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學習的指導
1. 如何正確有效的指導小組合作學習
我們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就要勇於拓寬學習的途徑和方法,小組合作能夠為語文課堂帶來學習的活力,那麼如何有效地指導小學語文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在實踐中,我認為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合作學習環境、科學分配合作時間
語文課程是一門注重學生感受、體驗的課程,它與一般知識性的課程不同,注重的是學生在感受和參與中體驗到真善美和快樂,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教師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能善於營造合作氛圍,才會使學生愛學和樂學。在教學《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這一課時,我就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理解爸爸為什麼要孩子把這條魚放掉。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生生成經驗的過程,學生是主動的建構者。長期以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教師只關注預設,往往一開始就給學生指明在哪條路上思考,忽視了其能動性,缺乏了生成的意識,從而妨礙了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也影響了教師教學智慧的生成和教學風格的形成,使教與學割裂開來,處於一種封閉狀態。通過建構以及小組合作,課堂也變得豐富起來,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文本的內容,而是通過閱讀主題的潛心內化,進行視界融合,這樣才會把握住課堂的脈搏。
二、小組合作中明確合作任務、提高合作效率
俗話說,大海中航行的船因為有了燈塔的指引才不會迷失方向,學習也是如此,必須有明確的任務指導,才能提高效率,促進學生成績的進步。有效的學習不僅需要學習者有端正的學習動機、勤奮和努力,還需講究科學的方法,即運用學習策略。顯然,課堂中,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了學生不會學習上,實際上,這是缺乏學習策略,我們對於學生指導應放在:使他們認識到學習策略的重要性並學會運用它。從我們的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首先要幫助其了解什麼是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及其意義;其次再幫助其獲取具體的策略,並了解核實何處運用該策略方能生效。同時也幫助自己獲得策略。通常,需要我們教師的示範,並且用語言明確告知,再讓學生進行策略的運用,練習時,教師要進行合適的幫助和反饋,直到學生能獨立運用並正確使用,並且引導學生自己反思、概括總結實際所用的方法。面對組內應當解決的問題,組員的分工必須明確。小組長是關鍵的人物,在組員積極自覺參與、主動承擔某一項工作的基礎上,小組長還要能合理地搭配人力,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即使是能力不強的或內向不合群的學生也能盡其所能。合作學習在形式上不僅是學生座位排列由過去的排排坐變成合圍而坐,提高大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每一位成員的親身參與,使他們能積極地完成個人承擔的任務,感受到為集體做出貢獻的良好心理體驗。
增加小組合作學習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優勢。真正理解教學目標的內涵,加強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作用的認識,客服教學目標陳述時的含糊不清,盡可能使教學目標在小組合作中明確化,可操作。通常,要讓學生自己對方法的效用進行監控,感受小組合作的效率,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注意自我效能等因素對策略習得的影響,讓學生有信心用好小組合作,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組建學習共同體
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離不開一定的專業訓練。強調教師與學生處在一個學習共同體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的支持者、幫助者與合作者,可以成為學習共同體取向的教學組成體。合作學習是一種讓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幫助進行學習的教學方法,其目的不僅是培養學生主動求知的能力,還發展學生合作過程中的人際交往能力。根據國外的有關研究,成功的合作學習具有一些典型的特徵:異質小組、明確的目標、小組成員相互依賴、教師作為監督者和信息源、個人責任、獎勵小組的成功、自我評價、變化合作期限等。合作學習在許多方面又都表現出很高的成效:各種能力水平的學生都表現出比較高的學習成績,學生對學科科目更感興趣,更多地參加課堂活動,更經常地在學習上互相鼓勵,相互支持,在課堂上不良行為減少了,並且學生之間能夠相互理解,相互接受,相互友好地建立起友誼來。有助於發展復雜的認知技能,營造良好的態度和品德。
