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指導
① 如何指導學生運用經典詩文名句
整個小學教師階段,學生從課本上學習了40傳為余首古詩,背誦100多句格言警句。根據《語文課程標准》的階段目標要求:1-2年級在閱讀中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到了5-6年級則需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我在參加了「誦讀經典詩文,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的課題後,在思考中華經典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塊瑰寶,是我國五千年文明史的精髓。如何引導學生在背誦積累的同時學會運用這些優秀的經典詩文名句?結合教學中的體會,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多讀、多背、多積累。孔子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程標准》十分倡導經典詩文的背誦和積累,在「總目標」中提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誦讀優秀詩文,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階段目標」中明確指出「小學階段誦讀、背誦優秀詩文不少於160篇(段)」。曾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讀經的積極性,一是採取多種形式讀經。(1)充分利用課前五分鍾。為減輕學生背誦負擔,倡導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方法,號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課前五分鍾時間,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要求每班選一名班級誦讀長,每周將一首詩、一句名言佳句、一句詩經抄在小黑板上,原則上每周更新一個內容,如果背誦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誦讀長帶領大家課前誦讀。(2)注意學科間的整合。除了語文老師在語文課上誦讀外,可以利用音樂課對學生進行經典誦唱。如在新的音樂教本中就有古詩誦讀唱。美術教師也可以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文化的藝術熏陶,把我國最有名的書畫作品引入我校,感受我國文化藝術的魅力。(3)以活動激趣。在班級中經常開展各種各樣的誦讀活動,如開展「班級小詩人」,「做少年君子」、「古詩配畫」、「經典詩詞書法比賽」等,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感受到讀經帶來的成就感,自然就會喜歡讀。二是以日記為成長記錄袋。每位學生准備一本日記本,及時記載下自己課內外誦讀的經典詩文,並記下自己的感想、受到的啟發。積累記載成冊,隨時鞏固背誦使短時記憶成為永久性記憶。正如孔子語:「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溫故而知新。」同時,學生也可將日記本美化,使自己的記載本成為一件件藝術品。這樣學生積累的多,並且興趣濃。二、精讀、精學、勤歸納。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詩詞名句,教師需引導學生學會精讀歸納。如把收集到的古詩分類歸納,可以按寫春夏秋冬季節的,例如描寫春天的有「《詠柳》、《春曉》、《春夜喜雨》」等,也可以分為思念家鄉親人、懷念祖國、送別詩。如送別詩有「《黃鶴樓送孟浩然廣陵》、《送二元使安西》、《芙蓉樓送別辛漸》等;還可以歸為惜時名句,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三、在日記中積累運用。「多讀胸藏匯,勤寫筆下生花」,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每位學生准備一本日記本,及時記載下自己課外誦讀的古詩文,並記下自己的感想、受到的啟發。如讀了《三字經》中的「如囊瑩,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通過講述晉朝的車胤沒有燈就去捉螢火蟲來照明讀書,和孫康沒有燈借著大雪的反光來讀書的故事,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可以引用那些詩詞名句?啟發學生:如何直接引用《苟子。勸學》中的「少而不學,長無能也。」或者古詩中的名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 古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呤。學生裝的積累豐富了,自然會「腹有詩書氣自華」。四、在說寫中靈活運用。教語文,目的是為了不教。同樣,學生積累了知識就是為了運用。《語文課程標准》在實施中建議:語文教師應當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種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誦讀中華文化經典十分有利於學生對成語、格言警句和精美句段的積累,對精美詞語句段的積累熟讀成誦後,才能化為自己的語言。所以要能在語言中信手拈來,旁徵博引,一方面要在語文教學訓練中引導學生在說中引。例如在上《再見了親人》這遍含深情的文章後時,我要求學生以「我思念的 」為主題的訓練活動,讓學生把自己最思念的親人,用幾句話描述出來,並且用上積累的成語、格言警句和精美句段。許多學生踴躍發言;有的引用了「每逢佳節倍思親」,有的引用了「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等名句。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在習作中靈活運用。讀經與寫作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寫作水平、積累學生的人文素養。讀與寫是相互結合的,在習作中只有恰當的明引、暗引或使用活化了的詞句,能使他們的語言表達得更生動雋永。例如有一次,在習作要求寫景,有一個學生寫的是《小草》,在文章中,他在描寫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時就引用:白居易所寫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有一個學生在描寫和同學分別後的思念時引用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名句。中國古典詩詞博大精深,有許多傳世之作,他們內涵深刻,意存高遠,也包含很多哲理。學生能在平時多積累,在語言中在習作中恰當的運用其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定會大的提高。
