長大的,擺在他們面前的必經之路是去上小學;另一些則認為千萬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越早上小學越好,甚至要把這種壓力下放到幼兒園,這也是非常錯誤的。其實上小學年齡只是參考,關鍵要看孩子是否已經達到入學成熟水平,是否達到作為小學新生應達到的要求。
由於當前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在目標、任務、內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顯差異。因而使得幼兒園與小學在形成和堅持各自的教育教學特點與模式上大相徑庭。長期以來,幼小都忽略了兩者在教育教學方面應有的區別和聯系,造成了目前幼兒園與小學低年級,在教育教學的內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過渡,出現明顯的脫節現象。我們幼教工作者應該怎樣為幼兒順利適應小學學習做准備呢?一、積極與家長溝通,轉變其觀念,正確應對現狀
一些家長迫於社會生存壓力,要求幼兒園對孩子進行漢語拼音、識字、計算以及英語等教學。而幼兒園為了爭奪生源,也盲目順應家長的要求,在幼兒園過早地進行超容量的拼音、識字、英語、計算等教學。這樣剝奪了幼兒大量的自由活動時間和游戲時間,幼兒一方面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另一方面上小學後也容易產生我都會的錯覺,反而形成不專注等不良學習習慣,況且在幼兒園學得知識優勢會很快消失。所以我們需要與家長積極溝通,邀請一些家長與小學的教師就幼兒心理和有效銜接的重要性開展講座或座談會,使家長更進一步明確:該如何配合幼兒園教育好孩子,依據幼兒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願望,把握分寸,趨利僻害,幫助幼兒開一個好頭,使他們能順利過渡到小學進行學習。
二、組織學習活動
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都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都要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幼兒教育保教並重,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小學實行義務教育,執行國家和省課程計劃,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落實新課程標准。
首先可以組織小學低年級教師和幼兒園教師參加座談會。讓小學教師對幼兒園培養的孩子作出分析、評價,及時給予一些有效的改進措施,使大班的幼小銜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啟示。同時幼兒園教師也給小學教師提出一些問題、解決方法,使小學也能向幼兒園靠攏。然後組織有關教師進行學習,加強教師的思想意識。了解小學對學生的要求及小學的一些情況。教師還要更新觀念,經常閱讀幼小銜接的有關文章。正確認識幼小銜接的關鍵是要遵循教育的規律,幼兒教育要按幼兒年齡特點進行,小學教育要按小學生年齡特點進行;幼小銜接的核心是要找到奠定階段的內容,而不是簡單地在幼兒園和小學之間增加一個環節。
三、提高幼兒的各種能力
大量的幼兒在缺乏過渡到小學的經驗准備或過渡經驗准備不足的情況下,從幼兒園畢業進入小學。他們在新的生活、學習環境中,立即感受到了從未經歷過的來自各方面的巨大壓力,許多兒童的身心在適應新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方面出現了較大的困難。使他們的認知興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斷的減弱。針對此現象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幫助幼兒園與小學這兩個學習階段的銜接。
(一)、時間上的相互靠攏
在幼兒園大班,按規定集體活動時間是三十分鍾左右,注重動靜交替,注重遊戲,注重幼兒活動與參與。而小學上課時間規定是四十分鍾,與幼兒園相比教靜多動少,並且要求遵守嚴格的課堂紀律。因此,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鍾,對很多一年級小學生來講,無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許多孩子對小學生活的嚮往在這時變成美麗的泡影,心裡開始失望。為了使這種情況得到緩解,幼兒園在集體活動時間的安排做了適當延長,大班下學期集體活動時間安排在三十分鍾左右,讓小朋友在心理上、時間概念上有好的准備。這種時間上的靠攏非常有效。
(二)、注意力的銜接
注意是一切認知活動的前提,無論是成人還是幼兒,沒有注意伴隨的認知活動是不存在的。
