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心理輔導
1. 如何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的今天,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人們的重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才能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我校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中,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績。
2. 如何讓開展中學生的心理輔導
一、認識中學生
21世紀教育一個很重要的趨勢是教育行為的心理學化。21世紀初的中學生生長在社會現代化進程之中,產生心理障礙在必然之中。21世紀的學校德育面對學生心理問題,預防,引導,教育,輔導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新課題。
我們的學校植根於社會現代化進程之中。現代化是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公民社會、個人權利充分發揮的過程。現代社會是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社會現代化的步伐特別快,而人的心理跟不上。現代社會許多現象必然對中學生產生影響。
中學生伴隨著學習,普遍遇到了「長大不容易」,「成長中的煩惱」等問題。問題來自於心理,來自於「青春期」。社會現代化使中學生生理發育前趨,而相對心理發展滯後。孩子們眼界開闊,而心理閉索,眼睛看到的事太多,而自己心靈深處的事又不想告訴他人。
青少年學生正經歷人生重要的「青春期」。他們的行為有時象「暴風驟雨」,他們常常出現兩極交替現象,有時是孩子,有時爭做大人。他們生物性與社會性時常沖突。現在的青少年性成熟早,是心理斷乳期,是人生中事端發生高峰期(12—18歲)。人們往往只注意到現代社會孩子們很幸福,物質生活富有,大人們的關愛,社會現代化帶來的便利。而忽視了現代社會給孩子們以極大的不公,暴力、恐怖、毒品、黃色書刊網頁、單親、獨生子女、就業難等時時影響、侵害著他們。
學生的心理問題同家長對孩子們在生活上高度呵護有關。高度呵護下的孩子們如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雨,遇不得挫折。家長在學習上又期望值太高,望子成龍。自身弱,壓力大,學生必然產生心理問題。
學生的心理問題由學習引起較多,現在學生學習負擔過重。有的學生中考結束就撕書,高考結束就燒書,顯然是一種學習壓力過大、家長期望值太高,產生厭惡學習的現象。
中學生出現心理問題一般在進入「青春期」之後。學生「青春期「現象,有時常常迷茫、煩躁,有時極度興奮,難以自控,有時消沉不語,有時東跑西撞(我們常常遇到學生亂打物件,甚至打人現象)。學生時常有白日夢,分神、幻想等現象發生。如課上走神不是他有意不聽課,同老師作對,而是一種心理現象。在認知方面,有的學生往往用消極觀點看自己,看事物、看人性、看世界,自悲感強,對前途冷漠,不自信。生理方面,有的學生體重減輕,睡眠失常,顯疲勞,一般女生較多。有的學生膽小怕事,有時主觀好勝,有時太敏感,唯恐別人對他說三道四。生活方面有的學生依賴性太強,不能自理。有的孩子自我中心太強,太嚴重,難以同別人合作。有的學生同異性走的太近,不能自拔。更有甚者,與家長對立,甚至走極端而出走。
上述因素都至使孩子們心理健康出現一些問題,產生心理障礙。我們的家長、老師們,教育工作者,都應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現象,採取積極態度,科學方法以關愛,以輔導。
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應是個體在多種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效能,並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下不斷調整自己內部心理結構,在其中漸次提高自己心理發展水平,完善人格特徵。
心理健康的人應該有和協的人際關系,真誠、公正、謙虛、寬容,尊重他人;與人友好,善交往,幫他人,幫人成功,自己高興;有正確的自我觀,善於自處,悅納自己,接受自己,不目空一切,不夜郎自大,妄自菲薄;有健康的情緒,喜、怒、哀、樂正常;對人,對事,對社會,對人生持積極的心態。
中學生年齡階段的孩子們在健康環境應該特別熱愛生活,樂於學習,有效學習,客觀看待問題,有效認識處理矛盾,逐步達到意志堅強,能自製,思維清晰,目的明確,能管住自己(人管住自己最難,包括有些領導人),有較強的耐受力,善於清貧。清貧—現在青少年太缺少了。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育者遵循健康要求,面對全體學生,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應是人諸素質的基礎。心理是精神,任何素質發展都是以心理為前提的。發展學生個性,促進心理健康。