② 古詩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寫作
一明確訓練的目的與要求
二寫作知識的指導
三指導學生的素材材料來源
③ 如何指導學生學好古詩文
一、古文背誦步驟 第一步:大聲誦讀。誦讀確實是背誦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聲誦讀古文古詩,每篇連續誦讀五遍以上,一方面通過誦讀可以強化你對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隨著誦讀遍數的增加會逐漸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即自己對文章的感悟、體會,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古人的「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另外,隨著誦讀的深入,你對每句話的意思也會更明白,有的同學讀完一句古文,這句話的意思也會馬上在他的眼前出現,這就是對古文相當熟悉的結果,這個步驟做得好,也為下面的句子翻譯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步:出聲背誦。在前面大聲誦讀的基礎上,現在可以完全拋開書本,出聲背誦,每篇連續背誦五遍以上,你會發現在第一、二遍時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時你已相當流利了,到五、六遍時你已完全熟練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會發生漏字、添字和語序顛倒的情況了,這時候讓你背錯都難了。這兩個步驟中,出聲是關鍵,因為讀出聲音來是對人的記憶功能的再重復,能起到在心裡默背的雙重功效,而且出聲也使得同學能隨時發現、檢查自己的錯誤。尤其對一些背誦准確度不高的同學而言,出聲背誦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第三步:對於某一篇古文、古詩的理解性背誦,理解起來還是較簡單的;而對於在所有學的文章中搜索符合題干要求的語句,難度就大多了。這只能要求同學多積累,多貫通,如積累一些描寫山水景色、戰爭殘酷、愛好和平、悠閑自得的心境、自然環境、友情等方面的句子,給它們加以歸類,有意識地逐漸擴大你收集的范圍,在答題時可多想幾個詩句,然後選擇最符合題干要求的句子,保證萬無一失。另外養成良好的積累詩句的習慣也是形成你的厚實文化積淀的必做功課之一,同時這些詩句也可在寫作中引用,增添文章的色彩。 第四步:勾畫句子背。勾畫出每一篇古文、古詩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揭示主題、中心的關鍵性語句(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描寫山水環境的語句(如「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等)和表現作者心情的句子(如「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等)。將這些句子重點背誦,並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備理解性記憶之需。 第五步:做一些理解性背誦的題目,仔細咀嚼題乾的要求,抓住關鍵字來思考該回答哪些內容,注意在回答題目時有可能要作一些細微變化。如「安陵君拒絕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和「唐雎拒絕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是不
相同的,同學很容易混淆。這道題要抓住「理由」二字回答,答案應是「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和「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其它的話均不是理由,所以不應寫。 第六步:背熟文章之後,便是保證字的正確率。這時候,你可以再拿起書本,一行一行看下去,將容易寫錯的字多練幾遍,保證不改字,不寫錯別字,這一步驟是收尾工作,如果做不好,前面的努力將前功盡棄,所以要認真對待。 二、背誦時應遵循的原則 讀懂文意。 很多做父母的喜歡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教他們背「唐詩」,但小孩子往往要經過大人的多次反復的強化才能記住。為什麼?因為他們對詩的意義是渾然不知的。從我自己背文言文的經驗來看,我以為最重要的是要先深入把握文意。我之所以在上完一篇文章後能很快背下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備課的時候,我已經對文章中的每一字、詞、句的用法、意義,對文章的寫作思路、結構、主旨等已經有了深入的了解,這些東西已經深深印入我的腦中,再背起來就能很快從大腦中 「放」出來了。一、讓學生想像文章所描寫的情景。學習杜牧的《清明》一詩時,同樣可以用課件,天空下著蒙蒙細雨,路上行人稀少,一個遊子在請教小孩—哪裡才有客棧,小孩指著很遠的「杏花村」,學生心中有所情,有所景,會很快背出此詩的,二、抓住文章的中心句。 《三峽》一文,寫得很美背誦時,可以首先抓「三峽七百里中,」「至於襄陵,」「春冬之時,」「每至晴初霜旦,」四個句子,四句分別是文章四段的中心句,四句的下文,就是描繪這些景象的,所以抓住了這四句,對文章的理解背誦就不難了。三、若是故事性強的文章,則應抓住故事的主要情節 如學習《扁鵲見蔡桓公》時,按「在腠里„„」「在肌膚„„」「在腸胃„„」「在骨髓„„」這樣的情節來背,那就很容易了,又如學習《工之僑獻琴》一文時,按「工之僑得木,做琴,獻琴,被退回,裝飾琴,再獻」這樣的情節背,肯定記得牢,背得快。