幼兒階段的注意主要是無意注意,這種注意主要靠環境中新奇、有趣的事物引起。而小學生在上課時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他們學習時需要依靠自己意志的努力,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師。針對這一變化,教師應重視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兒的注意水平。如果幼兒注意的水平比較低,他上學後要進行有目的的學習是十分困難的。所以作為我們幼教工作者應該大力發展幼兒的無意注意,同時逐步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也就是說,從小班開始就要安排活動來訓練幼兒的專注,這種專注不能靠教師的不斷提醒或表揚去維持,而要靠幼兒對活動本身的興趣和勝任感來維持,隨著幼兒的成長,到了大班,教師要慢慢地減少教學活動的游戲成分,逐漸把幼兒的無意注意發展成為有意注意。
(三)、學習習慣和常規要求上互相銜接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幼兒掌握正確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坐姿、寫姿、握筆姿勢是我校多年來一直強調的事情,如果這些基本姿勢不正確,在高年級糾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這樣的起始階段建立起上述幾個良好習慣尤為重要。在大班後期可以進行專門的訓練和指導,學寫一些簡單的數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規范。還可以組織大班年級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的比賽,組織幼兒觀看有關錄像,這些活動都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要在常規上有要求。如引導幼兒在集體活動時間里逐漸保持注意的穩定和持久,盡量在活動後喝水、上廁所。集體活動時能專心聽講,積極發言,老師加強對孩子進行注意力和思維敏捷性的訓練。日常生活中,老師盡少使用在小、中班時對;幼兒常用物質獎勵法,注重激勵幼兒發自內心的對事物的專注和興趣,培養幼兒內在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使他們順利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
(四)、生活能力上的重點培養
幼兒園大班應加強生活能力的培養。包括起居習慣、餐飲習慣、衛生習慣、勞動習慣、體育鍛煉習慣。具體內容如:整理書包,管理自己得物品,准時上幼兒園,按時入睡,在自由活動時會結伴玩耍,聽指令完成任務或聽老師口頭通知帶指定物品等。使幼兒在幼兒園階段在自理能力、時間概念、任務意識、責任感、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減少初入小學時丟三落四,東拉西扯的現象,逐漸學會管理自己,進入小學後能開始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的生活。督促孩子進行體育鍛煉,現在的孩子營養攝食豐富,運動偏少,因此更需要鍛煉身體,才有進行文化學習的根本。
(五)、加強閱讀能力的培養
開展閱讀活動,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閱讀和教師指導下的閱讀活動兩種。這兩種活動,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選擇閱讀內容的機會,又能得到教師的引導,在有目的、有計劃的閱讀中,閱讀方法、閱讀興趣、閱讀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進學習能力的發展。通常,班裡有這樣的情形,識字的小朋友喜歡讀書,讀書又能學到更多的字。人與書產生互動,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在互動中增長。擁有這樣的基礎進入小學,給小學的學習生活帶來很大的方便。如開學上課時,能按教師的要求正確理解拿、取書,能看通知,喜歡識字活動,能順利地閱讀報紙,能正確理解題意。識字興趣、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明顯比不識字的小朋友強,學習的起點高。尊重孩子的興趣,一定要謹慎選擇符合兒童認知規律、圖文結合得較好、使孩子學得輕松的識字法。
在幼兒階段識字不是任務,而利用環境、自然習得則是取得成功的一條重要經驗。同樣,我們把這條經驗介紹給家長。
幼小銜接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這期間,做家長的一方面要靈活主動的給孩子做好心理上和物質上的准備,另一方面,也應該抱一顆平常心,去引導孩子。作為幼教工作者也必須依據(幼兒園工作規程)和(關於改進和加強學前班管理的意見),強調對幼兒實施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才能真正幫助幼兒在入學時達到小學的起跑線,切不可揠苗助長。通過家長好幼兒園、小學教師的共同努力,努力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平穩渡過這個轉折期,為今後的成長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