課堂氣氛在小組合作中也尤為重要,建立和諧的課堂人際關系,這是進行小組合作的基礎,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採用民主的領導方式,給予學生合理的期望。
小組合作是一種形式也是一種方法,在語文教學當中,我們更多的是讓學生自主探索美的一種過程,而方法也好,形式也罷,只是一種輔助,而其中的真諦仍然是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打造一個合理的教學生態圈,進而實現教學的良性發展。總之,小組合作是一種良好的可操作的好形式。根據教學目標的領域、層次來考慮具體的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將其與學生素質的提高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教師有效的教學,學生高效的學習。
2. 如何指導學生有效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一、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們常說一句話:習慣成自然。由於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中出現的不傾聽、不分享、開小差、固執己見等游離於合作團隊之外的不合作現象逐漸成為影響小組合作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有了良好的合作習慣,才能使合作學習落到實處。為此,我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形式時,有目的培養學生形成七個學習習慣:收集資料的能力和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善於並敢於質疑的習慣;積極主動參與,踴躍發言的習慣;認真傾聽、正確評價同學發言的習慣;遵守課堂紀律和合作規則的習慣;善於總結的習慣。
二、少而精的選擇合作的問題
合作學習的問題一般都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平時的收集、積累和沉澱,因而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用某種工具,通過某種途徑、某種形式收集某種資料,認真做好課前准備。(這樣就可能避免小組合作時因准備不充分學生們七嘴八舌沒有中心的發言。)我注重了要選擇讓學生分組討論所需提的問題,而不是盲目地提,也不在於多,而是在於少而精。往往一節研討課我們首先在組里先進行研究,特別注重問題的選擇,一般每次讓學生分小組討論都只提一或二個問題,這樣做的目的在於讓學生討論的方向很明確,焦點很集中,所以能夠比較快速而准確地討論出結果;另一方面,我也注重設計一些開放性的討論題,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不可否認的是,學生的思維常常超出我們的想像,有幾次在討論的過程中均出現了我們意料之外的答案,這也使每個小組之間互相啟發、共同進步,我們老師也受益非淺、教學相長。
三、使用小組發言卡
合作學習前,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課題要進行獨立思考。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對問題才有一定的認識,才能增強學習的有效互動,有利於把問題的討論引向深入。否則,合作學習中學生參與會不平衡,學困生的「搭車」現象就不可避免。小組學習經常出現「搭車「的現象,即小組中的成員各行其是或合作任務被個別學生包攬,學生參與不平衡,出現了開始我們提到的現象。
對於任何一個小組來說,忽視小組中任何一名成員的做法,都是得不償失的。以學習時應使學生各自為他們的學習負責,我嘗試使用發言卡,即小組里的學生,每個人擁有不同顏色的發言卡5—6張。上課時,每人每發言一次,就要投卡一張,以表示自己的發言數量,直到這些卡用完為止,這樣一來,同學們就會珍惜自己的發言機會,能力強的同學也會幫助組內不積極活動的同伴,小組內少了逃避責任的人,也少了「自由乘客」
四建立小組評價激勵制度
我主要採用獎勵牌,獎勵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表現好的小組。不論是小組討論還是集體發言,每個同學都要按照小組的分工,積極主動參與討論,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即可為小組得到一定的獎勵。
注重獎勵小組長。大多數小組長工作十分認真負責,他們負責收本小組每天的家庭作業,組織本小組的每個組員在討論時都要發言,課堂練習也由小組長組織批改、訂正。
3. 怎樣指導語文合作學習
一、立足合作學習任務,放飛學生的思維。
要想學生有效地合作學習,必須讓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的任務,使他們具有方向感、責任感。每個學習小組應當有明確的小組任務,合作學習小組內部應當根據小組任務進行適當的分工,讓每個小組成員有明確的個人任務。合作學習的任務一定要適合學生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任務應當具有一定的難度,具有合作學習的價值,一般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無法完成而合作學習小組通過相互配合、幫助、討論、交流能夠完成。