心理輔導(我建議對中小學生用心理輔導,不用心理咨詢,心理輔導易被接受)。學校是教育,不是心理咨詢場所。教育先行,要進行心理輔導。心理輔導,是幫助學生成長發展過程,是助人的過程,幫其解決「長大不容易」和「成長的煩惱」等問題。心理輔導是以積極的人的發展觀為理念,相信人的本性,是積極向上的。人都想好,都想成功。以學生成長發展為中心,以他助、互助、自助為機制。
使教育行為心理學化,教育過程才是完整的。發達國家已經把教育步入心理學化的過程。把心理學轉化為教育行為是我們教育的大課題。我們應特別關注學生的「情緒智商」。「情緒智商」指人善於調節「五覺」,即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人靠感官「五覺」感知世界;「六欲」指人的食慾、性慾、求知慾、名利慾等;「七情」是喜、怒、哀、樂、悲、恐、驚等情緒狀態;「八方和合」,和是和平、和睦、和善,合是合作、融合、志同道合等。那麼,只有心理學化的全面體現和落實,教育過程才是完整的。
三、心理輔導
人是要成功的,社會需要健康人、成功者。學校教育就是要為社會培養成功者,健康人,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
在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看來,所謂人的全面發展,就是指人的智力和體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按這一觀點,人類特性應是自由、自主的活動,人的身體活動,心理活動均衡健康發展。
教育先行,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是現代學校必須做的,也應做好的。
1、營造環境
學校營造孩子們健康成長的環境。我們多麼希望校園有自然氣息。設想一個滿是自然氣息的校園,一定是百花爭艷,運動場綠草如蔭,甬路旁樹木蔥郁,亭台水榭交相輝映,小橋流水魚翔鳥語。生活在這樣的校園里的師生一定會身心健康,人際關系也會和諧。
我們為學生營造充滿師生共同願景的人文環境,營造「主動、探究、合作」的課堂教學環境。
歐洲文藝復興以後,誇美紐斯認為教育不能使學生厭惡學習,而使學生「能被一種不可抵抗的吸引力誘導著去學習。」知識的獲得在於求知的志願。十九世紀末,盧梭提出教育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與自由,讓學生在教育中同時得到進步和快樂。斯賓塞列主張,教學效果是與學生學習時所得到的滿足和樂趣成正比的。教育者應把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情緒是否高漲、愉快當做評價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標准。馬卡連柯主張對兒童「尊重與要求相結合」,對兒童進行「前景教育」,讓兒童獲得「明日的快樂」,「從簡單的原始的滿足一直到最高的責任感之中得到快樂。」我國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旗幟鮮明提出,要解放小孩子的自由,讓他做有意義的活動,開展他的天才;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他們可以想;解放兒童的嘴巴,使他們可以談;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他們可以玩,可以干;解放兒童的時間,使他們的生命不會被稻草塞滿;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他們的歌聲可以在宇宙中飄盪。
學校要營造一個愉快合作的學習環境,友愛融洽的人際環境,多彩自主的生活環境和優秀文明的校園環境。
3. 如何開展班級學習心理輔導
心理輔導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內容。班主任只有通過心理輔導才能加強班級管理和建設,才能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消除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心理問題,形成學生成功的體驗和自我有效感,使全體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
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在整個學生教育過程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其與學生接觸機會比其他科任老師多,條件優越,因而有更多機會在學習生活和課外活動中觀察,了解學生的個性,能力,人際關系,家庭狀況和其他問題,形成良好的輔導關系,給心理輔導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和恰當的恰入點,提高心理輔導的實效性。同時,班主任在促進家庭,社會和學校形成強大教育合力過程中起著協調和紐帶作用。
那麼,如何開展好心理輔導呢?