四、依文章順序背。如學習《傷仲永》一文時,可按「仲永生五年„„十二 三矣„„又七年„„」順序背,這樣便於掌握文章的條理及內容。五、從名句佳句入手。 如背李煜的《相見歡》時,可以從「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入手,引起興趣,背誦全詞。又如學習杜甫的《望岳》則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入手。為突破口,背誦全詩。 化「長」為「短」。 即要把篇幅長的文章或段落分成幾個短小的部分來背。這樣一來,每次背的內容少了,速度加快了,「成功感」就來了,比一次背誦全文、全段要容易多了。當然,最後一定要把幾個部分連起來背熟。 限時搶記,多次鞏固。 人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在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時。所以,明確背誦任務後,要限定自己在最短的時間里背出,不能拖拉,越拖就會越厭煩。一個段落要一次 「搞定」,限時搶記,不妨試試「三分鍾搶記」。當然,搶記的東西忘得快,過後要多次鞏固,經常進行搶記訓練,也是對記憶力的一種鍛煉。 下面再結合自己背誦以及教學的經驗,談一談文言文背誦的方法。 三、背誦古文的幾種方法 (一)對比背誦法。
有些古文運用了對比手法,這可用對比方法背誦。如《過秦論》最後一段,作者就用了內容對比:把陳涉和九國之師分別從社會地位、武器裝備、發難兵員和才能謀略方面進行對比。因此可引導學生邊對比邊背誦:1、雙方的社會地位迥異;2、雙方的武器裝備懸殊;3、雙方發難時的兵員差距大;4、雙方的才能謀略區別大。很顯然,用對比法,易背下這段。 情景對比:《岳陽樓記》鮮明地描畫了「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兩幅截然不同的場景。前者由風浪起,上至日星,下至山嶽,旁及商旅,其情必是 「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後者從天光湖色始,動有沙鷗游魚,靜有小草蘭花,其情必是「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二)提綱背誦法。 對於較復雜的古文,背誦前可先列好文章的提綱,理清文章各層次間的邏輯關系,然後再進行背誦。如《寡人之於國也》有5段,概括段意後,列提綱如下:1、提出「民不加多」的疑問;2、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3、闡述「王道之始」的道理;4、闡述王道之成的道理;5、闡述使民加多應有的態度。然後據此熟記成誦,事半功倍。 (三)再造形象背誦法。 使用此法最重要的是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聯想力和想像力,使他們深入作品,與作者同悲喜。如《歸去來兮辭》第二段的首句:「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在指導學生背誦時,可引導學生把它想像成一幅動態的優美畫:搖盪著的船兒載我輕快的前行,飄動著的風兒吹牽著我的衣裳,匆匆的行人被我問起前行的路,微微發亮的晨光緣何依然如舊!在這樣的想像過程中,學生便進入了詩畫的境界,與作者輕松又渴望歸家的情懷共鳴。這樣背誦,既有效地提高了背誦效果,又陶冶了學生情操。 如學習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製作課件,意氣風發,毫情滿懷的蘇軾正「左牽黃,右擎蒼,頭戴錦帽,衣著貂裘。」一身勁裝,好不得意,好不威風,身後隨從何止千騎,站滿了小山岡。學生看到這一情景,詩句自然會湧上心頭,學習杜牧的《清明》一詩時,同樣可以用課件,天空下著蒙蒙細雨,路上行人稀少,一個遊子在請教小孩—哪裡才有客棧,小孩指著很遠的「杏花村」,學生心中有所情,有所景,會很快背出此詩的, (四)詞語串連法。 有的文章段落可抓住一些關鍵的詞,前後串連,一氣呵成。如《捕蛇者說》中蔣氏回憶家人捕蛇和受官吏之害的那一節,可循這樣一條線:吾祖→吾父→吾→悍吏→吾→鄉鄰„„ 五)圖表記憶法。 據心理學家研究,記憶圖表的效果遠勝於文字。誠如美國圖論學者哈拉里所說:「千言萬語不及一張圖」。 (六)畫面對照法。 蘇軾說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確實不少詩畫面感很強,可用畫來表達,有的詩文選作教材往往配以插圖,我們可以根據圖畫來記憶和背誦。 (七)詞語搭配法。 例如孟子文章:「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起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抓住其中使動性動詞「苦」、「勞」、「餓」、「空乏」,後面內容就顯豁得多。 (八)順序串連法。
④ 如何指導學生古詩文的朗讀
最重要的是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自然就會自主的學習了。想辦法讓學生喜歡上古代詩文。可以向學生介紹些好的優秀的古詩文或者一些有很高成就的古代學者。讓學生有一種崇拜的心理,應該有助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熱情。 一、 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喜愛之情。 首先,在學校這個大環境中創設情景。每天早上可組織學生利用晨讀的時間進行古詩文誦讀,讓校園里書聲朗朗;當學生在學校操場活動時,四周的牆壁上所描述的唐詩中美麗景色,可以陶冶他們的情操;教學樓的走廊里,懸掛的一幀幀製作精美的詩配畫;櫥窗里展出的一幅幅,或蒼勁挺拔或柔美瀟灑的師生共同書寫的詩詞歌賦,也能使他們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在學校大環境的影響下,各班也可自己動手創造優美的環境,營造一份詩情畫意的氛圍。可利用板報進行宣傳,並為同學們搭建一個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電腦繪畫作品、色彩鮮艷的水彩畫,或是一首首師生自創的清新迤邐的小詩,都可以展示大家的風采。在牆壁上掛上自己編制的中國結,並在旁邊賦詩一首:萬縷結千絲,環套環相依,一顆中國心,誓死不敢移。窗檯上擺放著他們精心養育的一盆盆鮮花,花盆上貼著他們匠心獨具的啟示:吾乃一株幼苗,汝必精心顧之。陽光照之,雨露潤之,清風拂之,他日,吾必盛開之。