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輔導協議
① 為什麼簽訂上市輔導協議就是放棄借殼
一般來說,公司選擇借殼上市,就需要尋找合適的殼資源,並且進行借殼談判,這中間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和成本。
而公司一旦與券商開始簽訂上市輔導協議,即選擇IPO上市,就要進行IPO的准備,包括財務法律方面的,同時進行排隊,這中間也需要很長時間,基本上要1年以上。
所以,一般公司都會選擇一種方式,而不是反復轉變,這樣光是時間上就來不及。
② 券商與企業一般什麼時候才簽正式IPO協議
要股份公司通過發審委通過後才正式簽ipo協議。
一般所說的前期是指「改制」之前,券商提供的服務主要是擬上市主體的財務規范、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未來上市的業務規劃等。主要是改制前的准備工作。收了費用不簽協議好像說不過去啊!前期簽的應該是「財務顧問協議」,主要分為兩階段,第一是幫助企業改制,第二階段是改為股份公司之後的上市輔導。該財務顧問協議也可以分割為2個協議,一個是「改制協議」,一個是「上市輔導協議『。收費根據公司的改制難易程度、工作量的大小為依據。如果是中小企業,改制費用為30-50萬,上市輔導費用為20-50萬。所以,中小企業的改制輔導一般收費在30-100萬之間。常見的是2個階段收費50萬,超過50萬或者收費70萬都已經算是較高了。當然,這要看公司的具體情況,以及券商提供的服務內容。簽了財務顧問協議,券商都應該根據項目的進度早日進場,對於企業來說,越早發現問題就有更多的時間去解決。券商越早進場對企業將來上市越有利。對於企業承擔的改制輔導費用,企業所在地的政府機構都有相應的補助,企業完全可以在改制後或者上市之後將獲得的政府補助抵消支付給券商的費用。多保留幾份改制輔導協議原件,去申請政府補助的時候用得上!以上僅為個人的一些理解。
③ 券商和上市公司簽屬輔導協議,對券商有何影響
簽了輔導協議
就意味著這家公司如果出了披露這類的問題
券商是有監督不利的責任的
④ 上市輔導到lpo還有幾個階段
IPO上市輔導機構輔導企業上市流程詳解
1、聘請輔導機構
企業選擇輔導機構要綜合考察其獨立性、資信狀況、專業資格、研發力量、市場推廣能力、具體承辦人員的業務水平等因素。根據《證券經營機構股票承銷業務管理辦法》(證委發[1996]18號)的規定,持有企業7%以上的股份或者是企業前5名股東之一的證券經營機構,不得成為該企業的保薦機構。如果企業想使輔導機構與保薦機構合二為一,就不宜選擇上述不具備獨立性的證券經營機構擔任輔導機構。
2、輔導機構提前入場
按規定,上市輔導應在企業改制重組為股份有限公司後正式開始。但是,改制重組方案是企業發行上市准備的核心內容,是上市輔導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如果可能,輔導機構在與企業達成輔導意向後,就應及早介入企業發行上市方案的總體設計和改制重組的具體操作。
3、雙方簽署輔導協議,登記備案
待改制重組完成、股份公司設立後,企業和輔導機構簽訂正式的輔導協議,在輔導協議簽署後5個工作日內到企業所在地的證監會派出機構辦理輔導備案登記手續。
7、輔導書面考試
輔導機構將在輔導期內對接受輔導的人員進行至少1次書面考試,全體應試人員最終考試成績應合格。
8、提交輔導評估申請
輔導協議期滿,輔導機構如果認為輔導達到計劃目標,將向證監會派出機構報送「輔導工作總結報告」,提交輔導評估申請;輔導機構和企業如果認為輔導沒有達到計劃目標,可向證監會派出機構申請適當延長輔導時間。
9、輔導工作結束
證監會派出機構接到輔導評估申請後,將在20個工作日內,完成對輔導工作的評估,如認為合格,將向證監會出具「輔導監管報告」,發表對輔導效果的評估意見,輔導結束;如認為不合格,將酌情要求延長不超過6個月的輔導時間。
⑤ 新三板上市需不需要券商輔導
需要輔導啊!
新三板掛牌流程及時間周期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的規定,非上市公司申請新三板掛牌轉讓的流程如下:
1、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決議
2、申請股份報價轉讓試點企業資格
3、簽訂推薦掛牌協議非上市公司申請股份在代辦系統掛牌,須委託一家主辦券商作為其推薦主辦券商,向協會進行推薦。申請股份掛牌的非上市公司應與推薦主辦券商簽訂推薦掛牌協議。
4、配合主辦報價券商盡職調查
5、主辦報價券商向協會報送推薦掛牌備案文件
6、協會備案確認協會對推薦掛牌備案文件無異議的,自受理之日起五十個工作日內向推薦主辦券商出具備案確認函。
7、股份集中登記
8、披露股份報價轉讓說明書
9、掛牌交易
審批時間短、掛牌程序便捷是新三板掛牌轉讓的優勢,其中,企業申請非上市公司股份報價轉讓試點資格確認函的審批時間為5日;推薦主辦券商向協會報送推薦掛牌備案文件,協會對推薦掛牌備案文件無異議的,出具備案確認函的時間為五十個工作日內。除此之外,企業申請新三板掛牌轉讓的時間周期還依賴於企業確定相關中介機構、相關中介機構進行盡職調查以及獲得協會確認函後的後續事宜安排。
⑥ 上市輔導到lpo還有幾個階段
有6個階段
⑦ 簽訂上市輔導協議是否需要召開董事會表決
7、證監局驗收,出具輔導監管報告。 8、股份公司向社會公告准備發行股票的...4、簽訂上市協議書。發行人在收到上市通知後,應當與深交所簽訂上市協議書,...