一、 掌握現代教育科學理論知識, 就是學校心理輔導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亦是班主任開展心理輔導工作的先決條件。
我們知道,心理輔導的對象是活生生的處於發展變化的人,是中學生。其所涉及的知識面相當廣泛,如青少年心理學、生理學、教育學、社會學、衛生學等等,而且講究方法和技能技巧。青少年時期是逐步走向成熟的中間階段,又是人生的「暴風驟雨」時期,其心理是處於非常活躍又易出現問題的「危險期」。因此,班主任有必要做好前期的知識儲備工作,加強心理學方面知識的學習,積累經驗,為開展心理輔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 了解和掌握學生心理,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是作為中學班主任做好心理輔導的首要任務。班主任既可以通過查閱學生檔案,走訪前任班主任和科任老師,進行家訪,又可通過平時觀察,交談,傾聽和科學的心理調查來確定學生的個性特徵,學生生活和行為習慣及興趣愛好等,依此整理歸類建檔。同時制訂有效的班級心理輔導計劃。整個計劃應符合班級實際,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打開心理輔導的通道。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依賴,充分理解,彼此坦誠相信的特殊的人際關系。其有利於為進行各項班主任工作創造了良好的心理環境。具體做法:第一,班主任應主動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交朋友,了解學生的具體心理特點和需要。其次,處理事情時設身處地為學生考慮,將自己置於學生的現實環境與心態中。這樣,才能達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為心理輔導疏通障礙,有利於班主任進行心理輔導.
四、以心理輔導來促進班級管理。
班集體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注意班風、學風的建設,通過心理輔導途徑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使班級形成積極向上、人際協調、自主獨立、樂觀自信的精神面貌。
五、積極開展多樣化的班級活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中學生正值青春期,精力旺盛,活動量大,求知慾強,多數學生不滿足某些枯燥單調的課內外活動,而是嚮往和追求一種多維的,多層次的和多色彩的立體生活。中學生對班級活動非常感興趣,渴望參加各種形式的課內外活動,所以,班主任應尊重他們的意見,滿足其合理要求並協助班幹部做好組織工作。這有助於師生關系和學生間的關系融洽,促使學生更加熱愛班級體,從而增加班級體的向心力,凝聚力。班級活動既能使學生獲得滿足和發展,也能使學生各種心理品質得到鍛煉和提高。讓全體學生情緒飽滿,顯示出良好的學習心理狀態。
總之,班主任只有把心理輔導作為自己改進工作的基本原理並具體落實到實踐中去,不斷積累實踐經驗,才能在教育工作中為祖國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4. 如何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滲透心理輔導
一、班主任要重視自身修養,以健康的心理來影響學生。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教師對學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響,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夠影響人格的發展和形成。」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師生關系的好壞,對於學生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標的確定、身心健康的狀況都具有深遠影響。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條件。作為班主任,要時刻注意自身的修養,積極地納悅自己,客觀地了解和評價自己,注意培養良好的教育心境和教育認知水平,熱愛自己的崗位和學生,注意培養敏銳的觀察力、穩定的情緒和堅強的意志等。班主任有高度的自我修養和健康的心理,才能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生的心靈中去,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班主任通過自身的心理健康來教育和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比其他任何因素都有效得多。
二、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每個學生都是活生生的個體,他們的思想、興趣、愛好、健康狀態、生活環境各不相同,尤其是他們的個性心理和性格特徵更是千差萬別。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和研究分析學生後,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實到每位學生的心坎上,收到良好的效果。作為班主任可以通過下列渠道全方面的了解學生:1、查看學生檔案,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2、聽取前任班主任及任課老師對學生情況的介紹;3、通過個別談話、家訪、日記等形式,直接獲取學生的心理問題和想法;4、與家長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在家的生活學習情況。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熟悉學生在校內、校外的表現,才能正確把握學生的心理。並通過個案記錄、班主任日誌等形式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分析研究,制定出不同的對策,這為後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利用心理班會活動,對學生進行團體輔導。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活動,尤其是協作活動是兒童思維和道德發展的根本動力。」把道德的發展變成學生自身生活的一部分,讓他們在自主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能動地改造自我、創造自我、完善自我,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班主任必須重視心理班會課的設計。班會是培養學生文明行為習慣、健康心理素質、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陣地,也是一個班級的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班主任之間進行情感交流、心靈溝通的重要方法。班主任如果能成功地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班會,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能說出心聲,能從別人的交流中收獲到許多有益的東西,從而使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要上好心理班會課,首先要做好課前的准備,教師要根據班級中學生共同存在的心理問題確定好活動課的核心,活動設計既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又要符合心理學原理。在活動形式的選擇上力求多樣有效,將游戲、情境創設、角色扮演、問卷調查、問題討論、辯論會等形式有機地融合,力爭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任何一種形式的班會,只要認真准備,真心投入,都會讓學生真情流露,甚至是心靈受到深深的震撼。