正是由此獲得了啟發,雨彤在他的周記中寫道:每一片葉子都有翠綠的希望,請給我陽光;每一朵花兒都有開放的權利,請給我時間;每一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渴望,請給我機會。這些稚嫩的詩句,正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卻給了他們自信,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課堂教學中,深化古詩文誦讀活動。 在古詩文教學中,注重讀寫結合的練習。利用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詩這種文學樣式,偏重於抒情言志。思想、情緒、感情是詩的基礎。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讓學生在讀中體味詩的內涵,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並注意詩的韻律與節奏。指導學生朗讀時,還要善於為學生創設情境與氛圍。如為其配上一首優美的曲子,為其展示一幅美麗的畫卷,或為其增設一段慷慨激昂的導語等等,使得詩情畫意相結合,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 嘗試著讓學生學習寫詩,不僅使學生真正求得了練習和實踐,使他們在課堂上動口、動手、動腦,通過模仿、觀察、體驗,在互動中學習,在活動中學習;還真正做到了讓學生能夠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全效參與,為他們搭建了一個能夠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李亞美同學寫的小詩《思鄉》中有兩句是這樣寫的:只恨肋下無雙翅,不得星夜返故鄉宛君同學在詩中吟誦道:風起蕭蕭,葉舞翩翩,我意闌珊,游絲萬千。楊明的奶奶去世後,他寫了一首小詩懷念奶奶:奶奶,讓我再拉起你的手,奶奶,讓我再對你說愛你。我要輕輕走到你身旁,好把你仔細端詳。想你殷殷的囑托,念你悠悠的牽掛!你是我的心痛。它寄託了小楊明對奶奶深深的思念和懷念。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座豐富的寶藏,只是有時候不易被發現,只要能給孩子們機會,他們會帶給我們一個又一個驚喜,還我們一個又一個奇跡! 古文的高度凝練,可以豐富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古詩文教學中,還應注意採取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例如:學習了《為學》這一課後,可要求學生試著給彭端淑老先生寫一封回信,談談你學習後的體會,或從中受到的啟迪和教育。學習了《狼》這課書,可以請同學們排成課本劇,並在課下搜集古今中外有關狼的成語、諺語和故事,由此展開殺狼與護狼的辯論。學習了《詩詞五首》後,號召同學們將詩詞中所描繪的優美情景,用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讓他們在體味李白的飄逸,杜甫的沉鬱,孟浩然的清雅,李清照的婉轉清爽與辛棄疾的清新怡然中,感受古詩文的語言魅力,感受自然,感受生活。從而,培養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⑤ 文采武略高手來!(指導詩文)
樓主請看清,新作絕對對你有好處!!!
興安萬里路,
鷹擊長空霧。
天有酬勤顧,(天道酬勤懂吧。)
千古憑高處。
天道酬勤: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是指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是古今中外所稱道的多勞多得。 出自 《論語》 「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謝、厚報的意思「勤」即勤奮、敬業的意思,就是說「天意厚報那些勤勞、勤奮的人」。 所以總的意思是說:上天會實現勤勞的人的志願。有耕耘就會有收獲,我們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實自己,千方百計的提高自己的競爭實力,就會有一個美好光明的明天。
周易里講到「勞謙君子,有終吉。」
至尚書就有「天道福善禍淫」和「天道酬勤」的說法。
韓愈曾題詞「天道酬勤」勉勵後來者。
最早出現天道這個詞是在<尚書>中,很多的先秦書籍中出現天道這個詞.主要指「自然的規律「,辭海也是這么解釋.。
「天道酬勤」沒找見最初的出處。可能《尚書.大禹謨》中的「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是最為接近的,原文如下:
三旬,苗民逆命。益贊於禹曰:「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帝初於歷山,往於田,日號泣於旻天,於父母,負罪引慝。祗載見瞽叟,夔夔齋栗,瞽亦允若。至誠感神,矧茲有苗。」
⑥ 如何指導學生積累古詩文
語文新課標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進行積累,感悟和運用中能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讓學生誦讀欣賞「經典詩文」並加以運用,既能使學生從優秀文化中汲取營養,挖掘詩文的內涵,又能繼承發揚這份不可多得的傳統文化,但當前「經典詩文」誦讀存在拔高了讀經教育的功能,脫離學生實際,過深過難,脫離教學實際,誦讀不可持續等隱患,讓學生愛上「經典詩文」,語文老師的引導尤為重要。
一 、積小流匯成江海——重視「經典詩文」的日積月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步兩步的積累,「經典詩文」的學習亦是如此,實際的運用,需要長期的積累作保障,讓學生寫出好的作文,要從積累「經典詩文」開始,穩扎穩打,走好第一步。
(一)詩文背誦
蘇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作為老師要為學生創造條件,讓他們在學習課文之餘,背誦一定數量的「經典詩文」,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這個道理。
什麼時候讓學生背誦詩文,既能有效利用時間,又不會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呢?我習慣做法是每天早晨抽出5分鍾向學生推薦一首(篇)好詩文來誦讀,中午上課前的幾分鍾進行工整地書寫,對於基礎好的學生一天背一首不是問題,鼓勵多背,但對於記憶較差的學生來說並不能實現,所以我以一周為期,定為「每周一詩」(文)