然而,大部分教師在安排好合作學習任務的同時,並沒有留足讓學生思考的時間,使得學生的思維不能最大限度地放飛,這樣,必定會使合作學習的效果打折扣。所以,在立足於合作學習任務的基礎上,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盡情地揮灑。
二、明確合作學習分工,顧及弱勢學生的情況。
合作學習要根據學習的內容、不同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成績、學習風格等確定分組,分組時要考慮小組內的人數搭配(一般4—6人一組),男女搭配,不要拉下任何一個同學。即使在一組內也要分工明確細致:哪位同學當小組長?哪位同學是中心發言人?哪位同學作記錄?哪位同學作匯報等。只有這樣,合作學習才能做到有條不紊。
雖然明確了合作學習分工,但是在實際的合作學習中,優生往往有更多的表現,他們承擔的任務更多,相應的發言機會、獲得成功的機會也多,而弱勢學生則剛好相反,他們在小組中易受到忽視。如分組和分工,弱勢學生常作搭頭分到各小組,在小組內他們也只是聽眾和看客。在小組內,分工固定不變,是組長的永遠是組長,是發言人永遠是發言人,記錄的總是當記錄,匯報的總是作匯報的,而這些組長、發言人、記錄員、匯報員全由優生包了。這樣一來,每個學科的每次小組合作學習,自然也是優生的事了,合作學習成了優生的獨角戲,「全員參與、全面提高」成為了一句空話。
所以,在明確合作學習分工的同時,也要顧及弱勢學生的合作學習情況,看他們是否主動積極參與了合作學習,是否大膽地發表意見等。
三、關注合作學習進度,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時時關注合作學習進度,並根據合作學習情況,合理調節合作學習時間。千萬不要在合作學習之前提出限時要求。與此同時,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主動、積極、熱情地加入到學生合作學習小組中去,參與他們的討論學習,而且應要及時地指導:
如在合作技巧的指導方面,應指導合作學習小組如何分配學習任務;指導合作學習小組如何分配學習角色;小組成員如何向同伴提問;小組成員如何輔導同伴;小組成員學會傾聽同伴的發言;小組成員學會共同討論;學會相互交流;合作小組如何協調小組成員間的分歧;小組如何歸納小組成員間的觀點。
又在學習困難的指導方面,教師應當參與到不同的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活動中去,當學習小組遇到學習困難時,教師必須適時點撥、指導,提供必要的幫助。
通過合作學習,能使學生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塵封的情愫,調動極大的探究熱情,激活課堂,讓學生的思維之「河」掀起「狂瀾」,在矛盾的沖突中碰撞出創新的思維火花,求得真知與真情的深層感悟。
4.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一、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們常說一句話:習慣成自然。由於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中出現的不傾聽、不分享、開小差、固執己見等游離於合作團隊之外的不合作現象逐漸成為影響小組合作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有了良好的合作習慣,才能使合作學習落到實處。為此,我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形式時,有目的培養學生形成七個學習習慣:收集資料的能力和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善於並敢於質疑的習慣;積極主動參與,踴躍發言的習慣;認真傾聽、正確評價同學發言的習慣;遵守課堂紀律和合作規則的習慣;善於總結的習慣。
二、少而精的選擇合作的問題
合作學習的問題一般都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平時的收集、積累和沉澱,因而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用某種工具,通過某種途徑、某種形式收集某種資料,認真做好課前准備。(這樣就可能避免小組合作時因准備不充分學生們七嘴八舌沒有中心的發言。)我注重了要選擇讓學生分組討論所需提的問題,而不是盲目地提,也不在於多,而是在於少而精。往往一節研討課我們首先在組里先進行研究,特別注重問題的選擇,一般每次讓學生分小組討論都只提一或二個問題,這樣做的目的在於讓學生討論的方向很明確,焦點很集中,所以能夠比較快速而准確地討論出結果;另一方面,我也注重設計一些開放性的討論題,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不可否認的是,學生的思維常常超出我們的想像,有幾次在討論的過程中均出現了我們意料之外的答案,這也使每個小組之間互相啟發、共同進步,我們老師也受益非淺、教學相長。
三、使用小組發言卡