四、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加強對個別的心理疏導。
人的心理有共性的一面,但更多的則是表現為個別化的一面。前者通過心理教育,而後者就必須通過個別輔導來解決。班主任對一部分需要特殊幫助的學生進行個別心理疏導,這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最直接、最經常的途徑。班主任充分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因時、因地、因人、因事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採用找同學促膝談心,從同伴那兒了解,閱讀學生周記等方法,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並進行有針對性的交流和教育。
五、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和情感氛圍。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每個人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班級心育要注重優質的文化環境和情感氛圍,努力構建班級文化,能有助於提高班級生活質量和學生心理素質。創設和諧、美好的班級氛圍,對小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心靈感染力,能喚起學生對班級和同學的熱愛,可促進團結、友愛、互助的人際關系,讓學生們更好的體驗生活在班集體中的樂趣。良好的班級氛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這種和諧、美好。在班級建設和布置中,可以通過班風建設和教室布置以及各種活動來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比如在教室的牆上粘貼學生的優秀作品,充分利用教室的資源,讓每一面牆和每一個角落都會說話,建設班級讀書角和閱讀角,營造書香班級,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或者開展班級間的競賽活動等等。這一系列的活動都有利於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態度,增進學生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使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六、充分發揮評語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獨特作用。
激勵性評語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方法。一則好的評語能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引起心靈共鳴,否則,可能給學生帶來心理上沮喪,甚至造成學生自暴自棄或逆性反應,「期待感」是每個人的心理需要,教師順應心理需求,在評語中適時表揚,提出目標,指出方向,給學生以正面心理反饋。
七、開展家庭教育指導。
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首任教師。一個人從出生到走上社會,期間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家庭里度過的。家長個人的心理素質、對子女的要求和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的人際關系、文化氛圍等,無不影響著學生的心理發展。家庭成員,尤其是父母的心理狀態、言語舉止、教養態度與方式,直接影響子女對所經歷的事件的認知與適應,直接影響他們對今後的心理發展和健康成長。這種影響的好壞,關繫到孩子的成長和未來。例如:一些具有「望子成龍」心態的家長,不管孩子的能力、興趣和原有水平,盲目加壓,希望能考上重點高中、名牌大學。一旦孩子沒有達到家長的預期目標,就要受到斥責、謾罵、甚至懲罰,結果造成孩子心理壓力過大、焦慮嚴重等不健康的心理。為此優化家庭教育環境也是學校的職責,班主任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適時地講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利用家長會對家長進行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指導,定期舉辦家庭教育理論及實踐經驗交流會,幫助家長提高自我調適能力,使家長能科學地、藝術地教育孩子,為孩子營造健康的家庭教育環境。
總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期教育對教師的新要求,對於一班之「主」的班主任,進行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更是巨大挑戰。這就需要我們不僅要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學習,還要具備千百倍的耐心、細心和恆心,在工作中,因材施教,創造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力爭讓學生不僅體魄強健,而且心智健康,這樣,才不愧「文化知識的傳遞者,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學生靈魂的工程師」的稱號。
5. 對社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建議
各省轄市、省直管試點縣、重點擴權縣(市)教育局,廳直屬實驗學校: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以下簡稱《綱要》)(見附件),切實做好我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認真學習《綱要》,進一步提高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實國家和我省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的重要舉措,對於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要充分認識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認真學習《綱要》精神,貫徹落實《綱要》要求,擺到教育工作突出位置,採取得力措施,切實抓緊抓好。
二、因地制宜,多渠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全體教師都要自覺地在各學科教學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將適合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注重發揮教師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班團隊活動、校園文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有機結合,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網路、板報等多種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2.開好心理健康教育課。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從2013年秋季開學起,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必修課列入課程計劃,所需課時在地方課程或學校課程中統籌安排。小學各年級每學年不少於12課時,中學各年級每學年不少於14課時。心理健康教育課應以活動為主,包括團體輔導、心理訓練、情境設計、問題辨析、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情景劇、專題講座等,融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操作性為一體,真正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有效減少學生心理障礙及其他心理問題的產生。