至於要選什麼經典詩文呢,可以結合文本,在文本學習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比如:六年級上冊第五組課文中寫中國大文豪——魯迅先生,那麼這周的每周一詩(文)可以選用魯迅寫的詩篇來進行誦讀,這樣既學習了課文,又豐滿了魯迅高大的形象,真是一舉兩得。在選文上還可根據學生的學情,低段的學生和中高段的學生分別推薦《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千字文》、《唐詩宋詞》。對於中高段學生,老師推薦一部分經典詩文,可以根據朝代的不同,推薦名人名詩,可以隨著時節的變化推薦描寫春夏秋冬的詩文,只要內容豐富點就好;或是由學生推薦,說說推薦的理由,老師審核,根據學生的喜好,選擇喜歡的詩文去積累,貼近他們的生活,才能讓「經典詩文」走近他們心中。
(二)詩文歸類
中國的「經典詩文」太多,對學生來說這種機械的背誦無法形成系統,作為語文老師可以幫助學生來梳理,歸類,讓學生對「經典詩文」瞭然於胸,為運用打下基礎。
其一,結合文本進行誦讀,例如教學到《春夜喜雨》時,讓學生回憶有關「雨」的詩文,全班一起來回顧一下,這樣既起到了復習的作用,又能對所學「經典詩文」進行梳理,也是一舉兩得的事。
其二,結合其他教材進行誦讀,作為語文老師不能只停留在課文中的詩文教材,要用慧眼去挖掘教材,整合運用。例如:《十六年前的回憶》,我們看到了堅強不屈的李大釗,可以復習一下有氣節的詩,比如李清照的詩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文天祥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詩文游戲
反復地誦讀「經典詩文」有時是件枯燥的事,如何讓枯燥的「經典詩文」經常得到復習,而又讓學生「樂」於去鞏固,做游戲,詩句接龍不失為一種好方法。為了降低難度,讓全員參與,老師也必須參與其中,也要接受學生的挑戰,只要能接出前一句詩中的任何一個字為開頭即可。也可以以組為單位,互相挑戰,對於優勝者,優勝組,設置獎項,評出「我是誦讀王」,「我是吟誦家」「小小藏詩家」,學生的興趣會更濃。
詩文接龍看似一個游戲,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在一定形式上是學生積累詩文的一種動力。無形之中讓學生鞏固了經典詩文,有種讓積累信手拈來的感覺。
不管用什麼樣的形式來積累「經典詩文」,貴在持之以恆,要一步一個腳印。學生有了日積月累的沉澱,語文能力才會在無形中得到提高。
二 、必經階梯是練習——加強「經典詩文「的銜接內化
學生通過不同的形式已經積累了不少「經典詩文」,練習是個必不可少的平台來喚醒學生的沉澱。如果積累沉澱了很多詩文,都無法展示,那麼積累和運用只是一個分割體,無法融會貫通。我們該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一個表達的氛圍,一個銜接的階梯,讓積累的詩文得到有效的鞏固。
(一)詩文填空
「經典詩文」的運用,最簡單的練習就是老師給出一個語境,讓學生在積累的經典詩文庫中搜索,找出合適的語句填入語境中,當然這個答案可以是唯一的,也可以是多種答案,開放性的答案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興趣。
練習題:劉偉成天玩,不好好學習,功課也不做,你作為朋友會用( )的詩句來勸他。
這個答案不是唯一的,可以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可以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也可以是「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樣的練習,不光是讓學生對所積累的「經典詩文」的活用,也是對「惜時」主題詩文的梳理,歸類。
(二)趣味改編
經典詩文填空是一種直接引用的練習,而經典詩文的趣味改編是詩文化用的一種練習。六年級下冊回顧拓展二中的趣味語文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練習內容。有趣的標點,把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改寫成了小令,改寫成了小劇本,這樣的「經典詩文」進行改寫,讓學生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是個興趣,通過練習為學生寫作時化用詩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訓練點。可以讓學生改成三言詩,四言詩,五言絕句,六言詩,但這樣的練習必須根據詩文原意的基礎上,老師要規定一些模式讓學生去練習,學生不能信口開河。讓學生對「經典詩文」這樣的改寫還可以從寫景詩,敘事詩開始,例如《宿新市徐公店》、《涼州詞》。
(三)詩句組文
如果說「經典詩文」的填空,改編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創作性不強,那麼,找到合適的訓練點,讓學生寫一段話,更具挑戰性,也讓學生有發揮的空間。
例如:離畢業還有幾個月,學生已經開始互寫同學錄了,相處六年的同學,幾個月後即將各奔東西,何不讓學生以「別離」為,用上一些「經典詩文」寫一份詩意的離別贈言。
學生贈言:六年的時光,悄然溜走,是有人偷了他們吧,那是誰,又藏在何處,我們是否可以找回那屬於我們的快樂時光。天下無不散之筵席,雖然我們要分開,但我一定會記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同學送我情」,我們會是一輩子的好朋友,不管以後我們在哪裡,希望我們可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平時一起學習,一起嬉戲,吵吵鬧鬧,面對離別,學生心中的確有很多話要對彼此說,有了這樣真實的情感體驗,就會有表達的慾望。而且學生平時積累了很多關於「友情」「別離」的詩文,可以引用詩文通過這份贈言表達彼此的不舍和濃濃的友情。
《課標》指出:「寫作要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為了讓學生得到有效的訓練,對於學生樂於表達,暢快表達,給予肯定,但是要引導學生明白引用經典詩文能夠提升文章的語言魅力,但並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要根據文章內容的需要,恰當地引用。
