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導師指導 » 氣密性指導書

氣密性指導書

發布時間: 2021-03-21 07:06:50

⑴ 檢查氣密性的方法和步驟以及結果和原理

實驗室製取氯氣的方法和步驟如下:
(1)儀器設備:鐵架台、酒精燈、石棉網、園底燒瓶、分液漏斗配雙孔塞、導氣管、集氣瓶、小燒杯
(2)試劑:氫氧化鈉溶液、濃鹽酸、二氧化錳
(3)步驟:(a)把裝置連接好,檢查氣密性(不加葯品,微熱燒瓶,導管插入水中,有氣泡逸出,冷卻後在導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就是氣密性良好)
(b)在燒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從分液漏頭里慢慢地注入密度為1。19的濃鹽酸
(c)緩緩加熱,使反應加快,有氮氣均勻放出。
(d)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e)多餘氯氣用氫氧化鈉吸收。

⑵ 氣密性試驗有幾種方法

(1)氣密性試驗應在液壓試驗合格後進行。對設計要求作氣壓試驗的壓力容器,氣密性試驗可與氣壓試驗同時進行,試驗壓力應為氣壓試驗的壓力。
(2)碳素鋼和低合金鋼製成的壓力容器,其試驗用氣體的溫度應不低於5℃,其它材料製成的壓力容器按設計圖樣規定。
(3)氣密性試驗所用氣體,應為乾燥、清潔的空氣、氮氣或其他惰性氣體。
(4)進行氣密性試驗時,安全附件應安裝齊全。
(5)試驗時壓力應緩慢上升,達到規定試驗壓力後保壓10分鍾,然後降至設計壓力,對所有焊縫和連接部位塗刷肥皂水進行檢查,以無泄漏為合格。如有泄漏,修補後重新進行液壓試驗和氣密性試驗。

⑶ 管道氣密性試驗怎麼做

管道氣密性試驗做法應當符合國家標准,

試驗壓力應當等於設計壓力,

氣密性試驗應當在管道強度試驗合格之後進行,

詳細參見GB 50235-2010第8.6.6條。

⑷ 如何檢查氣密性

用彈簧夾將導管夾住,像長頸漏斗內注水。看是否能形成一段水柱。若能形成水柱則證明,該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⑸ 壓力管道氣密性試驗怎麼做

嚴密性試驗介質宜採用空氣,試驗壓力應滿足下列要求:

1、設計壓力小於5 kPa 時,試驗壓力應為 20 kPa 。

2、設計壓力大於或等於 5 kPa 時,試驗壓力應為設計壓力的1.15倍,且不得小於 0.1 MPa 。

12.4.4 試驗時的升壓速度不宜過快。對設計壓力大於0.8Mpa的管道試壓,壓力緩慢上升至30%和60%試驗壓力時,應分別停止升壓,穩壓30min,並檢查系統有無異常情況,如無異常情況繼續升壓。管內壓力升至嚴密性試驗壓力後,待溫度、壓力穩定後開始記錄。

12.4.5 嚴密性試驗穩壓的持續時間應為 24 h ,每小時記錄不應少於1次,當修正壓力降小於133 Pa 為合格。修正壓力降應按下式確定:

⊿P』=(H1+B1)-(H2+B2)(273+ t1)/(273+ t2) (12.4.5)
式中:——修正壓力降(Pa);

H1、H2 —— 試驗開始和結束時的壓力計讀數( Pa );

B1、B2 —— 試驗開始和結束時的氣壓計讀數( Pa );

t1、t2 —— 試驗開始和結束時的管內介質溫度( ℃ )。

12.4.6 所有未參加嚴密性試驗的設備、儀表、管件,應在嚴密性試驗合格後進行復位,然後按設計壓力對系統升壓,應採用發泡劑檢查設備、儀表、管件及其與管道的連接處,不漏為合格。


(5)氣密性指導書擴展閱讀:

提高氣密性措施

為了保證室內空氣質量,建築通風從機理上可分為兩種: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自然通風是指利用自然的手段(熱壓、風壓等)來促使空氣流動而進行的通風換氣方式。通過圍護結構的滲風是自然通風的一部分,氣密性差的建築,滲風量大,其自然通風條件相對較好。

機械通風是指利用機械手段(風機、風扇等)產生壓力差來實現空氣流動的方式。與自然通風相比,可控制性強,可以通過調整風口大小、風量等因素來調節室內的氣流分布,從而達到比較滿意的效果。

高氣密性建築在採用機械通風的同時,可以採用熱回收裝置,對新風進行預冷或預熱,但機械通風需要耗費風機能耗。

從前面的示例看,氣密性差的建築,通過圍護結構的滲風基本可以滿足人們對新風的需求,一般無需採用機械通風,不需要消耗動力。而建築為了保持其高氣密性,圍護結構特別是外窗往往採用很好的密封材料,甚至限制其開啟,難以實現自然通風。

⑹ 氣密性試驗的試驗要求

(1)氣密性試驗應在液壓試驗合格後進行。對設計要求作氣壓試驗的壓力容器,氣密性試驗可與氣壓試驗同時進行,試驗壓力應為氣壓試驗的壓力。
(2)碳素鋼和低合金鋼製成的壓力容器,其試驗用氣體的溫度應不低於5℃,其它材料製成的壓力容器按設計圖樣規定。
(3)氣密性試驗所用氣體,應為乾燥、清潔的空氣、氮氣或其他惰性氣體。
(4)進行氣密性試驗時,安全附件應安裝齊全。
(5)試驗時壓力應緩慢上升,達到規定試驗壓力後保壓不少於30分鍾,然後降至設計壓力,對所有焊縫和連接部位塗刷肥皂水進行檢查,以無泄漏為合格。如有泄漏,修補後重新進行液壓試驗和氣密性試驗。