3.積極開展心理輔導。心理輔導是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針對個別或學生團體而實施的心理疏導活動。旨在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和成長中出現的問題,排解心理困擾。心理輔導是一項科學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開展心理輔導應遵循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遵守職業倫理道德規范,在學生知情自願的基礎上進行。嚴格遵守保密原則,保護學生隱私。在心理輔導或咨詢過程中,謹慎使用心理測試量表或其他測試手段,不得強迫學生接受心理測試。學校要加強心理輔導室的管理,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建立心理檔案,開設心理熱線。
4.通過家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與溝通,與家長一起共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設立家長學校、開設專題講座,引導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利用不同渠道向家長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積極宣傳心理健康在人的發展中的重要性,為家長提供促進孩子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協助他們解決孩子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
5.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資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要加強與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學生綜合實踐基地、公共文化機構以及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企事業單位、街道社區的聯系與合作,組織開展各種有益於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心理素質拓展活動和文體娛樂活動,充分利用社會現實中積極向上的生活素材,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共享,拓寬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6. 如何有效貫徹落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活動之中。各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不同學校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使用最佳的途徑和方法。要講求實效,把形式和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學可以以游戲和活動為主,在初中以活動和體驗為主,在高中以體驗和調適為主,並提倡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服務的緊密配合。
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各地中小學校要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採用多種方式進行: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更為可行和常用的一條途徑。所有教師都負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要尋找學科教學內容中的契機,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良好的意志、性格等;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發展他們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班級、團隊活動和班主任工作中也應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進行的個別咨詢與輔導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條有效途徑,有條件的中小學校要開設心理咨詢室,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一對一溝通,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排解心理困擾,並對有關的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診斷、矯治。對極個別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應及時轉介到醫學心理診治部門。
各地區各學校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如:談話法、咨詢面談、建立心理檔案、角色扮演、班級、小組討論等。
7. 心理疏導的核心理念
心理疏導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項崗位技能。心理疏導崗位技能適用於很多職業崗位,比如管理工作崗位、教育工作崗位、績效工作崗位、教育工作崗位、婦女兒童工作崗位、醫護工作崗位、社區工作崗位、司法矯正工作崗位、調解工作崗位。甚至只是用於提高個人和家庭生活也是很有價值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心理疏導也是一項個人社會技能,心理疏導對個體的情緒問題或發展困惑進行疏泄和引導,支持個體的自我調試和發展,可以提高個人的自我管理、人際關系。
【心理疏導技術要素】
心理疏導技術要素包括主體、對象、環境、目標和工具五個方面:
工作主體:決定工作主體效能的,既有他的知識技能,還有他的心態信念。
工作對象:不是心理問題,而是情緒困惑和發展困擾。
當個體在認識、思考和評價客觀事物時,要注意從多方面看問題。如果從某一角度來看,可能會引起消積的情緒體驗,產生心理壓力,這時只要能夠轉換一個角度,就會看到另一番情景,心理壓力可能迎刃而解。
2、一吐為快。
向知心朋友傾訴你的感受,或把你的感受寫成信,然後扔到一邊,給自己留有一定的「憂慮」的時間,隨後再去解決。
3、接受幫助。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當你遇到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你最好能請別人幫忙,與其花幾個小時的無謂勞動,不如找朋友聊聊,尋求事情解決的辦法。
4、降低生活標准。
對生活的過份完美追求,會使一個人的心理負擔加重,這些人應學會放鬆。
5、不要同時做幾件事。