三 、絕知此事要躬行——實現「經典詩文」的自主運用
語文課程標准對學生的的習作能力也作出了「嘗試在寫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的要求。學生平時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怎麼樣,需要通過寫作去檢驗學生。當學生看到周圍的一景一物一事都能通過久釀心底的詩文表達出來,才是積累「經典詩文」的真正目的。利用好「經典詩文」這座豐富多彩的作文庫素材,把千百年來歷經歲月磨煉至今仍然光彩奪目的「經典詩文」恰到好處地運用到作文中,定能讓文章文采斐然。
那麼,這些「經典詩文」用在什麼地方呢?沒有老師的引導,對於學生來說也是無從下手的。
(一)用詩句點題
古詩文語言精練,言簡意賅,意蘊深遠,往往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就讓人回味無窮,所謂「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如能將古詩文恰如其分地用在點題上,則能一語中的、點明題旨。
開學初教室布置評比,每個版塊用什麼樣的主題呢,原先的學習園地,圖書角顯得比較普通。如何讓主題新穎些,學生來出謀劃策,小荷才露尖尖角代替了園地,書山有路勤為徑代替了圖書角。用「經典詩文」做主題,激活了文字表達,彰顯班級個性,讓教室增添了幾分詩的韻味。
「經典詩文」可以作為文題,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經典詩文」可以用在文章開頭,有先聲奪人的作用;「經典詩文」還可以用在結尾,有歸納深化的意蘊。這些用法都和標題有異曲同工之妙。而老師要做的是引導學生用上恰當的詩句即可。
(二)用詩句描繪意境
詩歌的語言非常精練,往往一句詩就是一幅畫面,就蘊含著一片深情。借詩入文,不僅能增添作品的詩情畫意,而且能給人美的享受。
學生在《月夜》中寫道:中秋節的夜晚,月亮如一顆銀光閃閃的珍珠嵌在寧靜的天幕中,我沿著蜿蜒的小路,漫步徐行,聽著小溪嘩嘩地流淌,歡笑著,觀賞著月亮奔向遠方,真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我陶醉在這迷人的月色中。
學生把「經典詩文」巧妙地運用到寫作中,表達了學生的心中所想,用詩的語言營造詩的意境,讓作文中的景物頓然生色,文筆清新,更展示了學生的文化底蘊。
(三)用詩句抒情
中心是文章的靈魂,情感是文章的血液。「心」明才能「眼」亮,情真方可動人。靈活運用「經典詩文」,既能巧妙揭示文章中心,又能恰當地抒發自己的情感。
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作文要求學生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寫一件令你感動的事。學生交流的最多的是母親對自己的愛。一學生在作文的結尾處這樣寫:媽媽在我生病的時,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在我傷心的時候安慰我,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幫助我。但每每看到你那粗糙的雙手,熬得通紅的眼睛,我的心頭總是酸痛,莫名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真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一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歌頌了天下最偉大的母愛,還有什麼樣的文字比這樣詩句更能表達學生想要表達的這種情感呢?善用詩句,使文章情感豐富了,也讓文章更感染人了。
(四)用詩句喻人
借物喻人是古代詩人常用的寫作手法,引導學生把經典詩文巧妙地應用於習作中,便可妙筆生花。
班裡的數學老師即將退休,學生在作文中寫道:相處了六年的數學老師即將退休,看到她的滿頭銀絲,不禁讓我想起了唐代詩人的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啊,這正是老師的寫照。她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在平凡的崗位上任勞任怨地工作,付出了多少心血,培養了多少莘莘學子。
這樣的比喻還有很多,「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些都可以用來刻畫人物,學生巧妙地借用古詩文比喻身邊的人,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五)用詩句說理
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藉助古詩文敘事說理,能使得你的觀點找到一個強有力的後盾,起到了 「如虎添翼」的作用。
品德課中,說到勝利這個單詞時,為什麼用「V」來表示,我隨口拼出了這個英文單詞,是英文單詞的首個字母。一學生便問:「老師,您是教語文的,怎麼把英語單詞記得那麼清楚呢?」我笑笑說可以請教班裡英語學習比較好的同學,記單詞有什麼竅門嗎?」班裡的英語課代表便說說:「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是讀書的好方法,也是背書的好方法……。瞧,一件小事,用上一兩句古詩文,言簡意賅,恰到好處。
作為老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每一種用法都教給學生之後,再長期堅持下去,隨著積累的「經典詩文」不斷增加,教師的滲透熏陶,學生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自主運用了。
傳承我國五千年優秀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道德修養,是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作為語文老師,要用大語文的視野來看待,不可以就教材中的古詩文教學進行古詩文教學。從「課內經典」到「課外經典」從積累到運用,老師要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就像送給學生一根「魔法棒」,讓學生自己敲開中國傳統文化的大門,讓學生在傳統文化下浸染成長。
⑦ 古詩文閱讀指導
1.李清照的如夢令這首詞表達了詞人什麼樣的感情?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2.馬致遠的秋思它具有什麼特點?