合作學習前,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課題要進行獨立思考。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對問題才有一定的認識,才能增強學習的有效互動,有利於把問題的討論引向深入。否則,合作學習中學生參與會不平衡,學困生的「搭車」現象就不可避免。小組學習經常出現「搭車「的現象,即小組中的成員各行其是或合作任務被個別學生包攬,學生參與不平衡,出現了開始我們提到的現象。
對於任何一個小組來說,忽視小組中任何一名成員的做法,都是得不償失的。以學習時應使學生各自為他們的學習負責,我嘗試使用發言卡,即小組里的學生,每個人擁有不同顏色的發言卡5—6張。上課時,每人每發言一次,就要投卡一張,以表示自己的發言數量,直到這些卡用完為止,這樣一來,同學們就會珍惜自己的發言機會,能力強的同學也會幫助組內不積極活動的同伴,小組內少了逃避責任的人,也少了「自由乘客」
四建立小組評價激勵制度
我主要採用獎勵牌,獎勵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表現好的小組。不論是小組討論還是集體發言,每個同學都要按照小組的分工,積極主動參與討論,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即可為小組得到一定的獎勵。
注重獎勵小組長。大多數小組長工作十分認真負責,他們負責收本小組每天的家庭作業,組織本小組的每個組員在討論時都要發言,課堂練習也由小組長組織批改、訂正。我每個月還採取了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評比,評出優秀小組,每個組員分別獎勵三分、二分、一分,其組長多獎勵兩分。這樣,就有效地激勵了每個小組長的上進心,也增強了每個組員的集體榮譽感,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紀律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5. 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怎樣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指導
1、對不清楚任務及操作程序的小組進行指導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雖然合作前教師已經明確指出了合作的任務及操作程序,但在具體實施時可能有的小組仍然不夠清楚,在操作程序上也會有些偏差,落實到個體上也可能不明確。這時教師就要及時發現並提供必要的指導與幫助,以保障各小組的合作學習都能正常進行。
2、對合作交流中偏離主題或遇到困難的小組進行引導與幫助
由於小組合作學習是在非常開放、寬松的氛圍下展開的,小組成員的思維都非常活躍,難免有的小組討論偏離主題或在細枝末節的問題上爭執不休。此時教師就要介入進行點撥。引導學生圍繞主題進行研討。有時遇到復雜的問題可能一時誰都沒有想法,誰都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表現出暫時的沉默。此時,教師有必要介入進行恰到好處的點撥。這里需要注意,教師的「點撥」,絕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代替學生做他們自己能做的事。要適可而止,還是要把更多的空間留給學生自己。
3、對已經完成任務的小組進行檢查、表揚與點撥
由於個別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得較順利,所以首先完成任務。此時教師絕不能對他們不聞不問。如果對他們置之不理,一方面會導致學生探究活動表層化,不求甚解;另一方面,在喪失組間競爭意識的同時會給合作學習的秩序產生影響。因為已經完成任務、無所事事的小學生難免會產生影響其他組的行為。所以,教師應對這樣的小組的合作學習成果進行檢查。如果他們的想法是正確的,可以及時表揚,並引導他們整理小組的探究過程和結果,准備在全班交流。也可以提出深一層的探究要求,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例如,可以讓學生這樣思考:「我們是怎樣得到這個答案的?這個答案是不是合理的?還可以用其他方法解決嗎?組內的所有同學都會了嗎?根據題中的信息,還可以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准備讓誰來匯報?怎樣匯報能讓其他組聽的更清楚?可不可以幫助其他組完成任務?……」
4、對小組成員落實自身職責情況進行監督
小組合作學習的顯著特點就是成員都有共同任務下的各自的職責。如果哪個成員沒有肩負起自己的責任或完成的不好,都要影響小組整體的合作績效。所以,作為合作學習組織者的教師一定要督促小組成員各盡其職。比如:監督「小組長」是不是起到組織管理的責任;看「記錄員」記錄的是不是詳實、是不是抓住了重點;掌握「聲音管理員」有沒有很好地控制本組研討的聲音……
5、對組內活動不協調的小組進行調控
由於學生個體的已有基礎、性格、情感、表達等因素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在小組活動時難免有些不協調現象。此時,如果教師能及時介入並根據具體情況,協調組內成員的關系,就可以保障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如果某個小組經常出現不和諧現象,就要考慮調換小組成員。
總之,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離不開老師的引導。但這種引導一定要適時、適度。引在迷茫困惑之時,導在百思不解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