⑧ 重組上市(借殼上市)主體需要進行上市前券商輔導(上市輔導協議)嗎請問出自哪部法律法規
需要聘請券商等證券服務機構就重大資產重組出具意見。相關文件都有提回及。
《上市公司重大答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第三章 重大資產重組的程序
第十七條:
上市公司應當聘請獨立財務顧問、律師事務所以及具有相關證券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等證券服務機構就重大資產重組出具意見。
獨立財務顧問和律師事務所應當審慎核查重大資產重組是否構成關聯交易,並依據核查確認的相關事實發表明確意見。重大資產重組涉及關聯交易的,獨立財務顧問應當就本次重組對上市公司非關聯股東的影響發表明確意見。
資產交易定價以資產評估結果為依據的,上市公司應當聘請具有相關證券業務資格的資產評估機構出具資產評估報告。
證券服務機構在其出具的意見中採用其他證券服務機構或者人員的專業意見的,仍然應當進行盡職調查,審慎核查其採用的專業意見的內容,並對利用其他證券服務機構或者人員的專業意見所形成的結論負責 。
參考相關文件:
《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2016年修訂)
《公司法》《證券法》《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
⑨ 什麼是上市輔導簡單的說。怎樣才算進入上市輔導對要進入上市輔導前的公司要求是什麼
上市輔導是指有關機構對擬發行股票並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的規范化培訓、輔導與監督。
上市輔導是上市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具體內容如下:
輔導階段
在取得營業執照之後,股份公司依法成立,按照中國證監會的有關規定,擬公開發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在向中國證監會提出股票發行申請前,均須由具有主承銷資格的證券公司進行輔導,輔導期限一年。輔導內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股份有限公司設立及其歷次演變的合法性、有效性;
股份有限公司人事、財務、資產及供、產、銷系統獨立完整性:
對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持有5%以上(含5%)股份的股東(或其法人代表)進行《公司法》、《證券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培訓;
建立健全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等組織機構,並實現規范運作;
依照股份公司會計制度建立健全公司財務會計制度;
建立健全公司決策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實現有效運作;
建立健全符合上市公司要求的信息披露制度;
規范股份公司和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方的關系;
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持有5%以上(含5%)股份的股東持股變動情況是否合規。
輔導工作開始前十個工作日內,輔導機構應當向派出機構提交下材料:
輔導機構及輔導人員的資格證明文件(復印件);
輔導協議;
輔導計劃;
擬發行公司基本情況資料表;
最近兩年經審計的財務報告(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等)。
輔導協議應明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輔導費用由輔導雙方本著公開、合理的原則協商確定,並在輔導協議中列明,輔導雙方均不得以保證公司股票發行上市為條件。輔導計劃應包括輔導的目的、內容、方式、步驟、要求等內容,輔導計劃要切實可行。
輔導有效期為三年。即本次輔導期滿後三年內,擬發行公司可以山上承銷機構提出股票發行上市申請;超過三年,則須按本辦法規定的程序和要求重新聘請輔導機構進行輔導。
企業上市的基本流程
一般來說,企業欲在國內證券市場上市,必須經歷綜合評估、規范重組、正式啟動三個階段,主要工作內容是:
第一階段 企業上市前的綜合評估
企業上市是一項復雜的金融工程和系統化的工作,與傳統的項目投資相比,也需要經過前期論證、組織實施和期後評價的過程;而且還要面臨著是否在資本市場上市、在哪個市場上市、上市的路徑選擇。在不同的市場上市,企業應做的工作、渠道和風險都不同。只有經過企業的綜合評估,才能確保擬上市企業在成本和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進行正確的操作。對於企業而言,要組織發動大量人員,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和資源進行工作,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因此為了保證上市的成功,企業首先會全面分析上述問題,全面研究、審慎拿出意見,在得到清晰的答案後才會全面啟動上市團隊的工作。
第二階段 企業內部規范重組
企業首發上市涉及的關鍵問題多達數百個,尤其在中國目前這個特定的環境下民營企業普遍存在諸多財務、稅收、法律、公司治理、歷史沿革等歷史遺留問題,並且很多問題在後期處理的難度是相當大的,因此,企業在完成前期評估的基礎上、並在上市財務顧問的協助下有計劃、有步驟地預先處理好一些問題是相當重要的,通過此項工作,也可以增強保薦人、策略股東、其它中介機構及監管層對公司的信心。
第三階段 正式啟動上市工作
企業一旦確定上市目標,就開始進入上市外部工作的實務操作階段,該階段主要包括:選聘相關中介機構、進行股份制改造、審計及法律調查、券商輔導、發行申報、發行及上市等。由於上市工作涉及到外部的中介服務機構有五六個同時工作,人員涉及到幾十個人。因此組織協調難得相當大,需要多方協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