3.馬致遠的秋思這首小令描寫的是秋天的景物,從哪兩個詞可以看出來?
4.秋思,作者馬致遠以「斷腸人」自稱,你能說說作者為什麼會「斷腸」嗎?
5.何岳得金不昧文中敘述了窮秀才何岳兩次還金的故事,請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一下。
① ②
6.何岳得金不昧哪句是議論的句子,它有什麼作用?
⑧ 很美的古詩~~請指導
1.【賞析】:
詩的內容,寫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後見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聯寫山水。
「杳杳」言山路深暗幽遠,「落落」言澗邊寂寥冷落。詩一開始就把讀者帶進一個冷森森的境界,頓覺寒氣逼人。
次聯寫山中幽靜,用輕細的鳥鳴聲反襯四周的冷寂。
三聯寫山中氣候,用風雪的凜冽寫出環境的冷峻。尾聯結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見到陽光;心如古井,不關心春來秋去。前七句渲染環境的幽冷,
後一句見出詩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評析】:
這首詩還由於使用迭字,增強了它的音樂美。藉助於音節的復沓,使人讀起來感到和諧貫串,一氣盤旋,並藉助於形式上的劃一,把本來分散的山水、風、雪、境、情,組織成一個整體,回環往復,連綿不斷。
使用迭字的效果,大抵象使用對偶排比一樣,能獲得整齊的形式美,增進感情的強度。寒山這首詩中的迭字,大都帶有一種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連使用,使詩籠罩著一層濃烈的氣氛。再如,「朝」、「歲」,單個的名詞,本來不帶感情色彩,但一經迭用,出現在上述特定的氣氛中,就顯得時間的無限延長,心情的守一、執著,也就加強了詩意,具有感情色彩了。
這首詩除了用景物渲染氣氛、以氣氛烘托心情這種傳統的表現手法之外,使用迭字是它的特點。通篇句首都用迭字,是不多見的。顧炎武《日知錄》說:「詩用迭字最難。《衛風·碩人》……連用六迭字,可謂復而不厭,賾而不亂矣。」他提出了用迭字的要求:復而不厭,賾而不亂。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變化。寒山這首詩使用迭字,就很富於變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曠的空間感;「啾啾」言有聲;「寂寂」言無聲;「淅淅」寫風的動態感;「紛紛」寫雪的飛舞狀;「朝朝」、「歲歲」雖同指時間,又有長短的區別。八組迭字,各具情狀。就詞性看,這些迭字有形容詞、副詞、象聲詞、名詞,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對象看,或山或水,或鳥或人,或風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樣。這樣就顯得變化多姿,字雖重復而不會使人厭煩,繁賾而井然不亂。
2. 比興開篇,意亂神迷。由於全詩篇幅相當短小,一共只有六句,所以一字一句都要精心安排,容不得隨心與率意。"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如果不仔細體會,沒准認為這個開頭平平,不過如此。因為從手法來說,這是賦、比、興中的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朱熹《詩集傳》)。由眼前景物入手,引起後文相思,這從《詩經》開始就一直是民歌中最常見的開篇方法。而且在修辭上,也是一般對偶,即最穩妥的形式,分別是形容詞對形容詞,名詞對名詞。如"燕草"對"秦桑","碧絲"對"綠枝"。不過,這種不起眼的尋常中卻暗藏了極豐富的內涵。就像這篇小文的標題一樣,給人的感覺是"意亂神迷,只因春色撩人"呀。燕地,是我們今天的山西、河北的北部,秦地,指現在的陝西關中地區,兩地相距甚遠,一個人不可能同時看到這兩處不同的春色。略一思考,讀者就不難明白,詩中"春思"如潮的婦人肯定是身處春意盎然的秦地,而所思的徵人當然是在春寒仍在的燕北了。燕北塞外,天氣寒冷,當春草終於長出細如發絲的綠芽時,遠在秦地家中的思婦,卻早已經置身於枝條低垂的桑樹林中了。