⑺ 檢查氣密性的方法

檢查氣密性的方法:

1、氣密性試驗應在液壓試驗合格後進行。對設計要求作氣壓試驗的壓力容器,氣密性試驗可與氣壓試驗同時進行,試驗壓力應為氣壓試驗的壓力。

2、碳素鋼和低合金鋼製成的壓力容器,其試驗用氣體的溫度應不低於5℃,其它材料製成的壓力容器按設計圖樣規定。

3、氣密性試驗所用氣體,應為乾燥、清潔的空氣、氮氣或其他惰性氣體。

4、進行氣密性試驗時,安全附件應安裝齊全。

5、試驗時壓力應緩慢上升,達到規定試驗壓力後保壓不少於30分鍾,然後降至設計壓力,對所有焊縫和連接部位塗刷肥皂水進行檢查,以無泄漏為合格。如有泄漏,修補後重新進行液壓試驗和氣密性試驗。

(7)氣密性指導書擴展閱讀

檢測方法的選擇

一、穩定性 泄漏檢測是一種計量和測試的綜合技術。如果測試得到的數據不穩定,就毫無意義。正確的泄漏檢測不僅需要檢測儀器具有穩定性,而且需要檢測方法本身也具有較好的穩定性。[1]

二、經濟性經濟性是選擇檢漏方法的關鍵之一。單考慮檢漏方法本身的經濟性比較容易,但要從所需的檢漏設備、對人員的技術要求、檢漏結果的可靠性等方面綜合評價檢漏方法的經濟性則較困難。

三、一致性對有些檢漏方法來說,不管檢測人員是否熟練,所得到的檢測結果都基本相同;有些方法則是內行和外行使用,其結果全然不同。可能的情況下,應採用不需要熟練的專門技術就能正確檢測的方法。每種方法都有不同的技術關鍵,不同的檢漏人員未必能得出一致的檢漏結果

四、可靠性 未檢測出泄漏並不等於就是沒有泄漏,對此應進行判斷。採用某種方法進行檢漏時,應該了解該方法是否可靠。檢漏結果的可靠性與上面介紹的方法的一致性、穩定性等多種因素有關。

⑻ 氣密性測試的密封方法

常見的氣密性密封檢測方法:

一、傳統的氣密性測試方式為泡水法(直接泡水):用水深和浸泡時間來對應各級IP防水等級測試。觀測產品內部有無進水作為其判定標准。

其缺點是:電子類的產品一旦進水之後可能會對對子原器件造成不可修復的傷害。所以說電子類產品不一定可以適用傳統方法。

二、氣密性檢漏的傳統檢測方式(間接泡水):在密閉的工件腔體內通入一定壓力的氣體,將工件沉放入水中(或者其它液體中),觀察是否有氣泡漏出。

或者在工件表面塗肥皂水,觀察是否有氣泡產生。(此方法測試效率不高,人為因素對泄漏測試效果影響較大,沒有準確性可言,數據不能量化,不方便追蹤及原因判斷。

對產品造成二次污染,需要乾燥,擦拭。唯一的好處是可以找到泄漏點,此方法相當落後)在很多情況下極小的氣泡不容易被肉眼察覺 。

三、壓降法---差壓(正負壓力)直接氣密性檢漏方式:主要用運於閥門管件密封性檢測,不銹鋼焊接產品氣密性檢漏,鋁合金壓鑄產品的砂眼微漏測試。原理與壓力降法類似,但方法更好。

在密閉的工件腔體內通入一定壓力的氣體,同時在一個標准罐體內通入同樣壓力的氣體,靜止一段時間,觀察標准罐體內的壓力與工件,因泄漏而在差壓感測器上產生的微小壓差。

檢漏儀根據差壓感測器的輸出變化來定量地計算被測物的漏氣量。基準物的存在使外界環境及工作本身差異時測試的影響降到了最小。克服了以上諸方式的不足,提高了氣密性測試的效率、精度及可靠性。

四、壓降法之差壓(正負壓力)間接檢測:主要用運於閥門管件密封檢測,不銹鋼焊接產品泄漏檢測,鋁合金壓鑄產品的砂眼微漏測試。原理與壓力降法類似,但方法更好。

在密閉的工件腔體內通入一定壓力的氣體,同時在一個標准罐體內通入同樣壓力的氣體,靜止一段時間,觀察標准罐體內的壓力與工件,因泄漏而在差壓感測器上產生的微小壓差。

氣密性檢測儀根據差壓感測器的輸出變化來定量地計算被測物的漏氣量。基準物的存在使外界環境及工作本身差異時測試的影響降到了最小。克服了以上諸方式的不足,提高了檢測的效率、精度及可靠性。

(8)氣密性指導書擴展閱讀

目前車身密封性指標分為白車身和整車兩個指標,只能通過氣密性檢測儀器進行檢測。

白車身氣密性指標:125 pa壓力下(18-30)SCFM

整車氣密性指標: 125 pa壓力下(70-100)SCFM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