思婦住在秦中,眼前所見的是枝葉蘩茂的桑林,心中所念的卻是燕北春寒料峭中剛剛發芽的小草,其實她根本沒有心思欣賞身邊的春光,因為她已經被春光撩起了"春思",惦記起遠在燕地行役、久久不歸的丈夫。這首詩的"興"的寓意其實是藏而不露的。從字面上看,明明是說,由於氣候不同,所以秦地與燕北的春天在時間上有著很大的差異,而"春"的另一層意思是指男女之間的愛戀,也就是在古時詩文中經常出現的"懷春"之意,那麼,當燕北的丈夫在開始感到離家已經很長時間、剛剛開始想要回家的時候,家中的妻子早就在一天到晚掰著手指頭過日子,急切地盼望著丈夫的歸來了。"秦桑低綠枝"是不是還有著更為內在的含義呢?因為每每提起"秦桑",總會讓人想起那首著名的漢樂府《陌上桑》:"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命為羅敷。羅敷善蠶桑,採桑城南隅。"《陌上桑》中的"秦氏樓","善蠶桑","採桑城南隅"與這首《春思》中的"秦桑低綠枝",之間或許不完全是毫無關系的偶然巧合吧。李白大概在向人們暗示,《春思》中的女主人公也和"羅敷"那樣,是一位既美艷無雙又堅貞機智的品貌雙絕的良家女子吧。
作為一首有齊梁風格的小詩,李白還運用了當時南朝民歌最常見的"諧音雙關"的修辭手法,以"絲"諧"思",用"枝"諧"知",不但使全詩在整體面貌上更像一首南朝民歌,而且為下文的"懷歸"和"斷腸"等情思前後關聯,互相呼應,在最大程度上發揮了詩歌的韻律美與含蓄美,可謂一箭雙雕,坐收事半功倍之效。
卿卿我我,直抒胸臆。詩歌的三四兩句,是直承開頭的"興"的思路而來的,所以仍然是一句兩到,雙方下筆,"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當得知丈夫在春風姍姍來遲地吹到燕北之地,終於開始盤算起歸程之際,妻子非但沒有感到寬慰與欣喜,反而覺得傷心欲絕。妻子的這一反應著實是有些出人意料之外,這"斷腸"之感究竟是從何而來呀?原來盡管丈夫已經打算回家了,但是痴情的妻子卻認為他到這時才想起回家,實在是太晚了,因為自己早就在朝思暮想地盼望著他回來了。詩歌開頭興起時提到的"燕草"和"秦桑",與下文"歸懷日"和"斷腸時"之間微妙的內在聯系被揭示了出來。雖然知道了丈夫最終要回來了,這對思婦來說無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是她轉而一想,又覺得委屈滿腔,你怎麼到這時才想起回家?我自己一個人在家裡天天等,日日盼,都快望穿秋水了,想到這里,說不定還要輕輕地罵上一句:"你這個沒良心的",沒准還要淌下幾滴喜極而泣的眼淚呢。所以,思婦這時的"斷腸"並不是真的痛斷肝腸,而是一種飽含了真情的嗔怪與埋怨罷了。也許如果丈夫不說回家,她還會一直苦苦地想念,等待下去,而毫無怨言的。思婦在得到丈夫回家消息之後,這種看似不合常情的埋怨與發泄,恰恰表達了她對丈夫的一往情深,所謂愛之深,故責之切也,就是這個道理。讀到這里,我們不禁又要為以浪漫豪放著稱於世的李白能夠對女性心理有如此細致的把握而由衷感到嘆服了。
問號作結,情思無限。這首詩的結尾也同樣是出人意表,突如其來的。在得知丈夫就要還家的消息之後,思婦就一門心思地在家中等著他早日進門了。可是丈夫卻遲遲沒有回來,所以思婦心中不禁越來越著急,不過家中只有她一個人,滿腔的幽怨,滿懷的情思又能向誰傾吐,向誰述說?正是由於沒有發泄的對象,所以在無奈之下,這位平日里靜如處子的思婦,竟然會對無知無覺的春風大發牢騷,大事譴責了:"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春風吹入了她的閨房,掀動了罩在床上的羅帳,看著這隨風搖擺的羅幃,更加觸動了思婦的情懷,她又一次發出了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的疑問,而這一次的對象竟然是春風:"你我又不曾相識,為什麼要深入到我的閨房中來呀?"這並不是一句對春風的發問與拒絕,而是因春風入閨房拂動羅帳而更加觸動了她對丈夫的思念,連素不相識的春風都來光顧了,而知情知意,知冷知暖的丈夫難道還不應該回來嗎,要知道這間閨房,這頂羅帳本來就是屬於我們兩個人所有的呀。這種獨守春閨,百無聊賴,故而春思纏綿,所以對春風擅入而發難的舉動,正是活靈活現地再現了思婦這種溢於言表的"思春"之情,看似無理,其實有情。相思之苦,相戀之深,呼之欲出,令人叫絕。
3.瑤瑟的清怨回盪在漫漫長夜,繞弦的風雨聲入耳生哀。孤燈下傳來凄涼的楚角,一鉤殘月沉下了章台。芳草天涯春光已暮,故人遲遲不見前來。要寄家書無從投寄,行行秋雁又已南回。
這首詩是懷人思鄉之作。詩以「夜思」為題,開篇卻不寫思,而寫秋夜所聞所見,寫盡寄居他鄉的孤獨、悲涼。詩的後半,寫「思」的內容:芳草已暮,韶華已逝,故人不來,鄉思難寄。最後點出時當秋節,更令人愁思不斷。詩中表達了一種無可奈何的恨,讀來不勝悲涼凄楚,叫人腸斷。
秋夜一片凄涼,詩人在孤燈下想念著老朋友,滿腹愁腸,家書無法寄到,更加重了憂傷的情緒。全詩一氣呵成,感情真摯,幽怨清晰,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